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人员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人员(仅供参考)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人员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的人比较多,包括在座的一部分同志,总结的也比较到位。
我结合个人的工作实践,把它归纳为:一学、二讲、三严、六会?。
一学:就是加强学习。
加强学习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要常谈常新,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很不容易。
学习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把学习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工作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第二个境界是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一天不学习,感觉一天的生活就不完整学习成了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个境界是把学习作为生命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掌握了生命的真谛,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应该怎么度过。
二讲:就是讲大局、讲修养。
要有大局意识,处处从工作出发,从机关事业发展出发,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推进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要讲大局。
大局就是全局,就是发展趋势。
维护大局就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大局。
凡是涉及全局的事,涉及国家命运前途的事,就是大局。
每位同志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只有胸中有大局,将自己所负担的责任与大局联系起来,认清自己的方位,才能工作得有方向、有意义、有章法、有轻重缓急。
大局不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大局就是大势,就是发展趋势。
谋势,就是谋大局,就是要跳出一时一地的局限,以宽广的眼界审时度势。
大局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动态的结构。
大局往往表现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些关键时机、关键事件、关键问题。
把握大局,需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掌握好推进各项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更需要不失时机地紧紧抓住整个链条上的主要环节。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小事情未必不是关键,小事未必不是大局,我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关乎全局的事,如能见微知著,处臵得当,就会有力地推动全局的工作,甚至会引发重大突破。
如果对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关乎全局的事处臵不当,也会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三严:严谨、严格、严明。
作风严谨,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严格要求,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一是作风严谨。
就是在工作中要严谨细致。
大家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在全国畅销,书中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了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强调了关注细节的重要性,读后颇受启发。
古人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强调的也是不要忽视小的失误。
有位学者曾以?钻木取火?这一古老的技术为例,强调细节操作的重要性:?把干枯的朽木劈开一条缝隙,沿缝隙方向在朽木上凿出一狭长沟痕,用燧石打磨这条沟痕,务求平滑,使圆木‘钻头’可在沟痕内迅速往返摩擦,但又不可过分平滑以致减少了摩擦所生的热量。
然后,把一束晒干了的椰子外壳纤维塞入朽木的缝隙内,呈松散状,谓之‘火引’。
最后,择一烈日炎炎的时刻,以便充分发挥干燥空气的效果,用精心打磨过的圆木钻头在上述那条沟痕上拼力来回摩擦,在钻头与沟痕之间开始冒烟时,以口对准那团椰壳纤维丝平缓而充足地送气。
反复行此法,火生焉。
?今天取火,显然用不着这么复杂。
但通过古人从劳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可以体会到技术细节的重要。
如果没有对每一步骤的准确把握,?钻木取火?这样简单的目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发现问题是基础,但关键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并不简单,是需要通过细致的分析,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并严格实施才能实现的。
严谨细致关键要在?谨慎?上下功夫。
谨慎,是一种工作态度,不是说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而是说要对本职工作抱持一种敬畏之心。
