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大全及答案100个,急需
你好,在网上找到了一些谜语(包含谜底),应该已经超过100个了,希望能符合你的要求。
字谜糠(裕)森林(楷)冰(涸)灭火(一)厩(驴)夜市(黩)火箭(矩)土话(访)书签(颊)干旱(泛)手套(抱)驼背(躬)干涉(步)征稿(救)烟缸(盔)鱼肚(田)岳父(仗)横凶(区)祝福(诘)狱中(言)十五日(胖)旱天雷(田)第一张(顽)小猪娃(孩)夹生饭(炊)裁判员(则)单身汉(合)讲空话(井)泼水节(发)歪脑袋(不)半边天(功)一点水(求)过春节(时)两万里(董)优种鸡(酿)热处理(煺)三丫头(兰)好读书(敞)老人船(艘)抽水泵(石)树雄心(仅)4+4(积)老头子(孝)力不足(刀)两人行(徒)高个子(伥)共二斤(斯)不夜天(昶)将相和(斌)妇科病(嫉)莫下手(摹)畜牧场(驱)农家饭(飨)用半杯(甭)掉头走(卓)小刀会(刽)差点错(义)草头王(弄)洗眼睛(泪)九十八(杂)猪跑了(逐)四不全(匹)有诚意(慎)男的多(妙)九个洞(究)不等你(选)有疑点(凝)女儿家(妒)半决赛(寒)没恒心(亘)黄梅天(零)门外汉(们)请勿尝(馍)棉毛衫(衲)珠宝商(赎)你我他(仨)唇齿相依(呀)垄上行(土)享乐在后(孙)如出一口(女)节约用粮(朗)老是赊账(欢)时装展览(裂)交换意见(说)画皮剥光(田)缺一不成(丕)孔雀开屏(翌)民间疗法(坊)又到周末(叹)两点半钟(冲)表里如一(回)份量不足(欣)江水下降(汞)花前柳畔(节)霜雪斗艳(皆)此路不通(趾)分崩离析(棚)书香人家(闵)争先恐后(急)半取半关(联)到达陕西(臻)一家一口(豪)春末夏初(旦)独具匠心(斤)瓜熟蒂落(爪)追根寻底(过)地下商店(窦)损失不小(夸)原始森林(枯)勿挂心上(忽)乘人不备(乖)能说善讲(团)拾金不昧(铰)一针见血(皿)一有就要(耍)昏头昏脑(氏)眼花缭乱(眯)2+6= (积)严守机密(谟)人人过关(笑)半条香烟(楸)合二而一(面)白玉无瑕(皇)礼貌待人(儆)拨款救济(锄)简明扼要(晒)至高无上(坰)在家复习(扇)边防前线(纺)推心置腹(什)思想不集中(忿)说话有礼貌(警)十一点进厂(压)主见差一点(现)马王堆汉墓(居)静静的顿河(淀)一来就不好(夕)美好的开端(姜)人残心不残(必)孤星伴残月(户)向左一直去(句)明天月全食(昊)福建无虫灾(门)幕后看电影(版)十两多一点(斥)巧断无头案(朽)床前明月光(旷)差一点断了(拆)牛过独木桥(生)安装无线电(宴)别把武器丢掉(另)无雨零点起飞(今)清除街心积土(行)揭发坏人坏事(靠)何必开口伤人(丁)此谜无人猜中(仲)半学习,半观察(觉)挖掉穷根巧安排(窍)人多并不是好事(侈)有人无人都是你(尔)大于,小于,等于(互)跑马入屋惹祸端(闯)大河没水小河干(哥)落花飞随流水去(各)东西南北一条心(愣)梅花半落马蹄前(杰)织女鹊桥会牛郎(规)两人隔江望断水(巫)全力以赴方成功(工)秃笔画蛇错点睛(笆)心有余而力不足(忍)布下三面包围圈(匝)风雨空中雁阵斜(佩)短一些再短一些(此)别看嘴上文明其实爱财如命(吝)前前后后都安放在心上(总)四面栅栏,请勿入内(囫)三十而立,大有奔头(卉)禁止烟火,闲人勿进(日)日月一起来,不做明字猜(胆)有心记不住,有眼看不见(亡)放进两粒丸,制成两粒丹(册)立在两日旁,反而没有光(暗)明月半依云足下,残花并落马蹄前(熊)一个是犬不像犬,一个非犬倒像犬(犹)四个山字山靠山,四个川字川套川,四个口字口对口,四个十字颠倒颠。
(田)说起旧社会,两眼泪淋淋,我家十口人,只有草盖身。
(苦)成语谜亚(有口难言)家(孤家寡人)勾(水到渠成)吝(出口成章)半(本末倒置)余(半途而废)巩(天上人间)林(引火自焚)晖(晕头转向)几(饥不择食)导游(引人入胜)走卒(有进无退)对准(左右为难)空函(缺乏信心)假眼(目不转睛)退信(原封不动)壮丽(成人之美)内疾(心腹之患)淘金(泥沙俱下)洞察(一孔之见)切脉(扣人心弦)面包(不露真相)育龄(有生之年)空难(祸从天降)拍照(相机行事)成年(日积月累)真想(不假思索)快门(一拍即合)大合唱(异口同声)放大镜(显而易见)谦受益(人满为患)回音壁(人云亦云)听笑话(闻过则喜)生煤炉(煽风点火)打敌机(热火朝天)西游记(聚精会神)下象棋(格格不入)打电话(遥相呼应)红灯照(令行禁止)耍龙灯(摇头摆尾)雨夹雪(落花流水)剃头刀(一触即发)弥勒佛(笑口常开)抓壮丁(遗老遗少)拉胡琴(左右开弓)铸造工(装