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钻石要看什么
评价与选购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4C):颜色(Colour)无色为最好,色调越深,质量越差。
在无色钻石分级里,顶级颜色是D色,依次往下排列到Z,在这里只说从D到J的颜色级别,D-F是无色级别,G-J是近无色级别,从K往下基本没有收藏意义,K色以下的戒托做黄金的也很漂亮。
因为从K往下钻石就会逐渐偏黄,选钻的时候,选H 以上的颜色,I-J级别也在近无色范畴,但也能察觉到一丝微黄.具有彩色的钻石,如:黄色、绿色、蓝色、褐色、粉红色、橙色、红色、黑色、紫色等,属于钻石中珍品,价格昂贵。
红钻最为名贵.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分级体系,的分为23个级别,分别用英文字母D-Z来表示。
其中D-N这11个级别是最常用的。
欧洲的颜色级别体系CIBJO为代表。
我国1996年新制定的国家标准综合了GIA、CIBJO,该标准将颜色划分为12个级别,并用D-N和<N来表示,还将百分数法和文字描述并用。
钻石颜色等级D 100 极白E 99F 98 优白G 97H 96 白I 95 微黄白(褐、灰)J 94K 93 浅黄(褐、灰)白L 92M 91 浅黄(褐、灰)N 90 其中FL - “Flawless”,完美无瑕。 在十倍放大镜下内外俱无瑕疵IF - “Internally flawless”,内部无瑕。 在十倍放大镜下只有表面有轻微花痕VVS1, VVS2 - “Very Very Slight”,非常非常小。 在十倍放大镜下有很难看见的瑕疵。 VVS1 净度高于VVS2。 VS1 and VS2 - “Very Slight”,非常小。 在十倍放大镜下可见瑕疵,但肉眼难以辨认。 VS1净度高于VS2。 SI1 and SI2 - “Slight Inclusions”,小瑕疵,肉眼可能看见。 I1, I2 and I3 - “Imperfect”,有瑕疵,可以被肉眼看见。 克拉重量(Carat)在其他三C相同情况下,钻石价格与重量平方成正比,重量越大,价值越高。 钻石重量是以克拉为单位的。 1克拉(ct)=0.2克(g)。 把一克拉平均分成一百份,每一份是一分,商场价签上标的0.3ct,0.4ct就是所说30分40分.重量也有级别之分,0.30ct-0.39ct,0.40ct-0.49ct,0.50ct-0.69ct,0.70-0.89ct,0.90-0.99ct,1.00ct-1.50ct,1.50-2.00ct(每一级别分别由逗号隔开,不是一个级别的,就算差一分,价格也会相差很多,这就是为什么象0.48~0.49,0.68~0.69,0.88~0.89......会很难买到的原因)切工(Cut)D级钻石一颗钻石原石,即使扔到马路也不会有人注意,是切工赋予它,让它有着绚丽火彩.切工是指成品裸钻各种瓣面的几何形状及排列方式.切工分为切割比例,抛光,修饰度三项。 每一项都有五个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EXCELLENT,VERY GOOD,GOOD,FAIR,POOR.一般所见都是标准圆钻型切工。 顶级切工的石头,对于光线反射可以达到一个最接近完美的比例,也就是三项E X(EXCELLENT)切工,但是像这种切工价钱也稍微贵一些,因为它的出成率比较低,比不是三项EX切工的价钱高5%左右,但三项EX的石头火彩绝对是最绚丽的.几种常见切割形式圆形 祖母绿型 椭圆形 梨形 公主方型 枕形 心形 八心八箭-邱比特切工钻石价格的计算公式:钻石的重量, 颜色color(直栏), 净度(横栏),的单价×100×人民币汇率(6.9)即非洲之星Ⅰ可得出钻石的价格。 举例说明:算52分(0.52ct) F VVS1的价格 先查到该等级钻石单价是54 百美元则价格计算为:54×100×6.9(人民币汇率)×0.52(钻石克拉)=19375.20元编辑本段鉴定衡量一颗钻石品质的标准主要有四个维度,即重量(CARAT)、净度(CLARITY)、色泽(COLOUR)和切工(CUT),也就是通常所说的“4C标准”。 这个标准由GIA()创立,是目前在世界上包括中国最为主流的钻石评价标准。 钻石由国际认可的宝石学家进行鉴定并签发第三方独立的意见书,基于4C标准,继而决定钻石价格。 目前国际最权威的宝石鉴定鉴定实验室为IGI,GIA钻石的简易鉴别方法:需要借助一个10-20倍放大镜作辅助并作数个简单的观测。 方法一: 观察钻石的腰部,若是磨沙状腰围就最适合用此方法,钻石因为比任何冒仿品坚硬,因此不会像冒仿品般出现细条状的纹路,钻石的腰围乃呈颗粒状外观。 方法二:钻石比冒仿品坚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线往往会比钻石的感觉圆钝,而钻石的刻面稜线必是锐利的。 方法三: 基于钻石比冒仿品坚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线常常出现磨损的情况。 方法四: 若钻石留有天然面,天然面上有机会发现到钻石独有的『三角形生长纹』。 