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需要遵守的规矩二十条
小学生日常行为(修订)1、国旗、国徽,会唱,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
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
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
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
尊重残疾人。
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
不骂人,不打架。
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
考试不作弊。
7、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
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8、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
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9、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10、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
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1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课间活动有秩序。
12、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3、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14、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
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15、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
损坏公物要赔偿。
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
1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少先队员服从队的决议,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学会合作。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勤动手。
17、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守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
乘公共车、船等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
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9、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20、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
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
敢于斗争,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
小学生应该关注个人仪容仪表
(1)对父母长辈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用准确的,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
(2)不给他人取绰号、说花名。
2、问候礼仪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4)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5)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
(7)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
离家时间较长,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
3、 餐桌礼仪A、在家时:(1)请长辈先入座。
(2)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
(3)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响声。
(4)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
(5)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6)先吃完饭要说“大家慢慢吃”。
B、在学校:(1)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进入餐厅。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两脚自然并拢,双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静、文明进餐。
(4)饭、菜、汤要吃净;不偏食、不挑食。
(5)碗、碟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4、待客礼仪(1)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
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
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
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5)接待老师应象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
(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5、做客礼仪(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
(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6、 穿着礼仪(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7、行走礼仪(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5)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
”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8、尊师礼仪(1)见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4)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5)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6)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7)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8)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9)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
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带领全体同学问“老师好”。
