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应该怎样来上好一节美术课
要上好一节美术课,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学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量体裁衣,认真分析学生 上课前你要知道你教的是谁,对你要教育的这些人你要知道 小学生有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活泼好学,注意持久性差,儿童早期的绘画是天真烂漫的,在他们的想象中,我们既看不到细节,也看不到透视变形,只看到一种原始的大概的外部形状,画出的东西飘忽不定,不能准确地到达应有的位置,但他们也能用他们所认识的方法表达出物体的样子来,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上,不要刻意去叫学生什么,怎么画,而是让他们发挥想象力随便画。
了解了你要教的对象还不行,一节课重要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课本的内容,两者结合才行。
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
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
”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范画,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灵感,为下面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等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讲、多说、多谈感受,并作适当的引导与补充。
教师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下的奴隶,难以挣脱,即使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
教师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艺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
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准确的引导和补充,以预防学生绘画技巧的不足。
激发兴趣,促进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目的实施的过程。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事物感兴趣了,才会去注意观察与感受。
有了感受,有了真情实感,才能画出动人的作品。
快乐、轻松的课堂,能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让学生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给学生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积极创设合适环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的教态、语言要亲切、生动,多用鼓励的、表扬的语言,增强信心。
比如:“很有创意”、“很好”,“你真聪明”等词句,教师要多用,用好。
《参观和旅行》一课,课前我在教室挂上了一些旅游景点的照片,学生观察欣赏,置身于美妙的墨色之中,让学生说一说想法,谈一谈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入。
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可给学生一个当小老师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学活动是一种情感的互动过程, 是一种充满情意的交流过程,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
没有感情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而且感情是双方面的,要求学生有情感,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对学生充满深厚的爱,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让学生教学生,讲台上的学生尽力表达,下面的学生听得很认真,想找出不足自己上台去补充,也当一回小老师。
此时,教师的作用就是给予肯定和补充不足,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产生发挥与表达的愿望,趁热打铁让学生作画,把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
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可以动手帮学生改一改,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改,久而久之就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使全体学生一起进步。
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相信他们都能在各自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
拓展思维,培育创造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是,创作画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发展智力开拓思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不容易想象创造出富有自己想法的画面,这是他们长期模仿而产生的结果,下笔程式化,思维过程化,不是自己观察想象加工主动创造出来的画,而是不动脑筋的记忆结果,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动脑让学生去思维去想象,例如:通过投影录像示范画,出外写生,还有把绘画步骤编成儿歌活泼生动又容易记忆。
调动小学生作画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表现所想反映的内容,使学生心情抒畅,激发创作欲望,并对他们的作品及时予以表扬,使他们增强创作信心。
例如:在《船》的教学中,主要是要求大家巧想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来制作船,我不仅出示我示范的作品,而且利用废旧可乐瓶做成的成品让学生欣赏,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完成可以放在展台上让大家观赏,这样学生制作认真、积极,作品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极富创造性。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1)教师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的评价反馈。
但教师的评价更多的是正面评价,评价中带有鼓励,评价中带有指导,要用好眼神,目光和眼光应该具有亲和力,亲切自然,饱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要多对学生微笑,给他勇气,使其建立自信,肯定地点点头,让他信心十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2)师生互评。
当学生的作业展示出来后,可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件作品
为什么
”等,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但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还可以了解学生认识事物的态度、思维方式及个性特点;(3)自评。
当学生完成美术作业后,可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可介绍作品的内容,或说明创作的动机、过程,也可以介绍作品中自己感觉最得意的地方或不足之处。
