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用三个如描写一下雪花的句子

如何辨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喻和比拟

内容提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已经渗透了相关的修辞手法的教学。

如比喻、夸张、比拟、反问、设问、对偶、排比等。

比喻句和比拟句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修辞内容。

什么是比喻

什么是比拟

有比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吗

有人的句子就是拟人句吗

如何判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比喻与比拟的修辞手法,是我们小学教师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比喻与比拟的概说(一)比喻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这种修辞手法叫比喻。

①由此而言,构成比喻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如“我脚底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不能够成比喻,因为它不符合本质不同这个条件。

而“我心里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小学语文第六册《一束鲜花》)②就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例如:“这只猫像一条鱼。

”不能构成比喻,因为它们没有恰似点。

而“这只猫像一只小老虎”。

就能够成比喻。

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词语)组成。

比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成许多类型。

教学上,一般根据比喻的构成特点分成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比喻在文中可以起到化平淡为深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 简洁的作用。

例如:(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小学生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2)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

(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上述例句,例(1)是明喻,把漓江水的绿比作一块无暇的翡翠,比喻词“仿佛”。

例(2)是暗喻,把雪后的万里江山比作粉装玉砌的世界。

暗喻词是“变成了”。

例(3)是借喻,本体柳条儿句中直接用“银条儿”代替。

(二)比拟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想象的手法,故意把物当作人,甲物当乙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叫比拟。

③比拟一般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拟人,即把事物当人来描写,使它们具有人的言行、思想、情感。

拟物即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

比拟在文中可启到色彩鲜明、描绘行象、表意分明的作用。

例如:(1)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

(2)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

(3)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上述例句,例(1)是拟人,把兴安岭当作人来写。

例(2)、例(3)是拟物。

“风”不是吹进来,而是“灌进来”。

“敌人”有“尾巴”,是把甲物当乙物,把人当物写。

二、比喻和比拟的辨析有比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吗

有人的句子就是拟人吗

比喻与比拟这两种修辞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因而,正确地辨析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比拟,把握与区别好比喻与比拟的句子,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有比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吗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

前面我们提过,一个比喻句必须具备本质不同而有必须有恰似点这两个条件。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1)同类相比。

例如: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小学语文第六册《画杨桃》。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钓鱼。

(小学语文第七册《钓鱼的启示》)(2)表示猜度。

例如: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近来了。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院子里静悄悄的,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小学语文第六册《院子里的悄悄话》)(3)表示想象。

例如: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小学语文第六册《赵州桥》)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小学语文第三册《难忘的一天》)(4)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比喻句和几种句式的区别。

比喻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打比方,由于形式较多,容易与其它的句式相混淆。

我们不防采用下列方法来区别。

(1)缩句找特征。

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构成。

简单的比喻容易找,如“太阳像个大火球”。

本体是太阳,喻体是大火球,比喻词是像。

但句子长了就比较难判断,我们就可采用缩句找特征来判断。

例如: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梁的根,它不但在我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而且在高梁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小学语文第九册《高梁情》)例句中,我们看到了三个比喻词“像”“像……一样”“仿佛”。

第一个像是同类相比,不是比喻。

我们可以把这个长句缩成“高梁的气根像鹰爪一样抓住他,仿佛擒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它的本体、喻体、比喻词特征就显而易见了。

(2)换词法。

用“是”作比喻词的比喻句,与有“是”字的句子容易混淆。

我们就可以用换比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

一般来说,用“是”作暗喻的比喻句,我们是可以换成明喻的。

而不是暗喻的句子,就不能换,一换句子就变了。

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可换成“我们像祖国的花朵。

”是比喻句。

而“我们是学生。

”若换成“我们像学生。

”句意就变了,不是比喻句。

其它的暗喻也同样可试着采用换词法来判断。

如“雪后的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

”可换成“雪后的万里江山像粉装玉砌的世界。

”而“这一张纸变成了一架飞机。

”就不能换成“这一张纸像一架飞机。

”(3)去词法。

比喻句中的比喻词“好像”是不能去掉的,不是比喻句的“好像”可以去掉。

如:“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好像一个个的红灯笼。

”去掉“好像”就不通了,是比喻句。

“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他。

”去掉“好像”句子仍然能读通,不是比喻句。

(4)加词法。

有的比喻句不用比喻词,我们就可采用加上比喻词来辨析它。

如:“花儿一样的脸。

”加上“像”后就变为“像花儿一样的脸。

”是比喻句。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加上“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3、有人的句子就是拟人吗

