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好基础的名言警句座右铭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从整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遗传和环境。
遗传是父母的特质通过基因向后代进行的生物性传递,而遗传因素就是指那些与遗传基因相连系的生物有机体内的因素,是以基因特质的展开为基础的,包括生物有机体的生理成熟;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影响生物有机体发展的所有外部因素,如维持生物有机体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对人的发展来说,社会环境及教育则成为主要的环境因素。
关于遗传和环境两者如何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先天遗传素质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是生理成熟的结果,外界环境和教育所起的作用甚微。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的智力和个性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先天素质的自我展开,并不能改变其本质。
英国的高尔顿(F.Golton)为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他于1869年发表了著名的《遗传的天才》,明确地宣称:“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美国心理学的先驱之一、第一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霍尔(G.S.Hall)也认为人的心理发展主要由遗传决定。
在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下,霍尔提出心理发展的复演论,认为个体发展只不过是人类种族进化的复演过程。
他的典型论调是“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格塞尔(A.Gessel)则通过自己的研究以及对儿童发展察,提出著名的“成熟论”,主张心理的发展是生物成熟的结果,成熟是影响发展的第一要素。
他认为心理发展是由其内部所固有的不变的规律和顺序决定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正是反映了人的先天差异,强调先天优生的保健胜过后天环境的教养。
他的观点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西方曾盛极一时,对当时的儿童教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遗传决定论者由于片面强调家庭出身,过分夸大先天遗传的作用,因而忽视了后天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影响,这正是其观点的致命之处。
二、环境决定论 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恰恰相反,环境决定论片面和机械地强调教育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极端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影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遗传素质和儿童的年龄特征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J.Locke)的“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J.B.Watson)可以说是环境决定论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在引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强调学习和环境在儿童行为形成中的中心作用,提出只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多数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或消除,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便是在适当的环境中习得并逐渐复杂化的刺激一反应链的过程。
他的这种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唯一条件及教育万能的极端环境决定论观点在其如下名言中得以充分体现:“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都可以把他培养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和盗贼。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继承了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认为人的任何行为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受环境决定论的影响,一些教育实践者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从而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环境决定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心理反映的主观能动性,否认心理发展的内因作用,片面强调和夸大了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三、二因素论 针对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所具有的明显的片面性,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二因素论,主张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德国心理学家斯腾(L.W. Stern)是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心理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并非单纯地受外界的影响,而是个体内在的素质和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美国的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也是二因素论的支持者。
尽管二因素论克服了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单纯强调严格因素的片面倾向,但对遗传和环境两者关系的处理是比较机械的,未能看到两者辩证和动态的关系,也没有看到儿童的实践活动在其自身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的效果简单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种调和与折中的观点,缺乏实质意义上的理论发展。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辩证唯物主义者看来,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二因素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有失偏颇。
然而,他们也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在考虑心理发展问题上可以全然不顾这些因素的作用,问题在于如何摆正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的关系。
