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霍金名言图片

丁晓兵事例

去电影里、电视里,看不到的神奇的场景,展现在太湖之滨的某部综合训练场上。

“啪啪啪……”12发子弹全部命中目标,一位独臂军人精湛的射击技能赢来了阵阵喝彩。

那是一次实弹射击对抗赛,各连尖子云集靶场。

七月的江南,大地像着火一样,地表温度几乎能烤熟鸡蛋。

时任八连指导员的丁晓兵,与二连战士刘明亮编在一个组。

预习时,汗水湿透了丁晓兵的衣背,但他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

“上过战场,立过战功,还这么折磨自己何苦呢

”刘明亮一直在观察,感觉到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左眼瞄准,左手握住护木,右袖管拧成一股绳捆在腰带上。

“小兄弟,等会儿我们好好赛赛。

”刘明亮的观察引起丁晓兵的注意,扭过头来小声说。

那一刹那,刘明亮心里暗暗较劲:“哼,就一只手,还是左手,能不能打上还是个问题,还想和我比

”随着几声短促的小嗽叭声,比赛正式开始。

200、150米、100米,卧姿、跪姿、立姿三种姿式。

丁晓兵单臂操枪,动作熟练,每一枪都打得很从容。

尤其是在200米地段射击时,他左手提枪,握住护木,手腕内扣,左小臂先着地,侧身顺势卧到,人枪结合十分协调,一发发子弹直中靶心。

第一轮对抗,全团共有五个人命中9发以上,公布成绩时,丁晓兵名列榜首,而刘明亮只中了6发,被淘汰出局。

刘明亮输了,输的心服口服。

他哪里想到,失去右臂的丁晓兵,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仅卧倒这个动作,与地球进行了千百次的“吻”,膝盖磨破了,手臂流血了,左侧的腮帮子磕在枪托上,肿得老高,嘴巴一次次啃到地上。

为了增强操枪的稳固性,丁晓兵超负荷超强度的加班加点训练,战士在枪上挂两块砖头,他挂3块;战士定型半个小时,坚持定型45分钟。

丁晓兵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为了打好背包,他手脚牙齐用,牙龈不知道破了多少次,手上磨破皮,仍不停止;在体能课目训练中,由于独臂跑起来不能保持平衡,不知道摔倒多少次,汗水浸透了衣服,最先不能跑太远,他就先从短跑开始练起,慢慢地再开始练长跑。

每次回到连队,脱衣时总是内衣和肉粘在一起,他用力一拉,一滴滴鲜血滴在地上。

一次,他带着战术班的11名战士到后山搞战术训练,谁知课目刚进行一半,乌云遮天盖日,电闪雷鸣,大雨滂沱,不一会战术场上已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里积满了浑浊的水,他和战士都被淋成了“落汤鸡”。

大雨仍在不停地下,11名战士看着泥泞的地面,又看看他,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情。

他二话没说,“嚓”一下卧倒在地,“蹭”“蹭”“蹭”地在泥水中做示范,身边激起一层泥浪。

几个动作下来,刚长上嫩肉的伤口被挣开了,血水伴着泥水,把他的衣服染红了一大片,战士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震憾人心的爱军习武图,队列中有人哽咽了。

“练

练不好就不是你带的兵。

”像是听到无声的动员,战士们玩命似地在雨中练开了,地上溅起了一片灿烂的水花。

正是凭着钢铁般的意志,他所有的科目都达到了优良。

史蒂芬·霍金的名言

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 ----霍金 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无疑等于死掉. ----霍金 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 ------霍金 无趣的生活是悲剧。

-------霍金

霍金的事迹及图片

斯蒂芬·威廉·霍金百科名片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

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系在一起。

中文名:斯蒂芬·威廉·霍金外文名:Stephen William Hawking国籍:英国出生地:英国牛津出生日期:1942年1月8日职业:科学家毕业院校: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目录[隐藏]生平简介 相关作品 2004年-霍金悖论与信息守恒 霍金趣事 霍金生平 与妻子的关系 获得奖项 霍金名言 公开演说 后感 作品列表 科普作品 霍金三大学术赌注 黑洞是否存在? 裸奇点是否存在? 讯息会否在黑洞消失?霍金观点 注:什么是信息

信息守恒

什么是时间

时间的本质

什么是膜上的四维量子力学 霍金的量子力学最新进展 霍金与中国 霍金的故事 生平简介相关作品2004年-霍金悖论与信息守恒霍金趣事霍金生平与妻子的关系获得奖项霍金名言公开演说后感作品列表 科普作品 霍金三大学术赌注 黑洞是否存在? 裸奇点是否存在? 讯息会否在黑洞消失?霍金观点注:什么是信息