方法五: 若钻石出现崩断口,外观通常皆为阶梯状,而冒仿品则会截然不同地呈弯弧或贝壳状。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风度翩翩 含情脉脉 彬彬有礼 彼岸花开 镜花水月,梦狸伊人 红袖添香 枫叶流丹 生如夏花 笑语嫣然 云淡风轻 天淡云闲 霞蔚云蒸 草长莺飞 轻歌曼舞 水流云散 楚梦云雨 重温旧梦 大梦初醒 浮生若梦 飞熊入梦 更长梦短 黄梁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风度翩翩 含情脉脉 彬彬有礼彼岸花开 镜花水月,梦狸伊人 红袖添香 枫叶流丹生如夏花 笑语嫣然 云淡风轻 天淡云闲霞蔚云蒸 草长莺飞 轻歌曼舞 水流云散 楚梦云雨 重温旧梦 大梦初醒 浮生若梦 飞熊入梦更长梦短 黄梁美梦 黄梁一梦 好梦不长 好梦难成魂牵梦萦 恍如梦境 梦笔生花 梦幻泡影 梦寐以求梦中说梦 南柯一梦 如梦初醒 熊罴入梦夜长梦多 醉生梦死 浮华落尽 华灯初上子夜未央 洗尽铅华 浮生若梦 醉卧红尘 低吟浅唱 1. 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锈铁会呻吟,会晃悠颤栗……据说它的最大摆度是十八厘米,此时它却纹丝不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倒塌。 这在工业革命的辉煌中屹立的巨人,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 2. 埃菲尔铁塔在初建时涂覆了一道油性铁红底漆和两道亚麻油铁红漆,外加一道厚厚的亮红色清漆,根据规格书要求,外表的颜色从底部到上部由深变浅。 3. 法国人说,埃菲尔铁塔是“首都的瞭望台”,事实的确如此。 它设有上、中、下三个瞭望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三个瞭望台各有不同的视野,也带来不同的情趣。 一个世纪以来,每年大约有300万人登临塔顶,俯瞰巴黎市容,叹为观止。 4.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它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同被誉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 5. 埃菲尔铁塔如同一位巨人屹立在这个城市中,观望着人们的生活。 6. 若在某年某月某天,你与我在法国的某个地方眺望埃菲尔铁塔,我愿陪你到白头。 7. 埃菲尔铁塔的含义是: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何时,假若你愿意回头看,我会一直在守候。 8. 有人说,埃菲尔铁塔的物语就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你肯回头,我就一直在你身后。 9.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建筑物像埃菲尔铁塔那样同时是技术先进而材料过时,毫无意义的。 10. 我们周围一片寥落死寂。 就连塞纳河对岸的埃菲尔铁塔,平时那么令人慰藉,此刻也像烧焦的废铁架了。 11. 你知道埃菲尔铁塔周围为什么没有高的建筑物吗 因为几乎在巴黎的任何地方,抬头都可以看到它。 所以,这座铁塔本身就是一句很美的情话:无论何地,无论何时,假若你愿意回头看,我一直在守候。 20 世纪 70 年初涉文坛的贾带着浓厚的乡恋 , 创造了田园商州乡土氛围。 90 年代 , 贾平凹小说创作有了显著变化 , 由乡村创作转向城市书写 , 与之相伴随的是贾平凹对待城乡态度的变化。 他既认识到了城市文明的发展标志着时代的进步 , 却又满怀对城市文明侵吞传统农耕文明的焦虑。 他对现代城市文明的负面作用进行了反思 , 在《废都》、《白夜》、《土门》等作品中对城市文明进行了批判。 经历着情感的困惑与悲虑 , 作家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心灵栖息地 , 最终他还是把目光投向了他的故乡 , 当他面对以往熟悉的故土时 , 他竟然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慰藉 , 对故土的现状和未来充满迷茫。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 贾平凹用长篇小说《秦腔》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 , 这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 , 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正如贾平凹所说 : “现在我为故乡写这本书 , 却是为了忘却的回忆 , 失去根的哀叹 , 确实是一次寻根的过程。 ” 一、为苍凉的农村现实哀叹贾平凹是一位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作家。 