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舟过安仁 核舟记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习,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舟过安仁》,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杨万里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及注释】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1、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2、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3、棹:船桨。

4、怪生:怪不得。

5、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赏析】

诗人杨万里是我国古代的诗人。

一天,他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那时候,天空被白白的雾笼罩着,远看像座白塔;近看,大地披上了一层薄纱。这种白雾不是一片片的,而是整个的。两旁的芦苇是深绿色的,偶尔有一两只翠鸟飞到了芦苇上头,叽叽喳喳的叫着,芦苇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

杨万里看见了另一艘船在行驶,船上悠悠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那两个小孩穿着鲜艳的衣服,他们没有划船,而是无忧无虑地坐在那里,脸上总是嘻嘻哈哈的,只见他们拿出了一把雨伞,诗人看见了,很奇怪: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这首诗浅白如画,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J458.COM扩展阅读

杨万里 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1、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2、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3、棹:船桨。

4、怪生:怪不得。

5、使风: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译文: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赏析: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啊!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蒋捷 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剪梅舟过吴江》

作者:蒋捷

原文: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

1、吴江:今江苏县名。在苏州南。

2、浇:浸灌,消除。

3、帘招:指酒旗。

4、秋娘渡:指吴江渡。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史李侍女。5

5、渡:一本作度。

6、桥:一本作娇。

7、萧萧:象声,雨声。

8、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

9、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翻译:

船在吴江上飘摇,

我满怀羁旅的春愁,

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

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

也没有好心情欣赏,

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

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

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调弄镶有银字的笙,

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

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

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

春去夏又到。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客居异乡凄冷愁闷,用于表达倦懒思归之心情,以及韶华易逝的感慨。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楼上帘招这江村小酒店的或许写有太白一醉字样的青布帘招知词人,可来醉乡小憩。在这一摇一招之间,情绪是由愁而略见开颜了的。可是当江上小舟载着这薄醉之人继续行去,醉眼惺忪地在眼帘上映入秋娘渡与泰娘桥的景色时,风吹酒醒,雨滴心帘,只觉风入骨,雨寒心。转而秋愁复涨,而且愈涨愈高了。情绪的起伏就是如此激转湍漩。作者单用之。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同时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这里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句式是一种暗示法的句式,是某种特定心态借助意象的表现方法。它让人可以产生听觉上的风声雨声,视觉上的潇潇绵绵、飘飘扬扬,触觉上的寒意、潮意、湿润意,一直到心态上的感知:酸辛感、苦涩感。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归家四字,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这里采用了反衬的手法,词人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作者词中极想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思归之情段段如此。银字和心字给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谐的意味,与作者的凄苦形象对比,突出思归的心绪。

下片最后三句非常精妙。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4]一红一绿,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这个过程充分表现了出来。这是时序的暗示。但细加辨味,芭蕉叶绿,樱桃果红,花落花开,回黄转绿,大自然一切可以年年如此,衰而盛,盛而衰,可是绿肥红瘦对人来说意味着青春不再,盛世难逢。再进一步推去,家国一旦破败,不能重见么。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全过程,怎样抛的,本极抽象,现今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明示出来。所以如果说,暗示具体时序由春而夏,那是实的表现,那么将抽象的流光抛人揭示开来就是虚的具体化。至于色彩的自然绚丽,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也是渲染。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这里有意把下片诸句倒过顺序来谈,又将何日归家洗客袍置于上下片的关联点上去理解,是想从具体的句式和情思上说明这首短词形似明快,实则苦涩,在艺术上具有似流实留的特点,情韵在回环周转地流荡,呈一种漩涡状。这种艺术手段最能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意充分表达出。流,是流畅少停蓄,而留则有顿挫,有吞吐,有抑扬之势。蒋捷确有一些词写得稍嫌流,但这首《一剪梅》却不属此类作品,不可匆匆浏览,不细辨味。

词人在词中逐句押韵,读起朗朗上口,节奏铿锵。大大地加强了词的表现力。这个节奏感极强的思归曲,读后让人有余言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

诗经 柏舟·泛彼柏舟

《诗经:柏舟泛彼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注释:

1、髧:头发下垂状

2、两髦:男子未成年时剪发齐眉。

3、仪:配偶

4、之:到

5、矢:誓

6、靡它:无他心

7、只:语助词

8、特:配偶

9、慝:邪恶,恶念,引申为变心。

译文:

轻轻摇荡柏木舟,在那河中慢慢游。

头发飘垂那少年,是我相中好侣伴。

发誓至死不另求!我的母亲我的天,为何对我不相信!

