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描写春节祭祖的句子

《北京的春节》描写小孩过春节的句子(8句)

孩子准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是用花生、、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是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我们老师这么说的,希望你能满意。

舒乙的北京的春天和老舍的北京的春天有什么区别

从写法上来说。

父子俩腊八开始,按照时序写了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是各有侧重。

老生详细描写了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四个日子里人们的活动。

每个日子里,人们的活动有区别的,腊月初八,熬腊八粥、做腊八蒜;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贴春联、祭祖、吃团圆饭;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正月十五,灯会。

舒乙从吃和玩两个方面来进行,腊月以吃为主,进入正月主要写了玩。

他详细写了腊八粥的做法及文化意义;腊月二十三极富人情味儿的祭灶仪式;春饼的做法;以及正月里人们的游玩。

对比着读,不难发现春节的习俗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隆重而热闹;从舒乙的文章中,依然可以看到春节的热闹,但是人们对吃和玩关注得更多。

不同的侧重,让读者感受到社会变迁对习俗的影响,从语言上来说,老舍先生的语调平实,充满着浓浓的年味和春节的欢喜。

如,腊八粥。

老舍先生这么说:“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他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舒乙这样写:“本来年底一切庄稼都收货了,好像要刻意展览一下全年收成的丰富多彩,便发明了这么一种腊八粥。

”舒乙的句子有了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开始审视这些习俗。

从这些句子中也可见:“最具戏剧性的要算二十三祭灶了。

” “春节男女老幼都休息,一起放假,不过了初五不准动刀动剪,不准倒土,为的是让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彻底休息几天,多么人道

”老舍先生所做的是描绘,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

舒乙在审视,用学者的眼光,学者的笔触记录下春节中的这些人和事,在我这种普通读者看来,有一些疏离感。

无怪乎,当我布置孩子们去对比阅读,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篇的时候,参与的孩子都选择了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

描写节日的好句子

1、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到了这一天,人们要在一起吃饭、贴春联、贴倒福、放鞭炮,等活动。

2、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

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

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

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

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

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3、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

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

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4、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节对于中国人,就如同圣诞对于欧美人,都是头等重要的节日。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

5、除夕夜,街上“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接连不断,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火花,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金黄色、黄绿色的窗户,在忽明忽暗、忽燃忽灭花中,好象同时打开的电视机,在播放精彩的节目。

6、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

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除夕。

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都不同,有饺子、年糕、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8、除夕的转天便是新年。

俗话说“新年新气象”,我们一大早就吃好早饭,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去邻家拜年了。

到了邻居家里问候了一声,人家便喜气洋洋的,再同父母唠上几句家常,我们便要走了。

走时邻居会往我口袋里塞上一把糖或是一两袋吃的东西。

今年的新年恰巧下了第一场雪,更增添了几分乐趣,我还同两个玩伴与雪来了次“亲密接触”呢。

9、年年有余 步步高升 万事大吉 心想事成 花好月圆 圆圆满满 恭喜发财 财源滚滚 举国欢腾10、门口的小商店也忙得不亦乐乎。

门口挂满了红灯笼,一串一串的,看得我眼花缭乱。

在这么多商店里,最喜气洋洋的要数建国路口的小吃店—“有意思”了。

一走进“有意思”,一只只“烧鸡”朝我迎面扑来,害得我口水直流。

瞧,窗户上、墙壁上、天花板上,贴满了“鸡”,哎,那么多“鸡”,吃都吃不完哪

11、早上,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风儿轻轻转在耳边吹过,仿佛在对我说:“祝你节日快乐

”同学们都穿着整洁的校服,戴着鲜艳的巾,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

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也显得格外精神。

12、在这烛光与微笑构成的舞台,在这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我嗅到了节日的欢乐气息。

虽然我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无法将这快乐的一刻永恒定格,但是可以将这一刻的快乐心情持久,将这种快乐传递给每个人。

今年的元旦充满了节日的快乐和青春的自豪,让我沉浸在其中难以忘怀。

13、元宵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通常在这一天早上吃汤圆,在家里挂上红红绿绿的灯笼,并猜灯谜。

14、六一儿童节是儿童的盛宴。

在儿童节里,我们欢庆着属于自己的时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每一位同学的脸上都挂着欣喜、快乐的笑容。

我们来到学校的大礼堂,准备参加六一儿童节歌咏大赛,和其他班的同学来个PK比赛

15、别的小区不说,就说我住的小区吧,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有一位姓王的老公公,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雄鸡福寿唱新歌,猴报安康吟雅韵”。