首先,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它们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人的心理就得小到正常发展。
例如,无脑畸形儿生来不具有正常的脑髓,因而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能有一些最低级的感觉;某些先天性色盲聋哑儿童肯定无法成为画家和歌唱家。
因此,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此外,生理成熟,特别是脑的发展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婴儿出生后,具有一定遗传素质的身体各部分及其器官的结构和机能并没有发育好,还需经过一个很长时期的生长、发展过程,才能达到结构上的完善和机能上的成熟。
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理发展的规律制约,与生理的成熟和发展直接相关。
所以,如同遗传素质一样,生理成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
其次,社会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众所周知,遗传素质与生理成熟仅仅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而并不能决定心理的发展。
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主要取决于环境和教育的条件。
心理的发展是在人的活动中实现的。
离开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离开了人类社会,人们无从谈及社会实践活动,遗传素质也就不能发挥出来。
可以说,社会生活条件不仅决定相应的心理内容,而且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方向和个别差异。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盾天的环境因素中,教育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最后,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发展的。
心理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内外各种条件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个体的生长和成熟以及积极主动的学习是促进心理发展的内在因素,而外界环境和教育则是促进心理发展的外部条件。
在内外因的关系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人的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和教育不断地向儿童提出新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与儿童原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不一致所导致的不平衡,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内外因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相互作用中。
外界环境和教育作用于处在一定发展水平的个体,并只有转化为某个层次的内因,才可能促进个体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但是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还不能满足这种需要,这时学生就会与当前的学习环境产生不平衡,为了保持平衡,儿童便产生了新的需要,这个新的需要与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产生了矛盾,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就促进了儿童心理的发展。
初一年级上学期英语学生反思怎么写
篇一:七年级英语教学反思七年级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以后初中英语学习很重要。
因此,我觉得自己肩上的任务重大,教学上不敢有一丝的懈怠,认真学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
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使教学计划及实施有条理,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英文书写的端正与规范,是开学阶段必须要抓好的。
从新生入学第一次在英语四线格上落笔写英文字母,就要向学生们提出要求:任何一位学生都必须书写端正,否则将会受到惩罚。
吓唬之余,在最初阶段还不妨特意抓几位敢“顶风作案”的学生,以惩一儆百;同时对书写端正的任何一个学生都给予鼓励。
后来我惊奇的发现,那些中文汉字写的歪歪扭扭的学生,英文却完全可以写的非常端正,俨然一个优秀生的卷面一般,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后期进行英文写作评分时,依然贯彻字迹端正者得高分,否则从重扣分的原则。
经过一段时间的狠抓整治,同学们形成一个端正书写的良好氛围。
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养成大声朗读,敢于开口是非常必要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最害怕不开口的学生。
我认为只要他们开口读、说英语了,那么他们这一生学习英语都将不会存在任何的障碍了。
所以在开学最初的几个星期阶段,我特别提醒我的学生们,一定要开口出声且大声的朗读英语。
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羞于开口的学生,则要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致力于先张口,再出声,最后大声朗读。
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句名言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更是如此。
早自习上,我想尽办法让学生们去读,以不同的形式,朗读不同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们读的潜能,让学生们都能开口说英语。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是和学生的单词量完全成正比的。
新目标英语这套教材的单词量大是众所周知的。
为了让学生从识记单词拼写这个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我想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向全班学生讲述正确的识记单词拼写的方法,同时帮助其摒弃他们在小学阶段可能业已形成的死记硬背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决要求学生依据单词发音来识记单词的拼写。
所以在单词教学方面,我一般遵循三步走的顺序。
1.跟读。
让学生先学会读单词,做到看到单词,读音能够脱口而出。
2.记住汉语意思。
可以由老师报中文解释,学生读出英文单词;在课堂句型操练中,进一步巩固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的联合掌握和运用。
3.最后才要求学生开始识记单词的拼写。
事实上,此时由于学生对很多单词的过目率非常的高,他们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单元里为数不少的新单词的拼写了。
此外,在新目标英语教材的starters和前几个单元部分,我想最好能坚持每天渗透“直拼法”拼写规则,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利用单词读音来识记单词拼写的习惯。