学生的自我评价既可以实现自我需要,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自主发展。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 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
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美术教学的独特是不可代替的,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使人感情丰富,心灵美好,品格高尚,使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使课堂产生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产生愉悦的情绪,以此来启动学生内在的活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小学美术课的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法也要灵活多样,只有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做到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当幼儿美术老师有哪些要求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难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简单地讲,幼儿园美术活动任务难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对美术活动的难度估计不足、判断不准,使得活动整体太难或太易。
我们尝试将当前幼儿园美术活动难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同一活动操作步骤数量太多 一项美术活动所包含的操作步骤的数量将会影响活动完成的整体难度,操作步骤的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不适宜。
步骤过多会超越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得幼儿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过少则没有挑战性,幼儿可能会失去参与的热情。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现实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容易将活动步骤设置得太多,如在某幼儿园大班的一项剪裁唐装的美术活动中,活动的最终任务是希望幼儿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剪裁并制作出一件唐装。
活动整体上包含四步:步骤一——小组成员协商分配任务,画好设计图;步骤二——将设计图用粉笔画在布料上;步骤三——画出自己喜欢的开襟;步骤四——按照画好的设计图进行剪裁,并将剪裁下来的唐装固定在硬纸板上;步骤五——做自己喜欢的盘扣,然后将盘扣固定在唐装上。
由于操作步骤的数量太多,活动难度已经超出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导致幼儿难以完成任务。
(二)单个任务难度太大或单一任务过度重复 美术活动中单个任务难度太大或单一任务过度反复对幼儿的发展都不利,前者使幼儿难以完成任务,后者可能造成幼儿审美疲劳,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上述案例中的任务二和任务四对幼儿的动手能力造成了挑战,因为幼儿很难在光滑的布料上画出适当比例的设计图并进行剪裁。
这一步骤难以顺利完成,势必会影响到后面的任务完成的质量。
(三)对美术活动材料的选择不当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特点决定了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材料选择不当会增加儿童完成活动任务的难度,影响活动开展的效果以及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案例中教师做唐装所使用的布料是真实生活中制作唐装所使用的丝绸布料,这种布料虽然贴近现实,但布料过于光滑和轻薄,必然导致大班幼儿很难在上面画设计图并进行剪裁。
这表明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材料的特点与幼儿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四)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不当 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班级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三种。
在组织幼儿园美术活动时,教师往往需要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来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不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会增加任务的难度,减少儿童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降低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为单纯追求教学效率,呆板地在所有活动环节都采取集体授课的教学形式,使儿童成为实现教师自身教育意图的工具。
这势必降低儿童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儿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恰当的活动任务。
二、对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对美术活动内含的各种教育要求缺乏细致的分析和思考 美术活动都包含着一定的分解步骤,每一步骤又包含着对儿童特定的发展要求,这都需要教育者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判断,并由此思考相应的教学组织策略。
美术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步骤过多、任务过难的情况,主要原因便是教育者缺乏对活动内容的分段分析,对不同活动步骤和任务所包含的对儿童的发展要求不明确,加上对儿童已有发展水平缺乏了解,更是加大了美术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的难度。
(二)美术活动材料的选择未被教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元素加以考虑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活动内容和程序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而忽略活动材料本身的教育功能。
实际上,美术材料本身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共同决定了教师对美术材料的选择。
儿童对活动材料的操作和加工是儿童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材料本身的属性内含着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要求,对材料本身的操作不仅能够锻炼儿童相应的能力,而且也关系到儿童能否借助材料来完成活动目标。
在“制作唐装”的案例中,教师选取的丝绸材料显然已经超出了儿童已有的动作能力发展水平,不仅影响了儿童相应操作技能的锻炼,也对活动的顺利完成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教师缺乏对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功能的正确认识 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为儿童提供不同的教学支持,从而有助于激发儿童自主发展的潜能。
