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几个不同分类的古诗
1 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 晓 [唐.孟浩然]春 眠 不 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花 落 知 多 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2长江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放鱼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白沙渡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
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梅雨 【唐】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过长江 【唐】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唐】皇甫冉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分。
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
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
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题长江 【唐】贾岛 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
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
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
若任迁人去,西溪与剡通。
送别 【唐】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黄河《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4泰山泰山--张岱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5月亮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听晓角》:边霜昨夜随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表明天。
不知天上宫阙,仿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求 中招考试预备——古诗文赏析
2005之古诗文赏析28首古诗词赏析 周崇 [考点分析] 2000年《九年义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和要求”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列出了《初中生必背古诗词》50首。
2001年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也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新一轮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每册都安排10首以上的古诗词,三年共学习60余首古诗词。
随着教材中古诗词的数量增加,古诗词赏析类的试题的也逐年增多。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
所占分值一般在2~5分。
所选诗歌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
一般比较短小。
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不同的角度对一首古诗进行鉴赏,要求选出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
也有出填空题的,体现主观题为主的考试方向。
答古诗鉴赏类的试题,首先要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另外,要注意多读、多思考、多积累优美的古诗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并注意同类型诗歌的比较。
1.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并答题。
其一 醉里桃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 、 、 、 等。
②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
2.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3.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颔联分写,通过 和 两种事物写春天。
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 的感情。
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4.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诗,从内容看是 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沉舟折戟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诗;诗中前两句由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 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6.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 ”和“ ”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 ”和“ ”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① 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 ; 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7.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词的上片问 ; 下片问 ;但归根结底是问 。
② 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8.赏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并答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其一 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 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其二 ①妙用比喻,描写雪后美景的句子是: ②巧用对偶,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③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④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 9.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答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天净沙”是 名,“秋思”是 名。
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②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 10.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答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一个“聚”字写出了 ;一个“怒”字表现了 。
②归结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
11.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答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重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其一 ①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 ②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 其二 ①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描写: 叙事: 抒情: ②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12.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答题。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 ②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 13.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的一句诗是: 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14.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并答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 ②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 15.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②词的下片抒情,“ ”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1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并答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本词上片以___________为主,下片以___________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②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 句为第二部分,全词的点睛之笔是: 17.赏析《诗经•关雎》并答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本诗围绕一个___________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②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赏析《诗经•蒹葭》并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末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①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
