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西方哲学史罗素格言

看到罗素《西方哲学史》斯宾诺莎部分的一段话,不理解求解释……

赵敦华 《西方哲学简史》、《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经典讲演录》,广西师大(北大的老教授的作品还不错)文德尔班 《哲学史教程》,商务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以上两本经典但略显枯燥)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中华书局(邓晓芒搞得,比较新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商务(比较难,大多看这个,似乎是研究黑格尔多于研究哲学史)敦尼克《哲学史》,三联(文革时的经典,体会下那时“批判”的激情)施太阁缪勒《当代哲学主流》商务(现代哲学史,许多观点很新颖,还有科学部分介绍)另: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其实并不能当做普通的哲学史来读,全称是(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其实大可以把他当做一本文化史来读,很多历史研究者也会引用此书,而此书更是让罗素拿到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如果当做严肃的哲学史来读自然体会不到它的秒处了.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休谟一章最后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一、罗素不同意哲学界对康德的评价罗素在其名著《西方哲学史》下卷第二十章第二节《康德哲学大意》开明宗义地指出:“伊曼怒尔·康德,一般认为是近代哲学家当中最伟大的。

我个人不能同意这种评价,但是若不承认他非常重要,也可说是愚蠢无知。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第247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

通过上述这段简短的话,我们可以获知三个信息:第一,一般认为康德是近代哲学家当中最伟大的;第二,罗素不同意这种评价,即不承认康德是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第三,康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家。

对此,我们想知道的是:关于康德哲学,罗素为什么持有与哲学界公认看法不一致的观点呢

关于这一点,哲学界的流行看法是,罗素作为一个英国人,虽然是现代数理逻辑的集大成者,但其哲学的本质仍然属于英国经验主义的传统,因此他对大陆理性主义哲学持有一种天然的偏见。

我认为这种说法很难成立。

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他对近代理性派哲学家,如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的评价,明显高于其对经验主义哲学家,如培根、休谟、贝克莱等人的评价,只有洛克是个例外。

对于所有在罗素看来非常重要的近代哲学家,在《西方哲学史》中,每位哲学家占有一章的篇幅,如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培根、贝克莱、休谟、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叔本华、尼采等,但对于近代哲学家,他唯一例外地用了三章的篇幅来介绍洛克哲学。

关于这一点,他在《西方哲学史》的《美国版序言》中曾经明确指出:“就我来说,我认为斯宾诺莎是比洛克更伟大的哲学家,但是他的影响却小得多;因此我处理他就比处理洛克简略得多。

”(同上书,第5页)。

很显然,罗素之所以给洛克三章的篇幅,而只给斯宾诺莎一章的篇幅,并不是罗素认为洛克比斯宾诺莎更伟大,而是洛克的哲学比斯宾诺莎的哲学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伟大”和“影响大”可以是一回事,但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

罗素在哲学历史上影响是什么

西方哲学史,在他的著作中占有什么地位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对于想了解西方哲学的入门者来说,是相当不错的,罗素的语言功底很深厚,对哲学家的评论非常精彩,不过主观性强了些,专业一点的有梯利的《西方哲学史》还不错

关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有人能指出它过于主观的部分并给出证据么

或者对这本书提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看法

在他的书中,泰斯勒所属的米利都学派各种观点,包括什么水是万物之源,看起来好像是科学问题。

而罗素在绪论中又说哲学是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学科。

这似乎有所矛盾。

即,为何米利都学派看似是在解决科学问题,会被罗素归结为哲学问题,。

早期的哲学是包括科学在内的一切知识。

泰勒斯的水是本原的学说第一次涉及到了世界的本原的问题,这是一个抽象的问题,不单纯的是物理问题,这就由科学领域进入了哲学领域。

罗素是一位逻辑原子主义者,他认为哲学不应该研究形而上学的问题(本体论的、认识论的),这些问题都只是语言的问题,其性质与神学问题类似。

综上所述,泰勒斯的问题正好处于科学与神学之间,因此罗素把泰勒斯的问题归结为一个哲学问题是不矛盾的。

评述罗素的主要思想 现代西方哲学史的作业 急急急3000字

(1872-1970)是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本世纪西方 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罗素一生兼有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身份, 以追求真理和正义为终生职志。

