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作文,运用动静结合、正面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
秋色赋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是啊!秋风吹过,秋雨掠过,秋妈妈忙着给树木披上金装。
登高远望,犹如一片茫茫的“金海”。
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的旋转。
满地的落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色毯子。
秋天,虽不像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样有生气,也不像绿树成荫的夏天处处有生机;却以诱人的秋色和金黄的果实吸引着人们。
我爱看中秋夜皎洁的明月;爱看迎泽公园美丽的秋菊;爱看排着整齐队伍的大雁南去;爱看清澈的汾河水辉映蓝天;更爱看珍珠般的谷粒堆满粮仓,沉甸甸的苹果缀满枝头。
秋天,菊花就迎着寒风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傲然独放。
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粉的......五颜六色,把秋天打扮的漂漂亮亮。
不是有那么一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秋天,崛涠山满山红叶,红的像火焰,像晚霞,好像对寒秋不屑,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美丽的秋色,怎能不让人喜欢
走进秋天 我们走进秋天,那稻穗儿、向日葵、苹果、葡萄、玉米、高粱,都成熟了,那美丽的野菊花也香了那一条条田间的羊肠小路。
稻穗儿成熟了,那金黄的脸儿犹如一颗颗美丽的金子,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向日葵成熟了,个个低头弯腰,仿佛像一个个老爷爷正弯着背行走。
苹果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穿上了一件红色的棉袄,仿佛一盏盏红灯笼挂满了每个枝头。
了每个枝头。
葡萄也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披上了一件紫袍,仿佛葡萄也被秋风吹凉了,个个都披上了一件紫袍,仿佛一颗颗美丽的紫珍珠一样,一串串的多美啊
玉米举着红缨儿开心的合不拢嘴,似乎忘掉了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笑了,似乎被别人表扬过一样高兴的合不拢嘴儿。
秋天野菊花也香了,我走在田间羊肠小道上,轻轻一闻那野菊花的香味,好比一朵朵玫瑰、金银花、喇叭花、仙人掌花一样好看,一样美丽。
秋天,有那金黄的稻穗儿,秋天,有那金黄的稻穗儿,油黄的向日葵,火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黄色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是这样的美丽
啊
秋天是多么五彩缤纷
你是多么光彩啊
你是多么崇高啊
你不仅是美丽的季节,而且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我要感谢秋天,因为秋天给我们带来了食物,给这个世界充满了美丽。
啊
秋天,你是多么的伟大
晚 霞 今天吃过晚饭后,我和伙伴们在院子里玩,我们玩了一会儿,玩累了,便躺在柔软沙地上,望着天空,突然,一片晚霞飘浮到了我的视线当中,我向四周看了看,看到了更多的晚霞我仔细的看了看,发现晚霞像许多东西。
有的晚霞像一只老母鸡,带着一只只皮披着黄色羽毛的小雏鸡,后边有一块晚霞紧紧追来像一条恶狗,突然,母鸡转身去,母鸡转身去啄恶狗,把恶狗给赶走了。
有的晚霞像十几匹骏马,它们在原野上飞驰着,似乎在比谁跑得最快,过了一会儿,一匹马首先冲过了终点,它就是马群里的强者,它就是马群们的领跑者.我想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争当第一名,不能落后于他人。
有的晚霞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他们时而在河中戏水;时而在河边捡石子;时而在树阴下摔跤时而又在树上采果子……他们玩得开心极了。
晚霞真美,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姥爷家的小院 清晨,一阵银铃般的鸟鸣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我睁开蒙眬的睡眼,穿上衣服,来到姥爷的农家小院。
我仰望天空,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小院迎着初升的旭日渐渐地活跃起来。
瞧,公鸡昂着头,挺着胸,雄赳赳地走上了院墙,“喔喔”地叫了起来;小鸟站在树梢上,“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好像一个个快乐的音符;烟囱上冒出了袅袅的炊烟,是那样的温馨,我想肯定是姥姥开始做饭了。
吃完早饭,太阳已经升的很高了。
小院里一下子明亮起来。
牡丹、月季、君子兰……一个个迎着阳光竞相开放。
牡丹花开的正鲜艳,一朵一朵好似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红的、黄的、粉的月季,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仿佛亭亭玉立的少女。
君子兰在墙角怒放着,可它并不招摇,好像在显示它君子的风度。
院子中间有一棵杏树,它在群花丛中显得那样挺拔,它用力向四周伸展着自己的纸条。
枝条上,一片片椭圆形的小叶子,翠绿欲滴。
拨开茂密的叶子,我还看见了一个个小杏,仿佛一个个跳动的小心脏,向我们展示着它旺盛的生命力。
更令我惊奇的是,院门口的一丛竹子,居然每片叶尖上都挂着一颗小水珠。
我问姥爷,为什么每片竹叶上都挂着一颗晶莹的露珠。
姥爷告诉我,竹子在夜间尽量的吸收水分,供给它生长的需要,直到传到叶尖上。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一片浓绿,正是它生命力的显现。
