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教师格言案例500字

请撰写500字的学习感言,分享你身边的师德故事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描述了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我断断续续地阅读了一番。

这本书记录的是30位教师借助网络成长、进步的真实故事,是真爱的堆砌。

从书中你看不到任何的矫揉造作,一丝假大空的理论,有的都是每位老师成功、失败的真实再现,有的都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交流、进步。

30位优秀教师,除了少数几位不太熟悉之外,其余的早就在网络上风闻其大名,读过其文字。

这本书中我读到三个关键词。

草根。

网络。

勤奋。

30位教师,大多来自一线。

有的甚至来自最艰苦的乡村。

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网络唤醒专业意识,然后,又自觉地去实现专业化追求。

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勤奋,实现了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长成为一方优秀教师。

我每天晚上睡觉前看这本书,每次阅读一个或两个老师的成长故事,然后用心去感悟,体会,很有收获! 读这本书让我有种到处在放火的感觉。

而这火苗一旦进入心里,是会情不自禁地熊熊燃烧的。

其中三位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给我的触动最大。

魏智渊。

触动我的,不是为了不让自己偷懒,我坚持洗冷水澡,坚持写日记,甚至在日记本上的每一页都写上今天你做到了吗几个字,如果没有做到,就自己打自己一个耳光,而是他不断追问生活的意识和勇气。

惊回首,我发现曾几何时,自己多了几分浮躁,少了几分沉静。

上网,读书,写作,发表。

这是否就是生活的意义

我知道如果沿着这条路往下走,我也会慢慢成为所谓的专家,在一大堆垃圾文章中沾沾自喜,顾影自怜。

读到此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现在论坛上,很多大虾渐渐没了身影。

远离网络的喧闹,生命更加充实而宁静。

喧闹是有局限的,喧闹蕴涵着结束和失落,而宁静无边无际 。

宁静,才能致远。

已经捞到几桶金的大虾开始追寻一种纯净的生活。

我等小虾也在网络行走多年,是不是在喧闹中迷失了自己

· 朱国红。

一个通过网络一炮打红的典型。

没有羡慕她的一炮打红。

打动我的,是她的这番话:自己十几年如一日地工作着,多年没有开公开课的机会,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一次次被领导安排所谓的滚刀肉班,我都泰然地走过了,从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我在寂寞中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认识了陶行知,了解了朱永新,读懂了李镇西,读后感《《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如果没有网络,如果没有一个机缘成全,恐怕今天,我不会知道有个朱国红。

但是,我敢肯定地说,朱国红一定会在那里,她安身立命之地,继续默默耕耘。

平平常常的铺垫,也许和成长无关,但没有平时的铺垫,成长又将在哪里

对每一个渴望成长的人,不是一种很好的启示吗

读过清澈小舟的《没有孩子是差生》,被小舟博大的爱心、非凡的智慧所感染。

可正是这么一位优秀的老师,曾经差点被家长轰下台。

然而,她并没有屈服,不轻言放弃,用自己的追求书写了现在的辉煌。

小曼,在我教育在线和我很早就认识的朋友。

在第一部分的8个案例中,小曼的案例我反复看了5遍,这几遍的阅读之中,确实带给我的感受是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

真正的一线教师;还比自己小几岁;网龄也差不多,可是看看人家的精神层次,看看人家的工作生活状态,这些都让我发自内心敬佩。

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要懂得积累得失,小曼的10分钟+10分钟+10分钟>30分钟理论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如果在平时我们能利用这10分钟把上课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哪怕只有几行字,日积月累一定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有计划、有步骤点滴时间都利用起来,利用点滴时间

这是我看过后最大的体会。

似乎总没有时间让我们能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能够审视自我,其实是我们自己浮躁,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实在在去记录、积累些什么。

教育现状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心情愉悦。

·书中的衣奎伟老师每天都认真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今天发生了什么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遇到了什么挫折,有什么感受;今天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

具体到课堂教学,课的成功之处,课的精彩之处,课的不足,学生的进步,等等,都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

和他们相比,自己在这方面以前做得太少了,以后也要努力改变,· 朱一花是个有心的年轻教师,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毛遂自荐做张万祥老师的学生。

· 陈晓华老师说,当洗干净腿上的泥巴,穿上母亲给我做的新鞋,换上母亲缝制的解放装,怯生生而又喜滋滋地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不虚此行。

陈老师在追求中沉淀,不断地挑战中,不断地战胜自我,无论是就读大学时的相声表演,还是实习时的示范课,抑或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为学生捞轮船航模……字里行间,读到了陈老师作为一位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爱心和勤奋。

·陈惠芳的享受孩子,永清学会了朱老师的不管做什么事都一溜小跑,我问自己,你能做到吗

· 常作印格言:计划每一天

新鲜每一天

思考每一天

收获每一天

快乐每一天

他提到自己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在网上和网下思考,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 让人钦佩