在战略上无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古人云:?慎终如始,事无不成。
?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
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把工作做的更好,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一个人要想进步,首先就必须具备这种空杯的心态。
不管自己的才能、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多高多好,都必须把自己的心态放空,让自己回归到零,如此才能保持适度的职业恐惧感,才能使自己随时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将每一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都是一次新的经验,不计较一时的待遇得失,如此才能实现更大的进步。
机关干部日常要做大量事务性工作,如发通知、接电话、接待来客等,事情虽小,牵涉面却很广。
基层的同志也大都是通过这些具体小事,来评价机关干部作风的。
接人待物、说话办事不谨慎,就可能直接影响到机关形象。
有些事情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因此,每个机关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必须细致周密,考虑问题尽可能周到全面,说话办事尽量得体适当。
六会:就是会思考、会参谋,会做事,会写能讲,会处关系,会总结。
一是会思考,就是要学会用眼观察,用心思考。
机关的很多信息要靠自己去主动索取,作为一名普通的机关干部如何去了解这些信息呢
我认为,要善于用眼观察,用心思考。
对一件事,一要观察别人怎么想,二要观察别人怎么干,三要观察最后成效怎么样。
通过观察了解机关的办事程序和要求,学习做事的方式方法。
在机关工作,要做到眼里有活,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统筹安排工作,做到眼界开阔。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要做?眼界宽、思路宽、知识宽?的?三宽?干部。
这里的眼界宽,更重要的指要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要求,它与思路宽、知识宽是相统一、相联系的。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培养出相应的本领。
要学会发散思维,新形势下的机关工作,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要求我们每一个机关干部必须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的勇气,敢于打破习惯性思维方式,走出老框框想问题,用新思想代替旧观念,用新思路取代老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勇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创造性思维需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事当前,敢想敢试,多想多试,闯过去,认识便会进入一片新天地,素质能力便有大的提高。
许多问题,只从一个方向思考往往?山重水复疑无路?,而换一种思考方法,往往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凡事要大胆地否定,敢于设问,看看这样行不行,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有没有别的方案。
筹划工作、撰写材料,都要多拿出几套方案,多提出几个观点。
这样便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多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
?多想出智慧?,而这智慧则代表一种能力素质。
创造性思维要求机关干部勤于动脑,勤于思考,在深思熟虑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提倡多?想?,主动地思考问题,把思维的触角伸展得长一点,触及的空间广一点,长期磨炼,思维就会逐渐敏锐起来。
思考问题多了,宏观认识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二是会参谋,就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当好领导的参谋。
能参善谋是机关干部的角色要求,机关干部不仅要能完成好领导交办的事,还要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帮助领导想问题、提建议、出点子。
根据谋划和执行能力高低,机关干部有四种类型:一是能先于领导一步思维,提出高于领导一筹的见解;二是能与领导同步思维,并对领导的决策提出补充意见;三是落后于领导思维,意见和建议较少被领导采纳,但对领导的决策能积极的执行;四是既落后于领导思维,又不能正确地理解领导的意图,对领导的决策执行也不力。
第一种是?优秀参谋?,第二种是?良好参谋?,第三种是?一般参谋?,第四种是?不合格参谋?。
一个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其实并没有多少秘诀,无非是遇事比别人多动一些脑筋罢了。
古人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对任何事情要多想几个为什么,多分析几种可能性。
机关干部必须要有政治头脑,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机关干部的一条重要职责,就是为领导当好参谋,遇事能拿出主意和办法来。
干工作最愁的就是拿不出主意和办法。
在古代国家与国家弱肉强食的纷争中,一条妙计避免了一个国家生灵涂炭的事例屡见不鲜;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一条建议救活了一个厂子、一个企业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所以说,将在谋而不在勇,手上磨出茧子,不如大脑想出点子。
我们讲实干,但实干不是死干。
