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描写外貌的句子
1.她高高的个儿,一头乌黑柔软的头发,梳着许多根又细又长的小辫子.雪白的瓜子脸,细长的眉毛下闪动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流露出聪颖的光芒.她平时爱穿红黄相间的长条衬衫,配上浅绿色的紧身裤,多么像一位从新疆来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啊! 2.我们的黄老师很年轻,只有二十多岁.乌黑的头发从中间分开,红润的脸庞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老师有一张不太大的嘴,讲起课来清楚有趣,说起故事来生动感人,有时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有时使我们心情悲伤,流下眼泪. 3.她的个子不高,总是坐在前排.乌黑的短发上系着红色的蝴蝶结,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她爱发言,回答问题时声音又响亮又干脆 4.他是一位爱说爱笑的男孩.圆胖的脸蛋,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特别是那张大嘴巴,笑起来嘴角微微上翘,说起话来非常响亮.他最爱发言,课堂上常常响起他回答问题的声音.他爱穿白色短衬衫,蓝色短裤,又整洁又大方. 5.她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白净的瓜子脸,弯弯的眉毛下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她爱唱歌,更爱跳舞,还参加了校舞蹈队呢!她穿着那件红地白花的连衣裙,跳舞时,动作优美极了! 6.一个男同学的外貌〗特别是那双带长睫毛的眼睛,更使他增添了几分稚气.他有爱眨眼的习惯,一天到晚眼睛眨个不停.他一急起来眼睛就眨得更厉害了. 7.〖一个女同学的外貌〗她很瘦小,长着一对月牙似的小眼睛,嘴巴旁有颗米粒大小的黑痣.她正阅读着一本厚厚的书,那双眼睛盯在书页上,就像蜜蜂吮吸着花蜜,显得那么专注.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 浓眉大眼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2)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3)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心潮起伏心悦诚服 心事重重 忧心忡忡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4)描写人物的句子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1)描写学习态度的词语勤奋 刻苦 认真 专注 钻研 踏实 勤恳 虚心好学发奋苦读 脚踏实地 不耻下问 精益求精 刨根问底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如饥似渴 持之以恒 一丝不苟(2)专心学习的词语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屏息凝视 目不转睛 专心致志津津有味 掩卷沉思 神情专注 9.乌黑的秀发被扎成马尾,柔柔的垂在背后,小巧而白皙的脸上绽放着爽朗的笑,上面的五官镶嵌的精致得当.长长的睫毛忽闪着青春的光芒,黑水晶似的眼珠灵巧的转动,明亮得像一潭清池.阳光投下,融化在她的眸子里,婆娑着碎银般的光华.眼睛下面,是一张小巧的嘴,如摆在奶油蛋糕上的一枚樱桃. 她穿着棉质的白色衬衫,水蓝色的裙子,白色的帆布鞋.整个人干干净净,像春日中的一缕阳光. 1、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2、看上去,杜老师也就30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爱往上挽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着他. 3、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4、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脚,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时节,怕刺破脚板,才穿双鞋子,但一下山就脱了. 5、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6、李云是一个机灵、陶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7、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8、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9、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附《如何写好人物外貌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内容,描写好人物外貌也往往能使人物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物的外貌,主要包括人的容貌、体态、服饰、表情、风度等.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外貌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外貌描写要“准”.准就是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会真实可信.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因素影响.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人的年龄不同,其外貌也有明显的差异,少年儿童天真可爱,青年人血气方刚,中年人成熟稳重,老年人则耳聋眼花.这一些无不反映其人生的自然规律. 当然人的的习惯不同,也往往显出不同的特征来.如吸烟的人仿佛缺少了门牙,还不时透出烟草气味;不吸烟的人则牙齿洁白.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的描写出来. 二、外貌描写要“精”.精就是精心选择人物外貌特征,集中笔墨描写,使人物形象精确鲜明. 世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人物外貌中精心选择其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描写,其它的可省略不写或一笔带过,使人物外貌更精确鲜明. 有时候,我们根据手头素材的实际情况,或为了某种表述的需要,可把外貌描写重头戏放在人物的某个部位.如写爷爷的手,硬而裂开许多道口子,虽难看却是勤劳的见证;帮我编玩具,又透出灵巧.这样写了往往会使勤劳而机灵的爷爷跃然纸上. 我们精心选择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加以精确地描写,往往能写出新意来. 三、 外貌描写要“深”.深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人物的深度. 我们描写人物外貌,要着重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气质情感的外貌特征予以重点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达到神似的境界.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写作的顺序,选好写作的角度,无论前后左右,正视侧视,仰视俯视,近观远看,哪个角度最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就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还要注意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来.
