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之所以能够什么,是因为他的诗明白如话,音韵优美,不论水平高低,都能欣赏.(什么填成语)快
1、汉皇重色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天生丽质难自弃,一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2、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白居易3、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白居易《梦微之》4、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5、无可奈何兮,白日走而朱颜颓。
少日往而老日催,生者不住兮死者不回。
况乎宠辱丰悴之外物,又何常不十去而一来
去不可挽兮来不可推,无可奈何兮,已焉哉。
惟天长而地久,前无始兮后无终。
嗟吾生之几何,寄瞬息乎其中。
又如太仓之稊米,委一粒于万钟。
何不与道逍遥,委化从容,纵心放志,泄泄融融。
胡为乎分爱恶于生死,系忧喜于穷通。
倔强其骨髓,龃龉其心胸。
合冰炭以交战,只自苦兮厥躬。
彼造物者,云何不为
此与化者,云何不随
或喣或吹,或盛或衰,虽千变与万化,委一顺以贯之。
为彼何非,为此何是
谁冥此心,梦蝶之子。
何祸非福,何吉非凶
谁达此观,丧马之翁。
俾吾为秋毫之杪,吾亦自足,不见其小;俾——白居易《无可奈何歌》6、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从入梦来。
——白居易《长恨歌》7、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长恨歌》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9、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10、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11、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白居易《放言》12、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13、与君结发未五载,忽从牛女为参商——白居易《太行路》14、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白居易15、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难再得。
——白居易16、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白居易《潜别离》17、“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白居易《李夫人》18、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太行路》19、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白居易《李夫人》20、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21、山水万重书断绝——白居易2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白居易《琵琶行》23、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白居易24、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白居易《玩新庭树,因咏所怀》25、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白居易《偶作寄朗之》26、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花非花》27、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覩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二】——白居易《剑侠情缘三》28、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白居易《琵琶行》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30、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31、怜此皎然质,无人自芳馨。
——白居易《咏牡丹》32、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白居易《夜琴》3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4、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35、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白居易《李夫人》3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7、怜君头早白,其志竟不衰。
——白居易38、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
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
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白居易《紫薇花》
白居易一生总共写了几首诗
资料:《中国古代文学》据不完计,白居易一生共写3840首诗。
白居易聪慧过人,五开始写诗,九岁懂得辨别诗歌声韵,十五六岁谒见诗界前辈顾况《赋得古原草送别》受到高度赞赏,任左右拾遣,敢于在宪宗面前面诉廷争,说陛下错了.用诗来讽喻时政.《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其中《轻肥》《买花》《卖炭翁》《缭绫》《杜陵叟》……另有传诵千古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白居易一生共写3840首诗。
白居易好的句子
1、《大林寺桃花》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恨春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忆江南·江南好》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4、《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别诗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5、《琵琶行》唐诗三百首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6、《钱塘湖春行》描写春天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观刈麦》描写夏天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8、《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9、《采莲曲》爱情诗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10、《长恨歌》爱情诗 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11、《长相思·汴水流》山水诗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12、《宫词》 唐·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13、《花非花·花非花》人生 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14、《江南春》 唐·白居易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15、《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16、《浪淘沙》 唐·白居易 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谁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17、《浪淘沙》爱情诗 唐·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18、《浪淘沙》 唐·白居易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19、《浪淘沙》 唐·白居易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
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20、《浪淘沙》 唐·白居易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
白居易的诗里关于幸福的句子是什么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一生写了多少首诗
白居易(七七八四六),字乐天,山居士,下今陕西省渭南)人。
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八四二),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
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
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
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
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诗
元稹(779~831)中国唐代文学家 。
字微之 ,别字威明。
洛阳(今属河南)人。
8岁丧父,少经贫贱。
15 岁以明两经擢第。
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
元和四年 (809)为监察御史。
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后历通州司马、虢州长史。
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
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
长庆元年 (821)迁中书舍人 ,充翰林院承旨 。
次年 ,居相位三月 ,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
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五年 ,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
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 ,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 ,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
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
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
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
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
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
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 次韵相酬 ”的创始者。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
这种次韵相酬的做法,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很容易产生流弊。
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 。
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
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
其本集《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事迹见新 、旧《唐书》本传。
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
白居易(772~846)中国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 ,祖上迁下邽( 今陕西渭南 ) 。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图片生平 他生于中小官僚家庭。
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少年时读书刻苦。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 ,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 ,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授盩厔县尉 。
作《观刈麦》 、《长恨歌》。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
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 。
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
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
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
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
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
因朝中朋党倾轧 ,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 ,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 。
文宗大和元年(827) ,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
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
在洛阳以诗、酒 、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 ,综合儒、释、道三家。
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 ;其“ 独善” 之心 ,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 、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①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②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③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④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白居易书《楞严经》墨迹文学创作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 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
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
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 ;都是他 人生目标的 直接体现 。
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
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
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
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
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
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
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
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 。
部分《新乐府》还采用 “ 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
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
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
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
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有名。
《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 ,既有“ 汉皇重色思倾国 ”的寄讽 ,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
《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
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
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
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
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有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
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
白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诗的启示。
后代剧作家也多有据白诗故事进行再创作 ,如白朴 、洪踦据《 长恨歌 》分 别作《 梧桐雨》、《 长生殿 》;马致远、蒋士铨据《 琵琶行 》分别作《青衫泪》、《四弦秋》。
白诗词句,也多为宋、元、明话本所采用。
白居易不属韩柳文学团体,但也是新体古文的倡导者和创作者。
其《策林》75篇,识见卓著,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 治安策 》的政论文;《 与元九书 》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
《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文,均文笔简洁,旨趣隽永。
为唐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
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本集和研究资料 白居易生前曾自编其集《白氏文集》(初名《白氏长庆集》),收诗文3800多篇,后散乱。
今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刻本,收诗文3600多篇(羼入几十篇他人作品)。
明马元调重刻本和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本与绍兴本基本相同。
清初汪立名《白香山诗集》仅收诗。
今人顾学颉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而成《白居易集》及《外集》,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
近人陈寅恪有《 元白诗笺证稿 》,中华书局 1962 年出版陈友琴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日本花房英树《白居易研究》等,都是较重要的研究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