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苏轼写广州的诗句

关于苏轼写海南的诗句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到达惠州后,更觉得惠州风物,确实名不虚传: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他每到一地,都会对那里产生深厚的感情。

苏轼在惠州先后住过三个地方:合江楼、嘉皊寺、白鹤峰。

他在《迁居》诗序中说: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居合江楼。

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皊寺。

2年3月19日,复迁于合江楼。

3年4月20日得归于嘉皊寺。

时方卜筑白鹤峰之上,新居成,庶几其少安乎?《迁居》诗写道: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

去年家水西,湿面青雨细。

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

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

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

苏轼初到惠州住在合江楼,即惠州东门楼。

楼位于东江、西江汇合处,海山葱胧,江流环抱,秋风初凉,百鸟合鸣,有如仙境。

他在《寓居合江楼》诗中说:海山葱胧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苏轼在这里住了不久,就迁居嘉皊寺松风亭。

苏轼以前赴黄州贬所,经过湖北麻城的春风岭,遇上梅花盛开。

这次贬官惠州,住在嘉皊寺松风亭又遇上梅花盛开。

苏轼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中写道: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谯雨愁黄昏。

苏轼贬官惠州,一住又是几年,他深感“中原北望无归日”,就开始作长远打算。

他在白鹤峰买了几亩地,筑屋二十来间,凿井四十来尺深,并栽上各种果木。

他对果木树秧的要求是不大不小,太大不易栽活,太小又怕等不到果木成林,自己就死了。

苏轼在惠州期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安闲自在的。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

”(《再韵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这是在赏梅:“烂煮葵羹斟桂醑(美酒),风流可惜在蛮村。

”(《新酿桂酒》)——这是在酿酒;“初日下照,潜鳞俯见。

意钓忘鱼,乐此竿线。

”(《江郊》)——这是在垂钓。

苏轼偶尔也曾访僧会友,惠州太守詹范对苏轼很好,曾携酒拜访苏轼,可能还在经济上帮助过他:“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尚叨地主恩。

”(《新酿桂酒》)又说:“欲求公瑾一穂米,试满庄生五石樽。

”(《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循州(今广东龙川)太守周彦质也曾在经济上帮助过苏轼:“未敢扣门求夜话,时叼送米续晨炊。

知君清俸难多辍,且觅黄精与疗饥。

”(《答周循州》)苏轼在惠州期间,他的表兄程正辅为广州提刑,曾到惠州看望他:“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

……人言得汉吏,天遣活楚囚。

惠然再过我,乐哉十日留。

”(《闻正辅兄将至,以诗迎之》)在程正辅到达惠州后,他们曾一起游白云山、香积寺等名胜。

总的来说,苏轼在惠州还过得不错:“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

”(《答陈季常》)

苏东坡与儋州历史渊源是什么

治平元年(1064),仁宗逝而英宗继位。

治平时期甚短,也是苏家之多事之秋。

苏轼十九岁时所娶之妻王弗与老父苏洵在此期间内相继亡故。

王弗是苏故乡一带之青神人,嫁给苏轼时年仅十五岁,小于他的丈夫三岁。

死时年仅二十六岁,给他留下六岁的儿子苏迈。

夫妻情感甚笃。

十年之后,苏轼在知密州任上写有著名的“,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词来怀念她。

苏轼为父守制后,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

第二位太太以后生了苏迨、苏过兄弟,后者以后也是一位诗人,但其成就远不及其父。

当苏轼兄弟重返京师时,已是神宗熙宁二年(1069),整个国家都卷入了王安石变法的浪潮之中。

苏轼因反对变法,被安石一派“巧抑其资”,任为杭州通判(通判是皇帝派往地方监督地方的副职,公告命令都要由他与正长官共同签署,因称通判)。

当然,这在艺术上也成全了苏轼,使他由嘉佑、治平时期的发轫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诗人以西湖风光、江浙山水为中心主题,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同时,也开始尝试写词,并入手便得大家风范,虽然此时尚未进入他自己那种独特的豪放风格。

然而,苏轼并非脱离政治、流连山水的山水诗人,而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政治家。

“民本”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础,这样,就势必与王安石以加强皇权、增加中央府库(以对国民加重赋敛为主要手段)为根本方针的变法发生冲突。

这样,在他歌吟西湖风光的诗句里,就时时透露出他对社会的深沉思考和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辩。

这一类的诗,开 这些或直露,或含蓄地抨击时事的诗作,埋下了诗人政治恶运的种子,磨蝎宫星座的寒光很快就要使他遭受苦难。

果然,在他转任密州、徐州之后,元丰二年(1079),苏轼四十四岁时,在他刚刚调到湖州(今浙江的吴兴)任上时,就被新贵们以作诗讥讽新法、讪谤罪逮捕入狱。

同年八月十八日入御史台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是御史监狱的代称。

苏轼在狱中,写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格调凄惋。

十二月二十八日,在经过130天的勘察后,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

团练副使为官办民间团防组织之副职。

宋代文人地位高,即使是罪犯,亦仍有一个虚职在身。

元丰三年正月初一,苏轼即奔赴贬所,二月至黄州。

先寓居定惠院,随寺院的和尚起火吃饭,此时惊魂未定,再加上与和尚同住,所写之作品,皆凄冷孤高,似语:“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 )。

