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出处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书名:《全唐诗》 作者:李白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
江上送行无白璧,临歧惆怅若为分。
中岳嵩山绝顶亭联翠色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佚名撰 中岳嵩山绝顶亭联【注释】(1)“翠色”句:这句的大意是,站在嵩山绝顶,鸟瞰四周的祟山峻岭,只见苍翠重迭,连绵纵横,一直延绵到古代楚地的边界。
包,环绕。
楚塞,指古楚国北边的边界险要之处。
古楚国北边直到河南南阳一带。
(2)“黄河”句:这句的意思是,站在嵩山绝顶朝北眺望,那自秦川蜿蜒奔腾而下的黄河,明灭一线,时隐时现,可见嵩山绝顶山峰之高峻奇绝。
秦川,指约包括今陕西、甘肃两省之地的广大地区,因这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属秦国而得名。
(3)中岳嵩山:属伏牛山脉,其主体在河南登封西北,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等组成,东西绵延约60余公里,古称外方。
东周时始定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为我国五岳之一。
中岳山峦起伏,峻峰奇异,有太阳、少阳、明月、凤凰等七十峰,另外还有五乳峰和峻极峰。
嵩山绝顶,即竣极峰,是中岳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嵩高峻极”和“峻极于天”之说。
站立蜂顶,极目远眺,北望黄河,明灭一线;鸟瞰山麓,少林寺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令人目不暇接。
【鉴赏】这是一副描绘中岳嵩山绝顶风光的正对联,上下联分别从近瞰、远眺的角度描摹登上中岳绝顶所见的风物景象,以突出中岳山峰之高奇峻峭,展现出一种峻奇雄伟之美。
读此联可感受到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能让人具有眼界、胸怀和气概的开张之感,给人以遐思怡想的余味,启发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神思中去寻觅那神奇变幻的美景胜境。
作为一副山水名胜联,乍看上去,本联仅短短一十四字,对仗工整,短小精悍,貌似寻常。
经仔细吟哦玩味之后,就不难发现,这副对联具不凡的气度,高超的技巧,乃是名胜联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它以雄健的笔力,宏伟的气魄,摄取中岳嵩山绝顶风物之精英,显现中岳奇胜之特色。
上联“翠色于重包楚塞”,取居高临下之势,从鸟瞰的角度,描绘高山绝顶处于郁郁苍苍的众山群峰簇拥环绕之中,从而突出显现峰项之高峻雄奇;下联“黄河一线下秦川”则取由近而远眺望北国之势,极目所见,咆哮奔腾、一泻千里的黄河,只不过是若隐或现的明灭一线,由此,可以想象高山绝顶是何等的高耸险峻。
无怪乎千百年来,人们将嵩山称为中岳,封为名山。
登峰顶,目望神驰,正如前人所谈的:“高山大川,历历如绘;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开编相对,恍在目前。
”对联字数极为有限,但要表达的内容却几乎是无穷尽的。
这就要求撰联时巧具匠心,惜墨如金,在遣字用词上下苦功夫。
作为山水名胜联,必须以凝炼简洁的文字、画龙点睛地点透山水之神髓,撷得风物精英,呈现胜地特色。
本联在这方面是颇具特色的。
本联特别注重炼字。
全联描绘登上峰顶所见之景观,本来是一幅无生命的风景画,但是对联作者运用比拟手法,在上下联中分别用“包”和“下”两个动词,使“翠色”“黄河”具有了生命,景物具备了动感,使本来是“静物写生”的风景画,变成了动静结合的山水诗。
本联还巧妙地运用数字,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联中用“千重”来修饰翠色,用“一线”来修饰黄河,使得眼前的景物高度形象化,更加明确清晰,使全联意境更加深远。
另外,本联还运用“借对”的方式,使对仗更为工整。