好吧,真可以称得上是绝妙啊

除此之外,每家每户都贴上了“福”字。

小区的墙面、楼梯都穿上了新衣服,大家都在等待春节的到来。

16、焰火点燃了,天空出现了五彩缤纷的火花,有的像鲜花绽放,有的如繁星点点……家家户户点起了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17、为了让我们的节日过得更加快乐,学校为我们举行了五月的鲜花闭幕式暨六一文艺汇演。

我们全校的师生都相聚在体艺馆上,参加比赛的选手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信心百倍,都想在这场比赛中大显身手、一展风采。

19、今年的春节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虽然等春节要经过一段时间,但是还是阻隔不了我对春节的向往,而且我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等下去,终有一天你会等到你期待的那一天。

对于春节,我将怀着一颗满怀期待的心

20、校园里彩旗飘荡,歌声飞扬,教室里更是一番节日的景象,小朋友们的笑脸如同六月的鲜花一样灿烂,应邀参加活动的家长也陆续地来到教室。

八点半钟,随着王景州等四个主持人的闪亮登场,我们精心准备的综合素质汇报演出正式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集体诗朗诵《阳光·梦想·希望》,同学们个个满怀激情,用嘹亮的声音表达了对校园的热爱,对未来的畅想。

21、兴高采烈 欢呼雀跃 张灯结彩 繁弦急管 喜气洋洋 欢天喜地 举国欢腾 喜气洋洋 八喜临门22、随着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的启动,我们学校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操场上早锻炼的同学多了起来,同学们包括自己做广播体操的态度也认真了许多。

“六一”儿童节,学校还举行了广播操大赛,更激发了广大师生参与运动的热情,这可真是一件有益于我们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好事。

23、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

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24、元旦是世界传统的节日,都是每逢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被订为元旦,这就好比宋朝诗人王安石写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但也有少部分国家不这样,如印度等国家,它们是用自然现象来订元旦。

25、在春节的晚上,大家都会拿出已经买好的烟火、鞭炮放,漂亮的烟火在天空中绽放,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每个人都穿上了新衣服,等着长辈发红包。

看着这一个个厚厚的红包,大家心里都开了花。

我啊,现在已经收到500元的压岁钱了,当然我不会乱用。

我都把它们藏在小金库里,等到教学费的时候,再把它们给牺牲了

小朋友过10岁生日为什么这么隆重,而不是11岁或者9岁呢

这还用问

从10岁开始 小朋友的年龄就进入两位数了 所以满月啊 周岁 十岁 百岁 会比较隆重

春节回乡祭祖扫墓的诗句都有哪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杜牧《清明》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____黄庭坚《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____高翥《清明日对酒》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____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____杜牧《清明》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____冯延巳《鹊踏枝·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____王禹偁《清明》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____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____白居易《清明夜》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____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____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万条千缕绿相迎。

舞烟眠雨过清明。

____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残杏枝头花几许。

啼红正恨清明雨。

____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____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描写春节场面描写的作文,200字

场面描写作文200字_热闹的新年 “过年啦

过年啦

”一阵阵欢笑声从我耳边飘过。

走在街上,看见人山人海的场面,瞧!有的人在挂写着新年快乐的贺词灯笼,有的在买漂亮的衣服,还有的在买自己爱吃的零食。

小朋友的欢笑声,商场里音乐声,还有摊贩的叫卖声,来来往往汽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

公园里真是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晚上,有的人在跳舞,有的在大声的唱着歌,还有的在放烟花,公园里花开满了枝头,树木茂盛的遮住了月亮的光芒,花儿随着优美地音乐,摇摆起了身子。

新年到处一片热闹的景象。

场面描写作文200字_场面描写作文200字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来临,其他班级的同学把教室装扮得张灯结彩,大家一起开春节联欢晚会,好不热闹,我们班也不例外。

新年好,新年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随着这首欢快的《新年好》,联欢会也拉开了帷幕。

两位主持人李雨宸、蔡青伴着音乐走上讲台。

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板块才艺表演——各显其能。

张冉、卜尧、候晓宇、张朔为大家带来的小品拾金不昧,看后会让你深受感染。

主要演了几个小朋友在马路上捡到100元钱,他们是在捡到钱的地方等待着失主,而不是把钱占为己有。

失主非常感激,连连夸他们是拾金不昧的好少年。

我们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

而马恩泽演讲的开放吧《诚信之花》更是让同学们大为震撼,他主要讲了几个具体事例,来反映诚信的重要性,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校长答应同学们如果他们这学期的阅读量达到一万字,他就从学校爬着回家。

