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
著名学者朱永新这样谈读书:“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
”近年来,学校在“以人为本——营造书香校园,为师生幸福成长奠基”这一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读书打造特色,以读书追求卓越,有效地促进了师生成长,使得学校走上了内涵发展的快车道。
一、什么是书香校园什么是书香校园,各人理解不尽相同。
我们对书香校园的理解,是创设一种氛围,以活动为载体,引领师生读书。
通过阅读净化人心,接纳自我肯定自我;通过读书教化人性,超脱自我,享受人生;通过阅读开化人生,静心立世,智慧处世。
让书的香气能像花香一样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读好书成为教师、学生生活中最自然的事,让师生从书本中汲取阳光和水分。
营造书香校园的切入口应该是读好书,倡导学生教师把读书作为学习与从教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用读书来提升师生阅读品味,提升师生的素质和个人修养,引领师生营造自己丰富的精神家园,从而建立一个充满智慧和生机的校园。
我们建设“书香校园”,旨在通过倡导师生读书,把师生培养成为“书香校园”里的具有书卷气、学者气的文化人,让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为师生的幸福成长奠基。
二、为什么说书香校园可以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一所学校有无发展后劲,关键在于是否构建了学习型的组织,学校是否成为学习的团体,师生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
通过调研和反思,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的缺失,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
先进学校的发展经验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提升学校层次,唤醒学校的发展活力和教师的教育激情,直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核,让师生焕发成长的动力。
为此,我校以营造书香校园建设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营造书香校园,是我们全校师生美好的追求,是我们创建学习型校园的重要抓手。
一个充满幸福和谐的校园,离不开浓郁的书香气。
因此,我们围绕“建设书香校园”这一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了全校性的读书活动,营造了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在校内形成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师生尤其是全体学生的阅读热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读书活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兴趣,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通过活动,师生一起体验生命的活力,提高生命境界,逐步形成我校特有的书香校园特色,不断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三、怎么样营造书香校园怎样将书香校园建设放到学校层面上推进,我们的思考是:指向学生的成长,指向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向学校的特色建构。
一创设物态环境,营造书香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名言同样适用于读书。
我们可以从历史长河中名人发展的轨迹来看,他们的成长得益于渊源的家庭文化,离不开父母的言行熏陶。
如果我们时时浸润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开卷而诵,掩卷而思,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翻开读本,从几行到几页,到爱上读书如痴如醉。
所以,读书的氛围很重要。
作为学校,应该让校园内的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坪都会说话,让我们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飘满书香,让每个人都深刻地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享受。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阅读”中去,我们充分开发和挖掘各种阅读资源,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走进书中去。
走进我们的校园,“同名著为伴,以经典为友”的读书口号异常醒目,各楼层走廊立柱上经典诗词图文并茂,教室外的“校园读书之星”、对话中外文学大师、古今勤学风采展示等等,处处都让人感受到书的魅力,勾勒出一幅具有浓浓书香气息的校园风韵。
班级图书角是学生课外阅读最方便、快捷的图书源。
每个班级都设立专门的图书角,各班通过向学生征集图书,让孩子们将自己心爱的读物带到教室,一来可以方便学生自己课余阅读,二来可以互相交换着看。
建立阳光、开放、简易、实用的“我爱书吧”,让学生喜爱的书在校园随处可阅,提高书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克服学校阅览室面积不足的实际困难。
为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藏书意识,我们还积极倡导每个学生建立家庭图书架,让书香飘进每一个家庭。
作为学校和老师,我们定期向学生推荐藏书目录,了解他们的藏书情况和使用情况,对家庭藏书量大的学生进行宣传和表扬。
这样,让我们的老师和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文字的存在,每时每刻享受语言带给我们的奇妙的心灵感悟,不读书,我们还能做什么
二以身立教,率先垂范,让教师读书成为习惯1.精心挑选,让教师有书可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全体教师身居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共识到: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义不容辞,教师理所应当成为学生心目中是一本活生生的大书、好书,成为阅读的旗舰、知识的海洋、生活的楷模、精神的支柱、理想的火炬。
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
“台上一堂课,台下千日功”,“好书伴群侧,居高声自远”。
为了激励全体教师做与书为伴的教师,学校为教师免费订阅书报、购买教育理论书籍,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
学校还实行“以书代奖”制度——各类教学比武以书籍替代奖金;校长”荐读”制度——校长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进行好书导读。
大家感到多读一本好书,多得一份经验,多增一份智慧,多添一份力量,多享一份幸福;大家在读中学、读中教,与书为友,童心永存、激情永葆,为学生的成长、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2.做好笔记,让教师读有所得。
在读书的基础上大力提倡教师进行个人的读书摘记、写教学随笔活动,意在吸收并采纳百家学问,为自己的成长厚实基础。
学校统一发放《读书笔记》、《教学随笔》,要求教师每学期选读三本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书籍,其中一本精读,认真做好名著名言的摘抄,每月写好一篇读书心得;在读书基础上养成写随笔好习惯,每月至少写4篇教育教学随笔,月末检查,期中、期末评比。
3.开展研究,让教师读有所思。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做好省级课题《夏衍母校开展文学导读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实施工作,把此课题作为整个学校的中心课题来进行研究与实施,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研究读与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思,促进学生阅读、写作和思维能力的融合与提升,逐渐地让读书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师生的生存方式之一。
通过提高教科奖励和度,激励、督促广大教职工积极撰写教育随笔、经验总结、教学案例等,树立科研意识,培养更多教师成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和市县学科带头人。
三开展读书活动,共赏书香风景1.推荐阅读书目,保证阅读品味。
学生要阅读,读什么
怎么读
老师们在思考。
于是学校的语文老师认真学习课标,明确了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能出不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规定阅读量标准,在校学生课外阅读文字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1-2年级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教师们根据课标要求,在校本课程教材中进行调整,阅读方法的教学和推荐书目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及区推荐书目,进行筛选,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指导。
