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传递送别之意的诗句

送别诗往往传递着诗人对亲友的留恋,请问:除了留恋之外,诗人还会传递怎样的临别情

古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 树木类: 树的: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

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古代送别的地点古代的送别,一般有固定的地点:走陆路的一般在长亭或者短亭里,走水路的则在渡口边。

1,陆上送别,长亭相送。

“长亭”在中国的古典文学里已成为一个传统的送别意象,这与古代送别习俗分不开。

长亭,词典里的解释是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为饯别处;也指旅程遥远。

出自于唐代李白的《菩萨蛮》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在此之前,亭并不代表着离别。

周朝时,亭是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处所,如《墨子》上载∶“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

”到秦汉时期,亭成为各地方的治安机构。

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驿逐渐取代亭制,但之后亭、驿也废弃不用。

慢慢的,亭发展为筑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供旅客投宿休息。

如《说文解字》上载∶“亭,人所安定也。

”又《风俗通》∶“亭,留也,行旅宿会之所馆也。

”同时,有的人也用来作为迎宾送客的场所。

而近城的长亭经常是人们送别的地方。

这在古诗词里可略窥一二。

如宋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林逋在《点绛唇》中写道:“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此外,《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最为知名: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梳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到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现代很经典的歌曲《送别》中唱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地,李叔同也是采用了“长亭送别”这一传统习俗。

2、渡口送别,多为渭阳,南浦。

“渭阳”最早出现在《诗经》。

《秦风·渭阳》中写道:“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渭阳,即是渭水之南,这设置了水边送别的场景,此后,渭阳,也就成了人们送别的地方。

明代王韦《柳条枝》中说:“渭水西来万里遥,行人归去水迢迢。

”杜甫“寒空巫缺曙,落日渭阳情”,杜牧“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等,“渭阳”都取送别之意。

另一个常见的水边送别地点是南浦。

屈原《九歌·河伯》中有诗句云:“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与渭阳,异曲同工。

此后,许多送别都在水边,因受民族文化的浸染,诗人墨客借用“南浦”来指代,所以“南浦”在送别诗中很常见:唐白居易《南浦别》中曰:“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江淹在《别赋》中写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显而易见,南浦已成为古人水边送别的场所。

送别的方式。

折柳送别。

折柳赠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在诗文、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

《三辅黄图·桥》:霸(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

这是有关折柳赠别的最早文字记载。

因此一般认为此俗形成于秦汉时。

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相传是取自于《诗经》中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柳”与“留”谐音,借此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此外,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树生命力很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折柳送别,也就寓含着希望远行的人,能够在他乡顽强地生活下去。

同时,折柳赠别是对旅人行途安全的祝吉。

古人视柳树为可以辟邪却鬼的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行人带上它,可使鬼魅望而生畏,远远躲开,确保旅程的平安。

在诗歌中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不胜枚数:北人的《折杨柳歌》:“遥望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家歌。

”无名氏所作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低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张九龄《折杨柳》诗:“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王之涣《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这些都说明了折柳送别是风行的习俗。

音乐相送。

这多为唐代文人之间的送别方式。

李白在《赠汪伦》中吟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更是描写了送别时音乐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荆轲刺秦王》中也写到了音乐送别的方式:“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饮酒饯别。

这也多出现在唐代的送别中,从唐诗中便可看出。

送别诗中的名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的《金陵酒肆送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等。

酒是文人的最爱,在送别的场合也少不了它。

另外,古人送别的时间多为清晨或者傍晚,在诗词中也寻得到依据。

王昌龄写过哪些送别诗..

(一)江边明月为君留 王昌龄的送别诗的特点之一,是抒情真挚朴实,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没有敷衍应酬,一般都是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送窦七》,全诗这样写道:“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前两句实笔绘景,渲染清明光洁,幽静深远的环境气氛。

皓月当空,银辉四射,秋深气爽,林木葱茏,清江荡漾,波光粼粼,呈现在诗人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明净而静谧,清幽而空明的境界。

朋友窦七所乘的小船就在这时离去了,诗人一往深情地凝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

千种离情,万般别绪全在这深情一“望”当中展露无遗。

后两句虚笔联想,抒发难分难舍,相依相伴的深挚情怀。

说友人的轻舟必须尽早出发,不想分别却又不得不别,只有善解人意的明月能够理解我们这伤心情,留下不走,万里相照。

朋友走了,却留下了一轮相思明月;秋天凉了,却温暖了一颗赤诚之心。

全诗字里行间充溢着缕缕真诚朴实的离情别意。

(二)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别诗的又一特点是,多数写得慷慨旷达,气格高尚。

例如《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首诗是作者贬官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期间送别一位姓柴的朋友到武冈时写的。

自古以来,人之常情都是“暗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而现在诗人却说送别朋友一点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什么原因呢

后两句借景抒情,巧妙作答。

诗人对他的朋友说,我们虽然人分两地,但江河云雨,青山明月,都在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都在为我们传递相思友情,不是吗

沅水之波,悠悠不尽,通连两地;青山隐隐,千里迢迢,触目生辉;云雨生风,晦明变幻,有目共睹;皓月朗照,清辉四射,千里可共。

两乡虽远却心心相通,这种遥而不远,离而不别的心意通过青山明月、江河云雨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还须注意的是,诗歌以明月朗朗作结,实际上也是在赞美友谊的纯洁美好,光华灿烂。

如此送别,不见凄风苦雨,反见青山明月,不见悲伤愁苦,反见高洁旷达,真可谓写得高迈群超,气度不凡

(三)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送别诗的另一更为典型的特点是借送别以明志,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代表作是《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是诗人贬官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期间,送别友人辛渐回洛阳时所写的。

前两句绘景点题。

寒雨连江,夜色苍茫,楚山独立,境界凄迷而开阔。

凄迷,烘托出离别的深情;开阔,显现作者豁达的胸襟。

后两句抒情言志,嘱托朋友,语重心长;回答亲友,肝胆相照。

两句的意思是,你回到洛阳以后,一定要见见我们的亲朋好友,如果他们问到我待罪之身的情况,那就请你告诉他们,我还是我,冰心玉洁,志趣不改,品节不移。

话语之间有志行高洁的傲岸不屈,有君子相交的坦荡无私。

一个“冰心玉壶”的比喻写尽了深挚不渝的友谊,写绝了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我想应该为王昌龄鼓掌

传递送别之意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