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秋天的诗句赏析

描写秋天的诗句,有赏析

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3.《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5.《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7.《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8.《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9.《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0.《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描写秋天的诗与赏析

诗圣”杜甫写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大风、急流写出了秋天的大气、高远,空旷,寂寥,读后如临其境,荡气回肠。

李商隐写到:“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昔日的风光与美丽已不在,所能留下的只是对往事的回忆,而到秋雨来临,叶残枝败,却让我们听到了生命的顽强挺立和对生命执著的热爱。

枯荷表现的是荷之残存生命的一刻,在秋气的严逼中傲然挺立,为生命的瞬间抗争着,仍以它瘦弱的身躯承接着雨滴,奏出生命的最后乐章。

杜牧写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满山的红叶一扫古诗中的肃杀凄凉,写出了秋天的另外一种风景。

写关于秋天的诗句的名句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关于秋的古诗和赏析、意思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红艳艳胜过二月的花。

赏析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

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文解释】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诗文赏析】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对大自然的热爱。

描写秋天的古诗及其释文与注释与赏析,谢谢

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 白云生处有人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二月花”这样饶有趣味的诗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

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

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

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

刘禹锡贬到朗州时(今天湖南常德市)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二首》)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

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

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

刘禹锡也研究哲学,也笃信禅宗,但效果与柳宗元不一样,在怎样用于立身处世这一点上,他也得到了踏踏实实的好处,他能通过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

这样,他就能从有限的时空跳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

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

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言志”,“诗情”即志气。

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

这就是第一首诗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

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

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

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

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自己缩写】

有关秋的诗句及赏析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 刘禹锡鉴赏】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

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

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言志”,“诗情”即志气。

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

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

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

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

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

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有关秋天的古诗词(带点赏析的) 快呀!!!!!!!!!!!!!!!!!!

赏析山行远上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①。

〔注释〕①“停车”句:因爱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

坐:因。

晚:天晚。

〔品评〕这首诗,看来是从长途旅行图中截取的“山行”片断。

第三句的“晚”字 透露出诗人已经赶了一天路,该找个“人家”休息了。

如今正“远上”,在倾斜的石径上行进。

顺着石径向高处远远望去,忽见“处有人家”,不仅风光很美,而且赶到那里,就可以歇脚了。

第二句将“停车”提前,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应。

天色已“晚”,“人家”尚远,为什么突然“停车”

原来他发现路边有一片“枫林”,由于“爱”那片夕阳斜照下的“枫林”,因而“停车”观赏。

“停车”突出“爱”字,“爱”字引出结句。

黄叔灿云:“‘’真名句。

”云:“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诗坛,播诸图画。

惟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花。

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

”不错,笼山络野的枫林红叶的确美艳绝伦,但被 “悲秋意识”牢笼的封建文人却很难产生美感。

用一个大书特书的“爱”字领起,满心欢喜地赞美枫叶“红于二月花”,不仅写景如画,而且表 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精神风貌。

“”、“石径”、“白云”、“人家”、“霜叶”,由“上寒山”、“停车”的主人公用惊喜的目光统摄起来,构成一幅秋山旅行图。

当然,说这 是“图”, 并不确切, 因为“上寒山”、“”、“停车”都是动态,“爱”更是活泼泼的心态,都画不出来。

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

第一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受。

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字,前面已分析过了。

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

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关于秋天的古诗句子

1、《山居秋暝》文/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文/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文/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文/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文/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文/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文/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文/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文/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文/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

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文/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文/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文/宋·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文/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文/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文/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文/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文/唐·白居易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文/唐·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文/唐·杜牧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秋天的诗句赏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