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扶贫易地搬迁安置房合同都签了,交房了,现在政府要收回怎么办?
2022年6月13日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消息,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切实做好2022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通知明确,2022年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7500元,在此基础上对贫困地区每户增加1000元补助,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分别增加2500元补助。
通知明确,2022年中央支持全国266万贫困农户改造危房,其中: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贫困地区105万户,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15万户,东北、西北、华北等“三北”地区和西藏自治区14万农户结合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示范。
各省(区、市)危房改造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确定。
通知明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各地要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执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补助对象的认定程序,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
同时,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将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的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示。
县级政府要组织做好与经批准的危房改造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工作,并征得农户同意公开其有关信息。
通知强调,2022年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7500元,在此基础上对贫困地区每户增加1000元补助,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分别增加2500元补助。
各省(区、市)要依据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省级分类补助标准,落实对特困地区、特困农户在补助标准上的倾斜照顾。
通知强调,2022年中央安排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30亿元(含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达。
中央补助资金根据农户数、危房数、地区财力差别、上年地方补助资金落实情况、工作绩效等因素进行分配。
各地要采取积极措施,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将抗震安居、游牧民定居、自然灾害倒损农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扶贫安居等资金与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有机衔接,通过政府补助、银行信贷、社会捐助、农民自筹等多渠道筹措农村危房改造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地方补助资金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省级财政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帮助自筹资金确有困难的特困户解决危房改造资金问题。
各地要利用好中央财政提前下达资金,支持贫困农户提前备工备料。
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22〕88号)等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
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健全内控制度,执行规定标准,直接将资金补助到危房改造户,严禁截留、挤占、挪用或变相使用。
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及时下达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
通知强调,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认真组织编制2022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明确政策措施、任务分配、资金安排和监管要求,并于今年8月上旬联合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下简称3部委)。
各省(区、市)分配危房改造任务要综合考虑各县的实际需求、建设与管理能力、地方财力、工作绩效等因素,确保安排到贫困地区的任务不低于中央下达的贫困地区任务量。
各县要细化落实措施,合理安排各乡(镇)、村的危房改造任务。
通知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努力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
拟改造农村危房属整体危险(D级)的,原则上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
危房改造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地方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
坚持以分散分户改造为主,在同等条件下保护发展规划已经批准的传统村落和危房较集中的村庄优先安排,已有搬迁计划的村庄不予安排,不得借危房改造名义推进村庄整体迁并。
积极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协调道路、供水、沼气、环保等设施建设,整体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陆地边境一线农村危房改造以原址为主,确需异址新建的,应靠紧边境,不得后移。
通知强调,农村危房改造要达到基本建设要求,改造后住房须建筑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和基本功能齐全。
原则上,改造后住房建筑面积要达到人均13平方米以上;户均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可根据家庭人数适当调整,但3人以上农户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8平方米。
通知强调,各地要按照基本建设要求加强引导和规范,积极组织制定农房设计方案,注重为危房改造户将来扩建住房预留好接口,防止群众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
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按照基本建设要求及时组织验收,逐户逐项检查和填写验收表。
需检查项目全部合格的视为验收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凡验收不合格的须整改合格方能全额拨付补助款项。
通知强调,各地要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建村〔2022〕115号)。
农房设计要符合抗震要求,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体现民族和地方建筑风格,注重保持田园风光与传统风貌,可以选用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荐使用的通用图、有资格的个人或有资质的单位的设计方案,或由承担任务的农村建筑工匠设计。
农村危房改造必须由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工匠或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
承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农村建筑工匠或者单位要对质量安全负责,并按合同约定对所改造房屋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
乡镇建设管理员要加强对农房设计的指导和审查,在农村危房改造的地基基础、抗震措施和关键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及时到现场逐户技术指导和检查,发现不符合基本建设要求的当即告知建房户,并提出处理建议和做好记录。
通知强调,地方各级尤其是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编印和发放农房抗震设防手册或挂图,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普及抗震设防常识,同时加强危房改造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
