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描写雨声急促的诗句

描写雨声的句子

细雨落在老屋的瓦楞上,那是春天在低声细语,讲述一路走来的故事。

滴水檐望着地上的石缝,用精心积攒的一滴滴水珠在石板上奏出一串串的。

树影摇曳,张开一片片叶子迎接紧一阵慢一阵梳理。

菩萨蛮(雨声不断垂檐竹)年代:宋作者:赵彦端作品:菩萨蛮雨声不断垂檐竹。

清歌唤起清眠熟。

洞户有馀花。

同倾细细霞。

酒行如过雨。

雨尽风吹去。

吹去复盈杯。

一春能几回。

听 听 那 冷 雨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

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

还是香港的谣言里

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的跳弓拨弦

还是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

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杏花,春雨,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翻开一部或,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

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沐浴之后特有的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

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那腥气。

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

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

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

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

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

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

台湾湿度很高,最富云情雨意迷离的情调。

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赖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

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

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少上山两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头诸峰玩捉迷藏的游戏。

回到台北,世人问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问,故作神秘之外,实际的印象,也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

云萦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

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

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纸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

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

王禹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

据说住在竹楼里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

这样岂不像是住在竹筒里,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

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

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

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

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

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噬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

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敲,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

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一夜盲奏,千层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持,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蝎壳上哗哗泻过。

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

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潮泻过,秋意便弥漫旧式的庭院了。

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

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

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吧那冷雨。

因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

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

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

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

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

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

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

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

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找。

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正如马车的时代去后,三轮车的时代也去了。

曾经在雨夜,三轮车的油布篷挂起,送她回家的途中,篷里的世界小得可爱,而且躲在警察的辖区以外,雨衣的口袋越大越好,盛得下他的一只手里握一只纤纤的手。

台湾的雨季这么长,该有人发明一种宽宽的双人雨衣,一人分穿一只袖子,此外的部分就不必分得太苛。

而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

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

任雨点敲在黑布伞或是透明的塑胶伞上,将骨柄一旋,雨珠向四方喷溅,伞缘便旋成了一圈飞檐。

跟女友共一把雨伞,该是一种美丽的合作吧。

最好是初恋,有点兴奋,更有点不好意思,若即若离之间,雨不妨下大一点。

真正初恋,恐怕是兴奋得不需要伞的,手牵手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淋淋漓漓,然后向对方的唇上颊上尝甜甜的雨水。

不过那要非常年轻且激情,同时,也只能发生在法国的新潮片里吧。

大多数的雨伞想不会为约会张开。

上班下班,上学放学,菜市来回的途中。

现实的伞,灰色的星期三。

握着雨伞。

他听那冷雨打在伞上。

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

索性把湿湿的灰雨冻成干干爽爽的白雨,六角形的结晶体在无风的空中回回旋旋地降下来。

等须眉和肩头白尽时,伸手一拂就落了。

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

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

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

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

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

前尘隔海。

古屋不再。

听听那冷雨。

【其他句子】丝丝凉意,丝丝春雨,你给人类带来了勃勃生机,我爱你丝丝春雨。

春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它带着欢乐和丰收从天而降。

雨丝淋湿了花草树木,给了植物充足的水分,花草树木拼命地允吸着甘露,快乐地允吸着甘霖。

你听,滴沥,滴沥......那是春雨的声音,滴沥,滴沥......那是春天的声音,滴沥,滴沥......那是春天的呼唤......雨丝是透明的,它是那么细,那么小,那么轻,仿佛是天的眼泪,是天激动时的眼泪。

它接到了上帝的旨意,带给人类幸福和欢乐......小时侯经常听大人们说:“春雨贵如油。

”的确如此,那无声的春雨,下的是那么少,它却能给大地带来春的气息,春的希望。

春雨洗走了尘埃,它走过的地方,是那么清新,空气那么新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轻柔的雨丝,带给人类多少新的希望。