时间渐渐到了中午,在湿润的泥土气息中,我闻到了一阵阵扑鼻的清香。
抬头一看,原来是院子外面那可槐树上飘来的。
洁白的槐花开满枝头,犹如一座银山。
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槐花开”呀
一只只蜜蜂嗡嗡的闹着,为小院更添一份生机。
这就是姥爷家的小院,生机勃勃的小院
看清楚
这是4篇
别当一篇炒...
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50字左右
月光朦胧,洒下的碎银辉映出梅花蕊的晶洁,淡淡的古乐轻缓的萦绕在耳边。
梦很轻盈,我的灵魂袭一身青衣走向梅花。
迷离,晚风徐徐吹来,月光醉人。
梅花酿出月光,空气中逸散着酒的醇香。
关于交换描写角度,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调动感官,托物言志的句子。
最好有出自哪篇文章
步入书店,第一印象是人多,男女老少你挤我我挤你挤出阵阵汗臭,与书香在空气中展开厮杀。
由于人多,动作自然要受到约束,人们缩手并足,尽量缩小自己的占地面积。
有时来个胖子,因体积大,一站之后便挤占了众多席位,只恨胖子不是,乱拆不得,只好将身子挺得笔直,手上又捧着书向上伸,活像德国法西斯行纳粹礼。
这种地方往往是武侠小说群居的地方。
武侠小说就是让人欲罢不能。
只见人们看得咬牙切齿,然后神情随情节而舒展,竟开心地微笑,但万万没有想到微笑只是地震的前兆,他们开始放纵大笑,笑得满脸的青春痘互相碰撞,险些掉下。
与武打小说一壁之隔的是言情小说,这里被女士们所包围,人密得针插不进,一个个故意弄得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她们扭着屁股抵住书柜,细细端详琼瑶的五十部和三毛的十八集。
这种书往往看到第二章便可以猜到结局,正符合进化论的观点,这使我们不得不崇拜起来。
古典文学柜身处交通要道,却相对安静得不可思议,只有寥寥几个老者驻足,观而不买。
本本精装,价格不菲,而且商人狡猾万分,不将售价印在书底上,而是藏于扉页或是更深处,给你带来一种惊奇。
实用书一栏与古典文学相映成趣,实用书种类奇多,诸如、、等等等等,甚至还有,开卷后只见密密麻麻的英文信,诸多信中又以情书居多。
英语情书的最大好处莫过于信的开头便可以直称“亲爱的某某某”,而且可使对方不得不捧着一本字典字字推敲句句琢磨,有时还一知半解连蒙带猜,尤其英文中的“想念”与“错过”同词,必要时可以作撤退的掩护,结合便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化解困难,取得革命胜利。
英文的好处之多不计其数,那些捧着的人必然心怀鬼胎,企图躲在英语里兴风作浪,鬼鬼祟祟地好比政治犯躲在国外活动。
更绝的还在后面,细阅方才发现“实用”一栏不仅应有尽有,连不应有的也有。
还有,其实就等于把“怎么调情”说得更加含蓄,就仿佛植物有它的学名一样。
买此种书的人往往作贼心虚,付了钱之后就落荒而逃。
还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题曰,书一共只有六七十页,光介绍什么叫“猪”就用了六七页,生怕人们喂错了对象。
里详细记载了猪的生活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并叮嘱猪窝要优雅,以免限制猪的,阻碍了猪长膘。
电脑类书籍层出不穷,有《什么叫电脑》一书,写得其妙无比,厚厚一本侃侃而谈,放置在《喂猪窍门》旁边,以便比较。
《防骗术》里面包罗万象,想来作者经验丰富,著成此书,以示渊博,道理充分却一本也卖不出去。
也有专门研究称谓的,告诉你女人无论老少,一律“小姐”,佩服自己怎么没想到,“小姐”、“大姐”乱叫。
根据此书论点,“老奶奶”应该叫“少奶奶”。
一看作者,原来就是《男人如何博得女人欢心》的作者。
“幽默”也算是实用口才纳入实用系列,这类书教你如何幽默,并举例说明,令人看了不但不想笑,却想哭,想必与“幽默”(humour)最初在英语里解释为“体液”十分切意,眼泪鼻涕当算体液,流眼泪便是流“幽默”。
惜别了实用栏,来到“中国文学”的前面。
这里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作者的书混在一起,有的看过自传之后才发现“自传”的作者一生只出过一本书,而那本书便是自传,顿时后悔不及,欲退不能,只好自吞苦水。
如今中国作家多如牛毛,然而文笔迥异。
为了便于辨认,在书中附上作者近照一张,详细介绍,有的甚至连“未婚”也挑明了,只算不花钱登个征婚启事。
最为恶心的便是那些诗,现代诗的篇幅不限,诗人想到哪里便写到哪里,零乱得好似一觉醒来的头发,好像不这样就称不上“诗”似的。
而且一张纸上往往只有七八句,一本书也不满万字,粗看如同一书白纸,定睛才发现居然缩着几句小诗,诗旁诗后皆为空白,正符合“留给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的写作技巧。
还有人喜欢为别人写传,尤其爱写大作家的访谈录,以达到自己扬名的目的。
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纸张又粗劣,往往从一百页一下子跳到一百五十页,缺的内容尤为重要,读者心焦不已。
后来又欣喜地发现原来缺的五十页全订在了书屁股上。
“儿童文学”柜漫画泛滥,《奥特曼》旁边还有更绝的《奥特曼和孙悟空在一起》,结局竟成奥特曼一同与孙悟空去取经。
忽略情节,光画面质量就让人心寒——齐天大圣非人非猴,金箍棒弯弯曲曲仿佛是次品,穿虎袍不像穿虎袍,反而像是短裤。
猪八戒牵的那匹骏马小得像驴子,沙和尚脚下生风仿佛挑着两只篮子去赶集,唐僧悠闲得如同现今的某些领导在检查工作,奥特曼在空中疾飞,一路怪兽横行,在“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不利形势下打得天昏地暗,然后每次奥特曼出现将敌制服。
教育类书籍不容小视,多得惊人。
各类复习迎考的玩艺儿满天飞,好似一窝乱鸟。
中小学生驻足于此流连忘返,这本也想买,那本也想要,结果什么都没买。
这种书开头惯以一套动听的词藻,以证明水平之高,答案蜂窝似的千疮百孔漏洞百出。
请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一种动物,吃东西的样子,少于120字,大于100字。
两篇写日出的: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 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 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2.我蹲坐在山顶,静静的等待着。