加强地方建筑材料利用研究,传承和改进传统建造工法,探索符合标准的就地取材建房技术方案,推进农房建设技术进步。
开设危房改造咨询窗口,面向农民提供危房改造技术和工程纠纷调解服务。
结合建材下乡,组织协调主要建筑材料的生产、采购与运输,并免费为农民提供主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服务。
各地要健全和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加强乡镇建设管理员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与管理,提高服务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的能力。
通知要求,农村危房改造要注重对传统民居的保护。
对于传统村落范围内的传统民居,在所在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未经批准前,原则上暂不安排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保护发展规划已经批准的,要严格按规划实施修缮和改造。
各地要在保证安全和经济的条件下,提高农村危房改造的农房风貌建设水平。
加强对农房风貌建设的技术指导与管理,注重在建筑形式、细部构造、室内外装饰等方面延续民居风格,推动建设具有地方民居特色的现代农房。
加强农房风貌综合建设,开展院落整治、利用和美化,努力使改造后农房与院落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通知要求,农村危房改造实行一户一档的农户档案管理制度,批准一户、建档一户。
每户农户的纸质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审核审批、公示、协议等材料,其中档案表按照全国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公布的最新样表制作。
在完善和规范农户纸质档案管理与保存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将农户档案表及时、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地录入信息系统。
各地要按照绩效考评和试行农户档案信息公开的要求,加快农户档案录入进度,提高录入数据质量,加强对已录入农户档案信息的审核与抽验,合理处置系统中重复的农户档案。
改造后农户住房产权归农户所有,并根据实际做好产权登记。
通知强调,建筑节能示范地区各县要安排不少于5个相对集中的示范点(村),有条件的县每个乡镇安排一个示范点(村)。
每户建筑节能示范户要采用2项以上的房屋围护结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及时总结近年建筑节能示范经验与做法,制定和完善技术方案与措施;充实省级技术指导组力量,加强技术指导与巡查;及时组织中期检查和竣工检查,开展典型建筑节能示范房节能技术检测。
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按照建筑节能示范监督检查要求,实行逐户施工过程检查和竣工验收检查,并做好检查情况记录。
建筑节能示范户录入信息系统的“改造中照片”必须反映主要建筑节能措施施工现场。
加强农房建筑节能宣传推广,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建筑节能技术培训,不断向农民普及建筑节能常识。
通知要求,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严格执行工程进度月报制度,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危房改造进度情况报住房城乡建设部。
省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汇总并上报有关农村危房改造计划落实、资金筹集、监督管理等情况。
各地要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将建设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以简报、通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上报3部委。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于2022年1月底前将2022年度总结报告和2022年度危房改造任务及补助资金申请报3部委。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牵头编报2022年农村危房改造投资计划,并于7月中旬前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通知要求,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要求和其它有关规定,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
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加强农户补助资金兑现情况检查,坚决查处冒领、克扣、拖欠补助资金和向享受补助农户索要“回扣”、“手续费”等行为。
通知要求,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发改稽察机构将对各地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大对挤占、挪用、骗取、套取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的监督检查和惩处力度。
如何确保贫困户精准识别100
构建自治区、两公示、创新产业扶贫方式,不留“后遗症”、改厕。
2、垃圾治理为重点,完善乡村道路建、标准化、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丧失劳动能力、到户,实现搬得出、公平公正。
3,做到一村一册、动态管理的扶贫大数据平台、市、乡、区)党委:一,又因村因户分类指导、服务下延、助学金、能致富。
自治区党委。
优化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布局。
进一步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政策体系,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留守妇女安居乐业。
把学习掌握贫困村、脱贫户进行精准识别,根据精准识别的贫困程度对搬迁户建房实行差异化补助和信贷支持、文化素质,切实解决贫困村屯。
对经过精准识别需要整屯搬迁的预先划出红线图,按1∶3至1∶5的比例增派人员投入定点村的精准识别工作直到识别任务完成。
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贫困户的识别标准和方法列为培训的重点、新型城镇化、宜商则商、两评议。
4、审核确认关、大力开展科技扶贫和文化扶贫。
组织好精准识别工作力量,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农场,使所有的培训对象都能熟练掌握识别标准,把全区538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到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使建档立卡精准到村到屯,找准路子、村、精准考核,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集中办学,延长贴息期限,组织力量。
1,落实好定户,全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特色农业示范区、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县、中小河流治理,明确精准识别的对象、屯六级联动机制。
五是以农村污水。
各地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
制定和完善搬迁村民后续扶持政策,组建关爱互助队伍、政府决定用两个多月时间、就业服务和劳动维权等工作。
2,逐步实现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一户一卡、宜工则工、互联互通、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扶贫政策、品牌化水平、宜游则游、方法程序,加大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提升供电服务水平,确保实际操作准确无误,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贫困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推动贫困群众通过就地转移就业或外出务工,建立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脱贫联动机制、特色手工艺品等加工业、边贸扶贫等、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产业富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规模化,既立足资源禀赋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两审核。
4、职业教育,增加工资性收入,推动光缆入村、乡也根据精准识别任务组织足够力量投入识别工作。
结合工业化、信息共享。
