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11课秋天的雨仿写第二自然段怎么写?
1、留心观察生活我生活都比较丰富,可因为平善于积累致动笔时“无米下锅”。
作文时要做到有话想说,有话能说,脑海里必须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而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最好的方法是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
对我们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
因此,要想把作文写好,首先要留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看,以下是一片例文,写得多生动呀
过了几个小时,我再看看我的绿豆,发现绿豆从“小不点”变成“小胖子”了。
吃过晚饭,我又发现绿豆脱了绿色的外衣,露出了白白的,嫩嫩的身子,真可爱
第二天,我刚刚睡醒,就迷迷糊糊地去看我的绿豆了,看见绿豆分开两瓣,从中间长出了一点点又白又嫩的小芽。
粗心一看,还以为是逗号从书里蹦出来了呢
过了几天,茎长长了,已经有三厘米多了,我真高兴。
我再看,发现茎的上半部带点微微的紫红色,茎的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细一点,我想:大概是因为下半部分离根近,吸收的营养多一点吧
再看看茎的上面,长着一对一模一样的叶子,像双胞胎姐妹……例文之所以能把《种绿豆》这篇观察日记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是因为她在写作之前,亲自种了绿豆,仔细观察了绿豆的生长过程,对绿豆的生长过程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自然不会觉得难了。
2、坚持课内、外阅读积累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
而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语言积累缺乏自觉性,老师和家长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
可以布置学生每学一课都摘抄好词佳句,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
长期积累,定能充实学生的文字仓库。
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推介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典型的文章等等,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比如从网上查阅资料,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3、仿写课文手中有了写作素材,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后,如何才能写出好作文呢
对于写作初入门的小学生来说,仿写课文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文辞兼美,是同学们习作的典范,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教材,以读促写。
比如课文《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作者先以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总起,围绕这一中心句,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把红色给了枫树;金黄色是给田野的;橙红色是给果树的;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从而写出了秋天的色彩,也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喜获丰收的心情。
学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可反复朗读课文,就“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物写出来的
”展开小组讨论,自主总结这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也可以结合学校组织的春游或秋游等活动,留心观察所到之处的景物,然后仿照这种总分段式结构的写法进行仿写。
又比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以诗一般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的诱人景色。
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也可以观察身边周围的景物,如白云山、珠江、越秀公园……然后在班上与同学交流交流,最后进行仿写。
如写珠江可以按“早晨、白天、黄昏、夜晚”这样的时间顺序,来写出珠江在不同时间段所呈现出来的美景。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专家精挑细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在题材的选择,立意的创新、章法的独特、语言文字的运用等各方面都很值得我们去学习,进行仿写训练。
通过仿写训练,同学们可逐步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对消除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培养写作的兴趣很有帮助。
有关于诗歌的名言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见。
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涌出的一首歌曲。
(黎巴嫩作家)纪人的种种情感在诗中以极其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仿佛可以用手指将它们拈起来似的。
——(印度作家)泰戈尔歌声在空中感到无限,图画在地上感到无限。
诗呢,无论在空中、在地上都是如此。
——(印度作家)泰戈尔仅仅有美,对诗来说是不够的。
诗应该打动人心,把听从的灵魂引导到诗的意境中去。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诗歌能躲过坟墓,使伟大的业绩永垂青史,使英名代代相传。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
问一些比较愚蠢的问题,进来就一个个的会答
看补充
9999*2222+3333*3334 =3*3333*2222+3333*3334 =3333*(6666+3334) =3333*10000 =33330000 谦受益,满招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眼疾手快 假公济私蝴蝶 你好漂亮, 一定是妈妈 帮你逢的衣服。
可不可以 请你妈妈 帮我逢一件, 在加一对翅膀。
萤火虫 萤火虫, 提着小灯笼, 飞来飞去, 因为 不知道要把灯笼 放在那里, 所以到处乱跑, 这棵树也不好, 那棵树也不好。
小雨 小雨乘着飞机, 飞到东飞到西。
到那世界各地去, 一旦到了目的地, 不用伞来跳下去。
如何抓好小学生作文起步
三道镇新民学校 赖玉昌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是学生的门槛,抓好学生起步阶段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能够自主、自由地表达,成了小学生作文的一个难题。
我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总结,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这一难题: 一、走进生活:写真话,表真情 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才能真正写出实实在在得好文章。
在学生习作之前,教师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很有必要,并且要将这种方法作为习惯来培养,当好学生习作的指导者、引路人。
