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观音的诗句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形容观音菩萨神态句子
杨柳观音:手持净瓶、杨枝的立像。
是近现代最常见的图塑形象。
在非正规殿堂与民间,几乎取代圣观音而成标准像。
《西游记》第六回中,首次对观音菩萨作了正面的外貌描写。
“眉如小月,眼似双星。
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
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
”在这里,与其说观音被描写成一位法相庄严的女菩萨,还不如说作者是按照人世间美貌女子的形象塑造“她”的。
这十分典型的女性形象,符合了唐代以后流传在民间的观音传说。
第十二回也有相应的描写,着重强调了手里托着“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扫开残雾垂杨柳”,并指出这就是观音菩萨的“救苦原身”。
鱼篮观音:手提竹篮,或反手提鱼之像。
第四十九回写:观音菩萨早上扶栏看花时,不见池中金鱼出来参拜,掐指一算,知道它在通天河成精,陷害取经人。
于是连梳妆打扮都不顾,在林中削篾编篮。
作者借孙悟空的眼光介绍她:“┉┉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
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
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
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
”因她没有梳妆,便少了一些神圣的灵光,却多了一些世俗的人情味,与百姓的距离近了起来。
持莲观音:坐莲叶上,手持莲花,常为清丽的少女面孔。
第四十二回:观音菩萨令惠岸去李天王处求借天刀三十六把,“菩萨接在手中,抛将去,念个咒语,只见那刀化作一座千叶莲台,菩萨纵身上去,端坐在中间”,智擒了红孩儿。
在第七十一回提到的骑观音和第十四回里“手搀孩儿”的观音老母形象,寺庙的观音造像中也时有出现。
西游记 描写观音的句子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理圆四德,智满金身。
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
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
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
眉如小月,眼似双星。
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
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
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
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
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貌似只有这一个了
描写观音的诗句
1,观音偈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
2,品令·更休说更休说。
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
甚今年、容貌八十岁,见底道、才十八。
莫献寿星香烛。
莫祝灵龟椿鹤。
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3,偈颂二十三首半夜劈破太空,太阳正照白书。
掩却万象生铁一团,二俱列下别有商量。
南海观音菩萨,端坐水月道场。
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
用几句话描写 观音菩萨 外貌,神态的形象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浩浩红莲安足下,弯弯秋月锁眉头。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里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描写观音菩萨的诗句
《观音诗》年代: 宋 作者: 释契适金沙池袅玉莲馨,殿阁阶墀尽水精。
云化路歧通万国,风飘舟楫济群生。
座妆珪璧霜犹暗,衣缀珠玑月不明。
若向险途逢八难,只劳心念讽持名。
《观音大士赞》年代: 宋 作者: 释师范提起数珠呈伎俩,无端弄出孩童相。
何似月明霜满天,孤猿啼断千峰上。
《观音大士赞》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足下青莲花半敷,倚岩危坐手轮珠。
普门真境难描邈,刚被人传入画图。
《观音赞》年代: 宋 作者: 释如净端坐圆通妙微相,众生眼里堆青嶂。
晓来窗外听啼禽,春风不在花枝上。
《观音大士赞》年代: 宋 作者: 释宗杲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
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二义俱寂灭,谁受此说者。
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
能观及所观,能听洎所听。
返观观听者,是亦无所有。
大哉观世音,快说如是法。
是法不思议,听者亦希有。
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
作此如幻言,赞是真实相。
西游记中描写观音菩萨外貌的句子
在《西游记》中,提到的观音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般所说的观音,是指“圣观音”,亦称“正观音”。
这是观音菩萨的“标准像”:观音神态庄严雍容,头戴宝冠,身披天衣,腰束贴体罗裙或锦裙。
健美的面庞和体态,体现了唐代上层妇女的时装和古印度贵族装饰的融合。
除了“圣观音”外,如“杨柳观音”、“水月观音”、“白衣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等,都是容貌端庄、衣饰华丽、造型优美,既有菩萨的慈祥,也有女性的柔美。
杨柳观音:手持净瓶、杨枝的立像。
是近现代最常见的图塑形象。
在非正规殿堂与民间,几乎取代圣观音而成标准像。
《西游记》第六回中,首次对观音菩萨作了正面的外貌描写。
“眉如小月,眼似双星。
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
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
”在这里,与其说观音被描写成一位法相庄严的女菩萨,还不如说作者是按照人世间美貌女子的形象塑造“她”的。
这十分典型的女性形象,符合了唐代以后流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7613134传在民间的观音传说。
第十二回也有相应的描写,着重强调了手里托着“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扫开残雾垂杨柳”,并指出这就是观音菩萨的“救苦原身”。
鱼篮观音:手提竹篮,或反手提鱼之像。
第四十九回写:观音菩萨早上扶栏看花时,不见池中金鱼出来参拜,掐指一算,知道它在通天河成精,陷害取经人。
于是连梳妆打扮都不顾,在林中削篾编篮。
作者借孙悟空的眼光介绍她:“┉┉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
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
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
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
”因她没有梳妆,便少了一些神圣的灵光,却多了一些世俗的人情味,与百姓的距离近了起来。
持莲观音:坐莲叶上,手持莲花,常为清丽的少女面孔。
第四十二回:观音菩萨令惠岸去李天王处求借天刀三十六把,“菩萨接在手中,抛将去,念个咒语,只见那刀化作一座千叶莲台,菩萨纵身上去,端坐在中间”,智擒了红孩儿。
在第七十一回提到的骑观音和第十四回里“手搀孩儿”的观音老母形象,寺庙的观音造像中也时有出现。
《西游记》里观音菩萨还常常变化成各种异相,如第十二回变化成“身穿破衲,赤脚光头”的和尚,来点化众生;第十七回为了收妖,又变成白衣秀士“凌虚子”的形象。
这一切与佛教因缘说法、方便众生的理论是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