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七十二全神是哪些
天皇皇,人皇,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盘古大神,女娲娘鸿銁老祖,无声老母,西天如来佛,佛,阿弥陀佛,弥勒佛,地藏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太白金星,顺天老母,二郎神,托塔天王,风伯,雨师,雷公,闪电佛,送子观音,文珠菩萨,普贤菩萨,文昌帝,孔圣人,张天师,姜子牙,禹王,文王,哼将,哈将,千手千眼佛,大仙奶奶,二仙奶奶,三仙奶奶,眼光老母,麦奶奶,灵山老母,泰山老母,送子老母,保生老母,地母娘娘,关公,南顶老爷,阎罗王,赵公明,王灵官,大神爷,福星,椂星,寿星,瘟神,财神,龙王,城隍,马王,土地,岱王,药王,牛王,王道爷,七十二位全神供在农家堂屋正堂的东侧,应属中华民族的玄宫信仰文化。
仔细品味起来,从中可以灵悟到中华民族信仰文化的演变历程,看到道教,佛教,儒教,墨教与中华民族玄宫信仰文化的融合。
七十二位全神中以天地人三皇为首列没有争议,而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位居盘古和女娲之先,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学者们的深思。
太极诗句
1. 撑开一片天,划出一道云。
欲求阴阳入我太极门。
2. 学武人,忠厚为根本。
中华太极门,正气满乾坤。
3. 多少夜,学练内家拳。
不为浮名累,但为太极玄。
4. 太极历史久,代代相承传。
海外多迷醉,国人应自怜。
5. 太极治百病,活络筋骨通。
防自卫,螺旋妙无穷。
6. 初学架端正,再求气韵生。
习文兼习武,功到自然7. 虎为百兽王,百米四五秒。
入园无忧患,羊来四。
8. 圈养寿命短,山野生命长。
劝君多运动,太极宜健康。
9. 摔碎中药罐,练拳成宗师。
病弱先通络,何须问名医
10.莫怨读书少,书少亦能拳。
生活尽法理,人忆杨露禅。
八仙传说的八位仙人的由来
八仙除了“八仙过海”的故事,还各有一套自身得道的故事,也都非常有名,流传得非常广泛。
汉钟离,原复姓钟离,名权,燕台人,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正阳子。
全真道派尊其为“正阳祖师”,“北五祖”之一。
初生时,异光数丈,状若烈火。
生下后不哭不食,第七日跃然而起,说:“身游紫府,名书玉京”。
长大之后,当了谏议大夫,奉诏北征失利,军士尽散。
钟离权单人独骑奔谷迷道,遇见了一个叫王玄甫的神仙,授以长生真诀及金丹火候、青龙剑法而成仙。
到唐代,度化吕洞宾之后,升天而去,被封为太极左宫真人。
吕洞宾,号纯阳子。
由于道教全真道派奉他为纯阳祖师,故世称吕祖。
他出生在林檎树下,出生时异香满径。
幼时极其聪明,日诵万言。
长大后两举进士不第,后来在赶考途中,遇汉钟离,给了吕洞宾一个枕头,吕洞宾枕着它做了一个梦。
梦中举进士,登科第,当湿官,入台阁,富贵荣华了三十年。
又被皇帝降罪谪官,走到半路,风雪大作,正在叹息之时,忽然梦醒了。
入睡前所煮黄粱米饭尚未炊熟,这就是世人说的“黄粱一梦”。
吕洞宾于是大悟,于是随汉钟离赴终南山鹤岭修道成仙。
张果老,名果,唐代道士。
曾隐于中条山修道。
他自称生于尧时,已经不知道有多大的年岁了。
张果老常常骑着一匹白驴,日行数万里。
在休歇的时候,就把驴叠起来,就像一张纸一样,放到巾箱之中。
要乘骑的时候,则以水之,纸就又变成了白驴。
韩湘子名湘,字清夫,是韩愈的侄孙。
韩湘自幼学道,追随吕纯阳,后来爬上一棵桃树,堕树而死,尸解登仙。
韩愈官拜刑部侍郎时,宾客盈门。
韩湘子劝韩愈弃官学学道。
韩愈则勉韩湘子弃道从学。
韩湘子就用一个一寸大小的葫芦,给所有的宾客酌酒,数斗不竭。
又变出了两朵金花,花上有金字对联,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后来,韩愈因为上表谏迎佛骨,被皇帝贬谪潮州,在路过蓝关的时候,天降大雪,几乎困死。
韩湘子冒雪而来,韩愈嗟叹韩湘子预言之灵验。
李铁拐,相传名叫李凝阳,或名洪水,小字拐儿,自号李孔目。
李铁拐应太上老君之约,魂游华山。
临行,嘱咐其徒守其躯壳七日。
无奈其徒之母突然急病而欲速归,就在第六日把李铁拐的身体烧了。
李凝阳第七天回来时,无身可依,即附于一饿殍之尸,所以他的形像丑陋而跛右脚。
曹国舅,名景休,徐州人。
宋仁宗曹皇后之弟,故称国舅。
他隐于山林,葛巾野服,矢志修真。
经钟离权与吕洞宾之度化,曹国舅得还真秘旨而修道成真,并由吕洞宾引入仙班。
蓝采和,唐代的隐逸。
常衣破蓝衫,只有一只脚穿着靴子,夏天则披絮,冬无则卧雪,而全身上下气出如蒸。
蓝采和常于城市乞讨,手持大拍板长三尺余,似醉非醉,踏歌而行,唱道:“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
后得汉钟离度化,乘云而去。
何仙姑是八仙之中惟一的女仙,名琼,永州零陵人。
十三岁时,入山采茶,遇吕洞宾,教给她吃云母粉能成仙的方法。
何仙姑于是发誓不嫁,每天在山谷中轻身飞行。
每日早晨出去,晚上持山果回来养活老母,后来也尸解仙去。
历史上的“八仙”提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中国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八仙是民间所喜爱的仙人。
那么,八仙在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
“八仙”一词,比铁拐李等八仙的出现要早得多。
最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经有了“八仙”一词,原是指魏晋以来神仙家所幻想的一组仙人,与铁拐李等八仙还没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公认的铁拐李等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
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到明朝中叶才确定下来。
[被屏蔽?告] 八仙人物出处不一,时代不同。
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
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
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汉钟离、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变,八仙故事流传愈广,内容愈丰富。
还有人说,“八仙”既不是神,也不是仙,而是八个享有盛名的民间艺人。