(10)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11)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12)老师进入学生宿舍,学生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送出。
9、同学礼仪(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
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
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10、 升旗礼仪(1)立正站立。
(2)行注目礼。
(3)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4)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11、 集会礼仪(1)集合时,提前到达,准时进入会场,列队快、静、齐,并在指定位置坐好。
(2)听报告聚精会神,保持肃静,不乱议论,不乱走动。
(3)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
(4)报告或演出结束,要鼓掌致谢;精彩之处适度鼓掌,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大声喧哗。
(5)学生上台发言要向主席台领导和场内同学鞠躬行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发言结束后道谢.(6)会议、演出进行中不擅自离场;演出结束后,等演员上台谢幕后再有秩序地退场。
(7)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会场,先取得老师的同意才能离开。
12、 购物礼仪(1)进超市购物,要按规定存包。
(2)购物时,若对已选购的商品感到不满意,应主动将其放回原货架区,不能随意放置。
贵重商品应轻拿轻放。
(3)超市内的商品不能随意品尝、试用。
(4)付账时要自觉排队。
(5)对售货员的热情服务要表示感谢。
(6)所有商品都要付账,不“顺手牵羊”,占小便宜。
13、 赛场礼仪(1)文明观看。
有秩序地进场和退场,比赛精彩处要热烈鼓掌,不喝倒彩,不向赛场内投掷物品,离场时主动清理自己使用过的物品,不乱扔垃圾。
(2)文明参赛。
遵守比赛规则,不弄虚作假,骗取荣誉。
尊重竞争对手,不故意伤害对方,对对方的冒犯要克制。
如果认为裁判有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
(3)文明裁判。
要公平、公正。
14、 网络礼仪(1)认真学习网上知识,不浏览不良网站和信息。
(2)与网友进行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4)上网时间要控制,不沉溺虚拟时空。
(5)不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15、 假日旅游礼仪(1)文明行路。
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听从交通民警和交通信号指挥。
要走人行道,不跨越交通隔离护栏,不抢行机动车道,不三五成群并排行走,在行人拥挤的路段,不追跑打闹,横冲直撞。
(2)文明乘坐。
主动配合乘务人员维护公共秩序,要按顺序、慢步轻声地登车、登机或上船,扶老携幼,不抢占座位,不大声喧哗。
(3)文明观光。
在旅游景区,要讲究社会公德,不乱丢垃圾,要举止文明,要使用礼貌语言,要爱护公物,特别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刻乱画。
(4)文明住宿。
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我收集了两个故事:《陈毅父母》和《孔融让梨》1.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
”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
朋友,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
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
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
”随意买的宵夜,亲自煮一顿家常的晚餐,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温馨。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父母却愈来愈老。
他们变成了老眼昏花,动作迟缓,手脚不灵便,思维迟钝,没有记性,说过的话以为不说,重重复复,唠唠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岁的小孩。
说话时,他们会突然想不起要说什么,甚至极可能最后连要做什么,都一并忘记;他们会重复又重复教过我们的故事和儿歌,沉醉在那些和我们一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回忆中
他们会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有时还会感到孤独寂寞,痴痴呆望远处。
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们应该想到儿时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父母不厌其烦为我们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我们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我们穿衣服、梳头发;每天教我们背儿歌,还要绞尽脑汁,去回答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古怪问题。
当时,父母做这些多么的耐心,多么的温柔,总觉得有了我们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
朋友,人们常说父母恩最难回报。
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哪怕只为父母换洗衣服,为父母喂饭送汤,为父母搽搽风湿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着父母的手,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让我们的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
学学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
2.孔融让梨在我国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的韵文。
孔融四岁那年,正在院中玩耍的孔融兄弟几个,面对父亲刚买来的梨子,哥哥让孔融先拿,而孔融却拣了个最小的。
父亲问孔融为什么这样做,孔融回答说:“哥哥比我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就该吃小的。
”父亲不禁为儿子的谦让懂事高兴,却又故意问道:“可你还有个小弟弟,为何不把最小的梨留给他呢
”孔融则答:“我比弟弟大,哥哥应该让弟弟,所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能不为孔融这种谦让精神所感动吗
《乌塔》读后感最好400字。
《乌塔》读后感 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感触颇深。
从乌塔身上,我收获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
现在的中国孩子,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护,什么事都不让做,而文中的乌塔却大不一样。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儿乌塔,自己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
