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夜景说说
一个人欣赏夜景的说说【篇一:一个人欣赏夜景的说说】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幻想以后可以买一套房子在高层,可以看见有水有桥有过往的车辆欣赏到夜景,一个人傻傻的抱着笔电发呆的地方,那是飘窗。
今天就让瓜泽网小编带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一个人欣赏夜景的句子吧,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一个人欣赏夜景的句子(一)今天选择坐最后一班校车,所以欣赏到了美丽的夜景。
窗外灯火通明,恍若日漫片尾曲响起时呈现的画面。
靠在窗边,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主角,仿佛下一秒就可以变身拯救世界。
(二)我喜欢这样的夜景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陪我去欣赏(三)很久很久没有这样一个人开着车听着音乐欣赏着夜景了,有一种单身小年轻的感觉,好轻松
(四)不辣么愉快的周六一个人在解放碑游荡准备独自去撸串竟然在大街上偶遇了阿雪一家三口为甚么这么巧难道是命运的安排
一起小小欣赏下夜景心情瞬间好到飞起生活中一点点小确幸感恩(五)一个人的夜晚,一个人的大街上,一个人的漫步,一个人欣赏夜景,在这寒冷的夜晚,一个人吃冰激凌,一个人喝咖啡,一个人的时光,没有他人打扰的时光,这样的平淡,离开了霓虹灯的你,心里藏了多少的秘密,希望有个人能真正的懂你,聆听你心底的秘密(六)如果今天不冷,如果没有感冒
如果没有吃胖穿的衣服还可以拉住拉链
我想一个人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带着耳机欣赏着夜景是最美的事咯(七)预审兄弟多年未见,太热情了,非要和我一起住。
我呢有严重的失
广州哪里有地方比较适合一家四口去玩,不要像长隆一样人这么多。
附近最好有像美食街之类的。
我建议你去广州科技馆玩后,小孩肯定喜欢
后去广州塔,那里很好玩。
我就打算去一趟
周恩来学习的故事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回来时已是深夜了。
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周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
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做了
”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 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周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 “不
”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直到满意这止。
关于周恩来的故事
现在的男人是不留辫子的。
但是,在清朝政府统治的封建时代,全中国的男子必须在脑后梳上一根“猪尾巴”一样的辫子。
男子梳辫,本来是满族人的装束,满族的统治阶级占领了全中国以后,就强迫全国男子留辫,作为臣服的标志。
要不然,就被当作“反叛”,抓去砍头。
梳辫子,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引起过很大的风波。
到了清朝末年,革命派人物首先剪掉自己的辫子。
因此,剪不剪掉这么一根小小的辫子,就成了那时候革命不革命的问题。
那时候,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里有位从山东来的史地教员高亦吾,是位有民族主义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他在(清代最末一个皇帝的年号)年间,的时候,就剪去了辫子,表示他痛恨列强和腐朽的清朝政府的决心。
一九一一年,恩来进入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读书,直接受到高亦吾老师的教育。
高老师常在课堂上激昂慷慨地宣讲革命志士的爱国,宣传爱国思想,学生们听得。
有一次他向恩来和同学们讲述因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失败而壮烈牺牲的七十二烈士的事迹。
他讲得悲壮激越,恩来听得心潮翻滚,热泪满腮。
高老师还常常把当时的革命书籍介绍给同学们。
恩来读了高老师推荐的,深深地被资产阶级革命家十九岁时写的这本书所感动。
年轻的恩来,壮怀激烈,决心为了救国救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革命。
这年十月,领导的辛亥革命获得成功,推翻了清廷,建立了。
消息传到沈阳,学校立刻沸腾起来,在欢呼声中,年轻的周恩来赶忙找来剪刀,剪掉了象征奴役、屈辱的辫子。
他是学校中第一个剪辫子的学生,这在当时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旧时代的学校是崇尚孔夫子的“学而优则仕”,不提倡劳动。
因此清扫教室,烧炉子一类的活都是“卑贱”的堂役的事,周恩来看到堂役们一天到晚干活,很是劳累,出于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他每天总是提前到校,主动打扫教室(这是他帮助老堂役打扫教室)。
一次烧茶炉的老人病倒了,他知道后,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八个铜钱送给了老人,让他买药治病,饱经世上艰辛的老人知道周恩来花销十分谨慎,一日三餐都很节俭,手拿周恩来给的八个铜钱嗫嚅无语,热泪盈眶。
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但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想法,自己的意见就不敢表达出来了,其实,你的想法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
周恩来同志少年时期就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充满着热爱,对未来的祖国有着美好的憧憬,一堂图画课,教师拿着自己画好的一幅山水画贴在黑板上,要学生临摹,同学们都照样画了,唯独周恩来在光秃秃的山上整整齐齐地画了许多树,老师见了很奇怪地问他:“你为什么画些树?为什么不照样画?”他爽朗地回答:“像这样大的山应该有树,无树可惜,略植何妨?”在周恩来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美好向往的感召下,老师转怒为喜,凝视着清秀刚毅的周恩来,许久才离去。
后来他感叹地说:“他哪里是我的学生,实则是我的先生啊
”
李舵 是谁
2022年2月19日,2022年“感动”揭晓,获奖者中既有人们熟悉的人物,也有基层挖掘出来的平凡楷模,人物的选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中国人所经历的2022,他们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获得“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荣誉的有: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陈家顺;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丈夫背着妻子,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备受思乡之苦,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
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表达了特别致敬。
【颁奖词】 罗阳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
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
你听到了么
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
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
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
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
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
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
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
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2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
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
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
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
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2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
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
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
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2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
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
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
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时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现在。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
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
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
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
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 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女,28岁。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22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
202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
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
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
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
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
”她回答:“不后悔。
这样做是我的本能。
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
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陈家顺,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1968年出生。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22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22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
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
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
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决定带着母亲上班。
他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然后每天骑着电动车。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
2022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
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
”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
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
”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
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
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