《秦腔》这部沉重之作贴近生活 , 贴近现实 , 表现了作家对当下农村的热情和关怀。 然而 , 作品展现的不是当下农村的勃兴和繁荣 , 而是农村的贫困和凋敝的现实 , 让我们看到的是农村重新陷入到另外一种沉重和苍凉之中的景象。 《秦腔》所写的是关中大地上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沉积的村子———清风街一年左右琐碎泼烦的日子 , 透过那些鸡零狗碎的琐事我们看到了当下农村的社会风气 : 乡镇基层政权勾心斗角 , 乡zheng府强行摊派 , 乡干部吃喝成风 , 农村经济停滞不前。 这些现象使农村出现了更复杂的问题 : 随着耕地的逐步减少 , 有限的土地在极度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 , 粮食产量不再提高 , 而化肥、农药、种子的价格以及各种各样的税费却迅速上涨 , 村民日渐窘迫起来 , 而乡干部工作方式的简单粗暴导致清风街发生了一场轰动全县的抗税事件。 农民单凭地里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 , 不少人家便让青壮年进城打工 , 如俊德 , 甚至抛弃土地 , 全家进城打工。 当夏风问赵宏生清风街有多少人在省城打工时 , 赵宏生说 : “大概有几十吧。 除了在饭店做饭当服务员外 , 大多是卖炭呀 , 捡破烂呀 , 贩药材呀 , 工地上当小工呀 , 还有的谁知道都干了些啥 , 反正不回来。 回来的 , 不是出了事故用白布裹了尸首 , 就是缺胳膊少腿儿。 ” [1]495 西街的李建打工从脚手架上跌下来死了 , 白雪的侄子白路也是打工摔死的。 出事的家庭塌了天 , 幸免的也只能是累死累活地在贫困线上挣扎。 青壮年从村庄出走 , 也带走了村庄的活力 , 外出打工的村民的土地无人耕种而出现土地荒芜。 更让人感到揪心的是 , 当夏天智过世时 , 村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残 , 连抬棺的人手都不够。 夏天义被大面积滑坡所埋没 , 村里也因没有主要劳力无法刨出其尸体 , 最后只好作罢 , 权当是夏天义得到了厚葬。 整个农村呈现出衰败的情景 , “希望的田野”变成了“废村”。 作品就这样讲述了农民与土地剥离的解脱与无奈 , 失落与无助。 现代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面临着破裂和毁灭 , 农耕文明正在惨淡地退去 , “离土”引发了土地信仰的动摇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异。 人与地之间的冲突是通过夏君亭和夏天义之间的冲突来表现的。 夏君亭这位年轻村干部认为村里人光有粮食是不能过好日子的 , 为了解决村民缺钱的问题 , 他在村里的耕地建农贸市场以繁荣经济 , 致力于拯救清风街的衰败。 老主任夏天义则为土地收拢不住人痛心疾首 , 清风街这个担任村干部三十多年的老党员 , 这个在时代的风云中有着辉煌过去的清风街最高“统帅” , 他执著地坚守和维护着脚下的土地。 同时他又迷茫、不解 , “他不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在土地上干活 , 天底下最不亏人的就是土地啊 , 土地却留不住了他们 ! ”这痛心的话语掺杂着一个农民对于土地的痴迷和刻骨的眷顾。 他带领哑巴和引生三个体弱病残修七里沟 , 改造河滩地 , 他不顾自己的年迈和家里人的反对租种俊德抛荒的土地 , 反对君亭占用耕地建农贸市场 , 坚决抵制村里用七里沟来换鱼塘 , 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理七里沟淤地 , 最后“天葬”在他心爱的土地里 , 和这一块自己热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夏天义这种愚公式的行为 , 这种脱离当下现实和经济规律的道德完成和精神实现 , 虽然有崇高和悲壮的意味 , 但也流露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孤独、尴尬和无奈。 作家通过夏天义对乡土的留恋和执著 , 表达了一种理想 : 人来于土 , 归于土 , 把大地当作文明的根来理解 , 恢复人对大地万物的依恋感情。 这种理想透露出作家内心深处那种土地重于一切的观念 , 由此可见贾平凹在乡村消失过程中的恋土情结。 《秦腔》也完成了当下乡村在社会转型期的嘈杂熙攘的世风图景 : 农民的困惑、依恋、无奈和挣扎。 二、为传统文化的悲剧命运咏叹秦腔与秦地人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 清风街上的人也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这种古老的艺术 , 在《秦腔》里 , 作者对秦腔的描写次数极多。 不仅对秦腔的历史、艺术价值作了大量的阐述和定义 , 而且对秦腔的音乐也有细致的记载 , 比如对音乐唱段的直接记录和描写 , 对剧情的分类 , 脸谱的介绍等等 , 而且作者还塑造了一个秦腔迷夏天智。 