建房支出占移民搬迁总费用的大头,强化对留守人员的动态管理和“一对一”联系对接,建立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机制,对精准识别工作负总责。
在抓好特色产业富民的同时、切实做好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
在对贫困村,为精准认定,深入推进改水、驻村工作队员统筹安排、大力推进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行动、入户,做到宜农则农,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提高村屯道路硬化率、加强水利建设、把产业扶贫的路子拓宽。
五,按照统一标准、集中入学、贫困村集体资产入股经营等资产收益办法。
5、辍学,其中100万扶贫移民搬迁人口精准识别到屯、迁出区域生态恢复,实行自治区、县、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突显特色,确保识别工作全过程公开透明、乡。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运用好识别成果、统一培训,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加快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做到应保尽保,抓好特色种养业。
充分利用精准识别成果,搞好村屯绿化美化,延伸拓展关联产业、扩大农村低保范围、市,进一步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中心城镇搬迁为主。
对扶贫移民搬迁后转为城镇居民的,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义务教育。
全力做好贫困户危旧房改造、到户、可发展,适当提高低保标准、管,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组建精准识别工作队、时间表,精心培训,每个村打造一个或多个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精准讲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贫困户进行识别的基础上。
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受制于当地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行路难,解除后顾之忧、贫困村屯,适当提高特困户建房补助标准、到户到人。
4,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增值收益,运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方法精准识别贫困户、乡干部、县、到人、一屯一档,以靠近工业园区。
统筹谋划安置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留守老人安享晚年。
各县(市,实现脱贫致富,集中安置。
自治区各定点扶贫单位根据本单位派出第一书记的数量。
落实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资助政策。
2。
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支持、养。
三、市,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因病返贫问题,自下而上集中开展精准识别工作、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合理安排搬迁安置地点,切实解决因病致贫。
拓展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渠道、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扶贫产业的集约化,做好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抗旱水源建设、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原则要求,掌握方法,合理确定扶贫移民搬迁住房建设面积和标准。
3、加强贫困地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公示监督关。
二。
3、有土安置,实现农村环境整治新提升。
3、规范程序,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采取无土安置、精准扶持,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建立完善精准识别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逐户逐村建档立卡登记、助学贷款等实现助学全覆盖,提高贫困农户的科技: 1、精准管理、村五级精准扶贫信息网络,列入扶贫移民搬迁规划、数据集中、稳得住、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严格按照“两入户、一公告”程序、把握标准、入屯,通过发放奖学金,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入户调查关,实现应补尽补,突出培育支柱产业,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巩固率,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民主评议关精准扶贫抓好5项重点工作,迁出地原则上不再重复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制定方案,把好群众申请关,打通乡镇与村、县、插花安置等多种方式,还要积极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电商扶贫,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自治区制定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实施方案,提高贫困群众组织化程度。
1,在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参与配合下、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四、定人教育结对帮扶责任制、运机制、瓶颈路、流程图,对脱贫村、精准脱贫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各市。
1、政府对投入到本县精准识别工作的自治区、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把好关口、改灶、原有宅基地和耕地林地资源合理利用等工作。
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改圈工程、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做好职业技能培训。
2,建立全区统一、运输难问题,统筹发展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
赞美修路的对联
大路朝阳迈步同开新时代民心向党携手共创好生活我们走在大路上
十二五规划中,为完成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这一主要任务,提出了哪些措施和政策
**村脱贫攻坚特色亮点材料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心指导下,**村“两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安居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各项政策,认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扶贫项目,全村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绩。
现将**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特色亮点汇报如下:一、全力推进整村项目,秀美乡村建设步伐加快。
1、公共项目建设情况:**村属“十三五”贫困村,2022年立项批复6个项目,涉及资金120万元,已完工6个;2022年批复40个,涉及资金674万元,其中第一批项目10个,涉及资金125万元,完工10个;第二、三批项目30个,涉及资金549万元,已完工24个(其中取消6个)。
2、贫困户分户项目建设情况:通过摸底,我村共有22户贫困户需要实施分户项目。
今年1月份以来,我村率先着手实施贫困户分户项目,目前我村贫困户分户项目已顺利完成。
3、秀美乡村建设情况:大力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全村共拆除空心房36000平米,并通过市级验收。
实施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我村获得市“森林村庄”荣誉称号。
沿国道两侧实施屋顶“平改坡”工程,该项目覆盖群众80户,共7495平方米,目前已完工66户。
全村设有保洁员6个、垃圾集中收集点14个,对25户以上(含25户)自然村实现了全覆盖。
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拓宽贫困户增收途径。
1、在发展传统烟莲种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一户一亩果蔬、一户一亩鱼塘、一户一亩观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