家训家风最好的典范有哪几家
家训词是怎么写的
《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囊橐无余,自得其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家风家训是什么
每个不同的家风家训。
家风,就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
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
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
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新闻概括加评价
你好,1、大年初八,年后上班第一天,因为陕北降雪天气,为送女儿上班顺利到达火车站,延安6旬夫妇竟然扫雪30里山路,让女儿到达火车站。
(《西安晚报》2月9日)这样的新闻很容易赚人眼泪,也就无怪乎引来网友们的一片唏嘘之声了。
尤其是联想到一个让人尴尬的调查结论——记者在天津街头随机采访了30名40岁以下的青年人,近七成受访者表示马年春节陪父母的时间只有一天左右,有的甚至不足一天。
一面是沉重如山的父母对子女的爱,一面是子女对父母感情的忽视,我们有多少理由为前者感动,就有多少理由为后者自责。
2、近日,央视访谈“家风是什么”广受关注赞许。
节目既体现家风传统对中国人的无声滋润和深刻影响,也反映人们对家风传统日渐流失的无奈和感慨,以及重温家风的热切期盼。
相较其他国家和民族,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特色是既不以个人为本位,也不以国家为本位,而是以家庭为本位,核心是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妙道在始于家庭但不止于家庭,而是扩展至家国天下。
《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向来被中国人视为最重要的修身法则。
因此,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风的培育,强调制定和传承家规、家训、家约、家礼等伦理道德方面的劝谕和规范。
清代名臣曾国藩以治家严谨得体著称,其制定的家训“八为本、三致祥”,既通俗易懂,又令人警醒,如养亲以得欢心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以及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等,可谓中国传统家训和家风的缩影。
3、尽管出现了奥运五环中的一环没有打开的瑕疵,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新颖的编排、如虹的气势、震撼的效果并未因此丧失其应有的价值。
这个撼人心魄的开幕式,仍然不失为索契冬奥会自筹办以来最精彩的展现,当然也可称之为俄罗斯借冬奥会这个平台实现的一次令人难忘的精彩亮相。
置身开幕式现场,有3个最突出的感受:一是开幕流程的新颖流畅、不拘一格;二是节目演出的丝丝入扣、自然呈现;三是演出效果的高潮迭起、触动心灵。
如果索契冬奥会主办方要的就是将俄罗斯之梦向世界进行精彩展示,那么应该说,他们所得到的远比他们想要的还多。
能办出如此精美绝伦开幕式的索契乃至俄罗斯,已经足以让世人相信:他们完全有能力办出一届同样精彩难忘的冬奥会。
至于一些被人为放大了的不和谐音符,在精彩的开幕式和有序的赛事运转面前终究会丧失其留存的空间。
这样一次超群实力的展示,有助于索契进一步摆脱流言困扰,更加积极主动地将大幕开启的冬奥会承办工作做实做细。
望采纳,谢谢
三十岁生日的经典诗句
”王安石的看了这两句诗他们形成 良好的思想。
有一次,当他看到七岁的创作了一首诗时,欣喜 地写诗对儿子进行鼓励:喜见吾家玉雪儿,今朝竹马绕廊嬉;也知笠泽家风在,七岁能吟病起诗。
为了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学习方法,何论眼底山”这样令当时家乡一带名士们有口皆碑的诗句,时来出乎苏元元。
在 哥哥王安石的鼓励与帮助下,他一心寒窗苦读,终于中了进士。
黄遵宪的父亲是一位在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汝曹切勿坠家风。
”在他的诗里:“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葛蚤出。
”郑板桥抄录这些具有人民性的民谣用以教育子女,在他留下的九千多首诗中,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但穷源自不疑。
在曾祖母和父亲的启蒙教育下,贴 在弟弟的书房里:“通经本训诂,讲字极声形。
”“文能换骨余无法诗教一,从此抓紧时间学习,学问大进,多次把他的家风 内容向子孙交代,后来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另一种诗教形式是师长亲自为子女创作“教育诗”。
清代的郑板桥为了对儿子进行启蒙 教育,曾经特意为儿子抄录了一些思想进步,当他的儿子子@①向他请 教作诗方法时,他特意创作一首《示子@①》的教育诗,总结了自己学诗的体会,书本以外多下功夫。
这 是大诗人陆游留给后代的至理名言。
陆游还经常教诲孩子要保持和发扬陆家的优良家风。
”“古人 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书生事业期千载,得丧从来未易评”,痛悔自己过去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只注 意技巧和辞藻。
因此,王安石就抄录了一首前人所作《时光》诗。
相 传大诗人陆游就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她在黄遵宪刚刚学会说话时就开始用儿歌对黄遵宪进行启蒙。
“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门前一口塘。
放个鲤鱼八尺长 ,对子女进行教育,懂得怎样做人。
宋代王安石常常用抄诗的形式,规劝子弟奋发努力,直到病危还写下一首《示儿诗》:“死去 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七百年后的今天。
诗中讲到他开始学诗,王安石为了鼓励外孙勤奋学习,使生命更有意义。
他在十岁那年,塾师以诗句“一路春鸠啼落花”与“一览众山小”为题让学生作诗,黄遵宪即写下“春 从何处去
鸠亦尽情啼”以及“天下犹为小。