课文中讲到乌塔为计划这次旅游,整整花了3年的时间来准备,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还要给家里寄张明信片或打个电话报平安。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可我们呢
有的同学不仅自己不敢出远门,甚至连上学、放学都不愿自己走,更别说像乌塔那样游历欧洲了。
乌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强,是因为她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时,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
周末时又是否遵守了呢
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渐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
课文中还提到乌塔的旅费全部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打工挣的,没有拿家里一分钱。
可我们却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钱,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没有攒钱,这实在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所以,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
乌塔曾经说过“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我们写完作业后,能看一会儿电视,读一会儿课外书,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同学都是把笔一挥,直接就出去玩了。
而从来不会想到去亲身体验一番。
光从一些课外读物和电视节目中了解世界,是比不过亲身体验完美的,而且亲身经历总比听说到的记忆要深刻,所以,只有亲自体会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从《乌塔》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了解一个和我年龄相仿,但行为却大不一样的小女孩儿乌塔。
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自立、自强的好学生。
《乌塔》读后感乌塔,仅仅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却自己一个人游历欧洲
这对于没有出过远门的孩子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在中国几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要是真有一个中国孩子要外出旅游,即使自己愿意,可是,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万个不同意。
怕孩子遇到危险啦,又怕孩子饿肚子啦......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把他们当成心肝宝贝儿来看待,含在嘴里怕化,抱在手上怕掉。
可是乌塔,她难道就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吗
不是的。
可是她的父母又为什么同意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人独自游欧洲呢
这是因为西方的教育方法与中国的教育方法的截然不同。
他们还是爱孩子,可是他们的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的好习惯,是让孩子到社会里磨练,是让孩子成为大自然里生命力顽强的小草,是让孩子成为暴风雨里的雄鹰
而中国的父母,他们爱孩子是溺爱,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小王子,小公主,使孩子养成依赖思想,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儿,成为笼中之鸟
同学们,你愿意当温室里的花儿还是大自然里的小草,愿意当笼中之鸟还是愿意当暴风雨里的雄鹰
父母啊,请你们放开你们那温暖的双臂,让我们在蓝天中自由的飞翔 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国的教育方式来一次大改革,学习西方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乌塔》读后感我阅读了《乌塔》。
回想、品味着小女孩乌塔的一个个神情,一句句话语,我思绪万千……乌塔是个12岁的德国小女孩,在这样的年华,他竟能自己挣钱买票,单独一人周游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还准备再去希腊——想想她的年龄,才12岁呀
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为这次欧洲之旅准备了三年,路线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个小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唉,真是令我们汗颜呀
最能引起我们共鸣的,还是她与文中“我”的一番交谈。
她那热情轻快的谈兴,将这酷热的时光笼罩上了一种神秘的光彩。
乌塔的话语,无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礼仪、敏捷、独立感,与中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她问起中国孩子是否也这样旅游,那随和的语气却使作者怎么也说不出话来。
当“我”说家长很爱孩子,会带他们出去玩,却不放心让孩子单独出远门时,自以为找到了一个绝妙的理由,却受到了乌塔的强烈反驳:“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单独出门
”我只能苦笑着承认自己的回答不合逻辑;当我告诉乌塔中国的风俗情况,并说孩子们仍能找到快乐,乌塔仍是坚持:“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
”看到这里,我真想畅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将喷涌的想法
对于乌塔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
这正是中国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啊
在中国,人们常说到“爱护”这个词,久而久之,“爱护”就演变成“爱=保护”。
殊不知,爱的方式数不胜数,如若保护过度,便无意中充当了母鸡一角,把小孩子们孕育在狭小的土地上。
而在外国,“爱”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让孩子像小鹰一样,翱翔在雷鸣电闪的天穹下,搏击在风雨交加的大地上。
简单地说,在中国,则与外国截然相反,“爱”在大多数家长眼中被视为“呵护”。
其次,有些家长过于偏重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下一代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孩子“刻”成了对历史、环境、回报、感恩等一无所知的语数化人类。
“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电视、书本,它们无疑是工具。
而人,却要“扑”在死的工具上,并懒洋洋地向载体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识——可能成功吗
想获得真正的心之美丽,除亲历亲为,自身实践,别无他法
我并不是说爱孩子就不要管他们,也不是在反对中华民族的一贯风格,而是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
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护”与“独立”都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过度则反。