夏天智在“文革”期间被批斗 , 在被关押时曾想自尽 , 因无意中听到别人所唱的秦腔而打消了自尽的念头 , 事后他深怀感激地说 : “这秦腔救过我的命哩 ! ”从此他对秦腔一往情深。 他退休之后主动用村里的高音喇叭播放秦腔 , 平时闲暇之际就跟别人唱和秦腔或是在家里往马勺背上画秦腔脸谱 , 甚至把夏风的结婚宴会办成了秦腔脸谱展览会。 后来又在剧团下乡巡演时办秦腔脸谱展览会 , 随后要夏风协助他出版秦腔脸谱书。 尽管秦腔已受到冷落 , 需要自费出书 , 但他仍乐此不疲 , 逢人便唱秦腔 , 赠马勺脸谱。 在他看来 , 不懂秦腔就不算秦人 , 以至他在县医院治病时还对夏雨说 : “你现在就回去取 , 没秦腔听在病床上躺得住 ? ”临死前他还要求播放秦腔 , 入殓时要盖脸谱马勺才瞑目 , 入葬时伴随着他的都是秦腔声。 夏天智的儿媳白雪也是秦腔艺术的精灵。 白雪既是夏天智的儿媳 , 更是其艺术知音 , 两者都有相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认同。 白雪人好戏好 , 对秦腔艺术执著 , 尽管县剧团演出不景气 , 但她仍不改初衷。 结婚后夏风要把她调入省城 , 她却决意不去 , 她觉得 : “我到省城干啥呀 , 辛辛苦苦练了十多年功 , 不演戏才不去哩 ! ”她简直是秦腔精神的化身。 然而 , 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 《秦腔》中的秦腔同样面临悲剧性*命运。 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在社会转型时期却走向了没落 , 它的衰颓之势并非靠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的。 在市场化与时尚化的猛烈冲击下 , 它被现代文化所淹没 , 宿命般地走向衰亡。 夏中星的秦腔振兴计划并没有带来秦腔的繁荣 , 县剧团更是每况愈下 , 不但没有一个观众 , 他还差点被人打了 , 演员只好各自组成乐班走村串户为人吹吹唱唱。 而陈星在万宝酒楼开业演唱流行歌曲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秦腔竟抵不过流行歌曲。 秦腔名角王老师唱了一辈子秦腔 , 年老后想出一盘带有纪念意义的唱腔磁带也不得。 热爱秦腔的白雪也最终落了个只为丧事而歌 , 又遭丈夫遗弃的不幸结局。 夏天智终于出版了秦腔脸谱 , 每天坚持在家里播放秦腔 , 可他的收音机喇叭最后还是随着他的病死而哑。 他的死亡隐喻的正是乡村文化的尴尬处境和悲剧性*终结。 秦腔迷夏天智的死 , 可以看作是民间精神、民间文化的一种的衰败 ; 白雪从对秦腔的痴狂到沦落为红白喜事唱歌 , 体现了作家非常浓重的绝望感。 作品以秦腔做引 , 高亢深沉、激扬悲凉的秦腔贯穿始终 , 给人一种如歌如泣、忧伤无奈的感觉。 秦腔是终曲 , 也是告别 , 它与古老的乡村文明一样 , 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贾平凹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的传统精神的作家 , 其创作心理中深深地潜藏着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认同 , 他既对秦腔倾注深深的热爱 , 又对它的式微惋叹不已。 在小说的结尾 , 当秦腔随着夏天义的死和秦剧团的解散 , 逐渐走向衰落时 , 深重的哀叹才显得真实可信 , 鲜明的挽歌情调才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读者。 三、为乡村伦理秩序的消亡凭吊其实 , 秦腔在乡村世界的衰微并不是这部小说的主题 , 秦腔的衰微在很大程度上隐含着传统文化道德在那片土地上的衰落。 在广大乡村 , 传统文化与道德在维护日常生活秩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 这种突如其来的衰落对他们来说 , 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 , 伴随着传统文化与道德约束力的丧失 , 人们精神变得空虚 , 行动失去公共原则 , 内心变得无所适从。 在小说中 , 作者虽然也写到了相处友好的夏家四兄弟 , 平时有好菜好酒必相互请吃 , 过年整个家族一起吃 , 挨家挨户去吃 , 认为这样吃年饭最能体现家风 , 平时许多事情也都是家族里自行解决 , 这就是建立在血缘、伦理根基上的土性*文化。 可与清风街的混乱无序、丑恶滋生比较 , 四家四兄弟的这种做法根本唤不回那越来越远的传统文化道德。 当然 , 夏天智无疑是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坚守者 , 他给清风街糅进了两种东西 : 一是仁厚 , 一是儒雅。 在清风街的日常生活中 , 他不允许儿子庆玉多占集体一点地 , 教育庆玉作为教师不能因私事耽搁学生上课 , 提醒孙子光利干公家要把事当个事干。 