轻轻摇荡柏木舟,在那河边慢慢游。

头发飘垂那少年,是我相中好侣伴。

发誓至死不变心!我的母亲我的天,为何对我不相信!

赏析:

旧说多将这首诗与《邶风》中同名之作混为一谈,认为是共姜自誓之作。或以为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节,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作此诗;或认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作此诗。古人称丧夫为柏舟之痛,夫死不嫁为柏舟之节,皆原于旧说。而这些旧说多胶柱鼓瑟,实不可取。

其实诗意一看就很明白:主人公原是一个待嫁的姑娘,她选中的对象是一个不到二十的少年郎,只消看他披着两髦,尚未加冠就可以知道。姑娘的选择未能得到母亲的同意,所以她满腔怨恨,发誓要和母亲对抗到底。

这首诗还接触到一个更为普遍的社会问题:无论古今中外,在择偶的问题上,母亲和女儿的意见往往不能一致。母亲相中的,女儿不屑一顾;女儿中意的,母亲坚决不准带回家来。这种事不但古代有,今天还有;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例如白俄罗斯民歌《妈妈要我出嫁》中,妈妈给女儿挑了好多人家,女儿的表态都是妈妈我不嫁给他!印度尼西亚民歌《哎哟妈妈》中,女儿为自己辩解说:哎哟妈妈,你不要对我生气,年轻人就是这样相爱。

妈妈也曾年轻过,为什么一旦成了妈妈,就不理解年轻人的心思了呢?这是因为女儿是跟着感觉走,而妈妈多了些岁数,就多了些世故。这是因为妈妈健忘,多了些功利,就少了些热情;多了些理智,就少了些感觉。老是看家底呀,看文凭呀,看几大件呀,女儿都烦透了。殊不知甜蜜的爱情从哪里来?是从那眼睛里到心怀与家底无关、与文凭无关、与几大件也无关。

母女的意见不统一,爱情就发生了危机。女儿要么放弃己见,要么作坚决的抗争。看来诗中女主人公是持后一种态度的:至死誓靡它!坚决到这种程度,母亲也就难办了。但要为娘的改变主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女主人公一面誓死维护爱情,一面从内心发出沉重的叹息:娘呀天啊,为什么就不相信我是有眼力的呢!这一声叹息,使得诗的内容变得沉甸甸的。

和《国风》、《小雅》中的多数篇章一样,这也是一首歌词。在形式上属于典型的两章叠咏:中心意思在第一章中已经说完,但只唱一遍不够味;所以第二章变易韵脚上的字,将同样的意思再唱一遍。实际上也就一支曲子,两段歌词,结尾处以咏叹作副歌。这种形式,在当代歌曲中,也还是很常见的。

诗经 柏舟

《诗经: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释:

1、泛:同泛,意思是在水面上漂浮。柏舟:柏木制成的小船。

2、流:水流的中间。

3、耿耿:心中忧愁不安的样子。寐:睡着。

4、隐忧:内心深处的痛苦。

5、微:非,无。

6、敖:同遨,出游。

7、匪:非。鉴:镜子。

8、茹:容纳,包容。

9、据:依靠。

10、愬:同诉,告诉,倾诉。

11、威仪:庄严的容貌举止。棣棣:雍容娴雅的样子。

12、选:屈挠退让。

13、悄悄;心里忧愁的样子。

14、愠:心里动怒。群小:众多奸邪的小人。

15、觏:遭受。闵:痛苦忧伤。

16、寐:醒来,辟;同僻,意思是捶胸。摽;捶胸的样子。

17、居、诸: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18、胡:为什么。迭:更换,更动。微:昏暗无光。

译文:

荡起小小枯木舟,随波漂浮在中流。

心烦意乱难人睡,内心深处多忧愁。

不是想喝无美酒,也非没处去遨游。

我心不是那明镜,不能一切尽照出。

虽有骨肉亲兄弟,要想依靠也不行。

也曾对他诉苦衷,惹他发火怒冲冲。

我心不是一块石,不能随意翻过来。

我心不是一张席,不能随意卷起来。

举手投足要庄重,不能退让又屈从。

心中忧愁加痛苦,得罪小人气难消。

遭受痛苦深又多,受的侮辱也不少。

静心细细前后想,捶胸顿足心里焦。

太阳月亮在哪里,为何有时暗无光。

心中忧愁抹不去,就像一件脏衣裳。

静心细细前后想,恨不能奋飞高翔。

赏析:

无论说这首是写君子怀才不遇、受小人欺侮的内心痛苦,还是说写的是妻子被丈夫遗弃而不甘屈服的忧愤,却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个体的句我价值在现实中惨遭否定,郁郁不得志,痛苦忧愤成疾,以诗言志,表明自己志向高洁,矢志不渝,坚贞不屈。因此,这是一篇内心情怀的自白书。

物不平则鸣,这大概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人在世上度过,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顺心如意,总会有坎坷、困难、挫折、不幸。如果有了这样的遭遇,连表达的冲动都没有,就麻木得太可以了。表达的方式可以有多种,诗仅仅是方式之一,所以古人说诗可以怨,也就是表达内心的幽怨愤恨之情。也许,这是一种比造反或暴力行为更合统治者胃口的方式,因而受到包括圣人孔子在内的显赫人士的推崇。在他们看来,许可以怨的最佳标准是怨而不怒,也就是说,表达怨恨是允许的,合情合理的,但要把握好度,不能大火爆,太愤激,太直露,太赤裸裸,而要含蓄委婉,温文尔雅。

用现在的话来说,表达内心的不满、忧愁、怨恨,是一种发泄。发泄出来了,心里就好受了,就容易平衡了。这种效果,很像古希腊哲学家亚理斯多德所说的净化,通过净化,保持心理的卫生和健康。

不过,我们从《柏舟》中读到的不平之情,似乎不那么怨而不怒,不那么温文尔雅。反复地申说,反复地强调,反复地倾吐,足以一遍又一遍地震撼人心。可以设想。主人公遭受挫折的打击之大,已到了不得不说、非说不可的地步。

是的,人在现实中常常像一根软弱无力的芦苇,但却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他可能没有力量摆脱命运的不公,没有力量反抗制度的压迫,无法避开他人的陷阱。但是,他可以思想,可以由此反思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把它表达出来。从更高的意义上说,当他在这样做的时候,便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发泄和自我表现。

泊船瓜舟
王安石 泊船瓜舟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及注释】

从京口到瓜洲只隔一江,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几座山而已。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何时才能照我回到家乡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

3.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4、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5、间:在一定的空间内。要注意读要读四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6、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

7、隔:间隔。

8、数重:几层。读sh chng

9、绿:吹绿了。

10、何时:什么时候。

11、还:回到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的著名例证。

舟中晓望
孟浩然 舟中晓望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赏析】

孟浩然诗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咏,不鉤奇抉异,故诗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首《舟中晓望》,就记灵着他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实地登览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乐于表现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时的旅途况味。

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挂席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是何等情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既然如此,只好暂时忍耐些,抓紧赶路吧。第二联写水程,承前联水国遥来。利涉一词出《易需卦》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那就高兴地趁好日子兼程前进吧。舳舻,一种方长船。争利涉以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便有乘风破浪之势。

读者到此自然而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第三联于是转出一问一答来。这其实是诗人自问自答: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这里遥应篇首东南望,点出天台山,于是首联何所望,次联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据《太平寰宇记》引《启蒙注》: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冷。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葛萝之茎,度得平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这一联初读似口头常语,无多少诗味。然而只要联想到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你就会体味到天台访石桥一句话中微带兴奋与夸耀的口吻,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而诗的意味就在那无字处,在诗人出语时那神情风采之中。