从历史上看, 出政绩的皇帝,往往背后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宰相;三是会做事,就是要有办事能力;的经验、广博的知识、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四是会协调关系;但很少有人在秋月春风之后谈到这些文臣武将的归宿;五是会把我角色;到自己的不足,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六是会总结,就是要会在总结中前进,不断地取得成长;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仅要注意总结自己的经;总之我认为,做一名合格往往背后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宰相。
刘邦之所以厉害因为有萧何,刘备之所以厉害因为有孔明,李世民之所以厉害因为有魏征。
假如他们换掉了手下这几个人,什么汉家基业、三分鼎立、贞观之治,都将有可能不复存在。
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就给他把主意出好了:先夺荆州,后取西川,联合东吴,抗击北魏。
两人有个《隆中对》,所以后来才有了一个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是诸葛亮给刘备出的最大一个主意。
出大主意光动脑还不行,而且要有战略眼光。
俗话讲:?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只有全局在胸,才能洞若观火。
作为机关干部,出主意不能仅仅着眼于一科一室,而要从全局上来把握,只重微观,不重宏观,就出不了大主意,当不了好参谋。
三国时期周瑜与鲁肃相比,周瑜比鲁肃聪明,一步三计,文武兼备,但周瑜不是战略家,而鲁肃却是战略家;东吴可以没有周瑜,但不能没有鲁肃。
由于着眼点不同,周瑜有很多办法都是小办法,鲁肃点子不多却都是大主意。
机关干部不仅要出主意,而且还要抓落实,也就是说要注意做小事情。
出主意是画图纸,做小事情就是搞施工。
你出的主意被领导采纳了,就等于图纸在建筑部门盖上章了,接下来便要一砖一瓦地去施工。
图纸很美观,施工不认真,照样建不成漂亮的楼房。
如你建议开一个会,领导也同意了。
你就必须要把材料、会场、食宿等事情一件一件地去安排好。
就是写一篇材料,也有个打印、校对、装订的问题。
后续的小事情干不好,前边的大主意也是空的。
三是会做事,就是要有办事能力。
任何机关,从本质上讲都是办事机关,?办事?是机关的主要职能。
在机关工作,必须锻炼自己的办事能力。
机关干部处于机关和基层的结合部,既要站在领导的角度想大事,又要站在基层的角度考虑每项工作落实的具体环节,机关工作的这一特殊性质,决定了机关干部既要想大事,又要干小事。
因此,会处理事务是机关干部的一项重要素质能力。
这种素质能力是以丰富的经验、广博的知识、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
具体说,这种素质能力主要体现在?快、细、严、实?四个字上:?快?,就是能迅速领会领导意图,反应快,行动快,办事干净利索,雷厉风行;办事过程中遇到困难,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解决;办事?有头有尾?,及时报告办理的结果。
?准?,就是提供情况准,不能含糊其辞;领会领导的意图准,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歪嘴和尚念经?,曲解领导意图。
?细?,就是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做到考虑问题多向思维,提出建议多种方案,起草文件反复推敲,答复问题掌握分寸,安排工作多方商量,评估工作不走极端。
?细?,还要注意对一些政策和业务性强的工作,及时向领导讲清政策、规定,阐明利弊关系,提醒领导慎重决策。
?实?,就是工作要扎实,要?到位?,落到实处。
机关干部一定要有甘当无名英雄的思想,干工作不图虚名,少说多做,默默实干,总结经验不掺水分,反映情况不掺个人恩怨,不把计划当结构,不把预测当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
朱镕基总理在接受香港一家报社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过,?关于我本人,除了我确实是埋头苦干外,其他没什么优点。
我不希望别人学我,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
但这家报纸说的也不全对,我桌子是拍过,眼睛也瞪过,不瞪眼睛不就成植物人了
板凳是绝对没捶过,那捶起来很疼?。
国家领导都这么务实,我们普通机关工作人员更需要务实。
四是会协调关系。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我从上初一时就看,我感觉至少看过3遍。
据统计,里面出现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文官451人,武官436人,其余的都是工勤人员。
现在我们想,这三个国家其实也就是三个单位,文官、武官也是三个单位的机关工作人员,只是从事的工作不同罢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涛尽英雄,一部三国征战的历史,也是一部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
人们谈英雄,论英雄,但很少有人在秋月春风之后谈到这些文臣武将的归宿。
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只要是会协调关系的,不管水平高低,本事大小,一般都能善终,凡是性格与别人格格不入,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再有本事也没有好下场。
吕布,当时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他事事傲气,盛气凌人,与别人格格不入,最后被吊死了;杨修,聪明绝顶,自恃有才,结果被杀,他没有做到?真话不全讲?,他们不会协调关系,才能成了他们步入坟墓的催化剂。
相反,像很多才能不如他们的反而寿终正寝。
这方面水平高的是曹操,作为一名普通的下属,他做的很成功,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连当领导的汉献帝都听他的。
他又是一个成功的领导,很强硬的领导,下属都尊重他,他广纳贤士,连关羽这样的人都听他的,关键时候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救他。