2.设置阅读课,保证阅读时间。
设置阅读课,保证阅读时间,在课程表中明确每周一节文学导读课为全校阅读时间,主要是学方法、诵经典、品名著等等。
老师们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出发,积极指导学生的阅读。
3.提出阅读要求,保证阅读积累。
低年级:熟读背诵教材以外易理解的诗词,每学期不少于10首(篇),在教师指导下说出大概意思。
中年级:熟读背诵教材以外经典诗词每学期不少于20首(篇),并能说出诗词的意思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尝试体验诵读价值的创生性——引用诗文、仿写诗文、诗文创造等。
高年级:熟读背诵教材以外有一定难度的经典古诗文,每学期不少于20首(篇),并能说出其意思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验诵读价值的创生性——引用古诗文、仿写诗文、诗文创造等。
根据学校推荐书目,开展大阅读活动。
阅读量要求:低年级每学期1-3本。
中年级每学期3-6本。
高年级每学期5-8本。
4.倡导三个“共读”,激发阅读兴趣。
“同伴共读”:以漂流书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漂”给同伴,阅读后写下自己的真实感言,然后继续漂流,将好书阅读到底。
让所有参与阅读的学生在读书中开阔视野,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师生共读”:我们提出每个教师都是学生读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
积极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节”活动。
利用晨读晨背课、读书课为学生朗读经典书籍。
营造“师生同读”的书香氛围。
“亲子共读”: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建设者。
要求家长将每天晚饭后半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
有条件的家庭,经经常带孩子到书店购书,到图书馆借书,拓宽读书渠道。
倡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时以书为礼品;过春节的时候,送好书压岁。
5.搭建交流平台,享受阅读乐趣。
一是每年举办读书节。
在读书节中,我们举行文学少年评比、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评比、读书小报展评、读书征文评比、儿童文学作家报告会、“阅读童书、亲近文学”教学研讨、书香论坛、诗文诵读成果、“征集名言,制作书签”展示会等活动。
在“读书节”期间,我们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活动,向家长宣传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另外,我们还邀请了社会各界人士召开专题研讨会,共话书香校园建设。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
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关注点有组织地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如三年级在去年下半年,开展了以“我们在童话中成长”为主题的童话节活动,通过读童话、送童话、绘童话、集童话、写童话、演童话等形式引导学生多形式的亲近童话内容,多角度的感悟童话故事,从而爱读书的习惯。
三是丰富多彩的读书会活动。
班级读书会: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读书会上交流读书的心得,畅谈读书的体会。
教师读书会:“身教胜于言教。
”在极力打造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我们教师更要通过阅读来为自己打一点精神的底气。
学校由教科室负责组织成立“青年教师读书会”,开展教师读书沙龙,在交流中不断形成教师读书的文化氛围,实现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有效提高。
亲子读书会:学校定期举办亲子读书会,通过向家庭分发倡议书,开展“亲子共读、家家书香”活动,将“孩子最早的老师”动员起来,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引领孩子们走进书的世界。
朱永新先生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学校亦然,一所学校的精神品质,体现为校园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有赖于构建一种良性的阅读生态。
”。
当我们以精神成长的视角看“读书”的时候,建设“书香校园”,其实就是营造精神家园。
我们感到建设“书香校园”,既是落实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化学校办学特色有益探索。
今后,我们将更加振奋精神,坚定信念,阔步前进,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书香校园”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用才能和智慧继续书写书香的人生,让书香校园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求名人读书的故事
4、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B.富兰克林 5、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W.哈兹里特 6、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C.C.科尔顿 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8、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9、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10、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11、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2、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13、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14、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15、]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16、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1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18、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19、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默生 20、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21、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22、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23、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24、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25、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 26、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 27、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 28、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要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 29、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 30、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31、书是遗训、忠告和命令——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 33、“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 34、“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德伯里 3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3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37、“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弥尔顿 38、“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尼克拉耶娃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赫尔岑 中国古代读书名言7则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3、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 4、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
