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桃花源的诗句
《桃花源诗》 ——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桃源行》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同吉中孚梦桃源》 ——唐·卢纶 春雨夜不散,梦中山亦阴.云中碧潭水,路暗红花林.花水自深浅,无人知古今.夜静春梦长,梦逐仙山客.园林满芝术,鸡犬傍篱栅.几处花下人,看予笑头白. 《桃源行》 ——宋·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朝中措·桃源图》 ——元·善住 桃源传自武陵翁.遥隔白云中.漫说人间无路,岂知一棹能通.红英夹岸,霞蒸远近,烂漫东风.将谓神仙别境,鸡鸣犬呔还同. 《题桃源》 ——唐·李宏皋 山翠参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当时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草色几经坛杏老.岩花犹带涧桃香.他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 《桃源行》 ——唐·刘禹锡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桃源词二首》 ——施肩吾 夭夭花里千家住,总为当时隐暴秦.归去不论无旧识,子孙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归汉世,还同白鹤返辽城.纵令记得山川路,莫问当时州县名. 《桃源》 ——唐·李群玉 我到瞿真上升处,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鹤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寻桃源》 ——唐·张乔 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 《桃源》 ——唐·章碣 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桃源篇》 ——唐·权德舆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渐入空蒙迷鸟道,宁知掩映有人家.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
在 桃花源记 一文一、二自然段,我们可以用一句唐诗来表达 欲穷其林 后豁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桃花源记 为什么说仿佛一词运用得很巧妙
仿佛”二字运用得既灵活又贴切,因为山口很小,自然光线不很明亮,用“仿佛”二字正可描绘出光线暗弱、洞口若明若暗显得很隐蔽的情状,更符合桃花源五六百年来未被人发现的情理。
我心中的桃花源记的作文200字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300字乡村,一天到晚都充满诗情画意。
在蔚蓝纯洁的天空上,飘浮着几朵悠闲自在的白云。
远处,传来一声声清脆的鸟鸣。
辽阔无垠的草原上,传来孩子们的欢笑,那一张张淳朴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他们在草地上快乐地追逐、打闹。
女孩子们在树荫底下安静地编织花环,男孩子在草原上摔跤,打游击,草原就像一然的运动场,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
老牛在一旁安闲地吃草,不时抬起头来望望一边嬉戏的孩子。
在清澈见底的小河里,小鱼儿和小虾在嬉戏,小鱼不时窜出水面,撩起一串串晶莹的水珠。
在轻轻荡漾着的河流两岸,满是五色斑斓的野花。
彩色的蝴蝶和勤劳的蜜蜂穿梭其间,唱着快乐的歌,采着香甜的蜜。
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红得像火,白的像雪,粉得像霞,有的成群结队,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孤芳自赏……大口呼吸着带着泥土芳香的清新空气。
天黑了,农舍冒出袅袅炊烟。
“桂圆儿,快回来吃饭!”“二胖,今晚有你爱的茄子,快回来!”叫喊声此起彼伏,孩子们便停下手中的活儿,牵起自己的牛,走向自家的农舍。
这就是乡村,我心目中的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400字漫着阵阵花香,原来是房前的那棵桃树绽开了花蕾,吐纳出阵阵清香的“空气”。
人们陆陆续续的都出来了,各自在自己的田中辛勤的劳作,但没有一丝的怨气,从他们幸福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来。
孩子们在大树的旁边尽情的嬉戏,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看着孩子们。
脸上露出笑容,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无忧无虑的生活中。
太阳渐渐升高,每家每户的烟炊里都冒出一圈一圈灰色的炊烟,坐在家中的女人们互相笑着,说着,织着手中的布,等待着丈夫回来,开心的吃饭。
阳光慢慢的从金色变成了紫红色,那颜色如打翻的颜料,染红了半边天。
云彩都变换着各种形态,展现出自己最美的样子,引来人们的赞扬。
