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描写绣花的状态的句子

鱼游到了纸上 短文答案

1“鱼游到了纸上”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出现了3次。

2课文是按记事顺序来记叙的。

课内语段阅读。

我挤过去一看 ,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像姑娘绣花一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给短文加标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细致—( 粗心 ) 一丝不苟—( 三心二意 )3造句。

有时……有时……(我有时唱歌,有时听音乐)。

4“鱼游到了纸上”是指青年画技十分高超。

从中体会到聋哑青年自强不息的品质。

细读课文深感悟“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一句中,“又”字写出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两者是B (A因果 B转折C递进)关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好骄傲的年轻人。

”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

“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我们开始用笔在纸上交谈。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根据选文中的意思,选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骄傲—(傲慢) 常常—(经常)2体会下面句子含义有什么不同。

他学画都一年多了。

他学画才一年多。

都 才 两个不同的意思。

3这段话写出了年轻人看鱼学画全神贯注的品质。

谁有《鱼游到了纸上》的相关资料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chá hú chǎnɡ huī qīnɡ chè jiàn dǐ xiù huā ( ) ( ) ( ) ( ) lónɡ yǎ zì yóu zì zài shǎng xīn yuè mù yì sī bù gǒu ( ) ( ) ( ) ( )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港() 澈() 壶() 缸() 巷() 撤() 壳() 缺() 罢() 绣() 徽() 聋() 摆() 诱() 微() 笼() 三、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赞叹—— 似乎—— 惊奇—— 反义词:清澈—— 活泼—— 一丝不苟—— 四、我能读下面的句子,并在比喻句的后面打“√”。

1.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 ) 2.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 ) 3.他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 ) 4.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 ) 五、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本课是按 的顺序叙述的。

文中采用了 和 的写作方法描写聋哑青年的高超画技。

这两个方面反映了聋哑青年的 和 的品质。

文中“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又出现了三次,一次是 ,一次是 ,第三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

2.“他好像和金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 。

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了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 ,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笔下所画都是 ,好像 ,才把鱼画活了。

3.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写作,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分别是: ① ② 参考答案 一、 茶壶 长徽 清澈见底 绣花 聋哑 自由自在 赏心悦目 一丝不苟 二、 香港 清澈 茶壶 浴缸 巷子 撤退 外壳 缺少 罢工 绣花 徽章 聋哑 摆渡 利诱 微风 笼罩 三、 近义词:赞叹——称赞 似乎——仿佛 惊奇——惊异 反义词:清澈——浑浊 活泼——呆板 一丝不苟——敷衍了事 四、 √ × × × 五、 1.事情发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专注勤奋 坚持不懈 女孩惊奇的赞叹 作者的描写 2.当时青年人的状态 他专心致志地画 鱼 和金鱼融合在了一起 3①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

②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试题《人教版四年级

描写奇石的句子

1. 黄山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阔的黄山峰海中。

它们形态别致,或大或小,争相竞秀,意趣无穷。

2. 戴舒扬就说,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如雄狮,前面有一块大圆石,仿佛一个大圆球。

狮子看着前面的石球,好像要伸出爪子推动石球玩耍。

3. 然而在众多的黄山奇石中,有座山峰,我们把它称作“仙女弹琴”。

4. 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笼罩在黄山上层的云雾渐渐消失,阳光透过云雾照在山峰上仿佛世外仙境,“仙女弹琴”便显得格外迷人了。

5. 到黄山观光的游客说黄山山峰上的几块巨石,每当太阳升起,就变成了一位美丽的仙女,还有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架古琴。

仙女优雅地弹着琴,弹得太阳都笑了。

6. 也有人说,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女坐在山峰上,弹着古筝,发出美妙的音乐。

7. 有人说,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就变成了一位美丽的仙女。

山顶有一块石头就像一把凤凰琴,她坐在石琴旁,聚精会神地抚弄着琴弦,弹着优美的旋律。

不用说,这就是有名的“仙女弹琴”。

8. 徐楚蓥是这样描述“仙女弹琴”的,云海中,“仙女”修长的手指伸向那架精致的古琴,闭上了双眼,似乎听到悦耳的曲声,使我置身于仙境,唯美的奇石——“仙女弹琴”。

9. 还有人说黄山上一位美丽的“仙女”坐在石凳上,每天都快乐地弹着优美的曲子。

她弹得多么认真啊

10. 叶珂君赞美“仙女弹琴”很有意思。

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个婀娜多姿的仙女,只见她优雅地坐在一块岩石上,两只手伸向前面,好像正弹琴呢