太阳升起的过程是美丽的吧。
在东方,一丝微弱的亮光,在远处的黑暗大环境下,显得那么微弱无力。
可是,似乎亮光并没有就此放弃,又缓慢缓慢的一点一点艰难的向上爬。
终于,一轮耀日的轮廓出现了,淌着热滴,似乎在向世人宣布自己的能量。
周边的云 被烧得火红 眼睛的全部 红色成了主色调……
求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如欲扬先抑,动静结合,然后在下面配一句使用了改手法的句子,配句子是重点啊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先抑后扬,化实为虚,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渲染,白描手法。
1、【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手法叫象征。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
例如: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②〈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例如中的风筝,象征着现实社会中孤独而迷茫、不断寻找真正朋友的人,太阳和月亮对风筝的态度,也象征了某些人对友谊和爱情的态度,而小星星们对待朋友的友好、热情、一视同仁,也反映了作者博爱的理想。
童话的象征,是通过童话形象或是由人物的全部活动甚至整个故事内容来表现的。
反映在童话中的生活并非人们实际生活本身。
童话中象征性的人物、事物,虽与被象征的人物、事物在某一特征上有互相类似之处,但彼此之间决不是在任何意义上都是贴切、一致的。
不能简单地把童话形象的特征、行动、语言或某个细节拿到社会生活中去加以臆测或类推,以为必有所本,从而去判定某一形象代表什么人,某个情节影射什么,甚至和某些政治概念、阶级关系联系起来。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方法,它曾给我国童话创作带来极大的危害。
其实,童话中的象征性形象只能概括某一特征,并不包括被象征者的全部。
我们应从童话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性格,所叙述的故事情节的全部含义去看这个童话要说明的主旨,看它歌颂什么,讽刺什么,暗示什么,揭露什么,要看作者是否抓住了所要象征的某些人和事物的重要特征或性质,看他所采取的象征手法有无积极意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童话的象征。
2、【衬托】定义: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更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如: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是指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是指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
)例子(3):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高尔基)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同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手法(如专指某个句子就是修辞方法)。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两体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如:①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鲁迅)这两例,是两种人物的对比。
例①,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反动统治者的渺小,更能湟起我们爱憎的感情。
例②,通过对照、比较,肯定、赞扬了坚持真理的革命战士,否定、斥责了诬蔑革命的反动奴才。
又如: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④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分炭直。
(白居易)这两例,是两种事物的对比。
例③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
例④,“一车炭,千余斤”,说明物质之多,“半匹红绡一丈绫”,说明价值之少,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两面对比,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例如: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②他把手放在小宝的“和尚头”上摩着,他的被穷苦弄麻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
(茅盾)③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韩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④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的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些例子,例①非常具体地批评了自由主义者的两面性;例②用“老”心理以突出“新希望”;例③将志愿军战士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举出来,赞美我们战士爱憎分明;例④“系统”与“零碎”、“实际”与“空洞”这些两相反对的概念对比着说,否定一面,肯定一面,使得观点更鲜明、意思更突出。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对比是AB两种事物相对,而这两种事物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主次;衬托是叙述B目的是为了突出A,A居主要地位,B居次要地位。
