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和哪个人物有关
1【赵普】北宋2【出处】: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
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
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
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3与这个典故有关的另一位人物是,与林駧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罗大经(约1196-1252年)。
在其所撰《鹤林玉露》中有这样的记载:“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
’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这个记载说明《论语》在当时“为儿童之书”,当过私塾先生的赵普自然熟悉。
罗大经在此比林駧在《儒吏》中所记载的话,除了前半句的文字有所不同外,还多了后半句“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并且说明了具体时间,是“赵普再相”后,听到人们说赵普所读的书就只有《论语》,于是宋太宗就此问赵普,赵普毫不隐瞒,并说出上面的话
后世人们关于论语的评价,如“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类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半部论语是否能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出自《宋史》。
当时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每遇政事不能决,便于归家后查阅家中一柜中之书,次日则问题迎刃而解,久之家人好奇,偷偷打开一看,原来里面只有半部《论语》。
于是时人便说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后人引用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论语》内容的博大精深,只需要它的一半就足以治理天下。
然而,审视历史真正依靠《论语》治理天下的能找出几个呢
似乎少之又少。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不靠《论语》同样可以治理天下。
事实上,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的各种人文理论,以及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华文化的整个体系中的任何一部分拿出来,甚至一句经典的格言,都可以用来治天下,绝非只有《论语》一部书。
同样,在西方也有一本与治理天下有关的著名的书,叫《君主论》。
它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科洛·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
中心思想就是作为统治者,为了达到统治目标,应该不择手段,即便是血腥暴力、阴险狡诈也都是合理的。
这本书在一段时间内曾做为欧洲君主的必备之物出现于他们的案头。
然而,它也不过是过眼烟云,早已风光不再。
在今天我们提出要大力宏扬传统文化,许多人提倡读孔子,读古籍,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兴起了私塾,让孩子从小学习之乎者也,似乎只要大家都来认真看书学习,就能弄通中国的事情,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似乎只有这样才叫宏扬传统文化。
中国人的问题之一就是爱走极端,要么全盘西化,要么全面复古,在这些问题上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却不见了踪影。
我们首先应该分析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含了什么内容,哪些是优秀的东西,哪些是糟粕,对优秀的东西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对糟粕必须坚决地批判、摒弃。
中国文化是在数千年的发展中逐步积淀下来的,由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总结出不同的人生哲理,它们之间经常会自相矛盾,比如“三思而后行”与“当断不断必为其乱”等。
如果我们笼统地说学习传统文化,到底该学哪一部分呢。
既然半部《论语》就可能冶天下了,是不是只学《论语》就行了,其他的可以一概不问了
《论语》真的就句句是真理了么
如果认真分析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糟粕的东西多于优秀的部分。
柏杨先生1985年出版的《丑陋的中国人》中讲述的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中国人所固有的种种劣根性。
我还在由日本作者高桥敷1970年出版的《丑陋的日本人》中所批判的日本人的种种丑态中,看到了这些丑态背后中国人的影子。
还有著名学者黎鸣对孔子进行的猛烈的批判,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进行清洗。
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任何民主、法治、追求真理的成分,却存在着大量的“夹着尾巴做人”、“话到嘴边留三分”、“祸从口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见人只留三分笑,莫要全掏一片心”等等教人以假面具做人的祖训。
如果我们不加批判地将这些东西全部作为国粹继续保存并进一步发扬,中国将永远不会成为民主、法治、有创新力的现代化国家。
我们需要发扬的只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那一部分,比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仁义礼智信”、“扶困济危”、“天人合一”等符合人类普世价值观的部分。
这需要有识之士首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甄别,找出与民主、法治、科学、创新相适应的部分,只有将这些合理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发掘,并与现代社会的科技、人文相结合,才能让我们的祖国即保留了历史的厚重,又朝气蓬勃,在新的时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和哪个人物有关
1【赵普】北宋2【出处】: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
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
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
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3与这个典故有关的另一位人物是,与林駧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罗大经(约1196-1252年)。
在其所撰《鹤林玉露》中有这样的记载:“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
’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这个记载说明《论语》在当时“为儿童之书”,当过私塾先生的赵普自然熟悉。
罗大经在此比林駧在《儒吏》中所记载的话,除了前半句的文字有所不同外,还多了后半句“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并且说明了具体时间,是“赵普再相”后,听到人们说赵普所读的书就只有《论语》,于是宋太宗就此问赵普,赵普毫不隐瞒,并说出上面的话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成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释义]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出处]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