11. 就说“仙女弹琴”吧,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女坐在山峰上。

仿佛在弹奏着动听的曲子。

它弹出来的曲子优美极了

12. 步移景换,从黄山龙幡坡上回头看老人峰,“金鸡”已不见,却见五石如五位老翁,携手持杖,摩肩接踵,向天都峰顶攀登,形象逼真生动,被称为“五老上天都”。

13. 我们再往前走,就是“飞来石”。

“飞来石”的外表就象一颗桃子,而这桃子又是那么巨大,非同一般,所以也叫它仙桃石。

14.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仙人指路”。

“仙人指路”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但真正的“仙人指路”是什么样子的呢

其实,“仙人指路”只是一只很大的石手,伸出食指,指向湛蓝的天空,又象一只小灵通竖立在那儿,似乎被神仙抛弃了

15. 最后,我又来到一个大山谷里,站在那里往上看,一片蓝天,往下看,都是危险的悬崖奇峰,“梦笔生花”就在那儿,但是“梦笔生花”虽然说是奇石,可也有松树的功劳呀,因为“梦笔生花”是由一座高耸的、像笔一样的石峰和石峰顶端一棵破石而生的松树组成的。

16. “梦笔生花”的旁边还有一个石老人,手里握着一根渔竿,这就是“姜太公钓鱼”了,“姜太公”还回头看我们,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17. 徐楚蓥说黄山奇石栩栩如生,瞧

那“两只狮子”好像正比赛抢球,一只狮子正往上跳起接住了球,而另一只趴在下面正准备向那只跳跃的狮子进攻。

这就是黄山著名的奇石“狮子抢球”。

18. 胡天风说黄山的狮子比动物园里的更有趣。

远远望去,那几块巨石真像狮子妈妈带着三只小狮子,在山顶上玩抢球的游戏。

狮子妈妈站在中间,手里捧着一只大大的球,三只小狮子紧紧地围住妈妈,伸出小手,抬着头,仿佛在说:“妈妈,给我吧

给我吧

”19. 黄山怪石,有的酷似珍禽异兽,诸如“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鳌鱼驮金龟”、“乌龟爬山”。

20. 有的宛如各式人物,诸如:“仙人下棋”、“天女绣花”、“夫妻谈心”、“童子拜观音”。

有的形同各种物品,诸如“梦笔生花”、“笔架峰”、“仙人晒靴”、“飞来钟”。

有的又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而命名,有“苏武牧羊”、“太白醉旧”、“武松打虎”、“达摩面壁”等。

21. 这些巧石,或叫怪石,大的就是一座山峰,如仙桃峰、笔锋,老人峰等,这些亦峰亦石的景观,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称奇于世的奇峰,盖由于这些峰上形象生动的怪石而得名;小的如同盆景古玩如“猴子观海”上的“猴石”,“鳌鱼吃螺蛳”中的“螺蛳石”等,块石大小均在3米以内,如雕如塑,妙趣横生。

有的怪石因观赏角度改变,景致随之变化,具有移布换景的奇趣,如天都峰侧的“金鸡叫天门”,由天门坎再回首东望,石景变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门溪旁的“喜鹊登梅”,若从皮篷的入口处观之,则又变成了“仙人指路”。

22. 它们个个巧夺天工,或形似,或神似,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黄山有名称可指的巧石多达120余处。

23. 它们因以酷似的形态和优美的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使得个个有画的蕴含,诗的韵味,可谓形神兼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令人神往。

24. 黄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义,也饶有趣味,主要体现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征,石名或与宗教仅相依联,带有浓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兽形象或以物件状态、人物行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对各种形态毕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给静态的石景赋予了活力。

