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个好老公?
结婚已经11年了, 我跟丈夫的感情一直挺好, 我们相互尊重, 相互欣赏, 相亲相爱. 周围的朋友都很羡慕我找了一个好老公-- 学历又高又能挣钱,脾 气又好, 既宽容又很宠老婆 (外表也不错,温文尔雅). 找到这么个好老公, 大家都认为是我的运气好. 可我认为除了运气以外, 我会挑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下面就跟你分享怎样找到一个好老公的心得.首先 要心态积极, 尽量多去认识人. 努力为自己创造能认识良好素质的人的环境(比如租住在大学, 图书馆, 知名大公司附近, 多参加联谊会等). 认识他之前, 我因为工作特别辛苦, 每天下班回到家只想倒头大睡.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星期五, 一回到家就累的趴 下了, 可是我说服自己要努力要积极去寻找(因为年纪已大, 父母越来越忧心, 我不想让父母担忧). 墙上贴满了励志的名言. 我躺在 床上望着那些激励自己的句子, 又重新找到了生命的动力. 我冲了个凉, 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精神焕发的就出去寻找了, 结果认 识了他.第二, 要找个善良质朴的人.善良是交朋友所要求的最基本的品质. 我告诉你一个诀窍, 望着他的眼睛. 一个善良的人, 眼神是清澈的.他的眼睛所透露出来的那种善意,厚道与质朴, 一看就能让你对他放心.第三, 要找个孝子.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那些关爱父母及兄妹的人, 才是真正懂得爱的人. 也能对他的妻子孩子负得起责任.第四, 要找个脾气好,性格好的人. 脾气好的人身上有股温吞的气质. 他也许话不多, 但善于倾听, 说话语速不快的人情绪大多是很稳定的, (语速很快的人往往是个急性子的人, 急性子的人因为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通常脾气不好), 脾气好的男人绝不暴戾, 从不会动手打老婆和孩子, 偶尔吵起架来, 他也总能让着你.第五, 要找个花钱大方, 对你舍得花钱的大气的男人. 一个大方的男人, 他跟朋友请客吃饭毫不吝啬, 尤其请女孩子吃饭是绝不会让她们掏钱的. 大方的人往往是大气的人, 他不会斤斤计较, 这样的人结婚之后会把他挣的钱交给你来打理, 他会很包容, 你们不会因为经济的问题争吵, 他不仅会对他的家人花钱大方, 而且会对你的家人更大方.第六, 要找个厚道的,细心的, 很会为别人着想的体贴的男人. 所谓厚道就是肯吃亏的人, 宁肯自己吃点亏也要对别人好的那种人.因为肯吃亏 再加上很会为别人着想, 所以人缘好, 朋友多. 那种会照顾别人的人即使是在餐桌上也能看出来, 他总是会替你烫洗碗筷, 帮你倒茶, 即使茶杯边沾了根头发他也能看出来并细心地帮你拿开. 这些并非出于殷勤而是出于一种照顾别人的习惯. 这样的男人是很会宠老婆的.最后, 要找个会挣钱的男人. 什么样的男人有挣大钱的潜力? 如何找到你的潜力股? 我认为首先他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并且有一个聪明的. 领悟能力强的大脑, 拥有积极心态, 敢想敢拼. 总之, 只要拥有上面所提到的几种品质再加上人缘好人脉广, 就不愁这个男人没有好的钱途.其中尤以第二、三、四点最重要.希望这篇文章能引领你找到好的老公, 获得幸福的生活.
