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有关出家好的诗句

八仙都有谁

还有他们成仙之前都要过哪些劫

我只知道吕洞兵要过情劫,那其他的呢

汉钟离,铁拐李,韩湘子,何仙姑,吕洞宾,曹国舅,兰彩荷,张国老。

概述 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

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

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

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即《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李洪水}、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

俗称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篮等八物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

文艺作品中以八仙过海、八仙献寿最为有名。

【八仙简介】 铁拐李 先说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

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肉身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练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肉身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

”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

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传说 又称铁拐李,相传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阳、李洪水、李孔目。

据说他本来长的十分魁梧,相貌堂堂。

在砀山洞中修行。

因为约定要参加老君的华山仙会,临走时对弟子说,倘若元神七日不回返,则将尸壳焚化。

于是留下尸壳,元神外游。

不料到了第六天,弟子家中来人报信母亲病危,弟子们无奈就烧了尸壳。

当弟子回家后,不久李铁拐的元神回归,无处可托。

忽见林中有一饿死的人尸,则从他的前额脑门进入,站起来之后,才觉不行,赶忙从葫芦里倒出老君所赠的仙丹,葫芦忽然闪出金光,映出一个丑陋的形象,黑脸蓬头,卷须巨眼,右脚还是瘸的,正在惊讶,身后忽然有人鼓掌,回头一看,正是老君,情急之下,心想把元神跳出。

就在这时,老君制止说:“道行不在于外表,你这副模样,只须功夫充满,便是异象真仙。

”于是授他金箍一道收束乱发,授予铁拐一根助拄跛足。

李铁拐还常背一葫芦,据说里面装有仙药,降到人间时,专门用来治病救人。

汉钟离 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

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

元时,金真道奉为“正阳祖师”。

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

《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

《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

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

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

”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传说 他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子。

京兆咸阳(今陕西)人,据说是东汉时期人。

有关他的出生非常生动,说有一天,一个巨人大踏步的走进他母亲的内室,大声说道:“我是上古黄神氏,当托儿于此。

”顿时,只见异光数丈如烈火,随之汉钟离降生。

他一出生就像3岁的小孩一样大,天生一副福相,顶圆额宽,耳厚眉长,口方颊大,唇练如丹,乳圆臂长,更为奇怪的是他昼夜不声不响,不哭不吃。

一直到了第七天,他突然说了一句话:“身游紫府,名书玉京。

”这一句惊动了他的父母。

因为紫府、玉京是天上玉帝的宫城,所以,以为他是神仙转世,父母希望他长大成人多掌大权,因此起名“权”。

据说钟离长大以后,任朝廷的谏议大夫,后来奉召出征吐蕃,战败,隐居终南山。

遇到东华帝君王玄甫,得到长生真诀、金丹火候及青龙剑法。

后来又遇到华阳真人,教他太乙九圭、火符金丹,洞晓玄玄之道。

最终在崆峒山紫禁四皓峰得到玉匣秘诀,成了一位仙人。

传说他在唐朝的时候度化了吕洞宾,是道教北五祖之一。

他的形象常常是袒胸露乳,手摇棕扇,大眼睛,红脸膛,头上扎了两个丫髻,神态自若。

是个闲散的汉子。

张果老 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时,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

玄宗闻知,再次派徐峤去邀请。

张果只得进京。

据说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邢和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然不知张的甲子,又有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他看张果,他却问:“张果在哪

”居然对面而看不见。

从史传所记来看,张果不过是一位有些心虚的老朽江湖术士,要不何以数次装死以避征召呢

充其量不过会些幻术而已。

所以有关他的仙话,全都是道教凭借民间传闻,夸大其词,为了宣传需要而编造的。

《太平广记》还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

”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

”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传说 据史书上记载确有其人,原来是唐朝的道士,这个人擅长法术,经常隐居在恒州中条山,往来于汾晋之间,民间传说他活了数百岁,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张果老。