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这是何等的境界

思考每一天

收获每一天

谈何容易啊

浑浑噩噩中,我蹉跎了多少日子,抱怨郁闷中,多少日子又白白流失。

跟常老师相比,我欠缺的太多。

读过彭荣辉的初为人师,读到他初上岗时的磨难。

感慨世道的炎凉和丑陋,他写道:饭,还是得自己吃;路,还是得自己走;泪,还是得自己控制住,别流下来。

于是,从那一刻起,我便立誓要做到最好。

一个立誓,到底让荣辉付出过多少的心血和汗水,那不得而知。

家教家训家风故事400

提起我的家风,那就是两个字:严谨。

先说说这个“严”,意为严格也,老爸做事总是一丝不苟,追求完美。

他对自己的要求严苛,对我亦是如此。

拿我的作业来说吧,就算做的再好,我老爸他老人家也会鸡蛋里挑骨头。

一旦他发现我的错误,就会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真不知他哪来这么好的口才,唾沫星子都快要把我给淹死了。

训完之后,就让我全部重写。

我虽心有不满,但知道抗议无效,何况老爸乃是众人之上,我也只有敢怒不敢言了。

不过也是有好处的,我的作业本上几乎全是“优”。

但让我难忘的不是那些“优”,而是那次“不及格”,它让我理解了老爸的一番苦心。

那几天老爸出差去了,想到不用那么辛苦地做作业,老爸一走,我便欢呼雀跃。

结果,我将作业胡乱写了一番,自不用说第二天老师对我苦口婆心的教育了。

更惨的事还在后头,出差回来,老爸接过我战战兢兢递过去的作业本后勃然大怒,用足以震破人耳膜的声音将我吼得晕头转向,待老爸训完,我才弱弱地说:“以后我不敢了。

”有句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总算领略到了,自此再也不敢不用心了。

再说说这个“谨”,乃谨慎也,妈妈简直就是个模范。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是妈妈的口头禅。

每当我上学前,总会听到几句嘱咐:“带上伞吧,万一下雨了呢

”“带上水吧,万一渴了呢

”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数不胜数,我甚至称她为“万一妈妈”。

妈妈买衣服时总是左挑右选,逛了半天也没买一件衣服。

我问她时,她总是说:“现在假货这么多,万一上当怎么办

”搞得我哭笑不得。

而我似乎没继承妈妈的谨慎,考试隔三差五地出错,与一百分无缘。

如今,我正为改掉这个缺点努力。

正是在这种环境成长的我渐渐优秀,因此,我爱我家

二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

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

有一句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而父母也从小这样教育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条小道扔小石头。

虽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见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教育我道:“怎么能这样子呢

”“怎么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气,但又委屈地说。

“你这样可能会让骑车的人摔倒,这等于是在陷害别人

”爸爸激动地说着,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看到我好像意识到了错误,爸爸的口气缓和下来了,继续说:“儿子,你应该还记得去年摔倒的痛吧

骑车摔倒比那样还痛

”我下意识地捂了捂左手,那道伤,令我难忘。

这时,爸爸变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捡起来吧。

”“好

” 一个教训,让我知道,我应该小心地做每一个细节,我生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伤害到他人。

当人,做人还要守时,虽然妈妈没有给我讲这个道理,但却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

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

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

有一次,我还戏谑道“宁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

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孩子。

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起来的。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扬

幸福教育,快乐学习 作文 500字以上

让教育依归童心,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次序”,关注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的过程,把属于儿童的教育和快乐还给儿童。

让学生在“乐学乐玩”中度过金色的童年,让教师在“乐学乐教”中体现生命的价值;让教师的善教之乐,学生的好学之乐,衬托学校的和谐之乐,彰显出校园文化是我校“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内涵品味。

习惯中收获快乐幸福我校在每周的班队课上,老师们都会结合六大习惯进行活动教育,并结合经典中的一些故事或身边的事例以及自己的示范加深习惯培养的意识。

孩子们总是在简短生动而又真实的名人故事中,总是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反思到自己的不足。

比如培养孝敬父母的习惯,老师先讲故事感染学生这是一种传统美德,然后让她们帮父母洗脚,并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分享习惯培养中的进步的地方,最后让学生写体会,在班里交流心得,做成小报纸贴在墙上。

每天抽五分钟的时间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与表扬,幸福溢于言表。

老师们始终相信六大习惯培养活动给孩子提供了成长的舞台,并在成长中体验到了快乐。

课堂上镜头一:某班学生正做着“心有千千结”的游戏,八位同学形成一个难解的结,看谁能最快挣脱同伴。

孩子们无奈、焦急,生拉硬扯,试图各自解脱。

此时老师喊暂停“定格”,问:“你们现在面临的是什么

”孩子们马上回答:“困难

”他们还一致认为那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

老师看着垂头丧气的孩子们,建议他们找一个人来指挥帮助,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解开了。

没等老师开口,孩子们大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原来老师要让孩子在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的方式不但深刻懂得格言的意思,还让孩子在看似玩的游戏中获得感受。

镜头二:四年级某班略读课上,老师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孩子品读文章的语言,并让他们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推荐给同学,但要说出推荐的理由。

孩子们的反应热烈极了,气氛活跃,推荐理由精彩绝伦,听课老师们都叹之服之。

英语课上老师们运用大量riddle,cards,chant,game等等方式让孩子们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数学课上老师们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合作,一起操作,孩子们在激烈的争论和证明中,享受过程美,获得了知识。