比喻与比拟两种辞格都有一个“比”字,构成了它们字面上的相似。

而比喻重在“喻”,比拟重在“拟”,则又造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

比喻与比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二者的构成基础不同。

比喻构成的基础是相似性,比拟构成的基础是仿照性。

比喻要求两事物有相似点,而比拟倒是着重两事物之间的不同点。

例如: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小学语文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例句中,“细雨如丝”是说细细的雨和丝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是比喻,而说杨梅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是把“杨梅树”当成具有人物的贪婪、吮吸的行为来写,是拟人。

另一方面,二者的结构形式不同。

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

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本体不一定出现。

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或人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物或人物)一定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

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赋予本体。

例如:(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2)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

(小学语文第三册《看雪》)例(1)是暗喻,喻体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如改为“地球,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就变成了拟人。

例(2)是一个排比,拟人兼借喻的句子。

树上披着银装,“披着”很明显的是拟人。

用“雪毯”和“银装”来比喻雪后的地上和树上,本体隐藏,是借喻。

三、小学教材中部分疑难句子解析④1、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这是一个在小学教材中让老师们争议不休的句子。

有的人说这是一个比喻句,就像“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

”其实,从构成比喻的条件来看,它们是不一样的。

“老师”和“园丁”的本质区别是职业的不同,相似的是“培育”性。

因而是比喻。

同样,“我的心像刀绞一般。

”中,本质的不同是心是没有人拿到来绞的,而用“刀绞”来比喻,就可以把心痛这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例句中,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指的是井水洒在路面上,春雨也是水,它们是本质相同的两种事物,所以我认为不能构成比喻。

2、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小学语文第七册《观潮》)有人说这个句子是用“白色战马”来比喻钱塘潮的,也就是说,本体是“钱塘潮”,喻体是“白色战马”。

这样的分析不太符合作者的本意。

从句子所处的上下文来看,整个自然段是从形状、颜色、气势、声响四个方面来描写钱塘潮的。

这一句描写的是钱塘潮向人们涌来的气势,比喻的本体是“那浪潮越来越近”的气势,比喻的喻体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只用“白色战马”是表现不出钱塘潮的气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样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小学语文第九册《草原》)这是一个比喻兼比拟的句子。

用“中国画”来比喻小丘柔美的线条。

而句中的“流”字又使本句具有了比拟的特征。

即把“翠色”当作会流的物体(水、油等)来写。

拟体是可以流动的物体,但没有出现。

4、在这境界里,连俊马和大牛都有时侯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小学语文第九册《草原》)回味着草原的乐趣,很明显是人才具有的思想,是拟人。

而句中虽有“好像”但我们去掉“好像”一词后,意思仍然读通。

这里的“好像”只是表示想象的意思,不是比喻句。

5、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似的。

(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句中有比喻词“像……似的”,但我们不能把“一阵风”或“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说是喻体。

说把女的比作一阵风,也不符合文意,说把女的比作一阵风能把她吹倒,它们的本质都是“她”,也不能构成比喻。

而再单薄的女子一阵风也不能真的把她吹倒。

这应该是一个夸张句。

6、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勃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小学语文第八册《猫》)说猫“温柔可亲”,是把猫当作人来写,是拟人。

“小梅花”是指猫在稿纸上留下的脚印,不用脚印而直接写“小梅花”,是借喻。

7、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小学语文第九册《三峡之秋》)“群峰披金甲”,“阳光跳跃”,“长江热烈”,“光辉投向”这一连串的描写是比拟,而“像一条金鳞巨蟒”则是比喻。

8、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匆匆》)“日子如轻烟,如薄雾。

”“像游丝样的痕迹。

”是比喻。

把日子的匆匆流逝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初阳蒸融;把痕迹比作游丝,形象而又生动。

初阳不说晒干薄雾,而用“蒸融”,是把初阳当作火来写,拟体是火,是拟物。

9、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颜色是不能“照耀”人的眼睛的,这是把颜色当着能发光的物体(太阳、灯光等)来写,即把甲物当着乙物来写,是拟物。

10、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小学语文第七册《卢沟桥的狮子》)句子用了四个“好像”,学生会误以为是比喻。

但我们用去词法就发现“好像”去掉后,句子的意思仍能读通,且我们在句中找不到喻体,因而不是比喻。

但把柱子上雕刻的狮子说成“长吼”“专心”“偎依”“藏”“做游戏”“淘气”“按”等一系列有思想,动作行为的人,是比拟,也是排比。

1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小学语文第六册《火烧云》)云从西边“烧”到东边,是把云当作火来写,拟体是火,没有出现。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是把红彤彤的云比作火。

这是一个比拟兼比喻的句子。

12、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掀起”“卷着”“敲打”,这一系列的词语就明显看出这是一个比拟句。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喻与比拟的修辞手法讲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地探究新的规律,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积累更多的经验,把我们的教学工作搞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

sometimes 倒装句的用法

The best for a woman who has nice figure is to turn around and leave. This kind of women will be always in memory.