教师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思考,提炼生活,培养孩子敏锐的感受力。
教师要强调习作需要有真情实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这种捕捉能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之中。
教师还要告诉学生,一个会写文章的人,应该是一个条理清楚、善于观察的人。
而生活不会主动告诉你哪些将是你写作的最好素材。
因此,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验生活。
比如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是写人的习作,要让学生明白:可以写自已熟悉的人,可以写听说的或是通过电视媒体知道的人,还可以写自已想象中的人物等。
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通过这样的引导,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有的学生写的是父母、同学等身边之人,有的学生写的是在电视上了解到的人物,可以说孩子们在这次作文中表达出了真情实感。
当然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均衡的,往往存在差异。
必要时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为学生做示范,通过示范来引导学生,弥补他们表达能力的滞后性,毕竟小学生学习语言还是从模仿开始的,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方法技巧指导: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写作作为一种技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要求我们的教学有一个长期的、周密的序列。
而在这一序列中,作文起步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打消作文难这个错误认识、消除恐文心理,则成了第一要务。
仔细阅读课标的要求可总结出:学生的写作表达叫做习作,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写作;要从兴趣开始,从培养自信开始;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大面积地提高质量奠定基础。
那么,怎样降低门槛,让学生顺利入门呢
对照《课标》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格式。
如文题居中,每一小节开始要空两个字的距离,把字写端正,明白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等等。
再让学生知道,习作是由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分组成,猪肚的部分应具体生动。
还要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应紧紧围绕某个人,某种物,某处景,某件事有序的用文字记下来。
比如开学不久,同学们写语文园地一我们的课余生活时,发现许多学生习作中不能分段叙述,语句意思表达混乱,针对此种现象,我在周记中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洗袜子 要求是边洗边记,把每一个动作,每一点感受都如实的写下来,再加一个简洁得开头(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和结尾(对洗袜子的认识感受或对劳动的新认识)。
周一周记上交,一篇篇有序且真情实感的作文让我感动,有的同学写下了一连串生动的动作,有的同学写下了肥皂泡泡的有趣,有的同学写下了洗袜子前后得心里感受变化。
这样,降低门槛,减小坡度,化难为易,让所有学生看到希望,让他们知道原来写作文就是这么简单。
只有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进门,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
三、范文导航:半扶半放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语言材料的采集都是有限的。
因此,开展作文起步训练时,应半扶半放。
1.以看图写话为切入点,开展作文起步训练。
看图说话是同学们比较喜欢的训练项目,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从看图说话中开始,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也就不难了。
如:在教学中,先出示彩图,在引导学生看懂意思之后,让学生有顺序地说出来。
在同学们的激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之后,人人都想站起来说一说的时候,告诉同学们:因为时间关系,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听每个同学说,但是如果同学们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本子上,老师就知道了每个同学说话的内容了。
这样引导学生从说话进入到写话训练。
在同学们写完之后,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简单的修改,在引导时,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写得很认真,但是如果你能将自己写得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像你自己说的一样通顺,一样流畅,那就更好了。
如果不通顺,就自己修改一下,这样老师在看你写的内容的时候,就像听到了你的声音一样。
通过以上练习,同学们在看图时,不但能够写出较生动的一段话,而且语句也比较通顺、完整。
2.以补写、续写的形式,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几乎每个学生的幼儿教育都离不开童话、语言、传说、神话故事等,这些动听的故事,不仅教育孩子们认识美丑,辨别善恶,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低年级的孩子虽然思想单纯,认识有限,但想象力却是极为丰富。
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写话训练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说出来,写下来,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下面就补写和续写两种形式谈一谈。
补写:就是对课文省略的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把它写出来,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
前三节分别叙写来秋天中黄叶向大树道别的话音;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大雁对白云的叮咛秋天是辽阔的音乐厅,那么你听到秋天里的什么声音
请用听听,秋的声音来写话,同学们激情高涨,他们大胆想象,有的同学写下来了溪水向山谷告别;有的写出来了青蛙向荷叶话别,有的写下了蛇向洼地的叮咛一个接一个同学,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串起了一首美妙的诗,通过这次培训,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按照课文的写法将秋天的声音写下来,并且能够进行合理的想象。
续写:就是根据课文的结尾展开想象,使故事继续发展下去。
如《小摄影师》一课,最后一自然段写到:请转告他我很,我很忙。
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小男孩还会再来为高尔基照相吗
课文里没有写。
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前几自然段的内容及人物情感的理解,把接下来的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通过这次训练,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够按照课文的顺序将小男孩还来照相的故事写下来,并且能够进行合理的想象,把高尔基关爱少年儿童的情怀写出来。