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有时编编课本剧,有时表演朗读……我们发现只要活动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课堂的参与度就高,就能在欢声笑语中学习。

……这就是学与教的真谛吧

户外活动中快乐着、幸福着、成长着 学校组织学生到绿地生态园郊游。

过“缅甸桥”时,某班的一孩子长得人高马大,但胆子特别小。

当他看到水上只有4根铁丝的时候,他就悄悄地一到了队伍的最后面,教官下了命令,每个学生都必须过缅甸桥。

当轮到他时,他慢吞吞地来到教官面前,一双祈求的眼睛望着我。

看了着实让人心疼,老师走到他身边,安慰他说:“孩子,你是很勇敢的对吗

你看,其他同学都已经走过去了,我们可不能掉队哦。

”他低着头一言不发,两只脚微微颤抖,脸憋得通红。

“孩子,我在岸边给你加油,让你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样你就是这一队的第一名。

”他抬起头来,眼里闪着亮光。

“孩子,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能顺利地通过缅甸桥的。

”“对

”围在身旁的孩子,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支持你,你是最棒的。

”他系好保险带,跨上了缅甸桥。

他像一只蚂蚁一样慢慢地爬着,手抓着铁丝不松手,“邓宇杰,不要看下面,往前看。

”老师和其他孩子在岸边大声喊道。

他抬起头,往前看,或许是害怕脚踩不稳,又低下了头,这时,岸边响起了孩子们整齐的加油声:“邓宇杰——前进。

邓宇杰——前进

”“加油,只有10米了”、“邓宇杰,胜利就在前方

”孩子们的加油声此起彼伏,他离终点越来越近了,老师和孩子们跑到终点去迎接他,他跳下桥,脸上都是汗水,手心全是汗,“老师,我成功了,我过桥了

”孩子们围着他又喊又叫。

此时的他,是一脸成功的喜悦。

放风筝的活动,不仅仅让孩子们享受到成功的无限快乐,还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明白了: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不经历困难,怎能有所成功。

郊游中的“cs真人战”、“过缅甸桥”、“高空小蹦极”几项训练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团结一心,天下无敌”“战胜自己,就能成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们总是在无限期盼中迎接活动,在无穷的快乐与激情中满载而归。

类似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幸福中成长的案例举不胜举。

总之,让我们还原教育的本质和内在价值吧,师生共同体验生命成长的历程,在发展中享受生命幸福,还孩子天真的童年,快乐的童年,让生命阳光般灿烂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职业道德礼仪的意义

教师适当的形象设计,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意义表现在:第一,对形成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重要作用:很多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第一次接触教师时,会特别注意教师的仪表装束,,从而在心理上为教师定位,为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划上距离,是可亲可信还是反感讨厌

这就是第一印象。

当然,在以后的接触中,教师的德才学识会让学生逐步了解,但教师良好的内在素养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结合,会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益处。

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偏爱某一学科、喜欢某一老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堂课的影响。

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就必须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一举一动,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

第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的形成不仅与教师的知识、能力等密切相关,也同时受教师外在形象的影响。

举止文雅、穿着朴素、仪态端庄、作风正派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起威信,甚至成为学生争相模仿和崇拜的偶像;反之,不注意个人仪表风度,、蓬头垢面、浓妆艳抹、行为不检等形象欠佳的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背后议论的对象,从而使的树立大打折扣,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印象。

第三,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

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和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

在年龄越小的学生意识中,教师越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这就是家长常说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话”的原因。

即使到了高年级,学生视野开阔了,与教师的关系也变的复杂了,但教师仍然是学生生活世界中的重要人物,教师形象仍然是许多学生模仿的榜样,从而继续对学生的形象设计起着不容忽视的引导规范作用。

第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好坏:目前教师完成职业任务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言传身教。

如果教师不仅口说而且能真正身体力行,必然能留给学生良好的师者形象,获得学生的尊重。

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便于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实效。

关于安全作文500字

1. 们免不了要犯,犯了错误要想办法帮学生纠正。

魏书生常用的办法是让学生写说,要求学生在说明书中基本使用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描绘出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每张照片都有两种思想和争论。

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怎么争论;第二张照片,正犯错误,两种思想怎么交战;第三张照片,犯错误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

魏书生说:“写说明书一定要深入自己内心深处,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发现两个不同的自我。

写说明书不一定非要说自己有错误,如果认为自己做得有理,做得正确,那就完全可以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辩护律师,说明自己这样做的根据对己对人的益处。