春雨把大地冲得干干净净。

春雨还在下着,淅淅沥沥地下着,我爱那轻柔的春雨。

夏天的雨已是七月,窗外雷声不断,大雨“淅沥哗啦”的扫荡着,大风“呼呼”嚎叫。

全国各地闹洪灾,高考已改成六月。

嚓,一刀闪电滑肩而过;轰,一炮雷声巨响炸脑;哗啦啦,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充满力量的无数小雨点,一瞬间连成了一条线,“哗”的一声,大雨像一个大锅盖铺天盖地笼罩在大地上。

它们“啪啪”地打在窗户上,溅起了无数小雨花,又不停地往下淌,留下了一道道水印。

窗外几乎没有人,四周新叶满枝的树木,被密密的雨帘笼罩着,望过去绿蒙蒙一片,像是在雨中融化了似的。

“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雨又大起来了,风也大起来了,吹得小树歪歪扭扭,好像要马上向大楼倾倒下来,大树的树枝也强烈的着,让我心颤。

又是一青天霹雳,震耳欲聋。

无数小将士拿着武器刺中了大地的心脏,哦,我亲爱的大地

您已饱尽沧桑,那能受得了这番战争呢

静静地听那窗外的雨声,似乎是大地在呼喊:人类啊,无情的人类啊

我的外套呢

我纯洁的身躯呢

快还给我,快还给我啊

那是大地母亲痛心的呼喊,这呼喊震耳欲聋,可儿女们是否在静心聆听呢

1.春天的雨,是最柔和的。

如果春雨来了,你试着让雨水拂拭自己的脸,那种感觉是温柔的,就像妈妈轻轻地摸着你的脸,非常舒适。

而小草们、鲜花们有了春雨的滋润,一定会更加鲜艳了。

春雨,是它们的营养品。

2.夏天的雨,是最激情的。

雨打在屋檐上,玻璃上发出‘哗啦啦“的声音,让人不禁认为夏雨就像一只发了疯的蜜蜂,不停在鸣叫。

被夏雨打到脸上的滋味可不好尝,它像一块小石头扔到脸上,很疼的。

3.秋天的雨,是春天的雨和夏雨的结合。

有时秋雨细细绵绵的飘扫在大地,有时却像发哮似的降散。

不过,秋雨是丰收果实的使者。

下了秋雨,农民伯伯心里也轻松多了,因为丰收的日子到了。

4.冬天的雨,像一位古时候的女子,很少露面的。

如果说冬天的雨,恐怕是雪了吧。

它絮絮扬扬地飞舞在天空中。

这时候,孩子们可高兴着呢,又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把了。

5.哭泣的雨:那雨就像婴儿的哭声,不仅在下落时没有一个从哽咽、抽泣、再到泪水夺眶而出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节奏或者预兆;而且收场也是戛然而止,没有一个雨珠渐渐稀疏细小,乌云慢慢散开去的过度,仿佛那雨珠还悬在半空中。

你不像羞涩少女般的春雨,只给花草以柔情湿润的吻;你不像絮烦的老太太似的秋雨,给人们以难耐的阴凉和漉淋。

你倒像一个鲁莽、奔放的小伙子,把抑制不住的对花草、对庄稼、对大地母亲的爱,一股脑地倾洒出来;又像痴情的姑娘把她深深的恋情吐诉给她的爱人。

呵,夏雨,你这粗犷、不羁的魂灵

只有你才配称“青春的生命”

呵,夏雨,你生气勃勃地走着,脚步匆匆担负着摧枝拉朽、洗刷世界的使命`我赞美你,夏雨

夏天的雨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全然没有纯雨的缠绵,秋雨的悠闲。

夏天是富有诗情画意的。

夏风比春风更爽人,夏夜比春夜更迷人。

白天的暑热渐渐退区,月牙儿便挂上了天,繁星洒下点点清凉的光。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

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

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

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

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

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索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