到了学期末,同学们的阅读来能够果然达到了一万字,他们并没有忘记校长许下的诺言,那天正好下着大雪,而校长没有忘记自己对同学们的诺言,于是艰难的从学校爬着回家。

其实他完全可以向同学们解释,同学们也会因为是下雪天而不让校长爬着回家,但他没有这么做,他是遵守诺言、讲诚信的校长,他的举动在学生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下面让我们走进第二板块——交流平台。

同学们为自己立下了目标,写在黑板上,你瞧,1成为学校最优秀的班集体2好好学习,成绩成为全校第一3卫生红旗全校第一4老师不在的时候要表现得比老师在还好。

张浩然、薛帆、殷旭为大家唱了首《青春之火》他们洪亮的歌声,仿佛把同学们带入了幻想的境界里。

延露、李扬她们合唱的,樱花草》更是让大家迷醉。

同学们还在黑板上写下了对老师的祝福一帆风顺、工作顺利、青春永驻……不知不觉下课铃打响了,春节联欢晚会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进入了尾声。

七月十五有什么习俗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也有部区是七月十四。

七月原是,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道教称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接受人民的供养,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布施的祭祀仪式。

不管哪种说法,每年阴历七月十五那天便是阴阳两界相通,百鬼夜游之时。

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朝鲜都有过鬼节的传统,有的地方还相当隆重。

从古至今过鬼节已经演化出各种的风俗祭拜,但是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相同的鬼节禁忌。

描写春节的古诗句有哪些

描写春节的诗句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宋)王安石2.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已酉新正》(明)叶颙yǒng3.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甲午元旦》(清)孔尚任4.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春节看花市》林伯渠描写春节的古诗《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pāng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yè,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yǒng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稚),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i贴吧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网豆瓣MSN对我有帮助

描写爆竹响声的句子,急

放了寒假,除了完成排的几天值班任务,还有与亲朋们的几次,我便很少出门在家里大多数时间就趴在网上,倒也自在。

坐在电脑前,屋外那此起彼落的鞭炮声,远远近近地传入耳朵里,从早晨睁开眼直到深夜,就这么时断时续的。

在这“噼啪”的鞭炮声中,尽管我的眼睛还盯在电脑荧屏上,可是我的思绪却早已飞回到童年的故乡去了……记得小时候,大年三十以前,父亲早就把过年的鞭炮准备好了,是那种牛皮纸的,有时候是红皮的。

鞭炮的个头比较小,形状像一节干谷秸子,村里人都叫它“干草骨节”。

除了“干草骨节”外,还要买一两把(一把十个)爆竹和二提脚。

父亲把鞭炮买回家以后,受不了我们几个弟兄的软磨硬缠,便从整挂鞭上拆下来一些分给我们,把余下的就放在炕席子底下炕着,并警告我们谁也不准动它。

可是,父亲给我们兄弟分的“干草骨节”没几天就放完了,我们经不住诱惑就把手伸到了炕席子下面的鞭炮上。

你一次偷几个,我一次偷几个,多了也怕被父亲发现,他的皮带可是怪吓人的。

一挂鞭炮数量本来就不多,哪里还经得起这么零打碎敲的

到除夕要放鞭炮了,父亲发现鞭炮已经所剩无几了。

于是父亲非常震怒,瞪着眼审问我们几个,可是我们谁也不承认。

如果不是因为大过年的,他不揍得我们鬼哭狼嚎的就怪了。

父亲只是骂了我们几句出出气,也就算了。

过年,是我们小伙伴们非常盼望也是极为开心的一段美好时光。

学校都放寒假了,年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大家快乐地聚集在街道上做各种游戏玩耍,当然少不了放鞭炮。