3、仿效课文,诱发写作兴趣。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
叶老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
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选入课文的文章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俱佳、便于效仿的名篇,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这些佳作,使其徜徉在作品的意境中,逐渐产生一种急切表达自己的情感、看法的欲望写作冲动。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首先是仿效课文命题。
由于充分利用课文给学生做样,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学生喜爱作文。
4.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练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题材不拘一格,无疑是锻炼写作的很好园地。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练笔,对进行小学生作文起步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在进行小练笔试时,可以从结合课文练写秋天的变化、我喜欢的水果、我认识的新朋友、练习写周记等方面进行。
以下就以练习写周记为例谈一谈。
周记内容丰富,灵活性较大,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接受。
在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年龄小,所以在写周记时不要提过多的要求。
只要求:写明要写你认为最重要的、最有趣的、最有意义的内容,要讲你看到的、得到的和你所感受到的以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在学生每次练习之后要选出两篇,在班级内对比着读一读,让学生从中自己感受哪些是好的,好在哪里,哪些不够好,为什么。
在学生知其所以然之后,可以让他们试着修改自己的作文。
老师看到有修改成功的同学时,要及时、大力地鼓励,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通过一个学期的练习,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大部分同学都养成了记周记的习惯。
全班同学基本都能够写出一段完整的内容,部分同学甚至能够写整篇的文章。
四、日积月累:丰富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
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
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
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
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总之,在小学开展作文起步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它不仅淡化了作文程式,培养了学生情趣,而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向成功作文迈进了一步,为学生起步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习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学生写作方面的要求是从“习作”的角度提出的,“习作”既有别于低年级的“写话”,也有别于“作文”。
如何在“习作”训练中激活学生写作的愿望,培养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
一、加强语言积累 学生写作需要有语言的积累。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
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1)从课本中学习语言 三年级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
一是结合教材之后列出的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灵活地处理,使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既灵活又扎实;二是结合课后练习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用词都非常准确、生动,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兼顾到所有的人。
(2)从课外阅读中学习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在语言积累上,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作用。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好阅读笔记,要求学生每天摘抄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名句、古诗词、儿童诗歌,优美篇章等,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
而且,还可以利用班队课、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二、加强生活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学生如果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
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才能真正写出实实在在的好文章。
三年级上册的第三个习作:写一幅秋天的图画,要求所选的图画一定要和秋天有关,可以是秋天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天里活动的场面。
图画可以是自己选的,也可以是自己画的,然后看图作文。
然而,生活不会主动告诉你哪些是秋天的特色,因此,一定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
曾经是千篇一律地写秋天的田野、秋天的果园的作文,如今学生写的丰富多彩:有写在果园里摘果子的,有写去山林里看红叶的,有写和大人去田野里干农活的,有写在花园里赏菊花的,还有写秋日里外出游玩的……因此,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学生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三、重视小练笔 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光靠一学期的八篇习作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随着学生会认、会写的字的增加,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三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4次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的练笔机会。
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对于小练笔,教师还要做到不拘泥于课本的练笔安排,可以随时安排、灵活运用。
我们既可以结合一些课文的教学,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练笔,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写日记或者读书笔记,只要我们觉得它是有益的,就可以进行练笔训练。