我想关键就是他会处理各种关系,会协调。
协调也是一门艺术,机关人员注意处理好同领导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同其他同志和其他部门的关系,努力成为理顺关系的?润滑剂?,激发活力的?催化剂?,凝聚人心的?粘合剂?,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科室和工作团队凝聚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五是会把我角色。
?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一个人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托尔斯泰的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现在有个别同志,自认为工作出色,各方面感觉良好,讲经验滔滔不绝,讲教训轻描淡写;有的同志爱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不足,一有同志进步了,就与之比学历、比资历、比任职时间长短、比参加工作早晚,比来比去,比出了嫉妒心,比出了不满情绪,比掉了工作的锐气,比丢了继续进步的动力。
我认为,每个同志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一是要坚持客观全面的态度,既要看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二是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要会根据不同的角色自觉调适自己的行为。
你是一个股长,角色就是单位的一个中层干部,对上对主管领导负责,对下带领本股室人员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你是一个副职,你的角色就是主要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自觉地摆在?辅佐?地位,做到协助不争权,干好不越位,有才不恃才,尽职不争功。
你是单位一把手,就要统揽全局,做好决策,用好干部。
然而,不管哪一角色干部,都有一个共同角色,都是机关工作的一员,就是人民的公仆,这个角色永远不能变。
六是会总结,就是要会在总结中前进,不断地取得成长进步。
对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点点滴滴的体会和感受,通过总结变成比较系统的、本质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工作规律,吃一堑,长一智,干一事,有一得。
善于总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机关干部提高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
科学的总结,可以去掉工作中的盲目性,不断增强自觉性和有效性;而不总结或者不善于总结,终究只能徘徊不前。
培养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一是事事留意,做有心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
一个不注意观察、思考问题的人,是一个糊涂的人。
做错了事还不知道错在哪里,以至一错再错,不能吸取应有的教训;做对了也不知对在何处,不能总结经验,指导未来。
这样的人,年年花开花落,春华秋实,但个人才能永远涛声依旧,素质能力很难上得去;做好一项工作,得到一条经验,处理一件事情,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日积月累,就会获得丰厚收获。
二是要善待失误,吸取教训。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说明剖析失误、总结教训,更有益于扬长避短,使自己变得聪明。
谁都希望工作不出或少出差错,但差错又往往是难免的。
出现差错,失误虽然是坏事,但同时又暴露了矛盾,通过总结,找到了原因,吸取了教训,改进了工作,坏事又能变成好事。
三是学人所长,克已之短。
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仅要注意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更要注意学习周围同志认识问题的有益经验。
努力做到分析形势有新视野,研究情况有新见解,布臵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
总之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干部,归结到一点,最重要的是勤学善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因为只有学习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才能得到增强,学习能力是机关干部应当具备的一种基础能力,在学习上必须持之以恒,把学习作为一种毕生的事业、一种人生的境界、一种成功的利器。
我在的机关单位开展读书活动,求读后感一篇
但愿世间人长健----何妨架上药生尘 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 不重千金价----惟推一体仁 两只起死回生手----一颗安民济世心 下面链接不能复制自己去看参考资料:
如何在钢铁企业中开展岗位廉洁格言教育
一、以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先导,夯实勤政廉政思想基础 一是突出三个重点,把握教育内容。
突出宗旨教育,增强全体干部特别是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方便群众办事;突出岗位廉政教育,让干部知道危险、查找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突出示范教育,加大对各级干部身边勤政廉政典型的宣传力度,形成典型示范带动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展三项活动,改进教育方式。