在开学阶段,对单词识记的听写检查方面,我们最好是能因生而异,区别对待。
我们既要让所有学生认识到单词拼写识记的重要性以及单词拼写不过关的严重后果,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一小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单词听写不过关,而产生对英语的畏学、厌学心理。
不同的英语老师对音标的出现时机看法不同。
我想只要适合班级学生特点和自己教学风格的,都是可行的。
尽管如此,我个人认为在七年级下学期或八年级上学期再逐步渗透音标教学,可能更为合理。
因为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英语学习之后,每个学生各自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与方式,随后我们增加音标的教学,以促进他们进一步自学英语的效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了。
并且一个班级中,肯定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他们对字母掌握都是似懂非懂,如果我们在七年级开学阶段马上引入音标,我想无疑大大的加重了这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负担,这同样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畏难心理,甚至放弃英语学习。
此外,音标教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音标自学单词,所以我比较同意利用渗透教学,在一段时期内逐渐地让学生认识大部分的音标,逐步的掌握利用音标拼读大部分单词;而不要急着在两、三节课里专门进行音标教学。
相信学生在之后的英语学习中,会越来越熟练的运用音标自学单词的。
五、课堂活动模式英语课堂上的同桌对话模式,我想应该一直被提倡。
因此,在七在教学过程编排上,也尽量多的编排对话操练,以争取让学生有尽量多的机会展示,尤其是每个单元的sectiona(包括sectionb的前半部分)句型,更是有必要以两人或四人一组等模式充分操练。
而此时,教材后面的听力材料则完全可以作为早自修朗读内容,其中个别超纲单词,不妨也加以解释,以作为扩展学生单词量的一个辅助手段。
如今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教案设计、课件素材、课本录音、教材图片甚至完整的flash或video等教学资料。
即使如此,我认为依然不应该全部照搬挪用,而应该利用所获得的教学资源进行二次整理与加工,使之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班级学生学习特点。
同时,针对自己的课堂模式及教学程序,我们还可以专门为自己制作一个课件模板,这将为我们日常烦琐的课件制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七、后进生控制与转化众所周知,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是令我们英语老师最头痛的。
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即使在小学毕业生中,就已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两极分化了。
为此,在七年级开学阶段,根据初步的观察、调查与测试,尽快掌握班级中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情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心,持续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积极帮助他们重树学好英语的信心,在课堂设计上更多的向后进生倾斜,并努力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
总之,采取一切措施控制并缩小班级内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数量,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综上所述,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学成绩有所提高,在本学期期中考试中我所任教两个班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七年级开学阶段只要我们英语老师用心去教,只要我们学生用心去学,相信我们就能圆满的完成英语教学工作,为学生之后的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二:七年级英语教学反思七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为使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效果不错,作以下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气氛淡薄,学习自觉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过的单词、对话,老师要求背出,学生总是借口其他作业太多,没时间背,或者是不会背,往后一拖再拖,即便能背出来,也是临时死记抢记出来的。
等到其他需要的时候又忘了。
2、上过的新课,相应的配套练习,不自觉去独立完成,总希望老师和他们一起来做。
3、死记硬背的东西多,联系的东西少,因此表面上看感觉还可以,但真正一考起来,问题出来很多,而且差距很大。
这次期中考试下来,问题也出来了,尖子生不是很多,落后生比较多。
针对以上情况,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觉的要做的事很多。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多预习,课堂40分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
不是似懂非懂。
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好的学生请教。
其次,学生学习要主次分明,主要学科课后时间分配相应的因当多一些,特别是对英语学科,因为它毕竟不是语文。
基础不打好,以后想提高也难。
第三,要灵活掌握学过的知识点,学习要讲究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不容易忘记。
总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要靠平时慢慢积累起来的。
二、多怪自己少怪学生新课改语法教学易进入误区。
七年级的英语课很难上,特别是课文的语法多、讲解枯燥无味,会把那些英语底子不好的学生抛下。
特别一节语法课,考试中不考,但因为上了高中学生的反馈,初中的语法没学好的话,在高中还是有困难的。
如果一味着讲语法,所以英语老师都怕自己的学生吃不饱,整节课的讲解语法,其结果都不是太好,我的观点是淡化语法。
淡化语法,并不是不学语法。
只是不必过细,多用于交际。
教程的编排就是以话题为主线,以语法为暗线。
所以,要在语境中学习语法。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
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
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
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