②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美。
19.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 ②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 20.赏析曹操《观沧海》并答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一 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 ,后四句写 。
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 ,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 ③最能表现作者 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其二 ①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 ②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 ③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④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
21.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口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① 、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 ”“ ”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22.赏析杜甫的《望岳》并答题。
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 , 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 ”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 23.赏析辛弃疾的《西江月》并答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杜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①上阙中的 、 、 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 、 等。
②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新活泼,表现了 的情感。
24.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①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 ②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 ③ 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 ④ 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 25.赏析杜甫的《石壕吏》并答题。
幕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其一 ①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 、 ②揭示战争造成的灾难句子是: 其二 ①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著名叙事诗,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其主要内容。
②请列举出最能体现当时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的诗句。
③“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暗示了什么
④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6.赏析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并答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②一个“争”字,妙在 ;一个“啄”字,美在 。
27.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并答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一个“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 ”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②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 28.赏析《木兰诗》并答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①第一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②木兰在战场上的一个典型镜头是: ③哪两句诗写木兰不图荣华富贵
文言诗词赏析参考答案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①奏乐 点兵 杀敌 ②可怜白发生 2.《使至塞上》①五律 边塞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②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春望》①望中所见 花 鸟 忧国思家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渡荆门送别》 ①五律 送别 比喻 拟人 对偶 ②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5.《赤壁》①七绝 咏史 折戟 ②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6.《过零丁洋》 ①起一经 四周星 风飘絮 雨打萍 ②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水调歌头》①天 月 人生 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8.其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其二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③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天净沙•秋思》①曲牌 曲 断肠人在天涯 ②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10.《山坡羊•潼关怀古》①潼关的雄伟气势 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作者的感慨 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茅屋》其一 ①卷 飞渡 洒 挂罥 飘转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其二 ①如: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叙事,以下三句是描写;第二节全部是叙事;第三节开头两句是描写,最后一句是抒情,其余都是叙事;第四节全部是抒情,兼有议论(以上答案供参考,答出一点即可) ②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12.《己亥杂诗》①浩荡离愁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 《饮酒》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心远 14.<行路难》①停 投 拔 顾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渔家傲》①雁云 边声 长烟 落日 孤城 ②将军白发征发泪 16.《江城子》①叙述 抒情 ②擎 卷 挽 射 17.《关睢》 ①求 ②辗转反侧 采之 芼之 友之 乐之 18.《蒹葭》①蒹葭 白露 道阻 水中 ②含蓄 意境 回环 音乐 1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观沧海》 .其一 ①观 实景 虚景 ②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其二 ①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③苍凉慷慨 ④博大 21.《次北固山下》①正 悬 ②生 入 22.《望岳》①齐鲁青未了 割 ②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3.《西江月》①惊鹊 鸣蝉 蛙声 疏星 微雨 ②作者热爱农村生活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4.《归园田居》.①种豆南山下 ②晨兴……锄归 ③夕露沾我衣 ④衣沾不足惜 25.《石壕吏》其一 ① 怒 苦 ②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其二 《石壕吏》①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②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 ④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26.《钱塘湖春行》①草莺 新燕 浅草等 ②根据实况评改 27.《游山西村》①“足” 、“疑”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8.《木兰诗》.①急切操办 离别父母 走向征途 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追加分数:20