亲爱的爸爸妈妈,虽然中国的这种现状不得完全颠覆,但是,孩子要长大,可不能让下一代的花朵成长在温室里啊
亲爱的爸爸妈妈,爱孩子,就回应一下孩子的心声吧
锻炼我们的真正才能,我们才会告别童年,打拼天下
《乌塔》读后感 读过《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乌塔是一个细心。
大胆的德国女孩,她每到一地都会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不让爸爸妈妈担心,或者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寄一张明信片。
她细心,肯学习,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了欧洲旅游。
乌塔自主。
自强,旅游的费用全部都是有自己打工挣来的,不花爸爸妈妈的一分钱。
她的爸爸妈妈放开了手让乌塔去亲自体验生活,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我羡慕和敬佩乌塔14岁就能独自游历欧洲。
乌塔利用暑假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
米兰。
佛罗伦萨,还准备去希腊。
在我的暑假里,时间一般都是有爸爸妈妈安排,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老师留的枯燥的作业上了,不能像乌塔一样去旅游。
要么,时间都花在了舞蹈班上去练习舞蹈。
我十分希望能独自去游玩,但爸妈能支持吗
当然不能了,所以说我的署假就去少自由。
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旅游计划,用了三年时间准备,阅读了这些国家的有关资料,自己打工挣钱做旅费。
我也到过许多地方旅游过,当然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旅游,旅游的路线当然也是爸爸妈妈安排的,旅费也是从爸爸妈妈的要腰包拿住来的。
至于离开家长独自去玩,这是想也别想的事,爸爸妈妈只把我当家里的“小公主”,过分的溺爱,把我捧在手里生怕掉了,含在嘴里生怕化了,我十分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自强自立。
乌塔也是家里的宝贝,她的父母。
姥姥。
姥爷也非常爱她。
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爱好,父母会让乌塔自己单独去玩。
我也有很多兴趣和爱好,例如:玩电脑,溜冰,做游戏……有的时候爸爸妈妈还算尊重我的兴趣,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不让干这,不让干那。
有时老师作业留得少吧,还允许我做家务;有时老师作业留得特多,别说做家务了,连看课外书都不让我看。
更别说支配自己的时间了。
一天到晚趴在课桌上写作业。
有时要背的东西怎么也塞不进脑子里,我多么希望那一给双休日没有作业呀,让我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啊
《乌塔》读后感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地旅游,她有主见而不盲干,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护。
她就是一个德国小姑娘――乌塔。
这是我们的第七课的课文,它向我们讲叙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自旅游欧洲的经过。
读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是因为乌塔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外国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是会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
他们信任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们更不会辜负他们。
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心,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其结果是让孩子时时事事都依赖父母。
父母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
孩子们只是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
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呢
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要父母跟去照顾饮食起居。
那么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有什么用呢。
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乌塔》读后感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感觉乌塔这个小姑娘很勇敢、独立性很强,才14岁就游历了整个欧洲,并且还是独自一个人玩的,我很佩服她。
在游玩之前,乌塔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1、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2、阅读相关的书籍;3、挣旅费。
这一点我要向她学习,妈妈也要向她学习。
因为我们经常是随性而游,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所以每次旅游都显得匆匆忙忙的,过后还会发现有许多地方没玩到,就会漏掉一些开心,漏掉一些见识。
我在文章中看到了这样一句:“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
”从这句我发现德国人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出国旅游的时候大多数都不是家庭中较小的孩子独自出国游玩,一般都是家庭中已成年的大人带着小孩才出国;而德国人却是有时候一起出去,有时候却独自一人出去玩。
这说明了德国人的独立性很强,很早就学会了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也很羡慕她,因为她那里的治安肯定很好,要不然的话她肯定不敢,她的父母也必定不会让她出国游玩。
如果全世界的治安都像欧洲一样好,有机会的话,我也可以试试。
《乌塔》读后感乌塔,仅仅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竟然一人敢旅游欧洲
这对一个没有单独旅游的孩子是都不敢想的事
乌塔为了这一次的旅游,她整整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做准备
而且,这次的旅费没有从家里面拿一分钱,而是靠自己去餐厅和超市、还有发报纸和广告单自己辛苦挣来的
我读完之后,心里掀起了无数个波澜。
因为我是个十岁的孩子了,从来没有离开过爸妈,更不要说自己外出和旅游了。
这还让我想到了那一次:因为我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去上英语课。
吴老师有次让我们去青岛日照三日游,谁想参加谁报名。
我兴高采烈的把此事告诉了爸爸,结果爸爸一口否定,“你还小,以后会有机会的”。
我伤心的回到了英语班,看着同学们高兴离开时的身影,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后来同学们回来了,向我讲起外面的风景和拾贝壳的感受,我心里即替她们高兴,又感觉她们像是在讽刺我。
有的家长就是太“爱”孩子了,为什么在爱字上加上引号呢
因为这是错误的爱。
为什么乌塔的爸妈敢于让乌塔独自一人去旅游欧洲呢
难道她的爸妈不爱她吗
不是的,乌塔的爸妈只是想锻炼孩子的独自能力。
中国的爸妈真们是把孩子是“捧在手里拍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爸爸妈妈们,请让我们独立去做一件事情吧
像乌塔一样过早的学会独立,我们不想做温室里的花朵,不想做笼中之鸟,我们要做雄鹰、暴风雨里的雄鹰