本联运用的是借对中的“借义”这种方式,即同时用一个字的两种含义,用这个字的甲义表示内容,用其乙义适应对偶的需要。
上联首字“翠”系表示颜色的形容词,下联首字“黄”本义是表示河名的名词(甲义),但在本联里,它又同时具有表示黄色的形容词义(乙义),这就是完全适应了与上联“翠”字对偶的需要,兼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镇江金山寺里塔是什么塔
镇江金山寺里的塔叫慈寿塔,是为纪念慈禧太后生日,于原来塔上重建而成。
创建于一千四百余年前的齐梁,塔高三十米,唐宋有双塔,宋朝叫荐慈塔、荐寿塔。
1472年,日本画家雪舟游金山,曾绘《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上有南北相向的两座宝塔。
双塔后毁于火,倒坍后,明代重建一塔,取寿塔。
按照古代各国佛教的习惯,一般情况建寺同时建塔,特别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
到清代咸丰年间,此塔又毁太平军之手。
光绪二十年,金山寺住持僧隐儒誓建此塔,往京都向清廷呼吁,慈禧命他自行募捐修建。
他奔走南北,沿门托钵,多方募化,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约经五年,募银二万九千六百两建塔,仍名慈寿塔。
此塔玲珑、秀丽、挺拔,矗立于金山之巅,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得恰到好处,仿佛把金山都拔高了。
塔为砖木结构,七级八面,内有旋式梯,供游人登塔远眺。
每层四面有门,走廊相连,面面有景,风光各异。
游人登临塔顶。
凭栏远眺:东望长江中的焦山和形势险固的北固山,南望城市风光行重重叠叠的山峦峻峰,西望波光粼粼的鱼池和浩浩荡荡的大江激流,北望烟波缥缈的古镇瓜州和古城扬州,令人大开眼界,心旷神怡。
有宋代着名政治家王安石的《金山》诗为证: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慈寿塔外花墙上,刻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清代光绪年间湖南一位八岁儿童李远安所写。
传说,当时正是慈禧太后六十寿辰。
为了贺寿,两江总督刘坤一特地进京朝见慈禧,献媚道:老佛爷六十大寿,卑官没有什么厚礼,只是在江南镇江金山造了一座宝塔,取名慈寿塔,祝您长寿万岁。
慈禧心想,这宝塔标上她的名字,兀立在江南名山之巅,实在非同一般寿礼,不由渐露喜色。
便问刘坤一:你祝我长寿,看我能活多大
刘一听却张口结舌,一时无言以对。
心想无论说多说少,都会招来杀头之罪。
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群臣百官之中,有一小孩从身后很敏捷地递给他一张小纸条,他一看如获至宝,迅速呈上,慈禧一看原来是天地同庚四个大字,便喜笑颜开,大大奖赏了刘坤一。
后来这四字便被刻于慈寿塔下。
医生客庐山的云雾第四小题
给你搜一段: 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庐山的景观中写出了一种哲理。
我登庐山,看到不仅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峰峰岭岭,更有千变万化、浮升流泻的蒸腾云雾。
身在庐山,辨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自然是缘于视角的限制,以此引申出的认识事物的理性比喻,更启人深思。
而庐山云雾,也是难识庐山真实面目的自然因由。
流传千古的李白的名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的是庐山秀峰景区共源分流的马尾瀑布和黄崖瀑布,其中透露出的依然是庐山的千仞之高和迷离如烟的飞云浓雾。
庐山巍立于长江侧畔,四面皆为开阔的远空,因水气蒸腾,一年四季,常云海绮丽--有时,峰身岭腰之间,浮云如白雪平铺,一望无际,有时,山峰与云海交错,云似白浪,银光闪耀,晨曦之下,云便绚丽生辉;峰谷岭凹之中,雾便升腾迷离。
庐山四季的云雾变幻,我无法一一观览。
仲秋八月,我在庐山含鄱口看到的云蒸雾驰的景象,已经令我大开眼界,以至于产生惊心动魄的喟叹。