名文赏析
周崇典 [考点分析]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列出了《初中生必背古诗词》50首。
2001年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也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新一轮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每册都安排10首以上的古诗词,三年共学习60余首古诗词。
随着教材中古诗词的数量增加,古诗词赏析类的试题的也逐年增多。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
所占分值一般在2~5分。
所选诗歌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
一般比较短小。
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不同的角度对一首古诗进行鉴赏,要求选出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
也有出填空题的,体现主观题为主的考试方向。
答古诗鉴赏类的试题,首先要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另外,要注意多读、多思考、多积累优美的古诗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并注意同类型诗歌的比较。
1.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并答题。
其一 醉里桃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 、 、 、 等。
②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
2.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3.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颔联分写,通过 和 两种事物写春天。
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 的感情。
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4.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诗,从内容看是 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沉舟折戟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诗;诗中前两句由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 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6.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 ”和“ ”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 ”和“ ”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① 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 ; 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7.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词的上片问 ; 下片问 ;但归根结底是问 。
② 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8.赏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并答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其一 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 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其二 ①妙用比喻,描写雪后美景的句子是: ②巧用对偶,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③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④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 9.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答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天净沙”是 名,“秋思”是 名。
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②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 10.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答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一个“聚”字写出了 ;一个“怒”字表现了 。
②归结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
11.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答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重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其一 ①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 ②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 其二 ①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描写: 叙事: 抒情: ②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12.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答题。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 ②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 13.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的一句诗是: 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14.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并答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 ②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 15.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②词的下片抒情,“ ”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1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并答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本词上片以___________为主,下片以___________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②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 句为第二部分,全词的点睛之笔是: 17.赏析《诗经•关雎》并答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本诗围绕一个___________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②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赏析《诗经•蒹葭》并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末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①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
②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美。
