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两个人配合的很默契的成语.越多越好
推心置腹、相辅相成逆之交、心心相志同道一、推心置腹白话释义:推出自己心,放置在别人的腹中。
表示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
比喻真诚待人。
朝代:南宋作者:范晔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翻译: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出自己的赤心,放置在别人的腹中;安得不投死乎二、相辅相成白话释义: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朝代:明作者:张岱出处:《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翻译:择日与推命必须互相配合使用,这样两者的解释(结果)才能够没有缺漏。
三、莫逆之交白话释义: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
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朝代:春秋作者:庄周出处:《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翻译:三人相视而笑;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于是两人成为了朋友四、心心相印白话释义:形容彼此不待语言说明而感情相通,心意完全一致。
印:合。
朝代:唐宋作者:慧能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翻译:我传佛心印,怎么敢违背佛经五、志同道合白话释义: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朝代:西晋作者:陈寿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翻译:从前伊尹作媵臣,最低的,姜子牙处在屠钓,最简陋的,于是他被推荐给汤武、文王,真是志同道和,黑色沙漠神通,难道还用得着亲近的推荐,由于左右的介绍呢
描写耳朵的句子
描写耳朵句双扇风耳假或者像唯恐清声音极力乍两风耳朵帆似张像兜听间所秘两耳朵挂瘦削脸旁像两干枯耳朵像夏太阳晒树叶耳似两张匙耳朵巧带粉红色像贝壳两突肥耳朵守卫脑袋两旁.像两扇屏风似耳朵耳垂肥像寺庙佛像耳朵耳轮明外圈内圈匀称.像刻刀雕艺术品右耳垂二惹眼.称三耳双耳似连璧两招风耳像两扇般耳满紫红冻疮段裂.红肿看令同情.两耳朵阔高.没耳轮特点神经错乱征兆指种喜欢梢神面折磨残忍理奇形耳朵满刺毛像说要洞野兽讲两耳朵冻通红红像要落鼻、嘴、眼.唯独耳朵奇干黑焦黄蜷缩着薄耳朵贴窄窄脑袋两侧甘蓝花似耳朵肿胀着.已扭歪比原倍
梦到黄鼠狼抓老鼠
梦见老鼠 —— 会树敌过多。
·已婚女人梦见手里托着家养的老鼠 —— 要生孩子。
·梦见抓老鼠 —— 会交上不诚实的朋友。
·梦见捕老鼠 —— 会遭到敌人的阴谋暗算。
·梦见猫捉老鼠 —— 是祥兆,敌人会互相残杀,两者俱亡。
·梦见死老鼠 —— 要交好运。
·梦见死老鼠 —— 要交好运。
·梦见老鼠在自己的住室里打洞 —— 家里会遭偷窃。
·男人梦见老鼠咬自己 —— 灾祸会避免。
·医生梦见老鼠 —— 住地会出现传染病。
(纯属娱乐,不要当真)
形容自己很多余的句子有哪些
1、和她眼中对视而笑时,我只觉得这个世界我是多余的。
2哪里我都是个者,多余。
3、三个人的时候,她们有时走在前面,而我不愿意去追,那时候感觉我特多余。
4、真心的另一面可能是自作多情。
5、渐渐的,人越聚越多,摩肩接踵的不断从入口涌来。
花坛边上坐满了人,喷泉周围站满了人。
6、这场街头表演吸引了人山人海的观众。
7、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象下锅的饺子一样多!8、由于班主任积极听取学生们的意见,他的办公室门前门庭若市。
9、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10、你现在的做法简直是画蛇添足。
11、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12、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13、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麽多,你能给的也只有那麽多,在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就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
14、我们微笑着说我们停留在时光的原处其实早已被洪流无声地卷走15、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粽子的由来,传说
关于粽子由来的传详见下述:(1)纪念屈原公元前340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
以后,为了表示对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2)“包烹”之说50万年前发明用火熟食时,为了适口,人们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
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
查看全部17个回答相关问题广告嘉兴粽子的做法粽子可以说是端午比较常见的食物,基本上大家对于它都不会感到很陌生。
现在市面上卖的粽子的种类也是比较多,但是大家对于粽子的具体营养价值和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不是很清楚。
今天煌旗君就带着大家好好了解下。
嘉兴粽子的功效和作用1、具有补益气的作用:一般脸上没有什么起色或者是没有红润,手脚容易冰凉的人可是食用粽子,能够改善目前的症状。
2、具有暖胃的作用:粽子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进而缓解胃痛。
3、具有止泻的作用:脾虚型腹泻患可以食用粽子,这样会使得自己的症状得到明显的好转。
4、具有健脾的作用:一般脾胃比较虚弱的人是可以…102022-05-11粽子的由来关于粽子由来的传说,详见下述: 1、纪念屈原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2、“包烹”之说 50万年前发明用火熟食时,为了适口,人们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
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