至五月迁居临皋亭,住江边之驿舍,比寺院略好些,但生活依然无着,遂于元丰四年,申请到了离城东不到半英里的一块约十英亩的荒地,躬耕其中,并自号东坡居士。

此即“东坡”之号的由来。

次年二月,他在东坡山脚下,盖起了一座五房的堂舍,因是在雪中落成,因名“雪堂”。

黄州流放,不仅使苏轼成为了东坡,并且使苏轼的人生观念、艺术创作、审美情趣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一变化,影响贯穿他的后半生,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思想史上真正意义的。

诗案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苏轼从具体的政治哀伤中摆脱出来,重新确认和评价人生的意义。

苏轼在黄州住了四年零两个月,元丰七年三月改贬汝州(在京城所在的河南,说明朝廷对他的态度有所改善)。

苏轼利用迁移的机会,先南下九江,与和尚诗友参寥一起游览了庐山,题写了那首著名的哲理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颇合佛理禅思。

随后,奔赴筠州(今江西高安),看望了弟弟子由,然后折回北上,经金陵时,会晤了退休宰相王安石。

是政敌却又是诗友的两位文坛巨匠这次相会甚为欢洽,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王安石亦已被排挤出朝,闲居江宁,尽管他仍然受着神宗的眷顾,但两人的理想抱负同样以失败告终。

两人谈诗论词,参禅悟道,至有钟山卜邻之约: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见P1251)元丰八年(1087),神宗病故,年仅十岁的小皇帝哲宗继位,由他的祖母(神宗之母)高太后垂帘听政。

高太后原本就不同意儿子的所作所为,听政后,立即启用旧党,反变法派的著名领袖司马光回朝执政,苏轼被启用为登州(今山东蓬莱)太守。

苏轼在这里仅仅逗留了五天,写下著名的《登州海市》诗。

“海市蜃楼”极难见到,苏轼自己说是:“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

”不知是苏轼有特异功能,还是他的运气好,抑或只是幻觉、想象,总之:“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登州海市》)。

虚虚幻幻,空灵飘渺。

苏轼于这方面颇为灵异,此一事例之外,他的另一首诗记载他曾经目睹过类似UFO的奇异经历,那是在熙宁四年(1071 )十一月,苏轼在赴杭途中,夜宿于江苏镇江金山寺上,山僧苦留他看晚霞落日。

突然之间,在墨黑的夜空,出现耀眼的火光,照得满山通亮:“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椋。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苏轼在此四句诗下特意自注:“是夜所见如此”,可知是真见而非幻想。

哲宗元佑元年(1086),苏轼回朝后,由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再迁翰林学士知制诰。

这些都是接近皇帝的职务,由皇帝日常生活的秘书,转为中央政府的秘书长,最后,享有了翰林学士的荣衔,这是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荣衔,有些类似现在的院士,并且负责为皇帝起草诏命文告。

苏轼也就从罪人成为重臣,从诗人转为政治家。

然而,苏轼“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在政治上,他的民本思想与司马光所代表的上层官僚的意见相左,他认为应对王安石的新法存利去弊,不能一概否定,并进一步主张将以前变法时从民间重敛来的钱币还用于民。

这些主张,必然与强大的上层官僚阶层发生矛盾。

与司马光等是政治上的矛盾,与二程(程颐、程颢)则是哲学、思想上的矛盾。

从本质上来说,是东坡“任天而动”的性格及其追求个性独立的自由观,与旨在从伦理、道德、精神上强化封建统治的理学思想发生矛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洛蜀党争”(二程为洛阳人,苏轼为蜀人)。

元佑八年时间里,在太后的庇护下,苏轼官运尚好,但心情却“无日不在煎熬中”(王文诰《苏诗总案》语)。

他进一步体味到个性束缚、人性扭曲的痛苦。

此期间他以题画诗为代表作,如《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等。

元〖八年九日,高太后病死,哲宗亲政。

这个小皇帝一直在忍耐着,憋着劲要“绍述”先帝的事业。

现在,机会到来,苏轼比之黄州更残酷、更漫长的厄运降临了。

绍圣元年(1094),朝廷以苏轼起草制诰“讥刺先朝”的罪名,撤掉其翰林侍读学士(皇帝的教师)等职务官衔,先贬英州(广东英德),接着,在一个月内连续三次降官,最后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惠州在岭南,当时属瘴疠不毛之地,远非黄州内地可比。

苏轼以六十岁老迈之身,流放岭南,由于有过黄州的经验,他的思想也更趋于成熟,他时时地用佛老的思想看待这一切,形成苏东坡式的顿悟和解脱。

在一篇《记游松风亭》游记中,他形象地描述了这一禅悟的过程:余尝寓居惠州嘉〗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

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

此处之“止息、熟歇”,既是旅途意义上的休息,也暗示人生之休歇,人为什么一定在达到某种目标才能休息,正如攀山本不一定要达到山顶的亭宇,处处可以歇脚,悟得此,就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在海中纵游一般。

