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曾国藩名言直隶总督府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曾国藩的名言什么意思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此句话是出自曾国藩,在直隶总督府内的有此对联,曾国藩借此已表为官之道,为人之道。

1、【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做事谨慎,时刻提醒自己恶有恶报;2、【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为人光明磊落,身处逆境,也应当眼光远大、胸怀宽广;以上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似乎是曾文正公【曾国藩】的做派。

曾国藩生平及其名言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参考资料:

李鸿章晚年手书的一帧对联

李鸿章晚年手书的一帧对联 此联贴在南京的李鸿章祠堂里。

上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横批: 天天快乐。

对于晚清重臣李鸿章的评价,历来毁誉不一。

但不容置疑的是,李鸿章确有些真才实学。

李家父子有“一门三进士”之称。

据传,李鸿章曾经帮助曾国藩修改奏折,将其中的“臣屡战屡败”改为“臣屡败屡战”,稍一变动,就把湘军宁折不弯的勇气提炼并表现出来。

结果,朝廷非但没有怪罪曾国藩,反而对其嘉奖了一番。

李鸿章文采出众,写得一手好字。

和其他文人墨客一样,他也时常撰写对联。

这些对联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这位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反映出其人生轨迹。

李鸿章长期担任清廷的直隶总督,左右中国政局四十年。

在荣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后,他自撰一副楹联:“已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

” 自得之形,气盛之意,掩抑不住,尽显联中。

在保定直隶总督府,两边的楹柱上留有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题写的楹联。

上联是:昔为畿辅,今控严疆,观政得余闲,一壑一丘亲布置。

下联是:近接太行,远临渤海,豪情留胜概,亦趋亦步许追随。

看上去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山西乔家大院的大门上曾有一副铜板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 相传此联是李鸿章所赠,晋商乔致庸为此花了大价钱,认捐了十万两白银用于组建北洋舰队。

不过这副对联倒是显得朴实吉祥,含意深远。

李鸿章曾倡修和捐修了家乡的中庙和包公祠等。

中庙坐落在巢湖北岸的凤凰矶上,因位居巢县和合肥两城之中而得名。

中庙东侧有一座为纪念淮军将士而建的昭忠祠。

祠中“薮泽众归墟,淝流其后,江流其前,遥瞻玉座凌风,作镇旧传天帝女;湘淮两新庙,君山在南,姥山在北,同挽银河洗甲,升香长颂水仙王”的楹联即为李鸿章所撰写。

包公祠位于合肥市包河公园的香花墩上,刻于祠后石碑上的《重修包孝肃公祠记》和“一笑河清,乡国旧闻传谏草;千秋墩在,岁时薄酹荐香花”的对联亦为李鸿章所作。

“安得广厦千万间,庇天下寒士;愿与吾党二三子,称乡里善人。

” 这是李鸿章为杭州安徽会馆题写的楹联,用典精当,意工情切。

以上几副对联体现了李鸿章注重乡情和念旧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故乡先贤的敬慕之意。

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大人物也不例外。

1884年中法战争前夕,朝廷中主战派和主和派相持不下。

李鸿章力图避免战争,被抗法人士罗列了“六可杀”理由。

李鸿章很是胆怯,赶紧闭嘴,并自撰对联一副:“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看起来有些心灰却并未意冷,自嘲味道很重。

据说李鸿章去马关谈判,日本的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出上句相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李鸿章对之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 反映出在即将倾倒的大厦中充当“裱糊匠”角色的李鸿章不得已而为之的尴尬及其内心潜在的伤感。

后来有人在上、下联尾加上“将来怎样”、“量也无妨”,可称绝妙之笔,讽刺意味颇浓。

某地几年前的一次民间收藏交流大会上,有副对联引人注目。

这副对联上书“山中经济惟寻药,老去心情只爱书”几个大字,落款为李鸿章。

此联看来为李鸿章晚年所写,字里行间展现出这位朝廷重臣垂暮之际的落寞处境和悲凉心态。

李鸿章死后,清政府曾在他出生地和任职地修建10座祠堂,以示隆恩。

在南京的李鸿章祠堂里,有今人书写的据称是李鸿章所撰的对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即是山中宰相;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便作地上神仙。

” 有人说这是李鸿章被免职在家时写的。

联中透露了这位始终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达官贵人的无可奈何和渴求平和生活的心境,只是官居高位,身不由己。

作为晚清的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时而出现在他人撰写的对联中。

三秦出版社的《对联》一书,就录入了两副与李鸿章有关的讥讽对联。

一副是“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杨三是指当时昆剧名丑杨鸣玉,李二则是因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所称。

对联中,褒贬一目了然,责骂直截了当。

“已死”对“先生”也令人叫绝。

由此可见,代表清政府签定丧权辱国条约的历史,给李鸿章留下的垢耻。

另一副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其所任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

下联的“司农”是指户部尚书翁同龢,清代户部尚书亦司钱谷,故称司农,翁是江苏常熟人。

此联把他们的官职和籍贯都写在里面,联语双关,反映了清朝末期国穷民贫的境况。

经历过起起落落,人生终有落幕之时。

签订《辛丑条约》后不久,李鸿章因忧郁积劳,吐血而亡。

在写给李鸿章的众多挽联中,不少堪称佳作。

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俞樾所作的挽联是:“甫四十即封疆,未五旬即宰辅,经文纬武,盖代勋名,历数寰中荡寇,域外和戎,力任其难,相业巍巍千古少;位三公为太傅,食万户为通侯,重地隆天,饰终典礼,惟是边警仍殷,銮舆尚远,殁而犹视,忠心耿耿九原悲。

” 可谓对仗工稳,隶事贴切。

只是观点较为片面,有歌功颂德之嫌。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所作的挽联为:“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何如

”从中可以看出,严复对李鸿章是既有肯定,又有批评。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历史上的李鸿章,总的来看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围绕他的争议至今不休。

而对联中的李鸿章,读来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令人感慨良多。

曾国藩的一些对联

希望可以帮到您时贤一石雨水;古法二祖六宗。

——曾国藩自箴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曾国藩自题书斋这是一副自诫自勉书室联。

上联自诫,指世事纷繁,一忙就容易出错,务必戒躁。

一个“多”字下得十分贴切,避免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下联自勉,甘从苦来,人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劳,历尽磨难才有可能成为完美之人。

一个“半”字也用得很妙,因为要做完美的人仅靠吃苦耐劳显然还是不够的。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曾国藩自题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曾国藩自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曾国藩自箴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曾国藩自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曾国藩自箴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曾国藩自箴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曾国藩自箴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曾国藩自箴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曾国藩自箴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曾国藩自箴酿五百斛酒,读三十年书,于愿足矣;制千丈夫裘,营万间广厦,何日能之。

——曾国藩正题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曾国藩自箴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曾国藩自箴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寮友行修立名,方尽我心。

——曾国藩自箴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

——曾国藩自箴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

——附录:曾国藩之父曾麟书自题


曾国藩名言直隶总督府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