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闲暇之中,有幸回到了自己曾经听雨的地方。

恰逢那天下小雨,又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雨声。

迷蒙之中,雨声里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是久未沟通的那种。

它拒我于千里之外,向我表明它对我的陌生,然而我却能从意识的最深处感受到它存在的气息。

我有一种从梦中猛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后的沧桑感。

哦,我在雨声中相约的竟是已隔了时空的自我,它在讲述我以前的一切。

我彷徨了,我问自己:我是谁

还是从前的那个我吗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

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

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

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诗词赏析《有美堂暴雨》

“水之润下无孔不入;火之炎上无物不焚;雷之肃敛无坚不摧;风之肆拂无阻不透;土之养化无物不融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瀑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唐·王勃《郊园即事》断山:悬崖峭壁。

画障:贴画的屏风。

悬溜:悬流的瀑布。

鸣琴:形容瀑布之声。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银河:天河。

九天:天的极高处。

极写庐山的瀑布的高、水流的猛、飞泉的白,是写瀑布的名句。

充分展示诗人豪宕的胸怀。

●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形容瀑布的倾泻和洁净:风吹不散,银白如空。

● 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

唐·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潈(cóng)射:喷射。

壑:土沟。

奇诡:奇妙怪异。

描写庐山香炉峰瀑布的奇观。

● 水悬三尺,泻阶隅,满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

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隅:角落。

昏晓:黄昏、拂晓。

练:白绸。

环佩:身上饰玉。

筑(zhù):弦乐器。

描写瀑布,绘声绘色。

●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流水,缺月如弓。

宋·辛弃疾《沁园春》前两句描写山上的一道湍急的瀑布倾落,水花万点;后两句形容横跨在溪流上的板桥如一弯新月。

●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元·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饮涧:形容瀑布拱身之状。

连用三个比喻,极写瀑布的动态。

● 自天飞下龙涎,走地流为一股泉,带风吹作千寻练。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惠山泉》涎(xián):口吐的涎水。

练:白色丝物。

想象、描写、夸张,三管齐下写瀑布的水势、流速、颜色。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清·何绍基《山西》新晴:天刚放晴。

大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庄子·秋水》尾闾(lǘ):传说为海水排泄的地方。

万川入海,从来没有停止过,海水也从来没有满溢过;海水排泄,也从来没有干涸过。

后人每用这句子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周而复始的。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三国·魏·曹操《观沧海》碣石:指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大碣山。

何:那么。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即耸。

峙(zhì):挺立。

这是作者穷追袁绍残部路经碣石时所作。

描绘了海波荡漾、山岛耸立,木繁草茂的壮观图景,烘托他当时昂扬的气概。

●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晋·乐府民歌《西洲曲》空绿: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空。

卷起帘幕天穹自然显得高远,海水摇漾着空中的碧绿之色。

境界壮阔动荡,“摇空绿”三字,奇警。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图景:春天潮水涌入长江,江海连平,明月潮水相伴而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残夜将尽,朝阳已从海面升起;江南春早,年底江上已露春天气息。

作者为客日久,日复一日,年一复一年,岁月蹉跎,回乡无日,送书无人,触景伤情,所以有上述的描绘。

●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唐·杜甫《不离西阁》旭日浮于沧海,众星挂在银河。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李贺《梦天》齐州:中州,亦即中国。

九点烟:我国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远望如九点烟。

一泓(hóng):一汪:绘出一幅壮观的九州高空鸟瞰图,可见作者气势不凡的胸怀和浓烈的浪漫色彩。

●八月涛声孔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指浙江省塘江大潮的声响,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最为壮观。

触:碰、击。

两句把势大声洪的江潮描绘得如在目前,使人惊心动魄。

全词是一幅精采的海边观涛画。

●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唐·赵嘏《钱塘》中秋:钱塘江海潮,以中秋之夜最为壮观,历来誉为天下胜境。