夜深了,静了,家家户户都熄灭了灯,只剩下那皎洁的月光穿过房前的那棵桃树,展现出鱼鳞般的光斑……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500字有一天我顺着小溪骑车行进,忘记了路途的遥远。
忽然遇到一片美丽的桃花林,桃树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数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我对桃花林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骑,想要走到这桃花林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正是溪水发源的地方,就看见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光。
我便下了小车,从洞口进入。
起初,山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开阔明亮起来了。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村中人看到我十分惊讶,问我从哪儿来。
我详细地回答。
村中人就邀请我到他们家里去。
准备酒、杀了鸡做饭菜招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消息。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村中人问我是什么朝代了,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曹魏、晋以后的事。
我一件一件具体详细地给村中人说自己所听到的事情。
村中人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我到自己家中做客,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我在桃花源中逗留了几天后,就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呀。
”我已经出来后,找到我的车,就沿着原先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记号。
到了家,和爸爸妈妈说了桃花源的情况。
他们立即跟着我去,寻找原先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我的好朋友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桃花源。
但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以后就再也无人去寻找去桃花源的路了。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600字我学了<<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之后我心中顿有感悟.不由想起那一片美好的景色,心中不由也浮想连翩~~~~我心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举世无双,风景优美的地方.在那的山峰十分的独特,既险峻陡峭,但又秀美壮观,山峦起伏,好似绿色的波澜,十分的令人赏心悦目,山峰高不可攀,似一把利剑直指云霄,且山上,有一条瀑布从山上直奔而下,飞流万丈,好象一条堆了霜雪的白练,飞珠乱溅,令人叹为观止.山上还有许多奇珍异兽,都能与人和睦相处.从山上奔流直下的瀑布下有一条河流,如一条逶迤的玉带在群山之中蜿蜒盘旋,河岸两旁有桃树林,开满桃花,花瓣从树上落到河面上,仿佛给河流铺上了一块粉红色的地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河岸边的桃花一大簇一大簇的开着,大片大片,如粉红色的火焰,熊熊的燃烧着,永不停息.一年四季,树上都挂着硕大无朋的桃子,伸手即可拿到.这条河水清可见底,纤尘不染.其中有许多的游鱼在嬉戏,其中有许多的鱼竟然都是美丽异常锦鲤呢!这条河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彩带河在河岸旁的桃林附近,有一块宽敞无比的草原,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彩虹草原.因为这片草原之上时常出现一到亮丽无比的彩虹,闪烁着那美丽的七色的光辉.这块草地绿油油的,绿的是那么的养眼,好似一块碧绿的翡翠,上面开着五颜六色的小野花,野百合,车前草,野矢菊,勿忘我~~~~等等.像星星眨着它的小眼睛.别提有多有趣了.草儿细细的,软绵绵的如一块漂亮的绿绒毯,躺在上面,清风吹拂着你,嗅着百花的芬芳,听着小鸟的啼叫,可以立即使你安然入睡.我心中的桃花源,也有村落.在村落里,返朴归真,没有工厂的尘烟,有清新的空气可以呼吸,天空是那么的蔚蓝,还漂浮着朵朵白云,没有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高楼大厦,只有草舍茅屋,在这里看日出日落是一种享受,这真是一幅美好的乡村风景图.人们邻居之间,和和美美,从不发生纷争.且都是一群善良的村民,他们互相团结,互相依靠,对外人也如对自家的人一样亲切.村里的人奋发向上,欣欣向荣,他们永远都是快乐的人,永远都是淳朴的.心中的这个桃花源是长存于我的心中的,希望我心中的桃花源总有一天能够实现,但现在就让它成为我心中的一的美好的幻想吧!