不要一看到学生的成绩差就一味着怪学生,学生的的主动性是很重要,即使学生不爱学习英语,应该多考虑厌学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三、和谐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如果融洽了师生关系,学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听从教师的安排与倡导,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则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产生消极影响,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和谐的师生关系还需要满足学生各种的需要,如关心、尊重、自身价值。
根据这些需要,我经常了解学生需要的结构与层次,及时解决学生的合理需要,而有些暂时解决不了的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并作好解释工作。
在不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我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理解、体贴、尊重、信任他们,他们也就尊重、依赖、喜欢我,从而融洽了师生感情。
正是这样不断地深入培养,才出现了乐教乐学的喜人局面。
总之,教学的方法很多,以上三点是我近一年来英语教学比较有效的方法。
只有让学生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夯实基础并有针对性的训练,一定会提高学习效果,取得较好的成绩。
篇三:初中七年级英语教学反思这学期来,我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初一学生基本上没有英语基础,面对新教材感到很不适应,难以进入学习角色,觉得学习任务重、负担重。
这就是说初一年级教师面对的基本上是“零基础英语”的学生,因而,学生感到不适应、负担就是很正常的。
2、使用的新教材虽然说是初中起点(零起点)教材,但显然教材的预备篇内容少,所用课时少,不能弥补学生小学未学英语之不足。
3、全套新教材刚开始使用,教师尚处在初始的实践探索之中;教师接触的新教材也只是第一册,对初中教材的全貌没有整体上的感性认识;新课标、新教材所要求的观念、方法和教师头脑中原有的观念、方法尚处在初步磨合阶段。
4、由于以上方面的原因导致全学期课时偏紧,教师感到教学任务重,教学课时少,教学进度很难完成,并担心两极分化现象会提前出现。
学生学习上出现的困难是客观存在,教师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积极主动的应对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问题。
二、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和认识1、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尚不到位,尤其是对新课标提出的各级目标的认识尚不足。
初一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突出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知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进行培养。
这里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怎样利用学生已有的语言技能
怎样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应用技巧
应该采取怎样的英语学习策略;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等。
以文化意识为例,新教材要求通过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以便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要求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并由浅入深地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和融合的认识和理解的敏感性,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在实际情景中恰当而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
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与认识是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思想、方法和目标的基础。
2、教师对教材的弹性认识不足。
教师应该明确,以前的教学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现在新课标的要求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我把知识给你,你来学,来接受,后者是教师想出一些尽可能适合学生的办法让学生掌握认识,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反映在教材的处理上,前者给了你纲,给了你教学全部内容,你可以将教材用够,剥烂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
后者给你的教材仅是一个适应于教学的一般性材料,教师需要精细加工。
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在诸如教育资源,学生生源、师资水平,英语教育现状也是不平衡的,所以教材不强求一律,各校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根据各自的条件选用教材或者在教材选定后根据各种因素增添和删减某些材料。
一句话,弹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就使教材具有了开放性,而不是原来的封闭形式了。
新教材给教师和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十分广阔的活动空间,它给了我们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因地制宜”的自由度。
但目前我们尚未体会到这一点,因而遇到一个知识点,就生怕学生漏掉,就要挤出时间来讲清楚、讲透,这样自然的就会感到教学任务重,教学课时少,教学进度难以完成。
3、教师缺乏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学生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标目标要求的最重要的主体。
二是教师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课标要求的必不可少的外在因素。
4、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活动二者有机统一问题的处理尚嫌不当。
现在有的课堂活动看起来花样形式较多,但是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处理显得很生硬,有串联活动之嫌,使用的结果可能冲淡主题,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会使课堂管理失控,给一些顽皮学生提供“玩”的机会。
教学内容与活动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动”来达到“学”,是“动”中“学”(learningbydoing),而不是为了“动”而“动”,为“学”而“学”,所以课堂不应是活动串联起来的游戏。
三、关于初一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自觉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
2、教师要自觉培养跨学科的整合能力。
不断拓宽知识面,新课标倡导课程的综合、开放,淡化学科界限。
在实施新课程时,教师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
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之中丰富跨学科的意识和学生经验。
