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台北人中描写大陆的句子

《台北人》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地位

《台北人》为白先勇於1971年集结数篇1960年代於《现代文学》发表的14篇短篇小说而出版的单行本。

各篇长短不同,写作技巧也相异,但题材皆关於1950年代从中国大陆来台湾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

部份篇章曾於1968年出版的《游园惊梦》中收录。

本书曾被译为包括英文在内的多国语言版本,其中的短篇故事也曾经被编成剧本於台湾、香港等地上演,也曾经拍成电影。

收录的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岁除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思旧赋梁父吟孤恋花花桥荣记秋思满天裏亮晶晶的星星游园惊梦冬夜国葬参考资料《台北人》汉英对照版,白先勇著,白先勇、叶佩霞译,ISBN 957-8265-69-7《台北人》被公认为现代最出色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它结集了十四个看似独立却又有联系的故事,并将一群因国共战争爆发而迁居台北的大陆人的生活点滴,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而《台北人》的作者,白先勇先生也通过此小说集向世人阐述著他对於人情的探索,对今非昔比的感慨,对人世生死的参透,对社会真面目的嘲讽。

对人情的探索「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钗头凤〉)1正如以上诗句所言,在《台北人》的字里行间我们正感受著人情的软弱,就如花一般,终究因为许多的变故而逐渐凋零。

首先是亲情的部份。

《思旧赋》里,李家的小姐就宁愿为了和一个有妇之夫在一起,遭到了家长的反对,更不惜与父亲反目成仇,与其断绝关系,由此可见,十多年的养育之恩,骨肉之情竟比不上这麼一段的不伦之恋

《孤恋花》中娟娟的父亲,其实他根本就是一个罔顾亲情,仅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兽欲,而伤害自己亲生女儿的禽兽

从娟娟父亲的恶行,甚麼骨肉之情根本就是荡然无存

《国葬》里的李将军的儿子,少年时候竟违背了父亲的意思,从军校装病退下来,跑到美国去,直到父亲到了垂暮之年,也不回国探望,也不愿关心父亲晚年的生活过得是否愉快,他仅有的就是一脸的漠然

到底作者通过描写以上「人士」不孝,不义的行为用意何在呢

从作者在《蓦然回首》2中讲述他与父母亲的关系来看,白先生当然不是上述「人士」的那一群。

我们可以从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来分析,他正身处一个西方社会(他在写作的时候正在美国任教),如此社会环境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父权主义3,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淡薄的,当然父母亲和子女之间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七十年代的台湾社会正一步一步受到西方思想的吹袭,作者自然也会担心台湾社会也会出现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4泛滥,亲情逐渐被忽视的境况。

他希望将社会的阴暗面表达出来,将如此令人咋舌的恶行,令为人子女又或是为人父母的你与我为之震撼,为之反思

接著,《台北人》当中描写爱情的情节也是为数不少。

从《情与中国文化》5当中提到的,人世间的爱可以被分成两种,一种爱是「关心」或「顾念」(下称之为Concern),另一种是「探究」或「好新」的成分居多(下称之为Wonder)。

故此,《台北人》涉及到爱情,我们可以将予以他们区分。

《永远的尹雪艳》中,一群达观贵人对於尹雪艳的迷恋,《岁除》中赖鸣升与小军阀李春发姨太太的勾搭,《金大班最后一夜》妓女与嫖客们之间的情感均属於Wonder的爱情,他们之间的情感仅仅是建基与肉欲,毫无情感,更是毫无道德可言,自然是受到了世人的白眼,嘲讽。

而《台北人》的绝妙之处就是,刚才提到爱情的两个种类,却又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真实情感的消逝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如《一把青》当中朱青原来对郭轸的情感是真挚的,她的心跟随郭轸的离世而过著行尸走肉的生活,其后,她来台之后,与一群年轻空军的勾搭,即使小顾出了事,她也全无悲伤的神色,由此可见,她与这群年轻空军之间的爱情根本没有存在甚麼关爱,顾念,而她的爱情已经从对郭轸的死心塌地的Concern逐渐变质成了后来的Wonder。

而在《金大班最后一夜》里,金兆丽开始对官家子弟月如的感情的真挚,从她为了月如怀有身孕,为了他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为他哭光了眼泪,为了他永远不再真心爱上其他的男人,即使我们不能推断金大班的心是否也随月如的人一同离去,但是她所为这段感情付出的一切的确是毋庸质疑的。

另外,她愿意嫁给陈姓富商的原因也并非是真正爱上了对方,而是金大班也想到自己的年岁已经不再适合从事这个行业,因此她也想找一个落脚点,她与陈姓富商的爱情是建基於利益关系之上,至於有没有关爱,顾念,这又是见仁见智了。