他的为人处事中总是恪守体现着扶危济困的传统道德 , 不管是他对秦安的关心匡扶 , 还是他对若干贫困孩子的资助 , 都一再强化着夏天智作为一种传统道德精神载体所独具的人格魅力。 但夏天智的这种人格魅力却渐渐失去 , 眼瞅着清风街由于人心的混乱而变得越来越失序却无可奈何。 比如 : 作品中夏天义的五个儿子在对待老人问题上的表现 , 处处与乡村传统道德背道而驰。 为给老人迁坟的事 , 瞎瞎与大嫂淑贞打骂不止 ; 为了老人的口粮 , 兄弟间相互扯皮以至大打出手 ; 当二婶说起要治眼病时 , 立即引起儿子媳妇们的不满。 瞎瞎的媳妇更是明白无误地说 : “人老了总得有个病 , 没了病那人不就都不死啦 ?! ”就连夏天义被意外地埋在了土堆里 , 因树碑的钱和费用也引起了兄弟妯娌间的激烈吵闹 ; 夏庆玉不顾家庭的责任和舆论的指责 , 与有夫之妇黑娥勾搭成奸 , 一点也不考虑自己家人及黑娥丈夫武林的感受。 庆玉与黑娥的最终结合 , 并没让人感到多少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味 , 让人感到的只是肉欲上的满足和道义上的无耻。 听说患病的秦安四五年里都没事 , 秦安媳妇却呜呜哭起来 , 说 : “那我就死呀 , 他还要活那么久 , 我咋受得了罪呀 ! ”另外 , 文中还谈到了君亭导演的抓赌事件 , 老实巴交的屈明泉因愤杀人 , 丁霸槽酒楼上妓女卖|婬* , 进城打工的村民发财无门入室行凶……轻描淡写间 , 乡村朴素情怀和伦理秩序的衰败 , 已跃然纸上。 村民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人心的混乱和乡村现实的失序 , 已触目惊心。 而且作者还特别突出了夏天义的悲剧意义 : “夏天义身上有着深刻的历史烙印、丰富的时代悲喜剧内涵……历史与道德、经济与人文在他身上是错位的 , 这种复杂性*中蒸腾而出的人生况味和历史惆怅 , 构成了一种悲剧美。 ” [2]《秦腔》是回忆、是哀伤的表白 , 是无奈的荒原上的挽歌。 贾平凹在《秦腔》里写出了处于式微瓦解状态的乡村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凭吊和惋惜 , 它是贾平凹行将逝去的故乡的纪念碑 , 也是他漫长的精神旅途上的里程碑 , 它记载着作家 30 年寻找的心路历程 , 也标志着他一贯视为精神家园的乡土故乡的失去。 这失去表现了贾平凹对故乡传统文明衰落的无助迷茫。 事实上 , 只要体味到《秦腔》不动声色*的叙述所形成的整体上的巨大沉默 , 便不难发现作家意欲告别、忘却的心态。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初涉文坛的贾平凹带着浓厚的乡恋情结 , 创造了田园般的商州乡土氛围。 90 年代 , 贾平凹小说创作有了显著变化 , 由乡村创作转向城市书写 , 与之相伴随的是贾平凹对待城乡态度的变化。 他既认识到了城市文明的发展标志着时代的进步 , 却又满怀对城市文明侵吞传统农耕文明的焦虑。 他对现代城市文明的负面作用进行了反思 , 在《废都》、《白夜》、《土门》等作品中对城市文明进行了批判。 经历着情感的困惑与悲虑 , 作家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心灵栖息地 , 最终他还是把目光投向了他的故乡 , 当他面对以往熟悉的故土时 , 他竟然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慰藉 , 对故土的现状和未来充满迷茫。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 贾平凹用长篇小说《秦腔》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 , 这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 , 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正如贾平凹所说 : “现在我为故乡写这本书 , 却是为了忘却的回忆 , 失去根的哀叹 , 确实是一次寻根的过程。 ”一、为苍凉的农村现实哀叹贾平凹是一位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作家。 《秦腔》这部沉重之作贴近生活 , 贴近现实 , 表现了作家对当下农村的热情和关怀。 然而 , 作品展现的不是当下农村的勃兴和繁荣 , 而是农村的贫困和凋敝的现实 , 让我们看到的是农村重新陷入到另外一种沉重和苍凉之中的景象。 《秦腔》所写的是关中大地上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沉积的村子———清风街一年左右琐碎泼烦的日子 , 透过那些鸡零狗碎的琐事我们看到了当下农村的社会风气 : 乡镇基层政权勾心斗角 , 乡zheng府强行摊派 , 乡干部吃喝成风 , 农村经济停滞不前。 