历代三套“八仙”中国历代最少有三套“八仙”,最早的是六朝时代的“蜀之八仙”。
即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等八人,道教传说他们均在蜀中得道成仙。
谯秀的《蜀记》一书中,把他们称为“蜀之八仙”。
在唐代,有八位在名义上因共好酒而成挚友的士大夫,是指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新唐书》中称他们为“酒八仙人”。
他们的酒友诗谊已成为千古佳话。
杜甫《饮中八仙歌》更是哙炙人口,其中写李白的“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是绝伦千古。
直到明朝中叶,我们所熟悉的“八仙”才正式确定下来,这就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张果老是唐武则天时鼎鼎有名的说唱表演家,唐玄宗曾经把他召到京师演出种种法术。
汉钟离,善渔鼓,是我国演唱道情的鼻祖。
韩湘子擅长吹箫。
曹国舅据说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后来沦落为专替民间婚丧喜庆行礼的书生。
铁拐李是云游四方的艺人。
吕洞宾在唐会昌年间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是个善于编写说唱词的艺术家。
蓝采和,常穿破蓝衫,手持大拍板,周游天下,元杂剧称他是个优秀的戏剧演员。
何仙姑,据说是从宫廷逃出的歌伎名伶。
八个艺人,都有高超的技艺,故被誉为“八仙”。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
七十二全神那边是上火
【太上老君】 道教对老子的尊称。
“老君”的名称,最早见于《后汉书·孔融传》;“太上老君”的名称,最早见于《魏书·释老志》。
《老子内传》:“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
”【玉皇】 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
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简称玉帝或玉皇大帝。
相传其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及饿鬼)的一切祸福。
见《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元始天尊】 道教最尊的天神。
道教认为其处在无极上上清微的玉清圣境,为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的首席。
又说其生于太元之先,故称“元始”。
每至天地初开,便以秘道授诸天仙,谓之开劫度人。
见《隋书·经籍志》。
相传有《元始天尊度人上品妙经》一卷,今《道藏》本衍为六十一卷。
【西王母】 神话人物。
亦称金母、玉母或西姥。
在《山海经》里,其为豹尾虎齿而善啸的怪物。
在《穆天子传》里,则为一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的妇人。
至《汉武内传》里,却成为年约三十、容貌艳世的女神,并将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赐给武帝。
《神异经》更为其塑造了配偶东王公,一年相会一次。
在后代小说、戏曲里,又称其为“瑶池金母”,每逢蟠桃熟时,大开寿宴,诸仙皆来为其她上寿。
旧时民间因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王母】 即“西王母”【金母】 即西王母。
《名义考》:“金,西方成气,有母道,故曰母。
”【王母娘娘】 即“西王母”。
【东王公】 亦称东木公、东华帝君。
古代神话中的男神。
《神异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
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
”《名义考》:“木,东方生气,有父道,故曰公。
”《太平广记》载,东王公和西王母共理二气,并分别掌管男仙、女仙的名籍。
【东华帝君】 即“东王公”。
【九天玄女】 道教神名。
一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
传说为上古时女神,人头鸟身。
圣母元君的弟子,黄帝之师。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玄女下降,以六壬、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授予黄帝,并为制夔牛鼓八十面,遂破蚩尤。
见《云笈七籖·九天玄女传》及《黄帝内传》等。
【玄女】 即“九天玄女”【东岳大帝】 道教所崇奉的泰山神。
古代封建皇帝多祭祀泰山,传说泰山神掌管人间生死。
《云笈七籖·五岳真形图序》:“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
血食庙祀所宗者也。
”泰山神于唐玄宗时被封为“天齐王”。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尊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简称“东岳天齐大帝”或“东岳大帝”。
旧时各地多有东岳庙,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祭祀日。
【碧霞元君】 道教神名。
传说为东岳大帝的女儿,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蒿庵闲话》:“元君者,汉时仁圣帝前有石琢金童玉女,至五代,殿圮像仆,童泐尽,女沦于池。
宋真宗东封还次,御帐涤手池内,一石人浮出水面,出而涤之,玉女也。
命有司建祠奉之,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另据《太平御览》卷二六八引西晋张华《博物志》,也有东海泰山神女事。
可知其渊源已久。
【玉朗】 道教仙官名。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玉朗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太平御览》转引《登真隐诀》:“三清九宫,并有僚属,例左胜于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朗诸小号,官位甚多。
”【斗姆】 道教所信奉的女神。
传说为北斗众星之母,故名。
宋元以后崇奉渐盛,尊为“先天斗姆大圣元君。
”【三官】 亦称“三元”。
