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狄更斯英文介绍|狄更斯的介绍

查尔斯·狄更斯[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下面是分享的狄更斯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狄更斯的介绍

查尔斯·狄更斯[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广泛描写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

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实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等。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得人。

2生平编辑

1812年2月7日,狄更斯出生在英国南部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一个贫寒的小职员家庭里。父亲是海军会计处的小职员,因无法清偿债务而被投进债务监狱。这时刚满10岁的狄更斯不得不挑起全家生活重担,11岁时就被送到一家皮鞋油作坊去当童工。为节省开支,母亲和弟妹都搬进监狱和父亲住在一起。狄更斯在外做工,每逢星期日领到薪水就买些食物去监狱看望父母弟妹。后来狄更斯的父亲继承了一位远亲的一笔遗产,还清债务后出狱。狄更斯离开鞋油作坊进入一家小学读书,对学校里摧残儿童的野蛮教育十分反感。狄更斯充满痛苦的童年生活,使他一生对穷人,特别是对贫苦儿童怀着深切同情,后来写了不少儿童题材的作品,如《大卫·科波菲尔》中就有他童年生活的影子。

由于家庭贫穷,狄更斯从16岁开始,先后做过律师的抄写员、事务所的信差、法院的速记员,这使他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出入法院和监狱,接触到各种人物,了解到各种诉讼案件。1832年他又当了报社的采访记者。担任记者期间,他有机会广泛地接触英国社会,常去国会记录辩论情况,目睹了资产阶级党派斗争的肮脏内幕,了解了辩论中揭露出来的上流社会的大量罪恶事实,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狄更斯自幼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童年时代,他就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天方夜谭》等大量小说。他的父亲爱好戏剧,经常让小狄更斯表演各种戏剧,叙述表演体会,教他背诵诗歌,即兴创作。这种教育虽使小狄更斯吃了不少苦头,却也培养了他的文学兴趣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他经常利用为伦敦几家报刊工作的业余时间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阅览室学习,从当采访记者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1836年到1837年,狄更斯分期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此后他脱离新闻工作,开始了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生涯。1842年,他访问了美国。从1844年起,他常常携同家人在瑞士、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居住。1846年,他创办进步报刊《每日新闻》,并担任主编。1858年,他以杰出朗诵家身份在国内作朗诵旅行;1867年至1868年再度访美。狄更斯一生不知疲倦地写作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年6月9日,这位英国文坛上的“天之骄子” 在赶写他的最后一部小说《爱德温·德鲁德之谜》时,患脑溢血去世。狄更斯在死前的遗嘱中写道:“……我绝对要求把我的丧事办得朴素、简洁。不要张扬。不要在报上发讣告……用普通的字型在墓碑上刻上我的名字就行了,而不用加什么,‘先生’‘阁下’之类的字眼。恳请我的朋友们不要为我建造纪念碑、撰写悼念文章。我的书会让人们记得我的--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除了纪念碑外,狄更斯的遗愿基本上都得到了尊重。但是他的死引起了全英国人民的哀悼,骨灰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的“诗人之角”。

他从小能演会唱,常被父亲带到酒店表演节目。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在他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他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后担任报社的采访记者,熟悉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24岁时与报社出版人霍加斯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育有10个子女。由于性格和趣味上的差别,给他的创作、特别是晚年的生活带来了不幸。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一生刻苦写作。晚年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作品。繁重的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变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健康。

早期(1833~1841): 狄更斯开始文学创作时,先为伦敦的《晨报》等撰写特写,主要表现伦敦城乡的风俗人情和景物、对生活的爱和憎。1836年出版了《特写集》。183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报上连载。作者通过匹克威克和他的“匹派”至友的游历,暴露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黑暗,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反映了作者向往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思想与乐观主义情绪。作者还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律、司法、监狱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绅士、车夫等各种人物,宣扬实施道德教育的理想。这部小说在结构上颇为松散、拖沓,但它把平民作为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成果。