25. 有人说每当夜幕降临时,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银光闪闪的天狗。

天狗抬着头翘着尾巴,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洁白的月亮,好像在想:哇

这又白又亮的东西好像一个大月饼噢

到现在那只天狗还蹲在山头呢

26. 另有人说,每当月亮升起,有座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银光闪闪的天狗。

它抬着头,张着大嘴巴,对着圆圆的月亮“汪汪”地叫。

27. 还有人说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远远望去,有一块石头,像一条天狗一样。

每当月亮升起,它就痴痴地望着月亮,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这就是有名的“天狗望月”。

28. 也有去过黄山的人回来说,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条“天狗”。

它伸着脖子望着月亮,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29. 还有人是这样描述“天狗望月”的。

每当月亮升起,一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成了一只“天狗”,它蹲在山头,望着月亮,好像在和嫦娥说话。

30. 甚至有人说,每当月亮升起,人们就会在皎洁的月光中看到一只可爱的石狗呆呆地蹲在一块岩石上,仰着又大又圆的脑袋,出神地望着天上的月亮。

这就是有名的“天狗望月”。

31. 更有人看见黄山奇景“天狗望月”是在远处山峰的另一侧,有一只“老黄狗”伏在山腰上,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好像要把月亮一口吞下,真是惟妙惟肖。

32. 戎仪说,在黄山上有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两只狮子在抢球。

一只狮子扑向了球,还有一只狮子显得十分凶猛。

它们就这样争执着,到了现在它们还在争斗呢

33. 叶珂君说,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它们中间有一块滚圆滚圆的岩石,就像一个石球,这两只狮子张牙舞爪,争着抢那只球。

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

描写花草树木的二字词语

作品鉴赏是以审美为主导的综合活动,读者通过、期待、知觉、想象、领情感、回味等心理活动,并使之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心理活动,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其他价值。

读者在鉴赏文学作品时须遵循以下要求。

一、 综合活动,审美主导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是审美活动。

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读歌德的《浮士德》、读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我们会情不自禁地为其中生动的人物形象而陶醉,获得沁人心脾的美感享受。

当然,文学作品鉴赏不是纯粹的审美活动,它是以实现审美价值为主、包括实现其他价值在内的综合活动。

“艺术具有一种二重特征;它既是一个摆脱经验现实及其社会效果联系而超乎其上的独立物,然而它同时又落入经验的现实中,落入社会的种种效果联系中。

于是显示出这种审美现象,它是双重的,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现象的(faitssociaux)。

”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除实现审美价值外,还有许多价值成分,诸如认识价值,道德伦理教育价值,政治价值等等。

例如,在认识价值方面,恩格斯就曾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还称赞读《人间喜剧》比从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例如《复活》中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道德上的自我完善表现出的伦理道德教育价值,《最后一课》表现出反对外族侵略的政治价值等等。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是以实现审美价值为核心而融汇了其他价值的有机活动,其中融汇的认识价值、政治价值、教育价值等等同审美价值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

而且,其他价值的实现,都是在审美价值的实现中实现的。

所以,“文学作品鉴赏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综合活动”。

二、 关注局部,顾及整体 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学作品中的各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单元。

朱光潜先生把一篇作品的整体布局比作兵家所谓的“常山蛇阵”。

它的特点是: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

就是说,文学作品中的各个部分共同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鉴赏者在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整体把握作品,不能仅把作品中的某些场面、某些情节、某些细节孤立起来进行鉴赏,并以此去评判作品的优劣。

比如“我来迟了”,作为一句完整的话来看,无所谓优劣。

日常生活中,它表述的是言说者的一种行为,没有什么更深的含义。

但同样的话置于《红楼梦》中,让它由王熙凤的口中说出,其含义就不一样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在这里,“我来迟了”就不仅是王熙凤的一个简单的行为动作。

联系上下文,考虑王熙凤在整个贾府中的身份和地位,我们知道,这句普普通通的话语背后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我们既可以从中感觉到王熙凤风风火火、泼泼辣辣的性格,也可以体会到王熙凤在贾府中非同一般的地位和身份,还可以领略到王熙凤放肆的语气中所包含的炫耀和盛气凌人的气势,认识到王熙凤“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独特气质。

在那种场合,这样的语言只能从王熙凤的口中说出。

再比如“绿”、“过”、“到”、“入”、“满”这些字,从语义的角度来比较,我们很难说哪一个字更好一些。

但在作者感情的参与之下,经过作者的巧妙安排,毫无感情的文字就传达出了作者非同一般的审美感受。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容斋随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

