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尔皮茨挨过多少次轰炸,为什么大和都沉了,提最后是靠高脚柜才沉的
为了击沉这艘超级战列舰,英军总共组织过13次大规模的空袭,出动过600余架次的飞机。
你后面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英德战舰与美日战舰在结构设计、冶金水平、金属加工工艺这些方面的差异。
首先说结构设计,英德两国的战列舰在结构设计上有很多的共同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把战列舰作为维护自身海运安全,打击封锁对方海上交通的主要手段。
因而就要求战列舰要有比较强的生存力,不能在受到炮击或者是航弹的攻击后失去作战能力。
特别是德国由于是一个处于内海的中欧国家,与英国的总体海上力量差距过大。
战舰的主要作用是长时间地在海上活动,打击英国的海运贸易。
战舰就必须更加注重生存力。
因而这两个国家的战列舰的普遍特点是装甲的覆盖较为完善,尤其是德国,除了与英国一样在舰艏和舰尾布置轻装甲带以避免这两个地方受到攻击后舰体的破碎。
还采用了诸如穹甲、主装甲堡、水平装甲与垂直装甲重叠于炮弹弹道布置等方式。
极大地提高了舰体的抗打击力。
其次是冶金水平,德英美这三个国家的冶金水平基本处于同一个档次上,德国WH造船钢在下潜深度上强于英美乃至日本潜艇上就可以看得出这几个国家的钢材水平的差异了。
大和级64000吨的标准排水量。
重量的分布却不合理,装甲占舰体重量的比重并没有比英美40000吨级的战列舰大到多少,反而是德国的俾斯麦级四万吨标准排水量的战舰,装甲却占到了舰体吨位的41.85%。
另外,由于冶金技术的差距,很多地方的装甲只能以厚度来弥补自身材质的不足,很显然,装甲自身的材质质量的提升远比厚度要有用得多。
结构方面,大和的装甲覆盖长度太小,是同期战列舰中,水下防御装甲覆盖水线长度最短的。
舰艏和舰尾完全没有装甲覆盖,导致在被航空炸弹和鱼雷击中之后舰体发生大面积的破碎,水线失去流体力学的完整度,整艘战舰的航速迅速下降。
另外,日美战列舰大部分都是用来支援登陆作战或者是为航母护航,战列舰不需要很长时间脱离航母独自或者编队战斗。
所以,装甲的防御只要保证关键部位就可以了。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弹药库结构的设计方面,德国二战的大型水面战舰没有一次是因为敌舰的炮弹诱爆了主弹药库而沉没的。
而日本的战列舰就算是号称最优秀的大和级,在倾覆的时候也是因为弹药的殉爆而导致了整艘战舰的解体。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提尔皮茨被击中了那么重的炸弹都只是翻沉,而大和却只是被普通的航弹,鱼雷击中后就倾覆,而且弹药库还被引爆。
德国提尔皮茨号,俾斯麦号战列舰与日本大和号,武藏号相遇,谁厉害
显然是大和和武藏号厉害,俾斯麦和提尔皮茨是二中中期产物。
而大和是日本倾尽全力的二战末期最强战列舰。
论战列舰对磕,肯定是大和级最强。
大和级的失败是因为路线走错了。
航母的步入战坛,就已经开始拉响战列舰步下神坛的结尾曲。
美国的初期衣阿华级都大部分指数低于大和级。
我是德粉,不想抹黑德系。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
二战最强战列舰莫属大和级。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历史
幼年的提茨常建造或者打捞的提尔皮茨不是同一艘船(但也不能同时上场),所以换嘛是要换的。
不过幼年提尔皮茨没有图鉴,因此如果不是特别需求的话也不用着急兑换。
从属性上来说,幼年提尔皮茨和未改造的提尔皮茨属性完全相同。
由于提尔皮茨的技能可以大幅度降低对面攻击的命中率,到了后期还是十分有用的,所以小编的建议是如果你已经有了正常的提尔皮茨,那么小宅可以不着急兑换;反之,如果你建造一直没获得大宅的话,那么可以考虑换个小宅用,反正使用上吧差的不多。
在110级的情况下,大宅和小宅的面板属性分别是这样的。
幼年提尔皮茨(小宅)不能够改造,但是自带提尔皮茨的改造技能,强化满就能用了。
常规的提尔皮茨改造后耐久、火力、对空、索敌和回避会稍高一些(图中两艘船火力一样只是因为小宅带的炮更好)。
论实力的话肯定还是正常提尔皮茨改造后要高一些,但要是没船的话说这些也没用,只好退而求其次用一下小宅了。
德国提尔皮茨号与俾斯麦号战列舰谁更厉害
他知道个bb
但其作用比俾斯麦号还大它牵制了大量盟军兵力,迫使PQ17护航舰队解散。
中断了苏联和英国的海上补给线。
北方孤独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