《奥列佛·特维斯特》(一译《奥列佛尔》,1838今译第二部长篇小说《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一部动人的社会小说。这时他虽然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但通过孤儿奥列佛的遭遇揭开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奥列佛在贫民习艺所不堪忍受屈辱与饥饿,逃往伦敦,反又陷入贼窟,最后被“有德行的”资本家挽救出来。但作者在这里也揭露了资产阶级伪装慈善的面目,显示出他当时创作思想的深度。长篇小说《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9)塑造了资产阶级掠夺者形象,揭露了小生产者在庞大的工业资本的排挤与压迫下的贫困与破产。作者通过教员尼古拉斯·尼克尔贝的经历,揭露了英国的教育制度的黑暗。当时所谓为穷人兴办的学校,成了牟利的场所,学生只能吃半饱,鞭笞成了主要的教育手段。小说中随处可以看到作者用愤懑的笔和仇恨的泪来痛斥资产阶级的虚伪与贪婪。

后期(1848~1861) 这是狄更斯创作的繁荣时期。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他着力描写小人物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乐观主义精神已被沉重、苦闷的心情和强烈的愤懑所代替。这时主要的作品有《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 《荒凉山庄》、 《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艺术风格也有了与前不同的特色。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征;在着力描写小人物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作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概括。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作品的跨越和精华!!!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狄更斯有个一生也未能克服的硬伤,就是的冗长拖沓,这一“特点”在他前期的作品中尤其突出,即使是到了其后期的一些作品,如达到艺术顶峰的《双城记》,也始终未能摆脱这一问题。

3作品欣赏编辑

《匹克威克外传》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老绅士匹克威克一行五人到英国各地漫游的故事。小说情节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的见闻和遭遇展开,一些故事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故事的进展又能自然地衔接起来,散而不乱,线索明了。

书中,作者不仅用精彩的文笔描述了匹克威克一行出游途中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故事,还以喜剧的手法对法官、律师、法庭、监狱、议会、选举等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嘲讽。

作者怀着鲜明的爱憎,运用引人入胜的讲故事的写作技巧和精彩无比的喜剧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匹克威克在出行途中陷入多重困窘的境地,作品尽力渲染他的天真、幼稚、不懂生活,处处碰壁。匹克威克总是好心肠办傻事,到处吃亏出洋相,在屡遭挫折的情况下仍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人觉得可笑,又逗人喜爱。匹克威克的仆人萨姆·维勒在书中占重要位置。他出身贫苦,是在下层市民中混出来的,社会大学堂造就了他的通晓世故。他一次次为他的主人解围,充分表现出机智多谋、勇敢干练的特点。他们主仆一愚一智,相映成趣,不仅添加许多笑料,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作品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匹克威克外传》在英国文学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最早以当代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并把平民当做小说的主人公。小说描写当时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几乎描绘到当时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物。

今天我们阅读《匹克威克外传》,不仅可以增长对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和世态习俗的认识,还可以在这部既妙趣横生又蕴含社会真理的不朽名著中得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艰难时世》

《艰难时世》(1854 )是狄更斯直接描写劳资矛盾的重要作品。从30 年代到40 年代末,英国的劳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遍及英国的“宪章运动”,人民的苦难和要求触动了富有正义感的狄更斯。他在小说里,对资产阶级的剥削行为和为之辩护的理论进行抨击。黑烟弥漫,机器轰响的焦煤镇是工业中心城市的一个化身。国会议员葛擂梗和纺织厂厂主宠得贝是镇上的两个巨头。他们控制着镇上居民的命运。葛擂梗是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的信奉者,是“专讲实际的人”。他随身携带尺子、天平和乘法表,把万事万物,甚至人性、情感都归为“一个数字问题,简单的算术问题”。如同董贝先生一样,他把自己的人生原则贯彻到家庭生活中去,用纯实际利益的“事实”哲学来教育他的一双儿女露易莎和汤姆。他们没有童年的欢乐,被关在牢房似的教室里接受无数的数字和概念,想象、情感,一切高尚的精神活动被摧毁。露易莎在青春妙龄也没有多少生命的热情,服从父意嫁给了比她大30 岁的庞得贝,对弟弟的友爱因为弟弟的堕落而失望,避开了花花公子的诱骗却也陪葬了她唯一的一次爱情。汤姆则以“事实”哲学为自己的自私和堕落行为辩护,偷盗后又嫁祸给无辜的工人斯梯芬。小说通过葛擂梗教育的失败,讽刺了功利主义哲学。庞得贝则是更加冷酷无情的资本家的代表。他把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口号作为剥削工人的口实。他宣扬自己卑贱的出身,把工人看作“没有爱情和喜悦,没有记忆和偏好,没有灵魂”的劳动力,把工人起码的生活要求斥为奢望,是“ 希望坐6 匹马的车子,用金汤匙喝甲鱼汤,吃鹿肉”。资本家对工人的不人道待遇必然引起工人的反抗。狄更斯为工人的遭遇而愤慨,描写了工人勤劳、正直、富有同情心等美德。但作为改良主义者,他同情、赞美吃苦耐劳、具有宽容谅解精神的工人斯梯芬,以漫画式笔法描写工运领袖,对宪章运动“暴力派”持否定态度。对狄更斯来说,负债人监狱始终是个萦绕不去的梦魔。

