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云南大理三塔的句子有哪些
咏雪 (元)吴澄 腊钧残,①东风剪水下天坛 剩添吴楚千汪②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③云松偃蹇玉龙寒。
④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注释】 ①腊:腊月,农历十二月。
鸿钧:指自然界的变化。
②吴楚:泛指今江苏、安徽、湖北一带,这里古代分属吴国和楚国。
③婆娑:形容盘旋的样子。
④偃蹇(yǎn jiǎn):形容屈曲盘绕的状态。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日雪景的诗。
诗的大意说:大自然运转到腊月,一年也就快过完了,寒冷的东北风把水剪成片片雪花,降落到天坛。
大雪纷纷,铺天盖地,更加增添了吴楚一带的千条江水。
皑皑白雪,气势磅礴,仿佛要压倒秦淮流域的万里群山。
雪压竹枝,在阵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定,宛如银凤飞舞。
高高的云松,像屈曲盘旋的玉龙,令人望而生寒。
不知谁在天上吹奏横笛,吹落这琼瑶碎玉般的雪花撒满人间。
这首诗是吟咏雪的,但诗的通篇没有出现一个“雪”字。
可是读起来,会觉得句句都是在写雪,并且写得巧妙、新奇、夸张、形象,这是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可以吗
可以的话点个赞吧
关于大理三塔的古诗
朋友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大理三塔,这就是举世无双的崇对寺三塔,他们是大理的名片和象征,大理人民的图腾崇拜。
我们大理人把塔称作文笔,你们看这三支巨笔,是不是在蓝天白云间挥毫泼墨、大书特写呢
有人用“倒写青天纸一张”的诗句来形容还是挺亲贴切的。
他们西傍巍峨苍山,东临秀丽洱海傲立千年大理坝子中部。
因寺立塔,故塔以寺得名。
崇圣寺,也就是我国明代在旅行家徐霞客老先生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的天龙寺,。
崇圣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烧毁,只有在这三座塔完好地保留,至今巍然屹立。
请大家往西看,不远处山脚目前在修建之中的崇圣寺,想必能恢复当年鼎盛时期的规模和壮观。
欢迎大家在它建成后再来故在重游。
崇圣寺三塔,由这一大二小组成。
大塔叫千寻塔。
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呈三足鼎立。
千寻塔高度是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16级,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没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了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的全貌。
据说塔顶可容纳四个人,从接近塔顶的塔沿可搭梯子爬上顶端,但那要有很高的技艺和超凡的胆量。
过去附近的年青人还常常爬上塔顶去吹箫唱调子,真够潇洒的。
不瞒各位,我曾有幸登上过寻千塔,当然没有上到塔顶。
在塔中西望苍山瑞雪,东瞰玉洱碧波,近观苍洱沃野千畴田园风光,远眺鸡足雄姿玉龙倩影……那种登高望远瞻高远瞩的感觉确实是不一般就是不一般。
而今由于保护文物古迹等原因,各位来宾是不可能有这种机缘了,不过正在建设中的崇圣寺的古建群中,想必会有类似的的制高点能补偿这样的遗憾。
千寻塔矗立在这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前朝东的照壁上大家所见的“永镇山川”这四个苍劲有力的石刻汉字,每字高1.7米,为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
之所以写这四个字,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理地区历史上因恶龙作怪,水患较多,因此只要治水就要先治龙,可龙唯独只尊敬塔和畏惧大鹏。
因此只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不就敢作恶,水患自然也就减少了,据说这三座塔下压着九条龙,大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在1925年的大地震中震落后就不知去向,1978年至1981年对三塔进行维修与加固时发现的珍贵的文物中有其模型,如今下关西洱河畔州博物馆门口的塑造的大鹏金翅鸟便是其复制品。
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时,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已成为其版图,为了充分表达对这块版图的的坚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题字刻碑”可以说是寓意深远、再恰当不过。
千寻塔开始修建于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3年~859年)。