道教所奉之神。
即天官、地官、水官。
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东汉张角曾作三官书,为人治病,见《后汉书·刘焉传》注。
后道教又以三官配三元,城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旧时各地有三官庙、三官殿。
《道藏》中有《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等。
【天官】 道教信奉的三官之一。
详“三官”。
【地官】 道教信奉的三官之一。
详“三官”。
【水官】 道教信奉的三官之一。
详“三官”。
【三元】 即“三官”。
【太一】 一作“泰一”。
传说中的天神。
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
”《史记·天官书》张守节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
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
”【六神】 ①六种神祗。
《楚辞·九章·惜诵》:“令武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王逸注:“六神,谓六宗之神也。
”按“六宗”一词,始见于《书·舜典》,历来说法不一,有谓日、月、雷、风、山、泽者,有谓天宗日、月、星辰,地宗岱、河、海者,有谓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者。
详见俞正燮《癸已类稿·虞六宗义》。
【赵玄坛】 亦称“赵公元帅”。
道教所奉的财神。
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
故又称“黑虎玄坛”。
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
传说其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
【赵公元帅】 即“赵玄坛”。
【王灵官】 亦称“玉枢火府天将”。
道教所奉祀的神。
相传姓王,名善,宋徽宗时人,曾从玉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
明永乐(1403-1424)间封为“隆恩真君”。
各地道观内多塑王灵官像,赤面,三目,武装执鞭,作为镇守山门之神。
【四值功曹】 道教所奉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神。
传说位于大神之下,相当于古代郡县功曹书吏之类,从事承启传递。
道教举行宗教仪式时认为,“上达天庭”的表文焚烧后,须由“四值功曹”递送。
【六十甲子】 道教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
这些神的名字都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而成。
【六丁六甲】 道教神名。
《无上九霄雷霆玉经》:“六丁玉女,六甲将军。
”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阴(女)神,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阳(男)神,为天帝所役使,能行风雷、制鬼神,道士可用符箓召请,从事祈禳驱鬼。
今《道藏》内有《灵宝六丁秘法》、《上清六甲祈祷秘法》等。
【三十六天罡】 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
小说家即以之附会梁山泊中三十六员猛将。
《宣和遗事·亨集》:“宋江才展开看了,认得是个天书;又写着三十六个姓名……末后有一行字写道:‘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
广行忠义,殄灭奸邪。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言宋江等于忠义堂建罗天大醮,得一石碣,前面书天罡星三十六员,背面书地煞星七十二员。
【七十二地煞】 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地煞星。
《水浒传》因以附会于大小头领一百零八人,分三十六人为天罡星,七十二人为地煞星。
详“三十六天罡”。
【城隍】 道教所传守护城池的神。
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
据说由《周礼》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
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北齐慕容俨在郢城(今河南信阳县南)亦建有城隍神祠一所。
唐代以后,各地郡县皆祭城隍。
后唐清泰元年(公元934年),封城隍为王。
宋以后奉祀城隍的习俗更为普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又正式规定各府州县的城隍神,并加祭祀。
【灶君】 亦称“灶君”或“灶王”。
中国旧时供奉于灶头,认为灶君掌管一家祸福。
《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庄子·达生》:“灶有髻。
”司马彪注:“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
”《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
”旧俗,夏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用纸马饴糖等送灶神上天,谓之送灶;除夕又迎回,谓之迎灶。
【土地】 中国古代神话中管理一个区域地面的神。
即古代的“灶神”。
《公羊传·庄公二十五年》:“鼓用牲于社。
”何休注:“社者,土地之主也。
”《孝经纬》:“社者,土地之神。
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
”《通俗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赤松子】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人。
相传为神农时雨师,一说为帝喾之师。
后为道教所信奉。
《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颜师古注:“赤松子,仙人号也,神农时为雨师。
”【三茅真君】 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