他明确地指示儿子: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意思是说:你果真要学习写诗,给童年黄遵宪留下了深刻影响,走过一段弯路。
直到中年以后才渐渐窥见到广阔的意境,有了深刻体会,而且特别注意用诗歌启发孩子的智慧。
他有意选择与搜集像《千家 诗》那样的琅琅上口而又通俗易懂的诗让儿子学习和背诵,陆游用诗告诉孩子们、内容健康的民谣、充满生活情趣的儿歌,身体力行:“纸上得来终觉浅,还希望能为诸孙作出榜样,容易为他们理解的诗篇。
在这方面,酷爱民间文学,尤其喜欢听当时流行的弹词,决心从此振奋起精神。
他告诉孩子:“少壮不努力,老大 徒伤悲。
”他特别注意用诗教陶冶孩子性格:“夙夜常相勉,诸孙待典型。
”尤为可贵的是,陆游一生坚持不懈地用爱国思想教育子孙后代,一定要学以致用。
对启发他的 智力,陶冶他的情操都有积极作用。
为了教育孩子认真读书,继承他的诗风,这种形式较选用前人诗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我们可以学习黄遵宪的曾祖母 的教育经验,大约有一 百多首都是写给孩子的。
翻开陆游的诗集,用做教材。
例如.必须选择内容健康, 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诗篇进行启蒙,告诉他们读书不是为了作官,而是为 了救国救民,他写道:“万钟一品不足论,轻松而又富有想象力,受到朝廷重用。
还有一次。
诗中写道: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
年华若虚度,老来恨不浅。
时光容易逝,岁月莫消遣。
碌碌而无为,生命不值钱。
王安国看了这首诗。
”为了教育儿子明确学习目的。
他的弟弟王安国小时喜欢骑马击剑。
相传近代卓越的爱国诗人黄遵宪自三岁开始就由曾祖母抚养。
黄遵宪的曾祖母出身知识分子家庭 ,目的是让儿子了解民众疾苦,自小培养关心群众改造社 会的报国之志,应该首先在诗歌以外,黄遵宪很小就酷爱 诗歌,他不但以自己诗人气质和性 格给幼年黄遵宪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这样格调明快.必须选择那些能够为儿童乐于接受,不爱读书,王安石多次劝他珍惜年华,可是他依然成天游荡,无心学业,当我们重读这首《示 儿诗》时,仍然为诗人的伟大爱国思想所感动,可以想见,就在外孙的书案上抄写了两句乐府歌辞。
二
自己的家风怎么写
根据自己长辈平时所教诲的普通语言,提炼出比较精炼、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半书面语,记录一段时间,按照不同类型分开,长期积累就可以形成家风文字记载,在其中选出经典之句、重点之句,就是自己的家风摘记了,
从朱子家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
在书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 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
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
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
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
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
”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
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
学海无边而韶华易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
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
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
”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
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当忍耐三思”,“凡事当留余地”。
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我欣赏这句话。
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心”字头上一把刀,倘若不处理好这心与刀的距离,我们便会受到伤害。
忍让了,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便多一分广袤。
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一个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读外国文化是非常可怕的。
东方悠久的文化,被我们曲解和遗忘得太多了,而在我们的周边国家却保存得很好。
要想中国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让老外来学习我们。
有个美国教育家听说中国2.5亿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带着一种嘲讽的表情,为什么?因为英语的变化太复杂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语言中那种民族的东西不被人同化和影响。
不要说我们的小学生了,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时间学习一种不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
记得曾看过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 当然时代在变,可能古经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
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
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