惠州虽远,又有什么不可以养老的呢

遂于惠州白鹤峰买地数亩,起盖房屋,作久居之地。

随遇而安,成为东坡晚年贬谪生活的一大特色,他与当地百姓情深意笃━━苏轼与百姓的关系一直很好,这与他的哲学思想基础“民本”思想有关。

但在惠州之前,他大多是从一个好官的角度,为百姓谋利,这表现在他与王安石派及司马光派两派的争论上,更表现在他在地方州守任上,为当地民众所做的好事。

譬如他在徐州任上,遇到黄河决口,洪水直淹徐州城下,苏轼“庐于城上,过家不入”,奋战七十余日,终于保住了城池;在杭州任上时,则修浚西湖,现在杭州西湖仍有著名的苏堤,以纪念他的功绩。

惠州之后,苏轼由官为民,这就更使他与民混然一体,他也在民众的生活、特殊的风俗中得到了乐趣。

他曾写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食荔支二首》)在惠州,苏轼曾推广秧马,建立水力碓磨,将中原的科技介绍到这里。

东坡的另一首《蝶恋花》词:“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结句将东坡游松风亭“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的禅思以凄婉的韵律、美妙的形象高度凝炼地概括出来,遂成千古绝唱。

但又谁知,这种旷达豪放之中,又蕴含多少酸人之泪

故东坡晚年之伴侣王朝云始终不敢歌唱此词。

王朝云是苏轼在杭州任上买下的侍女,当时还只有十二岁,晚年时,特别是在惠州时期,朝云一直陪伴他。

应该视其为东坡的第三位夫人。

东坡自绍圣二年(1095)开始禁欲以养生,因为中国古人相信性生活于人伤害很大。

当时朝云亦只有三十余岁,但与东坡在精神世界里,却颇为相得。

此年盛夏,朝云染于瘟疫去世。

苏轼将她葬在城西丰湖边的山脚下(此处亦称西湖)。

苏轼曾写有《西江月》词,以梅来凭悼朝云。

然而,苏轼却不能在朝云的墓前长相厮守。

当权者感到苏轼太快活了。

传说是由于苏轼的一首洒脱的诗引起的。

苏轼诗云: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纵笔》见《苏轼诗集》P2203)当政者章敦(字子厚)当年曾是苏轼的好友,如今却是东坡的政敌。

他读到此诗,颇感不悦,说“苏子瞻尚如此快活耳

”于是有了再贬海南儋州的命令。

这次被贬的以苏轼为首的元〖党人,都被贬到了最险恶的偏远之地。

史载是当政者根据每人的名字来决定其贬谪之地。

苏轼字子瞻,因贬儋州,子由贬雷州,黄庭坚字鲁直,贬宜州。

当时,一位测字先生曾经预测:子由所在之雷州,头上有雨水,情况最好,子瞻的儋州有人在,也可生还,唯有鲁直的宜州,宜字去头,恐怕性命难保。

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了。

而当时,苏轼却“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他将家属留在惠州,只身携带幼子苏过过海,全家人痛哭决别。

七月,苏轼抵达儋州(今海南儋县)。

生活之苦难,更超过黄、惠二州。

初到时,暂租公房蔽身,公房年久失修,下雨时一夜三迁,当地官吏张中景仰东坡,派人稍加修葺,当局得知,将东坡逐出,并追究了张中的责任。

东坡在桄榔林中自己动手搭茅屋,自命为“桄榔庵”。

在庵中“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

对联的起源,别称,特点是什么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望月有怀】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雨后望月】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月】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初月】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江月】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月圆】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十六夜玩月】杜甫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十七夜对月】杜甫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夕望月】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海上生明月】朱华 皎皎秋中月,团圆海上生。

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

渐出三山岊,将凌一汉横。

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

照水光偏白,浮云色最明。

此时尧砌下,蓂荚自将荣。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中秋月二首】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骆宾王 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白居易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 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唐彦谦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

四溟水合疑无地, 八月槎通好上天。

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咏月】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中秋月彩如昼,寄上南海从翁侍御】无可 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

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无可 汹涌吹苍雾,朦朣吐玉盘。

雨师清滓秽,川后扫波澜。

气射繁星灭,光笼八表寒。

来驱云涨晚,路上碧霄宽。

熠耀游何在,蟾蜍食渐难。

棹飞银电碎,林映白虹攒。

水魄连空合,霜辉压树干。

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

【中秋台看月】无可 海雨洗烟埃,月从空碧来。

水光笼草树,练影挂楼台。

皓耀迷鲸口,晶荧失蚌胎。

宵分凭栏望,应合见蓬莱。

【中秋夜南楼寄友人】无可 海月出白浪,湖光射高楼。

朗吟无绿酒,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

他乡此夜客,对酌经多愁。

【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无可 陇城秋月满,太守待停歌。

与鹤来松杪,开烟出海波。

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

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

【中秋江驿示韦益】无可 莫惜三更坐,难销万里情。

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

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

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被,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公历2月3日)。

,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 【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 【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22年。

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苏轼写广州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