这些现象使农村出现了更复杂的问题 : 随着耕地的逐步减少 , 有限的土地在极度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 , 粮食产量不再提高 , 而化肥、农药、种子的价格以及各种各样的税费却迅速上涨 , 村民日渐窘迫起来 , 而乡干部工作方式的简单粗暴导致清风街发生了一场轰动全县的抗税事件。 农民单凭地里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 , 不少人家便让青壮年进城打工 , 如俊德 , 甚至抛弃土地 , 全家进城打工。 当夏风问赵宏生清风街有多少人在省城打工时 , 赵宏生说 : “大概有几十吧。 除了在饭店做饭当服务员外 , 大多是卖炭呀 , 捡破烂呀 , 贩药材呀 , 工地上当小工呀 , 还有的谁知道都干了些啥 , 反正不回来。 回来的 , 不是出了事故用白布裹了尸首 , 就是缺胳膊少腿儿。 ” [1]495 西街的李建打工从脚手架上跌下来死了 , 白雪的侄子白路也是打工摔死的。 出事的家庭塌了天 , 幸免的也只能是累死累活地在贫困线上挣扎。 青壮年从村庄出走 , 也带走了村庄的活力 , 外出打工的村民的土地无人耕种而出现土地荒芜。 更让人感到揪心的是 , 当夏天智过世时 , 村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残 , 连抬棺的人手都不够。 夏天义被大面积滑坡所埋没 , 村里也因没有主要劳力无法刨出其尸体 , 最后只好作罢 , 权当是夏天义得到了厚葬。 整个农村呈现出衰败的情景 , “希望的田野”变成了“废村”。 作品就这样讲述了农民与土地剥离的解脱与无奈 , 失落与无助。 现代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面临着破裂和毁灭 , 农耕文明正在惨淡地退去 , “离土”引发了土地信仰的动摇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异。 人与地之间的冲突是通过夏君亭和夏天义之间的冲突来表现的。 夏君亭这位年轻村干部认为村里人光有粮食是不能过好日子的 , 为了解决村民缺钱的问题 , 他在村里的耕地建农贸市场以繁荣经济 , 致力于拯救清风街的衰败。 老主任夏天义则为土地收拢不住人痛心疾首 , 清风街这个担任村干部三十多年的老党员 , 这个在时代的风云中有着辉煌过去的清风街最高“统帅” , 他执著地坚守和维护着脚下的土地。 同时他又迷茫、不解 , “他不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在土地上干活 , 天底下最不亏人的就是土地啊 , 土地却留不住了他们 ! ”这痛心的话语掺杂着一个农民对于土地的痴迷和刻骨的眷顾。 他带领哑巴和引生三个体弱病残修七里沟 , 改造河滩地 , 他不顾自己的年迈和家里人的反对租种俊德抛荒的土地 , 反对君亭占用耕地建农贸市场 , 坚决抵制村里用七里沟来换鱼塘 , 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理七里沟淤地 , 最后“天葬”在他心爱的土地里 , 和这一块自己热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夏天义这种愚公式的行为 , 这种脱离当下现实和经济规律的道德完成和精神实现 , 虽然有崇高和悲壮的意味 , 但也流露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孤独、尴尬和无奈。 作家通过夏天义对乡土的留恋和执著 , 表达了一种理想 : 人来于土 , 归于土 , 把大地当作文明的根来理解 , 恢复人对大地万物的依恋感情。 这种理想透露出作家内心深处那种土地重于一切的观念 , 由此可见贾平凹在乡村消失过程中的恋土情结。 《秦腔》也完成了当下乡村在社会转型期的嘈杂熙攘的世风图景 : 农民的困惑、依恋、无奈和挣扎。 二、为传统文化的悲剧命运咏叹秦腔与秦地人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 清风街上的人也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这种古老的艺术 , 在《秦腔》里 , 作者对秦腔的描写次数极多。 不仅对秦腔的历史、艺术价值作了大量的阐述和定义 , 而且对秦腔的音乐也有细致的记载 , 比如对音乐唱段的直接记录和描写 , 对剧情的分类 , 脸谱的介绍等等 , 而且作者还塑造了一个秦腔迷夏天智。 夏天智在“文革”期间被批斗 , 在被关押时曾想自尽 , 因无意中听到别人所唱的秦腔而打消了自尽的念头 , 事后他深怀感激地说 : “这秦腔救过我的命哩 ! ”从此他对秦腔一往情深。 他退休之后主动用村里的高音喇叭播放秦腔 , 平时闲暇之际就跟别人唱和秦腔或是在家里往马勺背上画秦腔脸谱 , 甚至把夏风的结婚宴会办成了秦腔脸谱展览会。 后来又在剧团下乡巡演时办秦腔脸谱展览会 , 随后要夏风协助他出版秦腔脸谱书。 尽管秦腔已受到冷落 , 需要自费出书 , 但他仍乐此不疲 , 逢人便唱秦腔 , 赠马勺脸谱。 在他看来 , 不懂秦腔就不算秦人 , 以至他在县医院治病时还对夏雨说 : “你现在就回去取 , 没秦腔听在病床上躺得住 ? ”临死前他还要求播放秦腔 , 入殓时要盖脸谱马勺才瞑目 , 入葬时伴随着他的都是秦腔声。 