4、【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伏笔:“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使用伏笔应注意:(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
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
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铺垫: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写手法之一。
(1)铺垫的特点。
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
(2)铺垫的作用。
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8、【交代和照应】交代和照应是指内容之间的联系说的,是使篇章完整周密的重要方法。
一个好的篇章,不仅要注意段与段的衔接,层与层的连贯,还要注意前后的交代和照应。
交代是指前边某个地方对后边将要出现的事情作适当的交代,以免后边出现得太突然;照应是指后边某个地方对前边交代过的事情作必要的呼应,以免前边交代的事情没有着落。
前有交代后有照应,篇章才能周密、完整。
如果前面写了后面没有照应,就会使交代落空,成为多余的东西;相反,如果后面写的前面没有交代,就会让人觉得突然,不好理解。
下边介绍几种常见的交代和照应的方法。
一种是内容与题目照应。
篇章的内容和题目相照应,或揭示标题的含义,或突出篇章的中心。
这种照应,有时是在开头点题,有时是在结尾扣题,有时则是在整篇中随时和题目照应。
例如朱自清的《绿》就在开头和结尾两次点题: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结尾)开头点出梅雨潭的绿,结尾再次点题,表达对绿的赞美、惊异之情。
又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全篇几次写到“梨花”: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这是第一次,写自然界中的梨花,与题目相照应。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原来对面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这是第二次,从自然界的梨花写到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点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再次与题目照应。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这是第三次,把自然界的梨花与名叫梨花的小姑娘绾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是第四次,结尾引用诗句,双关“梨花”,点明题意。
这种随时的照应,使文章前后连贯,脉络清晰。
一种是结尾与开头照应。
结尾与开头照应得好,能够“首尾圆合”,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照应的例子很多。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与运用交代和照应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开头)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结尾)开头从心里不宁静,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写到“妻哼着眠歌”,我“带上门出去”;结尾则说不觉已到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妻已睡熟好久了”,照应周密。
吴晗的《说谦虚》用格言“谦受益,满招损”开头,以格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结尾,不仅形式上都是格言,而且内容上互相照应、补充,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还有一种是行文中前后照应。
前边先交代一下,后边或换一个说法,或说明结局,使内容深入。
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前边写到: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结尾处又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前边先介绍外貌及声调,后边说它们对自己的鞭策,照应周密。
又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与白莽第二次相见时,说到“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子送给他”,这是交代。
到第三次相见时,先说柔石告诉他书被没收了,再说“我”感到“痛惜”,最后说明是什么书,书的由来,表明痛惜的原因,这些都是照应。
有时,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前后照应,使得篇章前后语断意不断,完整周密。
例如鲁迅的《祝福》,先从旧历年底写起,点出“我”在这一天回到鲁镇,然后写鲁镇的祝福景象,最后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接着,用“况且”进一层引出祥林嫂的事情,叙述我和祥林嫂的最后一次见面;叙述完后,重复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相同句子的前后照应,不仅强调了语意重点,而且使篇章层次清晰,意思表达连续不断9、【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冰心 《去国·最后的安息》:“她觉得翠儿是一个最可爱最可怜的人。