19.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 ②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 20.赏析曹操《观沧海》并答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一 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 ,后四句写 。
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 ,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 ③最能表现作者 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其二 ①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 ②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 ③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④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
21.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口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① 、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 ”“ ”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22.赏析杜甫的《望岳》并答题。
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 , 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 ”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 23.赏析辛弃疾的《西江月》并答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杜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①上阙中的 、 、 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 、 等。
②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新活泼,表现了 的情感。
24.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①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 ②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 ③ 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 ④ 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 25.赏析杜甫的《石壕吏》并答题。
幕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其一 ①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 、 ②揭示战争造成的灾难句子是: 其二 ①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著名叙事诗,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其主要内容。
②请列举出最能体现当时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的诗句。
③“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暗示了什么
④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6.赏析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并答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②一个“争”字,妙在 ;一个“啄”字,美在 。
27.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并答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一个“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 ”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②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 28.赏析《木兰诗》并答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①第一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②木兰在战场上的一个典型镜头是: ③哪两句诗写木兰不图荣华富贵
文言诗词赏析参考答案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①奏乐 点兵 杀敌 ②可怜白发生 2.《使至塞上》①五律 边塞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②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春望》①望中所见 花 鸟 忧国思家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渡荆门送别》 ①五律 送别 比喻 拟人 对偶 ②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5.《赤壁》①七绝 咏史 折戟 ②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6.《过零丁洋》 ①起一经 四周星 风飘絮 雨打萍 ②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水调歌头》①天 月 人生 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8.其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其二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③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天净沙•秋思》①曲牌 曲 断肠人在天涯 ②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10.《山坡羊•潼关怀古》①潼关的雄伟气势 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作者的感慨 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茅屋》其一 ①卷 飞渡 洒 挂罥 飘转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其二 ①如: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叙事,以下三句是描写;第二节全部是叙事;第三节开头两句是描写,最后一句是抒情,其余都是叙事;第四节全部是抒情,兼有议论(以上答案供参考,答出一点即可) ②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12.《己亥杂诗》①浩荡离愁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 《饮酒》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心远 14.<行路难》①停 投 拔 顾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渔家傲》①雁云 边声 长烟 落日 孤城 ②将军白发征发泪 16.《江城子》①叙述 抒情 ②擎 卷 挽 射 17.《关睢》 ①求 ②辗转反侧 采之 芼之 友之 乐之 18.《蒹葭》①蒹葭 白露 道阻 水中 ②含蓄 意境 回环 音乐 1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观沧海》 .其一 ①观 实景 虚景 ②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其二 ①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③苍凉慷慨 ④博大 21.《次北固山下》①正 悬 ②生 入 22.《望岳》①齐鲁青未了 割 ②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3.《西江月》①惊鹊 鸣蝉 蛙声 疏星 微雨 ②作者热爱农村生活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4.《归园田居》.①种豆南山下 ②晨兴……锄归 ③夕露沾我衣 ④衣沾不足惜 25.《石壕吏》其一 ① 怒 苦 ②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其二 《石壕吏》①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②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 ④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26.《钱塘湖春行》①草莺 新燕 浅草等 ②根据实况评改 27.《游山西村》①“足” 、“疑”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8.《木兰诗》.①急切操办 离别父母 走向征途 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长城半山腰景色描写
[编辑本段]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
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
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