写静景的壮阔和动景的声势,都极为出色。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望海楼晚景》一线:形容浪头象一排白线涌来。

指顾:指点顾盼,喻时间极短。

写江潮水初上的雄浑景色。

李白《横江词》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之句,附录于此,以供参照。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几许:多少。

浑:简直。

极写江潮的高大。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宋·潘阆《酒泉子》潮水汹涌冲来的时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处都象迎接潮水的锣鼓声。

两句描写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怀空。

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瑶台:传说中的神仙住所。

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长虹从辽阔的沙滩上奔涌而来,又象天仙在瑶台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琼浆倾泻而下。

以丰富的想象,极状钱塘江潮奔腾之急,声势之大,变化之速。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

明·刘基《郁离子》坎井:指浅井。

比喻宽宏大量者不与小人一般见识。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清·陈恭尹《厓门谒忠祠》这是作者写新会厓门怀古的诗。

厓门三忠祠,祀宋末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名臣。

触景生情,怀古痛今,忧时伤国,溢于言表。

●地到尽时天不断,人能来时鸟难过。

清·沈受宏《渡海》写尽大海之辽阔。

● 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

清·宋琬《西江月·钱塘门外作》此钱塘观潮之作,以白马奔腾,银山万叠形容潮浪汹涌壮观。

●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

清·张照《观海》乾坤:天地。

浮:融。

双丸:指太阳、月亮。

两句写大海的景观,颇有哲理。

●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

清·陈去病《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渚(zhǔ):水中陆地、小岛。

磨:摩擦。

炙:烤。

作者于1908年由上海乘船渡海赴汕头,到广东从事革命活动。

沿途看到海中壮观的景色:波涛翻滚、小岛朦胧、云天如碧、海面泛红。

诗句的境界开阔、意气豪迈。

溪泉●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杪(miǎo):树梢。

诗句描写山上雨后从树丛间喷出了百道飞泉的奇观。

诗中采用了“高远”取景法,从一个适当的高度,透过近处低处的繁树茂林,看到远处高处的巅崖悬泉,将二者“叠合”在一个平面上,造成了一种新鲜奇特之感。

●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唐·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不让一条溪水奔流,把溪水拦在山间日夜喧闹;待它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溪流已变成堂堂的大水直奔山村。

写溪水到底是拦不住的,可比喻时代的潮流不可阻挡。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唐·杜甫《佳人》两句的寓意众说纷纭。

按诗意是比喻“佳人”贞洁自守的节操。

●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唐·储光羲《咏山泉》恬(tián)淡:安静清淡。

以山间的清泉比喻自己的安闲自得。

●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唐·湘驿女子《题玉泉溪》红树:枫叶秋天变红,故称。

弹夜弦:比喻溪水潺流之优美音响。

●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唐·杜甫《绝句六首》江水流动,月移石影;山溪空寂,云雾傍花。

活画出一幅清幽的月夜溪流图。

● 积之涓涓,泄之浩浩。

宋·王安石《风俗》积;蓄。

涓涓:形容水流的细长。

泄:排泄。

言简意赅,积小泄大,说明累积难而消耗易,对人们治国、理财、治学甚有启迪。

●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宋·苏轼《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舞雩(yú)风:和畅的春风,指作者理想中的境界。

这是作者被贬在海南时所作诗句,表现出随遇而安的豁达情怀。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细流:指泉眼爱惜泉水,不愿多流一点。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诗句清新活泼,自然灵巧,是“诚斋体”的典型代表作。

● 溪声夜涨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

宋·张耒《屋东》通:通透袭人之意。

朝晴:拂晓天晴。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宋·辛弃疾《生查子·游雨岩》描绘沿溪行走时的倒影,体物入微,富于奇思妙想。