” [案例] 说明书今天自习课,我做物理习题时,遇到一道难题,怎么也想不出来解法,便想:向同桌请教吧

这时好思想提醒我:不行,自习课不让说话,不让出声。

坏思想说:不要紧,老师不在,干部又没注意,小点声不就行了吗

好思想干着急也管不住坏毛病。

坏毛病果然指挥我张开嘴巴,悄悄打听同桌这道题怎么做。

同桌开始不愿理我,好思想趁机说:停止吧

别问了。

坏毛病不甘心,缠着同桌,弄得人家不好意思,只好用笔给我写怎样解,我又看不懂,就又问。

这时好思想说:算了吧,别问了,下课再说吧,再不停止,老师来了,班长该注意咱了。

可坏毛病正在劲头上,哪里听得住,说:不要紧,再问一问,问题就解决了。

正在这时,我的行为被班长发现了,他走过来,向我伸出5个手指头,好思想一看就明白了,这是让我写500字的说明书,便说:看看,上课说话,干扰同学自习,你问的那位同学学习计划被打乱了,自己还受到了惩罚。

坏毛病说:有什么办法,这次挨罚就挨罚吧,下次不再问就是了。

初转入本班的学生 某某魏书生:《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1页。

2. 有些人认为,要做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首先找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尽快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甚至用非常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弥补不足。

魏书生则认为,一个人应该尽快地找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长处,发扬自己的优点。

因为任何人都是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短处来服务社会的。

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并且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点与长处,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发展得更快。

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且都用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不足,试想,我们的社会又将怎样?况且,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还未能把自己的短处补长,人生就快结束了。

所以魏书生的主张是扬长避短。

[案例] 发挥学生的长处在班级管理中,付国栋同学一提起养鱼就眉飞色舞,什么“鱼分食用鱼、观赏鱼。

观赏鱼又分热带鱼、温带鱼。

温带鱼种类不多,价钱也不贵。

热带鱼学问可就大了……”因此,让付国栋同学当“鱼长”。

刘琳林同学喜欢花,又懂得花的习性,就让她当“花长”。

保持平平静静的心态,荣不喜、辱不忧、权不媚、利不争、色不染。

以高高兴兴的情绪,对未来充满憧憬、对民族充满希望、对他人充满爱心、对自己充满信心。

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事业、热爱生活。

学习给你知识,工作给你能力,事业给你信仰,生活给你快乐。

知识使你更豁达,能力使你无畏,信仰使你更超脱,快乐使你更自豪。

魏书生:《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1页。

3. 下面记录的是“做学校的主人”的主题班会的实录片断,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如果一个集体里,成员之间都能明其责、尽其职,做到正确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统一,就会在这个集体中营造出民主、和谐、进取的良好风气,这个集体也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案例] 做学校的主人魏书生:现在除了值日班长以外,咱班专门负责各项工作的同学,不管事情大小都请站起来(大部分同学站起来)。

马千里:我专门管套桌罩的,了解星期一没带桌罩的或者把桌罩弄脏的原因,还有负责修理桌椅板凳的,我的事情就这么些。

王栋:我是管上课、下课的,一般这几天没发生什么特殊情况。

我是从开学开始干这项工作的。

一女生:我是管钱之类的,我担任这个组长以来,没发现什么问题,我想,有问题我会处理得很好。

卢文涛:我是专门管每天一篇日记的,在我管的这几天中,应该说还是很顺利的,不过,也有些同学不写日记。

一男生:我是管理板凳的事情,掌握桌椅坏的原因,从我管理的这几天起,没发生什么意外情况,工作挺顺利的。

……一男生:从开学第一天到现在,同学们打扫卫生都很认真,但有个别同学扫得还是不好。

班长:我是当班的班长,可以说为老师的教育宗旨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这种教育方法,我觉得非常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百利而无一害’,可以说恰到好处,培养了学生管理班级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管理方法是非常适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有利于把我们这些中学生培养成为跨世纪的人才。

魏书生:《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7页。

4. 在《扶植新我》一文中,魏书生清晰明确地表达了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扶植学生心中追真、向善、求美之树生根发芽,舒枝展叶,增高长大。

[案例]扶 植 新 我牢记:当面对一位懒惰学生的时候,必须感到一个勤奋的学生正在这位学生的心中。

当面对一位懦弱学生的时候,必须感到一个坚强的学生正在这位学生的心中。

当面对一位狭隘学生的时候,必须感到一个豁达的学生正在这位学生的心中。

不是消极悲观的学生的心中缺少积极乐观、自信、助人的心理,而是我们缺少发现这些心理因素的能力,更缺少培植这些将康心理嫩芽,使之茁壮成长的能力。

如此想来,我们便不会把力气花在埋怨指责学生的无效劳动上,而会叮嘱自己不断增强教育能力。

更需牢记:当自己自卑的时候,一定要觉得心中有一个自信的自我。

当自己烦恼的时候,便向自己的信中去xun米那个乐观幽默的自我。

当自己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寻出那个一件事有一百种办法的自我。

当自己狭隘的时候,便唤出自我心中那个豁达大度的自我。

牢记:每个学生的信中都潜藏着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豁达、自信、舍己为公、好学、善良、理智、聪明的自我。

魏书生:《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0页。

5. 魏书生认为,写日记有五方面好处:首先,日记能使我们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教训。

