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三句有关道德的名言警句

收集有关道德的名言警句至少三句选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关于道德的名言警句 至少20条

1、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帕拉图 2、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

——乔叟 3、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的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 4、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

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

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狄德罗 5、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

——罗素 6、优良的品性是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养。

——洛克 7、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 8、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9、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

——林肯 10、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加尔多斯 11、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加尔多斯 1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 13、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鲁迅 14、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

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孟德斯鸠 15、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 16、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朱光潜 17、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培根 18、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

——培根 19、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脱出来,还保持洁白,便是有了最伟大的功德。

——显克微支 20、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

——契诃夫 21、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

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苏格拉底 22、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法国谚语 23、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财富的名誉不知大多少倍。

岂不见多少人在钱财上一贫如洗,但在美德上却是富豪呢

——达·芬奇 24、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贝多芬 25、名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要没有它,那肉体虽然真美,也不应该认为美。

——塞万提斯 26、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培根 27、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

——佩利 28、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 29、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康德 30、良好的品德是由对坏倾向作顽强斗争培养出来的。

——德克斯特 31、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傅玄 32、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33、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席勒 34、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标准,向社会大众负责及不施压力威胁的态度——这些事让你终有所获。

——李奥贝纳 35、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36、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

——亚里士多德 37、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 38、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否则等于没用。

——莎士比亚 39、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丘 40、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

——罗吉尔·培根 41、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 42、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布夫勒 4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

——夸美纽斯 44、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章炳麟 45、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普卢塔克 46、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

——马克吐温 47、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 48、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列宁 49、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苏霍姆林斯基 50、道德方面的伟大

如何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加强学生勤俭节约的教育,既是继承我国传统美德的要求,又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r“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r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rr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仍要牢记:“勤俭节约。

因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生活仍是低水平的,现代化需要几代人去奋斗。

即使将来我们很发达了,很富裕了,勤俭节俭这个光荣传统也不能丢弃。

rr观察我们身边的学生,多数不懂得节俭,乱花钱、随便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关不紧的水龙头、白天亮着的电灯等等。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在中国,一件小事如果加上13亿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费一点资源,加起来就非同寻常,如果每人节约一点资源,加起来就是一笔巨大财富。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

事实说明,勤劳节俭教育对我国不仅不过时。

而且有待增强。

从小培养学生勤劳节俭是非常必要的,今天培养孩子节俭是为了明天,他们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教育学生如果能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牢固树立节约意识,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粮入手,把节约落到实处,从小养成勤俭节俭的好习惯意义深远。

rr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r古代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应该是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

可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却生活俭朴,反对奢侈。

一次,他见女儿穿了一件用翠羽装饰的短袄,就命令她脱去,以后不许再穿。

在他的影响下,一时节俭的风气举国盛行。

封建时代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现在。

只要教师以身作则,就能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行动中感受到勤俭节约品质的可贵,从而激发他们积极行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rr二、从小事着手,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r古人有一句名言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里讲的“小”就是小事,我们平时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小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这样的小事做起的。

比如:第一要教育学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家里、他人、国家、集体的财物都要爱护。

节约每一粒米,吃饭时不乱倒饭菜;节约每一度电,出操、午休、室外课、课外活动等时间里,教室内应及时关灯;节约每一滴水,洗手后要关紧水龙头,洗衣水、淋浴水可用来冲厕所等;节约每一张纸,不要乱扔白纸,用过的纸反面可以写草稿等;爱惜书本,不乱撕书本,也不乱扔铅笔;爱护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等。

第二要求学生在打扮上不要过分,不要追求新奇时髦,更不要互相攀比。

第三教育学生不要乱花钱,不随便向家长要钱。

平时不挑食,不经常买零食吃,能节约的钱一定要节约。

教师一发现问题,就及时引导,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就会内化成固定的好习惯。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发生在学生身边勤俭节约的人和事,要创设勤俭节约的育人环境和舆论氛围,以促使学生早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rr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r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在各种活动和实践中形成的,因而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是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的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

rr我们召开“养成勤俭节约美德”的主题班会,通过讲一个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学一个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算一次身边资源浪费的数字;看一部有关勤俭节约的宣传片;做一个节约宣传员、节约监督员、节约小先锋;比一比节约金点子;制定r“班级节约制度”、制作“班级节约箱”等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勤俭节约的观念,争做勤俭节约的好少年。

rr其次,学校相应的可以举办“勤俭节约名言警句”书法展;“节约金点子”手抄报展;“校园节约三十六计”短文展;“废品小制作”展览;建立r“学校节约制度”,节约环保回收站等,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r再次,我们还可以把“勤俭节约”和少先队的有关活动有机结合。