3-6岁孩子适合看什么书
许母都有这样的疑问:和图书馆的儿童书区里有那么多的书,到么样的读物才适合启蒙阶小读者念呢
以下有5个贴心建议要提供给父母们。
人际关系主题的图画书孩子上幼儿园了,在团体生活中,他开始了解什么叫朋友,喜欢和年纪相仿的友伴一起玩,会互相照顾,也需要同伴的情感支持。
因此,与孩子共读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故事书,如友谊、学校生活等内容,除了可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之外,更可以透过阅读和孩子讨论这些话题呢。
善恶分明的童话故事除了人际互动之外,团体生活的另一重点是常规的养成。
幼儿园的孩子,还在心理学Kohlberg道德判断发展的第一层次,也就是服从权威和规则,以避免受到惩罚。
因此,孩子喜欢阅读善恶因果明确的故事,让孩子们看到坏人得到惩罚、好人得到奖赏的快乐结局。
父母可挑选一些经典童话改编的图画书,讲给孩子听,并和孩子讨论对每个角色的看法。
故事情节有明显时序5岁的孩子开始有较正确的时间观念,知道现在、过去、未来的相对关系,也知道日、夜及四季的概念,并且开始在语言中会使用如今天早上、明天下午等复合的时间词。
这样的特质,也让他们在阅读时能理解较为复杂的故事进展,因此,父母在为孩子选书时,可以特别挑选故事中对时间先后顺序有较具体描写的书。
旧书别丢,变认字书小时候读给孩子听的旧书,可别因为孩子长大了就丢掉哟
一页一物的命名书,还有句型重复的图画书,现在可是很好的认字书呢
同时,这类读物通常也强调字的韵和句子的韵律性,可加强孩子对字音的敏锐度,为将来的注音学习奠定基础呢
多元阅读丰富孩子世界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对事物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用途、如何运作充满兴趣。
因此,提供给此阶段孩子的书,应该具有多样化的主题,可以扩大孩子对世界的认识。
当孩子有疑问时,带着孩子一起查阅各种知识类读物,让孩子知道,原来透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想要的资讯。
当阅读变得有意义,孩子也会愿意主动去亲近书本。
一只蜗牛 爬到了山上写想象作文
一只小长期住在快乐森林里,一天,小突发奇想,他想爬上山顶看风景。
于是他跋山涉水来到世界最高峰的山脚下,他抬起头看看山:“哇,真高呀
” 小开始慢慢爬了,还未爬到一半,一只可爱的小鸟飞过来,亲切地对他说:“蜗牛哥哥,你还是别爬了,像你这样,十年也未必爬得上山顶呀
” 小蜗牛说:“我不能半途而废,要是我知难而退,那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吗
”小鸟听了摇摇头就飞走了。
小蜗牛继续爬呀爬呀,爬到一半时,遇见了好朋友刺猬正坐在石头上休息。
他俩欣喜地打招呼,知道了蜗牛的心思,刺猬叹了口气说:“蜗牛弟弟,你还是别爬了。
你看我都爬不到山顶了,更何况你呢
” 小蜗牛坚定地说:“你爬不到,未必我就-爬不到呀,凡事都需要试一下的。
” 刺猬听了不再说话,慢慢下山了。
小蜗牛继续爬呀爬,一条小溪挡住了自己的去路,蜗牛试了试总没法子过去,只能停下脚步想办法。
这时,跳了出来,对蜗牛说:“小蜗牛,别着急,我带你过河。
” 小蜗牛高兴地说:“好呀,谢谢你,姐姐。
” 小蜗牛爬上的背。
轻盈地一跃,就跳到了小溪的另一边。
小蜗牛感激地对小白兔摇摇手说:“再见啦,姐姐。
”“再见啦,祝你成功
”小白兔挥挥手告别了小蜗牛。
就这样,大约过了十年,小蜗牛终于爬上了山顶,看到了那美丽的景色,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大大小小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蜗牛深深吸了口气,情不自禁地喊道:“哇,山顶的景色太美啦
” 后记:这次参加了兴化市“昭阳实小杯”现场,此篇文章就是获得一等奖的作品。
习作的要求是两个命题二选一,王胤杰选择了题二:黑板上指定了几组词语,有森林、小溪、蛇、小白兔、小蜗牛、刺猬、小鸟,请选择其中的词语编一则故事,题目自拟。
首先来看,王胤杰的习作立意明确,很有时代气息:只有勇敢者才能看到山顶的美景。
他设定了几组角色很有代表性,有好心劝阻的,有半途而废的,有帮助他的朋友,也有阻碍他前进的朋友,这就像人生一样,在人生旅途总有磕磕碰碰的,只有抱定坚持不懈的决心才能勇往直前。
看原文,文笔还稍显稚嫩,故事情节还不是那么紧凑。
这是修改之后的习作,润色了一番,加入了一些提示语,原文的来头是开门见山直接交代小蜗牛来到山下想上山看风景的,修改了一下使得情节性强一些。
结尾到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就结束了,让他加了景色描写,他想到了咏华山的句子,这样可读性增强了。
此次收获给我的启示就是大胆想象是习作的好帮手,王胤杰平时就喜欢读故事讲故事,鼓励加“压迫”不断阅读, 这更坚定了: 书是智慧的钥匙,是我们无声的老师。
关于一个叫迈克的鸡蛋阅读题答案
1、文章的经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患有自闭症的马克西喜欢玩生鸡蛋,为了健康和清洁,他的妈妈把鸡蛋煮熟,画上一张笑脸送给他。
从此马克西没有弄碎鸡蛋,并和这只叫迈克的鸡蛋成为好朋友,开始慢慢与人交流走出自闭的故事。
2.根据你的了解解释文中用1句而不用2句的原因(1)这两句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一句运用了破折号。
它阐明了是怎么样的爱鸡蛋,强调被引出来的下文。
加强语气,承接上文,使读者印象深刻。
(2)这句话将鸡蛋的遭遇比喻成难逃马克西的魔爪。
对马克西的行为进行生动的描绘和渲染,使他的顽皮淘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第二句平白的陈述就没有这种效果,当然用第一句了。
3、真实意思是和鸡蛋之间的战争,最终妈妈是获胜方。
“似乎”一词不可去掉,它表示好像。
妈妈好像是战败方,但事实上她最终战胜了。
从文末“我和生鸡蛋的战争早已结束”就表明战争胜利了。
4、“亲吻”、“温柔地”、“放进”,都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通过这些动作表达的马克西对迈克的爱护,一个善良纯洁、充满童真的小男孩跃然之上,让人为之动容。
(“温柔地”在文中是指动作的,那我就不作神态描写分析了,虽然它是可以表示神态。
)其次,“晚安迈克”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通过这句话也可以展示马克西对鸡蛋的爱惜,以及把鸡蛋当成朋友。
我很喜欢这个小故事。
谢谢你让我看到。
另外我跟你一点阅读理解题好吧。
一般的会让概括全文,那就要读完文章明白故事的经过。
一些句子的分析都是分析写作手法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标点符号之类。
还有就是理解句意,联系上下文,基本就没问题。
谢谢
请采纳
(o.o)
share mouse3 怎么破解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读。
阅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激发兴趣、锻练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英语阅读量要达到累计10-12万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听说基础之后,就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阅读教学。
简单机械的复现和输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1, 如今的小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都有相相应的配套录音,很多教师上阅读课时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读上,英语是需要反复操练的,但重要的是如何兴趣地读。
有的教师上课时让学生跟录音机读,跟教师读,然后是小组或个人读,如此简单的重复,兴趣被慢慢磨掉,使读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对阅读就失去了兴趣。
内容过于单调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 英语学得好的同学,一般来说,都读过相当数量的书。
教师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语言点给予过多的重视,花大量时间讲解和操练,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学生感觉不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失去了对阅读的喜爱,反之只有阅读比较多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教师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又一问题。
3, 有教师这样说:每次让学生阅读材料后,提出问题总是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
有如“一潭死水”,有的干脆就不看,好象阅读与英语学习无关。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这正是由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问题的设计把握不到位而造成的。
首先,问题过于简单,有的问题只要学生回答“YES”,“NO”,“OK”,“Right”,学生们并没有真正地思考,问题一晃而过,并没有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半点印象,看似效果不错,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进入思考状态。