当然,作者描述友情的篇幅是属於比较少的,故此就暂且略为不谈了。

俗语有云∶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作者的确是看透了这个到底,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的逐渐消亡,人情的作用逐渐变得软弱无力,人间就似一个沙漠,到处的荒草。

正因作者若有似无地提到人情消亡的现象,这也给这些故事渲染了一层悲情的阴霾。

浅谈同性恋问题白先勇先生在《台北人》一书当中的两个故事——孤恋花,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均略略地带过同性之间的情爱。

如《孤恋花》当中的「总司令」眼看自己手头越来越紧,也宁愿为了和五宝置一个家而变卖自己珍爱的首饰;再到后来五宝的替身娟娟出现在「总司令」的生活圈子里,她也愿意全心全意地照顾娟娟的起居;即使娟娟遭受柯老雄的虐待,「总司令」也愿意以身犯险,抓起案上的一把菜刀,准备和柯老雄拼命

在这个人人自危的社会里,「总司令」为何完全不计较自己的利益,无私地帮助并尝试拯救这个孤女

她们之间除了单纯的友情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情感

……这又是作者给我们埋下的一个个的问号,留给读者们一个思考的空间。

而《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的同性恋情的暗示就更加强烈了。

「教主」是一个过气的导演,他对拥有「那股灵气」的姜青的欣赏而衍生的迷恋;其后,他又和三水街的小么儿的勾搭,「教主」喽著小么儿的肩,两人一大一小亲密无间的背影又是对同性恋另一种表达方式。

作者写作上述两个故事的时间均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而且该故事的读者们都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他们的意念当中,男与女之间发生的情感才是符合常规的。

从「断袖」,「偷桃」这些低俗的字眼,就可发现同性恋在未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不道德,畸形的情感。

当然从作者点到即止的笔迹,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也不得不向当时社会的未被「开放」的思想低头。

揭露社会的众生相白先勇笔下的人物的种类很多,而且遍布的阶层十分广泛。

如有上流社会的,《永远的尹雪艳》和一群达观贵人,《游园惊梦》内一群由戏子演变成阔太太的仕女们,《秋思》内争风吃醋的官太太华夫人和万夫人,《梁父吟》内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等等。

当然也有处於中产阶层的,《冬夜》里余教授和吴教授,《那一片血一般的杜鹃花》的丽儿,舅母一家。

可是作者描写得最传神,最活生生的人物反而是处於社会底层的人们,他带出了《孤恋花》中低贱妓女娟娟悲情的一生,他一语道破了《金大班最后一夜》的金兆丽势利的性格,他甚至利用了自己的同乡——《花桥荣记》的老板娘到处了以桂林人为傲的想法。

由此可见,作者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重点并非集中在一个阶层当中,他而是将一个完整的社会(包括了上流社会,中产阶级,草根阶层)完全地搬到了纸上,也将他们放进《台北人》这个巨大的舞台上。

他通过平时的留意观察不同阶层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而准确地描写了不同人的不同的生活模式,在《台北人》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了上流社会的金雕玉砌,纸醉金迷,我们可以看到了身为夹心阶层的中产人士,依然会为将来为生计而营营役役,我们更是会为草根阶层的恶劣的生活环境而黯然神伤。

到底作者将一个完整的社会跃於纸上的动机何在呢

从《永远的尹雪艳》,《游园惊梦》,《国葬》透露出来上流社会的奢侈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展露出极度虚伪的面目,作者通过揭露他们的「罪恶」,引起了读者们的不忿,这不就是达到了白先生批判了某部份人浪费,虚伪的恶习的目的了吗

另外,从《孤恋花》,《花桥荣记》这些集中讲述下层社会的故事里,我们又会为当中的弱势社群处处受到压迫的情况而痛心。

作者既掀开了上流社会的奢华,又揭示了低层社会的黑暗,腐败,如此强烈的对比,更容易使读者们有了深刻的反思,增加对於弱势社群的关注。

寻找历史的痕迹作者笔下的「台北人」,都是一些来自全国各地迁往台北定居的「新移民」。

纵使他们在台北这个城市的留下的痕迹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每个人背后的那段故事却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又从这些新「台北人」的故事,又追溯到北伐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些历史的片段。

在《子夜》一文当中,作者通过从吴柱国教授和余教授言谈之间提及的五四运动的一些片段,再加上了二人当时窘迫的景况,进一步突显主人翁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无奈,再借此控诉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而在《岁除》一文当中,赖鸣升在醉酒后向身旁的两位后辈讲述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的「台儿庄」战役的丰功伟迹。