其次,写日记有利于改革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写日记能磨炼人的毅力。

第四,写日记能提高分析和认识社会问题的水平。

第五,写日记可以积累材料,提高写作水平。

在坚持写日记过程中,学生们的体会是最深刻的。

从下面这则日记中,我们可见一斑。

[案例] 日记是一本好书连我自己都惊叹:自己在初中三年中竟写过1060篇日记

这一切好像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如今细细回想一下,写日记使我受益匪浅。

日记,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记得以前,写作文是最令我头疼的事儿,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无处下笔。

写日记以后,我慢慢地觉得可写的东西很多,它就在你的身边,只不过你没有发现罢了。

作文也是一样,只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写自己心里的感受,其实并没有什么难的。

日记,磨炼了我的意志。

起初写日记的时候,总是坚持不住。

今天的任务总要拖到明天来完成,有时,一连欠下好几天的债,等到老师检查的时候,便忙得不可开交。

后来,每天总暗暗提醒自己,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

久而久之,养成了好习惯,再也没拖欠过一篇日记。

慢慢地,意志也就磨炼出来了。

日记,是一本丰富的“百科全书”。

那里面有我自己的作品,也有摘抄的各种学习方法,文章精选,优美词汇,名人名言……这些是我的一笔财富,对于我的学习、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丰富了我的知识。

日记,记载了我的成长历程。

那里面盛满了我往目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翻开它,使我心潮翻涌,思绪万千,勾起我对往昔的美好回忆。

日记似一本日历,翻开它,就翻开了—个生动的世界。

日记,永远是我忠实的朋友,真诚的伙伴,也是一个“不说话”的老师。

它教我如何做人,如何长大。

日记,读它千遍也不厌倦,读它的感觉永远像春天。

日记,明天还是要继续写下去。

日记,给我开辟了一片美丽的天地。

像写日记这样鼓舞人、激励人、催人奋进、使人乐观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每天由值日班长在黑板的右下角写一句格言,确立“座右铭”,读名人传记,办班级日报,写自我教育说明书等。

这些做法,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对同学们客观地看世界、辩证地看自我、发展地看社会,从挫折中寻找动力、从失败中看到曙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师德感人小故事

孔子:善待盲人和狗孔子去世以后,学生们不但经常谈起他的思想、道德、遭遇,还常常清晰地回忆起他的日常为人。

孔子十分注意自己的举止仪表。

在待人接物方面,事事处处做到有礼有节,言行适度,举动文雅,在衣食住行方面也养成了一些好习惯。

例如,和乡下人一块饮酒时,喝完酒以后总是让年长的先走,然后自己才退出来。

吃着饭的时候,不和别人交谈;临睡之前,不高谈阔论。

孔子既注重礼貌,又很强调要有真情实感。

他很富有同情心。

本来孔子好唱歌,但是遇到人家办丧事的时候,这一天他就不再唱歌了。

在死了亲属的人旁边吃饭,他不曾吃饱过。

他看见盲人、穿孝服的人,即使对方年轻,也一定站起来;路上碰到的也赶快迎上前去。

一天,有位盲人乐师来见孔子,孔子赶紧迎上去。

乐师走到台阶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台阶”。

当走到席子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席子”。

等乐师坐下以后,孔子又向他一一介绍屋子里的人,说:“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那里”。

送走乐师以后,学生子张便问道:“这样不是太麻烦吗

”孔子回答说:“接待盲人就应该这样”。

有一次马棚失火,孔子赶紧问:“伤着人了吗

”并不问伤没伤马。

孔子的一个学生因事被捕,进了监狱。

孔子并没有嫌弃他,认为“他虽然进了监狱,但并不是他的罪过”,还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孔子也很爱惜动物。

据说孔子养的一条狗死了,便叫子贡给埋起来。

他对子贡说:“我听说,破帐子别扔,好埋马;破车盖儿别扔,好埋狗。

我连车盖儿也没有,你拿我的破席子把狗盖上吧,别叫他脑袋露着啊

”孔子很喜欢结交朋友。

对于朋友之情,他很珍惜,就是和自己作风不同的人也不肯轻易绝交。

他和原壤的交往就是如此。

原壤是鲁国人,孔子早年的朋友,为人狂放,不拘礼节,思想作风和孔子很不同。

可是孔子和他相处得很好,直到老年仍保持着密切交往。

孔子给人的印象是谦和的,可是他对于认为应该做的事,便坚决地去做,百折不挠。

他说:“看见道义上该做的事而不去做,这就是没有勇气”。

他还提出“当仁不让于师”。

蔡元培:称新生为“先生”1916年冬季,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那时的交通工具很简单,走马上任还需要坐马车,当蔡先生从马车上下来以后,看见学校门口,有许多人在夹道迎接。

原来,这是学校的规矩,工友们必须遵循礼仪表示欢迎,随行人员对蔡先生说了声:“您请。

”蔡元培先生一边往前走,一边脱帽向两边欢迎他的工友们致意,并和颜悦色地对工友们点头致谢,不住地说道:“谢谢诸位,大家辛苦了

”工友们见此情景,非常感动,纷纷赞叹道:“蔡先生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人啊

”这件事情要是发生在今天,当然没有什么可以大肆宣扬的。

但在刚刚推翻封建帝制的民国初期,蔡元培先生抛弃了旧官场上的那一套官礼陋习,对普通老百姓谦恭礼让,这种礼待庶人的行为,不能不令人佩服。

当时,有一位叫马兆北的学生,考取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

报到那天,天空晴朗,气候宜人,马兆北踏着轻快的脚步,迈入了北京大学的校门。

谁知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张公告:凡新生来校报到,一定要交一份由现任的在北京(北平)做官的人的签名盖章的保证书,才能予以注册。