信息守恒

什么是时间

时间的本质

什么是膜上的四维量子力学霍金的量子力学最新进展霍金与中国霍金的故事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霍金出生的那一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年祭日[1]。

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7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

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

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1974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量子引力论。

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

例如,空间-时间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泡沫的状态。

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

1980年以后,他的兴趣转向量子宇宙论。

2004年7月,霍金修正了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信息应该守恒。

本书的副题是从大爆炸到黑洞。

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正是起始于此。

理论物理学的细节在未来的20年中还会有变化,但就观念而言,现在已经相当完备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

因为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

所以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

他有身体上的缺陷,可头脑聪明的很

尽管如此,译者(吴忠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

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废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

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

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

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

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助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每天他必须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

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本书译者之一曾受教于霍金达四年之久,并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

此书即是受霍金之托而译成中文,以供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了解他的学说。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大学,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

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在公众评价中,被誉为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点开始,时间由此刻开始,黑洞最终会蒸发,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因患“渐冻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卢伽雷氏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

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他,近乎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1988年仍出版《时间简史》,至今已出售逾1000万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

他被世人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

早期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父亲法兰克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热带病专家,母亲伊莎贝尔1930年代于牛津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

1942年1月,纳粹德军轰滥炸英格兰,伦敦遭受几乎夜夜不停的空袭。

这迫使霍金一家搬离海格特的家园,迁到牛津避难。

他们在霍金诞生后又回到了伦敦。

童年时的霍金,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但喜欢设计极为复杂的玩具,据说他们曾做出一台简单的电脑。

1959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攻读自然科学,自称用了很少时间而得到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1963年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病,当时医生诊断他只能活两年,他虽然活下来,但在往后数十年逐渐全身瘫痪并失去了说话能力。

霍金曾澄清自己当时并无酗酒,只感到自己有“悲剧性格”,并使自己沉醉于瓦格纳的音乐里。

直至他遇上了首任妻子珍·王尔德(Jane Wilde),两人结婚后育有3名子女。

23岁时,他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轮椅上的霍金这一课,霍金说完话后,女记者会想些什麽呢

整个世界都是虚幻的

好多大科学家都信佛的

我修·心·灵·法·门2年了,太多灵·验事迹了

十多年颈·椎·病·抑·郁·症都好了

我给你转发个中科大校长的文章,你自己慢慢看吧:《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前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清时序言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核能、激光、电子技术,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至不接受它的一些基本观念。

其实这些观念有大量严谨的科学根据,不过真正懂得它们的人太少,因此没有被人们重视和接受。

下面这则消息,就说明了这种状况:中新网北京8月19日消息:霍金在昨天的科普报告过程中只赢得了两三次掌声,全场几乎没有会心的笑——他的理论太玄奥,以至于大多数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都说没太听懂。

据北京晨报报导,昨天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排起数百米的长队。

门口有人私下兜售门票--最少500元一张。

询问退票的人也不少,大家都期待着一睹霍金风采。

但两个小时的公众科普报告尚未结束,已有人提前退场——实在听不懂。

霍金这次讲的《宇宙的起源》,其基础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弦论。

真正懂得这个理论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敬畏、惊讶和震撼感。

本文尝试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大致解说一下弦论的主要概念,以期让读者体会些敬畏和震撼,并一窥宇宙的奥秘。

我们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在《当代哲学主流》一书中写的一段名言开始。

他写道:“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 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 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

“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这就是说,一方面以“唯物主义”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而另一方面“物质”究竟是什么?却又说不清。

施太格缪勒正是在这里看到了“二十世纪的失误”。

你可能会问,究竟什么是物质?它为什么是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早在古希腊时代,原子论者就猜想,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永恒的砖块,万物从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世界过程绝对同一的起点和终点。

物质作为普遍的、不变的东西,必然是绝对的实体和基质。

实体者,“实实在在”的客体之谓也。

物质及其性质必须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是客观的实体。

后来,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继承了上述古代原子论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有某些绝对不变属性的质点的集合。

质点概念本来是对作整体运动的固体的一种抽象,但它在液体、气体乃至热现象中的应用也获得了成功。

对于所有这些能够具有机械运动的物质形态,物理学称之为实物。

在当时的自然哲学中.又称之为实体。

把物质归结为物体,进而把物质看成实体,这同质量在牛顿力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关。

牛顿之所以把质量定义为“物质多少”的量度,就是因为在任何机械运动过程中,乃至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始终如一。

质量被理所当然地看成是物质本身所绝对固有的,被看成物质不灭或实体不变原理的具体表现。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认为物质是绝对实体的唯物主义成了在二十世纪处于支配地位的哲学,正如前面引用的施太格缪勒的名言所讲的。