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6、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读书杂谈》 7、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鲁迅全集》 8、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致颜黎民》 9、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 10、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
——--臧克家 1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 臧克家 12、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
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惯。
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
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习惯。
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
其实说不好的习惯,半途而废,以及眼睛在书上,脑子开小差,都非常不好。
——-叶圣陶 13、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
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
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
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行知:《八位顾问》 14、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
――――陶行知 15、奋力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 16、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17、没有时间,挤;学不进去,钻。
——--谢觉哉 18、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19、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 20、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 21、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孙中山 22、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顾颉刚 23、要记住,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一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就要如获至宝,准确地摘记下来。
天才是就是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这样,卡片摘记积累的多了,功到自然成,你就可以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类,分析研究,综合利用,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来。
―――吴晗 24、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 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
——吴晗 26、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27、多读多抄,这二者是必须保证的。
――吴晗 28、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
――向警予 29、外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 黄庭坚 30、读书就是翻译,因为从来不会有两个人的体验是相同的。
一个拙劣的读者就好比一个拙劣的译者:他会在应该意译的时候直译,而需要他直译时他却意译。
在学习如何才能把书读好时学问固然极为宝贵,但却不如直觉重要。
中国诗人何其芳 31、读书也象开矿一样,―――赵树理 32、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
――张载 33、非读书,不明理。
――李光庭 34、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冯梦龙 35、读书何所求
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 36、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金缨 37、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
――汤显祖 38、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之推 39、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 40、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无书自通。
――闻一多 41、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 42、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 43、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徐洪钧 44、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林语堂 45、读书不仅是教师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源头活水!--------- 朱永新 培根 读书费时太多是怠惰,过分的藻饰装璜是矫情,全按书本条文而断事是十足的学究气。
读书使天然得以完善,又需靠经验以补其不足,因为天生的才能犹如天然的树木,要靠后来的学习来修剪整枝,而书本上的道理如不用经验加以制约,往往是泛泛而不着边际的。
读书不可专为反驳作者而争辩,也不可轻易相信书中所言,以为当然如此,也不是为了寻找谈话资料。
而应当权衡轻重,认真思考。
有些书浅尝即可,另一些不妨吞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
这就是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可以大致浏览,少数则须通读,读时要全神贯注,勤奋不懈。
有些书也可请人代读,取其所需作摘要,但这只限于题材不大重要和质量不高的作品。
叶圣陶 小孩进学校,都称为读书。
国语科本来还有训练思想和语言的目标,但究竟是工具科目,光是捧着一本书来读,姑且不说它。
而自然科、社会科的功课也只是捧着一本书来读,这算什么呢
一只猫,一个苍蝇,一处古迹,一所公安局,都是实际的东西,可以直接接触的。
为什么不让小孩直接接触,却把这些东西写在书上,使他们只接触一些文字呢
这样地利用文字,文字就成为闭塞智慧的阻障。
然而颇有一些教师在那里说:“如果不用书,这些科目怎么能教呢
”而切望子女的父母也说: “ 进学校就为读这几本书
”他们完全忘了文字只是一种工具,竟承认读书是最后的目的了。
郑板桥 他是说学习必须“略其迹”,而“取其意”。
强调读书重在求意。
他还主张读书不必求“全”,主张“学一半,撇一半”,所谓“十分学七要抛三,各自灵苗各自探。
” 倡导读书须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为我所用。
朱 熹 第一,循序渐进。
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
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
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
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
“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
”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第二,熟读精恩。
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
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
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第三,虚心涵泳。
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
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为了纠正以上这两种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
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第四,切已体察。