《小杜丽》

在《小杜丽》(1857)里,他又写了围绕负债人监狱发生的悲欢离合。女主人公小杜丽的父亲因破产长期入狱,出生在狱中的小杜丽努力工作救援家人。她的家人刚脱离苦海,她的情人又负债入狱。在这部小说里,作者运用漫画手法,出色地创造了代表官僚主义的机构“兜三绕四部”,它由贵族巴纳克尔家族操纵,以“怎样不管事”为宗旨,它的恶劣作风造成了小杜丽一家滞留狱中以及其他许多人的悲剧。这部小说与《荒凉山庄》一样,也采用了象征手法。监狱是全书中心的象征形象,小杜丽一家哪怕出狱,还感觉笼罩在监狱的阴影中,法律界的弊端和罪恶,已不能由个别人所代表了。

《双城记》

在表现现实阶级矛盾的《艰难时世》中,狄更斯表现出对于暴力革命的矛盾态度。在历史题材小说《双城记》(1859 )里,他继续为潜伏深刻社会危机的英国找寻避免矛盾爆发的道路。这部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狄更斯的杰作之一。 “双城”指的是巴黎和伦敦,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为当今英国社会的借鉴。小说分为3 部,情节围绕梅尼特医生的经历展开。法国革命前夕,梅尼特医生出诊时发现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蹂躏农家妇女并杀害她的弟弟的罪行,他不顾侯爵的威胁利诱,向朝廷告发,遭到侯爵的反诬,关入巴士底狱18 年。在革命前法国的贫富悬殊状况,贵族的暴虐无行,将人民逼向造反的绝境。狄更斯深切地同情人民,对统治阶级表示强烈愤概。但他又谴责革命中的暴力行为,认为流血只会造成更多的流血。得伐石太太的兄姐都被贵族害死,在强烈的复仇心理驱使下,她嗜杀成性,革命成了失去理性的疯狂的混乱。冤冤相报何时了,唯有求助“爱”,以爱战胜仇恨。曾经血气方刚的梅尼特医生在女儿爱的抚慰下捐弃旧怨,接纳仇人家族的后代代尔那为女婿。代尔那抛弃贵族特权,以自食其力、清白为人,救赎祖先的罪恶。路茜的爱慕者卡尔登代替被革命者判处死刑的代尔那上了断头台,不惜以生命来实现爱的诺言。狄更斯这部小说借古讽今的意义十分鲜明,作为人道主义者,他反对不人道的阶级压迫,客观上表现出革命的合理性,警告英国的统治阶级,别让不满情绪酿成像法国革命那样的大火;但他又反对一切暴力行为,劝诫人们不要采取“愚蠢行为”,把“爱”祭为消除阶级对抗的法宝。