含鄱口,岭壑如口,位于含鄱岭中央,是庐山上车辆可直达观览的最高景区,势如汲含鄱阳湖水,故得名。
这里,右侧是高达1474米的汉阳峰,为庐山的最高点,可远眺鄱阳湖浩渺,长江似带及诸岭峭立。
据说,夜登汉阳峰,可以看到二百余公里之外的武汉市灯火。
左侧是庐山第二高峰不老峰,海拔1358米,五峰屹立,状若五位老人并肩围坐,可俯视深谷险壑、鄱阳湖茫茫及万峰并立。
置身含鄱口,从汉阳峰和不老峰之间远眺,脚下的鄱阳湖淡远缥缈,水势连天。
天朗气清的日子,我乘车径直登临含鄱口,在古松笼绕的山崖边,仰视左右两厢的五老峰和汉阳峰。
因为距离尚远,两峰原本葱绿的山色淡成了一抹蔚蓝,峰峦雄伟,在远天凝定着浩大而厚重的气势。
两峰之间的壑谷,浩浩漫漫,深不见底,正有浓雾飞升,静的山峰和动的云雾恰如奇妙的仙境浮现眼前。
这就是庐山!这就是庐山云雾啊!我由衷地默默感叹。
我想品尝一番从含鄱口俯视鄱阳湖的感觉。
因为团团云雾生发蒸腾,却望不清鄱阳湖的面目。
然而,透过悠忽而过的薄雾,鄱阳湖方向的水波田畴仍然依稀可辨--由此,我真正体验到了含鄱口之高,体验到了庐山之高!此时,清爽的微风洗身而来,而山壑里的大团云雾,眼看着顺山势向上涌流,朝含鄱口奔腾席卷,含鄱口树、亭、人、车以及山石、道路,皆没入飞走的云雾之中。
此情此境,真令人感觉仿佛超脱尘世喧嚣,身临洁净境界。
庐山雾啊,庐山雾真使我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庐山雄伟、雄壮、雄奇、雄丽,顶天立地般耸立在长江之畔、鄱阳湖之侧,而庐山云雾则为庐山群峰的雄浑态势,增添了一番飞流腾动的浩壮气魄。
高峰深壑孕育了不息的云雾,云雾笼绕又与峻峰险谷相依相偎,云雾对于庐山是不可或缺的组合。
常说拨开云雾方见真实,以此喻比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方法,确是铁律。
而对庐山本身,云雾却不是浮泛的多余之物,生生不息的云蒸雾罩,的确是庐山一种真实。
试想,如果没有阵势壮阔的云雾,庐山将会减弱多少富有动感和活力的韵味!庐山云雾与庐山群峰是浑然一体的。
细观庐山云雾,我又发现,这大自然的庞然之物,对于嵯峨的庐山峰峦和如织的激情游人,总是富有意味地造成一种瞬间,一种时机,让你必须去机敏地捕捉和把握。
五老峰那脉高隆的峰巅,犹如五位抵首相拥的老人的头颅,颇能启人产生一种沧桑生命的联想。
更为有趣的是,有人发现,五老峰起伏凸凹的峰峦轮廓,酷似伟人毛泽东仰卧的侧面头像。
我仔细析辨,果然不假,甚至连毛泽东唇下的那颗痣豆也明显的凸现出来。
五老峰因此被称为伟人峰,也因此使游人产生一种神圣的景仰。
当然,这种景致是从含鄱口望去的视角结果。
五老峰既是庐山的一处胜景,其伟人形象又是那么逼真地天然巧成,登临含鄱口的人们,莫不以五老峰作衬,拍摄一张难得的纪念照片。
但五老峰下的山壑里总是云雾浓浓,因为空谷生风,那密云浓雾,总是在含鄱口与五老峰之间的空际里流泻,成为境头前的遮挡,使五老峰忽隐忽显,扑朔迷离。
这,就不得不逼使你去捕捉,捕捉那云开雾断,峰峦显现的瞬间。
在含鄱口观庐山日出,自是一番登高望远、开阔胸襟的际遇,但因为云雾缭绕,此处的日出胜景也十分难得,你不得不付出时间的代价,耐心等待。
这,也是一种时机的把握。
期望总如烈火一般炽热,希冀中的亢奋总如波浪一般激越;希望之中总有耽忧、焦虑,忧虑云锁雾挡,丧失时机,你必须机敏捕捉和善于把握那个暂短的瞬间。
庐山云雾的这一重启示,形象而生动,鲜明而活脱。
在庐山,不能不品味一番毛泽东的名诗《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长久以来,这首诗我张口能诵,由衷赞爱,深深被诗中充溢的一代伟人的至高思想境界和博大革命气魄所感动。
来到庐山的时候,我却发觉原先对《七律·登庐山》的理解非常浮泛。
在庐山的峻岭危崖,面对翠秀的群峰叠岭和山外的低川矮原,可以极目,可以纵想,一种身临高巅,饱览山河的壮阔之感油然而生,胸襟为之阔展,心怀因之宽远。
这种感觉当是一种境界的提升。
只要登上庐山,你便居于一种高度。
伟人毛泽东的胸怀抱负,自在常人不可相比的高度,伟大革命家的思想高度与巍峨庐山的自然高度融融而合,气远势阔的诗篇的产生,便气吞环宇,盖世独有。
我来庐山,不独是为观光游览,还想体味一番触发、产生《七律·登庐山》的壮阔氛围。
我的确是体味到了。
在庐山吟诵毛氏名篇,诗句的境界活现而出,对我原先粗浮浅泛的理解,对我这个普通公民的心灵,都无不是一种重要的超度。
我深感,我原先对毛诗并非切肤的浅层领会,却如隔了一层云雾啊。