然而,二十世纪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开始揭示出了物质的实体观的谬误。

首先,相对论证明质量与速度有关,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其质量就有不同的值。

想象一个人在推一辆没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车,只要持续推它,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木柴,然后好像是装着钢铁,最后好像是装着一个地球……当小板车达到光速时,整个宇宙好像都装在了它上面——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

这时,无论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运动得再快一些。

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不断地对物体施加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难,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儿了呢

其实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了质量。

爱因斯坦在说明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不久后,科学家们发现了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把部分质量变成巨大能量释放出来。

现在知道原子弹的人,都相信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

既然质量不再是不变的属性,那种认为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度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

既然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量并非“实体”,物质也就不能再被看作是实体。

与此同时,科学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迅速深入发展。

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经典物理学一直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砖块”。

1932年,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原子是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

以后,科学家们把比原子核次一级的小粒子,如质子、中子等看作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三个层次,统称为基本粒子。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马雷。

盖尔曼大胆地提出新理论:质子和中子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是由一种更微小的东西——夸克构成的。

为了寻找夸克,全世界优秀的物理学家奋斗了20年,虽然一些实验现象证实了夸克的存在,然而单个的夸克至今未找到,人们始终不识庐山真面目。

对此,粒子学家们的解释是: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

不仅如此,迄今人们所知道的300多种基本粒子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其它都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往往在诞生的瞬间就已夭折。

例如,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有20余种。

其中,π±介子的寿命大致为2.6×10-8秒,即π±介子经过一亿分之一秒就衰变成了其它粒子。

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共两种,它们的寿命就要短得多了。

π0介子的寿命是0.84×10-16秒,η介子的寿命是3×10-19秒。

比起π±介子来,它们的寿命竟分别要短8~11个数量级。

寿命最短的,则要算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共振态粒子”(如Δ粒子、Σ粒子等)。

它们的伙伴特别多,占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一半以上,共200多种。

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致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优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

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左右,即寿命大致是 10-28秒。

为什么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

如何理解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砖块”上

在二十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一个前沿领域-弦论的发展又使我们对物质的看法更进了一步。

什么是“弦论”呢

爱因斯坦在后半生中,一直在寻找统一场论,即一个能在单独的包罗万象的数学框架下描写自然界所有力的理论。

他渴望以前人从未成功达到过的清晰来揭示宇宙活动的奥秘,由此而展示的自然界的动人美丽和优雅。

爱因斯坦未能实现他的梦,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自然界的许多基本特征。

但在他去世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人们已构筑起越来越完整的有关自然界的理论。

如今,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家相信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框架,有可能把这些知识缝合成一个无缝的整体——一个单一的理论,一个能描述一切现象的理论,这就是弦论。

它正在实现当年爱因斯坦满怀热情追求的统一理论的理想。

弦论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

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

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的宇宙弦(我们把弦论中的弦称作宇宙弦,以免与普通的弦混淆)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动。

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共振频率和波长。

小提琴弦的一个共振频率对应于一个音阶,而宇宙弦的不同频率的振动对应于不同的质量和能量。

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

每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约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即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

简言之,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

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有人会说,把物质世界看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交响乐,不正是与物质的对立面-意识有些相同了吗

是的。

按照当前流行的观点,意识是完全基于物质基础(我们的脑)而存在,但意识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因为没有人在进行脑科手术时在颅骨内发现过任何有形的“意识”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一套乐器把它们演奏出来。

但这套乐器本身并不是交响乐。

意识是大脑演奏的交响乐。

这个图像为理解“心物一元”,即意识和物质的统一,开辟了新途径。

有人还可能说,无论宇宙弦多小,无论人们能否观察到它们,宇宙弦总归是客观实在,它们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因此物质世界也应该是客观实在。

此话不准确。

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宇宙弦的各种可能的振动态,而不是宇宙弦自身,就像组成交响乐的单本单元是乐器上发出的每一个音符,而不是乐器自身一样。

在弦论之前,物质的实在性体现在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是上百种原子,这些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

这些基本粒子都被当作是物质实体,都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砖块”,因而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

在弦论之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过去认为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的基本粒子,现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

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真的成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自性本空”的境界

有人会想,天啊

物质都不是客观实在了,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实在的吗?回答是,有的。

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实在的。

我们根据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可以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即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缘起、显现的结果。

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

“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

哲学家们在论述“关系实在”时,使用的哲学词汇,对你可能生涩难懂,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解说。