《桃花源记》原名是不是《桃花源诗并序》
《桃花源诗并序》,汉末以来,中原板荡,兵连祸结。
种种传说故事,种种美丽幻想,共同催生出了那令人向往的诗文双璧:《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
桃源行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写作特点
《桃花源记》的语言也十分准确和精练。
文章一开头,只用“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19个字,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开端。
第二段描写桃花源的景象也只不过一百多字,就勾画出了一幅极其动人的场景。
从桃花源的土地、屋舍,一直写到男女老少的衣着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写得层层深入,次序井然,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在这段文章里,还表现了诗人高超的概括能力,遣词用语恰到好处。
像写山里人见到渔人,问他从何而来的时候,诗人没有重复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经过,只写了“具答之”三个字,就概括了渔人的全部答话;渔人见太守说起桃花源的情状,也只用“诣太守,说如此”的“如此”两个字,来概括渔人在桃花源里的一切见闻。
陶渊明的语言风格,是非常朴素、自然的。
他写文章不重词藻的华丽,不事雕琢,而是尽力做到朴素,自然,接近口语。
但是我们读他的作品,并不觉得单调乏味,而是感到诗意盎然,淳朴浑厚。
苏轼说他的作品“癯而实腴”,就是说他善于用朴素、清淡的外表来表现丰富的内容。
而这一点也正是《桃花源记》的语言特色。
(李文)语言晓畅,用词精到。
《桃花源记》多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叙写情事,如口说家常;描绘人物,如面对朋友。
明代许学夷说,陶多用“晋宋间语。
靖节耳目所濡,故不觉出诸口耳”(《诗源辨体》)。
在当时一味讲究辞藻、雕琢字句、形式主义蔚然成风的氛围中,陶渊明以清新朴实的语言描绘的理想境界,可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一朵清新可喜的奇葩。
然而我们绝不要以为“记”中的这种自然的语言是随意写来的,它是经作者仔细推敲、苦心琢磨的结果。
正如宋人所说:“语造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中实敷腴。
”(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四)例如,写桃源人民见到武陵渔人后,作者用“乃大惊”三字,就既写出了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又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又如写山口有光,是“仿佛若有光”。
“仿佛”,好像的意思。
这二字用得既灵活又贴切。
为什么说山口有点儿光呢
第一,因所写山口很小,光线不甚分明,用“仿佛”二字正可描绘出光线极弱,洞口若明若暗的样子,这更符合桃花源隐蔽五六百年而不为人发现的情景。
第二,因为桃花源是虚设的境界,其中景物并非实有,所以用词不能太着实。
这样,给读者以迷离恍惚之感,增强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所以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
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可以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后来就有人索性将标题写为《桃花源记并诗》,终至于“喧宾夺主”了。
(苏文)作者善于用通俗平易、朴素自然的语言在其田园诗中描写他所喜爱的农村生活。
在《桃花源记》中也是如此。
如作品的第一段写桃花源外面的景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仅仅用22个字就描画出一幅迷人的暮春桃林图。
头两句从正面写桃林之茂密,第三句从反面写桃树之多而且纯,后两句从侧面衬托出桃林地面之美,以及桃花盛开后花瓣纷纷落下的景象。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桃林之美,其中有的词语如“芳草鲜美”,简直给读者一种有色有香的感觉,而所用的语言却是接近口语化的。
陶渊明用这些朴素的散文语言描绘了桃源外围及内部的自然美和人们的生活美,因此吸引了后世不少的画家去画桃源图。
清人卫炳鋆说:“桃源山水,画中景也。
……而古今之列入画谱者,唐、宋以来,惟摩诘《桃花源里人家》,意趣盎然,神致生动。
……韩文公有《题桃源图》诗,舒元舆有《录桃源画记》,吟咏之余,宛若置身洞天福地,然其造意设色,大约因渊明记想象为之。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下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作者在叙述中的语言不仅做到朴素自然,而且非常精练,没有多余的废话。
全文用32个字就讲了一个有头有尾,有人物,有对话,有情节的故事。
整篇作品因主要写桃源社会,所以着重详写桃源内的人与事,写桃源外的事就从略。
作者往往用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如写到桃源人初见渔人的情景,只写“见渔人,乃大惊”,后面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桃源人见到渔人的神色,而且也体现了他们与外界隔绝之久。
又如写渔人与桃源人谈话的情景,作者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话作了交代。
这个复句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多。
渔人自己在世上所知道的详细情况,不是作者所要着力描写的,所以在上半句一笔带过。
而后半句,虽只三个字,但从桃源人共同的“叹惋”中,可以想象到渔人所说的世上的情形,与桃源内的生活相比之下,世上是多么混乱不堪
而桃源内的生活又是多么安定
《桃花源记》中许多词语由于言简意赅,一直被后世沿用下来,至今还有其生命力。
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不足为外人道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等,这些词语都几乎成了人们熟悉的成语。
其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用来表现桃源人与世外隔绝之久,而又说明桃源内没有朝代变化的情形,非常贴切,又非常生动具体。
宋代唐庚在《唐子西文录》中说:“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及观渊明诗云:‘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便觉唐人费力如此。
如《桃花源记》言:‘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可见造语之简妙。
盖晋人工造语,而渊明其尤也。
”从上所说,可见宋代人也已看出了陶渊明驾驭语言上的深厚功夫。
不言而喻,陶渊明在写作《桃花源记》艺术上的独创之处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