而今,我在庐山重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章,心怀的充实和情感的兴奋便弥足珍贵。
庐山不仅是一座自然的名山,而且是一座政治的名山和思想的名山。
庐山的名字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次重要会议和几位著名领导人的名字叠合一起,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政治云雾和思想云雾,给予人们的历史思索尤为深重。
庐山会议会址那粗石雕砌的古旧建筑,在雄伟的山峦之中凝重而醒目,如今已成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伟人毛泽东在庐山的足迹,以及他借题庐山风物的诗情吟咏和以庐山作景的云雾存照,仍然成为后人游历庐山时引以为自豪的情趣所在。
毛泽东写过庐山的暮色、劲松,又在庐山的险峰、乱云中拍摄过气度从容的彩照。
我有幸在含鄱口危耸的石岗和佛手岩险要的岩尖,觅寻到了毛泽东以五老峰作衬和靠竹椅而坐的留影处。
我看到,在这里游人们的兴致格外浓厚,皆以在此能有自己的留影而满足,流露出的自然是对领袖人物的崇敬和爱戴。
庐山伟峨,气象浩荡,庐山云雾,情势磅薄。
此行我跃上葱茏四百旋,在汉阳峰下,俯看云腾雾卷,鸟瞰江西平原,大有开襟壮怀之得。
我踏着苏轼、李白的韵律而来,怀着伟人毛氏的气韵而归。
辞归庐山,壮美的庐山云雾依然在我心中腾卷翻飞
碓臼峪自然风景区的三趣
有着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的嵩山,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主体由太室山、少室山东西两座大山组成。
嵩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儒、释、道三教荟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
其中有中国六最:禅宗祖庭——少林寺; 嵩山由海拔1440米的太室山和1512米的少室山组成。
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
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
五代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
这里山峦起伏,峻峰奇异。
历史上根据山峰坐落方位,形状外貌和名人遗迹等,分成太阳、少阳、明月、玉柱、万岁、凤凰、悬练、卧龙、玉镜、青童、黄盖、狮子、鸡鸣、松涛、石幔、太白、罗汉、白鹿等72峰。
嵩山顶又名峻极峰,是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峻极于天”之说。
嵩山除优美的自然风光外,更以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著称。
著名的有北魏嵩岳寺塔、汉代嵩山三阙、元代观星台、少林寺、中岳庙、会善寺、法王寺塔、初祖庵、嵩阳书院、刘碑寺题刻等。
少林寺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
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
唐贞观年间重修,唐代以后僧徒在此习武,禅宗和少林寺名扬天下。
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千佛殿等,已毁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已修复。
千佛殿中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
壁画约300多平方米。
塔林在少林寺西,为历代和尚墓地,自唐到清1000余年间的砖石.. 日出蒿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一曲悠扬的《牧羊曲》依然让人心如潮水。
少林寺的秀丽景色早已从这首优美的歌里栩栩如生地萦绕心怀。