同时她又联想到世界上无数的苦人,便拿 翠儿当作苦人的代表,去抚恤、安慰。
”巴金《真话集<小街>》:“我不是在这里评论影片,我只想谈谈自己看过《小街》后的思想活动以及影片给我引起的一些联想。
”联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联想是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
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很好。
1)相似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
如:屎壳郎与耕作机。
四川省有个姚岩松,他意外地发现屎壳郎能滚动一团比它自身重几十倍的泥土,却拉不动比那块轻得多的泥土。
他曾开过几年拖拉机,他联想到:能不能学一学屎壳郎滚动土块的方法,将拖拉机的犁放在耕作机身动力的前面,而把拖拉机的动力犁放在后面呢
经过实验他设计除了犁耕工作部件前置、单履带行走的微型耕作机,以推动力代替牵引力,突破了传统的结构方式。
2)接近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进行联想,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如:苏东坡当年在杭州任地方官的时候,西湖的很多地段都已被泥沙淤积起来,成了当时所谓的‘葑田’。
苏东坡多次巡视西湖,反复考虑如何加以疏浚,再现西湖美景。
有一天,他想到,如果把从湖里挖上来的淤泥堆成一条贯通南北的长堤,既便利来往的游客,又能增添西湖的景点和秀美,多好啊。
苏公妙计,一举数得。
3)对比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存在着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情况进行联想,从而引发出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如:美国一人布什耐发现有几个孩子在玩一只昆虫,这只昆虫不但满身污泥污垢而且长得十分难看,他想市场上都是形象优美的玩具,假如生产一些丑陋的玩具投入市场会如何呢
结果这些玩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定义:a.普通心理学中的解释: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想象也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b.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也可理解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
例如:不难想象/想象不出。
c.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
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
类型:a.想象可分为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
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而产生的想象。
梦是不随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随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b.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创造想象则不仅再现现成事物,而且创造出全新的形象。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存在于整个过程之中。
即作家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调动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进而形成新的完整的艺术形象。
童话创作离不开想象,而童话创作中的幻想形象就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
让儿童多读童话作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
好了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与绘画一样,无论工笔还是彩墨,无论水彩还是油画,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学创作上的白描手法与其它手法并不相斥。
12、【虚实】什么是古诗词的虚与实
何谓虚
即空虚,空无所有;何谓实
即真实,实在。
吴乔从传统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去辨析古诗词的虚实结合,阐明了虚实的辩证关系。
他在《围炉诗话》中云:“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
有比兴则实句变为活句,无比兴则虚句变为死句”。
又云“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
雅颂多赋,是实做,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
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
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
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
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