在《梁父吟》当中,朴公对雷委员描述他与仲公,孟养三人参加革命时的热忱,其后在北伐战争时的经历。

这些都是透过人物的转述来使这些故事,给故事中的人物带来了一分浓厚的历史色彩。

《国葬》一文更是用了更大的篇幅来展现北伐战争和其后的国共之战的历史片段。

而文中的一篇祭文令整个历史的氛围更加浓重, 「桓桓上将,时维鹰扬,致身革命,韬略堂堂,北伐云从,帷幄疆场,同仇抗日……」。

而其后叶辉敬的挽联,又使用了另外的一个方式来表达败走台北的国民党将领们的万般无奈

每当作者引述历史片段的时候,都存在著一个共通之处∶故事中的主人翁都拥有一段光辉的过去,再与现今日渐失色的境况,自身的颓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而如此的强烈对比,又带出了作者心中一直存在著的今昔之比。

今昔之比从历史的痕迹,从故事人物口中的交代,从对故事环境的描写,再分析作者的生平,我们可以发现一系列的「今昔之比」就是将《台北人》十四个故事串联起来的「隐型锁链」。

《永远的尹雪艳》——依然美丽动人的尹雪艳和一群地位日渐没落的达官贵人;《一把青》——曾对郭轸死心塌地的朱青和后来爱吃「童子鸡」的朱青;《岁除》——驰骋沙场的赖鸣升与现今是荣总医院厨房的买办;《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曾经红极一时的妓女和甘於嫁作人妇的老鸨;《那一片血一般的杜鹃花》——对已定亲的湖南妹的感情和对丽儿的迷恋;《思旧赋》——昔日的温馨的李氏一家与现今的妻离子散;《梁父吟》——往日一群为革命奔波劳碌的热血青年和现今进入垂暮之年的老翁;《孤恋花》——五宝和娟娟的不同的立场;《花桥荣记》——昔日在桂林山清水秀与现今台北街道的肮脏邋遢;《秋思》——「一捧雪」这种菊花在台湾的长势远不及大陆的长势;《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昔日的名导演与今日在公园里游荡的疯癫「教主」;《游园惊梦》——昔日梨园的名角与今日上流社会的姨太太;《冬夜》——昔日为革命为理想而奔走的热血青年与进入中年为生计为前程烦恼的无作为学者;《国葬》——昔日领军无数的威风将领与今日将归入尘土的往生者。

许多「台北人」,在大陆时,都有一个辉煌的过去,但是物换星移的力量一步也不让地让他们倒地;有人崩解了,有的屈服了,但也有人屹立不摇。

引发作者有将今昔相比的倾向,就是因为他也是这群新「台北人」的一分子,作者自身也有段历史,但现今也只有回味的份。

正因作者身同感受的缘故,他很容易察觉到大家的变化,不论是形体、生活、意识,他也发现了每个台北人都存有一份「想当年」的情感、惆怅,因为现在的一切并不是他们(包括作者)所想要的。

於是作者这些所谓的「台北人」,在这小小的舞台上,也就是台北这个小小的社会平台上,配合著简单的布景,演出各自人间种种的悲欢离合。

结语《台北人》既表达了作者对於人,情和社会三方面的感兴,另外,我们不难从作者的言语之间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他为一些新「台北人」放下过去展望将来而欣喜,他为人性真面目的丑恶而感到恼怒,他为社会的阴暗面,弱势社群受到压迫而感到悲哀,他为迁居台湾的人们重新展开新生活,面对新的挑战而感到快乐。

备注∶1.摘自《情与中国文化》的首三段。

意思是说人情如话一般容易凋零。

2.作者1978年初版的散文集,记叙作者童年经历及出国前后的心路历程。

3.子女完全依附於父母,父母对於子女有绝对的权威,甚至达到了「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程度。

4.一个以个人为本位的社会专有的社会现象,此行为特徵是「自我导向」及「自我依赖」,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5.吴森先生於1974年8月3日应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国文化学会邀请所作的一次有关中国文化问题的演讲,原文最先载於《明报月刊》第九卷第九期(1974年9月),其后收入作者所著《比较哲学与文化》(1978年)。

白先勇在他的小说《台北人》一书中,写出了当年随国民党政府从大陆去台湾定居人物的生活和心情。

这些人多

这不用怕,上课基本还是国语也就是普通话,他们使用的是繁体字,不难的。

就是写起来比较费劲。

我想去台湾台北市区上学他们说的话和写的文字我能懂么,如果不懂的话我去哪里学

去台湾读书的大陆学生在交流沟通上其实无需担心,他们使用繁体字,可能一开始你会有认知不到位的错误,但接触久了之後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语言更是没有任何问题,台北人说台语的不太多,但往中南部走尤其南部几乎都说闽南话,那麼就可能听不懂了。