正因为诗人是这样陶然神往,眼前出现的一片霞光便引起他一个动人的猜想: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灿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因此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当是山石发出的异彩。这想象虽绚丽,然而语言省净,表现朴质,没有用一个精美的字面,体现了孟诗当巧不巧的特点。尾联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合篇首。坐看照应望字,但表情有细微的差异。一般说,望比较着意,而且不一定能见,有张望寻求的意味。而看则比较随意,与见字常常相联,坐看霞色晓,是一种怡然欣赏的态度。可这里看的并不是赤城,只是诗人那么猜想罢了。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已了结,那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十分传神。

此诗似乎信笔写来,却首尾衔接,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它形象质朴,却又真彩内映;它没有警句炼字,却有兴味贯串全篇。从声律角度看,此诗是五言律诗,然而通体散行,中两联不作骈偶。这当然与近体诗刚刚完成,去古未远,声律尚宽有关;同时未尝不出于内容的要求。这样,它既有音乐美,又洒脱自然。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

初春汉中漾舟

孟浩然 初春汉中漾舟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赏析】

此诗写汉江中荡舟,知诗写于诗人在家乡隐居时。初春天气,冰开潭绿,邀几个知己,携妓荡舟,倾杯畅饮,联句赋诗,正是当时文人的风流雅兴。这种无拘无束的恣意探玩,使诗人游兴大发,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热爱。结尾写秉烛夜游,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从侧面反映出诗人仕途的不得意。

渡浙江问舟中人
孟浩然 渡浙江问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赏析】

孟浩然诗主要以五言擅场,风格浑融冲淡。诗人将自己特有的冲淡风格施之七绝,往往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此诗就是这样的高作。

孟浩然于开元初至开元十二三年间,数度出入于张说幕府,但并不得意,于是有吴越之游,开元十三年秋自洛首途,沿汴河南下,经广陵渡江至杭州。然后,渡浙江之越州,诗即作于此时。

在杭州时,诗人有句道今日观溟涨,可见渡浙江前曾遇潮涨。一旦潮退,舟路已通,诗人便迫不及待登舟续行。首句就直陈其事,它由三个片语组成:潮落、江平、未有风,初似平平淡淡的常语。然而细味,这样三顿形成短促的节奏,正成功地写出为潮信阻留之后重登旅途者惬意的心情。可见有时语调也有助于表现诗意。

钱塘江江面宽阔,而渡船不大。一叶扁舟,是坐不了许多人的。舟中人当是来自四方的陌生人。扁舟共济与君同,颇似他们见面的寒暄。这话淡得有味:虽说彼此素昧平生,却在今天走到同条船上来了,同船过渡三分缘,一种亲睦之感在陌生乘客中油然而生。尤其因舟小客少,更见有同舟共济的亲切感。所以问姓初见,就倾盖如故地以君相呼。这样淡朴的家常话,居然将承平时代那种淳厚世风与人情味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谁能说它是一味冲淡?

当彼岸已隐隐约约看得见一带青山,更激起诗人的好奇与猜测。越中山川多名胜,是前代诗人谢灵运遨游歌咏过的地方,于是,他不禁时时引领翘望天边:那儿应该是越中______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呢?他大约猜不出,只是神往心醉。这里并没有穷形极象的景物描写,唯略点青山字样,而越中山水之美尽从时时引领望天末的游子的神情中绝妙传出。可谓外淡内丰,似枯实腴。引领望天末,本是陆机《拟兰若生朝阳》成句。诗人信手拈来,加时时二字,口语味浓,如自己出,描状生动。注意吸取前人有口语特点、富于生命力的语汇,加以化用,是孟浩然特擅的本领。

何处青山是越中?是问舟中人,也是诗的结句。使用问句作结,语意亲切,最易打通诗与读者的间隔,一问便结,令读者心荡神驰,使意境顿形高远。全诗运用口语,叙事、写景、抒情全是朴素的叙写笔调,而意境浑融、高远、丰腴、完满。寄至味于淡泊,对此诗也是确评。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
孟浩然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

八月观潮罢,三江越海浔。

回瞻魏阙路,空复子牟心。

【赏析】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查慎行 舟夜书所见

《舟夜书所见》

作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注释:

1、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2、萤:萤火虫。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3、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拥。

翻译:

夜黑了,

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

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散字写出了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想信您读完舟过安仁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舟夜书所见古诗大意,愿您喜欢。

舟过安仁 核舟记中议论抒情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