模作样)向前看(义无反顾)叠罗汉(后来居上)脾胃肾(全无心肝)拔河赛(东拉西扯)考考妈妈(小题大作)哑巴说话(翻手为云)雪地聊天(冷言冷语)举重比赛(斤斤计较)循环演奏(其乐无穷)飞行报告(一纸空文)糖果广告(甜言蜜语)千里鹅毛(有轻有重)立即起飞(有机可乘)军事论文(纸上谈兵)飞机灭虫(上行下效)缺货通知(言之无物)门外告别(在所不辞)戒烟忌茶(水火不容)当心路滑(闻者足戒)双手赞成(多此一举)渊明独酌(自我陶醉)聊斋志异(鬼话连篇)课外读物(等闲视之)今日盘点(来之不易)猪杂销售点(提心吊胆)给家捎个话(言而无信)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千里送鹅毛(不近人情)魔术师的手(弄虚作假)邮包领取处(待人接物)夜深语声绝(不明不白)个个记在心(胸有成竹)滑冰好处多(溜之大吉)终身当会计(长期打算)刘邦项羽过磅(称王称霸)眼不见心不烦(盲目乐观)防空洞内发信(深居简出)眼药使用说明(引人注目)遇到舞台就演出(逢场作戏)白云深处有人家(空中楼阁)王母娘娘蟠桃宴(聚精会神)爬山比赛第一名(捷足先登)拿着谜条猜不着(执迷不悟)没有调查,无发言权(不明不白)两个姑娘,一个老师(好好先生)下次座谈,时间已定(后会有期)集体萝卜地,收获归集体(不能自拔)车马炮出击,将士相助战(按兵不动)五一传捷报,十一奏凯歌(节节胜利)标准粉,富强粉都运来了(面面俱到)一只脚穿单鞋,一只脚穿棉鞋(举足轻重)常用词语谜串(集中)阅读(观念)今(念头)影集(照会)卵(点卯)灭鼠(消耗)手杖(执行)楼底(阁下)吃斋(要素)百分(一元化)十八斤(分析)头悬梁(提醒)稚儿灵(小聪明)打群架(合格)抵押品(物质)已考核(经验)童话剧(儿戏)铡美案(包办)长寿果(不老实)揭盖子(启蒙)孙夫人(配备)几点钟(问候)瞎子找绳(摸索)渔火点点(漂亮)一一认账(无赖)平铺直叙(坦白)斑秃痊愈(发生)全貌改观(容易)货物流通(品行)不期而遇(没意见)邮筒被盗(失信)瓜熟蒂落(果断)搬家完毕(迁就)年复一年(载重)风停浪息(水平)街头垃圾箱(放弃)箭在弦上(紧张)人造小太阳(假日)果子掉下来(落实)优秀外交官(好使)家乡的愿望(故意)人约黄昏后(晚会)孙中山自传(文言文)大面积插秧(广播)产科理论家(研究生)学而时习之(老练)看书掉眼泪(悲观)铁扇公主夸郎君(吹牛)临终望儿归(死要面子)人面不知何处去(丢脸)不准摇来摇去(别扭)人前不敢放悲声(暗号)使消费者满意(不要客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影响)曲率半径处处相等,摩擦系数点点为零(圆滑)拆开信封见照片(扯皮现象)地名谜勹(打内蒙古地名一)(包头)汨(打省名,地名各一)(江西,南昌)红日(打江苏地名一)(丹阳)红河(打贵州地名一)(赤水)拆信(打河南地名一)(开封)良材(打黑龙江地名一)(佳木斯)辕门(打辽宁地名一)(营口)静海(打浙江地名一)(宁波)红岩(打内蒙地名一)(赤峰)戈壁滩(打湖南地名一)(长沙)巨人脚(打四川地名一)(大足)航空信(打江苏地名一)(高邮)水晶宫(打辽宁地名一)(海城)烽火哨(打山东地名一)(烟台)用不旧(打江西地名一)(永新)雪盖冰河(打宁夏地名一)(银川)花满海湾(打我国南方名城一)(香港)海上绿洲(打山东地名一)(青岛)大家笑你(打黑龙江地名一)(齐齐哈尔)久雨初睛(打贵州地名一)(贵阳)大言不惭(打海南地名一)(海口)相差无几(打山西地名一)(大同)大面积增产(打广西地名一)(广丰)大楼入口处(打福建地名一)(厦门)春水碧如蓝(打省名一)(青海)码头接青天(打江苏地名一)(连云港)终年积雪峰(打吉林地名一)(长白山)出差平安无事(打城市名一)(旅顺)刚建成的村庄(打河南地名一)(新乡)八月飘香香满园(打广西地名一)(桂林)不冷不热的地方(打浙江地名一)(温州)经常整顿城区秩序(打山西地名一)(长治市)岛(打国家名一)(海地)坚实(打国家名一)(刚果)故宫(打日本城市名一)(名古屋)两朵花(打国家名一)(荷兰)颜料店(打西亚国家名一)(以色列)华人街(打朝鲜地名一)(汉城)一望无垠(打朝鲜地名一)(平壤)文明掌故(打世界名城一)(雅典)清晨会面(打国家名一)(约旦)谜底在山东(打国名一)(秘鲁)把老的包起来(打国家名一)(蒙古)刚增高的河堤(打国家名一)(新加坡)靠刻图章谋生(打国家名一)(印度)人名谜方(打春秋人名一)(西施)碲(dì非金属元素)(打宋代名人)(王安