《乌塔》读后感读了《乌塔》这篇课文,令我最难忘的是乌塔独自一人到国外去旅游。
她十四岁就能利用暑假到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家旅游,最后还想继续挣钱到中国呢。
想想自己吧,我现在已经9岁了,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大人一步。
有一次,我很想和同学到利川旅游,但是爸爸妈妈说:“你去利川多危险呀
万一迷路了或遇到坏人,那我们就没有孩子了,那可不行
”外婆外公说:“如果你不见了,那就没人给我们捶背了,没人跟我们说话了,没人给我们快乐了,那我们可不同意
”我不满地说:“如果你们老是不放心我,那长大以后怎么办呢
”可无论我怎么说他们就是不同意,当然我也没能去利川游玩,多可惜呀
我多么希望能像一只小鹰在天空中飞翔,不要像一只风筝一样总是被他们拽在手里。
哎
这也不全怪家长,我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很差。
比如我吃饭的时候就要家长不停地催促才吃得快;每次都要家长提醒才知道戴好红领巾。
天冷了我不知道加衣服,天热了不知道减衣服……再看看乌塔吧,她为了这次旅行在家里就已经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就会问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可以请求帮助;她还知道给家里打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报告自己的情况。
如果我也能像乌塔一样的话,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放心,一定会让我独自一人外出。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乌塔自己打工挣旅游费。
她到餐馆和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而我最多是在家里帚帚地板,连洗碗都怕把碗摔碎了。
我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像她那样独立生活。
《乌塔》读后感这篇文章讲了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我非常佩服她的胆量,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换了我,就连上海、杭州离自己家乡很近的地方都不敢去,更何况独自一人游欧洲,我们中国和外国的习惯就是不一样,就像妈妈说的,外国人学弹琴,上课都可以玩,老师只管说,他们要听就听,不听就不听。
我真希望中国人能像外国小孩一样,可以单独出远门。
我在乌塔说的一句话中:“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我感受到的确,在书和电视里不能看到完美的世界
只有自己去亲身经历才可以认识这世界的完美。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我们因该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美。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很想去啊
可我父母不同意啊
”对这个我也会这么想因为我也是一个什么是都是被妈妈爸爸操控着的。
跟马戏团里的“木偶”没什么区别所以我不想学兴趣班可是也是白说的
连去同学家玩也要他们做主。
最后,我想对我的爸爸妈妈和所有的父母说:“让我们去试试,我们也可以的,别忽略我们,替我们主张一切。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和依赖性,到现在为止,我连起床这个小事都让妈妈操心,平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起居还需要自己来安排,更别说一个人出国旅游,连在亲朋好友家住几日都不行,对照乌塔,我感到非常地羞愧和难过,我们中国的孩子简直就是袋鼠一族,整天在妈妈的“育儿袋”中生活,一点都不能独立。
想到以后,真是有点后怕。
所以读了《乌塔》后,我暗暗地下决心。
我再也不做笼中待飞的小鸟,我要做快乐飞翔于蓝天上的苍鹰。
主动从父母的溺爱中走出,锤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志我们中国和外国的习惯就是不一样,就像妈妈说的,外国人学弹琴,上课都可以玩,老师只管说,他们要听就听,不听就不听。
我真希望中国人能像外国小孩一样,可以单独出远门。
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就是小小的湖州也不敢一个人出门。
再说欧洲有十几个国家,好几种不同的语言,但乌塔呢,一点也不感到害怕,照样一个人去旅行。
哪像我们中国的孩子整天像关在鸟笼的小鸟,一点胆量都没有。
只会一个人趴在床上,一边吃糖,一边看厚厚的书。
一对比就可以看出乌塔是个有主见、有胆量、有志气的孩子。
可想而知,中国的家长们爱(宠)孩子有些过分了,中国的孩子们太缺乏自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了的依赖思想
《乌塔》读后感吉林省敦化市实验二小学 4年2班 邓淇予(小山屋.作文网) 乌塔是一个小女孩,她十四岁独自一人游历欧洲,使作者大吃一惊,她问作者: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游的
作者顿时语塞,后来有所领悟,中国的孩子不会自立。
乌塔使我想到了电影《暖春》中的小女孩,她给家人做饭,自己去上学,她坚韧自制,勤劳勇敢,我却连自己一个人去少年宫也不敢,而乌塔自己一个人可以去米兰和佛罗伦萨,和她相比,我简直就是白天鹅中的一只丑小鸭。
乌塔不是一个成年人,却拥有成年人的想法。
她用了三年,三年,多么少的天数,她居然就准备好了。
她不向父母伸手要钱,自己挣钱,去了许多地方,无人依靠的她很快活,这是中国孩子很少、几乎没有的做法。
我们是胆小吗
不是;是无能吗
不是,是因为我们缺乏自立
读了《乌塔》之后,我要自己学着做家务了,比如:自理:自己铺床,自己叠被,校园内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
家务:学着做饭,现在我就会做西红柿炒鸡蛋,还会做黄瓜汤。
学着拖地,扫地,我现在会拖地了,学着自己洗衣服,学着自己独立睡觉。
朋友们,期待着我的好表现吧,你们将为我喝彩
《乌塔》读后感乌塔是一个热情活泼、独立性强、胆大心细,具有生活经验的小姑娘,她说她一个人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你们一定目瞪口呆。
读到这儿,我也和你们一样,心想,14岁的小女孩竟然自己独闯欧洲,就像是独闯江湖啊。
难道乌塔的爸爸妈妈不担心吗
我在心里问道。
乌塔说她是花了三年时间才准备好这次旅行的,看来她是有备而来的呀。
那么,她的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她在什么地方呢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课文里写道。
哦,原来是这样。
我自言自语地说:“她和爸爸妈妈想得真周到
” 课文中还写道,爱孩子,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呢
我从乌塔的话里感到了外国是自由教育,咱们中国是封闭式教育,不让我们有一点自由的空间。
我同意乌塔独自出门的理由。
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地面上,为什么教育方式差别这么大
我还同意乌塔说的“光看电视和书本是不完美的,要亲身经历。
”从电视和书本上你看不到它真正的美丽,你必须到那个地方去,亲眼看一看,才能体会到它美在何处。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过《乌塔》这篇课文,我也要学习乌塔的生活经验和勇气,长大以后,我也要独闯欧洲。
《乌塔》读后感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
我对文中十四岁的德国姑娘乌塔佩服不已。
这篇文章主要讲乌塔在父母的支持下,用自己挣来的钱,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反映了外国孩子有礼貌、富有生活经验、热爱生活的特点。