13、【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首先,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
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
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其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 “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
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
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
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
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善”。
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
14、【先抑后扬】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如茅盾《白杨礼赞》,要写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杨朔《荔枝蜜》先写自己不喜爱蜜蜂都后来赞美蜜蜂,也属于欲扬先抑;小思《蝉》先写蝉鸣烦人以及蝉的弱小,后写蝉的生命虽短暂非常有意义,使作者敬佩。
小说中写人也可以先贬后褒,同属于此。
15、【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是一种写作手法,它通过描写动的景物来体现环境的“静”。
这种手法多用于古诗文中,在现代文中也偶有使用。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以动衬静的名句: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16、【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有人把托物言志也叫做象征手法。
这是我找了好几个地方才找到的,满意请采纳
用动静结合写校园的一处景色100字
我们的学校风景优美,而学校的绿色长廊更是景色诱人。
绿色长廊位于操场东边,只要你细细观察,一定会领略到它的美。
长廊入口处有一棵挺拔粗壮的梧桐树,像一位威武的战士守卫着长廊。
春天,梧桐树满枝叶苞,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天,它枝叶繁茂,仿佛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就像一把绿色的大伞给我们遮挡阳光;秋天,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它的叶子染成金黄色。
忽如一夜秋风来,黄叶纷纷落下来,我和小伙伴经常在这大自然铺就的金黄的地毯上互相追逐嬉戏;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和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儿,顶严寒斗风雪,缩颈袖手的人看到它会挺起胸来,敬意油然而生。
走进长廊,你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木头的清香,原来整个长廊是由天然木头搭建的。
站在教学楼上看,长廊顶部间隔有序的一块一块的木头就如大海里此起彼伏的波浪。
长廊的下部左右两侧是供我们休息的条形长凳,在长凳之间每隔约5米有一方形的柱子,在每一根柱子的中部都有一盆形态各异的盆栽植物,青翠欲滴,给长廊增添了勃勃生机。
长廊的右面靠墙,墙壁上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壁画,每幅壁画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的告诉我们要团结友爱;有的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有的告诉我们要互相宽容……让我受益匪浅。
绿色长廊不仅让我们有一个恬静的休息场所,还让我们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因此我和小伙伴都喜欢到那儿玩。
写春的段落 动静结合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那美丽的,百花盛开的春天终于来了
迎接这春天姑娘的却几阵是蒙蒙的细雨,舒畅的春风吹拂这千万条一绽放出绿叶的柳丝。
娇嫩得小草,新鲜的叶子,各色艳丽的花儿,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泪一个光彩夺目的春天。
小燕子也不例外,气喘吁吁的从北方飞过来,为春天的光彩增添了许多生机。
一对对燕子穿过山川,越过湖面,来到南方,早已筋疲力尽,但感到如此美丽的春天,好像吃了许多巧克力这个东西,变得活跃,有精神。
在春天中玩耍,飞过青绿的田野,在水面盘旋,一些玩倦的燕子则站在电线杆那几痕电线杆上。
啊
多么像一个个可爱的音符,在那五线谱上奏成了还听得音乐。
春天的校园更是丰富多彩。
美丽的迎春花正在欢迎我们呢
大道两旁绿树成荫,小道两边花繁叶茂。
花在校园里处处可见,远看像给校园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近看让人感觉天上正飘荡着美丽的雪花。
草坪绿茵茵的,中央树立着一株百年老树,边上有几束美丽的花儿把草坪装点得更加迷人,更加秀丽。
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春天真美
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片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现行新教材中用的是“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
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课文春中描写动静的句子分别有哪些