拟写一句关爱空巢老人的宣传语
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7.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10.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11.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离娄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4.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5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16.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8.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9.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20.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21.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22.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3.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4.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2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26.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2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28.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29.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30.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3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3.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 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
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
若对父母不孝敬。
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
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
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
——(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
——(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
——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
——(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英)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英)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
——(美)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
——(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
——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
——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
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
——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
——萨福 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
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
我痛恨战争。
——罗斯福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法)罗曼·罗兰 亲人不睦家必败。
——(美)林肯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爱默生 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
——狄更斯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
——狄更斯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狄更斯 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
——狄更斯 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狄更斯 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
——苏格拉底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 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
——苏霍姆林斯基 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 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
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 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
——苏霍姆林斯基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蒙田 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
——蒙田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
——维斯冠 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
——纪伯伦 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
——惠特曼 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居里夫人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德莱塞 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
——池田大作 互相赠送礼物的家庭习惯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诚挚的友谊。
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礼物的本身,而在于对亲人的关心,在于希望感谢亲人的关心。
——伊林娜 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
——伊林娜 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助于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个友爱的、生气勃勃的集体。
——伊林娜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
——大仲马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冈察尔 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
——罗斯·坎贝尔 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
——色诺芬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小路实笃 母亲在家事事顺。
——阿尔科特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
她们的心始终一样。
——瓦普察洛夫 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
——斯梯尔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贺拉斯 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
——阿瑟·米 母亲,我祝福您,因为您知道怎样把您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
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阿斯杜里亚斯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圣经中,有没有父母对孩子良苦用心这些桥段
我国古代有一套学生尊师的礼则。
学生入学,先要行拜师礼。
清代的拜师礼仪是,在学堂的正中摆好桌子,学生拿着“贽”(见面礼)在学堂外等待,老师出来召见,学生进去献贽于桌上,先向先师孔子牌位跪拜,然后向老师行跪拜礼,老师站立以揖礼相答。
以后每天早晨入学堂,晚上出学堂见到老师,都要对老师作揖行礼。
堂上先生提问,必须站立起来回答。
向老师请教也要起立,老师讲解,要垂手恭听,命坐,再坐下。
这种起立,恭听的礼节一直延续到现在。
学生尊敬老师,虔诚从学,受到全社会的崇尚。
宋朝时有一叫杨时的人,师从理学家程颢,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不幸去世,他悲痛万分,设灵位祭奠。
为继续深造,他又以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天,杨时约他的朋友游酢前去向程颢请教,刚好天降大雪,到程家时,又正好程颐休息。
杨时为了不影响先生休息,悄悄立于门外等候。
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有一尺多厚,杨时与游酢已成了雪人。
二人尊敬体贴师长,诚心求学的行为,感人至深,被誉为尊师重道的楷模。
这就是“程门立雪”这一典故的由来。
老师所以受到特别的尊重,还由于古人有这样一种观念,即老师对于一个人赖以安身立命和处世的“才”“德”有重要的造就培育之功。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受家庭父母的教养外,还要靠老师的教导和栽培,是老师教给学业,技能及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使自己一生受益。
所以古人说:“人之常尊,曰君,曰父,曰师,三者而已……君之于臣,父之于子,力有所不及处,赖师之教尔,故师之德配君父”。
把老师的恩德比之于父亲,因而老师不但有“恩师”之称,而且被弟子称为“师父”。
“德业之师,以父道事之”。
“师徒如父子”是古来敬师的名言。
古代的学生也确实是像孝敬父亲一样对待老师的。
《吕氏春秋。
劝学》上说:“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所以尊师也”。
在师生共同生活的学校里,学生要精心侍奉老师的起居饮食;老师去世后,弟子要像对死去的父母那样祭祀。
这种情同父子的师生情谊,表现了我国古代特殊的师生关系。
在当时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下,这种真挚的情谊确实感人肺腑。
古代的尊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尊师敬长不仅在民间百姓、学生、士大夫中形成风尚,而且上层统治阶级也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做出表率。
统治阶级的尊师在于重道,即“尊师重道”。
这里所说的道,主要是指维护封建纲常伦理和统治秩序的儒家思想和教义。
对于儒学的祖师孔子,自然更应倍加崇敬。
尊孔,正是为了尊崇其道,因此祭祀孔子,是历代朝廷典章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帝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封建王朝培养统治人才的最学府――太学(即后来的国子监),供奉孔子,皇帝亲临国子监祭孔,也要对孔子的神位跪拜行礼。
而皇帝不仅拜孔子,对于自己的老师也同样礼敬。
曾经为帝王师者,帝王不以他们为自己的臣僚对待,而要敬之以师礼。
为了推行尊师重道的宗旨,朝廷对各阶层的教育都有规定。
首先是皇家。
唐代规定,太子的老师授业时,太子必须出殿门迎接,先行拜师礼,老师答拜。
每进一门,先让老师进,太子后随。
入殿后,老师坐下,太子才能落座。
这种礼节,成为唐代的定制。
到清代,朝廷规定国子监的学生初见国子师时,老师在堂中等候,学生进来后,对老师行三揖礼,老师站立受礼,然后老师位于西边,学生在东,面向老师,听老师训诫。
训诫完毕,学生行三揖礼退出。
而在民间还有众多私塾,这些私塾中师生之间的礼节,朝廷也都作出了规定。
古代的尊师行为固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其中不无封建糟粕,但它所体现并流传下来的尊师敬长精神,则是值得今天继承和提倡的。
孟子说的有关孝敬的名言
长幼有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