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格言
一、不少市民为省电,不用空调机而用取暖器。
其实,在室内同等条件下,使用空调机比使用取暖器要省电50%。
二、使用节能灯。
在同样亮度下,节能灯比白炽灯节约用电80%。
三、家电不要待机。
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在电源开关未关闭的情况下,它们内部的红外线接收遥控电路经常处于待机状态,仍在耗电。
电冰箱减少开门次数,热食品冷却后再放入冰箱也可节电。
四、电饭锅上盖一条毛巾,可减少热量损失。
五、及时清洗电水壶内电热管上的水垢。
六、用电熨斗熨烫衣物时,在通电初始阶段先熨耐温较低的衣物,待温度升高后,再熨耐温较高的。
断电后,再熨一部分耐温较低的衣物。
水资源、水环境辜胜阻 侯伟丽 水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自然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也就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年代,出现全球范围的水危机。
而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更令人堪忧:一是我国水资源总量严重短缺。
1998年我国人均水量为225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立方米。
二是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平衡。
水资源绝对数量西少东多,而人均占有量东缺西丰,成两个反向递度分布。
三是我国的水环境也在日趋恶化,导致水资源可利用率降低。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如何解决水资源供给不足而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除了进行制度创新,改革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之外,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节水科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卷五 禁奢崇俭,美政也。
----魏源:《魏源集·治篇》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传》 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
-----桓宽:《盐铁论·救匮》 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空气,阳光,水,其实就与钱没有太大的关系。
至于人际和睦、心灵充实、情趣活泼、人格高贵等生命价值的重要内容,更不是钱能买来的。
------ 韩少功(海南作家) 我可以舍得用很多钱去帮助别人,却舍不得把一个好好的东西或事物丢弃。
我不是为了钱而节约,而是为了节约而节约。
节俭的品德,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一种操守、品行和文化。
------张抗抗(北京作家)
三年级小学生30字对自己说的话
现在,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在好好学习得同时,也要养成良好品德,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爱自己的父母
阿凡提格言故事的介绍
“比如”和如”的区别如下:在《现代汉语词典,“譬如”样解释的:比如。
表面看“譬如”与“比如”读音相仿,词义相近,注释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究其原因,“譬如”一词重在“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容易明了的甲事物来说明不易明了的乙事物,从而使乙事物这个被说明的对象更加生动具体。
其中甲事物是喻体,乙事物通常是本体,且甲与乙的内在特性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其实,“譬如”的这种用法,在我们熟悉的经典例文中都能得到见证,例如,《吕氏春秋·察今》有“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的说法,这里就是用良医治病用药的千变万化,来说明时代不同了,法令制度也要相应发生改变的道理。
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是用形象可感的朝露来比喻青春易逝的人生;此外,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也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
”事实上这里也是通过打比方说明社会形势变了,对于转换文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性。
以上三个句子,实际上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譬如”在句中充当了比喻词。
由此看来,把“譬如”一词释解为“好像、就像”似乎更为妥当一些。
而“比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举例时的发端语”,它大多数时候是对某个结论或判断,举出实例予以证实和说明,词义与“例如”相当,显然这同打比方的用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由此看来,我们在对词语释义的时候,用一个意义与之相近的词来解释另一个词,这虽然是很常见的现象,但这两个词在内涵和外延上至少要基本一致,否则就会释义牵强造成误会。
观上海世博会有感
参观上海世博会有感中国2022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于202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
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这次我有幸同南京市各干休所的所长们一道提前目睹了这次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也让我们聆听了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更让我们见证了中国2022年上海世博会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和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正可谓:浦江夹岸画图新,世博园中锦绣陈。
万国人文同一览,百年梦想竟成真。
环球俊侣乐同游,骋目抒怀浦岸秋。
撷取园中清逸景,好将神韵灿国魂。
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
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
围栏区范围约为3.22平方公里。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22年,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
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
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
“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
上海世博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一方面,上海世博会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
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将始终以全球的视野来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昨天上海世博会有近50万人参观游览,场面恢宏。
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
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当我们参观了好几个不同的国家的展览馆时,我们不难发现,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和谐城市”的理念将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由此可见,各国城市政府为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
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和谐城市”的理念将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当我们参观到中国馆时,让我们深深感到这是人类科技创新的巨大舞台在我们中国馆展示:北宋清明河上景,游人梦幻入其中。
和谐一体城乡貌,虚实水流到处通。
馆内各种创新要素汇聚交融,创新思想与人们的密集沟通和互动而得以迸发。
与此同时,中国的科学发展和生产设施又使得创新的火花快速转化为技术,进而变成造福人类的产品和服务。
20世纪以来,科技的突飞猛进令大规模城市化成为可能。
同时,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在城市得到集中体现。
科技大大改进了人类的日常生活,而这种物质生活命也在人类的文化精神生活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真心地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预祝上海世博盛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