如: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把自己积累的零用钱捐给学校的红十字基金会;开展“手拉手”的捐书活动,把自己看过的优秀书刊捐给其他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开展小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书画展及夏令营等活动。

同时倡导学生不比阔气。

rr四、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r有些家长自己受过苦,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受苦,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让他们过着优越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注重智育,认为多花点钱没有关系;有些家长由于虚荣心,认为即使自己再苦点,也不能委屈孩子,不能让人家看不起。

其实无论家庭条件有多优裕,还是要防止和克服“奢侈、浪费”现象,营造节俭文明的现代家庭氛围的。

r美国家长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一些百万富翁的儿子,常在校园里拾垃圾,把草坪和人行道上的破纸、冷饮罐收集起来,学校便给他们一些报酬。

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为情,反而为自己能挣钱而感到自豪。

还有的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但却让八、九岁的孩子去打工送报挣零花钱,这样就可以使孩子们懂得生活的艰辛,衣食的来之不易。

也就可以培养孩子们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讲究爱孩子的方式和艺术,坚决防止和克服溺爱、满足孩子过分“物欲”等倾向。

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这能使他们受益终身的。

r总之,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密切联系家庭,从活动中、从小事中,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勤俭节约之风,人人争做勤俭节约小先锋

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校园蔚然成风,让勤俭节约这一优良的传统美德在中华大地世代相传下去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1、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培根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3、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李叔同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孔子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五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一、注音(九上) 泠泠淙淙( ) 佯( )作 汩汩( ) 干涸( ) 惬( )意 和煦( ) 精髓( ) 积攒( ) 黑黝黝( )阴晦( ) 嗤( )笑 恣睢( ) 拮据( ) 褴褛( ) 作梗( ) 粜( )米 言简意赅( ) 探骊( )得珠 跌宕( ) 明眸善睐( ) 二、改正成语错字。

新陈待谢 分道扬镖 浮想联篇 若既若离 如愿以尝 消声匿迹 狼贝不堪 错踪复杂 融汇贯通 推成出新 磕磕拌伴 静影沉壁 觥筹交挫 别出心栽 三、诗文默写。

1, 愿将腰下剑,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3,欲将轻骑逐,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5,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优哉游哉,________________。

6,胜利往往属于正义的一方,用《孟子》的话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

10,急湍似箭,________________。

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_________。

11,范仲淹《岳阳楼记》里表现作者开阔的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剪不断,理还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晏殊《浣溪沙》里表现美好事物总要消逝,新事物也还会出现的哲理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答案:1、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得道” “天下顺之”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4、(1)、以国家外交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2)、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 (3)、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家和万事兴。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6、朗读节奏。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叛之 7、“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8、解释黑体字。

城 郭 环 委 域 固 威 道 至 畔 9、翻译划线句子。

(1) (2)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

困于心衡于虑 ____。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黑体字。

发 举 士 拂 曾 益 衡 喻 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答案:1、《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3、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 4、略 5、翻译(略) 6、B 7、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8、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9、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

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

六、《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1)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①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②吴广数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号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5)借第令毋斩,而戍守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曰:“敬受命。

”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1,文章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

2,解释黑体字。

之 若 安 适戍 屯 次 会 度 谋 亡 举大计 等 数 将 或 诚 唱 然 笞 佐 并 徒属 比 坚 3,翻译划线句子。

4.下面句子正确读法是[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5.仿照上题,标出下面三个句子的语音停顿。

①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③天下苦秦久矣 6.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苟富贵,无相忘(你不忘我,我不忘记你。

无,不要;相,相互) B.举大计亦死(发动大事,举,举行,发动;计,策略,这里指起义) C.伐无道,诛暴秦(讨伐没有道理的人。

伐,征伐。

道,道理)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假如现在把。

诚,假如,果真;以,把) 7.陈涉吴广“乃行卜”,卜者曰:“然足下卜之鬼乎

”行文虽简,含义却丰,对此中含义分析正确的二项[ ] A.举大事向鬼神行卜反映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特点。

B.卜者暗示以借鬼神树威信也反映了民心所向。

C.举大事行卜反映了陈涉、吴广的愚昧和犹豫。

D.陈涉、吴广行卜,卜者即知其意,说明定多应者。

8.《陈涉世家》选自________,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________家________。

