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将军的一些感人事迹
1、彭雪枫将军果断缴械祛除匪气竹沟地处桐柏山腹地,周围被崇山峻岭包围,贫穷落后,加之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土豪劣绅压榨剥削,农民生活苦不堪言。
许多农民因生计所迫,走上了聚众为匪的道路。
彭雪枫到达竹沟后,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具体情况后,根据中央制定的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结合竹沟实际情况,决定从消灭和争取当地土匪武装的斗争中来扩大抗日力量。
当时,在竹沟一带号称拥有两团之众的安克祥、段永祥部是两股最大的土匪武装。
经多方工作,安、段两部接收了共产党的收编,但长期积累的匪气难除。
为使其真正成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彭雪枫等人对此进行分析研究,经请示中共中央长江局和河南省委批准,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对安、段两部分别实行缴械整编。
1938年3月初的一天,安克祥奉命到竹沟集中,在指定地点扎下营寨。
中午,彭雪枫以请安克祥及其连以上干部会餐为名,利用敬酒之机,卸下了安克祥的双枪,顺利解除了安团官兵武装,并向其说明缴械原因,宣布共产党的政策。
同时,周骏鸣在信阳用同样办法解除了段永祥部的武装。
整编后的安、段两部600多人,充实到新四军四支队八团。
1938年3月29日,八团在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率领下誓师东征,开赴皖东抗日前线。
2、以诚相待智破阴谋八团东征后,在竹沟设立了后方留守处,彭雪枫以八路军参谋处长的身份,全面主持留守处及中共在豫南特区的党组织和军队工作。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竹沟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扩大,这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和地痞流氓的恐慌。
他们上书蒋介石:竹沟留守处“图谋不轨”。
1938年5月,蒋介石电令信阳警备司令、三十二师师长王修身派部前往竹沟查办。
王修身即派所属一八八团团长夏华国率部进驻竹沟,蓄意制造摩擦,借以驱逐或就地取缔竹沟留守处。
彭雪枫接到情报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他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决定在做好充分应变的同时,对来者以诚相待,争取团结友军共同抗日,以粉碎顽固派的阴谋。
夏华国率部进驻竹沟时,彭雪枫组织了热烈的、真诚的、善意的欢迎场面。
之后,又动员竹沟的军民尽最大努力给夏华国所率官兵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彭雪枫还利用西北军旧部的关系亲自与夏华国交谈,共同追忆往事。
从西北军的兴衰到故人的沉浮,从彼此的政见到抗日的形势和前途,从亡国的耻辱到抗敌的信心,双方谈话十分投机。
夏华国深受感动,表示在中华民族遭受外辱的危难时刻,绝不同室操戈,愿同赴国难。
在欢迎一八八团团结抗日的群众大会上,彭雪枫发表了演讲。
他说:“我们都是中国人,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为炎黄子孙。
现在我们走的又是一条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抗日救国。
所不同的是两个党领导两个部队,国共两党的抗日统一战线要求我们携手同心,团结抗日
”他的演讲激起阵阵热烈掌声,引起双方部队的强烈共鸣。
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夏华国率部在竹沟驻扎不到十天时间,即向上级报告:“竹沟新四军非常友好,没有违反抗日宗旨的不轨行为”,尔后友好撤离。
彭雪枫将军在抗战时候最感动的故事
8月初,笔者来到位于江泗洪县半城镇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军区司令员彭墓地和淮北烈士陵园,凭吊烈士英灵。
在烈士墓前,先后担任半城镇文化站站长的张坤和张仁高父子,给笔者讲起彭雪枫壮烈牺牲前后发生的一件件往事,令人震撼,令人感动。
牺牲四月秘而未宣1944年4月,侵华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中原战役,大举向河南腹地进攻。
中原大片河山沦于敌手,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解救生活在日寇铁蹄下的中原人民,是年8月,彭雪枫奉中央军委和军军部之命,率四师主力部队于泗洪县丰夸大镇誓师出征。
在誓师大会上,彭雪枫作了感人心魄的动员讲话。
他说:“3年前,我们忍痛撤出了豫皖苏路西根据地。
从撤出路西那天起,我们就发誓一定要把它收回。
君子报仇三年不晚,现在三年时间到了。
我们是豫皖苏人民的子弟兵,豫皖苏是我们的家乡,那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室子女,我们的兄弟姐妹。
3年来,我们日夜盼望着能早日收复失去的根据地。
我们终于盼来了这一天。
我们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敌伪军消灭掉。
为了路西倚门东望的父老乡亲,我们就是战死疆场,也心甘情愿。
”从8月15日到9月11日,彭雪枫率领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路西地区,夺取了肖县、永城和宿县等城镇,解放了200多万人口。
9月11日,彭雪枫亲率3个团攻打八里庄。
就在我军取得节节胜利之时,在前沿指挥的彭雪枫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壮烈牺牲。
彭雪枫将军到底是怎么牺牲的
革命之路 1925年在爱国进步教师的影响下,阅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独秀文存》等进步书刊。