还有,现在大陆学生想要去台北上学的办法只有大学的交换学生或是去台湾读研究所,去年也新增了一个去台湾读本科的法案,但限制户籍所在地,具体可以再提问。

想要拿到中华民国护照(即台湾)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跟台湾人结婚,但即使那样也要等若干年才能拿到那里的护照,原则上,大陆学生在台学习毕业之後30天内就应要返回大陆不可滞留,逾期後果自负。

但若想要能长时间待在台北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置业台湾,在台北买房子,这样既可获得每年八个月的留台时间。

综上所述就是这样。

描写雨声的句子

你好--力后;我爱你--袜爱力干吗--牵米啊吃什么--甲吓密啊去哪里--找斗啊吃了吗--甲娄么吃饭--甲买<第一声>有些是没有字的,想写也写不出来啊

有一首诗是写的关于大陆和台湾的,帮我找找吧

娘,大哥他回来了

作者:钮宝国当你跨出机舱的那一刻, 我就认出了你 父亲一般伟岸的身躯 母亲一般睿智眉眼 在你的身上依然是那样的明显 唯有那零乱的白发 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 走上前去,说一声 大哥,你回来了 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所堵塞 想当初为推翻帝制 是你拉着我的手 在村口的大树旁 一同告别了咱娘 踏上北伐的战场 当取得胜利的时候 是你让我写信告诉咱娘 忠孝不能两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九一八的枪声 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 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 我手握大片刀喋血平型关 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 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 淞沪战役 敌后战场 武汉保卫战 战斗在太行山上 你我相互鼓励 打回老家去 让侵略者血债血偿 保卫黄河 保卫长江 保卫全中国 政治上的歧见使你我渐行渐远 政见的不同使你我兵戎相见 五十年的相互敌视 亲者痛仇者快 五十年的不依不饶 让咱娘气瞎了双眼 娘曾在弥留之际呼唤着大哥你的名字 说不见着大哥你她死不瞑目 然而娘撑到了最后 还是眼睁睁地望着东方 无奈地撒手人寰 五十年后的今天 你终于回来了 跨过海峡,越过高山 一路风尘 掩饰不住你急迫的心情 一路上你我低头不语 来到我们离开家乡时 娘送别我们的那棵大树下 我手中捧着咱家的族谱 你手里拿着一炷祭祖的高香 我们两人一起来到娘的坟前 我叫一声 娘,大哥他回来了 你哭一句 娘,儿子来见您了 两个在战场上从不知屈膝的汉子 两个五十年来谁也不服谁的男人 如高山塌陷般地跪倒在了娘的坟前 任凭泪水哗哗地流淌 任凭夕阳西下,月亮升起在树梢间 我对着黄河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黄河之水涌起了欣慰的泪花 我对着长江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三峡大坝轰然的水声就像那迎宾的礼炮 我对着长城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长城内外刚刚盛开的杜鹃 红艳艳的,好像是特意为你铺就的红地毯 我对着昆仑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昆仑回应着 就像是家乡的父老 簇拥在咱家老宅的门口 扶老携幼,口中喃喃 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 冥冥之中我们好像听到了娘的声音 她又一次给我们讲起了 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 一把筷子就永不会被折弯的道理 还嘱咐我们“这个家离开谁都不行” “江山社稷需要你们兄弟二人的两副肩膀 共同承担”。

乡亲们扶老携幼 簇拥在咱家的老宅前 看到我们兄弟二人伟岸的身躯 又走在了一起 他们情不自禁地 鼓起了掌 这掌声代表着娘的心愿 这掌声代表着乡亲们的心声 人们奔走相告 “他家大小子回来了” “他家大叔回来了” “他家大爷回来了”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禁心头一热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能自已而泪水涟涟 大哥呀大哥,你早该回来了 咱俩早该摈弃前嫌 我知道你虽然富有了 我的日子也在蒸蒸日上 但是兄弟不和 鹬蚌相争 渔利的总是门外的豺狼 要想在外族人面前真正地昂起头颅 还需要你我兄弟联手实现紫气东来 梦回唐朝 咱家门外的豺狼 贼心不死 随时都想闯进门来 祸害咱家的牲畜 偷吃咱家的牛羊 我们兄弟俩可要看清呀 咱娘在生前可一再叮嘱 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 不管到什么时候 谁也不准更名改姓 谁也不许吵闹着分家分田 这是娘的嘱咐 也是晚辈的希望 大哥呀,“中国”两个字比你我的生命 更重要 大哥他回来了 消息犹如闪电一般 传遍了大江南北 传遍了家乡的村村寨寨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共同匡扶社稷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的 第三次握手 再铸辉煌

台北人中描写大陆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