马兆北看完公告以后,欢欣的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一种被愚弄的感觉霎时涌上了心头。

他怀着忿忿不平的心情,给蔡元培校长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我不远千里而来,原是为了呼吸民主空气,养成独立自尊的精神。

不料还未入学,就强迫我到臭不可闻的官僚面前去磕头求情,未免令我大失所望。

我坚决表示,如果一定要交保证书,我就坚决退学。

”言语中不免流露出对蔡元培先生为首的校方的不满。

信发出去以后,马兆北并没有抱着多大的希望,本来嘛,人家是举国上下鼎鼎有名的校长,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入学的学生,能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呢

不过是借此保持一下自己的自尊,泄一泄自己心中的愤恨情绪而已。

于是,马兆北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追求自己新的前程。

谁曾想,过了几天,马兆北突然收到一封来信,猜了半天也猜不出究竟是谁写给自己的信,打开一看,见开头写着“元材先生”(即马兆北先生),急忙再看看下边的署名,居然是蔡元培校长的亲笔:“弟元材谨启”,马兆北激动得差点没喘过气来,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急忙观看全文,只见信中写道:“查德国各大学,本无保证书制度,但因本校是教授治校,要改变制度,必须由教授会议讨论通过。

在未决定前,如先生认为我个人可以作保的话,就请到校长办公室找徐宝璜秘书长代为签字盖章。

”信中表现出蔡元培先生虽然身为一校之长,但他办事绝不擅做主张,独断专行,而是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教授和教授会议所做出的决定,尽管他本人也对交保证书的做法并不赞同。

字里行间还表达了蔡元培先生对自己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恳之情。

马兆北看完信以后,心情很不平静:蔡元培校长在百忙之中,竟然对我这样一个不知深浅的无名小卒以礼相待,真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后来,马兆北先生在一篇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件事使我一辈子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

陶行知:甘为骆驼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方法是有的。

”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

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自己进入反省室陶行知先生,在创办南京晓庄学校的初期,曾作过一条规定,即全校师生员工一律不准喝酒,违者要进自省室里反省。

一次,晓庄的农友请陶校长吃饭,农友们敬他一杯酒,陶行知一再解释说不能喝,农友们却坚持道:“您不喝就是瞧不起我们农民,瞧不起我们就不算我们的朋友。

”陶行知没办法,只好把酒喝掉了。

农民们非常高兴,把陶校长引为自己的朋友。

他们哪里知道,陶行知一返回学校,便立即进自省室里了。

为了苦孩子,甘为骆驼1941年,在极端困难和不断遇到迫害的严重情况下,陶行知更表现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反共的阴霾笼罩下,物价暴涨不停,育才学校开支发生了极大困难,常有断炊之忧。

他以至于发出了现在“我不得不和米价赛跑”的感慨。

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乘机向他提出,如同意他们派训育主任,即可拨给全部经费,但遭到陶行知断然拒绝。

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刻,陶行知不得不忍痛宣布,全校节衣缩食,每天改吃两餐。

他甚至提出要像武训那样用“行乞兴学”的精神来度过难关。

1944年9月25日,陶行知在为画家沈淑羊画的《武训画像》题词时,深情地写道:“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自己节衣缩食,把捐到的涓涓滴滴都拿去哺养儿童。

常穿着敝衣奔走于富贵大人和太太之门,他从英国回来之时曾买了一件晴雨夹大衣,穿久了,又脏又破,他便把它翻过来穿。

一次去找一位阔大人,通报的人说:“先生,对不起,我们老爷向来不接待这样装束的人,请你回去吧。

”陶行知不慌不忙,掏出一张名片来递给他,那人只好恭顺地送进去了。

在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和大家一起穿草鞋、挑粪、种田、种菜、养鱼,他请唐家洼一位出色的庄稼人唐老头教大家耕种的方法,他自己也做了唐老头的学生。

他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有我们的老师。

那时候,大家都是自己扫地、抹桌、烧饭……所有生活上的事不用听差、伙夫,陶行知也亲自参与其事。

梅贻琦:不苟取分文1931年冬,梅贻琦42岁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自此连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其中包括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

他上任后住在当时的法定校长住宅,按旧例,连卫生纸都是公家供给,由公务人员按时送到。

他却主动放弃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权”,自己付家里工人工资;自己付电话费;不要学校每月免费供应的两吨煤;从不让他的家里人乘坐小轿车来办私事,他的夫人也只是在和他一起进城时才可以顺便搭他的小轿车。

