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艾叶的格言

关于平凡而伟大的名言

1、把每一单的事就是不简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张瑞敏2、把现在正做的事做好,就对永恒有了交待。

———拉瓦特3、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好即不简单。

—— 韩寒4、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

——菲·贝利5、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

——(法)拿破仑6、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

——英国7、对于平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

——尼采8、即使自己变成了—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中)吴运铎9、坚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对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

——海伦·凯勒10、经常有这样的情形:为科学和技术开辟新道路的,有时并非科学界的著名人物,而是科学界绝不着名的人物,平凡的人物,实践家,工作革新者。

——斯大林11、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类的爱更富有聪明、更复杂。

它是花丛中最柔嫩的而又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道德。

——苏霍姆林斯基12、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中)鲁迅13、平凡的人希望,天才的人创造。

——爱默生14、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周国平15、如果能从每一个过程中,细心去思考,吸取经验,即使表面看来是平凡无奇的生活,也会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

——松下幸之助16、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 列宁17、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 伯克18、倘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最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

所谓样样都是,一定是一无是处。

——杜拉克19、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

——(美)爱默生20、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印度21、伟大的头脑倾向于平凡。

——安德烈·纪德22、我常把自己比作小草,小草能生在高山、峡谷,河溪旁,峭壁上,它以不同的方式,为大地献出自己的翠绿。

——史光枉23、我们永远要记住: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周正24、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列宁25、一件事情既然以不平凡的形式开始了,那么它也必定以同样的形式结束。

—— 莱蒙托夫26、一种固然低劣的辩辞或平凡的视察,假设这样提出来,前面加几句尊重他人的意见的话,他即可以得到更多的荣誉和重视。

27、友谊的主要功效之一就在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之气得以宣泄弛放,这些不平凡之气是各种的情感都可以引发的。

——培根28、真理是平凡的,真理是跟平凡的事物和平凡的群众分不开的。

—— 冯定29、真实的思想家最最向往的是闲暇。

与此相比平凡的学者却躲避它,由于他不知道如何处理闲暇,而此时安慰他的是书籍。

——尼采30、只有平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实际上只有远离矫饰或特异的地方,才真实。

——费狄拉

《草房子·红门》优美句子

《草房子》优美语句50句:第一章 秃鹤1.每到秋后,那枫树一片片红起来,红的很耐看。

2.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

3.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4.油麻地小学是清一色的草房子。

5.十几幢草房子,似乎是有规则,又似乎是没有规则地连成一片。

第二章 纸月1.当时正有着秋天最好的阳光,鸽群从天空滑过时,天空中闪着迷人的白光。

2.桑桑看到了外婆身旁一张微仰着的脸、一对乌黑乌黑的眼睛。

3.她让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居然觉得,她大概一辈子都会是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儿。

4.白杨在大风里鸣响,旗杆上的麻绳一下一下猛烈地鞭打着旗杆,发出叭叭的声响。

5.屋外虽是凉风冷雨,但这草房子里,却是暖融融的。

第三章 白雀(一)1.但实际上他的右手并未高高地举起来,,倒像被鹰击断了的鸡翅膀那样耷拉着。

2.不洪亮,不宽阔,但银铃般清脆。

3.蒋一轮长得很高,但高得不蠢,高得匀称、恰当。

4.今晚的月亮不耀眼,一副迷离恍惚的神气。

5.微风翻卷着荷叶,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

第四章 艾地1.油麻地小学四周环水,很独立的样子。

2.这年春天,天气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暖和得早,才是二月,风已是暖洋洋的了。