传说汉景帝时咸阳(今属陕西)人,在句曲山(在今江苏句容等境)得道“成仙”。
后太上老君授大茅君盈为司命真君,中茅君固定箓真君,小茅君衷为保生真君;世称“三茅真君”。
因此句曲山亦称为“三茅山”,简称“茅山”。
【八仙】 ①蜀之八仙。
即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等八人,道教传说他们均在蜀中得道成仙。
谯秀《蜀记》以为蜀之八仙。
②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即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记载。
元杂剧里多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
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才确定为以上八人。
八仙均为神仙中的散仙,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 “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
【铁拐李】 亦称李铁拐。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相传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
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
蓬守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
元岳伯川杂剧剧本《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曾记其事,后又被采入《东游记》,但情节有所不同。
或以为其由李八百尸解故事附会而成(李八百事见《宋史·陈从信传》)。
【李铁拐】 即“铁拐李”。
【汉钟离】 神话中的八仙之一。
相传姓钟离名权。
因受铁拐李的点化,上山学道。
下山后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其兄简同日升天,度吕洞宾而去。
见《东游记》。
有关其神仙传说,起于五代、北宋。
《宣和书谱》卷十九:“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
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
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
”后遂称“汉钟离”而不名。
或云,权曾自称为“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误将“汉”字属下,故称“汉钟离”。
【钟离权】 即“汉钟离”。
【张果老】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相传他久隐于中条山,时常往来汾晋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
武后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
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
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迭,藏于巾箱。
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
其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
新、旧《唐书》均有《张果传》,列方技类。
【何仙姑】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相传为唐广州增城女子,住云母溪。
年十四五岁时,食云母粉而成仙。
行动如飞,日往山中采果奉母。
或说何仙姑本为宋永州道姑,士大夫多趋询休咎,名甚著。
因与吕洞宾的传说起于同时,后人又附合为另一传说中吕洞宾所超度的赵仙姑(姓赵名何,零陵人),遂成为吕洞宾弟子。
【蓝采和】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所传故事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续仙传》。
称其常穿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
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
元好问有“人笑蓝衫似采和”诗句。
元杂剧将其写成一个伶人,称其真姓名为许坚。
【吕洞宾】(798-
)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名喦(一作岩),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一作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会昌(841-846)中,两举进士不第,遂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
曾隐居于终南山等地修道。
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
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有关部门其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
小说、戏曲中反映其故事很多。
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
通称“吕祖”。
道教全真道尊其为北五祖之一。
【吕纯阳】 即“吕洞宾”。
【韩湘子】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相传其为韩愈之族侄,性狂放,曾于初冬时,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愈大为惊异。
事见《酉阳杂俎》。
《青琐高议》又称其以法术点化韩愈,愈谪官潮阳,途中遇雪,湘冒雪而来,并语以花上之诗,两人乃宿于蓝关驿舍。
辞去时,又告愈以未来之事,后皆应验。
按韩愈有侄孙韩湘,十二郎(老成)之子,曾官大理丞。
愈贬潮阳,至蓝关,湘曾赠以诗,有“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