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
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
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
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
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
有人说,那就是东海。
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
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
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
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
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
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诗人,桐城人。
人称惜抱先生,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
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
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为“桐城派”主要作家。
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
又发展刘大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
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
所著有《惜抱轩全集》,并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清乾隆28年进士,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
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碑传之类。
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儒雅”。
桐城派古文之传,自方苞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同邑刘大櫆继之益振,传至姚鼐则集大成。
因此有“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之说。
此文是作者同友人泰安知府朱孝纯游览泰山之后所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重点描述日观峰日出的奇特景象。
通过对山,水,雪,雾,日光,城廓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幽美的山水画,创设了一个奇妙的艺术境界。
作者把对祖国山河赞美之情又扩展为对历史的回顾,写日观峰附近的祠庙行宫,岱祠,碧霞元君祠,寥寥几笔,给读者以高山,景奇,胜迹多的印象。
此文脉络清晰,繁简适度,比喻巧妙,用词确切。
具有桐城派散文“雅洁”的特点。
[编辑本段]重要词解其阴,济水东流。
阴(山的北面河的南面)阳(山的南面河的北面)当其南北分者 当(在,正在)自京师乘风雪 乘(趁着,引申为冒着)道皆砌石为磴 为(作为)其级七千有余 余(整数后表不定余数)崖限当道者 当(占着,挡着)及既上 及(等到……时)苍山负雪 负(背)明烛天南 明(照亮)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极天云一线异色 极(尽头极点)云(云朵)异(奇特的,与众不同的)或得日或否 得(获得)其远古刻尽漫失 远(久远,指时间漫长) 漫(不可辨认)僻不当道者 当(面对对着)皆不及往 及(赶得上)多平方 方(方形)少杂树 少(数量小不多)生石罅 生(草木生长,长出)世皆谓之天门云 云(句末语气词)[编辑本段]有关字词句1.“阳”和“阴”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
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
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
本课“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说山。
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
2.“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这一句用了“乘”“历”“穿”“越”四个动词,“风雪”言“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主动;河言“历”,山谷言“穿”,城墙言“越”,不仅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准确生动,而且富于变化,笔墨传神。
几个短句,几个动词,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情。
3.比喻和拟人的运用本文有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各具特点。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
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
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
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
“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或得日,或否”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所谓“皆若偻”。
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
[编辑本段] 写作特点抓住特征巧妙烘托。
本文描写景物很少直接写出,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办法。
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像,又生动有趣。
语言简洁、生动。
这篇文章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
又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
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寥寥几句,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
[编辑本段]内容和结构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
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同时穿插对泰山特点的记述和对所见景观的描绘。
全文共有五段。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作者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是“线”;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明泰山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
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
这是本文叙写的重点之一。
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节令;再写由山麓到山顶,详细记述路程的远近、山路的石级、经由的路线、古人登山的情况以及相关的一些地理知识;最后写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由远及近、由上而下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浑和壮阔。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是文章的又一个描写重点。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先以日观峰为参照物写其周围的高山建筑群,再写返回途中所见道中石刻,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这是作者游山之后对泰山的总体印象。
以“雪与人膝齐”结束,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
【赏析】作者:肖旭清代的散文和小说、戏剧相比,未免逊色,但也有大家,不乏佳作。
清代散文流派不如明代繁多,最大流派“桐城派”。
因这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桐城派创始于清初,延续到清末,它有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主张学习《左传》、《史记》、唐宋八大家古文,讲究“义法”。
所谓“义”,就是文章的思想内容。
桐城派所提倡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儒家的一套封建伦理道德。
所谓“法”,是指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雅洁。
这套要求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的写作理论,使人容易执法遵循,所以有影响。
在写作实践上,他们务求材料,语言简明,以阐明中心为原则,文章风格是简洁有余,生动鲜明不足。
他们的创作取得一定成绩,有一些好的作品为人传诵。
(“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因“南山集”文字狱牵连被捕,关在刑部监狱。
他目睹身受了监狱里的种种黑幕,名篇《狱中杂记》以大量的事实,栩栩如生的描写,揭露了监狱中官吏贪赃枉法、坏人逍遥法外,无辜者负屈含冤的真相,抨击了司法部门的罪恶与黑暗。