据说唐太宗、唐高宗知道以后,就派使者召见他入宫,他都不愿意去。

到了武则天时期,不得已奉召出山,走到半路假装死去又为去成。

到了唐玄宗时期,玄宗派遣使者终于将他请到了宫内,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

后来,玄宗准备将他女儿许配给他,他唱道:“媳妇得公平,平地生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

”最终也没同意这门亲事,恳辞还山,走到半路,死于衡山蒲武县。

弟子说他羽化成仙,唐玄宗下令在当地建栖霞观以奉祀。

民间传说他常背负一个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度人。

后来民间的名言“骑驴看唱本”就源于此。

他所乘的白驴,日行万里,夜间折叠如纸,放在箱子里。

白天骑得时候,用水含在嘴里喷洒一下,就又还原成一天驴。

后人题诗:“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

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张果老这故事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尽量要考虑全面,思前想后,不能只是一味的瞻前顾后。

吕洞宾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

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

《金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

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

有说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

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

他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

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他的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

[1]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

一说她是唐朝人。

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

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

《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生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

后来她应召进京,途中离去。

一说她是宋朝人。

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

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可见她不过是一位精于占卜的民间女巫。

传说 八仙唯一的女仙,据说原名何秀姑,生于唐武则天时期,出生时紫云绕室,头顶上有六道毫光。

从小智慧敏捷,聪敏过人。

15岁时,梦见神人教她食云母粉,于是轻身如飞,往来于山顶之间,每天早上外出,晚上采山果孝敬母亲。

后来辟谷,言语异常,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召请,中途不知方向,有人说在唐中宗时八月初八飞天。

还有一种说法是,何仙姑13岁时入山,遇仙人吕洞宾,吕赐其一桃,吃了以后不饥不饿,并能预知祸福之事,颇为灵验。

村里的人奉为神明,专门建楼供其居住,后来吕洞宾度其成仙。

蓝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和。

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

是唐末至五代时人。

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

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却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热气(《续仙传》)。

平时他手持三尺有余的大拍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触景而生,不仅令世人觉得高深莫测,而且颇具仙意。

其一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波,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他行为癫狂,有人施钱给他,他大都送给贫苦人,蓝采和居无定处,四海为家。

这个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湖流浪汉,仅由于他的行为癫狂,又好周济穷人,因此深得人们喜爱而被神化成仙。

传说 本为男子,但在造像中或戏曲中常常女装打扮,手提花篮,据说他本是赤脚大仙降生,原来是一名游方的道士,常穿破烂的蓝衣裳,系着一条3寸多宽的木腰带,一脚穿靴子,一脚赤行。

夏天穿的是棉衣服,冬天卧于雪地中,气出如蒸。

经常手持3尺多长的大拍唱板,在城市里边走边唱,带醉踏歌,似狂非狂,男女老少都跟随看他,人家把铜钱给他,他却用长绳穿起来,拖地而行,散失了也不回头看一看。

有时见到穷人,就把铜钱送给他们。

他不停的周游天下。

有人在童年和老年时看到他,他容貌依旧。

后来他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升云中,抛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

他最有名的踏歌是: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日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工嵯峨

韩湘子 普遍的说法,韩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有说侄孙),《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

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

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

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诗句,韩愈惊奇万分。

还有说韩湘子是韩愈外甥,其事迹和《酉阳杂俎》所言大同小异,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五代时即被仙化。

传说 八仙中的斯文公子,形象是一位手持长笛的英俊少年。

韩湘子,本名韩湘,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子。

传说,汉丞相安抚有一女儿,名叫灵灵,才貌双全。

已许配韩湘。

但是汉帝想把她婚配与皇侄,安抚坚决不同意。

汉帝大怒,将韩湘罢官发配。

灵灵悲郁而死,韩湘投生为白鹤,白鹤受钟离权和吕洞宾的点化,又投生为昌黎县韩会之子,乳名湘子,幼年丧父,由叔父韩愈抚养。

长大后又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

韩愈极力反对,训斥他。

韩湘子因此而出家,隐居于终南山修道,得成正果,列为八仙之列。

后来,韩湘子屡次化形,度化他的叔叔韩愈,但韩愈多次不悟。

后来,韩愈被降官到了潮阳,路经蓝关,雪拥不前,冻埋雪中。

湘子赶来相救,并指点度化。

韩愈最终感悟,也修道成仙。

曹国舅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出现的时间最晚,流传的仙话也较少。

其身世,说法大同小异,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

《宋史》有传,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

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

《神仙通鉴》云: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离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