描写花的比喻句(排比句)

描写花的比喻句如下:1、喇叭花的叶子碧绿碧绿的,稠密得很,远远看去,就像一匹绿布挂在空中。

2、杜鹃花在夕阳的辉映下,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红彤彤的。

3、鸡冠花,远远看去红得像一团火。

走近一看,嗬,朵朵都像大公鸡头上的红冠子。

4、一朵朵牵牛花像一个个会讲故事的小喇叭。

5、水仙花就像一朵朵可爱的小雪花。

6、一树洁白的花朵,像雪,像玉,像云,像飞迸的浪花。

7、美人蕉那宽大的叶子,像一把绿色的芭蕉扇。

8、蒲公英就像一个小小的降落伞。

描写花的排比句如下:1、桃花像一只闹钟, 它唤醒沉睡的小草, 给大自然增添一份色彩。

桃花像一幅画,它收集大自然的色彩, 让花儿们在画中争芳斗艳。

桃花像一个魔术师,它变来了飞翔的小鸟,给天空当做礼物。

2、那荷花,清纯不染;那桃花,姹紫嫣红;那牡丹,雍容华丽;那玉兰,淡淡幽香;那樱花,幽幽如歌。

3、彼岸花是引魂之花,彼岸花是恶魔之花,彼岸花是温柔之花。

4、花朵有的含苞待放,像一支支白蜡烛;有的争芳斗艳,花骨朵中散发着浓郁的香味;有的倒挂枝头;有的好像是一对情人在一旁窃窃私语;有的像白蝴蝶面对蓝天振翅欲飞。

5、菊,是一种淡泊,一种“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的淡泊。

菊,是一种坚强,一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坚强。

菊,是一种境界,一种“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的境界。

6、白色的花像一闪一闪的小星星,红色的花像小小的红豆,紫色的花像一把可爱的小花伞,蓝色的花像从天空中洗过的圆盘是千姿百态,五颜六色。

7、牡丹花像胭脂一样粉。

桂花像月亮一样黄。

兰花像纸巾一样白。

凤仙像红领巾一样红。

8、红色的菊花,像一个红红的火球。

粉红的菊花,像小孩微笑着的脸;白色的菊花,像洁白的雪球;紫色的菊花,像小帽子,这些菊花都十分美丽可爱。

12、有的菊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把花瓣一个个的向里卷;有的菊花像一个被惊吓的人,把花瓣一个个竖起来;有的菊花像一个穿着一条连衣裙的小姑娘,把花瓣一个个向下伸展……13、粉红的桃花长在赤褐色的枝干上,五朵花瓣围着像蜗牛触角的花蕊。

两三朵花瓣的桃花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那些四五朵花瓣的桃花,像一个个花季少女。

14、洁白的花,像一片片白色的棉花;像一块块扯碎了的棉絮;像一片片雪白的羽毛;还像一个个披着白纱的少女在空中翩翩起舞。

15、全开的荷花像娇羞而漂亮的小女孩,露出羞涩的笑脸;半开的荷花像手掌有大又有小;没开的花骨朵儿像画家的画笔,等待着画出一幅美丽的荷花图。

英语的倒装句有哪几种形式

倒装是一种语法手段,用于表示一定的句子结构或强调某一句子成分。

倒装句主要有两种: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

1、完全倒装完全倒装即把整个谓语放到主语之前(是整个谓语动词,而非助动词)。

例如:The teacher came in and the class began.(没有倒装)In came the teacher and the class began. (老师走了进来,然后开始上课。

)2、部分倒装1) 部分倒装即只把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情态动词等)放到主语前,或把句子的强调成分提前。

Nor did he let the disease stop him from living the kind of life he has always dreamt about(疾病没有使他放弃过上梦想中的生活)2) 以否定词开头的句子要求部分倒装。