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

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为什么“绿”好呢

从科学的角度讲,风一般只能以听觉、触觉来感知,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

现在诗人用“绿”去描写它,化不易传达的听觉、触觉而为触目成色的视觉,既见春风的到来,又惊异于春风到来后江南水乡的变化,形象生动,一举两得,这就是诗歌创作中通感的妙用。

就整首诗而言,“绿”字与其它几个字相比,更能强化诗意:青山绿水,碧野春风、明月孤舟,多么富有诗意的画图啊

孤立地来看,下面的这段语言是非常罗唆的: ┅┅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当鲁迅把它放在《社戏》中,用来表现“我”盼望小叫天出场的急切心情的时候,它却是传“情”妙笔。

在文学作品中,某些场面、情节、细节孤立地来看可能是丑陋的、恶俗的、不健康的,但从整体来看,它们有时却是作品的必需。

鲁迅先生早就批评过那种不顾整体,单纯寻章摘句的鉴赏方式,“还有一样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

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经摘取者一吹嘘或附合,说是怎样超然物外,与尘浊无干,读者没有见过全体,便也被他弄得迷离惝恍。

” 所以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 只有顾及全篇,把部分放在整体中去品味、去鉴赏,才是正确的鉴赏方法。

三、 联想想象,虚实相间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留有许多空白。

接受美学把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称为“文本”,只有经过读者阅读,把文本中的符号、概念变成具体的形象的时候,文本才成为作品。

那么如何填补文本留下的空白

如何使一般的语言符号变为生动的形象呢

接受美学认为:必须用联想和想象。

接受美学的这种观点对我们谈论文学鉴赏的要求很有启发。

文学作品对艺术形象的描述都是虚实相间、留有很多空白的,这些虚的空白的地方就需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去填补,否则,文学鉴赏就无法进行。

我们看两段描写: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寡妇出现了,网纱做的便帽下面,露出一圈歪歪斜斜的假头发,懒洋洋的趿着愁眉苦脸的软鞋。

她的憔悴而多肉的脸,中央耸起一个鹦鹉般的鼻子,滚圆的小手,像教堂的耗子一般胖胖的身材,膨脝饱满而颠颠耸耸的乳房,一切都跟这寒酸十足而暗里蹲着冒险家的饭厅调和。

她闻着室内暖烘烘的臭味,一点不觉得难受。

她的面貌像秋季初霜一样新鲜,眼睛四周布满皱纹,表情可以从舞女那样的满面笑容,一变而为债主那样的竖起眉毛,板起脸孔。

总之她整个的人品足以说明公寓的内容,正如公寓可以暗无示她的人品。

┅┅罩裙底下露出毛线编成的衬裙,罩裙又是用旧衣衫改的,棉絮从开裂的布缝中钻出来;这些衣衫就是客室,饭厅,和小园的缩影,同时也泄露了厨房的内客与房客的流品。

她一出场,舞台面就完全了。

50岁左右的伏盖太太跟一切经过忧患的女人一样。

无精打采的眼睛,假惺惺的神气像一个会假装恼怒,以便敲竹杠的媒婆,而且她也存心不择手段的讨便宜┅┅。

第一段见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第二段见于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第一段的空白是作家采用白描的缘故,第二段描写,作家采用的是细描,两段都有诸多空白。

通过描写我们知道了伏盖太太有一幅憔悴而多肉的脸,但脸的形状呢

脸的黑白呢

通过描写我们知道了伏盖太太有着一个像耗子一般胖胖的身材,但到底有多胖呢

通过描写我们知道了伏盖太太有一双四周布满皱纹、无精打采的眼睛,但眼睛的大小呢

是豹子眼还是丹凤眼呢

眉毛呢

是浓浓的八字眉还是细细的柳叶眉

……总之,仅靠这些实的描写,不能够构成一个可以用视觉感知的完整图像,这就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形象进行补充和想象。

只有这样,作品中的人物、景物、场面才可能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从而使我们得到艺术的享受。

因此,鉴赏者在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不去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根本无法鉴赏文学作品。