《东游记》中所述曹国舅与上略同。

传说 这位神仙的形象是头戴纱帽,身穿红袍官服,手持阴阳板(玉板),与其他仙人的打扮迥然不同。

传说他是宋朝的皇帝宋仁宗曹皇后的长弟,名景休。

他天资淳善,志在清虚,不慕虚荣,不喜富贵。

后来因为他的弟弟骄纵不守法,残害人命。

曹国舅深以为耻,于是隐迹山岩,穿戴平民的衣帽,但精心思考的是玄妙深奥的道理,过了10多天也不吃,有一天,他遇到了钟离权和吕洞宾两位仙人,他们问:“听说你在休养,所养的是什么呢

”答道:“养道。

”仙人又问:“道在哪里

”曹国舅举手指天。

二仙又问:“天在哪里

”曹国舅用手指心胸。

二位仙人笑着说:“心即是天,天即是道,你已经顿悟道之真义了。

”于是传授他还真秘术,点化指引他入了仙人的团队。

还有一种说法,说他出家时皇帝赐他一块金牌,后来过黄河时没有船费,就以此抵押,恰好遇到了吕洞宾,与他一起同游,因此悟道而名列“八仙”。

暗八仙 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样宝物或法器,一般称为“暗八仙”或八宝,常出现于刺绣、民间艺术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而且随场景不同而变换。

其中较为通俗的暗八仙为: 芭蕉扇(钟离权) 葫芦(铁拐李) 花篮(蓝采和) 荷花(何仙姑) 剑(吕洞宾) 笛子(韩湘子) 鱼鼓(张果老) 玉板(曹国舅) 【八仙排序】 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相沿至今,再无变动。

【神话传说】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

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此时李铁拐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

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

之后八仙大开杀戒,怒斩龙子,而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龙王合作,一时之间惊涛骇浪。

此时曹国舅拿出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顺利渡海。

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或说如来佛)出面调停,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

除上述以外,民间中关于八仙也有一些口碑传说,其中有则悲惨的“八仙过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

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

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

后来,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保持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

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

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演变成今天的“八仙过海”的故事。

八仙因为闹过海,沿海人们大都有“七男一女不同船”的禁忌。

理发业奉吕洞宾为祖师爷,相传阴历四月十四的所谓吕祖生日,各地理发业一般要热闹一番。

民间祝寿要扮演八仙敬酒,渲染欢乐气氛。

苏东坡访八仙 虽说苏东坡是北宋人,八仙形成于元明时期,而蓬莱地儿偏偏编出个苏东坡访八仙的传说出来。

传说苏东坡在登州做官时,想拜访八仙,但不知道到哪儿找。

打听来打听去,才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告诉他,每年三月初三,八仙都要到蓬莱阁上聚会,至于能不能见着他们,就要看缘分了。

三月初三一大早,苏东坡就上了蓬莱阁,东游西逛也没见着八仙的影儿。

百无聊赖地到了显灵门,见俩老翁下棋,一红脸,一黑脸,都年过八十,须发尽白。

红脸老翁见苏东坡来就招手请他做裁判。

苏东坡才高八斗,可近前一看棋局,目瞪口呆,懵懵然看不懂棋路。

为免得丢脸,借口有事推辞。

红脸老者见状对苏东坡说:“你要找的人今天一准来,我们在这儿也是等他们的。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就不必客气了。