注意下列句子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提前、甚至补充助动词的用法: 例:Not until yesterday did little John change his mind.(小约翰直到昨天才改变了主意。

)当然,每一种倒装句的使用有很多情形,具体参见网页

什么是倒转句英文的,别解释得太笼统也别

应该是倒装句吧英语倒装句(Inversion)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它们之间有两种语序:一是主语在谓语之前称为自然语序(NaturalOrder);二是主语在谓语之后则称为倒装语序(InvertedOrder)。

而倒装语序中又有完全倒装(FullInversion)和部分倒装(PartialInversion)完全倒装(FullInversion):又称全部倒装,是指将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全部置于主语之前。

此结构通常只用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部分倒装(PartialInversion):指将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倒装至主语之前,而谓语动词无变化。

如果句中的谓语没有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则需添加助动词do,does或did,并将其置于主语之前。

英语句子的倒装一是由于语法结构的需要而进行的倒装,二是由于修辞的需要而进行的倒装。

前一种情况,倒装是必须的,否则就会出现语法错误;后一种情况,倒装是选择性的,倒装与否只会产生表达效果上的差异。

一、表示强调:倒装句最突出、最常见的修辞效果就是强调,其表现形式如下:1.only+状语或状语从句置于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装。

例子:Onlyinthiswaycanyousolvethisproblem.只有用这种方法,你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Onlyafterhehadspokenouttheworddidherealizehehadmadeabigmistake.只有当他已经说出那个字后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

2.hardly,innoway,little,scarcely,seldom,never,nomore,nolonger,not,notonly,nosooner,notonly…(butalso),notuntil…等具有否定意义的词或词组位于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装。

例子:NosoonerhadIgothomethanitbegantorain.我刚到家就下起了雨。

SeldomdoIgotoworkbybus.我很少乘公共汽车上班。

Notuntiltwelveo'clockdidshegotobedlastnight.她昨晚十二点才上床睡觉。

3.so/suchthat结构中的so或such位于句首可以构成部分倒装句,表示强调so/such和that之间的部分。

例子:Sounreasonablewashispricethateverybodystartled.他的要价太离谱,令每个人都瞠目结舌。

Tosuchlengthdidshegoinrehearsalthatthetwoactorswalkedout.她的彩排进行得那么长,以致于那两个演员都走出去了。

以上各例都用倒装语序突出了句首成分,其语气较自然语序强烈,因而具有极佳的修辞效果。

二、承上启下1.为了避免句子部分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常用so+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或neither/nor+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的倒装句式。

其中第一个句式表示与前面所述的肯定情况相同,第二个句式表示与前面所述的否定情况相同。

例子:A:Hisbrotheris(not)acollegestudent;B:soismine.(norismine.)A:他弟弟(不)是大学生,B:我弟弟也是。

(我弟弟也不是。

)A:Heusedtohavehisfurtherstudyabroad;B:sodidI.(neitherdidI.)A:他曾去国外深造过。

B:我也去过。

(我也没有。

)A:Oneofmyfriendscanspeakthreeforeignlanguages;B:socanhiswife.(neithercanhiswife.)A:我的一个朋友会说三门外国语。

B:他的妻子也会。

(他的妻子也不会。

)2.倒装可把前一句说到的人或物,或与前一句有联系的人或物在下一句紧接着先说出来,从而使前后两句在意思上的关系更加清楚,衔接更加紧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子:Theybrokeintoheruncle'sbedroomandfoundthemanlyingonthefloor,dead.Aroundhisheadwasabrownsnake.他们破门进入她叔叔的卧室,发现他躺在地板上死了。

一条棕褐色的蛇缠在他头上。

Wereallyshouldnotresentbeingcalledpaupers.Paupersweare,andpaupersweshallremain.我们确实不应因为被称作穷光蛋而愤愤不平。

我们的确是穷光蛋,而且还会继续是穷光蛋。

三、制造悬念,渲染气氛在新闻或文学创作中,有时为了内容的需要,或是为了强调,作者常常运用倒装来制造悬念,渲染气氛。

如朗费罗(Longfellow)《雪花》中的一节:OutofthebosomoftheAir,Outofthecloud-foldsofhergarmentsshaken,Overthewoodlandsbrownandbare,Overtheharvest-fieldsforsaken,Silent,andsoft,andslow,Descendsthesnow.在这一节诗里,诗人就富有创意地运用了倒装。