全面开展一把手讲廉政党课活动,在干部遵纪守法的同时,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知行统一;全面开展廉政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干部开展警示教育、举办廉政知识测试、签订廉政承诺书、进行廉政宣誓、任前廉政谈话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廉政教育的有效性;全面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做到每个部门有廉政宣传专栏、有警示标牌、每个干部办公桌上有廉政格言警句、重要时段和节假日给领导干部发送廉政,让廉政文化上机关墙面、上办公桌面、上网络页面,使机关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把廉政教育入脑入心。
二、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扎实推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清权查险。
认真清理人财物管理、设计代表管理、设计变更、造价核查、工程清单调整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人员的权力,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深入查找个人、部门、单位存在的腐败风险。
二是切实制定防范措施。
加强班子成员之间、部门之间、内设之间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防止腐败问题发生。
在部门之间合理分权,解决一些部门既当“”,又当“演员”、“评委”,自己定规自己执行等问题;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合理分权,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于个别人或少数人手中;在内设之间合理分权,将决策与执行、审核与批复、调配与使用、调查与处理等各项权力分由不同的内设行使,加强内部牵制。
同时,规范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分级分档固化裁量标准
名人名言
一、善于积累和运用资料。
巴甫洛夫曾说过:“不管鸟的翅膀怎么完善,它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不依赖空气飞向天空。
事实和资料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它,你任何时候也不可能起飞;没有它,你的理论就是无用的挣扎。
”对于机关干部来说,要想做好本职工作,把材料写好,手中没有各种有价值的资料供自己参考借鉴是不行的。
要想实现自我的提高和超越,尽管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善于积累各种资料,学习运用他人的经验,也可叫做“借梯上楼”。
实践证明,有些同志虽然同时调进机关,一开始的基础和条件都差不多,但经过一两年就拉开了距离,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看他是否善于学习和借鉴“它山之石”。
法国著名幻想小说家凡尔纳,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部科学幻想小说,内容几乎遍涉当时科学技术各个领域。
然而,比他的创作本身,似乎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他死后,人们从他的书房里发现,他亲手整理摘录的各种资料有25000多本。
60年代,批判赫鲁晓夫时,新华社发表了九篇评论,在写每一篇评论的过程中,都邀请《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的两个老资料员出谋划策,提供资料,由于他们的参与合作,对评论的起草形成起到了“绝对”效果。
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成就者,无不与大量积累和运用资料有关。
事实上,机关里许多优秀的同志,大都是在善于积累和运用各种资料中,慢慢成长,成熟起来的。
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无非是自我积累,单位、部门、组织提供、调查研究、查阅文电和个别了解等,什么方法好,就用什么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把你所需要的资料搜集到手,就达到了目的。
当然,搜集资料要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能发生失泄密问题。
积累资料是为了利用资料,如何用好资料大有学问。
一要认真学习资料。
在剪贴资料时,要自己动手,不要让别人代劳,做到边剪贴边过目;对搜集到的资料,要经常熟悉,仔细翻阅,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理解、消化;对重要的思想、观点、事例做上记号,有启发意义或直接能用的还要记在脑子里,认真思考,反复领会。
这样做的目的是消化资料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
通过消化吸收,一方面可以将资料真正变成一种有用的信息,记忆在头脑中的一定位置,需要的时候就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其中的思想观点,掌握其中的写作技巧,体会其中的思想境界,从中汲取营养。
二要精心选择资料。
要根据公文内容的需要选择资料,选出最有典型意义、最能说明问题资料。
为便于使用,筛选出来的资料还要加以分类,把入选的资料按照公文内容表述要求,分门别类梳理排队。
同时,对一些有联系但又不能直接用的,要进行粗加工;对一些重要的观点、表述和名人名言等,要认真查找出处;对一些重要的事实和数字,要加以核实整理,确保准确无误。
三要用活用好资料。
常见到这种现象,有的人没有资料写不了材料,有了资料又跳不出资料,这抄抄,那贴贴,搞出来的东西千孔一面,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这实际上是没有用好资料。
任何资料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只能用于开启思想的门,一般不要搞“拿来主义”。
用资料既要广纳博采,又要超越常规。