修建千寻塔的方法传说有多种,其中一种叫“土层掩埋法”,也就是塔基开始,每修好一级塔,就用土层掩埋一级,并把土堆压成一个斜坡形的土台子,这样就大方便了运送建筑材料和修建上一级塔,等到大塔封顶时,土台的斜坡已延伸数里远,据说延伸到银桥一带,接下来又一层一层地挖去埋塔的土层,直到完全显露出整座塔。
我小时候听说当年造塔的时候是用山羊来驮砖头、因为山羊体轻灵巧、能爬高,一只羊一次驮两块,想来一定有道理。
三塔中,南北两座小塔高度相同,都是 42.19米,各有10级,是一对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为空心。
外观轮廓线象锥形,属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
根据相关资料推断,南北小塔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年~1172年)。
现在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态,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
这可以说是我们大理的“斜塔” 奇观。
如果仔细仰望三塔,我们不难发现,千寻塔篆级四面都有拱形龛;也就是常说的供俸神佛的小阁子。
相对的两龛内都有佛像,另外两龛则作为窗洞直通塔心。
而南北小塔,每级的八方都有形形状各异的的塔形龛,各层塔身都有浮雕作为装饰。
崇圣寺三塔的级数都为偶数,而其[经地方佛塔的级数一般都是倚数。
这三座大塔,从修建至今,除历经上千年日晒风吹雨淋外,还经历过30多次强烈地震的严峻考验。
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似破竹,可十天后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
1925年的大理大地震,城乡民房倒塌达99%,可千寻塔,只震落了顶上的定宝刹。
这对于没有石基础而直接修建的三塔来说的确是一个奇迹。
崇圣寺以及三塔建成后直至明代,寺院一直保存完好。
史料记载其规模达方圆七里,有三阁七楼九殿,房屋八百九十多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蹲。
大理国时曾有九个国王禅位为僧,任崇圣寺住持。
在佛教盛行的大理国时期,百姓不论贫富,家家户户都有佛堂;不论男女老少,都手不释数珠,因此大理国有“佛国”之称。
而崇圣寺又有“佛都”之誉,古人有道是“南中梵刹之胜在苍山洱水、苍山洱水之胜在崇一寺”,而寺中的三塔,鸿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五大重器亦即五大宝物。
当年元代名僧念庵就题写出于崇圣寺这样一幅名联:“伟哉
具苍洱大观,到此邦才知此地;果然
是古南名胜,非斯塔莫称斯楼。
”佚名题写的“成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
”均绝妙地道出了崇圣寺的的名塔、名楼大观。
直到明代李元阳组织重修崇圣寺时,寺中五宝还保存完好。
南诏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所铸造的寺内鸿钟,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中这样写到:“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
”因而“钟震佛都”,曾成为大理着名的十六景之一。
有人题写于原钟楼的“大叩大鸣,小叩小鸣,普觉梦中之梦;一声一佛,千声千佛,遥闻天外之天”的名联佳句描述的就是这一景观,而清代周之烈题写的“楼势欲空天地我;钟声唤醒去来今。
”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寺内的雨铜观音,庄严静美,细腰赤足,造型精妙。
相传当年在殿内铸造高三丈的观音,铸到一半时铜已有完,这时天上下了一场铜雨,人们便收集这些如珠铜雨才铸完了观音,故名雨铜观音,我童年时曾多次拜谒过。
寺内的巨钟后来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而雨铜观音毁于文革初期、证道歌碑和佛都匾毁坏时间不得而知。
现在寺内的钟楼和雨铜观音殿都是前几年才重新修建的。
重铸的建极大钟,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史料设计,由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
钟高3.86米,直径2.138 米,重16.295吨。
目前为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省第一大钟。
崇圣寺三塔早在1961年3月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至1981年,国家又拨款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维修加固。
在这次维修加固中,有两项重要发现:一是三塔的基脚不是石基而是土基,二是清理出佛像、写本佛经等珍贵文物680余件,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的、最重要的一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
