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红岩江姐名言

红岩江姐说过的名句

1、对勇敢的人,泪水会玷污他的名字。

2、她渐渐地又仿佛看见了雾海之外,有无数红旗在广阔的原野上招展,一眼望不尽的武装的农民,正出没在群山之间。

3、“人生自古谁无死

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

”4、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5、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抹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

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6、人们垂着头,默哀着。

庄严的歌声,渐渐在人丛中升起……胜利的花朵,在烈士的血泊中蓬勃开放。

7、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

这时。

她正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埋进心底。

8、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9、他咬着铅笔,绞着脑汁苦苦思索着,可是,白色的绘图纸上,还没有留下一点点思维的痕迹。

10、在斗争中,我可以学会斗争。

11、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12、你把群众当做自己的父亲,群众才把你看成自己的儿子。

红岩中江姐的经典语言

1.对,我是叫,不过我那个筠,是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平均的均那个筠字,你们不要写错了2.你的话有点道理,在这动荡多变的时代,确有一些人为了个人眼前的‘幸福’而抛弃了崇高的理想。

不过,你的话也不全对,许多革命领袖,,,……你知道,和他的夫人,感情多么深厚,而他们相互间的帮助,又是多么的大呀

3.安息吧,同志,我们定要为你们复仇4.“你说过,剩下孤儿寡妇,一样闹革命

”江姐轻轻吐出心坎里的声音:“我怎能流着眼泪革命

”5.我们的荣誉属于党啊

同志们的这种鼓舞,这种战斗的力量,我应该和同志们共享6.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7.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8. “明霞,别这样。

你们要坚持到底,直到最后胜利。

即使只剩下你一个人,也要坚持

”江姐略停了一下,又轻声说道:“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9.“你看他们,多么坚强的同志。

”江姐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坦然地讲说着深心里的感受——“美蒋反动派的屠杀,和一切垂死的挣扎,难道能够阻挡的最后胜利吗

不,,属于我们的党

”这些是我从小说上粘贴下来的,其实有些话也很经典,但单独放在台面上就不会觉得了,所以就粘贴了这么多,希望对你会有帮助。

红岩 江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

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

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

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

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

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

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和刘少奇,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

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

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

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

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

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

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

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

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

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

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

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

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

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

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

”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

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

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

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

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

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

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

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

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

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

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

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

1959年,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

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

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

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

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

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江姐都说过哪些名言

......你暴风雨中的海燕,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飞翔吧

战斗吧

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

《黑牢诗篇》蔡梦慰可以使皮肉烧焦, 可以使筋骨折断, 铁的棍子, 木的杠子, 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

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 用刺刀来剖腹吧, 挖得出来的, 也只有又红又热的心肝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红岩名言“她渐渐地又仿佛看见了……”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从白色恐怖中传出的低唱,惊天地,泣鬼神,伴着铿锵有力的声音,他们将死亡看做凤凰涅槃,他们的血是纯粹的红,他们的身躯如岩石般坚硬。

难以忘怀的是他们与穷途末路的反动派们进行的殊死搏斗。

折服于江姐坚贞不屈、追求自由的斗争精神;感动于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震撼于韩子栋忍辱负重,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操。

更为那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的故事,热泪盈眶。

江姐红岩

☆ 江竹筠(1920—1949),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夏,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

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

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

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

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

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

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

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

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

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

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

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

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江姐在临死前还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

”而这封遗书现在保存在重庆三峡博物馆。

而就在2022年11月14日,在江姐牺牲58周年这天,这封人称“红色遗书”的文物终于向世人写开尘封已久的秘密。

信中大概说道:“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14日是革命烈士江竹筠(江姐)牺牲58周年之日,三峡博物馆昨天公开展示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江姐遗书。

这封遗书展示了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

遗书提到儿子这封遗书是江姐写给表弟谭竹安的,约十多厘米见方,纸面粗糙,因年代久远,已开始泛黄。

“这是江姐就义前最后的一封信件。

”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江姐既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普通女性,一个孩子的母亲。

她在信中屡次提到儿子彭云。

工作人员说,人们都认为革命战士是钢铁铸成,其实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革命事业外,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遗书字迹相当潦草,不时出现涂改墨迹,可见当时江姐心中对孩子的牵挂之情。

”竹筷削笔烧棉做墨在阴森恐怖的渣滓洞监狱里,江姐是怎样悄悄写下遗书,又是怎样把遗书送出监狱的

三峡博物馆有关人士揭开了谜底。

当时,江姐住在渣滓洞监狱女二号牢房,工作人员说,在遇难前两个月,江姐给表弟谭竹安写下了这封遗书。

当时,监狱中对犯人的控制十分严密,江姐根本无法弄到笔墨写信。

后来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把竹筷一端磨尖当笔,然后拆开棉被,把一些棉花烧成灰,调些清水,就成了墨水。

用自制的笔墨,江姐在一张草纸上写下了此信。

遗书写好后,江姐通过一个看守,悄悄把信带出了监狱,辗转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

解放后,谭竹安将这封宝贵的遗书交给了博物馆并保存至今。

[编辑本段]歌剧《江姐》舞剧《红岩》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这就是歌剧《江姐》。

此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

全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与会和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

剧中的著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绣红旗》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舞台演出本拍摄了同名故事片。

故事梗概:1948年春,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战略反攻。

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已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

在途中,她突然听到丈夫——华莹山纵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消息,抑制住内心的悲痛,毅然直上华莹山,见到了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

国民党反动派四处通缉江姐。

江姐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同志们一道又一次拦住敌人的军车,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

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

重庆解放前夕,敌人在逃跑前,策划屠杀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阴谋。

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为配合我军胜利进军,江姐在集中营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

在这生死的紧急关头,敌人要提前杀害江姐。

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刑场。

山城解放了,五星红旗在新中国的上空飘扬,它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

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

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

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

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

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

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

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

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

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

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

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

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

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

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

”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

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

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

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

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

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

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

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

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

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

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

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

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

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

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

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

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

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红岩》中的好词好句

1:她渐渐地又仿佛看见了雾海之外,有无数红旗在广阔的原野上招展,一眼望不尽的武装的农民,正出没在群山之间.2:人们垂着头,默哀着.庄严的歌声,渐渐在人丛中升起……胜利的花朵,在烈士的血泊中蓬勃开放.3: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许云峰)对勇敢的人,泪水会玷污他的名字。

4:在斗争中,我可以学会斗争。

5: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6:共产党人从来不怕讲明自己的观点。

7: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8: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9:这时,她(江姐)正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

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代替了未曾涌流的泪水。

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

10: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11: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12: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证明我个人的理想和全国人民的要求完全相同,我感到无穷的力量。

人生自古谁无死

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

满意请采纳

红岩江姐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