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知荣辱的格言呢
热爱祖国流芳,危害祖取灭亡。
服务人民功量,背弃人民臭名远扬。
崇尚科学日异,愚昧无知前功尽弃。
辛勤劳动硕果累累,好逸恶劳一败涂地。
团结互助可近可亲,损人利己危害自身。
诚实守信广交益友,见利忘义难寻知音。
遵纪守法广阔天地,违法乱纪寸步难移。
艰苦奋斗致富路广,骄奢淫逸家破人离。
亲荣品自高,近耻祸难逃, 事事明荣辱,和谐大目标。
分善恶乃厚德之基,辨美丑乃正身之本 是而立,非而改,荣而求,辱而拒。
明善恶方能伸正义,知荣辱才可净心灵。
知荣辱以正身,塑美德以兴邦。
知荣辱方能兴正气,养贞德而后成大业。
树爱国之心,尽爱国之责,行爱国之举。
贫而无诌,富而无骄。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贫而无诌,富而不骄; 天道酬勤,自强不息;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看人之长,容人之短; 言而有信,信则人敬;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事繁勿慌,事闲勿荒;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 智从知来,政从正来; 财从才来,位从为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顺势而为,张弛有度; 知微见著,防患未然;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知荣辱的格言
你好,做事须循天理,为人当明节义。
论起荣华富贵,原是过眼烟云。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荣辱自知,道义自明。
仰无愧天,付无愧地。
行无愧人,止无愧心。
欢迎追问还望采纳
关于荣辱观的名言警句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贫,不是耻辱;贱,才是真正地耻辱;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知荣辱,明礼仪,格言警句
以热爱祖国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为荣、以背离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知耻的名言警句
树立荣辱观,赤诚爱祖国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有着光辉的岁月。
这巨大的财富使得我们亿万中华儿女能自豪而响亮地对其他国家的人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载,从未间断
”。
中国是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 他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犹如金鸡报晓般,向全世界报晓;她像一颗明珠,光辉四溢地闪烁在世界的东方,使这个古老的国度更加光彩夺目。
她那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回眸历史泽畔,问询历史人物,何为荣
流水滔滔,我听到一个个坚定的声音久久回响:荣,是诸葛亮忠诚不事二主,“鞠躬尽瘁,死而后矣”;荣,是文天祥在利诱威逼中仍不改色的一片丹心;荣,是刘胡兰在钢刀利刃前英勇就义;荣,是无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徒步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荣,是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死的重于泰山。
他们高呼着“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兢兢业业地遵循着“宁可毁人,不可毁誉”的道德底线,用一身浩然正气,用血和身躯,书写了五千年华夏历史中万古留芳的道德篇章,树立了一座伟大的精神和道德丰碑。
他们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方的路。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写道: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
我不能腐朽,我渴望燃烧起来。
”好一个“燃烧起来”,让生命之光燃烧起来
让明辨荣辱的智慧之光燃烧起来
让辨别真善美的心灵之光燃烧起来
和“仓廪实而知礼节”有关的名言警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两千六百多年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大政治家管仲说过这样一段话:“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
”在管仲的治理下,当时的齐国经济得到了傲视其它各路诸候的飞快发展,为齐桓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以食为天”也成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特别是在饥荒的年代,这句名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而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之后,饥饿与穷困逐渐离我们远去,“民以食为天”的现实意义也随之减弱。
汉朝司马迁在写《史记—货殖列传》时引用了管仲的另一段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如今的形势之下,管仲这段有关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再次受到关注。
有人面对社会上出现的许多怪现象与不良风气发出了“仓廪实未必知礼节,衣食足未必知荣辱”的感叹。
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这句话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史记》在引用的过程中改动了一个字:“则”改成了“而”。
古人惜墨如金,用词审慎,我们不要小看这个改动,这里面大有文章。
在管仲所处的时代,周王室建立起的政治秩序仍然存在,但正在走向衰微,而诸候蠢蠢欲动。
当时仍然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社会公约仍然能够对各诸候国的民众形成有效的约束。
当时全民的伦理观、道德观尚未受到有效的挑战,对各诸候国而言,“天下”的大环境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所以管仲用了“则”字阐述了“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之间的联系。
管仲敏锐的政治触觉使得齐国占得了称霸诸候的先机。
而在司马迁所处的西汉武帝时代,环境则大相径庭。
经历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是,汉武帝元朔五年有个特别的诏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 在西汉早期,有“一朝两制”的政体结构:即周朝“封国土,建诸候”的传统封建体制与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并存于汉。
而到汉景帝时期,社会高层逐渐认可了中央集权制,着手改革并引发了诸如“七王之乱”的社会动荡。
汉武帝时期尽管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但旧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还没建立起来,社会矛盾仍然是突出的。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自己也觉得当时仍然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我们不难体会汉武帝时期社会发展遇到的困惑:经济发展的势头乐观可喜,但整个社会看起来却总是很不和谐,横竖不对劲。
从这个诏书我们可以知道:汉武帝已经意识到“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份条件。
也就是说“仓廪实、衣食足”只是个前提。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改动了管仲的原话,用“而”字阐述了“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之间的联系。
从上至下,最高统治者与史官之间的默契反映了当时的高层形成的一种难得的共识,打造了一个至今仍然被人称道辉煌的时代。
急求!谁能告诉我一些知荣辱的名人名言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每每想到“八荣八耻”中这些严肃的字眼,我便想: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人民的接班人,是世界的希望。
“八荣八耻”为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方向。
要想将来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现在要做的,首先便是能知荣明耻。
要想做好也不难,有那么多榜样让我们学习——董存瑞,为了祖国,宁可献出宝贵的生命;雷锋,舍己为人,一生无私奉献;周恩来,一生服务于人民,足称“人民之公仆”;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勇不低头,英勇牺牲……在着一个个闪着金光的名字里,有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啊
他们这种知荣明耻的精神不是我们所向往,所要学习,所要追求的吗
知荣明耻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要想不被社会、人民所淘汰,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便是能知荣明耻。
“八荣八耻”的提出,为学生们的成长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清楚地告诉了广大青少年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我们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八荣八耻”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从热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为基本要求。
因此,做好“知荣明耻”是我们青少年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伟大的皇帝武则天曾奖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八荣八耻”就是一面反映人品善恶的镜子。
以“八荣八耻”为一面镜子,便能又快又准得看出自己的品行。
时刻去与之对照,便能不断地改变自己,发扬自己的长处,克制自己的短处,在生活中便得越来越自信、坚强、完美……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线不能混淆。
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
现在,有了“八荣八耻”这面“镜子”,能鲜明地照出一个人的行、表现、品质的好坏,能使人以它为标准,自身不断升华,抛弃弊端,发扬优点,不走入歧途,像园丁一样时刻监督人们。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
“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领引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
让我们以“八荣八耻”为人生目标,向着它,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