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端午诗句和意思

古诗《端午》的意思

端午 唐 · 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

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端午》的古诗词解释是什么

端 午(唐)文 节分端午自谁言,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冤。

【注释】①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

自:自从。

②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

名平,字原。

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

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

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③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④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译文: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

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简释】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

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赋端午古诗的意思

《赋端午》朝代:唐代作者:杜甫节逢端午粽香滋,檐下楣前艾一枝。

竞渡龙舟旗猎猎,闲观童叟岸依依。

诗词解读:到了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包上了香喷喷的粽子;你看,每家每户的屋檐下的门框上都插上了艾草呢;(艾草: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点着后能驱蚊蝇也叫艾蒿。

)看龙舟比赛的龙舟船划得多么快啊,因此,好像都能听见船上插着的旗子都“哗啦啦”的响呢;在岸边观看的老人们和小朋友们多么 投入啊,似乎都舍不得回家了。

相关知识:话说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甚多。

老百姓对黄巢有很多误解,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地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有一天,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批批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个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要到哪里去

”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的军队就要攻进邓州了。

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

”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

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这根独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你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初五端阳节,黄巢的军队果然攻下了邓州城,只见城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地领兵离去,因而全城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从河南一直传到各地,几乎传遍整个中国。

端午节的古诗和诗句的意思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碧艾香蒲处处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端午这首诗每一句的意思

端午 唐 文秀 节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能洗直臣冤 诗简介:概距今1300 诗概意思: 端午节概候始设立民间传说纪念诗屈原于我站楚江追思眼前片烟泼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笑宽阔江能包容颗能敢于说真洗刷冤屈呢

端午诗句和意思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