3.他们从未听过这种清纯的充满活力的众声齐读。

4.因此,当艾叶翻卷时,就像不同颜色的碎片混杂在一起,闪闪烁烁。

5.艾虽然长不很高,但杆都长得想毛笔的笔杆一样。

第五章 红门(一)小青砖,小青瓦,一看就是用钱堆成的好房子。

虽然已多年未上新漆,但那门在擦拭过以后,依然很亮,照得见人影。

这在一屋子穿着黑棉袄的孩子中间,就显得十分健康,并非常富有光彩。

但河上空无一物,只有淙淙流淌的河水。

桥柱把寂寞的水声一阵阵地传给孩子们。

第六章 细马那么大,那么宽阔的大平原。

到处是庄稼和草木,到处是飞鸟与野兔什么的。

有那么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有那么多条大大小小的船。

北风像冰碴儿一般锐利地划着他的手、他的脸。

当时是下午四点,阳光还在强烈地照射着平原。

第七章 白雀(二)一条路在稠密的人群里迅捷地让出。

一片喧闹声,立即驱走了冬日的寒冷与枯索。

鞭炮声更加稠密地响起来。

风一吹,霞衣飘起,露出一对粉红色的绣衣鞋来。

两只同样可爱的小山羊,在田埂上互相抵着。

第八章 红门(二)红门里,一下子显得空空落落。

白天,村巷里也没有太多的声响,只是偶然有一串脚步声,或几句平淡的问答语。

外面的世界,似乎也是沉寂的。

阳光照着院子里的一棵柿子树,枝叶就将影子投在地上。

这沙沙声仿佛已经响了千年了。

第九章 药寮文字以及文字告诉他的故事、道理,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已是秋天,风在街上吹着时,很有了点凉意。

街两旁的梧桐树,虽然还没有落叶,但已让人感觉到,再刮几阵秋风,枯叶就会在这夜晚的灯光里飘落。

没有一丝风,一株株桑树,好像是静止的。

他看到空中一片星星点点的火花,并飘起一缕蓝烟。

6. 这个样子使她感到自己很温馨,也很有人情味。

7. 立在炉上的那只黑色的瓦罐,造型土气,但似乎又十分讲究。

8. 这是一只红泥小炉,样子很小巧。

9. 在深秋的夜晚,听着窗外的秋风吹着竹林与茅屋,小红炉使桑桑感到十分温暖。

10. 她的神情,就像看着一道宁静的风景。

希望能帮到您

有什么办法能去晦气,最近实在太倒霉了

1、唐.李贺:艾叶绿花谁2、唐.白居易 《有木首》:叶翦绿3、白居易《喜雨》:万欣绿4、白居易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风荷老叶萧条绿5、唐.赵彦昭《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叶就绿情新6、唐.韦应物《夏景园庐》:搴叶爱繁绿7、唐.岑参《优钵罗花歌》:绿茎碧叶好颜色8、宋.张舜民《句》:叶硬经霜绿9、宋.熊蕃《御苑采茶歌十首》:叶气云蒸千嶂绿10、宋.无名氏《春二首》:绿桑枝下见桃11、宋.谢懋《霜天晓角·绿云剪叶》:绿云剪叶12、宋.王采《蝶恋花·晕绿抽芽新叶斗》:晕绿抽芽新叶斗

草房子中令人感动的段落或句子

一、端午形象词1、龙(四尺斗方)2、诗(四尺斗方)3、涛神(四尺横幅)4、诗神(四尺横幅)二、主题词5、爱国(四尺横幅)6、复兴(四尺横幅)二、核心词(集句)7、飞舟竞渡,科学发展。