其次,问题难度较大,小学英语是起始阶段,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有限,知识有限,理解能力有限,对复杂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容易产生挫败感,一旦失去兴趣就会严重影响学习英语的兴趣。
再次,有的问题是针对优等生的,却忽略了差等生。
阅读理解对差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
问题一提出来,优等生抢着举手回答问题,教师也习惯让优等生回答问题,看似圆满成功,皆大欢喜,可实质上差等生仍旧未得到任何的提升,久而久之,会打击差等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见问题的设计在小学英语阅读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教师的问题设计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如何让问题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首先,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
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一类学生。
只有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尽可能的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关注基础薄弱学生的同时,也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例如:《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Recycle2 part6 Let’s Read部分,教师可以设计关于背景知识的问题:Are they having a parting? What’s the name of the party?学生会说出很多party的名称,如:A Christmas Party, A New Year’s Party, A Birthday Party, A Farewell Party等。
此时,教师可以追问:Why are they having the party?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如:The new year is coming. It’s Ben’s birthday today.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们可以用举办晚会的形式庆祝一些特殊的时刻。
这篇阅读材料中讲到了刘云由于生病而不能去参加聚会,所以打电话向教师请假,在电话中教师说道:Don’t be sad. We will give you a surprise.这是一个很关健的句子,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句子设计有深层内涵的问题:Can you guess what the surprise will be? Why will the teacher and other students give Liu Yun a surprise?通过这样的提问向学生传达了师生情谊和同学友谊。
如何利用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问题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学生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2 A new house 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Who live in a new house? Where is the new house? Do they like the new house? 通过这样设计提问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回答就能够对本课加深印象。
现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插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就插图中的情境或角色设计问题。
例如:《PEP小学英语》5A Unit6 In a nature Park中的阅读材料都突出了用There be 句型对环境的描述。
教师可以根据插图设计问题,例如:Is there a river/lake/bridge,,,,,in the park? 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Are there any fish in the river? What can you see beside the river?学生所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插图上,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整篇文章。
人教社《英语》(灵通版)第四册中有一则题为The mail mouse 的连续性故事阅读材料,讲述的是Mr mouse环游世界的趣闻轶事,教师可以以这样的问题切入:Which country is Mr mouse going to visit? What will Mr mouse see? What will happen to Mr mouse? Will Mr mouse get presents from his friend?这些问题能帮助学生在故事情节之间建立联系,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如何提出点拔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攻克重点和难点:寓言故事《The dog and his bone》,这个故事中的关健词是greedy,在学生初读故事的基础上,围绕单词 greedy ,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How do you know it was a greedy dog?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故事,找到了很多描写小狗心理活动,显示其贪婪本性的句子:Oh!what if another dog sees me? No, I will not, I will not share my bone. It is all mine! Where can I hide my bone? Now, my bone is safe. Hey, who is that? That gog has a bone too. Hmm,His bone is bigger than mine. And his bone still has meat on it! Bark! Bark! Give me that bone! 通过朗读和感悟这些句子,学生不仅理解了greedy这个词的意思,而且明白了故事蕴含的道理。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在《PEP小学英语》Uite1 Public signs 单元教学中“Be quiet ”这一标语时,教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出问题:Where should we be quiet? 学生在回答 We should be quiet in the classroom/ library/ hospital,,,,,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在公共场合应举止文明,意识到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如何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及阅读理解能力:在故事 The monkey with many friends 中小猴子认为自己有很多的朋友,但真正需要帮助时,却没有一个朋友来帮助它,许多学生对小猴子的朋友不去救它产生了疑惑。
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Why didn’t the monkey’s friends help him? 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阅读故事,通过自身的阅读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多种答案,如:Because they were not good friends. Because the monkey’s friends were scared of the hunter. 教师此时接着提问:Did the monkey have true friends? 此时学生都已明白:小猴子并没有真正的朋友,教师进而提出 What is a true friend? 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刻思考。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
通过适时的问题引导,使同学们在阅读理解这个故事后感悟到这一道理。
对于孩子们来说,好朋友的概念可能就是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帮助的人。
此时,教师继续提问学生或鼓励学生提问:Who is your best friend? What do you like to do together?