写材料时,要敢于丢掉资料,站在理解资料的基础上去写;或者把资料作为比较、鉴别的参照系,取其当中的成功和高明之处;还可以选择资料中的弱点甚至败笔作为“反面镜子”进行对照,看看差在如里,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不到位,由此寻求突破。
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比原资料更新的思想飞跃,才会写出超越资料本身的高质量材料。
如果起草的文字材料,能够源于资料,而又高于资料,就达到了积累和运用资料的新境界。
二、切实领会和把握领导意图。
公文不是为了记叙个人见闻,也不是阐发个人的见解,而是秉承领导旨意,根据工作需要而拟制的。
起草人的职责就是通过文字表述,充分体现领导意图,想方设法把领导的思想完整表述出来,而不能断章取义、随心所欲,更不能“另起炉灶”。
这就要求起草人用心琢磨领导的意图、思维方向、关注重点等,全面掌握,悉心揣摩,掌握得越全面、深刻,写起来也就越顺利,领导也就越满意。
一是积极扩展领导意图。
有的领导同志交代意图时,只是一些初步想法,或仅仅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侧面提出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起草人要从更多的层次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举一反三,扩展和延伸领导形成的基本观点,对领导暂时未想到但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进来,把领导简单分散的意见扩充为比较全面、系统的意见,不能听一就是一,机械呆板地领会领导意图,切实把领导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完整地表达出来。
二是善于挖掘领导意图。
有的领导只出个大题目,至于公文写作中的具体问题涉及不多。
碰碰到这类情况,起草人首先应主动和领导同志商量研究,争取领导的指导,深化领导的意图,然后顺着领导的思想脉络,弄清楚领导要求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要达到什么目的,从而研究挖掘出更新更深的东西。
挖掘领导意图时,起草人还要善于将主管领导的意图与其他领导的意图结合起来领会,集思广益,体现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
三是努力完善领导意图。
公文写作过程中,有的领导深思熟虑不够,讲得意见不甚明了、比较杂乱;有的一时未想清楚、说明白,只是一些感性认识;有的不完全合理和必需;有的不集中、不完整。
对此,起草人要与领导多交流,善于提炼概括、拾遗补缺,慎重恰当地处理,合理地加以吸收、集中,把不确定的确定下来,把感性的东西上升为理性的东西,把不必要、不完整的加以剔除补充,把不清楚的问题讲清楚,把不一致的地方进一步调整充实,从而比较全面、完整、准确地体现领导意图,保证公文质量。
四是及时捕捉领导意图。
机关干部有经常接触领导和公文材料的方便条件,了解和捕捉领导意图的途径比较多,可以从主动询问中获得,从领导批示中领会,从批评表扬中领悟,从讲话材料中把握,从积零为整中综合。
尤其是与领导在一起检查工作、参加会议、研究材料,一块就餐、散步、闲聊时,要注意把领导谈话中最新闪光点,特别是一些新思想、新观点,要不失时机的记下来,并进行归纳分析。
因为这个闪光点或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很可能是领导对某个问题思考的突破。
三、努力体现和增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
思想是一切文字材料的骨干和核心,是人们对矛盾问题的深刻认识和解决办法的深刻见解。
没有思想的文字材料等于没有“灵魂”。
文章赖“思想”而永生,无“灵魂”而猝死。
增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提出对策,善于借助唯物辩证法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独具慧眼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形成统一、完整和辩证的逻辑思路,引起大家的共鸣,给人以深刻启示。
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有针对性。
文字材料大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是材料的基础和灵魂。
文字材料影响的大小,根本就在于是不是真正抓住了问题,是不是针对普通存在的问题去写的。
如果是针对问题去写的,影响就大,相反影响就小。
因此,必须注意抓问题,抓“一碰就响”的问题,抓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这就要求深入调查研究,以高度的敏感性洞察和分析问题,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单位建设的主要问题,确立文字材料的主题思想。
二要有概括性。
要从局部的、感性的、表面的现象里跳出来,用全面的、理性的、辩证的分析提炼和升华思想,总结出来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这种高度的概括性,是领导思想的精华,也是文字材料的“眼睛”,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比如,有一个材料,关于增进班子成员感情的概括就比较好:“感情好,有事不当事;感情差,没事会找事。
感情深,大事能化小;感情浅,小事能闹大,大事能闹炸。
”非常给人启迪、发人深省。
而有的材料总的看上去不错,但又觉得少点什么,往往就是少几句高度概括、很凝练的话,让人打不下深刻的烙印。
三要有深刻性。
深刻性往往决定文字材料的思想性。
分析问题要有深度,不满足于抓住次要的、现象或枝节的东西,而是要了解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不满足于掌握事物外部的特征,而要挖掘事物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眼前的结果,还要追踪发展的趋势;不满足于掌握浅易的、粗线条的问题,还要钻研疑难问题和考察细节。
要从众多的矛盾中提出主要矛盾,从复杂的问题中提出核心、本质原因。
只有这样,写出的材料思想性才深刻,才令人回味。
四要有独创性。