传说中湘得道成仙之事,当由此而附会。
【曹国舅】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相传名友,宋代人。
本为国舅,因其弟仗势作恶,恐受牵累,遂散财济贫,入山修道。
后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
事见《东游记》。
一说其于宋哲宗绍圣四年蝉蜕于徐州玉虚观。
或谓曹国舅系由宋外戚曹佾而附会。
在八仙中,事迹最少,出处最晚。
【铁拐李】 亦称李铁拐。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相传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
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
蓬守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
元岳伯川杂剧剧本《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曾记其事,后又被采入《东游记》,但情节有所不同。
或以为其由李八百尸解故事附会而成(李八百事见《宋史·陈从信传》)。
【李铁拐】 即“铁拐李”。
【汉钟离】 神话中的八仙之一。
相传姓钟离名权。
因受铁拐李的点化,上山学道。
下山后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其兄简同日升天,度吕洞宾而去。
见《东游记》。
有关其神仙传说,起于五代、北宋。
《宣和书谱》卷十九:“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
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
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
”后遂称“汉钟离”而不名。
或云,权曾自称为“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误将“汉”字属下,故称“汉钟离”。
【钟离权】 即“汉钟离”。
【张果老】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相传他久隐于中条山,时常往来汾晋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
武后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
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
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迭,藏于巾箱。
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
其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
新、旧《唐书》均有《张果传》,列方技类。
【何仙姑】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相传为唐广州增城女子,住云母溪。
年十四五岁时,食云母粉而成仙。
行动如飞,日往山中采果奉母。
或说何仙姑本为宋永州道姑,士大夫多趋询休咎,名甚著。
因与吕洞宾的传说起于同时,后人又附合为另一传说中吕洞宾所超度的赵仙姑(姓赵名何,零陵人),遂成为吕洞宾弟子。
【蓝采和】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所传故事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续仙传》。
称其常穿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
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
元好问有“人笑蓝衫似采和”诗句。
元杂剧将其写成一个伶人,称其真姓名为许坚。
【吕洞宾】(798-
)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名喦(一作岩),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一作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会昌(841-846)中,两举进士不第,遂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
曾隐居于终南山等地修道。
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
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有关部门其的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
小说、戏曲中反映其故事很多。
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
通称“吕祖”。
道教全真道尊其为北五祖之一。
【吕纯阳】 即“吕洞宾”。
【韩湘子】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相传其为韩愈之族侄,性狂放,曾于初冬时,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愈大为惊异。
事见《酉阳杂俎》。
《青琐高议》又称其以法术点化韩愈,愈谪官潮阳,途中遇雪,湘冒雪而来,并语以花上之诗,两人乃宿于蓝关驿舍。
辞去时,又告愈以未来之事,后皆应验。
按韩愈有侄孙韩湘,十二郎(老成)之子,曾官大理丞。
愈贬潮阳,至蓝关,湘曾赠以诗,有“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
传说中湘得道成仙之事,当由此而附会。
【曹国舅】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相传名友,宋代人。
本为国舅,因其弟仗势作恶,恐受牵累,遂散财济贫,入山修道。
后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
事见《东游记》。
一说其于宋哲宗绍圣四年蝉蜕于徐州玉虚观。
或谓曹国舅系由宋外戚曹佾而附会。
在八仙中,事迹最少,出处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