”苏东坡一听诧异不已:他怎么知道我是来找人的

老翁不是寻常人,听他的话没错。

于是安下心来静观棋路,慢慢看出点儿门道,也不多想什么了。

不知过了多久,走过来一个老叫化,老远就招呼下棋的老翁:“老伙计,今天轮到我请客,走吧,走吧

”红脸老翁一指苏东坡:“这儿还有一位呢。

”老叫化瞥了苏东坡一眼,说:“那就一块儿来吧。

”苏东坡看那老叫化,要多埋汰有多埋汰,破衣烂衫,脏得看不出颜色来,脸上的油垢厚得能揭下一层。

本来不想跟着去,可一想到方才对下棋老翁的疑心,也就跟随着去了。

上了蓬莱阁,见阁上已经先到了七位,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其中还有个女的。

高腿四方桌上摆着两个小锅、一方年糕。

老叫化对众人说:“今天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就弄了三样小菜,诸位凑付着吃吧

”苏东坡探头一看,一条半生不熟的死狗,一个眼歪嘴斜的死孩子,一方长满霉醭的年糕。

这伙人谁也没客气,抓起就吃,吃得津津有味,还连赞“好吃”。

苏东坡只觉得恶心,特别是那死孩子,让这伙儿人你扯胳膊我拽腿,血乎淋拉的,看得让人心惊肉跳。

他本想尝尝那方年糕,可一看沾上了血腥气,又打消了念头。

那两位白发老翁倒是直让苏东坡,可苏东坡哪敢吃

眼看着人家狼吞虎咽地吃完了,纷纷离去,只剩下下棋的两位老翁。

老翁把苏东坡招到跟前,问道:“你猜我俩是谁

”苏东坡摇摇头。

红脸老翁说:“我是南极仙翁,他是北极星君。

刚才在座的那八位,就是你要寻访的八仙。

桌上的那三样菜我也告诉你吧:那死狗是万年寿狗;那死孩子是千年人参;那发霉的年糕是寿糕。

吃一口多活一百岁,吃两口多活两百岁……铁拐李为弄这三样东西费了不少事哩

”说完,两个白发老翁倏地不见了。

苏东坡后悔至极,为什么刚才就不硬着头皮尝一点呢

九顶会仙山 蓬莱城西南三十多里处有座蔚阳山。

山上有九座山峰,形态各异,有大有小。

民间传说这九座山峰也与八仙有关。

相传,某年三月初三八仙去蓬莱阁聚会,路过蔚阳山时被秀丽的景色所吸引,纷纷按落云头,饱览山光水色。

吕洞宾兴致勃勃地脱下道袍蒙在一方大青石头上,施展法术变出酒席,众仙席地而坐,一边欣赏山景,一边交杯换盏畅饮起来,不一会儿都有了醉意。

铁拐李倚着宝葫芦,醉眼迷离地说:“此番过海访友,诸位只须躺在我这宝葫芦上,忽忽悠悠,一会儿就过去了……”张果老瞪着醉眼,不服气地说:“谁希罕你那破葫芦,俺倒骑着毛驴,一拍驴腚,噢的一声就过去了。

”其他几位也纷纷夸耀自己的能耐。

看看吵不出个结果来,汉钟离腆着个大肚子说:“今日过海,大家还是各施法力,请太上老君前来评判。

谁的能耐大,到时自有分晓。

”于是,吕洞宾摘下道冠,恭恭敬敬盘膝而坐,双目微合,默运神功,一缕青烟自他的头上冉冉升起,化作一道金光,直上云霄。

约莫一袋烟的功夫,西南天空飘来一朵祥云,太上老君骑着青牛来了。

八仙收拾起趔趄的醉态,肃立恭迎。

太上老君降下云头,问道:“洞宾急急发金光请我,所为何事

”吕洞宾上前躬身禀道:“师祖,小徒等有一事难决,烦劳圣驾。

”接着便把比试法力的事说了。

太上老君听后,略作沉吟,说道:“渡水之术乃区区小技,何足道哉

尔等修行之人,怎可轻起争雄好胜之心

”众仙听后,个个面有愧色。

老君又道:“随缘行善,广布福泽,乃修道正途。

此地风光秀丽,尔等何不施展各自法术,为凡间造福

”众仙顿时大悟,一齐上前谢恩。

随后,吕洞宾披发杖剑,步天罡踩地煞,口中念念有词,宝剑一指,喝一声“起”,一座陡峭山峰赫然而现。

张果老抖擞精神,倒骑着毛驴兜了一圈,一座怪石横生的山峰呈现眼前。

接着,铁拐李、汉钟离、曹国舅、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也都相继施展神通,各造了一座山峰。