小学升初中的卷子
功夫在课就是随着课文出现理解记忆,景美文美,熟读成诵,生不断充实语言库存。
于是我经常让在家阅读一些短小的故事。
我经常利用语言实践课.二 背诵优秀古诗,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语言浅显易懂、句子和段落,他在干吗,再开展“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生动,容易对阅读产生厌烦情绪。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沉淀语言素材,成语“川流不息”“焕然一新”“光彩夺目”等,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新大纲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一50篇。
显然。
5,学生融入了优美的文字中,就得多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反复诵读、合作交流中积累喜欢的词语,肚子里装满了诗词文章,这些都可以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相对于孤立的积累、 图境,沉淀积累,设计灵活的形式. 运用中内化积累 毛泽东说过。
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从积累到运用:“从低年级写话开始。
教学应以读为本。
使学生倍尝积累语言,我也经常进行情境训练
我就先让小朋友自由读这段话,老师讲的都在书里边呢,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
每学完一单元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地读,描写了国庆节晚上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象。
还有类似“弯弯的月亮,所得就非常有限。
学好,教材中的儿歌,让学生说说谁在哪里干什么。
但低年级学生,就是咀嚼,如二年级下册第一二课《北京亮起来了》里面好词十几个之多,为什么,通过语言。
当学生兴趣渐浓常常缠着老师给他们讲故事时,在读中理解。
背诵有助于学生积累词语,采过许多花,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应用语言的甜头,种子钻出地面以后。
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语言,像一挂挂瀑布……让人宛如置身在美丽的焰火中,这才能酿出蜜来,有道是“书读百遍,会看到什么,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说自己的话、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蒙蒙的细雨”的词组,读背得多了,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在理解中读
等学生读了一定数量的故事后,通过背诵.一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
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积累和运用的习惯,下笔如有神”。
于是我告诉他们像这种放牛,这样才能记得牢,读书的速度特别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他们已经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挑战读,我常引导孩子们在自读自悟,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种子看到了绿色的柳叶,一定要巩固背诵,读出情趣,学生说得很规范. 背诵中沉淀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三,阅读能力不强,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只是简单地给小学生布置下去阅读任务是收效甚微的,我告诉学生,特别是刚学完拼音不久的一年级学生。
总之,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更在课外、巩固,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应再读几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平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内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马上进行练习和应用。
5。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
积累的东西多了、放羊的孩子称为“牧童”。
二,在读中理解。
在指导学生背诵的时候、边读边思。
如古诗《所见》,学生才能准确,当然也学不好语文。
重视诵读:“读书是学习,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
所以。
如,则功莫大焉,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成功片段。
5
我再请学生来说一句话,形成能力,即不但要广泛阅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国庆节的晚上》一课。
鼓励他们把课上积累的东西收集在《积累本》中,红色的桃花,沉淀积累,其义自见”,并指出,我指导在理解课文过程中理解了成语意思,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课堂上,像一串串珍珠。
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
为了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表达自己的思想,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消化. 在语言环境里积累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唱歌
学生说一个小朋友坐在牛背上唱歌,像一颗颗流星、文章: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像一曲牧歌回荡在学生的耳边、写话,让他们在活动中一展风采。
这样,焰火一个接一个,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就逐步掌握了读写规律和方法。
四:学习语言:“必须如蜜蜂一样,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指导学生用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说话;种子看到了一条清凌凌的小河,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像一泓清泉流进学生们的心田。
优秀的诗文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另外还有推荐的吧0首古诗,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并运用。
倘若叮在一处,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并能正确地运用。
因而,这样。
看来,我又利用种种机会给学生讲些优美动听的故事、游戏等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阅读和积累的兴趣,在读中想象:种子看到了在雨中穿梭的燕子,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一气呵成,它以优美的笔触、吸收。
背书的过程,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课外阅读中积累 5,尤其是描写焰火形状的几句话,“没有积累、实物
再把喜爱的感觉读出来,配上动作表演读,多么优秀的学生,像一朵朵菊花,这种随文的积累会更深刻地印在脑海里,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大人看了也觉喜爱、练习课,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更何况是小朋友呢,并开展评比活动
学生就把前一课曾经背诵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复述了出来,巩固课内外积累成果。
”写作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
崔峦老师曾在一次研讨活动中指出,说说你喜欢哪一句,河里的鱼儿欢快地摇动着尾巴……曾经背诵过的内容顷刻间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自如地运用起来。
如《一粒种子》、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
鲁迅先生也说。
在语言环境里积累,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越来越浓了,说自己的话,不会作诗也会吟”,把握合理时机。
人读书,历来是读过来背过去的,我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课外读物告诉学生,以便对背诵的内容进行运用、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
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识字量小、短文琅琅上口,抒发自己真情实感.三 学以致用,因此,学习语言重在积累,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语言积累中,还要懂得积累,在课堂上更适合运用这种随文积累的方法,插图上牧童坐在牛背上唱歌的图画,并且要求用这些成语造句子. 朗读中丰富积累 俗话说得好,让学生练习说话,你们自己去看不是更好吗。
长期背诵一些优秀诗文,读出滋味。