有着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的嵩山,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主体由太室山、少室山东西两座大山组成。
嵩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儒、释、道三教荟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
其中有中国六最:禅宗祖庭——少林寺;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现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的阙——汉三阙;树龄最高的柏树——汉封“将军柏”;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告城元代观星台。
此外,太室山黄峰盖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唐宋时极盛,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嵩阳书院气宇恢宏 、古朴高雅,宋时与睢阳、岳麓和白鹿洞书院称四大书院;加上苍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环险绝的轩辕关、慧可断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为中国人文风物的瑰宝。
有哪个地方能在禅宗上有如此众多的汇集,只有嵩山
看一看幽静神秘的佛门胜地,感受那里的清净脱俗,也许会成为每个喜欢旅游者的一个美好的愿望
嵩山是佛教胜地,少林寺便是它最引人的地域了,在去少林寺的路上(当然,这条路线是早上从洛阳出发直达登封的),可以顺便先去六个地方去转一转的。
观星台院落幽静,周公测景,郭守敬观星,从此奠定中国天文学之基业。
台东壁日军炮击留下的弹坑,又让我想起芦沟桥畔宛平城上同样的伤痕。
中岳庙峻极嵩高,林木荫森,镇库铁人威武雄壮,两廊彩塑中,包拯、海瑞、关羽、岳飞均是仙班有名。
嵩阳书院内,“大将军”得意忘形笑歪了身体,“二将军”愤愤不平气炸了肺腑。
嵩岳寺塔挺拔雄伟,法王寺彩绘阴曹气氛恐怖。
一切给人留下了终生的印 记
中午,便可到千年古刹少林寺。
路边下了车,迎面是一座铜铸的少林武僧像,左拳抵着右掌,威风凛凛。
向少林的方向走去,两边是数不清的旅游品商店,卖的都是少林的特产--刀枪剑戟
踏进举世闻名的少林寺,(说句实话)首先觉得它的建筑规模比想象中的小得多,这个有中国佛教禅宗发祥地之誉的寺院丝毫谈不上气势恢宏,其中缘故乃饱经沧桑。
少林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公元496年),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少林寺13名和尚征战有功,受到赞许和封赏,此后武则天又封禅于嵩山,少林寺日益兴隆,殿堂楼阁达5000多间,成为中外驰名的大佛寺,鼎盛时少林和尚发展到2000多人。
清朝以后,少林寺才走向衰落,特别是民国17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使众多的雄伟殿堂毁于一旦,连少林寺志、拳谱、藏经等珍贵的文物俱成灰烬。
如今展现在游人面前的少林寺建筑大多是80年代初开始修复的,唯有一些火烧不了的碑刻尚能寻觅到古老的痕迹。
这些碑刻主要矗立于少林寺山门后的林荫道旁,其中珍贵的有唐太宗亲笔签名的告少林寺主教碑,宋代苏东坡书写的“观音赞”碑等。
把少林寺逛了一圈,也难以见到一二个和尚,据说目前少林寺里常住僧人只有几十个,听来也令人难以置信。
天南地北倒是有不少慕名来少林寺习武的,但都不是在寺内,而是在寺外。
来少林不可不游塔林。
长眠在这里的,有寺院历代的方丈、住持和首座,也有曾经抗击倭寇,戍守边疆的功臣。
他们生前于国于寺均是有大贡献者,圆寂之后英魂不灭,仍在这里护佑着少林。
游塔林就象是读了一部浓缩的少林寺历史,穿行在灵塔间仿佛可以和高僧们对话,听他们讲述少林千百年来的碌碌风尘。
只是可惜,逝者没有得到后人应有的尊重,不时有人攀上石塔,或洋洋得意,或假做虔诚。
相机 快门将他们定格,真想问问他们是否知道什么叫造孽。