石)报捷(打秦代农民起义领袖一)(陈胜)看秤(打汉代科学家一)(张衡)跑旱船(打宋代文学家一)(陆游)太白祝词(打唐代诗人名一)(李贺)太白全集(打清代人名一)(李鸿章)五十四岁(打宋代学者一)(陆九龄)牧主搬家(打汉代文学家一)(司马迁)识别伪装(打唐朝名人一)(鉴真)亲人接灯(打明朝名人一)(戚继光)饲养室里安电灯(打北宋史学家一)(司马光)缄自朝鲜(打西汉名人一)(韩信)爷爷打先锋(打南北朝科学家人名一)(祖冲之)泰山腾空(打南宋名人一)(岳飞)囚禁张学良(打元代剧作家人名一)(关汉卿)住房不交租,做到并不难(打唐代诗人一)(白居易)身体好可办大事(打清代著名革新派人物一)(康有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打唐代人名一)(武则天)
描写红烧鱼色香味的句子
昆明的雨汪曾祺01Contents了解昆明雨的特点目录020304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选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一、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二、写作背景《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三、预习反馈鲜腴(yú)黄焖(mèn)松毛择(zhái)桂花绿釉(yòu)青头菌(jùn)鸡草茎(jīng)净炽(chì)红密匝匝(zā)四、层次结构第一部分(①②):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
筒篙菜怎么做好吃
细心的你原来也注意到这一点了,这些是我的心得,分享一下吧: 1、春天:小白菜、菠菜、西葫、头查韭菜、油菜、香椿等(绿叶菜比较多);草莓,菠萝。
2、夏天:豆角、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菜色很丰富);瓜类(西瓜、甜瓜、哈密瓜、网纹瓜等)。
3、秋天:洋白菜、菜花、萝卜类(胡萝卜、白萝卜、水萝卜)、土豆;梨,苹果。
4、冬天:大白菜;梨,苹果,柿子,橘子,橙子。
求潮汕小吃 研究性学习课题,谢谢
我觉得你直接在网上找会比较容易,我刚就直接搜了一下,资料太多我没办法全部弄过来。
不过我手上有很多潮汕小吃的图片,有一些还附有介绍,网上可能找不到这么全的,如果有需要再联系吧,这里发不了。
胡荣泉的“鸭母捻”说甜汤,许多人会想起潮城大街(太平路)胡荣泉的“鸭母捻”。
胡荣泉的“鸭母捻”,就是广州,客属的大(米志)耙<潮称落汤(米志)>包上甜馅。
昔时胡荣泉店中有一姓郑名手,他做的“鸭母捻”,洁白柔韧甜滑。
王雯墨以上等糯米浸透,用石磨磨成粉浆,再把粉浆倒进一个质地较疏的布袋中,让它把水分一滴滴的滴出来,到一定时间,使浆粉保存适当水分,然后倒出来用力揉压,直至它又柔又韧,再做成小酒杯般的(米志)耙皮,包上精制的黑、绿豆沙、芋泥或水晶(冬瓜册、香黄片制的)甜馅,捏成一粒粒较荔枝果大些的“鸦母捻”,放进白糖汤中煮熟,每碗四粒,配上甜汤;冬夜夏日进店去,来它一碗,不太甜,也不过饱。
潮州人多喜欢它。
“右营前”周伯的虾丸鱼饺在西马路上,距名胜境百米地方,前称“右营前”。
解放前有一间果条铺“周顺兴”,主人周海清伯,身材高壮,满头白发,圆圆的脸。
这周伯目卖果条面汤,可是出名的是虾丸鱼饺汤。
他的虾丸鲜红甜脆,鱼饺更是皮脆馅香。
这主要是制鱼饺皮的鱼,坚持用池鱼,不杂海鱼腥味。
虾丸全用较大条鲜虾,捶制够工,料真物美。
白天,入夜,路经右营前,来一碗虾丸鱼饺汤,真是令人腹饱口香,久久不忘。
今日“右营前”已不复见这果条铺,笔者了解,周伯也已逝世,有女儿于西马路十八曲巷口售卖“鱼饺”,甚得好平。
现在义安路新街头市场中,也有几挡卖虾丸鱼饺的,多已不及周伯所制风味,惟一姓辛的夫妇所售的鱼饺,肉香皮爽,日日生意兴隆,如遇节日更有应接不暇之慨。
“吉成”的卤猪母肉在今日太平路的卫星一路口北面,昔时有一较大间的出名饭莱店——吉成号。
进店正中就是楼梯,上面大木楼,安置好几套桌椅,当日就以售卖卤猪母肉出名。
“吉成”的卤猪母肉,尤以乳渣肉最佳。
肉糜又香又够味,色泽棕红,用筷轻轻一挟,如挟豆腐。
这猪母肉下酒、送饭、配粥皆宜,老年人和牙力差者更感妙不可言,故亦名扬遐迩。