● 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玉泉山》红墙:指富贵之地。

褒颂清泉,宁愿奔向江湖,也不为红墙拘禁,有言外之意。

●却笑溪声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间。

清·赵愈《溪声》忙底事:到底忙些什么事。

借笑溪声来嘲讽世俗--喜好喧闹而不懂得享受山中的幽静。

●夜深更饮秋潭水,带月连星舀一瓢。

清·郑燮《访青崖和尚》写秋水的妙句,妙在“带月连星”,实在棋高一着。

江河●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

《诗经·卫风·河广》苇:如芦苇那么小的扁舟。

杭:即“航”。

谁说黄河宽

一叶扁舟就能渡过。

●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沚 《诗经·邶风·谷风》泾(jīng):泾水,发源于宁夏六盘山。

渭:渭水,发源于甘肃乌鼠山,与泾水合流后注入黄河。

湜湜(zhí):水清的样子。

沚沚(zhǐ):止。

泾与渭相比时才显得浑浊,它不流的时候也是清的。

作者以泾水作自比,以渭水比新人。

自己并不丑,只是与新人相比,才显得不美,成语“泾渭分明”源出于此。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南朝·梁·吴均《与宋元思书》湍:急流。

甚:很象。

奔:指奔驰的马。

● 波流将月去,潮水共星来。

隋·杨广《春江花月夜》将:带。

描写“波流月,潮带星”的景象,波光闪烁,星月交辉,形象生动,用词精警。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出塞》孤城: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是古代从河西走廊通西域的重关。

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当八尺或七尺。

写黄河水流的高远,玉门关地势的险要。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眺》江:指汉江。

天地外:形容江流之漫长。

有无: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诗句景色朦胧,掩映动荡,想象丰富,充满浪漫色彩。

●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唐·李白《赠裴十四》落天:夸张手法形容黄河从高原山岳向平原低处的流向。

写:泻。

以大海喻胸怀,贴切形象。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天上:形容黄河之高,因它发源于高峻的昆仑山脉。

描写黄河源远流长,水势雄壮,奔腾而下,直泻大海,一去不回,寄寓作者对岁月如流,年华不复返的感慨。

●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唐·李白《公无渡河》昆仑:指昆仑山,东段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发源地。

龙门:在今山西河津县,传说夏禹治水至此。

写黄河冲决昆仑,咆哮而下,直奔龙门,显示它汹涌澎湃,不可阻挡的声势。

●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触:碰、击。

盘涡:旋涡。

毂(gǔ):车轮的轴。

秦地:华山一带,古为秦国之地。

雷:雷鸣。

诗人极写黄河奔腾万里的声势。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九道: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亦称九派。

雪山:形容波涛如雪似山。

这是诗人俯瞰长江所看到的壮观景色。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这是诗人九月九日在夔州登高时写下的千古绝唱。

仰视则闻高山落叶的萧萧之声,俯瞰则见长江骇浪的滔滔之势,而叶落无边,江流不尽,更显得秋风的劲厉,秋色的苍茫,秋声的肃杀,扩大了画面,增强了气势。

作者悲秋的情调,显然如见。

●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怎么得到。

并(bīng)州:古九州之一,传说所产剪刀著名。

翦:剪。

晋代索靖观顾恺之绘画,长叹一声:“恨不带并州剪刀来,把松江半幅白练剪而归去。

”诗人以此赞美王宰的画,典故随手拈来,形象贴切,又毫无痕迹。

●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唐·韩愈《进学解》障:阻挡。

回:挽。

既:已经。

倒:倾泻。

愿意是作者借别人的话肯定他自己,好象阻拦百川使它向东流,挽回已倒下去的巨浪一样。

两句境界博大,气势磅礴。

后人每用来形容扭转乾坤的巨大气魄。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唐·白居易《长相思》汴(biàn):水:曾改道,流经河南、江苏、安徽等地。