他的《左忠毅公逸事》记叙了明末东林党成员左光斗生前的逸事,以史可法为陪衬,把左光斗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荣辱的可贵品质写得慷慨激昂、情真动人。
在桐城派作家中,方苞的文章比较深刻,能反映复杂的生活和社会的真实面貌。
这个流派除了有明确的理论和一定的创作实绩外,作家和追随作家众多,因此,在清代文坛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
他有室名惜抱轩,学者称他为惜抱先生。
他少时家贫而体弱多病,学习刻苦。
乾隆二十八年(1765)中进士,历任山东、湖南副考官。
《四库全书》馆开,任纂修员。
不久,请病假辞官还乡,先后主讲梅花、钟山、紫阳等书院,达四十余年,所到之处,土子都以能入他门为荣幸。
他为了宣扬桐城派主张,使青年便于学习古文,选辑了《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选文七百余篇。
这是现代流传广,影响较深的一部古文选本。
姚鼐少年时随伯父姚范学习经学,以姚范好友刘大櫆为师,学习古文,深受其影响。
他发展了方苞、刘大櫆的理论,提出文章要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
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多读多做,要从摹仿到自我脱化。
姚鼐完成了桐城派完整的理论体系,使这个派别真正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古文流派,他是散文史上一位有较大影响的作家。
由于生活经验所限,他的散文内容较贫乏,偏重形式,写景文章成就高。
作品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说》等。
公元1774年冬,姚鼐游泰山后写了《登泰山记》,这是他最著名的一篇文章,也是我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游记佳作。
经作者精心剪裁,全文不足五百字,却包含了很大容量。
介绍了泰山,叙说了登山经过,描写了泰山夕照和日出佳景,综述了名胜古迹。
文章既再现了隆冬时节泰山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颂之情。
全文共四部分。
开头即写泰山,这第一部分介绍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形势,用笔概括却颇耐玩味。
作者开章写道:“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这一笔把山和水联系起来了。
你看:泰山卓立不群,直逼云端,山南一条汶水向西流去,山北一条济水向东流去。
这水绕山流,山水相映是泰山的特点。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
高高耸立的日观峰突出了山势的高峻挺拔,又为下面观日出的主要活动埋下伏笔。
作者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几样景色,勾画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的总貌。
简略的轮廓勾勒,线条清楚,给读者留下了大量联系,想象的余地。
第二段为第二部分,写登山的路线和山巅观晚照。
分三层。
从“余以乾隆”到“至于泰安”是第一层,写作者来泰山的时间和路线。
这层和主题关系不大,但必须交代,所以,作者作了简括介绍。
写自己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动身,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部的山谷,越过长城,来到泰安。
这次旅游路途遥远,行程并非一日,作者却用了不足30字作交代。
他选用了精确的词语,用承前省略主语“余”的短小句子,突出了动作和地点,把旅程路线一气贯下,简练传神。
几个动词用得很好——“乘风雪”的“乘”字,从人身不由己,只能随风雪而行的动作里,渲染了风狂雪紧的隆冬景象和风雪的巨大威力。
“自”、“历”、“穿”、“越”、“至于”几个动词蝉联而下,既吻合描写对象,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活画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神态,写出了他急于登泰山的浓厚游兴,真是一字一图,字精意工。
从“是月丁未”到“磴几不可登”是第二层,写登临泰山的路线。
头两句干净利索地交待了登山时间——十二月二十八日,同游者——知府朱孝纯;出发地点——南面的山脚。
关于登山过程,先总写后分叙。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共级七千有余”三句,从四十五里的山道,七千余阶石砌台阶,总写了登山过程。
而山势高拔,道路漫长,登山难险,兴致勃勃诸多内容尽寓于此中了。
从“泰山正南面有三谷”开始,由三谷引出登山路线。
“中谷绕泰安城下”的“谷”为谷水。
姚鼐、朱孝纯开始沿着中间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越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山谷走,他们就到了山巅。
作者清楚地叙述了自己登山的具体路线,接着又叙说了古时的登山路线是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去,他走的不是这条路线,作者交代了自己登山和古人登山路线有异。
在写古今不同登山路线上,作者注意了避平板、讲变化。
写自己登山,纯写路线,“始循”、“越”、“复循”、“遂至”等词,十分明确,叙说很清楚。
写古时路线时,把重点放在介绍有关的地理知识上;东边山谷的路上有个天门,东边山谷的水(“东谷者”)古时候叫天门溪水,今天所经过的中岭以及到了山顶上凡是有高高山崖横在路上的地方,大家都称为天门。
这些知识随手带出,非常自然,给读者增加了地理知识,有确凿可靠之长,无考据繁冗之感。
最后两句“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艰险,把风雪中登山的特点进一步明朗了。
这两句所见所感应贯串于整个登山过程中,作者在段末总提—句。
姚鼐乘风雪来泰安,乘风雪登泰山,真是乐而不知其苦。
这段余下的部分是第三层,写姚鼐等到了泰山之巅,看到青山上驮着白雪,白雪明亮地照耀着南方的天空。
他们极目远眺,只见夕阳照着城郭汶水,徂徕山,悬色美奶画,而山间停留着的云雾像带子一样。
作者用最经济的笔墨描绘的泰山夕照图,景色逼真,意境开阔,有风雪初霁的光辉,有晚日照城郭山水的美景,还有那“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一句是神来之笔,它使这幅雪山晚晴图神采顿现,写出了泰山安祥、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这一笔给整个画面以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作者写景摄取了大自然的灵魂,达到神真,不愧为写景的高手。
这夕照图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在日观亭观日出,是作者此行的主要活动,所以单列一段,着力描写。
第三段即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写在日观亭所见的日出前后的景象。
“十二月二十九日,五更时分,姚鼐与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
这时,大风刮起山上积雪扑打在脸上,亭子以东从山脚下起都是云雾弥漫着。
”作者写日出,先造声势,用五更时分的风雪交加、云雾弥漫来衬托日出景象的瑰丽引入,接着写日出。
日出景色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极难状写。
作者能捕捉到急速变幻中的景色特点,依次写出日出景象的绚丽多彩。
太阳出来前是,“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
“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
“稍见”呼应了“五鼓”,说明天色尚暗,一切景象还不清晰,只是朦胧可辨。
这太阳未出的昏暗景象对日出奇景起了烘托作用。
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极天,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
这时夜色已退,晨曦初蔬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
很快这一线异色不断扩张、变幻,成五彩纷呈。
天宇散绮铺锦,一派灿烂夺目。
这满天霞光的背景为喷薄欲出的太阳蓄足了势。
太阳出来时是“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这几句描写了太:阳正出来,赤红赤红的象丹砂一样,下面有幌动着的红光承托着。
有人说,这就是东海。
作者没有写红云幻成半圆形,以极快速度跃出海面的景象,只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和令天地一变的力量。
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
这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奔放豪迈,造成了令人神往的境界。
作者精笔细绘了太阳的形象后,就从日观峰以西的群山景象着笔,描写日出后的景色,“回视日观以西诸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是说群山中有的山得到阳光照射,呈红色,有的得不到阳光照射,现白色。
这两种颜色错杂相问。
所有的山峰都像弯着腰一样。
作者用群山的外围形象进一步开拓太阳这个中心形象,红白杂间的山景渲染了日上后的辽阔境界,表现了太阳的效果。
群山“皆若偻”的想象里,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成分,这些山也和作者一样,被日出的壮景所陶醉折服了。
这一部分描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动静俱观,把太阳未出、将出,正出,出后的一系列连续画面描绘出来了,再现了日出前后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色。
晚照固然媚丽动人,但日出更壮美,更有气势,更激发人向上。
这是自然景物本身在对比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含义,也是作者所以要长途跋涉、顶风冒雪登临泰山一睹日出的原因吧。