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
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 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
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
“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
”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9月初,病情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
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202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
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
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
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
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
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
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
”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
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
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
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
他流过浪,做过小贩,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但是没能成功,被判处死刑。
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
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分为两个世界
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
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
1979年,离家31年后,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由台湾至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又经北京、广州、辽源,历时三个多月,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
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
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
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
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
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这个学校一开就是14年。
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
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
渐渐的,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
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
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
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
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
但是歉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
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
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引起强烈反响。
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
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时间,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10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2022年10月,东南亚缅泰边境的“糯康集团”制造“湄公河105惨案”,杀害13名中国船员,震惊世界。
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带领专案组成员,深入案发地,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将策划实施“105”的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犯糯康抓获。
湄公河“105案”密谋策划于境外、组织实施于境外、犯罪后又逃匿藏身于境外,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取证、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开展,犯罪首领糯康与地方势力关系良好。
这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难度。
糯康的大本营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缅甸一侧,他和他手下骨干分子多数时间待在缅甸。
被警方追捕后,糯康逃走杳无音讯。
今年2到4月间,专案组的调查进入了低潮,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跃进带领干警不断搜集新线索,并据此调整策略。
为了把糯康挤到老挝,刘跃进积极和缅甸的军方警方加强联系,督促他们加强对糯康的清剿。
终于,经过六个月的努力,糯康在老挝被抓获。
2022年9月20日,“105案”开庭审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
湄公河“105”案成功侦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彰显了我国政府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也树立了国际警务和司法合作的典范,有力打击了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
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胡忠留在福利学校照顾孤儿们,谢晓君带着女儿回成都探亲。
“能够担的就多担一些,春节嘛,让老师们都回去,我来陪着。
”作为校长,胡忠眼中的福利学校是另一个家,这里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
进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过年。
“成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没有任何损失;但对藏区的孤儿而言,我的到来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颁奖典礼现场的胡忠,比视频中看起来更显苍老。
11年前,这位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辞掉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
福利学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个县、4个民族的143名孤儿被安排在这里寄宿制读书。
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5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时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
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
丈夫离家的前两年,谢晓君都是利用假期过去探望,教音乐的她偶尔还客串几回代课老师。
与孤儿们接触的次数多了,川妹子动了留下来的念头。
2003年,谢晓君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师”。
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
刚来的几个月,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
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通过自学朋友寄来的教材,谢晓君尝试过音乐老师以外的4种角色——数学、生物、生活老师以及图书管理员,顶替离开的支教同行。
“这里只有老师适应孩子,只要对孩子有用,我就去学。
”2022年,谢晓君调去了位置更偏、条件更苦的学校“木雅祖庆”。
她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许诺“一辈子待在这儿”。
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
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初见张平宜,打扮时髦,举止优雅,没有任何理由将她与四川麻风村的“疯婆娘”划上等号。
唯有事实,才能颠覆印象。
在凉山州越西县的大营盘村,当地人都认识这位台湾来的“张阿姨”,她每年都会来:把辍学的孩子“抢”回学校、为征地与政府官员吵架……衣食无忧的张平宜,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
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
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
“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
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
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
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
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
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
”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
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
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22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
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
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刘伟: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
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
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是刘伟的青葱梦想,但10岁那年的一次触电事故,不仅让他失去了双臂,更剥夺了他在绿茵场奔跑的权利。
耽搁了两年学业,妈妈想让刘伟留级,他死活不干。
在家教的帮助下,刘伟利用暑假将两年的课程追了回来,开学考试,他拿到班级前三名。
重回人生轨道的刘伟,一直对体育念念不忘,足球不行,那就改学游泳。
12岁那年,他进入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
“在2022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
”刘伟跟母亲许诺。
谁知厄运又来纠缠,过度的体能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
医生警告说,必须停止训练,否则危及生命。
无奈之下,刘伟与游泳说再见,走进了后来带给他成功的音乐世界。
练琴的艰辛超乎了常人的想象。
由于大脚趾比琴键宽,按下去会有连音,并且脚趾无法像手指那样张开弹琴,刘伟硬是琢磨出一套“双脚弹钢琴”的方法。
每天七八个小时,练得腰酸背疼,双脚抽筋,脚趾磨出了血泡。
三年后,刘伟的钢琴水平达到了专业七级。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刘伟演奏了一首《梦中的婚礼》,全场静寂,只闻优美的旋律。
曲终,全场掌声雷动,他是当之无愧的生命强者。
去年,刘伟又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朱光亚:遥远苍穹中最亮的星颁奖词: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