这些文物成为研究南诏和大理国历史的历史资料。
在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藏传佛教、印度密教和禅宗(中原地区)等宗教文化曾在大理得以交汇和融合。
因此大理被社会学家称作“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
游览了三塔,我们应该去游览一下三塔倒影公园。
我们正在游览的三塔倒影公园。
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50年代末大跃进时修建的水库即积水潭衍生而来。
公园占地27亩,有水面积十余亩。
公园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外的崇圣寺三塔,以园内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的雄姿倩影而得名,它为刚劲挺拔傲立千古的三座古塔镶嵌、制作了一面能一展倩影芳容的的晶莹透亮的明镜,让屹立于苍穹的三塔美景增添了许多秀丽与优美,园内建筑有体现白族民居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赋的大理石亭碑,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
园内种植有各种茶花、缅桂、桂鹃等众多异草奇花。
是游人吟诵诗词楹联,或观赏百草花卉,或与水中三塔美景摄影留念而怡然自得、流连忘返的绝佳之地。
它不仅妙在阳光灿烂的白天,而且还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月映三塔的绝佳美景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三塔映月”。
三塔倒影以其将大理的标志性象征——三塔与蓝天白云,日月星辰和苍山雪景及四时鲜花包涵、融入其中的绝佳美景,令世界称奇赞叹、为大理增色添彩和扬名争光的亮丽风光,吸引来数不胜数的中外来宾到此游览观光和摄影留念,被印上不少画报、书籍的封面和邮票及明信片,多年来为大理赢得很大的名知度,为大理乃至云南和中国都赢得不少的声誉……崇圣三塔和三塔倒影公园相辅相成相互映衬而相得益彰,相与增色互为添辉,是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人文景观和美丽象征
大理三塔的风景写一篇作文100字左右
寒假的时候爸、妈妈带着我去云南大。
大于我国的云南省中西部,是白治州。
那里一年四季如春,鲜花盛开。
我们的车刚到大理,那里的风景就把我吸引住了:大理的松树长得非常茂盛,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
最吸引人的就是大理三塔了。
大理三塔矗立在美丽的苍山下,洱海之滨。
我们一到那儿,我就吵着让爸爸给我照相。
因为这里的三座塔特别壮观:中间的主塔又高又大,据说建于1000多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左右两边的塔较矮,建于五代十国时期。
三塔下的湖水清澈见底,湖水和三塔被茂密的树木包围着,远看像一道美味佳肴:有乳白色的像竹笋一样的三塔,有嫩绿色像青菜一样的松树,还有豆绿色像苹果汁一样的湖水……三塔映在水里就变成了六塔,这就是大理三塔最著名的景观。
云南的大理三塔是我旅游过的最美丽的地方
大理三塔有关名句
崇圣寺三塔的名句有:1、圣寺唐代:许浑西林本行殿,池榭日坡雨初涨,云开山渐多。
晓街垂御柳,秋院闭宫莎。
借问龙归处,鼎湖空碧波。
2、寓崇圣寺怀李校书唐代:许浑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
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
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
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
3、崇圣寺斌公房唐代:贾岛近来惟一食,树下掩禅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
白须长更剃,青霭远还归。
仍说游南岳,经行是息机。
4、寄崇圣寺僧(一作关山寄诗赠清越)唐代:曹松不醉长安酒,冥心只似师。
望山吟过日,伴鹤立多时。
沟远流声细,林寒绿色迟。
庵西萝月夕,重约语空期。
5、崇圣寺斌公房宋代:高翥近来唯一食,树下掩禅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
白须长更剃,青霭远还归。
仍说游南岳,经行是息机。
大理三塔能用哪个成语形容
大吃一惊dàchīyījīng[释义] 形容非常吃惊。
[语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不张万事皆休;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辨形] 惊;不能写作“警”。
[近义] 惊诧万分 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