作为哲学家,他的思想大致经历了绝对唯心主义、逻辑 原子论、新实在论、中立一无论等几个阶段。

他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在数理逻辑方面,他 由数理逻辑出发,建立起来的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 之一。

在对真理的求索中,罗素从无门户之见,善于向各方面学习,善于自我省察,不 断修改自己的观点。

但他又从来不是关在书斋里不问世事的学者。

从青年时代起,他一 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追求并捍卫社会主义。

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取别人 见解、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著称。

罗素的哲学思想涉及各个方面,关于美好人生 ,罗素认为爱和知识是必须的。

在某 种程度上爱更为重要。

爱将激励我们去寻求知识,从而更清楚地知道如何使我们所爱的 人获益。

但是如果没有知识,我们可能相信道听途说,好心做了坏事。

爱和知识是统一 的,同时最完美的爱是欢喜和美好愿望不可分割的统一。

没有美好愿望的欢喜可能是残 酷的和自私的;而没有欢喜的美好愿望又可能会是冷漠和高傲。

爱能使人的欲望变得协 调,而非冲突。

关于欲望,罗素认为人的欲望有四大种:贪婪、竞争、虚荣、权力。

贪婪是一种巨 大的动机,总希望有尽可能多的财富或财富的控制权。

如果说贪婪是渴求比原有的多得 多,而竞争则是比别人的多得多。

如果竟争比贪婪更为强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那么这个世界将成为最不幸的地方。

虚荣是一种有巨大潜力的动机,它是人们内心深处 一种最重要的欲望,它的表现形式多样。

权力欲近似于虚荣,但有所不同,满足虚荣心 的是荣誉。

拥有权力的人可以管制仅有荣誉的人,而仅有荣誉的人却不能管制有权力的 人。

在权力欲的驱使下,人更热衷于施加痛苦而不是使人快乐。

这就导致了诸多案件或 悲剧的发生。

关于自由,罗素认为 自由之路上有两大障碍:物质的和社会的。

自由的实现有些 需要是基本和必须的,如:食物、饮料、衣物、健康、性、关怀等。

这些基本需要中有 一种得不到满足,自由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对于自由而言,任何一种对他人不造成危害 的快乐都值得珍视。

我们可以通过两大途径达到自由的目的:提高追求自由的目标的能 力和降低期望的水平。

工业社会一方面提高了人们追求自由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又使人 们不断产生新的渴望。

人们对自身的力量越来越自信,认为无所不能。

这使得现代人对 自己越来越不满,离自由越来越远。

自由必须以平等为前提,而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

真正的自由在思想主张、科学知识、文化艺术方面较容易实现。

因为在这些方面的占有 并不会以牺牲他人为代价。

而在经济学领域里,以牺牲他人代价总是在所难免。

罗素的思想博大而精深,涉及诸多方面,在这里,我主要对罗素的教育思想及其现 实意义做一定的介绍。

罗素对当时的教育制度深感不满。

他认为,传统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成为维护现有秩序的工具。

罗素写道: “现在政府、教会和其他为它们服 务的大的所办的教育,并不是本着尊敬的精神。

教育上几乎从来也没有考虑到 男女儿童、 男女青年, 而差不多老是在研究怎样在某种形式之下, 可以保持现在的秩序。

” 第二,传统教育制度不利于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

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产生信仰而不 是思维,是强迫青年对可疑的事情持有一定的意见,而不是使他们看到可疑之点,以鼓 励他们独立思考。

教育者不尊重儿童的权利,忽视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单纯灌输纯粹 的书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智慧。