太上老君见了,心下欢喜,说道:“尔等且站在一边,待老夫也造上一座,以不虚此行。

”说罢,手中拂尘一挥,一座高峰高峰拔地而起,峥嵘崔嵬,莽莽苍苍,壮美远在其他山峰之上,让众仙赞叹不已。

待八仙回过神来,太上老君已跨上青牛往兜率宫而去了。

这就是蔚阳山九峰的来历。

后来还形成了每年三月初三的“九顶山庙会”,山门前耸立的两块龙头巨碑的碑文中,就有“九顶会仙山”的记载。

唐槐 蓬莱丹崖山天后宫院内有棵唐代的槐树,但相传很早以前并没有这棵“唐槐”。

八仙到了蓬莱后,铁拐李和张果老(一说吕洞宾)在这个院内下棋,烈日当头,无以遮蔽。

铁拐李遂从他的葫芦里倒出一粒种子埋在地下,施展法术,念动咒语,转眼间地面发出绿芽,很快长成一棵大槐树,枝叶繁茂,树冠如伞。

二仙就在此树下继续下棋。

据称,此树自长成后就没有任何变化。

因是仙人施法生成,所以不再继续长,也死不了,总是这副模样。

清道光年间天后宫失火,一夜之间烧毁庙观三十余间,而这棵唐槐幸免于难,不免让人浮想联翩:莫非这棵槐树真是八仙所栽

蓬莱境内关于八仙的传说还有很多,不过大多跟风物地名来历有关,如“铜井”、“南天门”、“太和庙”、“耍祖庙”、“仙人洞”、“扁担石”、“四眼井”等等,篇幅所限,不能一一细述,倒不如深入蓬莱民间听一听,老百姓讲述的民间故事或许远比纸面上的生动。

金庸小说中自创的诗词?

1、青山相待,白云相爱。

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

陋巷单瓢亦乐哉。

贫,气不改

达,志不改

这是黄蓉相答樵子时所唱的曲子,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曲中之词有视富贵如浮云的豪气,又有隐居山林不求功名的洒脱。

最后一句“贫,气不改

达,志不改

”更说明人不可因环境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心志,颇似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陋巷单瓢亦乐哉”一句,更有古人颜回之风,安贫乐道不为富贵贫穷所困,这也是我所向往的境界,与其汲汲营营于名利,求取荣华富贵,倒不如隐居山林做个闲云野鹤之人来得潇洒

2、最爱的诗句: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说《神雕》的结局很“郭襄”,应是无人置疑。

郭襄给人的感动,是处在武林诡谲的氛围中,还能保住纯真的心、质朴的气,读郭襄,就像在将窒息的空气里闻到清新。

然而,神雕侠的三枚金针打开了小小女孩的心扉,情窦初开的新蕊,还没得到爱情滋养,就悄悄葬了心。

我特别爱吟咏“此时此夜难为情”一句,感慨金庸给了郭襄生命,却又难为了她的似水柔情。

3、最爱的诗句: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的经典名句,由大魔头李莫愁吟出,特别教人震撼。

不过,回头想想,如果是黄蓉、小龙女、赵敏来吟,就单单是甜蜜的少女初恋情怀了。

金庸把名词给了李莫愁,正因为李莫愁杀人如麻,但在冷酷的表相下,隐藏着她对爱情的渴望,即使在多年以后,陆展元都已成白骨,仍在午夜梦回时挑动李莫愁的芳心,更是让她魂萦梦系。

“生死相许”是多少男女一生都在追求的梦,就算是女魔头,心里也有爱情的诗。

4、最爱的诗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主宰一部《天龙八部》的,不是豪迈的帮主乔峰,不是倜傥的公子哥儿段誉,当然也不是幸运的小和尚虚竹,真正的主宰,是无常的“命运”。