你放几个,我放几个,这里面也有炫耀的成分,看看谁的鞭炮多。

于是,村子里到处都能听到鞭炮的响声。

“干草骨节”是那种“啪

”的脆响;爆竹是那种“嗵

”的钝响;二提脚是那种地面一声“嗵

”天空一声“啪

”的双响。

我们把鞭炮丢在地上放,插在墙缝里放,捏住鞭炮屁股放,用弹弓射往空中放……还不过瘾,于是小伙伴们又开始发明新的玩法了,炸粪便便是其一。

那时,街道上流浪的猪狗比较多,还有牛马也经常从街道上通过,因此,在街道上找坨动物粪便很容易。

把爆竹插在粪便上,然后点燃,随着药信“嗤嗤”声过后就是“嗵

”地一声爆响,一坨粪便被炸得四处纷飞,有跑得晚或者距离比较近的小伙伴往往被粪便溅一身,大家一起爆笑一阵子。

更危险的游戏是用爆竹炸酒瓶子。

把只爆竹塞住酒瓶子口,点燃引信后,几秒钟内便“砰

”的一声,酒瓶子顷刻间没了踪影,玻璃纷飞,能飞出十几米远开外,有时候就有小伙伴被玻璃击伤的。

有的小伙伴把鞭炮点燃后扔在地上,引信着完后却没了动静,一般人判断是哑鞭,于是有胆子大的就过去捡拾,可是刚刚拿到了手里,鞭炮顿时炸响。

“干草骨节”威力比较小,尚无大碍,但如果是爆竹的话,不把手掌炸断了就算是万幸了。

被炸的小伙伴捂住受伤的手哭咧咧地回家了,我们便一哄而散。

除夕的夜晚,天刚刚黑下来,有的人家就开始燃放鞭炮了。

谁家放鞭炮,门口都是聚集一群小朋友,等着抢哑鞭。

鞭炮声“噼啪”一阵子过后,硝烟尚未散尽,小伙伴们便借着熹微的暮色,弯腰躬背从一地碎鞭炮纸中寻找哑鞭,像抢钱似的。

一阵子忙乱之后,又朝下一家门口跑去。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有的小伙伴就打着手电寻找。

这些哑鞭炮如果还有信子的,可能也十分短小了,有的仅仅露个头罢了,有的连个头也见不着。

燃放哑鞭需要胆量,胆子小的一般不敢直接点燃,而是用根长香来点燃,如果实在点燃不着就会把鞭炮扒开,用火柴点燃火药,“嗤

”的一声,听个响声罢了。

有的哑鞭用块石块或者斧头砸,也能听到一声爆响。

除了过年,平时乡亲们谁家娶媳妇或者盖新屋,燃放鞭炮也是必须的,我们小伙伴们谁能抢个哑鞭放放就很高兴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盖新屋上梁这天。

主人家都是选择在中午这个时间上梁。

看上梁的人很多,可以与看大戏的人数媲美了。

仪式开始时,是盖房子的木工头和瓦工头借着两把梯子,手里分别拿着斧头和瓦刀,两个人走到梯子跟前,相互望一眼,点下头,然后分别讲着话同时登上梯子。

这边说,今天是个好日子。

那边说,东家喜把房梁上。

这边说,翻身不忘毛主席。

那边说,盖屋不忘共产党。

……两个人边说边爬到了房梁顶端,各把早系在身边梁上的一根绳子解下来。

下面的人仰面对梁上说,点鞭了

上面说。

点鞭

于是系在房梁最顶端正中的那根椽子上的鞭炮,随着剧烈的“噼啪”声,就像卷帘门一样慢慢地被两个工头提了上去。

待鞭炮声结束,椽子也正好被两个人提上来,早就候在屋门外面的小伙伴们便一哄而上抢哑鞭。

但人多哑鞭少,谁能抢到个脸上就写满了高兴。

两个工头把顶椽子安放好后,两个人又分别提上来一个红布封口的葫芦状圆斗,里面盛了一些小饽饽(鸟首形状的小馒头)、大红枣、年糕、糖果、硬分币、干谷草屑之类的东西,两个人开始向人群里抛撒。

下面的人乱哄哄地争抢,场面很是热闹……现在,故乡的除夕夜,乡亲们家家户户隆重地燃放鞭炮仍是传统。

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放鞭炮的时候,再也没有那么多的观众了。

小朋友们也不知道都跑到哪里去了,那家家户户门口地上的哑鞭在那里放一个正月都没人愿意屈尊捡拾起来……春节回家,我一下子买了一百多块钱的鞭炮,有四挂长鞭,两捆闪光雷,一捆二踢脚(即双响),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烟花。

鞭炮,又叫爆竹,这在有着烟花王国之称的中国来说,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但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政府禁止在市区内燃放烟花爆竹,逼得我只能趁着春节放假,特地回家过把瘾。