“吉成”出名卤猪母肉外,如卤鲫鱼,也以火候够,鱼腥尽消,肉实味美受人赞赏,另有鸡鸭、肉芽炒盘。
残冬寒夜,三五良朋,到吉成楼上,先来几两烧酒,夥计送过小边炉来,温酒,炖菜,猪母肉,卤鲫鱼,或许多一小碟杂菜,三杯下肚,再加一小碗白粥,酒美、菜香、肚饱,寒气全消,然后慢步回家,真是不亦乐乎!听说吉成号开创早在一百多年前,解放初才停歇,有说“吉成”当日赠猪母肉的大鉎锅,天为炖煮猪肉,从不间歇,二三十年来日日如是,使锅里满布猪朥肉味,甚为香美,是巨富人家与远近菜饭店所望尘莫及的,曾闻有人愿以高价,要求买此卤钵,吉成号东家还不肯出让哩
“城守头”妹仔兄“粿汁”多点年纪的潮城人,终会记着:“城守头”妹仔兄的“粿汁”是一件令人喜爱的小食,价低物美,老少不分,贫富能尝。
‘城守头”,乾隆:“城守营都司暑在城西石人桥,康熙十六年丁已建”。
在今日中山路打银街头(同仁里对面),现路牌还写着“城守头”。
妹仔兄原名郑贤业,昔年他家就在城守头,且在家的左衅设店出卖“粿汁”著名每碗过去三五个铜板 (几分钱,今卖一角),这样,妹仔兄的“粿汁”,每一小片既熟透又不太糜,且有韧、爽、加上葱珠膀,真是一想起令人馋涎欲滴,何况妹仔兄还经常备有煮得很够味的“甜豆干”,卤肉,带甜味的腊肠,冬来又有“熟冻肉”。
冷天晨早,北风袭人,到妹仔店,来一二碗“粿汁”,加些小杂咸,其妙处,阁下当可理解。
他如每近中午,下午三四时,在他店前特备的长凳上,坐的,蹲的满是顾客,不论大户人家,或挑担路过,各来一碗,耗费不多,大家都吃得开,大家都齐声叫好。
妹仔兄的“粿汁”,就这样,扬名遐迩。
在今日,就是海外归来的老乡亲,提起吃粿汁,大家都会忆起妹仔兄的。
妹仔兄的粿汁店,一直供应至抗日战争,潮州沦陷。
潮城陷敌,妹仔兄举家避难归湖葫芦市,初时卖粿汁,仍甚畅旺,后来增加妙卖,作为饭店。
不久,日机疯狂轰炸葫芦市——当日葫芦市为一村埔临时集市,铺店均系以竹篷搭建——妹仔兄的店铺,与其他商店一样,均遭焚毁,损失颇重。
妹仔兄,一售杂食小贩,随大家守义在外,刻苦六年,更值得赞许,直至抗战胜利,才与大家一起回城。
现在妹仔兄已逝世,但城守头仍有一摊卖粿汁的,主人正是妹仔兄的小儿子,每天上午可能备料,未得供应;下午出售,潮人过此仍乐意来一碗粿汁,一二块甜豆干,有的忆及妹仔兄的,故也特往尝味,还是不错。
看今日“城守头”,忆及妹仔兄,令人深有流光电逝之感。
刘察巷头“禧盛”笋粿多点年纪的人,大都还记着过去城内刘察巷头“禧盛”的笋粿很有名。
说准些,“禧盛”粿铺地点是靠宰辅巷尾那一畔,距今已有八九十年了,主人黄锦锐,个子较高,清瘦,为人老实诚挚,二十多岁便创这“禧盛”号,他老人家住在铺对面,人称:“黄厝内”。
初时铺面并不宽敞,只雇一、二个帮手而已。
经营“红桃酵粿”雇卖,兼做笋粿。
笋粿先以上白米磨粉,以开水冲熟,揉压拌成柔韧粿皮,再包上笋馅。
潮州竹笋,早巳远近知名,新宫、凤山笋,上埔红涂笋,农历五月上市,真是嫩且甜。
不论煮汤炒盘,尝者大呼:“甜过鸡肉”!老年人写信海外儿孙,还有“四月杨梅五月笋,你身缘何来归来”句子。
忆起旅外亲人,在乡时喜食竹笋,今五月竹笋上市,还不归来;古代诗人也为竹笋写了不少诗,唐代白居易有“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为竹”诗句,大叫好笋快吃,迟些时作竹了。
宋时僧人赞予还撰写了,说宋时竹笋已有一百多种,产地及如何加工都有记述。
笋,潮州竹笋,做起笋粿,更不简单,“禧盛”笋粿,先选鲜嫩好笋去掉粗老笋头,切成碎粒,使之煮熟后吃起来不碍嘴,再配上猪肉,香菇虾米,名豉油,合成粿馅,包作一个个像饺形的笋粿,蒸熟起来,香味四溢,今日想起,还令人馋涎欲滴。
有人再于鼎上一煎,沾上浙醋吃。
每天上午九点多种“禧盛”铺前已有不少购买笋粿的人。
就这样,这刘察巷头笋粿,称誉数十年直至解放后黄锦锐本人年岁多,儿子赴港营商才停业。
当日他做的红桃<潮人称红色糯米桃)酵粿,甜糯米粿也极出名,昔时每年正月安济圣王出游,民间,尤其是那时设于西平路头赵森记、森茂等几间打锡薄工场,大量订购,真是供不应求。
由是再扩展铺面,左边原裱画店及右边轿铺,均给他收并起来,同时也增加伙计,生意畅旺。
潮州笋粿,今日已有好多摊店出售,蒸后还加撒上油蒜花。
然多未及昔日“禧盛”笋粿风味。
大家谈今日西平路近黉门亭巷口有一叫李阿才的兄弟在家制笋粿出售,笋粒切得好细小,配料也佳,每个一角五分,物好价平,颇获好评。
另潮州名甜汤店胡荣泉也卖笋粿,每天上午九时至十时做好出售购者甚众,常于过午即已售卖一空,价售二角,一并志之。