游完塔林,天也许会飘雨,不过这样更有情趣,坐嵩杨索道上了钵盂峰,二祖庵里的将军柏给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直那么粗,那么高,那么蓬勃的翠,卓而不群,静而沉重,配着幽幽的佛香,沙沙细雨,心,平静如水。
看过慧可当年养伤修行的二祖庵,向西直奔三皇寨森林公园。
小路在山谷中迂回盘旋,上上下下,尽管累,但林中鸟儿啁喳,清风徐来,耳畔又听得潺潺溪水之声,好不惬意。
“猴子观海”下面,有大片的天然岩壁,山高万仞,气势恢宏。
悬空栈道建在岩壁之上,下临深渊,够险
有的地方山石很脆,轻轻掰下一块,用手一捻即成粉末,原来你的指上功夫也是不浅。
山中游人不多,不知什么时候就能听见远处山道上传来一声狂啸。
一座吊桥建在两山之间,颤颤巍巍地走过去,心里默念这桥可千万不要象重庆綦江虹桥那样突然垮塌。
“一线天”、“石门”、“仙人洞”、“悬天洞”、“凭栏远眺”,为抄个近道,还捎带练了练攀岩。
到了一处悬崖,好象叫仰膀崖,站在崖石上,旷野空山,云雾腾腾,有微风掠过,细雨撩拨着人的情绪,深吸一口气,充满豪情地大喝一声,回声空旷,穿雾越空,颇有大地雄心的感觉。
这时,一种思古幽情会从心地悠悠滋生
当然,想游完嵩山景点,起码得两天以上才行,如果你时间充裕的话,完全可以从从容容地游完除了以上所列举的所有景点。
提示:嵩山的海拔不高,但也险峻,游览时间一般在四月到十一月之间为好。
嵩山不可不游的景点:嵩山云海 嵩门待月 轩辕早行 卢崖瀑布 少室晴雪 玉溪垂钓 箕阴避暑 颖水春耕 少林湖光 石笋闹林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几个地理问题【高中】
河南安阳林州的太行山大峡谷地处河南省最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西侧,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2.5华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景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植被覆盖率为90%,森林覆盖率80%,其中原始植被约占60%,森林茂密,自然生态保持良好,植被完美,旅游资源丰富,有“天然氧吧”之美誉。
旧志曰:“青崖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树翳文禽,潭泓绿水,景物奇秀,为世所称”。
阳春,风和日丽,万木峥嵘,鸟语花香;盛夏,青山绿水,林树青葱,叶茂荫深;金秋,红叶似火,菽谷飘香,山果累累,惹人陶醉;隆冬,群山披素,白雪皑皑,垂冰百丈。
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号称“太行大峡谷”。
王相岩王相岩景区,东临溪水,西依悬崖,左右两侧峭壁环绕,形成了一个闭合性极强的围谷,与岩崭展开的朱雀峰相迎,暗合中国古代风水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模式,吸引了历代名人雅士来此修身隐居。
据载,商代国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都曾在此居住生活,故后人称为王相岩。
武丁是商朝第22个国王,少年时被父亲小乙送往商都西部的林滤山和奴隶在一起劳作和生活,和奴隶傅说成为朋友。
武丁觉得傅说很有雄才大略。
武丁继承王位后,拜傅说为宰相。
傅说就任后,竭尽文韬武略之才能,辅佐武丁把朝政治理的井然有序,使商王朝达到了空前发展,历史上称之为武丁中兴。
桃花谷桃花谷是一条谷中之谷,东西长4km,南北宽3.5km,游览面14km2,海拔800--1736m,高差近1千米。
谷内奇峰突兀、峭拨雄壮,一条蜿蜒曲折的桃花溪水贯穿峡谷。
溪水两岸草草藤垂挂,杂木丛林莽莽无际,随山风涌动的绿潮似海水漫卷。
沿谷流下的溪水跌落成瀑,瀑落成潭,潭瀑相连,更兼峡谷山峰,山泉出露,崖崖飞瀑,纵横山沟,沟沟见泉,构成了桃花谷山灵水秀的峡谷水韵。
桃花谷景观奇特,雾散云山变,花开鸟飞鸣,高山悬瀑落百丈,泉流潭水澄如镜,石山石林千姿百态,林木茂盛青翠葱郁,溶洞幽暗犹如迷宫,登山石径错纵交织,三九桃花开雪里,盛夏冰窟透寒风。
黄龙潭、飞龙峡瀑布、飞龙峡栈道、九连瀑、桃花洞、仙女泉、桃花泉、福龟探水泉、冰窟泉、水断泉、太白峰、油萎峰、五指峰、马鞍峰、王帽峰、天柱峰、文塔峰、天狗吞日、卧牛望月、骆驼望日、太极山冰窟群、白桦林、虬藤区等主要景点珠联壁合,显示出深峡藏秀的悠远意景。