他在生活上的要求很简单,从不讲究吃饭,处处精打细算。

梅贻琦用一些废纸头起草的一些报告提纲、公函等,现在仍保存在清华大学的档案馆里,见证着他廉洁、持身以俭的工作作风。

在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国统区的经济日益凋敝,民众生活极其贫困。

作为教师阶层的教授的生活,也是困苦不堪。

他们中的许多人放弃了出国生活的舒适而甘于清贫,从教不辍,这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崇高精神气节的体现。

梅贻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许多教师一样,抱定了“科教救国”的信念。

他的弟弟梅贻宝后来回忆说:“抗日战争期间,身为大学校长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梅贻琦,经常吃白饭拌辣椒,有时吃上一顿菠菜豆腐汤,全家人就很满意了。

”在西南联合大学还流传着一段梅夫人自制米糕的佳话。

西南联大教授们的月薪在1938-1939年间还能维持一家人三个星期的生活,后来物价飙升就不能撑到下半个月了。

于是,教授夫人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绣围巾,有的做帽子,也有的做食品。

梅夫人视力不好,就与人合作,以七成大米、三成糯米,加上白糖做成米糕,取名为“定胜糕”,隐含“一定胜利”之意。

梅夫人每天挎着篮子步行45分钟到“冠生园”寄卖,碍于梅贻琦校长的面子,卖糕时梅夫人遮遮掩掩,但还是被人知道了。

于是,梅夫人挎篮卖“定胜糕”的事流传得很远。

梅贻琦一生两袖清风没有积蓄,病后住院费和死后的殡葬费都是校友们捐助的。

据韩咏华回忆:在病床旁边有一只他从不离手的手提包,他去世后打开一看,竟是清华基金的历年帐目,一笔一笔清清楚楚,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

他虽几次出任当时教育部高层领导职务,又长期独司数十万美元的清华基金,却能一生紧守原则,出淤泥而不染,逝世后没有留下任何遗产。

正像林公侠所说:“他在母校十几年,虽然清华基金雄厚,竟不苟取分文,在污染成风的社会竟能高洁、清廉到这样的地步,真是圣人的行为。

只这一点,已是可以为万世师表。

”陈鹤琴:来世还想做教师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早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14年,陈鹤琴考取了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

学医,是当时许多留学生的志愿。

因为一则利国利民,二则学成后就业容易。

陈鹤琴最初也是这个志愿。

但是在横渡太平洋的邮轮上,陈鹤琴的思想上却展开了斗争:“究竟我的志向是什么

是为个人的生活吗

决不

是为一家人生活吗

也决不

我的志向是‘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医生是医病的,我是医人的。

我喜欢儿童,儿童也喜欢我。

我还是学教育,回去教他们的好。

”满怀救国热望的陈鹤琴,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打定主意,放弃学医,献身于苦难祖国的教育事业。

陈鹤琴对学生关怀备至,胜过自己的儿女。

有一个同学父亲去世,家庭经济困难,眼看就要失学。

陈鹤琴设法把她母亲接来,安排在图书馆工作,使这个学生能够读下去。

还有一个学生的祖父强迫她嫁给姐夫当填房,并以断绝经济支持相要挟。

陈鹤琴给那个学生的家乡的地方长官写了封信,请他秉公处理,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那位地方长官很敬佩陈鹤琴,责令那个学生的祖父按时供应她必需的钱粮,并尊重她婚姻自主。

后来,那位地方长官放弃官职俸禄,慕名而来,到陈鹤琴的幼师任教。

1951年8月,中央教育部召开全国第一次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陈鹤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会议。

在会议闭幕宴会上,他被代表们推举出来讲几句话。

他说:“我今年60岁。

假如有人问我:‘你来生愿意干什么

’我说:‘我还愿意做教师’。

要问:‘为什么

’我说:‘因为我太喜欢孩子’。

”李敷仁:最后一个过河我国人民教育家、延安大学校长李敷仁,很强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1947年8月16日,李敷仁带领延安大学师生住在黄河岸边的木头峪。

这时,蒋胡(指胡宗南)的军队从三面开来,上级命令沿大河向东转移。

但当时木头峪渡口渡船很少,人员、物资和牲口聚集很多,敌军迫近,师生情绪紧张,争着抢渡船。

李敷仁毫不慌张,命令高中部和教育班先渡河,然后又组织其他师生住宿等待。

有人关切地让他先上船,他说:“我要最后过河,我要看着把每个学生送过河去,我才上船

”第二天,李敷仁带领其余师生,沿河北上,到谭家坪才乘船过了黄河。

杨昌济:伦理教授重言更重行杨昌济字华生,后改名怀中。

湖南长沙板仓人,是近代知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他是戊戌变法的积极参与者,湖南新民学会的精神导师,晚年任北京大学“伦理学”和“伦理学史”教授。

他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和影响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大群有为的青年。

1909年,杨昌济在英国学习。

他十分注意研究英国人民的生活风貌,并从中肯定那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大至言论自由、通信自由,小至不说谎、不随地吐痰、不随便借钱和用别人的钱,等等,他都一一注意观察,加以肯定。