夏天智的儿媳白雪也是秦腔艺术的精灵。 白雪既是夏天智的儿媳 , 更是其艺术知音 , 两者都有相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认同。 白雪人好戏好 , 对秦腔艺术执著 , 尽管县剧团演出不景气 , 但她仍不改初衷。 结婚后夏风要把她调入省城 , 她却决意不去 , 她觉得 : “我到省城干啥呀 , 辛辛苦苦练了十多年功 , 不演戏才不去哩 ! ”她简直是秦腔精神的化身。 然而 , 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 《秦腔》中的秦腔同样面临悲剧性*命运。 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在社会转型时期却走向了没落 , 它的衰颓之势并非靠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的。 在市场化与时尚化的猛烈冲击下 , 它被现代文化所淹没 , 宿命般地走向衰亡。 夏中星的秦腔振兴计划并没有带来秦腔的繁荣 , 县剧团更是每况愈下 , 不但没有一个观众 , 他还差点被人打了 , 演员只好各自组成乐班走村串户为人吹吹唱唱。 而陈星在万宝酒楼开业演唱流行歌曲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秦腔竟抵不过流行歌曲。 秦腔名角王老师唱了一辈子秦腔 , 年老后想出一盘带有纪念意义的唱腔磁带也不得。 热爱秦腔的白雪也最终落了个只为丧事而歌 , 又遭丈夫遗弃的不幸结局。 夏天智终于出版了秦腔脸谱 , 每天坚持在家里播放秦腔 , 可他的收音机喇叭最后还是随着他的病死而哑。 他的死亡隐喻的正是乡村文化的尴尬处境和悲剧性*终结。 秦腔迷夏天智的死 , 可以看作是民间精神、民间文化的一种的衰败 ; 白雪从对秦腔的痴狂到沦落为红白喜事唱歌 , 体现了作家非常浓重的绝望感。 作品以秦腔做引 , 高亢深沉、激扬悲凉的秦腔贯穿始终 , 给人一种如歌如泣、忧伤无奈的感觉。 秦腔是终曲 , 也是告别 , 它与古老的乡村文明一样 , 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贾平凹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的传统精神的作家 , 其创作心理中深深地潜藏着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认同 , 他既对秦腔倾注深深的热爱 , 又对它的式微惋叹不已。 在小说的结尾 , 当秦腔随着夏天义的死和秦剧团的解散 , 逐渐走向衰落时 , 深重的哀叹才显得真实可信 , 鲜明的挽歌情调才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读者。 三、为乡村伦理秩序的消亡凭吊其实 , 秦腔在乡村世界的衰微并不是这部小说的主题 , 秦腔的衰微在很大程度上隐含着传统文化道德在那片土地上的衰落。 在广大乡村 , 传统文化与道德在维护日常生活秩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 这种突如其来的衰落对他们来说 , 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 , 伴随着传统文化与道德约束力的丧失 , 人们精神变得空虚 , 行动失去公共原则 , 内心变得无所适从。 在小说中 , 作者虽然也写到了相处友好的夏家四兄弟 , 平时有好菜好酒必相互请吃 , 过年整个家族一起吃 , 挨家挨户去吃 , 认为这样吃年饭最能体现家风 , 平时许多事情也都是家族里自行解决 , 这就是建立在血缘、伦理根基上的土性*文化。 可与清风街的混乱无序、丑恶滋生比较 , 四家四兄弟的这种做法根本唤不回那越来越远的传统文化道德。 当然 , 夏天智无疑是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坚守者 , 他给清风街糅进了两种东西 : 一是仁厚 , 一是儒雅。 在清风街的日常生活中 , 他不允许儿子庆玉多占集体一点地 , 教育庆玉作为教师不能因私事耽搁学生上课 , 提醒孙子光利干公家要把事当个事干。 他的为人处事中总是恪守体现着扶危济困的传统道德 , 不管是他对秦安的关心匡扶 , 还是他对若干贫困孩子的资助 , 都一再强化着夏天智作为一种传统道德精神载体所独具的人格魅力。 但夏天智的这种人格魅力却渐渐失去 , 眼瞅着清风街由于人心的混乱而变得越来越失序却无可奈何。 比如 : 作品中夏天义的五个儿子在对待老人问题上的表现 , 处处与乡村传统道德背道而驰。 为给老人迁坟的事 , 瞎瞎与大嫂淑贞打骂不止 ; 为了老人的口粮 , 兄弟间相互扯皮以至大打出手 ; 当二婶说起要治眼病时 , 立即引起儿子媳妇们的不满。 瞎瞎的媳妇更是明白无误地说 : “人老了总得有个病 , 没了病那人不就都不死啦 ?! ”就连夏天义被意外地埋在了土堆里 , 因树碑的钱和费用也引起了兄弟妯娌间的激烈吵闹 ; 夏庆玉不顾家庭的责任和舆论的指责 , 与有夫之妇黑娥勾搭成奸 , 一点也不考虑自己家人及黑娥丈夫武林的感受。 