太平路宫仔巷头鹭叙“蚝煎”昔日大街(太平路)宫仔巷头有一名叫鹭叙的,卖“蚝煎”十分出名。
他姓黄,家在石碑巷内。
潮州人叫“鹭叙”的意思是身材较为肥满而带点笨相,然宫仔巷头的鹭叙,却非如此,人既不肥,且是机警灵活,这名儿可能是童年时得来的,长大来相貌变了。
每年初秋,气候渐凉,鹭叙便开始卖蚝煎,直至翌年盛夏天热,他才改炒“糕粿”,亦甚得好评,生意一样兴旺。
潮州人向来多喜吃蚝,有一些人喜吃生蚝,但煎蚝煎,更可说普遍爱好蚝,屈大钧的中说:“蚝,卤水所结,其生附石,鬼垒相连如房,故一名蚝房,房房相生,蔓延至数十百丈。
潮长即房开,消则房阖,开所以取食,阖所以自固也。
凿之,一房一肉,肉之大小随其房,色白而含绿粉”。
他又说蚝本寒,得火气其味益甘。
滨海养蚝地方。
妇女多能打蚝,且有时时唱和。
鹭叙卖蚝煎,蚝选鲜美,不过大也不太小,适中易熟。
煎蚝以雪白佳质茨粉,加水拌匀后,再加一些小段生葱,助辟腥味,用平面煎鼎,猛火厚朥(猪油),当蚝与粉浆煎至适当程度,即加上鸡(或鸭)旦,抑再加一些小片腊肠,加旦时得先将蚝与粉摊开,腾出中间多油朥而火力强猛鼎面,使旦易熟而香,一会,即以鼎匙全部过来,使整鼎蚝煎熟得均匀,香透。
鹭叙卖蚝煎,名固叫鹭叙,但却终日嘻皮笑脸,一边煎蚝煎,边是小动作,瞬息不停,潮州人所谓“促促跳”,有时还哼小调:“锣鼓诗”,煞是有趣;每当蚝煎至加旦后,要翻过来时,这一着,正是鹭叙大展功夫之时,只见他一手拿着鼎匙,一手紧抓银筷,当火热朥跳,他即摆好架势,说时迟,那时快,双手齐举,只一翻,就把满鼎蚝煎翻了过来。
蚝粉熟,旦又香,鹭叙煎蚝煎,由此出名。
大家见到这一盘热腾腾,香喷喷的蚝煎,再加上一小碟顶上“鱼露”和辣椒酱(沙茶),于秋风凉爽,抑残冬寒夜,三二良朋,靠摊旁椅上一坐,叫鹭叙来一盘蚝煎,既富营养,价又不昂,这虽是潮州小食,却予人深刻印象。
旅外亲人,偶谈起家乡蚝煎,更感意味无穷。
今日潮州蚝煎,由于交通方便,客旅繁荣,来往人盛,饮食业随之发展,食店、路摊,煎卖蚝煎的更多,知名饮食店胡荣泉,潮州餐室,东门饭店等,常有出售,且因用料多种,煎炒上亦力求改进,较之昔日鹭叙蚝煎,已更胜一筹矣。
“兵马司林”宅北侧凤阳春饼潮州人一提起春饼,大都有较美好印象。
但潮州何时就有春饼,大家多不清楚,听父老说已有三二百年了。
至于全国何时有春饼,这在就有说:“春饼,唐已有之,槌面使极薄,煤热即置炒肉丝于中,卷而食之;亦有置于油中煎之者,初为春盘所置,故曰春饼,后则至冬即有之”。
唐代最末时间为907年,距今亦一千零八十多年。
所以我国之有春饼,当在千年前之事。
书中言用面槌之使其极薄,煤熟,包上肉丝食之,这便是潮州的“薄饼”,惟我们一向先制好饼皮而包的多是“糖葱”或“炸虾仔”加浆吃,这一点不同而已。
至书中说“亦有置于油中煎之者”这就是春饼了。
虽叫“春饼”,后来“至冬”天也有了。
而在潮州,一年中好几个月有春饼供应,说春饼,宋代吴自牧中的,清朝潘荣升之中的,富察敦崇的的《打春》等都有述及。
今日在潮州谈春饼,大家都是说:“太平路胡荣泉的春饼好”!这固然是事实。
但在过去——抗日战争时,潮州沦陷,至复员后一段时间,大家即以为南门“兵马司林”宅北侧、凤阳的春饼为佳。
凤阳姓黄,个子不大,但头却好大,初于宫仔巷头摆小摊,卖小杂食,至中年才卖春饼。
由于他聪明,选好麦粉拌为干浆,制饼皮时,用火适度,手势快,烤起来饼皮薄,炸起来香脆。
饼馅用好豆,大蒜白,加上小块鲜肉丝,有时也加点香菇,包起来,一炸,皮脆馅香,甚得好评。
另一点由于当日家乡陷敌六年,这段时间,食物供应少,他坚持于城内搞小食,又能多方面找配料,在那个岁月,大家也要求不高,所以当日凤阳春饼,确也是众口同声赞赏的。
随着岁月推移,社会发展,物资充裕,大家生活提高,对食物要求也随之迥异,所以潮州小食,当然也随之精中求精,美上加美,一方面黄凤阳已不存在,而今日潮州春饼,胡荣泉当屈第一。
胡荣泉春饼,一是制饼皮时,师傅用火准,手势快,一手抓鼎,一手抓那面糊浆(含水很少的面糊),动作迅速,焙煤饼皮,薄而匀,这样一经油炸,饼皮脆而香,入口快化。
饼馅上他们用好绿豆,蒸透而香,特别是选用蒜白——大蒜近头部的白茎(蒜青茎不用)洗净,以尖刀割用四瓣,切细,再配以香菇,好豉油香料作馅,炸起来皮脆入咀即化,馅又香美。
所以今日胡荣泉春饼便惟他独尊了。
潮州小食,当日有它的特色,亦多随时代的演进而改良。
开元寺前阿宋鱼生大家都知道,解放前潮汕人很盛行吃“鱼生”。
事实不止潮汕,吃“鱼生”粤人多喜爱。