但许多教师对不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给予儿童的学习支持了解不够深入,或是过多地采取集体教学形式,从而剥夺了儿童通过合作与协商解决问题的机会;或是盲目放任儿童自主学习,未能通过集体教学的形式使儿童明确美术活动的具体目标,从而造成任务目标模糊,儿童学习受阻。
三、设计适宜的美术活动难度的策略 (一)活动任务难度的设置策略 1、部分任务策略。
部分任务策略是指先呈现部分任务,然后依次呈现其余任务,最后呈现整体任务。
这种方法能有效降低任务本身的负荷。
柯查本(catrambone)提出的子目标方法。
迈尔(Mayer)等提出的分割技术(seg-mentation)和预演技术(pre-training)等都属于这类策略。
幼儿园美术活动任务难度设置主要包括基本知识技能技法和创造性表达两方面。
基本技能技法的难度一般小于创造性表达的难度,在教学活动的第一课时常以技能技法为主,在第二或第三课时中可以加大技法的难度或者在基本技法的基础上添加创造性表达,也可以加上小组合作等组织方式。
如在“剪裁唐装”的活动中,可以采用子目标分解的方法设计成一系列活动。
首先可以是让儿童自行画设计图,在强调设计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让儿童选出本组中最好的设计图;其次是让儿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如何将由小组选出来的设计图画在一张大纸上,以此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第三是请幼儿欣赏盘扣并学习做盘扣,将盘扣和设计图搭配;最后是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件唐装。
预演主要是在活动前将关于活动的 相关知识作为铺垫,提前呈现,以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使幼儿能更好的完成教师预设的任务。
2、自由目标策略。
由于幼儿认知负荷存在个体差异,因此美术学习中的任务设置应具有层次性,以适合不同儿童的需要。
斯万勒(sweller)等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当运用自由目标策略并避免任务过分定向时,可提高学生学习和迁移的成绩。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在避免任务目标过分定向或漫无目标的同时,适当考虑设计不明确的任务或设计多个任务难度序列。
由于同一个年龄班中幼儿之间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
如在制作唐装的美术活动中,对于能力强且很早就完成任务的幼儿,教师可以为其增加创造性表达或装饰的任务;对于能力弱一点的幼儿,则要求完成基本的造型即可。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允许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表达。
(二)视觉化的任务呈现方式 不适宜的活动任务或材料的呈现会增加幼儿的外在认知负荷,因此改变任务和材料的呈现方式可以降低幼儿所承受的外在负荷。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丰富幼儿的审美表象,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审美想像和审美创造能力。
此外,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也决定了美术活动应采用视觉化的呈现方式。
常用的任务呈现方式主要有图片、动画及多种呈现方式的综合使用。
以图片为代表的视觉呈现方式包含丰富的内容,可以激活幼儿大脑中的认知图式,减少幼儿工作记忆中的“冗余”信息,从而降低幼儿的外部认知负荷。
但当图片无法很好地呈现“动态”的教学内容时,则需要用动画的方式来展现任务。
如在大班美术课“有趣的沙画”中,教师先请幼儿欣赏沙画大师创作沙画的DVD视频,然后再让幼儿自己自由创作。
由于任务的复杂性和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单纯的视觉呈现方式有时不能很好地降低儿童的认知负荷,此时,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图片和动画等多种方式来呈现任务。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呈现任务时,如果单一的信息呈现方式即可传达完整且明确的意义,即可以独立呈现,避免增加儿童认知的外在负荷。
当面对较为复杂的任务时,可以同时利用不同的感官通道,让幼儿实现对任务的多元表征,但多种任务呈现方式最好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否则会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增加儿童不必要的外在负荷的结果。
(三)对活动任务难度进行评价 无论是提前对教学活动进行难度判断还是事后进行难度评价,对教学活动改进和完善乃至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
前文所谈到的美术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难度设计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即是由于教师缺乏对活动进行难度评价的能力而引起的。
温妮(winne))指出,完成任务所需的认知过程受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认知加工过程的操作步骤的数目;完成这些操作步骤所需的时间;认知过程的结果达到预定标准的可能性。
这三方面因素关系着任务的难度,因此,通过操纵这三方面因素不仅可以控制任务的难度,而且也可以以此作为评价活动难度的标准。
如在“制作唐装”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影响任务难度的三个维度来对活动难度进行提前评价,即通过判断活动步骤是否过多、时间是否过长以及儿童发展水平和活动标准之间是否存在较大差距等来确定任务难度的适宜性。
同时,这一评价过程还将有助于教师反思活动中所包含的各种任务的具体要求,从而促使教师选择更为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或者是对教学活动内容和步骤进行删减,以此促进活动的有效与顺利开展。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首先看你要考的是哪个级别的教师资格证,中学 大学 不一样。
教师资格证考试一共是考四科: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能力,普通话。
普通话是过二级乙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能力全都合格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了教育学,心理学就是理论知识,你只要能背就可以,教学能力就是大家所说的试讲了,其实这个考试最难的就在这个试讲上了,这个试讲是要刷下去一半的人。
和幼师相比一定是幼师好考些了
浅谈教师如何进行大班幼儿美术活动指导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
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
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
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
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
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
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性潜能,只要得到适时的科学的开发,就能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而且创造力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能越大。