《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1861)是狄更斯在艺术上很受称道的一部小说,充分表现出人物心理矛盾发展过程,结构严谨。孤儿匹普与姐姐和当铁匠的姐夫共同生活。突然受到不知名的有钱人的庇护,幻想起自己的“远大前程”。他一心想作“上等人”,疏远了真正的朋友。但他惊异地发现他的保护人实则是他帮助过的在逃的苦役犯,而并非情场失意的贵族老小姐郝薇香,他爱慕的高贵女子艾斯苔拉是罪犯的女儿,关键时刻救助他的是他的贫贱朋友。贫困帮助他恢复了纯朴的天性,对伟大前程的期望成一场幻梦。作者在小说中再次以劳动者的纯朴、无私的美德与上层社会背叛、自私、卑鄙等道德堕落形成鲜明对照。

《我们共同的朋友》

狄更斯最后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是《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小说围绕已故的垃圾承包商老哈蒙的遗产继承问题展开情节,又把人性与金钱关系作为主题。书中出现了一个塑造得很出色的次要人物,自私狭隘、贪财爱势的资产者波德史奈普,以后人们便把这种精神气质称为“波德史奈普主义”。 狄更斯是英国近代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媲美的经典作家,他的作品在英语世界里可谓家喻户晓。他富有深厚的同情心,为普通民众鸣不平,同一切不公正、不人道的现象抗议。他讽刺和谴责的笔触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从济贫院、债务监狱、私立学校、工厂到法庭,对政治、经济、法律、教育、道德诸方面进行审视和批判,提倡博爱精神与社会罪恶抗衡。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他被读者视为社会的良心和先知人物。英国小说发展到狄更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小说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出色的人物描写本领。他集中描写了中、下层社会小人物的命运,他们的个性、品质的形成过程,塑造了一系列理想青年男女主人公形象。他们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努力向上,摒弃损人利己的卑鄙手段,这些形象体现了狄更斯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寄寓了反抗污浊现实的理想。大卫·科波菲尔从不堕落或消沉,匹普在一段歧路后又回复正途,而小耐儿、艾妮斯、小杜丽、路茜等善良纯朴,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理想女性”形象,更是得到热情的赞美。他劝善惩恶,描写了一批处在道德光谱另一极的坏蛋形象,进行嘲讽和鞭挞。法琴、塞克

斯、奎尔普、庞得贝等等都是丧失人性,极端自私的“恶”的化身,往往不得善终。而董贝,葛擂梗,斯克路奇舅舅等在人生教育和道德情感化下,恢复了人生。到后期创作中,狄更斯对于善恶有极的信念受到现实的冲击,坏人的性格更加复杂,他们的结局也并非遇到报应,社会罪恶的表现往往是由大雾、监狱,破烂店、垃圾堆,而并非个人作为象征了。狄更斯塑造最为出色的是各种“怪人”的形象。他充分发扬了英国文学创造的“癖性人物”的传统,抓住人物肖像服饰,言谈举止上的癖性特征,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加以强调,使人物形象鲜明,令人如见其人。天真可爱的胖绅士匹克威克先生;穷困潦倒却快活乐天的密考伯先生;怪癖又善良的姨婆,都是文学画廊中的著名人物。这些被称为“扁形人物”或“只有二度空间”的人物,以其自身的鲜活性弥补了缺少心理深度的欠缺。狄更斯作品的幽默与诙谐,很大部分来自于这些“怪人”形象的塑造。

狄更斯的小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喜欢采用戏剧化的传奇情节,奥立弗的身世之谜,德洛克夫人的隐私底细、匹普的庇护人真相、梅尼特医生被囚的实情等,都构成作品很强的悬念性,很多小说有犯罪谋杀和探案成份。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突出地表现在作品强烈的感情倾注上。狄更斯是位情感性的小说家,他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上,驰骋情感力量,使小说具有催人泪下的悲怆、感伤情调,天使般的小耐儿的死,让无数读者痛苦流涕。他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尚未受到根本的摇撼,他既毫不粉饰地揭露现实,又相信人和社会的进步,相信个人奋斗、取得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性。在道德上受到时代的虚伪观念的限制。但是狄更斯的作品以人道主义和社会批判精神、丰富多彩的小说技法,不仅代表着英国维多利亚盛世小说的最高成就,也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一流地位,成为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狄更斯英文介绍|狄更斯的介绍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