我们看见一束红光,这是一个事件,是一个“果”。

这个果,是由多种因缘聚合而产生的。

首先,是光的波长值,借用哲学家们熟悉的语言,这是“第一类性质”,这类性质还有如物体的广延性等,是物体自身内在所固有,它既不依赖于观察者,也不依赖它物,也就是说,它是无对而自行确立的。

我们把这些第一性质,又称为“因”。

其次,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其它条作,如眼睛正好睁开,没有色盲,往正确方向看,以及眼与光源之间无障碍物,等等。

我们把这些条件称为关系参量,又称为缘。

这些因缘聚合,产生了红光这个果。

“红色”这类颜色性质是“第二类性质”,其存在,至少部分地依赖于观察者。

“关系实在论”就是说,关系参量是不可消除的,没有它们,就不会有“看见红光”这个果,因而是实在的。

再举一个更清楚的例子。

要得到一棵苹果树,首先要有一粒苹果的种子,这是“因”。

但是,单靠这粒种子,也不会长成一棵苹果树,比如:把种子放在仓库里,无论放多久也不会长出树来。

所以,单有因,是结不出果的。

一定要将种子放在土壤中,并且要有适当的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的配合,种子才会发芽、长大,最后长成一棵苹果树,结出苹果来。

这里的土壤、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就是“缘”。

所以,“因”一定要配合适当的“缘”,在因缘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来。

缘,是许多的配合条件。

缘有好缘,也有不好的“恶”缘。

因此即使是同样的种子,结出的果也就很不相同了。

比如,把种子放进贫瘠的泥土里,或者施肥不够,苹果树必然长得不大,结出的苹果,也不会好吃。

假如把种子放在肥沃的土壤中,加上细心照料,结出的果实就会香甜、好吃。

由此可见,同样的因,遇到不同的缘,结出的果,便会很不相同。

同时,由于缘是由很多条件配合而成的,所以缘会不停地变化着。

既然缘会影响果,而缘,又在那么多条件配合下产生作用,假如某个条件改变了,甚至消失了,那么,果便可能不再存在。

在苹果的例子中,如果天旱缺水,苹果树便会因之枯萎。

所以,当因缘散尽之时,果就会灭。

换句话说:“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

”有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以上这些关于苹果的文字,是转述潘宗光《佛教与人生》一书有关缘起法内容。

所谓“关系”者,“缘”也,“关系实在论”其实与佛学缘起说的基本思想一致。

总之,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以“弦论”为代表的物理学,真正步入“缘起性空”的禅境了

回头再看一下本文起头的那则消息,不难明白为何人们难以听懂霍金的那么生动的报告,原因就是:“物质是实体”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太执着了!佛学认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

藏识海(又名“如来藏”)是宇宙的本体。

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风缘引起的海上波涛。

换言之,物质世界,就是风“缘”吹奏宇宙“本体”产生的交响乐。

《入楞伽经》云:“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风起。

洪流鼓冥壑。

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

境界风所动。

种种诸识浪。

腾跃而转生。

”这句偈语说:譬如一个大海,风平浪静,澄然湛寂,当阵阵烈风吹来时,使平静的大海,生起重重无尽的浪波。

从此,便如万壑怒号,天地晦冥,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候了。

宇宙的本体——藏识海(如来藏)本是澄然湛寂,随缘常住而不变的。

因内外境风的吹荡,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随变为浪潮起伏,跟着生起前面七识的种种作用。

由此波浪互相撞击,奔腾澎湃,便转生一切境界,而无有止境了。

如经文所说:“青赤种种色。

珂乳及石蜜。

淡味众华果。

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

海水起波浪。

七识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这句偈语说:须知世间种种色相,乃至如地下的矿物,林中的植物,与天上的日月光华等等,追溯根源,也都是由如来藏识一体的变相。

这些物体和藏识,在本质上并非相异,可是当它们形成为万物之后,却不能说与心识的作用是无异的了。

譬如海水,既然转变成为波浪,波浪的形式与作用,和整个的海水便不同了;可是,波浪的根本,还是由海水所转变而来的。

由物的方面来说,万类的分齐差别(分化和归类)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

由心的方面来说,七种识的分别作用,也都是由如来藏识所转生。

又因心与物的和合,发生世间种种事情,于是,本来澄清的识海,便永无宁日了。

(按:青赤等种种物色,是指眼根色尘的对象。

珂佩是指耳根声尘的对象。

乳及石蜜,是指鼻根香尘的对象。

淡味众华果,是指舌根味尘的对象。

日月与光明,是指身根触尘的对象。

)这里,海水与波浪的关系,正是弦与音乐的关系。

它们也正是物质世界与宇宙本体的关系。

当我弄懂了这个道理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敬畏和震撼。


霍金名言图片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