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翼。
那么我们要怎样指导好中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呢
一、选择新颖适合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中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
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
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
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
幼儿往往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这是否意味着每一次活动都要选择一个全新的内容呢
并非如此,我们提倡适度新颖。
这是因为太新和完全陌生的内容,容易使幼儿一无所知而无法理解,难以入手,从而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无法有效地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相反,太熟悉的内容,只会让幼儿重复已有的经验,失去探索与学习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末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而且对水彩笔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装饰花纹。
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幼儿就能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这中间,幼儿需要获得的新经验是如何用已知花纹打扮鱼,使鱼更富美感。
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幼儿既不知道什么是单色画,也不知鱼的基本形状,更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他们怎么可能有兴趣和能力去尝试,以主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呢
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度新颖的内容,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让现实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美术教育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
在美术教育中结合故事、猜谜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感、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
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例如;在活动有花纹的鱼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小鱼有的游戏,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鱼在水里游的感觉,最后学习画鱼。
二、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 创设具有可参与性的美术物质环境和可操作性。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的发挥,而主动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条件有关。
约束幼儿的头脑,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画画只会死板临摹,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习惯听从他人,创造性思维埋没了,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幼儿可以自由交流和表现。
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与教师、同伴讨论互相走动看一看,随时与他人交流有关上课的内容,互相学、互相启发。
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
如在幼儿画太阳时,教师带幼儿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去欣赏太阳的美景,早晨金灿灿的太阳披着朝霞,中午银光闪闪的太阳、白花花的云朵,傍晚红彤彤的太阳与晚霞,通过审美环境的体验,引起幼儿对美的事物产生了敏锐的感知,从而画出的太阳不再是一个模样、一个色彩。
研究表明,让幼儿置身于审美环境之中,不但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美创造性的发挥。
三、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幼儿美术创作的主要特征是表达自己的稚嫩而纯真的内在情感。
因此,老师的评价方法对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再现与诱导很重要。
首先,不能简单地用再现、写实、逼真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而应从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及绘画技能表现等方面来评价。
对作品的评价应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宜采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应从其个人的发展水平来评价。
美术活动时,看着他们的作品总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忍不住拿过画笔,边说边画:这里应该这样
颜色要涂匀,不能留白
正当我为自己改过的作品而自豪时,一个怯怯的声音:老师,别帮我,我能行
在离园活动时,家长总不免要让自己的孩子带他们看看绘画作业,或者在一些美术作品展览时,他们总说:哪幅是你画的啊
这时孩子会指着自己的作品说:这是我的,这里是老师帮我画的。
这些小小片段,相信不只是我有过如此的经历吧
也许老师们会理解为孩子已经在我们的指导中明白了,领悟了。
可细细想来,这似乎又提醒老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
当我们为孩子的作品添上那自认为精彩的一笔时,孩子就觉得,那已经不是他独立完成的作品,不完全属于他了。
这种现象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屡见不鲜,老师为了让幼儿的作品更趋完美,总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审美出发,为孩子的作品添一点,改一点。
目的也是让展示的作品更好,但从幼儿的发展目标来看,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
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
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因为童年时代特有的想象、创造能力一经压制很难再萌发。
因此,不管幼儿画什么,老师和家长都应鼓励幼儿独立想象和创造,尽量与众不同,尽可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
因为一件作品
幼儿教师为什么要在美术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幼儿美术材料的使用经验进行总结
如果你想去好点的幼儿园,必须得上过专业幼儿培训课,特长肯定是越多越好。
美术幼师和音乐幼师哪个比较好
为找工作我觉得就无所谓好坏了,幼师现在很好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