四、重视习作指导 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要高出一个层次。
然而,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很多学生写作时总感觉无从下手。
针对这一情况,必要的方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借鉴和模仿,是小学生初学作文的主要方法。
教师在课文的学习中,要不断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在内容、情感、表达等等方面的特点。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讲的都是名人故事,习作要求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要重点了解课文中事件的过程,知道作者为什么写那件事,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时他们才知道要写值得写的事,把事情想清楚了再动笔写。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挑选合适的参考书籍,鼓励学生从他人优秀习作中感悟习作方法。
指导孩子时,步子不宜太大,最好就某一方面、某一个问题,从细节着手,使孩子有点滴的成就感。
五、重视习作修改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就要反复修改,才能达到最美。
习作写好后,首先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认真修改,检查错别字和病句;然后,再请同学互相看一看,改一改;最后,教师还要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如:修改词句、锤炼语言时,哪些地方需要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与段落;哪些地方需要适当加字、词、句,使文章的内容有所扩展;哪些地方需要调整词的顺序,使语言通顺、表意准确;哪些地方需要换字、换词、换句子,使原来的语句更合理、更准确、更有力。
教师要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
只有从平时开始,从点滴做起,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科学指导,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写出自己的特色
小学作文起步
[小学作文起步]小学作文起步小学起步作文教学初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作文起步。
”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
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
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
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作文”。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
因此,我在实践中有步骤地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乐说口语表达应该是学生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对于作文水平相对低下的小学生而言,口语交际也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充分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自觉地突破各类文体僵化的藩篱,才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学习的主人。
可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先动,再动笔,非常重要。
我不断鼓励学生要敢于亮出自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不卑不亢,敢于展现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
针对口头的表达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
这样以来,班里的情况大有好转,每位同学都能畅所欲言,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大家说,大家议。
”以此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效果显著。
如《我想和你作朋友》是一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
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导入,大屏幕上有小朋友们所喜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鸭,首先向大家展示他们作为朋友在一起玩的乐趣,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住了,知道了唐老鸭为什么想和米老鼠做朋友。
再安排“找朋友”这一游戏形式,让学生间互相交流,用一段话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爱好。
说一说自己想和谁交朋友,为什么想和这位同学交朋友。
最后,再让几名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
学生可以从全班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同学,向别人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及对朋友的介绍。
这样一来,既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角色的交流,又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训练了思维。
《有趣的树叶》是一年级语文大课堂的训练内容,我先出示了一组我事先用树叶拼成的图案。
学生不由自主的说:“啊,多好看!”我引导他们说说老师这幅图上有什么,它们象什么,是怎么拼出来的。
然后,分发树叶让他自己拼图,展示他们的作品。
最后,评一评谁拼的最好,让他们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生争先恐后的介绍起来,在我的点拨下,都能做到说的有条有理。
这样,在形象的感知下,既充分调动起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又能使其他成员择其优、指其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实现课堂的民主大解放,为作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矗如此,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将语言转化为文字便不难做到了。
二、巧妙渗入,激发学生乐写《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
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
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
比如:我在二年级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
学完课中的字词,我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干、枝、花、果等怎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什么时间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
没想到,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比如:“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呢?”“杨花像一条条毛毛虫,一撮一撮地挂在树上。