泗水:由山东流入淮河,上游四源并流,故名。

瓜洲:城名,在运河与长江汇合处,当时很繁盛。

诗句描写妇人登楼远眺,触景生情,思绪交织。

●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

唐·白居易《天津桥》眉月:指阴历初三、初四。

新月弯曲如眉,故称。

神女浦:地名。

脸波:眼波。

窈娘堤:堤岸名。

以人的形象比喻景物,独出心裁,惟妙惟肖。

● 万丈赤幢潭底日,一条白练峡中天。

唐·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泮上》幢(chuáng):仪仗用的一种旗帜。

练:白绢。

俯视深潭,太阳象巨大的赤旗铺在潭底;仰望高空,天面象长长的白练飘在峡顶。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郊野渡口。

野渡晚雨后所见,流露出诗人任其自然,不进不退的处世哲学,与他“扁舟不系与心同”的心境是一样的。

●河源怒触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唐·温庭筠《塞寒行》河源:黄河源头。

怒触:黄河咆哮的景象。

朔:北方。

●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唐·杜牧《汉江》染衣:形容江水之色映照衣裳。

前两句写江面美色,后两句叹息自己在宦途中奔波消磨,看到悠闲的渔翁,更有无限感慨。

意境含蓄委婉。

●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唐·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州》吼:形容惊涛骇浪的声音。

巫峡:西起四川巫山县,经湖北巴东县,绵延四十公里,由长江横切巫山而成。

烧:形容红色云彩的灿烂。

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带。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人不见:指技艺超绝的湘水女神奏完曲子后随风而去。

数峰青:指女神离去后只见江边几座碧绿的山峰。

一曲既终,伊人不见,余音仿佛还在江水之上和峰峦之间荡漾。

这样描写,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交融,情景历历,意与境和谐统一,余味不尽。

● 看白鸟,下长川,点破潇湘万里烟。

五代·张松龄《渔父》白鸟:鹭。

下长川:指鸟沿着江流飞翔。

潇湘:湖南境内的潇水和湘江。

烟:烟雾笼罩。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宋·李觏(gòu):《忆钱塘江》好是:最美的是。

涵:容。

返照:指江水反映夕阳,满江通红。

水仙:水中女神。

此与唐代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都极写水上残阳之红,各擅其妙。

●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宋·王安石《金陵怀古》练:白色绸子。

簇:攒聚。

征帆去棹:船只来来往往。

背:形容迎风招展。

矗:竖起。

云淡:形容五彩的船只象笼罩在淡淡的云气里。

星河:比喻长江。

鹭起:南京西南面的长江上有个白鹭洲,白鹭飞舞。

画图难足:画也画不出那么好。

描写金陵一带的长江晚秋景色,极为精采。

●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

宋·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垒嶂图》稍:正。

度:过。

乔木:指树林。

一叶:比喻小舟的轻快。

江吞天:指天色倒影在江上,水天一色。

这是首题画诗,虚实远近处理得很好。

●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宋·苏轼《百步洪》鹰隼(sǔn):鹰类的统称。

落:降落猎物。

注:冲的姿态。

柱:琴瑟之柱。

用兔、鹰、马、弦、箭、电珠七种疾驰的事物连喻洪水冲泻,如明珠一串,把百步洪的态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宋·苏轼《有美堂暴雨》潋滟(liàn yàn):水势浩大的样子。

尊:即“樽”,盛酒的器具。

羯鼓:用羊皮做的鼓。

江水暴涨波光闪动象斟满美酒,雨声急促象千支木杖擂羯鼓。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指长江。