(四尺横幅)8、鼓曳长风,民族复兴。

(四尺横幅)9、举贤授能,执政兴国。

(四尺横幅)10、沫兰归宁,社会和谐。

(四尺横幅)三、关键词(一)11、中华龙(四尺横幅)。

12、民族魂(四尺横幅)。

13、扬正气(四尺横幅)。

14、剑兰(四尺横幅)15、竞雄(四尺横幅)16、天问(四尺横幅)17、怀沙(四尺横幅)18、破浪(四尺横幅)19、竞渡(四尺横幅)20、论衡(四尺横幅)21、沐兰(四尺横幅)22、民族(四尺横幅)23、归宁(四尺横幅)24、龙魂(六尺斗方)25、龙腾(六尺斗方)26、龙舞(六尺斗方)27、龙飞(六尺斗方)28、龙舟(六尺斗方)29、龙日(六尺斗方)四、关键词(二)30、中华龙(六尺对开)31、民族魂(六尺对开)32、龙精神(六尺对开)33、龙魂(六尺对开)34、龙腾(六尺对开)35、龙舞(六尺对开)36、龙飞(六尺对开)37、龙的传人(六尺对开)五、格言38、中华龙魂(六尺斗方)39、破浪迎潮(六尺斗方)40、龙舟竞渡(六尺斗方)41、鼓曳长风(六尺斗方)42、举贤授能(六尺斗方)43、富国强兵(六尺斗方)44、沐兰归宁(六尺斗方)45、和谐社会(六尺斗方)六、端午节的来历(华夏编撰):46、诗神:纪念屈原(六尺横幅)端午节的来历之一:纪念屈原。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7、涛神:纪念伍子胥(六尺横幅)端午节的来历之二:迎涛神,出自东汉《曹娥碑》。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五月五日被弃尸于钱塘江后,化为涛神。

从此,钱塘常起怒潮,逢五月五日,潮势更大,扑向越国境内,伍子胥的女儿曹娥驾舟迎潮,拜见父亲。

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端午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48、竞雄:纪念女诗人秋瑾(六尺横幅)端午节的来历之五:纪念女诗人秋瑾。

秋瑾,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擅诗、词、歌、赋,喜骑马、击剑, 28岁参加革命,在策划起义时,被清军所捕。

视死如归,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与端午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鼓励妇女自清自尊,崇尚光明。

49、龙日:龙的节日(六尺横幅)端午节的来历之三:龙的节日,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食,而竞则是龙舟。

且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风俗,这应是“五彩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50、归宁:恶日避疫(六尺横幅)端午节的来历之四: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夏小正》,《史记?孟尝君列传》、《风俗通》、王充的《论衡》都记载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在此日要插菖蒲、艾叶以驱鬼,熏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

后借此日告诫人们从善如流。

51、夏至:(六尺横幅)端午节的来历之六:夏至。

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未提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风俗,而是列入夏至节中。

隋代《玉烛宝典》则把竞渡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而“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也与屈原无关。

《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众说之中,仍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归结于屈原贡献卓绝,人格超群。

七、端午节诗词:52、端午 (唐朝李隆基685)(四尺长幅)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53、竞渡诗 (唐朝卢肇818)(四尺长幅)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54、五月五日(北宋梅尧臣1002)(四尺长幅)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55、浣溪沙(南宋苏轼1037)(六尺对开)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56、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1125)(四尺长幅)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57、已酉端午 (元贝琼)(四尺长幅)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58、词《梦江南》(清范锗)(六尺斗方)空江阔,竞渡吊沉湘。

片片彩旗翻浪出,咚咚昼鼓曳长风,夺锦标强。

59、七律端午 (当代作家老舍) (六尺横幅)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八、端午节文献:60、端午节简介(六尺长卷)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新中国成立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现在,端午节已经是中国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用了几年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

其父李言闻世当地名医。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

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

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时珍 轶事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

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

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

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

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

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

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烦,名称多杂。

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

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

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

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

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

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

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

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

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

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

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

它们指的是什么

是否有区别

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

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

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

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

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

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

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

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

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

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

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

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

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

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

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

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

但究竟是什么样的

《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

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

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

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

李时珍早就研究它。

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

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

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

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

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

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

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

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

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

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

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

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

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

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

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

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

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

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

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

”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

”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

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

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

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

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

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

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

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

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

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

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

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

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

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

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一代名中医关幼波逝世 (2005.05.16)扬州中医世家义捐祖传医书 (2005.04.25)罗天益 (2005.04.19)京城四大名医之汪逢春 (2004.09.22)京城四大名医之孔伯华 (2004.09.22)京城四大名医之施今墨 (2004.09.22)京城四大名医之萧龙友 (2004.09.22)葛洪画像 (2004.09.22)朱丹溪 (2004.09.20)张从正 (2004.09.20)

艾叶的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