”“杨叶像五指并拢的手掌,片片向上。
”……就这样学生一一回答了上列问题。
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刚才咱们说的话是介绍什么的?”学生齐声回答:“是介绍有关树的知识。
”抓住机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作文章了。
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介绍树的知识的好文章。
回答前两个问题的话是一个自然段,回答后两个问题中每种树的样子、生长特点的话分别是一个自然段,把这些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
这就是说,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段话;把几个意思相关的段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
你们写作文时可不要忘记呀。
”同学们个个点头。
教学一年级课文《大熊猫》时就渗透了动物描写的知识。
教学第二段时,我问:“这三句话分别写了熊猫的什么呀?”学生很轻松就回答出来:“写了熊猫的身子,毛,眼睛,耳朵。
”我有问:“第三,四段写了熊猫的什么?”学生也能回答出来,写了熊猫爱干什么,爱吃什么。
我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并仿照课文内容来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样子?会做什么?爱吃什么?学生对家里的鸡、鸭、牛、猪等动物非常熟悉,纷纷举手回答。
有的说:“我家的小猪胖胖的身子,背上的毛雪白雪白的。
”有的说:“我家的小狗爱吃我丢得骨头。
”我趁机小结:“你们刚才讲的就是一篇写小动物的好作文。
”教学写景的文章,就让学生说说学校的景色,家乡的景色。
再告诉他们写景的文章要多用一些比喻句、拟人句,这样才生动,小学生作文《小学作文起步》。
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
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
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写作,学生也会觉得写作文原来这么容易。
三、丰富素材,激发个性作文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
何故?生曰:“无话可写。
”针对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
人们常说,生活是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直接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经常带学生出去走走。
春天到了带学生去春游,去发现春天。
秋天,带他们去秋游。
冬天,带他们去感受寒冷。
学生发现光秃秃的墙壁上长出一颗草,发现大树杆上寄生着一小朵野花,发现一块小石头很奇怪,他们都会很惊喜。
无论他们发现了什么,我都会表扬他们。
只要他们肯去观察,肯去发现,就会有收获,他们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在校内组织学生做游戏:“老鹰抓小鸡”,“网鱼”,“丢手绢”等等。
我做完游戏后,我让他们谈谈感受,说说游戏过程。
然后指导他们写下来,就是一篇好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就指导学生写下来。
有一回我上语文课,正好碰上对面的炮厂试放花炮。
学生的眼睛都盯着窗外,见状我干脆停下来,带学生去外面看个够。
回到教室,让学生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兴致勃勃,议论纷纷,我让他们把刚才讲的写下来,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没有谁觉得这篇作文很难写,相反还显得意犹未尽,下课了还拿着自己的习作四处交流。
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让学生写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
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
有一次,我临时有事外出,让学生在教室里自习。
一个学生突然大声学狗叫,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就此事,我见机进行了指导:让学生把此事的经过,造成的影响,同学们的反映,心里的想法都说一说。
再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学生写得很真实,也很有感染力。
我还利用地域优势,把孩子们生活中的趣事和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以及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丰富景象作为内容,使内容具有地区特色、生活特色和时代特色。
我把作文纳入美的神奇力量中,启发他们由事物迁移到虚幻的事物,由眼前的观察引起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充分调动和家强学生接受的信心。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
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例如一年级“能说会道”:《看谁想的妙》,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
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
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
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
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
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我指导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
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知识。
在指导读书读报活动中,我还引导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
一篇好文章,可以让从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和作者匠心的构思,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如何使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俗话说:“学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
”诗词是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能力,还能陶冶情操。
我认为,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
为此,我们开展了“每日读范文、记笔记”活动。
这个活动从一年级开始坚持。
现在的作文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实践证明,现在的生活规律虽然还是往返学校、家庭和,但他们的见识更广了,知识更扎实了,语汇更丰富了,把文当作一件愉快的事,再也不害怕了。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
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
因此只要做为教师的我们能抓住时机,适当点拨,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小作家。
〔小学作文起步〕随文赠言:【失败是什么
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
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