清番禺屈大钧的《广东新语·卷二十二·鳞语》说:“粤俗嗜鱼生”。
他又说“鱼生”以鲩鱼最好(《辞源·四册·部首·“鱼”》释鲩鱼即草鱼。
《潮汕新字典》651页则说:“鲭鱼,潮属叫草鱼。
),“鲩鱼以初出水泼刺者,去其皮剑,洗其血腥,细刽以为片,红肌白理,轻可吹起,薄如蝉翼,两两相比。
沃以老醪,和以椒芷。
入口冰融,至甘旨矣”。
屈大钧又擅诗,且为“鱼生”赋诗。
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第十三册》饮食类中也修《粤人食鱼生》一则,内容与屈相同,故不赘述。
“鱼生”是一种很多人喜爱小食,多以草鱼为主,杀后去鳞和皮,切成薄片,其余鱼皮、胁骨肉、鱼朥等合称“腹内”,另置一盘出卖;即加汤于“边炉”,或煮香芋都极可口。
潮州人吃鱼生,把鱼片沾“梅酱”或“酱油”吃,鱼生沾上酸、甜或咸、辣、香的酱料,辟去腥味,更香甜适口。
如依屈大钧说,“沃以老醪”,那真言之甘旨而无愧矣。
盛夏深夜,天气渐凉。
抑残冬腊月,霜风刺人。
邀三、二良朋,来两盘鱼生,加点白酒,抑再来一个热腾腾的鱼头边炉,大快朵颐,真乐也无穷。
潮州“鱼生”,昔日以开元寺偏门前(今太平路三家巷头对面)阿宋(黄孝先)“合裕”号最负盛名,他每天早选买了草鱼,装于筐内养于东门外韩江边,入夜出卖时才用,且把鱼肉一大片一大片挂于钩上凉风,故鱼肉实而鲜美。
阿宋鱼生切得够薄,酱料均上乘,所以名响一时。
至他的“鱼头芋”,亦称佳品。
解放后,由于人民增进卫生知识,有认为吃“鱼生”有伤肠胃,且易生蛔虫,食者极少,或改吃鱼粥。
然有说吃鱼生时,所用之酱油已具灭虫菌作用;且今日科学文明进步如日本,其人民吃“鱼生”如旧,笔者对此,殊乏专长学识,言之以存事实已耳。
培基伯油炸果肉每天早上九时左右,潮州摊中新街头,十字路口、偏西侧,一间卖油炸果肉,大包的店前,常站着许多人在购买。
店主人培基伯已七十六岁了,老家住上西平路胶柏街东畔;他姓郑,俗名冬瓜弟,因哥哥名冬瓜,小时很肥胖,圆溜溜像个冬瓜,故名;现年老已消瘦些。
冬瓜弟倒肥壮丰满,人们说冬瓜弟大过冬瓜兄了。
培基伯为人慈祥和气,勤奋老实,从壮年便学得一手擅摘小食的好技艺,不止油炸果内,名响遐迩,就是大包,咸酥饼,都十分宜人。
培基伯原于上西平路开店,教后代人做油炸果肉,大包,咸酥饼,他们学会了,他便到新街头店来,向女儿们传艺。
所谓油炸果肉,北方作油炸肉徐珂《清稗类钞·第十三册·饮食类·油灼肉》:“油灼肉者,以猪肉之俗谓短勤者,切方块,去筋,酱油浸之,入滚油炮炙,将起锅,微喷以醋”。
这是一种制法;培基伯的油炸果肉,不像书中所说,他另有一种制法,是个余年来经验总结出来的,以鲜瘦肉捣碎,用豉油、香料腐乳汁和少许糖盐每依比例配准。
然后揉成一粒粒像小粒荔枝那么大,再另调配好面浆,继着每整粒沾满一层簿簿面浆,于滚油中炮炸,约一会,一粒粒黄澄澄的果肉,涌将上来。
皮酥肉香,吃时再沾一下甜浆,爽口宜人,既可助酒,也可送饭配粥。
培基伯每天一早开店,八时多果肉炸好,约九时店前已站满顾客。
纷纷购买,只两个多钟头,三几大筐盘,已瞥卖一空,店内还在炸着赴卖。
再说说培基伯的大包。
大包在解放前是林权记的著名,近这些年来,城中虽有不少间卖包的,但大家评论,还是培基伯的好。
用上等面粉,发酵好蒸起来,雪白松若海绵;包馅以鲜猪肉,不多用白肥肉,瘦多肥少,加腐乳汁、葱粒等配料,味咸淡适中,香咸可口,虽是点心小食,也予人美好印象,故并志之。
河头陈家粽球说起吃粽,使人想起端午节,潮州人于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球。
何谓端午节?古来何时有端午节?有一说:“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午是五的顺号,五与午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就是初五,故原采“端五”,而作为“端午”(参看《中国文化知识精华》)。
又一说,五月五因重五,月日均是逢五,故又有称“重五”。
此外还有天中节,端阳节,蒲节等名称。
我国古来何时有端午节,一说是为纪念战国时楚爱国诗人屈原于五月五日自投汩罗江而死,以此日为节日,又一说古时端午节是龙的生日,来源是吴越人民昔日举图腾祀祭的节日。
三是认为起源于夏、商、周的夏至节。
四是说唐时为庆祝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定为节日。