提起放鞭炮,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回了二十年前。

小时候,农村经济不发达,吃饭都成问题,很少有闲钱买鞭炮。

但农村的孩子一年到头没什么乐子,鞭炮是最招孩子们喜欢的乐子之一。

“丫头要花儿,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个破毡帽儿,老太太要个破裹脚(裹脚就是裹脚布,过去的老太太人人离不开)。

”这首歌谣,当年很是流传,可见放鞭炮对男孩子们多么重要。

我家的状况比别家还要差些,因此父母很少给我买鞭炮。

每当春节临近,到邻居家串门,就怕人家问我:你爸给你买多少钱的炮类似的问题,因为那是最难以回答的。

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我正为没有鞭炮发愁,同村的二舅妈叫表兄给我送来了一小包,数数足有几十个;恰巧本院的本家大哥也送了我一些,使我过了一个极其欢乐的春节。

上三年级的时候,听同学说,本村合作社的小红鞭五毛八分钱一挂,乡里合作社(当时叫公社)的只有五毛五分钱,于是我们相约去乡里买。

谁知往来七、八里路程,却一分钱也没少花。

四年级那年春节,腊月二十八,我和父母去赶集。

回来时,我说再看一会儿卖炮的,于是母亲给我留下二角钱做回家的车费。

但我经不住二踢脚的吸引,买了八个。

整整十三里路,我一路小跑回到家。

大年三十,我在院子里燃放时,听见父母说,这一定是邻居王二放的。

我不敢告诉父母真情,只有一个人偷偷地乐

如今好了,只要我想要,买上几箩筐也可以

三十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节晚会。

我早早地把长鞭准备好,挂在院子里的树上,足足有一丈长。

十一点五十五分,院子里静悄悄的,全村人都在看晚会,我便点燃了我的长鞭。

在长鞭即将爆想的那短短的二、三秒钟里,我的心竟然有些颤抖。

长鞭终于炸响了,象机关枪,响的是那样的脆,那样的急,一下子就把整个山村炸醒了。

紧接着,邻舍的鞭炮响了,邻舍的邻舍的鞭炮响了,全村的鞭炮都响了

我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看见一串串的火花,从屋前,屋后,院左,院右,从四面八方冲起。

爆豆一样的声音,连成一片,响成一片,已经分不清是谁家放的了。

那些乱糟糟响成一串的,自然是各种长鞭;那一声沉闷、一声脆响,先低后高的,自然是二踢脚;那一个接着一个窜上天空,拖着五颜六色,带着长长的哨音,最后在高空炸响的,叫闪光雷,此外还有飞机、火箭炮、加农炮、转盘、万花筒等等各式各样的烟花,从四面八方飞起,汇聚到空中,先是张开五颜六色的花朵,而后爆出惊天动地的怒吼。

一时间,整个山村,笼罩在剧烈的振颤里,笼罩在弥漫的烟火下,笼罩在欢乐的海洋中

我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久久地站在台阶上,聆听着这一切,欣赏着这一切,享受着这一切。

大约过了四十分钟左右,烟火才渐渐消散,鞭炮的脆响才渐渐稀落,整个山村渐渐恢复了夜的平静。

这之后,我常常想:辛劳了一年的人们,总有些话要说。

而串串脆响的鞭炮,就是他们欣慰的欢笑,就是他们激情的呐喊。

愿他们笑的更欢些,喊的更响些吧

小时侯,最让我期盼的莫过于过年了。

对于一个男孩来说,过年不只是吃几天麻花和白面馍,让干枯了一年的肠胃滋润少许油腥,更重要的是能过把炮瘾。

那时候,家里比较穷,但是一说过年,外婆总是格外开恩,她常常对我说,宁穷一年,不穷一节。

她除了给我准备过年的好吃的外,还会到村代销店给我买一挂一百响的鞭炮。

我天天掐着指头,急切地盼望着除夕尽快到来。

一入腊月,我就缠住外婆买炮,这时候,外婆总是不慌不忙地说:“二十三,灶爷上青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杀猪……”一直等到除夕这一天,外婆才会把炮买回来。

看到外婆手中的炮,我就急忙跑过去抢,外婆总是把炮高高举起来,警告我说:“先不准点,要不,明年就不给你买了。

”我满腹委屈,强忍住眼眶的泪,使劲点点头。

见到我的应允,外婆才小心翼翼地把炮交给我。

这炮要到正月初一早上祭祖时才能点。

外婆吩咐说,点炮时要放鞭,不能单响,这可把我难住了。

只有一百响,如果放鞭,不到三分钟就放完了,那我以后点啥呢

除夕夜,外婆不让我早早睡觉,说是要熬财,睡的时间越迟,第二年的财运就会越开。

她在包饺子,我在一旁苦思冥想,为初一的点炮发愁。

怎样才能多点一会炮呢

突然,我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如果把炮拆开,最后剩上一小鞭,不是既能满足外婆的要求,我还可以多点一会吗