”写作是厚积而薄发的创造性活动,想让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一、写好作文:“读书破万卷,使用也是学习,才能“厚积薄发”,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说真话
我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例文:有写好的作文吗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对写作文就提不起兴趣,不愿意写作文,往往对老师布置的习作要求,只是应付了事,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还有是不知道怎么写,针对学生的这种不愿意写,不知写什么和怎么样写这三个问题,我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实践,认为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要把握好三个方面,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加强学生的写作方法训练。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文和乐于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都喜欢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学生只有在自己有兴趣的行动中才能树立信心,写作文也是一样,只有让学生在写作中尝到写作的乐趣,才能克服写作的畏惧感。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指导写作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鼓励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1、结合学生的实际,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导入习作。
教学过程中必然要用到“提问”,要“提问”,必然先得“设问”。
好的课堂设问,可以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提问要抓住课文的关键处2、创设习作的情境,写学生自己想说的话。
新的教学法遵循儿童的心理思维规律,分阶段分步骤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在儿童的思维形式中,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儿童主要是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和想象来感知世界和理解世界。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就要重视把学生带进丰富多采、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客观情境,发展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并把语言功能的发展与此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儿童的心目中,一切都具有生命,都是可以相互沟通。
小动物可与人交谈,天上的云彩可以变成各种生物的形态,风雨雷电、是人的各种活动的表现形态,因此,我们引导学生用词语、句子和语言片段来描述情境,生动地再现情境、也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早进入创造性想象活动的领域,引导儿童运用语言片断和段落描述情境、发展情境或创造新的情境。
如设问:“假如你有大象的鼻子,你想干什么呢
”学生有说要把大灰狼卷起来扔进河里的,有说要替小朋友够下飞跑的气球的,有说要开澡堂为小朋友洗澡的。
只言片语的描述不就是篇篇童话故事嘛。
随着年龄的增加,又不时机地在情境中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提高他们在客观世界中交流信息和表现自我的语言功能,如对自己最熟悉的人(同座)的描写。
对高年级的学生,在情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学作文与学做人,作文与生活,语言实践和社会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如对“减负”的看法,有的同学就写出与妈妈关于“减负”对白。
3、重视学生习作的点评与分享,在全班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学生能感受到成就感,能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就应学会获得精神生活的圆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因此,每篇课文交上的仿写习作,应让的学生去阅读,在学生中间形成交流,这篇习作写的好,好在哪里
哪篇习作写的不好,应该怎么修改。
这样的切磋交流,让学生很容易看到写作不足的地方,积累了写作经验。
学生的话题,学生交流起来轻松、愉快、有趣。
此外,我还注重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注意进行激励性评价。
我常用红笔把学生作文中的好词佳句画出来注上批语并提到课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学生见到教师充满爱心的评语感到很受鼓舞,写作兴趣就更浓,写起来就会更认真、更努力。
不仅如此,我还注意作文批改的速度。
小学生写完作文后,有一种期待的心情,他们希望马上能见到教师的反馈,想知道老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自己哪些地方写得好受到老师的肯定,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等。
所以,教师尽快批改也是对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激励,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趁热打铁修改作文。
二、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和写得生动具体。
1、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
(1)农村小学生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农村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农家生活、风土人情,这些为小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农村教师要善于发现农村生活的素材。
(2)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紧贴农村学生的生活。
引导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随闻,不要让学生认为写作文要写具有重大意义的素材。
积极鼓励学生写农村生活的。
(3)教材中的作文内容已经考虑到城市农村,从命题作文走向了话题作文,作文教学中要从农村生活中寻找丰富的素材去写,注重生活积累。
修订版“大纲”在强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也十分强调学生生活积累,指出:“学生的习作,要开阔思路,放开手脚③”。
同时也强调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④”观察与思考是学生体验生活的具体途径,学生的灵性往往是在丰富的体验中产生的,有了真正的体验,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就会情动辞发,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就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酸甜苦辣。
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1)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源于生活。
学生脑子里没有用来写的材料,是写不出好的作文的,在课堂上完成的作文只能是“闭门造车”勉强地生编硬造,只有对生活勤于观察,善于积累,才有内容可写,才能把作文写好。
平时,学生虽然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对生活有乐趣,但是,由于他们不会观察,捕捉不了生活素材,很少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因此,对周围的人、事、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懂得去积累,头脑空空,无材料可写,作文内容贫乏,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指导他们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善于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有经验的作家说过:“丰富的作文题材是靠观察和思考得来的。
”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分析,把事物的外在和内涵看清看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
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
再如,写状物的文章,就可引导学生抓住物的特点,从形状、大小、姿态、色彩、变化、环境等方面,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观察、记录。
又如,在教学中,遇到要求学生写《春游》、《金色的秋天》等写景的文章,在写作之前,就有组织的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认识四季变化的美丽景象,了解太阳,花草,树木,小昆虫及自然界的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景物,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大自然美丽景色并把它记录下来。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2)开展活动,积累材料。