现在,文字材料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毛病就是大话、空话、套话比较多,空洞无物,说白了就是“正确的大实话”的拼凑,上级文件的翻版,报刊文章的剪辑。
要增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就要学会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不依赖别人,不抄袭别人的成果,用自己的话去表达,不能人云亦云,趋奉迎合,确实能够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要有说理性。
文字材料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指导工作的,既要使大家听得懂、听得明白,又要便于大家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
这就决定了文字材料必须能够透彻地讲清道理,做到了这一点,思想性也就在其中了。
要把握好讲道理的艺术,通常是既要符合上级精神,又要贴近单位实际;既要有对上级会议、文件精神的中肯评价和深刻理解,又要有变虚为实、变大为小、变抽象为形象、变原则为具体的本事;既要全面辩证,不顾此失彼甚至自相矛盾,又要准确生动,不离腔走板甚至脱离上级和党委意图另搞一套,使人不得要领,感到莫名其妙。
有经验的同志,还常常寓事于理,用一个典型事例说明一个道理,把深刻埋在浅显中,常常会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启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注意学习范文和改定后的文稿。
机关干部提高文字写作水平,学习范文、模仿范文是一条捷径。
无论在哪一级机关,各项工作、各种文体,都会有一些质量高的文字成果,可以堪称范文。
对这些范文,应该认真进行学习研究。
要注意钻进去学,不能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算完,要深入学习人家是怎样把握主题的,是怎样提炼思想的,是怎样围绕中心展开论述的,是怎样站在领导的位置提出指导性意见的;学习范文要把自己摆进去,拿到一份材料,首先要想一想,如果自己起草这份材料应该怎样写,分几个部分、提什么观点,然后再看看人家是怎样把握的。
看到一个大标题,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应如何论述这个观点,再比较人家论述的方式,看看孰优孰劣;有机会时,要注意找材料起草的同志多聊聊天,请他们谈谈材料起草的思考过程,以及在起草材料时是如何把握的;自己在起草材料时,可先把相应的范文找出来,从标题、思想、语言、事例,到文风,都进行认真研究、仔细揣摩,比着葫芦画瓢,时间长了,就能够提高思维层次,准确把握问题,再融入自己独到的认识、个性化的语言,写出的材料往往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甚至还能在原来的范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有所超越。
机关干部起草的公文稿,经过个人修改、部门领导核稿、主管领导审定签发等环节,就算是定了稿。
此时形成的文稿,既凝聚着机关干部的心血和汗水,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再学习、再提高的珍贵教材。
实践证明,认真学习和研究最后的审定稿,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文稿写作中的弱点和差距,促使自己改进和高。
一是认真琢磨修改的原因,拓宽深化自己的写作思路。
机关干部应当把别人和领导修改过的文稿与自己起草的原稿进行仔细对照,认真比较,看看别人修改过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改动后比原稿好在哪里?这样一比较,收获会很大。
比如,机关干部在起草文稿过程中,有时会陷入一种窘境:本来想好了一种观点、一种提法,可是由于站得不高、想得不深、或者笔力不济,心里想的东西往往无法用清晰而准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此时,经同事或领导一“点”、一“改”,恰好点到了自己的模糊点和症结处,也是正好点破了自己冥思苦想而没有完全想明白的问题。
仔细琢磨这些修改的地方,会有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之感。
二是仔细推敲改动的词句,增强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机关干部在对审定稿和初稿进行比较研究时,特别要注意研究改动过的词语句子,看看改动过的词语、句子同原来的词语、句子有什么不同,想想为什么不用原来那些词句而改用现在这种说法?通过比较和掂量,就可以看出这样改动后比原稿究竟好在哪里。
领导审稿时所作的改动,往往是抹掉一些词语的棱角,力求使文稿更像是站在领导的角度、站在全局的高度说话,更像是“公家”的东西。
机关干部反复琢磨领导改动过的地方,有利于缩短与领导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有助于增强自己驾驭公文语言的能力。
三是潜心研究增删的材料,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
机关干部在起草文稿时,对材料的取舍、例子的选用都曾动过一番脑筋。
一般情况下领导在审稿时是不会轻易对文稿中的材料和例证作大修改的。
可是一旦有所改动,就可能有机关干部意想不到的原因。
对这种修改,更应悉心研究。
比如,领导在审稿时换掉了一个机关干部认为不错的例子,这可能是事例不够典型,不够新颖;也可能是领导从全局考虑,认为这个例子不宜写入文件。
还比如,领导在审稿时换了一种举例的角度,这可能是因为领导在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分析这件事,于一般中看到了新奇、平淡中悟出了深刻。
无论是领导换例子还是变角度,都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领导的某种观点或思路,而这种观点和思路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不是在机关干部这个层次上能够达到的。
通过研究定稿时材料的增删,机关干部可以学到领导独特的思维方式,领略到较高的领导或指挥艺术,学会全面、正确地观察事物和认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