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感情深厚的古诗句有那些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故人西辞黄鹤楼,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敬人者人恒敬之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篱笆分得清,友谊能长青. 千个有,患难之交无一人. -- 酒桌上交来的朋友,转眼成为路人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王昌龄
兄弟姐妹之间亲情诗
儿时嬉闹长相伴今朝已作秋蓬散始觉至亲是此情心心相印语相传
亲情古诗全首
七步诗朝代:两汉 | 作者: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朝代:宋代 | 作者: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译文及注释译文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
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
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
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注释⑴蝶恋花:词牌名。
⑵昌乐馆:昌乐县驿馆,故址在今山东昌乐西北十里。
⑶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
”满:同“漫”。
⑷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
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
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
《四叠阳关》盖按苏轼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叠,故称四叠。
究竟如何叠法,说法不一。
宋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
”⑸萧萧:一作“潇潇”。
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
宋周邦彦《绕佛阁》:“楼观迥出,高映孤馆。
”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
《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云:“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宋孔平仲《大风发长芦诗》:“纷然方寸乱,魂干久不集。
”⑺把:四印斋本自注:“别作有。
”⑻东莱:即莱州,时为明城为官之地,今山东莱州市,曾名掖县。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
《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芾(fú)具书言,海中有三神仙山,名为蓬莱、方丈、瀛洲。
”参考资料:1、陈祖美 .李清照作品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85-88 . 2、刘瑜 .李清照全词 .山东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8 :314 . 赏析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
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
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
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
“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妹妹此行路途遥远,而自己已经到了“山断”之处,离妹妹更加遥远了,加上又有潇潇微雨,自己又是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
词人以这一细节,真切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
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通过这一诗词,看出李清照词细腻生动,而又不乏姿放的特点。
赏析二此词一开头就写她想念家中姊妹想得厉害,以至珠泪涟涟,浸湿身上罗衣,并且连脸上的脂粉也冲落下来沾满了罗衣;这时,她不由得想起了家中姊妹送她出行时,一遍遍吟唱《阳关曲》时的情景。
《阳关曲》,又名《渭城曲》。
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轻尘,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歌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
至“阳关”句,反复歌之,所以李清照称“四叠阳关”。
如今,这长长的山路已将亲人隔于两地了,她孤身一人在这异地的旅馆中,听着这凄苦的萧萧雨声,心里无比忧伤,竟使自己的心绪全乱了,乱得忘记了姊妹们送她时,饯行宴上酒杯斟得是浅还是满。
不管多么想念,亲人已经别于两地了,只好靠鸿雁来传递音信吧。
好在东莱是个实实在在的地方,不像蓬莱仙山那样遥远飘渺,可望而不可即。
“蓬莱”,指蓬莱山,也称医壶,古人传说与方丈、瀛洲并为海上三神山,都在渤海中,世人不能登及,所以说它“远”。
这是一首开阖纵横的小令,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到了她的笑下变成“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的激情,极夸张,却又极亲切、真挚。
通首写惜别心情一层比一层深入,但煞拍“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出人意料地作宽解语,能放能收,小令词能用这种变化莫测的手法是很不容易的,这就是所谓善方情者不尽情。
创作背景此词写作背景有两说,一是以为作者在滞留青州时写给移守莱州的丈夫;一是以为作者在赴莱州途中的昌乐馆写给留居青州的姊妹们。
龚克昌《谈〈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以为,当以后者说为胜。
理由是:一、元代刘应李《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后丙案卷凹收此词,题为《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但刘氏对作者失考,归入无名氏;其实,在此之前,也即在宋代曾慥的《乐府雅词》里,已标明此词为李易安作;曾氏生活年代与作者同时,其说当较可信,正可补正刘氏将此词编入无名氏之误。
而以为此词为清照思夫念旧之作均出后代,殊无实据。
二、词中出现的“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句,与所标“晚止昌乐馆寄姊妹”题意正合,以词中所流露的也恰是作者身处旅途中的口气,和寄宿孤馆中的心境。
因此,断此词为作者寄姊妹之作,当较近是。
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认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八月间,李清照自青州赴莱州,途经昌乐宿馆。
作此词奇姊妹。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21年9月中旬。
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庚子)赵明诚知莱州,李清照未与之同去,仍居青州。
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秋天次年起身赴莱州与丈夫团聚,行到昌乐,遇雨宿于旅馆中,一时难以见到久别的丈夫,又思念家中姊妹,在寂寞凄苦中写了这首《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参考资料:1、陈祖美 .李清照作品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252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