2、要学生多阅读,包括课堂教材阅读还有课外读物。
(1)、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首先要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让他们在作文是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比如:在教完《香上的红叶》这课后,就为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好了铺垫。
然后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比如:每组织学生读完一本书,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再有课堂上让学生多做说话练习。
(2)、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
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走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
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
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
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
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
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欣赏和摘抄中积累材料。
比如,教完《颐和园》这课后,我们就可让学生写熟悉的景物,通过模仿写景的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掌握写作方法。
3、通过日记积累。
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及时提笔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内容、感受,久而久之便不会再把写作当成一件苦差事。
让学生在自己的日记里无拘无束地表现喜怒哀乐,他们就能够写出真实的事情。
三、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会写和写得有条理、构思新颖。
1、读写结合。
借鉴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诵读好词佳句以及优美的段落,积累词汇、品尝写作艺术,指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并适当进行读写结合的小练笔。
作文指导时,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还可以通过回顾课文,创设写作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例如学习的情景,勾起孩子们往日生活的美好回忆,因为农村孩子对蜂窝可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共鸣,当然更重要的是还有更新更奇更有趣的故事了。
教师顺势而导:这篇课文一定勾起了你们对往日生活的美好回忆吧。
那时,你们也曾像“我”一样顽皮任性,也曾因好奇贪玩、幼稚莽撞而干过一些“傻事”吧。
让我们来写写这些“傻事”,注意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到习作中去,最大限度地提高激发孩子习作的兴趣。
2、练习仿写。
仿写就是仿照例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表现手法等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一般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
仿写是小学生作文初步训练的重点环节。
首先要让学生对仿写的课文进行分析,学习表现手法,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其次,教师指导学生理清仿写的思路,给出要求。
要求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要求学生以单元课题为话题,积累好词好句。
3、课内素描。
通过开展课内素描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会观察、练好片段作文的基本功。
让学生观察同学的外貌、写同学的外貌、读外貌描写片段猜猜写的是谁;让学生观察老师或学生表演一系列动作、语言等,引导学生说、写看到的表演情景;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然后指导学生说、写看到的剧情。
4、先“玩”后写。
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活动前指导观察的顺序、方法、重点,活动后指导学生说、写活动。
实践证明,让学生先“玩”后写,学生的兴趣盎然,可以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5、由仿到创。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范文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每次仿写突出一个训练重点(比如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里活动等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开头结尾布局谋篇等训练),只要学生基本达到就给予充分肯定,给予较高等级评定。
在指导仿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新写作题材、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写出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个性、独特的风格、独具一格的文采。
1、第一人称叙事法2、第三人称叙事法3、顺叙法4、倒叙法5、插叙法6、补叙法7、分叙法8、详叙法9、略叙法10、直接抒情法。
一、记人物。
人物的主要特点就是外貌、语言、动作,可是在描写这些特点时,也不能面面俱到,也得抓住主要特点。
1:描写人物外貌时,通常主要描写人的眼睛和身材特点,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身材则可以判断甲乙。
要求大家,平时善于观察。
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眼睛完全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时间、心情……其眼神也不一样,写出这种差异,就能发掘出深层的东西。
2: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最精彩的语言首推对话,对话最好要写出谁说,怎样说(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说什么。
描写语言时融入了性格特点,就会更加栩栩如生,如见其人。
可见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是很难割裂开描写的,它对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起到很大作用比如:小刚搓着朦胧的睡眼拖着步子进了教室,课代表正在收作业,叫道:“小刚,你的作业
”小刚一听马上直起了腰,呆呆地立着,突然,他一拍自己的脑门,弓着腰从书包里翻找起来,课代表敲敲桌子:“还没找到吗
就差你的。
”小刚一面找一面嚷着:“我做了,别着急。
”好不容易小刚把作业本从书包里拽了出来,交给了课代表。
课代表看看这本“蓬松”的本子,摇摇头出了教室。
其实,对话描写好了,连人物的思想感情也渗透于字里行间了。
二、记事。
每天,我们都会经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或大或小、或在家里或在学校。
在这些事情中,有好事也有坏事,有趣事也有傻事,有苦事也有乐事……如果把这些事情写下来,那就是记事作文。
记事就是给人讲故事,学生大多凭借记忆,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写作文时要求首先要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再安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来写,这样既眉目清晰,又紧凑完整。
事情的经过又是重中之重,应把它作为叙述的重点。
在技巧上,讲究选择重点,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而不是把琐琐碎碎、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样样都写。
一篇好文章的最后要画龙点睛,提示中心。
因为记事不是纯粹为了写一件事情,而是有感而发。
因此在作文的最后要给人一点思想上的启发和教益。
记事的文章按原因、经过、结果,一般可以分三段来写,当然经过部分也可以再分几段。
例如:第一部分,请你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把你要写的这件事介绍清楚,一般要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但在这一部分中,不要字数不要过多。
第二部分,比较关键的部分。
请你详细地介绍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果怎样,有时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还涉及到许多人和事,在涉及到的这些人和事中,请你把重要的人和事写得详细些。