此外,充分教师群体力量组织教学,开放教学资源,打破原有的独立封闭的教学形态,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以促成适应新教材弹性化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3、建议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课改,特别是英语课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4、建议初一起始英语教学能适当增加课时,以便在短期内弥补小学1—2级教学的空缺。
目前,大部分小学英语课时安排不足,或者干脆没有安排;英语教师师资薄弱,教学经验偏少,教学设备落后,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英语教学造成的不良后果将会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更大的困难和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到课标的实施和教改的顺利进行,乃至最终给整个英语教育事业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
政府要始终盯着教育的长远发展、持续发展。
各学段要顺利衔接、和谐发展。
篇四:七年级英语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学的重点由重传授向重发展,由重老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和英语教学方式也应随不同年级的学生而变化。
在七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刚学英语的时候,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充满好奇,喜欢学习、模仿。
但是,我发现自从小学读了两年后,好奇心逐渐减弱。
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产生了消极情感,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二、牛津教材词汇量增加,内容难度加大,学生怕苦而不能及时巩固。
课文的配套练习也不能自觉的去独立完成。
三、教师面对一些整体学生进行教学的态度误区。
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过于严格,不能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发现他们接受语言的快慢程度,最终导致有的学生吃得饱,有的学生吃不饱。
吃不饱的那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以下情绪:上课或讲练习的时候,就会马虎,注意力不集中。
四、教师在有些知识点讲过后,有的甚至操练了多遍,反反复复强调了,学生仍没有掌握。
有些教师就责怪学生,并因此加强反复训练。
于是在教师的责怪声中,在枯燥的联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了。
针对这种现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观察分析,了解基础小学阶段英语只注重听说读,而写的练习相对较少,英语考试也仅仅是流于形式。
而农村小学由于师资问题,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也受到限制。
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仅限于会朗读26个字母,而不能准确地读准、写出26个字母;兴致高时,能朗读几个带有chilish的英文单词及几句日常用语。
因此,接手初一新的教学班时,要对学生进行难易适当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字母测试、词汇测试等。
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精心备课、上课。
针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避免有一定的基础的学生对重炒旧菜,索然无味;同时对于毫无基础的学生精心施教,夯实基础。
二、主动学习,音标先行英语学科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预习—上课—复习。
牛津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同在于它增加了大量由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而词汇和知识点渗透其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工作,在质疑中自主学习知识,从而体验到上英语课的“成就感”。
但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它的预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音标的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在学完字母及若干基本词汇之后,要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系统讲授音标知识。
可采用“分散归纳”的教法,及时利用字母以及一定量的词汇归纳出音标,教授读音规则,如:字母组合的发音、辅音连缀、多音节的划分等,读音规则与音标结合起来,给学生记忆单词的拐杖。
也可以在音标教学中,编一些与音素相关的歌谣、绕口令及小短文,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枯燥的音标读音规则,为将来成功记忆单词打好基础。
当然,音标的教学不能孤立的进行,应结合单词来认识其读音,这样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掌握了音标,学生可自行拼读和记忆单词,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能力。
如何提高篮球
你想提高什么技术 1,身体:先要看身高,臂展,弹跳,体重,胸肌,腹肌,小腿跟腱长短,手指长短,大拇指的力量,小弟弟的力量(恶搞) 2,进攻:(1)快速突破能力,这指你个人对方向和力量的巧妙运用,我以前有个哥们,从来没摸过篮球,但人家个人条件好,我只教了基本的常识和技术,过了半年,我们斗牛基本被人家菜了具体点讲: ^^^变向,转身,垫步,三不篮,一步篮,反手上篮,换手上篮都应该熟的不能再熟^^^后仰,急停有点难度,常和比你技术好的球员交流(斗牛),常看NBA每日5佳球,每周10佳球. (2)优秀的投篮技术,这看你的眼睛与小脑和手毕力量的配合,常练习即可,学习KOBE,JODAN (3)跑位和篮板能力,有句话不是说吗?NBA里有人不时说防守得冠军,有篮板得亚军吗? 3.防守 这个我也不太擅长,不陋丑了 我觉得主要看你的反应,当然,防突破要看对方的脚步和腰,你是知道的,防投篮看眼睛,胳膊和手腕 4,战术配合,这个看网上的吧,我讲浪费口水,你也听不懂,要边看视频边看讲解哦 最后,玩和打篮球是两概念,打需要系统的专业的训练,玩嘛,呵呵,就要看个人天资和天赋喽~! 第一:心态要平和,不要想着如投不进会如何如何. 第二:如果你的姿势不正确,一定要强迫自己适应教练说的姿势,楼上各位说的要按自己的感觉舒服的姿势去投其实是误导. 第三:体力要保持,没有好的体力是不可能投准的.腰腹肌肉是关键. 第四:勤学多练,会有感觉的. 补充一点:要在跳到最高点时出手,那时全身是最舒展的时候,命中率最高.
怎么背古文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背诵古文是有必要的,我向学生推荐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默读了解文章大概意思;2、诵读解决难读字词;3、分段背诵;4、划出重点语句背诵(通常默写就默这些);5、间隔背诵(会背后隔天再背一次,第三天再背一次,然后第五天再背一次,以此类推,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