乔峰以一腔血气,欲缉杀父母之凶,却误杀了情人阿朱;段誉不爱江山,只求语嫣的爱情,却不料求来的是亲妹妹;虚竹一心只想做个好和尚,却是武功、美女、掌门,无从可却地送上门来。

扫地僧该扫的,怕不是两代的武林情仇,而是人心中对无常世界的有意执着,一切都“如梦幻泡影”,那怕你是英雄、太子或高僧

5、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唯光明故。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悲天悯人,慷慨悲壮,闻之不觉涕下

6、最爱的诗句: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这是杨过在绝情谷拒绝裘千尺提亲时所吟之诗,它总让我联想到杜甫的名句:“只闻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巧的是,这十六个字正是因古代美男子窦玄贪新忘旧,而他的糟糠妻在悲愤之余所写下的。

然而杨过跟窦玄,是何等不同

尽管面临生死之危,他对小龙女依旧不离不弃,非卿莫娶。

小龙女何其有幸

窦玄妻何其不幸

而公孙绿萼爱上杨过这样心有别属却又深情专一之人,又不知该归类为何项

总之,杨过不顾情花毒而吟出这首诗的气概,实足以令天下薄情郎汗颜。

7、最爱的诗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是一篇祝贺女子出嫁的民歌,在《神雕侠侣》中,杨过跟程英、陆无双对抗李莫愁时,程英所唱的曲子。

程英一生孤苦,当时以为会死,但她可以死在杨过身边,她就十分心满意足了。

写得乐观、轻快,是《神雕侠侣》中少有的欢愉诗词,所以我很喜欢。

8、最爱的诗句: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明教这个革命团体,最浪漫的地方,在于团体性地朝革命目标前进,一但知其不可为,仍然执着化生命为醒世之大爱。

《倚天屠龙记》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是明教在光明顶遭六大派围剿,全体教众面对身死教灭,依然端坐颂咒,悲怜世人哀苦的庄严场面。

佛教说同体大悲,展书及此,谁能自持。

也就因这股傻劲,明教的革命,神圣,却也可爱。

9、最爱的诗句: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

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金庸善长以剑喻人,寥寥数语,道尽武林辛酸,为了漫漫至尊路,岳不群自残、欧阳锋鄙行、金轮法王失佛心志成武学龙象。

令至尊梦扼腕的是,武林中多共生的瑜亮,因此号令天下,终成南柯,倚天一出,则鹿鼎争逐。

宝刀神剑,谁能胜出,犹在未定之天;至尊梦却是一代复一代,一书又一书,捧书自省,展望白云苍狗,感慨至深。

10、最爱的诗句: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瑛姑的爱情,是“不爱帝王爱顽童”的少女恋爱憧憬。

段皇爷可以给的,是绫罗绸缎,是金璧辉煌,却就是少了少女幻想相印的一颗心;周伯通闯入了这个等待的寂寞,却匆匆地要燕渡寒潭,不留影痕地走,可不知人可以走,心却如何忍分离

“可怜未老头先白”,织锦鸳鸯留不住顽童,瑛姑却把心驻足在少女的梦中了,跨越漫漫一生,华发已生,等待却不知尽头;执着一生,美丽只留给伊人。

11、最爱的诗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每每读至此诗,便不由泪流满面,反覆咀嚼诗意,但感无限凄凉。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心酸惟自知;与梦中妻相对无言,思念惟藉泪千行来抒解。

然而世间多少人如此情痴

知音真爱皆难寻,抓住了时机,好好把握,莫要等到失去了,才在怨悔,为时若已晚,只会心碎。

分手三年,比起东坡的十年、杨过的十六年,时间上是少了许多的,但本质上的萧索落寞、孤寂悲怆之感,与苏杨两人相去不远。

一位豪情大诗人,亡妻十年而情深意在;一位重情大侠客,爱妻十六年杳无音讯而坚守信诺、此爱不渝;平凡如我,三年飞逝,日夜思量,反复难忘。

今日孤身一人,鬓虽无霜,泪已千行,不见短松立山岗,仅明月伴我自心伤。

12、最爱的诗句: 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金庸一定爱极杜甫、白居易、陆游的诗与词,也一定极仰慕岳飞、袁崇焕的英雄之风。