未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
”什么叫“体之于分”
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
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第五,着紧用力。
“着紧用力”.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
”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
“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 第六,居敬持志。
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
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邹韬奋 宝塔式读书法在读一本书时,把浏览和精读结合起来,在读的过程中选优汰劣,避免了平均用力,浪费不必要的阅读时间。
学与思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列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概括地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活动,获得真知灼见。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
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
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
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
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
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
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
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
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
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啐它的骨头
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
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
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
尽量减少与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
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 苏轼的读书方法 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
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
所以希望读者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这种定向专一、反复整取的阅读模式,我姑且命名定位为“模式阅读”。
因为它是一个模式:带着A目标读第一遍,带着B目标读第二遍,带着C目标读第三遍,带着D目标读第四遍……苏轼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
数遍之后,他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苏步青的读书法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
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
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
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他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
苏步青读数学书也是这样的,他总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后一遍,题目全部做完。
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的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田中角荣的“撕书”读书法 曾任过日本总理大臣的田中角荣,早年由于家境贫寒,上完高小以后就失去了系统学习的机会。
在半工半读的学习中,他十分注意读书方法。
为了锻炼自己的记忆力,他一页页地背诵《简明英和词典》、日文辞典《广辞林》,采用的办法就是一次撕下一页,记熟了就扔了。
这锻炼出他非凡的记忆力。
秦牧主张“牛嚼”和“鲸吞” 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和鲸的吃法,即“牛嚼”与“鲸吞”。
什么叫“牛嚼”呢
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
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
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
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
”这就是“牛嚼”式的精读。
那什么叫“鲸吞”呢
他说,鲸类中的庞然大物——须鲸,游动时俨然能一座飘浮的小岛。
但它却是以海里的小鱼小虾为主食的。
这些小玩艺儿怎么填满它的巨胃呢
原来,须鲸游起来一直张着大口,小鱼小虾随着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齿缝中哗哗漏掉,而大量的小鱼小虾被筛留下来。
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鲸的胃袋了。
人们泛读也应该学习鲸的吃法,一个想要学点知识的人,如果只有精读,没有泛读;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它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
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生素丸来养生,是肯定健壮不起来的。
“牛嚼”与“鲸吞”,二者不可偏废。
既要“鲸吞”,要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又要对其中少量经典著作反复钻研,细细品味。
如此这般,精读和泛读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列宁怎样提高阅读速度 列宁读书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异常惊人。
有一次,一位老布尔什维克见列宁捧着—本很厚的外文书在快速翻阅,便问他要把一首诗背下来需要读多少遍,列宁回答说:只要读两遍就可以了。
列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的记忆力,是与他读书过程中的专心致志分不开的。
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
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
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
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恩格斯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好。
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
”“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
”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
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毛主席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书、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丝、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
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
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
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
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的人。
参考资料:
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地为孩子营造阅读环境,孩子还是不喜欢读书
如果你仅仅只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才看课外小说,那我劝你最好别看,因为那只会浪费时间。
但如果你仅仅是出于文学爱好才看的,那么就该多看一些,最好是名著。
国外的更好,还可以顺便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