五说始于南北朝等等,今日固然许多人认为是为纪念屈原而起,但学术分析,古代吴越人民以五月五日为龙的生日与原来的图腾祀祭这一说,更为人信服。
端午节吃粽及祀屈原,、南朝吴均撰《续齐谐记》说:“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楚人哀之以彩色系菰谓之角黍,投江以祭”。
可见早在南北朝民间已用角黍(早期的粽)祭屈原。
南北朝时有以粽祭屈原并食粽之事,据记载吃粽不一定在五月五日,夏至日也多吃粽。
如西晋周处《风土记》说,粽子“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日啖之”。
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则说“夏至日食粽”。
夏至日不一定在五月五日。
到后来才盛行五月五日吃粽。
到唐时,粽子已成节日佳品,唐明皇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诗句。
有九子粽,同时有扎成锥粽、菱粽、角粽、秤锤粽,逐渐为民间食物。
如当日诗人姚合有“闹渚渔歌响,凡和角粽香”句,近代来,清徐珂《清稗类炒·第十三册·饮食类》载:“粽,食品,大率以为点心,以若叶裹糯米,煮熟之,形如三角,古用黏黍,故谓之角黍;其中所实之物,火腿、鲜猪肉者味咸;莲只豆沙味甜”。
这大祗与今日所食相同,惟今日粽球配料多种,并喜咸甜合絷,成为“双烹粽球”。
潮州人吃粽,昔日均于斓午节作为果品食之,民国初年,已有摊贩制成点心供应,抗日战争前渐盛,以开元寺前阿宋最知名,他白天卖粽,傍晚至夜呼卖鱼生。
近年卖粽更盛,据尝过人称:城中许多摊粽球中,做得最好要推西湖河头——昔日敌山台,也可说国王宫巷尾——姓陈的一摊。
他们每天清早卖一道白粥小菜,供应赶车趁早的人之后,约九时粽球便煮好发卖。
据说经营的是一个中年人,发卖的一个青年妇人,态度温和,热心经营。
此摊口地点适中,过河头,赴车站,出国王宫巷者,都必经过,人物熙攘,故食点心的人也多,陈家制粽选用上等糯米,大小均匀,粒粒饱满;配料有猪肉、香菇、虾米、鹌鹑卵,莲只及味精咸料及甜豆沙等作馅。
制作精细,先以竹叶扭成三角粽形,包进豆沙甜料,然后再装上糯米与各种咸馅,絷成双烹粽球,蒸煮熟后,再送摊前发卖;每个1元,较小的,不配鹌鹑卵的5角.当你在摊侧小凳坐下,旁边小桌上早已有甜浆、烧茶,来一二个粽球,把粽上面竹叶打开,又热又香,有咸有甜,再沾点甜浆,鲜、美、香、滑,真是爽口宜人,每天买回家的之外,过路的人,已知陈家粽球香味者,行经河头,都乐意尝尝一二个粽球再走,据说他们每天销售粽球几百个。
胶柏街才叔笋粿说潮州小食,老年人都会忆起了抗日战争前,刘察巷头“禧盛”笋粿十分知名;时序沿变,“禧盛”粿铺已停歇数十年,昔日店址已改建为洋楼。
所喜相继有人,在上西平路胶柏街,靠黉门亭巷一侧,近年来有一处张着一扇小门,不设铺面,在门前安置一张桌子卖粿的,人称才叔粿店。
每天八点多钟粿熟,便有许多顾客买粿,直到傍晚不断,更要点还有人来订购,约明天取货。
店主人才叔,已有七十多岁了,戴着深花眼镜,中等个头,沉静干练,诚挚待人,抗日战争前就从事粿业,学得一手技术经验。
尤擅做笋粿笋粿之类,今日年老退休,带着家人做粿出卖,也为传艺后代。
潮州竹笋,名闻遐迩,今日虽无新宫名笋,但凤山、上埠及新发展园地,好笋也已源源应市。
竹笋盛产于我国南方,自古以来,为绝大多数人所喜爱,诗人文士多所赞颂如唐代待人杜甫有“色如玉版猫文笋,味抵驼峰牛尾狸”句。
宋大文豪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南方友人托人带竹笋给他,他即赋诗:“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
可见他不仅爱竹,也极爱“笋”。
清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写竹笋诗有“江南新笋趁鲋鱼,烂煮春风上已初”句,抒发了他的尝新情趣,这种爽甜鲜美的竹笋,做了笋粿,更为令人喜悦。
胶柏街才叔的笋粿,实在不简单,日间买来几满大筐竹笋,经一个个砍去老笋头,剥去外壳,切成砰粒,再配上猪肉、香菇、虾米,好鼓油,煎熟作馅。
另用上等白米辗粉,用开水冲熟,揉压成为粿皮,做成一个个饺形般的笋粿,蒸熟来,鲜艳宜人,香气四溢。