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全书共130篇。

“ 9.陈涉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10.文章详略恰当。

详写的是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

11.陈涉、吴广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是“从民欲也”。

找出陈涉分析表现“民欲”的具体句子。

12.读句子,写出各自表示的语气。

①苟富贵,无相忘

( )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13.“天下苦秦久矣”,陈涉分析形势如是说,文章中体现这个“苦”字最集中的两句话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中摘录两个通假字的句子,并解释其通假字。

回忆课文再写两个。

15.写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数谏故( ) ②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③祭以尉首( ) 20.选段①共分两层,第一层从“二世元年七月”至________,写________。

二层从________至________,写________。

选段②写起义开始的情形,可用四个两字词语概括起义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步骤环环相扣,表现了陈胜的周密________、沉着________的________和________才能。

21.从选段②中可看出陈胜、吴广谋划之精,如________。

22.从①中看出起义的导火索是________。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理由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________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用________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

23.选段②里陈涉号令徒属参加起义队伍的一段话共三句。

第一句讲“失期当斩”,这是向徒属强调“遇雨”是________的事,“当斩”则为苛政,突出了按秦法行事只有________一条的严峻形势,暗示:要活,________才是出路。

第二句,是为了打消有的人的________而设的,表述“戍死着固十六七”的实际情况,这就断绝了________的退路,从而实现了眼前只有一条________。

第三句________了王侯将相是天生的________,这就________了众人的抗争________,终于受到了________的效果。

这一段简短的讲话,充分表现了陈涉卓越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24.从选段看,是陈胜、吴广设计杀秦尉,这可从选段中________三个字证明;“徒属皆曰”既照应了文段②的________句,又证了文段①中的________的推测。

25.文段②开头改为“广置酒饮尉,将尉醉”,似乎更为紧凑,这样写不好是因为________。

答案4.B 5.①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②今/诚以吾众/诈知称/公子扶苏、项燕。

③天下/苦秦/久矣。

6.C 7.AB 8.史记 文学 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传记 9.第一次农民起义 10.起义的准备和发动过程;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进军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11.百姓多闻其贤;楚人怜之 12.①表希望、祈使 ②表感叹 ③表反问13.①失期,法皆斩 ②戍死者固十六七 14.①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适同谪,贬谪 ②为天下唱 唱同倡,倡导 ③以通已,已经 ④被同披,穿 15..①因为,连词 ②把,介词 ③用,介词 20.法皆斩。

起义背景;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陈胜、吴广谋划起义;怒众、杀尉、号召、盟誓;策划、指挥、领导、组织 21.先杀尉,再号召并号令所属的人。

若先召集后杀尉,会令事情败露。

22.戍卒在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

①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们对秦王朝更大不满; 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复国愿望。

①“陈胜王”藏鱼腹中 ②装狐鸣“大楚兴,陈胜王”;并杀二尉,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23.由不得人 死路 只有起义 侥幸心理 守法求活,死即举大名耳的路 否定 传统观念 坚定 信念 徒属皆曰受命,宣传,组织 24.故令 果 士卒多为用者,宜多应者 25.“吴广数爱人,士卒多为用者”是起义前提之一,且暗里照应后文,同时揭示吴广品质 七、《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本文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

2,解释黑体字。

鲜美 穷 仿佛 俨然 属 交通 垂髫 具 妻子 间隔 乃 语 不足 既 扶 志 3,翻译划线句子。

4.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5.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6.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7.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

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4、①豁然开朗②鸡犬相闻 ③怡然自乐 5、C 6、活动、穿戴、心情 7、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8.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后来却“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的原因是(B)A. 渔人“志”得不准,所以难以寻找。

B. 让人觉得桃花源似有似幻,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C. 照应开头“异”字,进一步渲染了神秘色彩。

D. 暗示桃花源所处的位置太隐蔽,是难以找到的。

思考:1、 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

他的含义是什么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 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3、 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答:(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

(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

4、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答: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5、 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6、 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廹,自由快乐。

7、 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8、 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9、 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

10、 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2、 作者虚构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13、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

答:(1)环境奇美。

(2)与世隔绝多年。

(3)待渔人如此热情。

14、 “具、咸”都是“全部,都”的意思,能否互换

答:不能,“具”有详尽的意思,而“咸”没有,所以不能换。

15、 (1)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

(2)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

答:(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人文环境:自由快乐。

(2) 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写(第二段)和对桃花源中淳朴民风的描定(第三段)来表现出来的。

16、有人说文中的渔夫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17、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字定,快乐。

18、 你从“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答:桃源人热情好客,富足安康。

19、 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成为后人羡慕、追求的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廹,没有战乱从平等的理想世界,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托在作品中。

20、 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

答:它代表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压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八、《与朱元思书》(南朝 吴 钧)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三句有关道德的名言警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