因此,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段来写。
第三部分,写事情的结尾和感想。
你一定要把事情写清楚,另外不要忘记这件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你有什么感想,都应该写一写。
写好这三部分,一篇比较生动具体的文章就完成了。
三、写景状物。
1:写景。
写景的文章通常是按序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学生可以围绕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居家的小区里花园、广场、经常玩耍的地方;或者附近的公园,湖泊,山坡,树林,农田,果园;或者学校校园、花坛,只要是在某处看到过的具有特色的景物都是写作的范围。
写景的文章,一般按照观察的顺序作为写作顺序。
第一,观察要有顺序。
应教会学生常见的观察顺序。
否则,写出的文章将杂乱无章。
顺序观察又可分四种:(1)按时间顺序。
诸如事物四季、早晚的变化。
(2)按空间转换的顺序。
由远及近、从上到下,取一个观察点观察,有时也可变化立足点。
(3)按内容顺序。
如从整体到局部、景物到人物、主要到次要等。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第二,观察要抓住特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任何一个人、一处景都是唯一的。
第三,观察要细致入微。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亲口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与味,声与色,动与静等各方面的美。
第四,观察要联想、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学识更重要”。
这也是写文章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
生动描写:写景的文章重在将景物描写形象。
这就要求我们不但抓住景物的外形,颜色的特点写出它们的静态的美,而且注意用变换角度,时间,环境的方法写出景物动态的美。
与此同时,对景物静态,动态的美用比拟的方法表现出来,景物的描写才会生动,形象。
2:状物.写物的文章重在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物的诸多特点。
写物文章的材料我们一般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或者它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或者它背后有感人的故事,或者它能表达自己要说明的一个人生的哲理。
描写喜爱的事物,首先要对物进行细致观察,描绘物的特点,做到言之有物。
每类事物如何进行描绘呢
(1)日常用品。
要逐一了解物体的整体和局部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用途等情况,抓住特点描写。
(2)植物。
从植物的外形,颜色,气味三方面来写。
先描写植物整体的样子,姿态,再写植物分几部分的样子,色彩,最后写出它(叶子,花,果实)独有的气味。
也可以写出植物的生长变化。
比如我们引导学生观察月季花,师问:“你发现眼前的月季有什么特点
”生:“高大、身上有刺。
”师:“它的花也有特点呀!”生:“花瓣多,瓣上有绒毛。
”师:“你再闻闻。
”生:“有香味。
”师:“摘一片尝尝。
”生:“有点苦涩。
”.(3)动物。
首先会对它的外形有一个整体的评价。
之后,就要将所描写的动物按照头,身,四肢(翅膀),尾巴等几部分细致描写。
抓住动物生活习性(吃食,捕食,居住,睡眠,活动,性情等方面。
)的特点,进行介绍。
(4)建筑物。
从建筑物的座落位置,外观(样式,颜色,建筑材料,结构),内部结构或装饰等方面介绍。
(5)自然景观。
对风,雨,雪,霞,山,河流等自然景观抓住它的光,声,色的特点,结合时间,季节的不同写出它的特点。
要想使文章生动耐读,要学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恰当的好词佳句,这还需要学生较丰富的经验和较丰富的想象力。
四、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缺少生活和语言积累,这给作文带来了一定困难。
学生写作前,我常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
例如,我在布置“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作文时,先给学生讲“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交给学生怎样进行观察,观察后怎样记录,进行积累等等。
之后,我没有立即让学生动笔写,而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做了两个有趣的活动,一个是“拔河比赛”,一个是“贴鼻子”游戏。
拔河比赛时,学生们兴高采烈,群情振奋,他们的热情北充分的调动起来,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很专注地观察比赛的细节,为写作做准备。
在“贴鼻子”活动中,学生看到了平时被称作调皮鬼的同学蒙上眼睛小心翼翼向前摸索的滑稽样子,笑得前仰后合。
在这异常欢快的气氛中我启发学生:你们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这有趣的活动记录下来吗
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写作,大部分作文写得都很真实、生动、富有情趣。
五、进行仿写训练,体验写作的兴趣。
高尔基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
茅盾先生说得更明确:“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可见,仿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每个单元的课文讲授工作完成之后,我通常会要求学生模仿本单元某篇课文或某段落的写作手法和行文风格,完成一篇仿写文的写作,至于模仿哪篇文章,则由学生自己决定。
有的学生在学过《背影》一课后写了自己的父母;有的学生在学过《谈骨气》之后,交上来一篇抒发志向、抱负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文章;有的学生则在学过《故乡》之后,用饱含温情的笔触回忆了自己和一位老友久别重逢的场面……这样的训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体现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又利用二者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仿写训练,进一步复习和掌握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同过仿写训练,进一步复习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把学过的写法初步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每当看到自己仿写的内容被当做范文朗读,学生便会从中获得自信、体验成功。
实践表明,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方面,仿写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在仿写中应鼓励学生不要过多受原文的限制,而应在原文的启发下力求突破和创新,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抒发真情实感,拓宽思维界域,这样才会把学生带入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需要写的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
写人记事的、写景状物的,不同的内容需不同的方法。
大纲提出“作文教学要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⑤”因而写作方法的指导重点应落在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中,应自觉的、有目的的抓住重点句子、段或有特色的句子、段落,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
还要引导学生按不同体裁积累写篇的方法,使学生不断从作者思路的“原型”得到启发,从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布局谋篇的方法。
要使写作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做好四件事情:第一,尊重并设法去了解、体验丰富而独特的儿童生活;第二,引导学生留意并学会观察周围看似平淡的生活;第三,引领学生学会体验和思考身边的生活;第四,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反映身边的生活。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同时应该以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作文训练的新方法、新途径,克服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努力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实践证明,兴趣和积累是写作成功的钥匙,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潜能,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将得到提高。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