写蜜蜂是为了衬托花海的繁密,如果没有花或者只有一朵是不可能只引来蜜蜂的,动静结合,蜜蜂的叫声使花富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花和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诗意的散文“春”是一个完整的水库.音诗,描绘了中国南方独特的风景:绿草如茵,鲜花和郑徐蓉春风拂,小雨滚动,活泼的生机和活力;在春季和整个充满活力,勤奋劳动,满怀希望的春天.“春”是一个弹簧和一个美丽的图画“春天里”是一个赞美青春的颂歌.工作的开始写道:“期待着,盼望着,东风来的话重叠的春天的临近,”两个“期待”,以加强人们期待春天.春天的临近,更多的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请参阅:“一切都像刚醒来一样,新鑫冉睁开了眼睛.山朗润水长,太阳的脸红了.”描绘春天开始,总的环境中,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现场.然后,推出了五特写细致入微的画面,动人心弦的春天.第一个特写镜头春草:“草偷偷从土里钻了出来,和温柔,和绿色的作者不仅写了嫩绿色的春草,泡沫和照片是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踢球比赛运行几次,抓几次躲闪.”在这里绿茵,不是纯粹的自然风光,亲爱的人类生活的伴侣 - 现场变成了爱的对象.特写鲜花和树木繁荣:火红色,粉红色,桃,杏,梨等,你会不会让我,我不会让你有充分的匆匆行程花儿童.似霞,白的像雪.不是唯一的水果“树花争相斗艳,野花遍地,花.所有的花,也吸引了无数的蜜蜂嗡嗡叫嚣“大小蝴蝶翩翩起舞以其独特的色香.这些描述,现场出现了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再现自然的色彩满足,还特意骑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花”的甜头,闭了眼,树似乎充满桃子,胡杏儿,梨和儿童.“想象一下,不仅拓宽了视野的描述,但也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呈现可爱的春天的花朵.特写春天.与春天的花朵,春风不描述.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两点,柔软的春风,它有一个角色的声音传输到发送的味道.南宋第一张志南和尚吹面不寒的风中的柳树“的诗句,喜欢写春风的温暖,柔软的,仍然心有余悸,读者不容易理解,应立即到一个合理传真,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风带来的气氛,在新打开的土壤,混合的草坪,有各种各样的花,香,略带潮湿的空气中酝酿着.“作者写道:川味道春风从这个角度,不仅要加强春天的气氛,也将自然连接本段的最后两节草,花说明.春鸟唱在春天的微风也牧羊人的蜂鸣声,美联储人的耳膜,“随着微风流动的春风,多方位描述的东西,已经很难表现也写逼真.>特写春雨.朱自清写在南方春雨滚动:“你看,这雨,使叶片”绿色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粗斜纹编织,人在屋顶上所有笼着一层薄烟.“闪闪发亮,草绿色,迫使你的眼睛.“雨夜,一点点黄晕灯光,烘托出安静和宁静的夜晚.”白天,地面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企业“ - 这是在图像春雨农业.特写镜头在整个人类活动的春天.四杆前写的自然风光,这张照片:“镇农村,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像全力以赴赶趟儿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在春天,花赶趟儿“,打开孩子般的弹簧驱动之旅”走出去的房子.在这个春天,百花峥嵘,不给;人“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也把只争朝夕的精神.以上工程的基础上绘春春最后唱起春天的赞美诗: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春天花枝招展像一个小女孩,微笑,继续往前走.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铁臂,腰和脚,他带领我们在旅途中.在这里,作者用三个隐喻的排比句,春天是新鲜,美丽,快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类应该也可以踏着春天的步伐,创造一个美丽的,幸福的生活.“春”的自然风光,散文是一个很好的描述,它比以前的类似主题的“月光”和“江盛灯影的秦淮河”,让人觉得它有两个突出的变化:首先,感情是不同的风格,语言风格的变化.“月光”,“桨声灯影秦淮河”,使人们感到了一丝的悲伤显示的“春”的情感基调轻松,愉快和充满活力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至少有两个原因:首先,本系列文章朱自清应该是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书面向上偏离的培养,年轻,进取,积极,乐观的感情.工程青春活力,反映了写作的心情.“春天里”可能是写在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在1932年8月,清漫游欧洲,回家后不久,陈小姐注音,清华大学与已婚幸福的情侣,并在同年作为中国文学的头9月33日,喜得贵子.,朱自清生活在顺境和祝福,不禁影响的抒情风格的“春天”.乐观的情绪倒,作品的场景,诗歌和绘画的结合.从语言中,“月光”,“桨声灯影秦淮河语言肯定是美丽的,但雕刻的痕迹,自然就好了.“春”的语言很简单,随地吐痰的口语化的形象.如写草园,田间地头,看一个大的大型全“写花,”你不会让我,我不会让你满了花赶趟儿.这些语言?精制而成的生活,一个充满活力,快节奏,语言简短的意义丰富,和强劲的性能.为了更好地描绘春天,笔者也使用比喻,其他拟人化的修辞,所以春天可视化拟人化.前面的文章中引用的端部,在这方面就是最好的例子.朱自清确实是一个语言大师,写短弹簧从大自然中拉了回来写它的四个赛季中,久每个人都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