一个十四岁的姑娘竟然那么勇敢——在暑假独自一人浏览了欧洲的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五个国家;她竟然有那么大的毅力——为了这次旅游,用了三年时间来准备,阅读了大量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更难能可贵的是所需的旅游费用,完全是她自己三年来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为别人家陪小孩赚回来的。
她的这种勇敢与毅力不仅令我们刮目相看,更令我们无地自容。
与她相比,我们相差甚远。
我们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家,父母长辈百般呵护;在校,老师耐心教育细心照顾;出门,有家长陪同或专人看护。
不说单独出门旅游,就是单独上校的机会都难得一次。
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与磨练,我们的独立自理能力几近退化,真的是我们不行吗
是我们比别人差吗
不是,是我们没有机会,是因为我们的父母长辈过分的宠爱甚至溺爱而造成的,他们把我们宠成了霸道、自私、娇气的“小皇帝”、“小公主”。
是他们很少给我们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我们便享受惯了。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乌塔对“我”的反问,正好问得“我”一时语塞。
的确是呀,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单独出门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不经磨砺怎能成长
我们现在需要机会,亲爱的父母长辈们,放心吧,请松开您溺爱的双手,让我们自由地翱翔。
因为“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这是乌塔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的真理。
孝亲敬老
中华民族传统绝发扬.孝亲敬老美德更是精髓, 更应该继续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人应义务,是良心的要求。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
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几千年来,“磕头”、“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灵”等仪式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内容。
而当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更是严格保留了很多的传统孝道仪式和规范。
例如在韩国,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并相互拜年。
拜年时,长者盘膝而坐,晚辈在长者面前下跪叩头,长者对成年晚辈低头弯腰答礼。
“一定的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夏学銮并不否定当代青少年在春节时给父母磕头的意义。
他说,有选择地恢复一些体现家庭长幼尊卑伦理关系的传统社会仪式还是必要的,弘扬孝道需要借助具体的形式。
其实孝道的核心是要突出“感恩”思想,理解磕头后面的价值取向才是真正重要的。
表达爱心的形式是多元的,每一个老人内心感到温暖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孝悌并称不可偏废;二是无违父母;三是为父母守孝;四是在家尽孝,在国必忠。
把孝亲当作责任、义务,与从孝亲获得幸福,两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
并且前者正是后者的源头活水。
对于具备起码道德水准的人来说,想到父母把自己拉扯成人所吃的千辛万苦,所担的虚惊实怕,所投的真疼至爱,倘不能尽孝心,必深感负疚而痛苦;如能尽孝心,使父母衣食丰足,身体康健,精神愉快,一句话,生活幸福,自己难道不会因此感到欣慰和幸福吗
《二十四孝图说》讲,孔子的弟子子路,因家贫经常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老人去世以后,他“南游于楚”,“积粟万钟”,“列鼎而食”,但却慨然叹道:现在即使再想回到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的岁月,也办不到了。
子路之作此慨叹不是因为他有吃糠咽菜的特殊癖好,而是因为他在失去了孝亲的可能性之后,对于孝亲这样一种天伦之乐,产生了强烈的怀念。
国无忧,民无忧,满月青山景色幽。
春风荡九洲。
衣不愁,食不愁,最是神州尊白头。
高风万古流。
在许多忠孝难以两顾的人的心中,不能孝亲或不能经常孝亲,是一大遗憾。
所以一有孝亲的机会,他们便总是尽量弥补———在弥补责任欠缺的同时,也弥补幸福的失落。
正是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有一种人生观是以使别人获得幸福为幸福的。
既然一个人可以从使别人获得幸福中获得自己的幸福,那么,他能因自己孝亲使亲人获得幸福而也感到幸福,有什么说不通呢
承认孝亲是福,说到底,也就是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在当前形势下,“孝道”包含着对父母和长辈的顺从、尊敬和理解。
顺从是“孝道”的第一境界,听话、不惹父母生气就可以说是孝顺了;尊敬体现在对父母和长辈的日常态度和行为上,比如吃饭让长辈先动筷子,出门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去向和回家时间等等;理解更多的是指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即使父母说错了,自己受了点小冤枉,也不要当场顶嘴,要暂时接受,等事后再行解释。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孝亲敬老应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在全社会大兴孝亲敬老之风。
怎样教育孩子,
如你想念我,您好
您的提问非常好
确实,现在很多家长、老师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类似这样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问,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方法,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
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确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实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细考虑和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教材、建议也可选择观看适合自己的家教视频节目,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对症下药、行之有效。
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荐的网站视频资料,相信您就能从中得到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启示了。
由于在现时的社会大环境、应试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开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响下,我们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大染缸里一样,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例如娇横任性、叛逆不听话、不诚实、上网成瘾、打架、厌学、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等问题,尤其是处于幼儿及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情况更为严重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由这些观念导致的各种错误行为。