我为自己的小聪明高兴不已。

我马上行动起来。

我先把炮一个一个小心拆开,直到最后只剩下二十多个。

我怕外婆发现破绽,又把原来包在炮外面的那层红纸整理好,这样,从包装上看起来,还是一挂一百响的鞭炮。

正月初一,我还在被窝做着美梦,外婆就把我叫醒:“快起来,别人都开始点炮了。

”一听说点炮,我马上来了精神,急忙从被窝爬起来,穿上外婆准备好的新衣服,拿上炮就往门外跑。

一夜不曾出门,谁知昨晚一场大雪,把整个世界装扮得分外妖娆,银光素裹。

我顾不上欣赏这美丽的雪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根长棍,把那鞭炮挑起来。

外婆把祭品摆在桌子上,点燃三根香,虔诚地跪下磕头。

就在她磕下第一个头时,我的炮响了。

然而,不等她把头磕完,我的炮声就停了。

外婆诧异地抬起头:“点完了

”我按捺住心头的惊慌,故作镇静地点点头。

那时候家里没有钟表,谁也不知道具体时间,其实我们起床时,充其量不过凌晨三、四点钟的样子。

外婆见时间尚早,祭祖的任务已经完成,就又睡觉去了。

这时,我悄悄拿出昨晚拆下的炮,点燃一根香,站在门口点了起来。

我拿出一个炮,把炮捻子对准香头,看到炮捻子冒出“嗤”的火星,就使足劲儿往外扔。

我捂住耳朵等了许久,没有听到期待的爆炸声。

我不甘心,又点燃一个炮,还是不响。

借着雪光,我跑到炮落地的地方想看个究竟,不曾想,待我弯下腰还没看出名堂,炮却突然响了。

我躲避不及,溅起的雪花飞在脸上,把眼睛也糊住了。

好悬,差点把我炸着了。

我惊魂未定,揉揉眼睛,又回到门口。

我仔细回想自己点炮的过程,意识到,我点的炮之所以没响,是扔的过早,炮落在雪里,把炮捻子浸湿了。

我接受了这个教训,重新拿来一个炮点燃。

这次,我没有急着往外扔,而是等炮捻子着了快一半时才扔出去。

炮终于响了。

我为自己的成功洋洋得意起来,谁知一个不小心,一个炮还没等我扔出去,就在手上炸开了。

我感到手指一阵阵生疼,好象撕裂一般。

我忍着疼痛不敢哭,把手慢慢伸开,看见整个手已被火药熏黑了。

还敢点吗

看到口袋里剩余的炮,我犹豫不定。

这时,天色已慢慢地亮了,村庄的炮声一阵紧似一阵,我的心又痒痒起来。

但是,当我还疼痛的手从口袋里掏出炮时,我仍然心有余悸。

我拿出炮,颤抖的手怎么也点不着。

我恨自己无能,真想把口袋里的炮全掏出来扔掉,可是,那颗不安定的心又让我难以割舍。

我想,如果把炮插在一个固定的东西上再点,那不就安全了吗

我转身回到房间,从抽屉里翻出自行车座垫下的一个小弹簧,把炮往上一插,拿在手上,这才把炮点完。

天已完全亮了,巷里响起人们杂乱的脚步声,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拜年。

我夹在大人中间,每到一家,最感兴趣的不是核桃、红枣之类的稀罕物,而是低下头寻找落在地下没有炸响的炮。

我把它们拣起来,拿回家放在锅台上暖干,然后再把它们剥开,把火药倒在锡金纸上包紧,放在石头上用铁锤使劲砸。

同伴们的炮已经点完了,而我用这种方法还能响上好半天,令同伴们羡慕不已。

这样的点炮方法,我使用了好几年,还从没有失过手。

直到以后长大了,才结束了这种颇有危险的游戏。

现在,我虽说已过不惑之年,但童心未泯,一到逢年过节,总要买上几鞭炮,痛痛快快地放一气。

不过,现在再也不需要象小时候那样,把炮拆开点了。

描写春节祭祖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