9浏览100 2022-04-16粽子的来历 简介粽的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用菇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在战国时代,楚国三闾大夫及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咬屈原的遗体。
另说则是用来祭祀屈原的供品。
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备的食品,除了纪念屈原之外,江苏等地,粽子被认为跟伍子胥信仰有关。
当地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 西晋周处《风土记》写道:“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齐民要术》卷九引《风土记》记述粽子“盖取阴阳尚相褁未分散之时像也”。
南梁时五月五日作粽,并在筒粽上盖楝叶、以五彩丝线缠之。
《续齐谐记》传说光武帝建武年中,长沙人区曲见自称“三闾大夫”的人谓:“闻君当见祭,甚善。
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
” 扩展资料: 一、趣事 1、地球上最早 江西德安县文物部门于1988年9月在一座宋代古墓里发现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
该古墓位于德安县城郊,葬于公元1274年。
墓主右手拿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
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分别系于桃枝两边,外皮为粽叶,苎麻捆扎。
专家介绍,早期粽子有祭奠之意,放入棺木中以示亲属的哀悼。
两个粽子成双成对,象征吉祥如意。
2、历史最悠久 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
广西壮族出现过最大的粽子,它是将芭蕉叶垫在一个特大的方形笼格中,内放50公斤淘净并拌有酱油的糯米,再拌入一只去皮骨、切成小方块的猪腿的肉,面上覆一层芭蕉叶,隔水蒸熟,这种粽子壮族人叫“口粽粑”,可供一家三口吃两个月。
据香港的媒体介绍,香港有9位老人,曾经包了1只重36公斤的粽子,供250人食用。
1989年端午节,台湾彰化县曾制作一只特大粽子,重达350公斤。
广东一带包的粽子个儿特大,煮熟后1只粽子端到桌上,四个年轻人居然没法将它吃掉。
三、体积最小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
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湖心亭以为茶食,甚妙。
在上海一些酒楼饭馆中,宴席点心供应“迷你粽”,小得像手指一般,每50克糯米加4小块火腿,可包4只小粽子,白线缠绿叶,玲珑淡雅,真象一件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舍不得剥而吃之。
四、最早速冻品种 1995年,三全食品研制出了中国食品行业第一颗速冻粽子,至今坚持推动粽子行业的发展创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粽子65浏览6417 2022-11-15粽子的由来端午节吃棕子的传统风俗,与纪念屈原有关。
传说屈原投江后,洹罗江附近的渔民闻讯立即驾渔舟赶来抢救。
为了尽快救到屈原的遗体,大家有的用木板、扁担作桨片,几个人划着一只船,争先恐后,沿江而下到洞庭湖,一直没有找到。
这里的人民耽心屈原的遗体被鱼吃掉,就用竹简装米丢在水里,让鱼去吃,免得伤害他。
东汉初年(公元1世纪),长沙有个叫区回的人,白天睡觉,梦见屈原对他说:“听说你要来祭我,我很感谢你。
可是,每年大家投在水中的祭米都给蛟龙抢吃了。
希望你用楝树叶把竹筒塞好,外面用五色丝线缠起来,因为蛟龙怕这些东西。
”殴回就照他的话去做。
这大概就是五月五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包棕子的由来。
据萧梁时吴均《续齐谐记》说:“世人作棕,并带五彩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 因此,每到端午,民间有吃棕子,划龙船的习俗。
41浏览5935 2022-08-30粽子的来历粽子的来历一 公元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
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
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的来历二 古代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
古人对端午,其实有种种说法,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
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
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糉,俗作粽。
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
近世多用糯米矣。
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
作此投江,以饲蛟龙。
”因李时珍此种说法,故闻一多有“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说。
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
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
最让人信服的是“包烹”之说,就是50万年前发明用火熟食时,为了适口,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
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
粽子的出现如本文开头所说,但一说用于祭祖;又说为了纪念屈原殉难,两说都有道理。
粽子的来历三 春秋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称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震远同湖州粽 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5浏览26456粽子的来历到底是什么粽子的来历: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