在前五行中,诗人堆砌了七个状语,状语连续出现而主语和谓语却迟迟未露,造成一种悬念效应。

全节读罢,读者才对诗歌的主题恍然大悟,因而收到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四、平衡结构英语修辞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尾重原则,即把句子最复杂的成分放在句尾以保持句子平衡。

在语言使用中为了避免产生头重脚轻、结构不平衡的句子,我们常采用倒装语序。

1.以作状语的介词短语开头:当主语较长或主语所带修饰语较长时,为了使句子平衡,常将状语置于句首,句子用完全倒装语序。

例子:A.Tothecoalminecameacom-panyofPLAsoldierswithordersfromtheheadquarterstorescuethetrappedminers.B.AcompanyofPLAsoldierscametothecoalminewithordersfromtheheadquarterstorescuethetrappedminers.一个连队的解放军战士来到了那座煤矿,奉司令部之命解救受困的矿工。

A.Onthegroundlaysomeairconditioners,whicharetobeshippedtosomeothercities.B.Someairconditionerslayontheground,whicharetobeshippedtosomeothercities.地上放着一些空调,等着用船运到其他城市去。

从例句中可看出,采用倒装语序的A句结构平衡稳妥,读起来自然流畅,而采用自然语序的B句结构零乱,读起来也别扭。

因而,在主语较长时就应采用倒装语序以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

2.以表语开头的句子:有时为了把较长的主语放在后面,须将表语和谓语都提到主语前。

例子:Suchwouldbeourhomeinthefuture.我们将来的家就是这个样子。

3.以副词here,there开头的句子,也采用完全倒装来保持句子平衡。

例子:Hereistheletteryouhavebeenlookingforwardto.你盼望已久的信在这儿。

五、使描写生动有时为了使叙述或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语言效果,可将表示方向的副词(如:down,up,out,in,off,on,away等)或拟声词(bang,crack等)置于句首,句子采用全部倒装的语序(主语为人称代词的句子除外)。

例子:Upwenttherocketintotheair.嗖地一声火箭就飞上天了。

Downjumpedthecriminalfromthethirdfloorwhenthepolicemanpointedhispistolathim.当警察把手枪瞄准那个罪犯时,嘭地一下他就从三楼跳了下去。

Boomwentthecannon!轰隆一声大炮开火了!Bangcameanothershot!砰!又是一声枪响!以上句子简洁明快,生动逼真地描述了有关动作,令我们一览此类倒装的风采。

但这种倒装句的修辞功能在语段中可以体现得更为清楚。

“Stopthief!Stopthief!”Thereisamagiccryinthesound.Thetradesmanleaveshiscounter,Awaytheyrun,pell—mell,helter—skelter,yelling—screaming,“Stopthief!Stopthief!”Thecryistakingbyahundredvoices,Awaytheyfly,splashingthroughthemud,upgothewindow,outrunthepeople.(Dickens)作者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分别用副词away,up和out位于句首引出四个倒装句Awaytheyrun,Awaytheyfly,upgothewindow,outrunthepeople。

从而制造出一种紧张、急促的气氛,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紧张、混乱的捉贼场面。

倒装是英语中一个重要的修辞手段。

倒装句的使用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了解并掌握倒装句各种句式的用法,不仅会提高我们对英语语言的欣赏能力,对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将大有裨益。

因此,写作中适当用一些倒装句式定会使文章表达更生动、有力。

语文大阅读有什么答题技巧

一、表式:记叙、描写、抒情、说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名著里的环境描写

1、作用一、交代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时代背景。

例二、渲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2、定义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3、描写顺序景物描写顺序一般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又分为两种,一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或由远及近,或由内而外,或由上到下,或由整体到局部,等等;二是不取固定的观察点,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也叫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景,描绘出景物的变化,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

选用哪一种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和描写的实际需要而定。

4、描写对象景物描写的对象,概括地说,凡环绕人的但不是对人的描写,都可以说是景物的描写。

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风景描写、风俗描写和风物描写。

也可以用绘画用语来表达,那就是: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

风景画的主要内容是自然风景。

广义的风景画,包括人工景物,如宫殿、寺庙、园林等。

狭义的风景画,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日、月、星、云,高山、大漠、潮汐、雷电等。

我们这里采用广义的概念。

风物画的范围,似乎更小一些,主要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特点的景物与器物。

较大的如园林,较小的如金石风物描写,应该有独具的特点。

风俗画,也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风俗画,指能反映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


用三个如描写一下雪花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