风流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

以长江比喻时代洪流,既带走千古岁月,也带走千古风流人物。

“淘尽”二字,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穿空:一作“崩云”。

拍:一作“裂”。

极状赤壁的长江天险的景色。

“乱石”为仰视的高峭石壁,写造型;“惊涛”为俯视的奇险江岸,写声音;“堆雪”为远望的汹涌波涛,写色彩。

词句借乱石惊涛之景,抒豪放之情,衬托千古英雄人物的业绩。

●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郴江:在今湖南省南部,于郴州城东,流主湘江。

幸自:本自。

潇湘:即潇水、湘水,合流后称湘江。

郴江原自绕郴山而流,为什么不甘寂寞而向北流下潇湘去

暗示我今日被贬南方,无法北归触景伤怀,其何以堪

作者把无法排遣的愁苦渲泄到山水之中了。

●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柳永《八声甘州》是处:到处。

苒苒:即冉冉,逐渐推移的样子。

在秋风秋雨中,一切红的绿的都已黯然失色,大自然把美好的景物一步步推向消亡;只有滔滔长江水,静悄悄地向东流去。

写天地的无情,大江的永恒。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宋·赵抃《次韵孔宪蓬莱阁》蓬莱阁:在山东蓬莱县北丹崖山上,下临海岸。

涵容:包容。

百川入海,天地之大无所不包;早晚潮涨,海水浮动而来,境界壮阔生动。

●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

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

宋·王杲《浪花》浸寒空:形容水天一色,深秋意寒。

碎残红;形容浪花映晚霞。

有人请王宗作咏物诗,以“浪花”为题,兼押“红”字,他一挥而就。

秋水、晚风、波心、残红层层渲染,句句扣紧主题。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悠悠:又长又远的样子。

以无穷无尽、日夜奔流的长江比喻社会发展,是传诵千古名句。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僧舍》银山:白浪如山。

笔力雄迈,收句以小见大,咫尺千里。

“放入”二字形象而有气魄,使人们读后胸怀广阔,目光旷远。

与唐代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宋代苏轼《南堂》“挂起西窗浪接天”,宋代周紫芝《凌敲(间嚣)晚眺》“开窗忽拥大江来”,一样笔法。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

宋·张炎《南浦·春水》不了:冲洗不掉的意思。

古人曾说过:“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

”这里以云、山、花、香等到美不胜收的春景衬托出春水之美。

作者因此词,而得“张春水”之佳名。

●大波一跳入半天,粉碎银山成雪片。

宋·杨万里《池日移舟入江》波:浪。

银山:比喻雪白而高大的浪头。

极度的夸张和比喻,大气磅礴。

●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

元·郑元祜《寄金山普衲》“推月上”既写明月的升起,双状江涛之汹涌,极为精到。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江:指长江。

长江从群山中流出来,山势与水流一样,都向着东方。

●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

明·吴本泰《送人之巴蜀》云开:云开雾散,也有云雾劈开的意思。

巴江:由四川巫山到湖北巴东一带的长江。

一字流:形容水路狭窄,两岸山峰陡峭,当中如水流一线,用字警炼。

●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

明·李攀龙《送子相归广陵》低:舟帆低垂。

度:过。

写一个日暮惊涛骤起的场面。

●亘地黄河出,开天此一门。

明·顾绛《龙门》亘地:横贯。

此一门:指山西与陕西之间的龙门山。

●江水东流自朝暮,芦花瑟瑟西风度。

金戈铁马过江来,朱门大第谁能顾。

清·吴伟业《芦州行》自:向。

度:过。

江水日夜向东流,西风芦花秋瑟瑟;今日清兵过江,豪门大族都置国难于不顾了。

借景抒怀。

写明亡之事,可见历史与自然界一样,都是无情的。

●雨前方恨湘水平,雨后又嫌湘水奔。

清·魏源《三湘棹歌三首》三湘:指湖南境内的三条河流。

语句明白晓畅,寓意颇有哲理,可作为事物不能两全其美的一个佐证

描写江南台风暴雨的七绝诗有哪些

有美堂暴雨【简介】是宋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雨即将来临。

颔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

颈联二句具体写暴雨,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声。

尾联写观感,突发奇想,联想到李白故事。

诗如写生画家即兴挥毫,临摹自然实景,展现大自然的壮丽雄伟之景。

【原文】有美堂暴雨①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②。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③,千杖敲铿羯鼓催④。