“五卅惨案”发生后,组织同学同校方进行斗争,取得胜利,建立了育德中学学生自治会,被选为会长。
6月下旬,经唐纵介绍,在育德中学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6月,被派到烟台刘珍年部二十一师做兵运工作。
10月,在《国闻周报》副刊发表《烟台纪行》。
12月,奉派往福山做农运工作。
1932年春夏之交,指挥二师参加宜(黄)乐(安)战役,歼敌五十二师高树勋残部。
8月,粉碎了二师师长郭炳生的叛变阴谋。
荣获“红星奖章”。
1933年5月,调任红三军团四师政委,率部东征,连战皆捷,进逼福州。
11月,在浒湾八角亭战斗中身负重伤。
1935年2月,部队在扎西地区缩编,五师编为十三团,任团长。
19日,红军回师遵义,在二郎滩二渡赤水河。
十三团为先头部队,架设浮桥强渡,将敌击溃,保证了大军安全渡江。
同月25日拂晓,十三团攻占桐梓城。
当天,接受夺取娄山关任务。
率领十三团先于主力两日,向娄山关急进。
经激战,于是日午后五时攻占娄山关的制高点——点金山。
晚八时攻占娄山关。
抗日战场 1938年9月,周恩来、叶剑英指示河南省委将工作重心转向豫东,创造豫皖苏边新局面。
廿七日,竹沟抗日武装隆重举行进军誓师大会。
同月29日,《拂晓报》创刊。
雪枫同志写《拂晓报——我们的良友》发刊词并为刊头题字。
1939年11月11日,河南竹沟“确山惨案”发生后,撰写《关于竹沟事变》一文;同月,奉新四军军部命令,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六支队。
任司令员兼政委。
豫皖苏边区党政军委员会成立,任主任。
28日,为《拂晓报》撰写题为《本报被禁的声明》的社论。
1940年8月,八路军三三四旅新二旅与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
12月9日,在《拂晓报》发表《怎样和敌人斗争与怎样建立敌后根据地》一书的序言;同月12日,因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耿蕴斋、六旅十七团团长刘子仁、十八团团长吴信荣率部叛变投敌,发表《为紧急动员告淮上绅耆书》。
新四军第四师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发生;同月17日,发表《誓为皖南事变殉难烈士复仇》一文;同月24日,发表《纵谈皖南事变——答记者问》的谈话;同月28日,八路军四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任师长兼政委。
2月10日,汤恩伯率十万反共顽军大举进犯豫皖苏边区,彭雪枫指挥四师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反顽斗争;同月11日,致函顽军头目李仙洲,敦促其悬崖勒马;同月18日,致函阜阳县警备司令廖运泽,呼吁团结抗战,揭露何应钦利敌误国的罪行。
1941年4月2日,发表《为征公粮告淮上父老绅耆书》;同月19日,顽军一二四师四二五团团长陈锐霆率部举行战场起义;同月22日,四师三十二团在大小营集反顽战斗中失利;同月24日,发表《告南阳同胞书》。
号召顽军中的南阳同胞拥护抗日的新四军,反对汤恩伯打内战的阴谋;同月25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五月五日,奉命率四师主力撤离路西进入皖东北根据地。
1943年3月17日夜,率部参加山子头自卫反击战,是役大获全胜,活捉苏鲁战区副司令长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击毙顽军头目王光夏及独立第六旅旅长李仲寰;同月29日,陈毅、张茜、范长江到半城;同月30日,为争取韩德勤共同抗日,与陈毅对韩德勤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面对面的斗争,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处理了韩德勤事件,将韩礼送出境。
为国捐躯 1944年1月1日,发表《一年来的军事工作》一文;1月19日,在朝鲜独立同盟第二次盟员大会暨朝鲜义勇军华中支部成立大会上作《中韩两民族携手并肩作战》的演说;同月29日,对四师直属部队作《我们是政府的卫队和老百姓的护兵》的报告。
1944年8月15日,率四师主力五个团在泗洪县半城镇大王庄举行西征誓师大会,冒暑西征;同月23日,指挥部队首战肖县西南的小朱庄,击毙顽军纵队司令王传授及其官兵三百余人,俘敌一千三百人,并争取了吴信荣部起义,首战告捷。
1944年9月上旬,率部继续西进,涤荡各地顽军,基本上收复了豫苏区八个县的地区;同月10日,围歼夏邑县八里庄顽军李光明支队,战斗进行得十分顺利,至11日,全歼顽军一个支队,俘支队司令李光明等千余人。
是役,彭雪枫同志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流弹牺牲,时年三十七岁。
成就贡献军事 1938年与活动于睢县、杞县、太康一带的张震、萧望东部配合,多次打退日军的“围剿”。
随着抗日队伍的壮大,1939年,彭雪枫率部继续向东挺进,建立了以永城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权。
1938年至1944年,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第6支队进行了大小战斗3760次,累计歼敌4万8千余人,在运皖东北地区,组建了骑兵团,并在洪泽湖地区取得了著名的淮北反“扫荡”作战(又称33天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取得了敌我伤亡比例5:1的辉煌胜利。
教育 1938年11月26日,在河南杞县傅集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彭雪枫亲自兼任校长,该校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
文学 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创立《拂晓报》,并在该报发表以革命为主题和战术指导的文章60余篇,为革命斗争提供了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