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梅花》的欣赏与解析
林逋的六首咏梅诗原文如下:梅花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
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
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花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
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画工空向闲时看,诗客休征故事题。
惭愧黄鹂与蝴蝶,只知春色在桃溪。
山园小梅(二)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纵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又咏小梅数年闲作园林主,未有新诗到小梅。
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栾空绕百千回。
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
寄语清香少愁结,为君吟罢一衔杯。
梅花(二)几回山脚又江头,绕著瑶芳看不休。
一味清新无我爱,十分孤静与伊愁。
任教月老须微见,却为春寒得少留。
终共公言数来者,海棠端的免包羞。
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靖“,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别有咏梅一联云:“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前句,不知文忠何缘弃此而赏彼
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恶止系于人。
苕溪渔隐曰:“王直方又爱和靖‘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以为此句于前所称,真可处伯仲之间。
“余观此句略无佳处,直方何为喜之
真所谓一蟹不如一蟹也。
(阮阅〈诗话总龟〉)王居卿在扬州,同孙巨源.苏子瞻适相会。
居卿置酒曰:“‘,暗香浮动月黄昏’,此林和靖〈梅花〉诗,然而为咏杏与桃李皆可。
”东坡曰:“可则可,但恐杏李花不敢承当。
”一座大笑。
(〈直方诗话〉)〈野客丛书〉:东坡云:诗人有写物之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物不可当此;林和靖〈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杏诗;〈白莲〉诗:‘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决非红莲诗。
“仆观〈陈辅之诗话〉谓和靖诗近野蔷薇,〈渔隐从话〉谓诗移作白牡丹,尤更亲切。
二说似不深究诗人写物之意。
“疏影横斜水清浅”,野蔷薇安得有此潇洒标致
而牡丹开时正风和日暖,又安得有月冷风清之气象耶
赞赏“疏影横斜”一联,认为“雪后园林”一联似乎更好些。
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十评道:“盖山谷专论格,欧公专取意味精神耳。
”纪昀批道:“此论平允,然终当以山谷为然。
”这两首咏梅,都是描写梅花的,一首写梅花的风格高,给它安排一个背景,雪后园林,水边篱落,用雪来衬托,显得梅花耐冷,在百花凋谢时开放;用水边来衬托,显出梅枝横斜的倒影,跟一般花不同,这些都从梅花的风格着眼的。
一首写梅花的神情,疏影暗香是写花,用水和月来陪衬,因为写出了花的神态,所以更为人所爱好。
纪昀着重在风格上,认为“池水倒窥”一联,也在写梅花的风格,写它的疏影横斜,所以批:“王说是。
”认为王直方讲的“池水倒窥”一联可以同前两联比美是对的。
不过最传诵的还是“疏影横斜”一联,“池水倒窥”一联几乎无人提起,经过考验,还是的看法对。
既然写梅花,自然以能够写出梅花的神态为最好。
再说,“水边篱落忽横枝”一句,同“池水倒窥疏影动”这两句,都包括在“疏影横斜水清浅”一句里,而“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句的形象,在其它两联里都没有,这也显出“疏影横斜”一联形象更丰富。
方回又批道:“予谓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
香能暗乎
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
水清浅有何交涉,且‘横斜浮动’四字,牢不可移。
”这说明咏物诗的背景衬托很重要,用来衬托桃李杏的是春光明媚,不是水清浅.月黄昏,桃李杏是繁花如锦,不是疏影暗香,经过这样一比较,更显出这一联写出了梅花的神态。
从这里,我们也以看到,愿诗还有可商之处。
例如第一首的末联,讲到胡人吹角,有〈梅花引〉曲调。
假如这首诗里写梅花落,那末用这个结尾是合适的,这首诗是写梅花开放,用这个结尾就不合适了。
第三首“阵阵寒香压麝脐”。
麝脐是极浓烈的香,梅花的暗香怎么能压倒麝香呢
咏物诗要写出物的神态,像〈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住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用月晓风清做背景来衬托,也是要写白莲花的神情,它的写法,同用月和水来衬托梅花的写法一样。
北宋诗人林逋为时人所知、为后人仰慕,源于它的这首咏梅绝唱。
在此诗中,他将梅花写得超凡脱俗、俏丽可人,写照传神、言近旨远,尤以篇末的“以身相许”式的表白,更是提升了梅的品格,丰实了作品的境界,读来口齿噙香,令人赞叹。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
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充实的美丽。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我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
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
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我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我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
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
当然,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
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
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
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
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
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急待之情,为何如此,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所说的“天地境界”,我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
苏轼曾在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
”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
”可知其言不谬,此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林逋为何能将山园小梅写得如此绝倒
他为我们精心营造的“山园小梅”这一文学世界之所以绚丽多姿,除了他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为我们制造了美妙的眼中梅、心中梅、口中梅的世界外,还因为他在这首诗中运用了高度的写作技巧,为我们带来了艺术的梅的世界。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
此二绝也。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
单就“疏影”一联而言,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
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
”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
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
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
正因为如此,此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着实让我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美的旅游。
此三绝也。
当然,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
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
另外,《山园小梅》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鸣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
关于梅花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梅花的古诗 1、《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2、《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赏梅花诗句大全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杜耒《寒夜》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卢梅坡《雪梅·其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陆游《卜算子·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王冕《白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 王冕《墨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 张谓《早梅》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 张谓《早梅》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梅花的诗赏析一百字
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赏析: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
“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
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
“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
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7]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
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
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
”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
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
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
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
“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
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
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
自有咏梅诗词以来,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