唤起谪仙泉洒面⑤,倒倾鲛室泻琼瑰⑥。

【注释】①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

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荣宠。

②顽云:犹浓云。

③潋滟(liàn yàn):水波相连貌。

凸:高出。

④敲铿(kēng):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

羯(音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⑤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

曾赞美他为谪仙人。

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

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⑥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琼瑰:玉石。

【译文】一声响亮的雷声宛如从游人的脚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浓厚的,挥散不开。

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

西湖犹如金樽,盛满了雨水,几乎要满溢而出;雨点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开怀。

我真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用这满山的飞泉洗脸,让他看看,这眼前的奇景,如倾倒了鲛人的宫室,把珠玉洒遍人寰。

【创作背景】有美堂,在杭州吴山最高处,左眺钱江,右瞰西湖。

堂名“有美”,是因赐梅挚诗句“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而取的。

曾作,时人也纷纷吟诗作文题吟此堂。

是于熙宁六年(1073)初秋作,时官杭州通判。

【赏析】这首是苏轼即景诗中的力作之一。

诗以雄奇的笔调、新妙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摹写了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然而至的急雨之景。

暴风雨是大自然中最能震慑人心的壮观之一。

苏轼生性豁达爽朗,对暴风雨特别欣赏,写了多首诗进行描摹赞叹。

这首诗由于是在吴山顶上的有美堂中所写,气势更为雄伟壮大。

诗的起首很突兀,直接入题写暴风雨来时,闷雷起自脚下,云雾绕座不散。

突出了所处的地势很高,因而所见的暴雨,与平地所见不同,为下文铺垫。

接下就别出蹊径,描绘了一幅壮阔异常的场面。

风是看不见的,苏轼却给它着色,说是黑风,以视觉代替感觉,很形象地表现了暴雨来时疾风挟着尘灰乌云的情况。

“吹海立”是形容风的强烈。

宋蔡绦以为是学杜甫文中“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句,尽管不一定对,但两者的气势很接近。

有美堂虽然很高,但不可能见到大海,“吹海立”是想象之词,下句写风带着暴雨从东面渐渐而来,便是实指。

夏天的暴雨,区域很小,来势迅猛,通过“飞雨过江来”五字,将这一情况囊括殆尽。

这句诗虽然搬用了唐殷尧藩《喜雨》诗句,但妙合时地,密切无缝。

《御选唐宋诗醇》卷三十四评此联说:“写暴雨非此杰句不称……且亦必有‘浙东’句作对,情景乃合。

”并说只有唐骆宾王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方能与此方驾。

五、六二句具体写暴雨。

雨落在西湖里,水汽蒸腾,西湖像一只盛满水的金樽,几乎要满溢出来;雨声急促激切,又如羯鼓声,敲打着这世界。

这两句从高处着眼,气势充沛,绘声状形,写景与写意交相并用。

而用夸张的手法,把巨大的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声,想象都很奇特。

煞尾转入观感。

这样磅礴的雨景,令诗人震动不已,于是想让这满山飞漱的泉水沃醒沉醉的李白,让他看看如同倒倾鲛人宫室、洒下满天珍珠的奇景;同时,又等于在说要唤醒李白,请他写出美妙杰出如同珠玉般的诗篇来。

这两层意思,看似不连,实际上是用了诗家惯用的“雨催诗”的典故。

如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过雨》云:“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苏轼很喜欢用这典,如“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次韵江晦叔》),“飒飒催诗白雨来”(《游张山人园》)。

【名句欣赏】“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这两句是写天风海雨的狂暴,从另一角度看,也可看作是写山河景观的壮丽。

从这两句诗也可看出东坡胸襟雄阔奔放的气概。

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

上句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则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

而下句则连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夏夜闻涛清·朱景英海势先秋阔,涛声入夜闻。

逆潮骄骤雨,狂飓殷颓云。

一枕惊难定,繁喧沓不分。

平生耽寂静,忽复博微醺。


描写雨声急促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