学生“没有思想的时间,也没有时间使他们 智能方面的爱好得以畅所欲为,从进学校起一直到离开大学为止。

从头到尾,没 有别的,只有一个长时期的辛苦忙碌于考试的赏赐和课本上的事实” 。

这种传统的教育制 度,在当今的我国仍然存在,尽管提的很响,但改变现有教育体制,真正向素 质教育转化还任重道远。

第三、理想的人与理想的教育。

罗素认为,人的品性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一 些人独有的,如艺术家、科学家、、磨坊主等拥有与自己职业有关的独特的品性; 另一部分是人人应有的。

后者是人们普遍关注的。

他认为,理想的人的品性应该包括活 泼、勇敢、敏感、理智,它们能使人们趋向完善,是理想的品格的根据。

理想的人必然 具备这种理想的品格。

他说: “我坚信,只要我们在身体上、情感上和智力上适当地关心 青年,所有这些资质均可形成。

罗素指出,人类的恶习是由教育带来的,因此,只有 ” 教育才能使我们获得与之相反的美德。

“一个因由教育而拥有高度活泼、勇敢、敏感和理 智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将与过去存在的一切社会截然不同。

不愉快的人必定极少。

” 罗素谈了有关教育问题的一系列原理与方法,首先,对于教育与民主的关系,罗素 认为,理想的教育制度必定是民主的,应该使每个人或至少使每个有能力的人都受到教 育。

其次,他反对绝对地平等,主张给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他指出,有些儿童聪颖过人,从更高的教育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益处。

倘若粗暴地实行民 主的原则,其结果会导致科学和教育水平下降,谁也得不到最高等的教育。

其次,对于在处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上,罗素认为,首先,教师要给儿童充分的自 由。

他对传统学校压制儿童自由的做法进行了抨击,认为传统学校中许多纪律与约束都 是有害的。

“我们应该把目的放在保全独立和冲动上,来代替服从和纪律。

”从而促使儿 童情感、理智的发展。

其次,学校不能完全没有纪律。

现代教育家并非简单地废除纪律, 而是通过新的办法维护纪律。

这种新的纪律便是自制。

这种纪律是从一个人自己的意志 里发生出来的,而不是从外界的权力来的。

它“对于几乎一切的成就”是必要的。

因此, 他主张把自由与纪律巧妙地结合起来。

但是在皮肯学校,他过于强调自由,甚至有 放任自流的倾向。

而对于品性教育罗素认为,品性教育在 6 岁以前便能基本完成。

6 岁以后,学校不必 花费很大时间和精力去考虑道德问题,只要在以前品性教育的基础上加以注意就可以了。

前一阶段没涉及的其他一些美德应当在纯粹的智力教育中自然产生。

品性教育主要包括 的内容主要有良好的习惯的培养, 恐惧心理的消除, 勇敢品性的培养, 想象力的培养, 发展儿童的建设本能,重视儿童的本性,进行一系列道德教育,引导儿童的爱心与同情心, 并进行适当的性教育。

最后在智力教育方面罗素认为 ,儿童 6 岁以后,校方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纯属智力的 进步上, 并借此促成所需品性的进一步发展。

他把 6 岁到 22 岁之间的教育分为三个时期。

6 到 14 岁是普通教育时期,这一时期所设的课程是每个人都要学的,不能分专业。

从 14 岁开始,对中等智商以上的学生实行分专业学习。

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有三类:第一类 是古典学科;第二类是数学和科学;第三类是现代人文科学。

18 岁以后,大部分人从事 工作,少数特别有才能的人接受大学教育。

在罗素教育思想中有可取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他充分肯定教育在社会改造 中的作用;重视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行猛烈的抨击;提出了自由教 育的理论、原则、方法等,有其进步性。

但他在论述问题时有走向另一极端的倾向,如: 过分重视教育的作用,肯定个人价值的同时忽视了社会的价值等。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 生的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他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

西方哲学史罗素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