如果再于油鼎一煎,沽上浙醋,更美妙无比。
才叔家同时还做韭菜粿,菜头粿,红、白桃粿及发粿出售。
他所制韭菜粿,也甚闻名,韭菜四季生长,菜又脆香。
才叔的韭菜粿,先将韭菜切小碎头,煎上厚朥,时或配上一片猪油渣作馅,同样喷香可口,且价格低廉,每个1角,尤为人们所欢迎。
才叔搞这项生意,件件必须用心经手去做,今日子女皆已成长,且各有工作,能帮他老人家的人手不多,只在下班工余,就来帮做帮卖。
大家称赞他粿美,生意畅旺,他曾向人表示:“靠全家人手脚操劳来换取温饱,以薄利多销来做好生意”。
对照他一家数口终日辛劳,俭朴度日,正是如此。
牛肉圆和燃豆腐牛肉圆是一种极普通的小食,抗日战争前,来潮制作贩卖牛肉圆的多数是客籍人,当日最出名的是大埔人邹伯,年约五六十岁,他的牛肉圆,精工槌炼,清脆爽口,每天傍晚至夜间,点一盏小汽灯,歇于太平路头,现第一招待所门前,生意兴旺,至晚十时许才收档,老点的潮州人可能追忆得起。
牛肉圆在制作上,首先得选用新鲜的牛腿肉,把牛筋剐得干干净净,再放于厚砧上,用厚刀板(现多改用小棒槌)猛力反复匀称地槌打,直打至牛肉烂碎像稠糊酱一样,加上鱼露及一些粉精,再和上少量的细小白猪肉丁,而后用手抓挤成一圆粒,以匙尖刮下来成丸。
煮牛肉圆更应注意:不能一意猛火,火太猛时常会造成牛肉圆夹生;但也不能火力太缓,缓火会使它的表皮不够光鲜质不爽脆;所以火力猛缓要调节得宜。
潮州卖牛肉圆担子不很多,目前西门古于每天下午至夜间,有一担歇于西药房门前售卖,主人宏才伯的牛肉圆甚为讲究,光滑香脆,富有弹性,十分爽口,每天入夜,过路的人都乐意到他担边来一碗牛肉圆,沾沾辣椒酱,口味甚佳,人人赞赏。
说到燃豆腐(潮州人叫咽豆腐),是把豆腐(即豆干)切成一小块一小决,在上面挖一小涡,放进切碎的猪肉酱,并把这一面于镬中煎赤,使猪肉香味渗透于豆腐上,然后放进牛肉圆汤或猪骨汤中滚煮,香软可口,作点心。
抗日战争前卖的人不多,多在竹木门、东门街一带贩卖。
经营这种档口的也多为客藉人。
解放后经营燃豆腐的渐多,西门真君宫巷头,进巷约十米处,每天下午三时至晚间即有一摊出卖燃豆腐的,叫袁如强伯,看来有六十多岁,身体壮健,态度温和,他卖燃豆腐已有三十多年经验;他的燃豆腐,精工巧间,热腾腾,香喷喷,满锅香味,引人驻足。
每天下午,在他这一摊前的小桌凳,经常顾客满座,所费不多即可饱尝适口点心,自然显得十分热销啊。
各类馃品在潮汕的小吃中,有各种各样的馃品,如香脆的韭菜馃,晶莹的无米馃,甜蜜的豆沙馃,富有野趣的鼠曲馃等。
豆沙馃,多食于每年的农历七月间。
这时候,早稻归仓,花生晒干,晚秧插完,于是农家主妇便用新米、新花生来制作“豆沙馃”。
先将米粉和水 混合后揉捏成又薄又白的皮,再用炒熟的花生仁捣烂后配以精盐和葱花、芝麻、肉丝等作馅儿。
“豆沙馃”的形状,由巧手的家庭主妇随意捏造,有像一弯新月的, 有像平底船的,有像玉兔、石榴的......形状一般很小,只比火柴盒略大一点。
潮汕农村的主妇春节前多喜做鼠曲馃,且一次做很多,因为鼠曲馃不易变质,可以一直吃到元宵。
鼠曲是一种野草,亦称鼠耳草、佛耳草、米曲 草、茸母等。
它浑身毛绒绒,茎叶嫩小,顶端偶尔结几个小花蕾。
《本草纲目》载:“原野间甚多......茎叶柔软,叶长寸许,白茸如鼠耳之毛,楚人呼为米 曲,北方呼为茸母。
可以入药,性平、味甘,能祛痰止咳。
”因而鼠曲馃实际上是一种药物食品。
吃鼠曲馃的风俗起源很早。
《荆楚岁时记》载:三月二日“是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米半>,以厌时气。
” 《政和本草》卷十一引作“三月三日,取鼠曲汁和蜜为粉,以压时气。
”龙舌<米半>,鼠曲馃之名,即用鼠曲米粉末儿做的一种饼食。
唐代皮日休在 《躬掇野疏兼示雅什用以酬谢》诗云:“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
”《本草纲目》引邵桂子《瓮天语》云:“北方寒食采茸母草和粉食。
”可见以鼠曲草 制饼食的风俗至南北朝已有,后代代相传,至今潮汕风俗依然。
不过,古时北方吃鼠曲馃是在清明寒食之间,潮汕却是在春节前后,这是气候使然。
韭菜馃软滑鲜嫩,香浓无比。
在油锅中煎一下,味道更佳。
它的制法是将开水冲进生粉搅匀成皮,韭菜、香菇、虾米做馅。
馃皮包馅捏成扁圆形,蒸15分钟即成。
湖南人爱吃什么
春饼很筋斗,而薄饼就是薄,不筋斗。
所以口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