夏丏尊、叶圣陶说:“文章是无形的东西,只是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字,所以会感到悲欢觉得人物如画者,全是想象的结果。

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的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把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为具体的事物。

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

譬如说吧,‘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好句子,但这八个字的所以好,并非白纸上写着的这八个字特有好处,乃是它所表托的景色好的缘故。

我们读这八个字的时候,如果同时不在头脑里描出它所表托的景色,就根本不会感到它的好处了。

” 四、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文学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文学鉴赏一样需要感情的入乎其内,进入角色,与作品描绘的对象融为一体。

文学鉴赏者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 而应当把自己化入作品中,想人物之所想,急人物之所急,爱人物之所爱,怒人物之所怒,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地理解作品,获得审美愉悦。

否则就无法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

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

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的,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

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到:“你在幽闰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这段描写说明,在文学鉴赏中感情专注与浮光掠影所获得的审美效果是不一样的。

林黛玉开始由于“未留心去听”,所以偶尔听到一句两句,她只感到“倒也十分感慨缠绵”。

当她被戏里的妙词所吸引而侧耳细听的时候,她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先是“不觉点头自叹”,继而“不觉心动神摇”,后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随着她感情投入程度的加深,她所受到的感染也越来越强,获得的审美愉悦也越来越强烈。

需要说明的是,文学鉴赏既需要鉴赏者入乎其内,也要鉴赏者能出乎其外。

如果鉴赏者一直沉浸在作品所描写的世界里出不来,就不可能对作品作出客观的深刻的分析和评介。

应当说,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不能说读了李后主的词就闲愁万种,读了琼瑶的小说就想入非非,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某一人物。

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就要自杀,看了《少林寺》就想出家……我们看一下吴俊忠先生对崔颢《黄鹤楼》诗的鉴赏和分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已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者初读这首被誉为‘绝唱’的七言律诗,很自然地会被诗中所表现的那种旅思乡愁,以及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情绪所感染,甚至会驱动自身的人生和情感体验,或遗憾‘空有大志,人生无成’,或感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渐入诗中之境而流连忘返。

但鉴赏者不能沉湎于此‘诗境’,必须反复吟诵,调整视点,跳出境外,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理解诗的意蕴和内涵。

读着、读着,鉴赏者把此诗放到当下的文化视野中来‘解读’,若有所悟,忽生新感:自然万物均在变与不变之中,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触景生情,见物思事,乃人之常情,然而生何种情,思哪些事,乃取决于人的精神境界和情绪心境,与其感叹山河不变人事非,倒不如睹物思人,更上层楼。

黄鹤楼巍然屹立,白云悠悠缭绕,并不因黄鹤已去而失色,阳光下树木葱郁,青草碧绿,江上烟波迷茫,好一派自然风光,即使因天晚而望不到故乡,有此自然美景,足以慰思乡之情,又何必触景生愁。

山河不变人事变,有志者当珍惜时光,努力奋发,不应在无为的忧愁中虚掷时光。

” 这样分析,就跳出了诗外,而不至于使自己沉迷在诗歌的愁绪中。

空灵的艺术需要空灵的心境去领会其中的美好,优秀的文学作品也需要鉴赏者的慧眼。

五、 逐层深入,体味深意 优秀的作品一般都有言外之意,题外之旨,弦外之音。

文字传达给读者的字面意义几乎没有差别,为什么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呢,原因是不同的鉴赏者面对文字叙述有着不同的心理体验。

林兴宅先生把文艺作品的审美层次分为三层:①各种形式因素唤起的意象;②意象所指示的历史内容;③象证意蕴。

其意思就是说,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相当复杂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意义上。

比如《蝇子透窗偈》这首诗: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表面上看,它是写蝇子从来路钻出窗外的事,没有什么意思。

而实事上并非如此,这首诗的象征意义在于:通过蝇子钻窗的过程,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过程中若用眼而不用心,就会被假象所误导,也就是说,眼看不如心悟。

很多读者在阅读叙事性作品的时候,总是追求情节的生动性、趣味性,对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色彩、社会意义、作家意图、文化意蕴……视而不见,岂不知这些才是作家的真正用心和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

因此,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要用眼,而且更要用心,只有这样深入体会,才会领悟到作品的题外之旨、弦外之音


描写绣花的状态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