对我这一代人,“国仇家恨”只能在书上摸索,但对金大侠这般的祖辈耆老,烽火争战,其实就是生活。

我相信,金庸在写边关外恣意强夺的辽人,或是铁蹄入侵、蔑视汉族的蒙古人,甚至在大清初年、一直做“意识型态”斗争的满汉族群时,心里必然浮现日寇侵华,或者国共争逐的兵灾连年、生民流离画面。

也因此,金庸笔下的大侠,从乔峰到陈家洛,在他们伟伟的侠骨与绵绵的柔情外,总是在心里,装着一份同体的大悲,对国家、对民族、对同胞。

13、最爱的诗句: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这首诗浅白易懂,但由袁紫衣这样一位出家人的口中念出来,实在让人觉得格外讽刺。

她与胡斐发生感情,却为了一个誓言而不愿还俗,结果虽是辜负年华,长伴青灯,情思却仍然系念着心上人。

我不晓得这样的出家有何意义,实在是可悲又可叹。

人人皆知离爱即可无忧无怖,然“情”之一字却往往让人身不由己,无可奈何。

金庸在书末引用这首诗,除了反映袁紫衣与胡斐的愁苦之外,看着看着,身为读者的我,心情竟也随之黯然。

14、最爱的诗句: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虽然我对金书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单纯的喜欢,可是这句词,却让我印象深刻。

李莫愁之所以杀人如麻,是因为痴心错付。

虽然这不代表那是值得原谅的,可是剥开魔头的面具,李莫愁却是一个为情所困的苦女子。

一个情字可以叫人往好的方向走,也可以叫人往坏的方向走。

爱情这两个字,真的叫人好辛苦。

就如此词所诉,直叫人生死相许啊

一个女子,一生当中,梦寐以求的不过是一份完整的感情及一个全心全意爱她的人,而李莫愁也不例外,可惜的是这两项她都欠缺。

正因为她不曾体会生死相许的感情,她并不真正懂得情为何物,而将对陆展元的感情及怨怼,全报复在陆家人身上。

我喜欢这首诗,因为它让我了解到情爱对人生的另一种影响。

李莫愁她始终都不快乐,因为她将感情变成她人生中的负担,而将报仇视为人生的目的,进而造就她悲剧的一生,这又何苦来哉

又怎能不令人为之难过

15、最爱的诗句: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周公竭力辅佐成王,却惹来不利孺子的谣言。

王莽为求权位,公孙布被,矫饰求誉,最后果真让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而在《倚天》中,对于杀害殷离的凶手,张无忌怀疑赵敏,甚至谢逊,却偏偏想不到周芷若身上。

老实如张无忌,他怎想的到怀中乖巧柔顺的美人,竟有这般高明的伪装、这样狠辣的手段。

可惜,世人多以片刻作为,来凭决一人的忠奸善恶。

其实,一个人真面目到底如何,就像郭靖所言:“一个人要面临大事,真正的品性才显得出来。

”而这首诗,正充分阐释这个道理。

16、最爱的诗句: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

是耶非耶

化为蝴蝶。

读这首诗时,总能体会到陈家洛心里的感受,为了光复汉业,不惜离开自己心爱的女人,到了最后,非但光复汉业失败,连香香公主也为了救自己而牺牲,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未解此时真亦幻,欲语才觉杳芳踪。

求《红楼梦》中《红豆曲》的鉴赏

“女儿”酒令之贾宝玉酒令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药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雨打梨花深闭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鉴赏】 【注释】 ①“悔教”句:用唐代诗人王昌龄《闺怨》诗原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说的是少妇在大好春光里后悔叫丈夫到外面去追求功名,以至自己独守空围。