文章的最后两段是第四部分,写泰山的名胜古迹和景色特点。
前一段写名胜古迹,泰山上的名胜古迹很多,为我国名山之首,作者只选了日观亭附近的一些古迹,加以简要记叙。
写时,以日观亭为中心,把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的方位记叙得清清楚楚,构成了以日观峰为中心的一组风景图。
这些古迹的简介,突出了日观峰自古以来就是泰山的重要游览胜地,游人甚众,周围的古迹也随之而起。
关于石刻记得较多,作者说这一天(即观日出的十二月二十九日)看见路上的各种石刻,都是从唐显庆以来的,那些更古的碑石都模糊不清了。
另外一些比较偏僻不在路上的石碑,都来不及看。
在石碑部分的描写中作者是以有限的露景写出无限的藏景。
“慢失”概说了石碑的磨灭缺损,包含了种种不同情况和无尽的具体内容。
“僻不当道者”把无数石刻于不言中表达出来。
这些记叙言简意丰,体现了桐城派的风格特点。
第四部分的后一段从作者游踪所及,综合叙述泰山景色的特点。
说泰山上多石头,少泥土。
石头是青黑色的,大多是方的,圆的少。
山上杂树少,松树多,生长在石缝里,都是平顶松。
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没有鸟兽的声音和痕迹。
靠近日观亭几里内没有树,而雪深得与人的膝盖相齐。
这段文字,前几句扣住“多”和“少”这组反义词,写出泰山的三多三少:多石,石多平方状,多松树,少土,石少圆状,树少杂树。
在三多三少的醒目排列中,着重写了山石的苍黑颜色和平方形状,着重写了松树生于石缝之中和平顶的状貌。
这样,用短句写出了鲜明形象,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
后几句,以“无”字组成的短句,突出了泰山无瀑布,无鸟兽踪迹与声音,数里内无树,只有冰封雪飘的深冬景象。
这一部分,以概述和归纳的写法,写出泰山的一些古迹和景色特点,这是对泰山全貌的必要补充。
作者工于结局,结句“雪与人膝齐”,把作者在深雪中迈步赏景的形象与风雪弥漫的泰山形象融为一体,煞住全篇,收得似尽而不尽,给人留下的印象既是完整的又是大有回味的余地,读者尽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体味此中境界,作艺术的再创造。
最后一句“桐城姚鼐记”,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的格式。
《登泰山记》洋溢着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颂之情。
文中泰山那雄伟多姿的景色,美不胜言,使人心旷神怡,作者不顾条件恶劣,克服种种困难,登山一览的高昂情绪也很感人。
在姚鼐笔下,隆冬时节风雪弥漫的泰山优美绚丽,毫无冷落萧条之感,游览者顶风冒雪,豪情满纸,胸襟开阔,既无孤芳自赏的清高寄托,也没有“独钓寒江雪”的凄楚孤寂情怀。
文章的基凋积极、乐观、豪迈,使人读了不仅能欣赏到自然的美,也多少能领略一些人生的真谛。
古代游记散文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是很可贵的。
《登泰山记》的写作技巧是高超的。
首先,结构“言有序”,章法严明。
全文由介绍泰山到记叙登泰山经过,进而描写登泰山所见之景,围绕泰山逐层推进,井然有序。
作者犹如一个训练有素的导游,先向大家介绍游览地点的概貌,使人对它有总印象,然后带领大家登山观景。
途中,说古道今,介绍有关地理知识,发表对泰山景色的看法。
全文除第一段以时间为顺序外,以游者行踪为线索,写清了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有条不紊,前后呼应,作者很好地实践了“言有序”的写作理论。
其次,文章剪裁得体,重点突出。
本文的重点是写景。
介绍泰山,简略处理,写旅游情况,一笔带过后,作者笔墨立即深入中心写游览泰山,很快展开了重点部分的记叙。
写景的中心是写观日出,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个全文的重点的呢
一是写夕照图和名胜古迹,惜墨如金,略作勾勒点染,对日出着墨较多,以示突出。
在写几样景物中,详略分明,安排合理。
二是在写日出时,把从二十八日观晚照后到二十九日的再度登山一段经过,一概略去不提,整个第三段纯写日出情况,非常鲜明突出。
本文在剪裁上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深厚功力和桐城派的风格特点。
《登泰山记》的语言简洁而形象。
全文450多字,写尽了泰山景色的多姿及作者的豪兴,做到了篇无冗句,句无冗字。
全篇以短句为主,适当夹用长句,达到简洁爽朗而不局促,明确形象却不呆板。
作者用字精妙,状物传神。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两句,写泰山夕照,神形俱真。
前一句用拟人法写出了雪之厚,“负”字用得神奇,写出了山有坡度、层次,远望如人之脊梁。
积雪甚厚,山如不胜负重,写出了积雪的深厚感。
“烛”字名词动用,形象地写出了雪光的晶莹明亮。
“居雾若带然”设喻颇新,把半山云雾写活了。
“居”字写出了山腰间的云雾不断簇拥、流动而又基本凝聚成形的动态,使景物有生命地跳动于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语文问题
1。
终南山雪景 冬 傍晚 长安城 终南山 阴 霁 2。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
“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风景区 浙江 杭州 旅游胜地 曹操 曹丕 洞庭湖 湖南 湖北 武昌 滕王阁 岳阳楼 上分扫墓 清明 宋齐梁陈 佛教 秦末大泽乡 西楚霸王 刘邦4。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夸张 高 静 泰山: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甫) 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5。
早春 决胜烟雨满皇都 韩愈 马诗 大漠沙如雪 李贺 前出塞 擒贼先擒王 杜甫 秦时明月汉时光 唐 王昌龄 草长莹飞二月天 清 高鼎 停车坐爱枫林晚 唐 杜牧
如何品析古诗
题是近几年中考必考的一种题型,尽管不少学生把诗词背得烂熟,但赏析起来却不知道如何入手。
下面仅谈一下个人对诗歌赏析的一些观点,供初四复习的同学参考。
对于诗歌这种体裁来说,背诵是必要的,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需要,但对于赏析来说,仅仅会背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诗歌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了解诗人的思想状况,唯有这样,你都能够进行赏析。
从近年来诗歌赏析命题情况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第一、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比如让考概述诗歌的内容,归纳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例如:中“阴阳割昏晓”一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答:突出泰山原雄伟高大的特点。
)用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例如: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诗句隐含的意义,如诗中的“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困难、挫折、防碍等),等等。
第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包含的哲理。
如的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和情怀
请简要回答。
(答: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再如,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第三、对诗歌中一些名句的理解与赏析。
既要写出诗句的意思,又要写出诗句在表达的特点和效果。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工事的对仗,生动形象地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的分析。
如,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答:“见”为无意所见,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悠然闲适发表的心境)。
再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
(答:“秋”点明了是“秋高马壮”的时候,也预示着战无不胜的前景)。
第五、描述诗句描写的画面,欣赏诗歌意境。
如品味《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案略),再如《春望》,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而不住挠头叹息。
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了。
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乡的情怀。
)第六、赏析诗歌的写作方法、艺术特色。
如《夜雨寄北》,本诗构思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案:身在此地写想彼在之思此地,当今日写想他日之忆今日。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再如《天净沙 秋思》,“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结合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以乐景写哀情。
通过对比,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从近年来命题情况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上六个方面。
不论从哪个方面赏析,都要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思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