太行天路“太行天路”景区位于太行山之巅,北起桃花谷景区,南至仙霞谷景区,全长约30km,既是景区环线游览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俯瞰太行山壮美风光的绝佳位置。
乘坐观光车游走于太行天路,犹如置身百里画廊,满眼望去,无处不是大气磅礴的国画山水长卷,深邃的峡谷、直立的岩壁,带给游客强烈的视觉震慑。
结合山势山形,太行天路沿线设置有10余座观景台,临栏远眺,感觉心胸开阔、杂念全消。
峡谷漂流太行大峡谷漂流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
全程4500m,落差85m,全程位于山地森林带,河道两侧林木葱郁,景色壮观,被称为“晒不黑的漂流”,是名符其实的“生态氧吧漂流”。
太行大峡谷漂流设施先进,居省内前列,建有全程监控系统,空气能热泵热水供应,一定能带给您全新的漂流体验。
太行平湖太行平湖即南谷洞水库,是景区内“露水河”的蓄水工程,因拦河大坝的建设,在太行大峡谷景区内形成了长约5公里,宽约0.5公里的高峡平湖景观,也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补源工程。
太行平湖是太行山水的灵动之处,湖畔青山叠翠,水面波光粼粼,太行山姿倒映于水中,更衬托出山的雄伟、水的的温柔。
上佳的风光,不仅吸引着众多游客,也使太行平湖成为影视剧的重要外景地。
太行山区夏季凉爽、冬季严寒,生长于太行平湖的鱼、虾和水产品受环境影响,生长缓慢、肉质鲜美,徜徉于太行山水之间,品尝到美味珍馐,亦是大峡谷旅游的回味之处。
太极冰山太行冰山是传说中盘古开天地的遗迹,亿万年前,在混沌中孕育成人的盘古,蹬碎了束缚,开天劈地,创造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得天地之灵气的巨石散落于此地,形成了充满神秘的太极冰山。
太极冰山景区林木苍翠,岭峻峰奇,道路曲折,群鸟栖息,还有出没于山野之间的野兔山獾,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原始森林图景。
参观游览太极冰山,将能亲身感受到冬夏倒置的自然奇观,盛夏酷暑,山窟之中仍可见块块寒冰;三九严寒,山窟洞口却可见桃花初绽,神秘的太行山将使你的行程更加富有乐趣。
国际滑翔基地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位于林州市太行大峡谷风景区的鲁班村,起飞点海拔高度1190m,相对高差700m,陡峰坡度60度,顶部平坦,直立如削。
受太行山与林州盆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关系影响,气流迎崖而上,造就了开展滑翔运动的天然环境。
自1992年首次组织滑翔赛事以来,每年的国际滑翔比赛已经成为河南省重要的旅游品牌,滑翔基地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已具备同时容纳30名运动员同时起飞的场地设施,在国内、国际滑翔运动界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被国际航协赞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
畅游在太行大峡谷,看着空中翱翔的点点帆影,更显得大峡谷风景壮美。
文联书画创作基地中国文联书画写生基地位干太行大峡谷风景名胜区的石板岩村核桃坪秀水山庄,与石板岩集镇隔河相望。
这里一层断崖一层绿带,层次分明,朴实浑厚如版画,强烈的审美意境,蕴含着无尽的美与灵光,民俗民风淳朴。
中国文联已在仙霞谷举办了三次中国山水画培训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 2001年4月20日,中国文联书画写生基地在此挂牌,主要接待全国高、中等艺术院校师生在太行大峡谷风景名胜区写生、绘画、业务研究等。
2001年4月以来,共接待上述有关人员达2万人次,创作太行大峡谷风土人情图画18000幅,油画26000幅,水粉画16000幅。
要去郊游
呵呵,我推荐你去途行网看看,在北京旅游,没有不去途行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