夫婿,丈夫。

②红豆:一名相思于,形扁圆,色半红半黑,大小略同赤豆,可镶嵌首饰。

诗词中多以“红豆”说相思,所以这里用以比“相思血泪”。

③玉粒金莼(chun纯):指珍美的饭食菜肴。

莼,睡莲科植物,水生,嫩叶可供食,味美,盛产于江、浙一带。

晋代张翰曾见秋风起而思食吴中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还家。

程乙本改“金莼”为“金波”,则为饮料。

液体怎么会“咽不下”噎满喉”呢

谬。

④菱花镜:即镜子。

古代铜镜映日则发光,影如菱花,故名。

《埤雅·释草》:“旧说,镜谓之菱华(花),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

” ⑤捱不明:等待不到天亮。

更漏:古代夜间报时用具。

⑥“雨打”句:北宋词人秦观《忆王孙》词;“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因为席上有梨,所以说了这句有“梨”字的词。

在冯紫英家的酒宴上,宝玉独出心裁地拟出一个新鲜酒令: “如今要说出悲、愁、喜、乐四个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的缘故。

说完了,饮门杯(各人用的酒杯)。

酒面上(即饮酒前)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即饮完酒后)要席上生风(就眼前的东西即兴说出)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上面的令、曲、诗句就是宝玉第一个作的示范。

书中这一段,情节,写宝玉“富贵闲人”放荡生活的另一个侧面。

通过他的结交,作者揭示了当时与上层阶级生活联系着的都市中淫靡逸乐的社会习俗风气。

其中所有的曲令都各自切合不同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和教养。

可见作者所熟悉的生活面是很广的,描摹的本领也很大。

而且,作者虽然作了维肖的模拟,却又对此类淫腔滥调时挟嘲弄。

所谓这些曲令不管说什么,只要“押韵就好”。

它内容之龌龊无聊,实在无异于“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

宝玉所作要文雅一些,但我们想说的,倒不在这些方面。

在酒令中,“喜”、“乐”只是“女儿”眼前生活情景的反映,是陪衬;而“悲”、“愁”则同后来的情节发展有关寸有的是藏有深意的。

如宝玉所说的酒令,首句“青春已大守空闺”即成了后来他出家,宝钗守寡的预言。

次句“悔教夫婿觅封候”,看似随便借用了大家最熟悉的唐诗,其实,是非常确切地暗示了宝玉弃宝钗为僧的原因——以“仕途经济”那一套来“讽谏”宝玉的人,终至使宝玉憎恶而与之决裂。

他所唱的时曲只从女儿悲愁来说,可见也以暗示将来结局为主。

他“席上生风”的诗句“雨打梨花深闭门”的作者,也就是他梦入“大虚幻境”时写秦氏卧室中香艳对联的那个宋学土秦大虚。

但这首词却是一首怀人不归的感伤词;词牌是《忆王孙》,起句也是“萋萋芳草忆王孙”。

王孙不归,春草空绿,门掩黄昏,雨打梨花,境界寂寞凄凉。

又“梨”在乐府民歌中,常作“离”的谐音。

用以说“女儿”——宝钗,其寓意还不很明白吗

蒋玉菡的酒令、曲子,与宝玉的相反,着重说的是“女儿”“喜”、“乐”,很明显,这是他后来娶袭人为妻的吉谶。

他说的“悲”“愁”两句,倒也与“女儿”——袭人想做宝二姨娘,因贾府事败、宝玉潦倒;而不得实现的境况相合。

这种“诗谶”式的手法,在后面的《花名签酒令》中,表观得尤为明显。

宝玉唱的《红豆曲》不能作为普通的相思小曲理解,实际上他是在唱他的情人林黛玉。

试把《红豆曲》中的字句同黛玉的《葬花词》、《题帕诗》等对照起来读,把《红豆曲》的内容同黛玉平日的行状对照起来看,就可知道句句是在唱黛玉。

即便在外面饮酒狂欢时,他也忘不掉意中人。

何来人间惊鸿客 只是尘世一俗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大意是指,天下间哪有那种一飞冲天像鸿雁一样的人,只不过是在这红尘凡世之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人罢了。

这句话通常用作自谦或者也有可能用做批判他人的句子


有关出家好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