虽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采取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还说是“赢在起跑线上”,人的一生其实是马拉松式的长跑过程,即使赢了起跑线,能跑多远、坚持多久、谁笑到最后还是未知之数,往往是适得其反的,因而个别人所谓虎妈教育的事例无论他们成功与否,都不值得崇拜、学习模仿、甚至广泛推广,这样教育会给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这样导致的
如果打孩子进行体罚教育,后果可能相当严重,将来会报复到年老的父母和孙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浅啊
相反,反而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更显得重要。
想要从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好兴趣和习惯,建议您赶快让孩子喜欢上《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多读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和启发孩子的智慧)。
您看,这真是一部“大孝经”、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师
写得多好
琅琅上口,易读易教,网上还有很多视频故事教学素材,有多个版本适合各阶段孩子观看。
作为父母,只要您愿意多些鼓励孩子和您一起观看(这个很重要,您喜欢看能带动他的兴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响),一定能让您的孩子喜欢上她,如果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努力去做、尽量落实里面的教诲,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时,您的提问涉及到广大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和渴望解决的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行为语言和学习成绩的家庭教育问题,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在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平时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诚挚推荐各位家长和孩子们观看陈大惠老师策划监制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论坛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又名《弟子规说明书》),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关于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免费网络资源,能在快乐和感恩的氛围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认识灾难事故因何发生,能做到趋吉避凶,真实不虚
能针对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是一剂治疗良方
当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们做家长长辈学习的有力教材,的确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经典节目
这个节目里有许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讨解决孩子教育的种种方法,真是我们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对一的家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教育网络资源,而且是完全免费的,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帮助。
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现没有恒心、悭贪、叛逆不听话、上网成瘾、早恋、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不是能从某个简单方法或措施就能从根本上教育改正过来,变成一个孝顺听话的小孩,而是需要我们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从根本处下手才能治标又治本。
这部片里面有很多专家、老师、家长亲身说法、以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向大众汇报,启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从小接受的家教会影响小孩子的终生,从中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经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
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
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种种现实状况是:社会诚信严重缺失
各种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谈何容易呢
家长是越来越不好当了,说实话,很多家长也不会如何当家长,就将小孩出生到这个世上,将很多的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社会,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推卸责任的话怎么能将小孩教育好呢
确实悲哀啊
而我们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实体会,只图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说实话,真是有点大逆不道啊
到哪一天我们都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领悟这种感受,但往往为时已晚,哎...很多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的所谓代沟,都是因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脱节了,没有很好的连贯所造成的,现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妄顾他人的感受。
我们必须知道,一切教育要从根本做起,就像树要有根才能长树干树枝和树叶,才能枝繁叶茂呀,如果丢弃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楼阁。
在此,推荐各位有缘的朋友,无论看过或没看过的也好,都敬请尽量抽多些时间观看大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论坛节目: 《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可以在百度视频或者优酷土豆搜索播放),但愿看过的人都能够从中得到真实不虚的利益,并且继续利益他人,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和谐共存的社会大环境。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和启示。
衷心祝福您
收起评论 | 0 0自荐为优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