他十分赞赏“西洋人于小事亦分明有界限”的习惯,如寄信时,向别人借了邮票一定要给钱;几个人同坐公共汽车,进餐馆,一人付了款,其他人也要把钱凑足交他。

杨昌济说,中国人就是不一样,认为这么一点钱不值得还,如果还了,就是轻视出钱者;有时候即使真还钱,受钱者也往往佯推故逊,或伪为发怒,实际上心里并不是真不要。

他认为这样做很不好,容易导致伪善。

后来杨昌济回国后曾认真实行这种“银钱上权限分明主义”。

他在长沙经常要过江授课,有时同舟学生代他交了船钱,他事后一定把船钱还给学生。

杨昌济是一个治学严谨,而且道德高尚的人,他坚信他的伦理学,努力向学生灌输一种公正、道德、正义、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准则。

1912年他从伦敦留学回国,正巧,当时湖南都督谭延闿正在罗致人才。

听说杨昌济素有声望,就想请他担任省公署的教育司长,他婉言谢绝了。

他不愿意去逢迎官场的卑鄙肮脏,却选择了被人冷落的师范学校教员的职务,而且自题了这样一副对联以明志:“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

”张伯苓:与学生一起戒烟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

”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南开虽为私立学校,但并不是生财赚钱的工具。

南开的经费完全公开,每年的账目都放在图书馆里任人查看。

张伯苓曾说,谁要是查当月账目,他可以五分钟之内告诉你,这确实不是大话。

他以身作则节约学校的每一个铜板。

他每月取于学习的报酬,只是中心校长的一份薪水。

大学成立后,他也只在此之上加三、四十元,相当于当时大学毕业生工资的二分之一。

他每次到北京办事,为替学校省钱,总是住在前门外施家胡同一个普通客店,每天房费一元。

张伯苓常常在外为学校募款,几千、几万、几十万元,都分毫不差交到学校,未有一文入了私囊。

徐特立:以诗育德徐特立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当校长时,他在学生由自修室通往教室、饭厅的走廊上,悬挂两块很大的黑板。

这两块黑板不贴布告,不写格言,也不报告学校里面的消息,它是专供徐老写诗的。

徐老发现学生有优点时,必定写诗加以表扬;发现学生有缺点时,必定写诗加以批评。

所以写诗成了徐老每日不可缺少的工作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有一次,一个叫单秀霞的学生,因寝室熄了灯,便约了同学偷偷地跑到厕所为她爱人打毛线衣。

厕所里的电灯是通宵不熄的。

徐老站在门外细声叫喊:“睡呀,睡呀

”单等即时就寝,并以为明天徐老一定会骂他们,但次日她们并没有挨骂,只看见黑板上写了一首诗:“昨天已经三更天,厕所偷光把衣编。

爱人要紧我同意,不爱自己我着急。

东边奔跑到西边,不仅打衣还聊天。

莫说交谈声细细,夜深亦复扰人眠。

”斯霞:学生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斯霞,出生于诸暨一个贫寒家庭的孩子,先后在浙江绍兴、萧山、杭州等地的小学任教,1932年进入南师大附小工作后,她就再也没离开过小学教育这块土地。

在70年的执教岁月里,斯霞老师不仅桃李满天下,而且为教育思想宝库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她的“童心母爱”论。

用她的解释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

要与孩子打成一片,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

这一理论在她退休后的很多年里仍一直坚持不懈地实践着。

学生已成了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3年6月底,斯霞老师因为肾衰竭住进了医院,从那时起一直到她去世这段日子里,斯霞老师是在病床上与病魔作最后的斗争。

期间,大部分时间里斯霞老师一直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中,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每当有学生来探望时,斯霞总能睁开双眼,准确地叫上学生的姓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十分感动。

斯霞老师为什么能记起每个学生呢

据知情人介绍,斯霞老师在任教期间对她的每一个学生都十分了解,都要逐一进行家访,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给老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在教一年级时,孩子们还没来报到之前,斯老师会拿着学生的名单,一家一家去家访,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有什么喜好,所以当斯老师在开学时见到孩子们时,她对他们已经非常熟悉了。

斯霞老师的孙女今年30岁,小时候只上过一个月的南师附小,问及原因,她有点羞涩:“奶奶在南师附小工作,妈妈怕我在那儿上学影响不好,就让我转学了……”斯霞老师70多岁时和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帮孩子们甩长绳。

退休后的很多年,90高龄的斯霞都坚持每天到学校看看,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她要走遍学校的30间教室,看看每个孩子;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斯老师的行动越来越不方便,她还是坚持每天“踱”到学校,再后来,斯老师由女儿扶着来学校看看。

苏步青: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1931年,苏步青获理学博士,在研究院里有点“名气”,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职、高薪聘请他,爱人和孩子也都在日本,何去何从

他想到,自己出国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现在祖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要以自己的学识和才智拯救苦难深重的祖国。

他毅然回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拍来特急电报,再次聘请他就任该校数学教授,各种待遇从优;不久又接到一份特急电报,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苏步青夫妇火速去日本仙台见最后一面。

苏步青体谅夫人的心情,对她说,你回去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松本来子想到丈夫的生活和事业,她担心万一战局恶化,可能再也无法回到苏步青的身边,也打消了日本之行。

教师格言案例500字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