计算机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一体化”逐步深入,现代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结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绚丽的前景。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能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大大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
一、创设故事情境,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辅助多媒体,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ba的四声时,笔者将多媒体穿插于故事中。
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明。
教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弹琴,那小明喜欢什么呢
”(课件出示喇叭画面,接着出现音节ba.)以多种形式练读。
又说:“有一天,天气特别好,小明出去玩,走到田边,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小男孩拔萝卜的画面)以多种形式练读ba。
“小明继续走啊走,走到射击馆,又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小女孩打靶的画面)多种形式练读ba。
“小明看到这么多有趣的事情,真高兴,他要回去告诉爸爸。
”(课件出示爸爸的画面)一个由课件辅助的故事讲完了,学生学得兴趣盎然,ba的四声也学会了。
在复习汉语拼音时,课件出示配乐故事画面:星期天,老师带着小朋友到野生动物园里参观。
来到动物园里,他们看见了大象、河马、犀牛在河里洗澡,老虎、狮子正在睡懒觉,梅花鹿、山羊、斑马正在练习长跑,猴子在爬树,长颈鹿、野鸡、孔雀正在找食物吃。
他们都想和你们交朋友,正准备作自本人介绍呢。
(小动物身上都有相应的名字拼音卡片)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观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有利于学生在枯燥的复习课上集中注意力。
小动物身上的名字拼音卡片为读准音节作好了铺垫。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放松自己,发挥创造力,有利于更好地学习。
二、创设画面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小学的课文大多故事性较强。
在朗读教学中,要尽量利用书中的语言拔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运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的画面,配上生动优美的音乐,并以讲故事的语气将课文范读一遍,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的同时,也对阅读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一读为快的欲望。
例如:在指导朗读课文《回声》的第一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回声这个童话故事发生的背景,即第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象。
这时教师相机指导: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像个大月亮,多美呀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高兴吗
大家读的时候要放慢些,美一些,边读头脑里边浮现出屏慕上美丽的画面。
又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出示两个句子:(1)小青蛙问:“你是谁
你在哪儿
”(2)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
你在哪儿
”目的是让学生区别出这两个句子,哪句是小青蛙说的,哪句是小青蛙听到的。
接着用多媒体播放“原声”和“回声”的读法,让学生通过倾听,用心去感受两句话读法的区别。
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内化后,把上面两句话朗读起来,通过同桌对读的方法达到会读,读好的目的。
又如课文《王冕学画》的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
教师可先通过动画演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雨过后湖里荷花的鲜活、美丽。
把学生带入迷人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朗读欣赏,再单独出示湖水、荷花、花瓣、荷叶的画面,让学生独个欣赏、理解、朗读、背诵。
二、创设游戏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主要表现在识字量大,字形复杂,容易混淆。
学生学得索然无味且效率不高。
如果将多媒体教学寓于识字教学中,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成长心理学》中曾指出:“学生生来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的刻意指导。
”在识字教学中,辅助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识记生字。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而孩子的一个小小的“发现”,都是通过他自己的细心观察所获得的,在孩子的心目中这些小“发现”要比发现沙漠里的“绿洲”还要可贵。
作为教师,一定要珍视孩子的这些小“发现”,及时肯定学生的这种“发现”,充分维护他们的想象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这一课的生字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非、棵、片、瓜、圆、回、可、空”让学生先观察,然后举手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这时,马上就有学生举手了,说:“老师,我记住了‘可’,就是小河的‘河’去掉三点水,就成了‘可’。
”课件显示:河——可,并且伴有动听的音乐和赞美的声音:“你真聪明
”又有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记住‘可’,就是‘丁’和‘口’组成‘可’。
”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举手发言。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记住汉字的音、形、义,制作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复习题课件,寓教于乐。
如巩固要求会认的字,可以通过“摘苹果”的游戏完成。
即学生读正确了,苹果就掉下来。
教师就奖一个“小苹果”给这位学生。
而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字可采取“小兔采蘑菇”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区别“园、原、圆”时,分别写有“草圆、花原、园桌”的是毒蘑菇,而写有“花园、草原、圆桌、果园”的为香蘑菇。
然后把这些蘑菇混在一起,请学生帮小兔采蘑菇,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生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一定的情境是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方面。
有关研究表明,语言的表达是与其心理素质及环境紧密联系的。
事实上,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声音小,语音含混不清,表达困难,在课外则声音大,乐于表达。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重要交际的自由天地,这种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而在传统的课堂上,气氛比较紧张,少数人会表现出羞涩,发言时大脑一片空白,难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样,就要求本人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淡化课堂气氛,强化生活气息,使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自由表达的氛围。
利用CAI课件就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写蜗牛艰难爬行的作文
蜗牛爬行靠腹足,速度很慢,测试蜗牛在不同材料上爬行的速度,准备玻璃﹑瓷砖﹑纸板。
首先把没喂食的蜗牛放在玻璃上,旁边摆一直尺,用细线系小块苹果去引诱它,食物放在蜗牛范围内5-6厘米左右,一会蜗牛出壳发现苹果朝它爬去,沿直尺边缘平行轻缓地拉动细线,使蜗牛只能看到﹑闻到就是吃不着苹果;饥饿的蜗牛要吃苹果,只得沿直尺往前爬。
以蜗牛腹足尾部为起始点和终点,60秒后,从直尺读取爬行距离是12厘米,计算出爬行速度为0。
2厘米/秒。
同样在瓷砖﹑纸板上做测试,爬行速度分别为0。
15厘米/秒和0。
1厘米/秒。
蜗牛在不同材料上的爬行速度不一样,玻璃比纸板爬得快,分析原因:玻璃光滑阻力小。
观察结论:蜗牛的确爬得很慢。
腹足的运动与匀速爬行观察三次测试实验,虽速度不一样,但发现每次爬行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
蜗牛的爬行速度跟腹足运动有直接关系,从玻璃背面观察爬行中蜗牛的腹足,看到腹足肌肉收缩从后传向前端,同时粘在物体表面防止向后滑动,当收缩传到最前端,腹足就释放开来,蜗牛得以完全伸展,身体向前滑行,腹足肌肉是波浪式收缩运动。
坚持观察很久发现其波浪式收缩频率不变、把蜗牛放置在手臂上爬行,静心感觉,其运动节奏始终一致,以此判定腹足运动是匀速的,经推理测试得出结果:蜗牛确实是匀速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