庆玉与黑娥的最终结合 , 并没让人感到多少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味 , 让人感到的只是肉欲上的满足和道义上的无耻。 听说患病的秦安四五年里都没事 , 秦安媳妇却呜呜哭起来 , 说 : “那我就死呀 , 他还要活那么久 , 我咋受得了罪呀 ! ”另外 , 文中还谈到了君亭导演的抓赌事件 , 老实巴交的屈明泉因愤杀人 , 丁霸槽酒楼上妓女卖|婬* , 进城打工的村民发财无门入室行凶……轻描淡写间 , 乡村朴素情怀和伦理秩序的衰败 , 已跃然纸上。 村民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人心的混乱和乡村现实的失序 , 已触目惊心。 而且作者还特别突出了夏天义的悲剧意义 : “夏天义身上有着深刻的历史烙印、丰富的时代悲喜剧内涵……历史与道德、经济与人文在他身上是错位的 , 这种复杂性*中蒸腾而出的人生况味和历史惆怅 , 构成了一种悲剧美。 ” 《秦腔》是回忆、是哀伤的表白 , 是无奈的荒原上的挽歌。 贾平凹在《秦腔》里写出了处于式微瓦解状态的乡村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凭吊和惋惜 , 它是贾平凹行将逝去的故乡的纪念碑 , 也是他漫长的精神旅途上的里程碑 , 它记载着作家 30 年寻找的心路历程 , 也标志着他一贯视为精神家园的乡土故乡的失去。 这失去表现了贾平凹对故乡传统文明衰落的无助迷茫。 事实上 , 只要体味到《秦腔》不动声色*的叙述所形成的整体上的巨大沉默 , 便不难发现作家意欲告别、忘却的心态。 关于日月潭的资料:日月潭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 湖面海拔760米,面积约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0米,湖周长约35千米。 日月潭四周群山环抱,重峦迭嶂,潭水碧波晶莹,湖面辽阔,群峰倒映湖中,优美如画。 江苏省苏中三市(南通泰州扬州)2022届高三3月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暴晒/一暴十寒 攒钱/人头攒动 屏障/屏气凝神 B.轴心/压轴大戏 塞车/敷衍塞责 隽秀/隽语箴言 C.闪烁/流金铄石 佳肴/混淆是非 逡巡/怙恶不悛 D.贻误/春风骀荡 龃龉/踽踽独行 砥柱/抵掌而谈 【参考答案】B(A.bào<pù>\pù, zǎn<cuán>\cuán,píng\bǐng;B.zhóu\zhòu,sāi\sa,jùn\juàn;C.shuò,yáo\xiáo,qūn\quàn;D.yí\dài,jǔ,dǐ\zhǐ)(曝pù晒是联合词组,曝与晒近义;暴bào晒是偏正词组,暴表示程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创20个月以来 的新低,我国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也首度由负转正。 B.今年,江苏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实时公布可入肺颗粒物监测的数值,体现了地方政府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执政理念。 C.为了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稳定的需要之间实现平衡,相关部门应慎重考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管制范围和程度。 D.我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发射首个月球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以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这将是我国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进展。 【参考答案】D(A.“根据”“显示”杂揉;B.“开展”“数值”动宾不当;C.“文化产业发展”前缺少“促进”)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欧洲有关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四点内在原因。 (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 欧洲许多国家国民经济更多依赖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 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发达国家看齐,导致政府巨额的预算赤字。 2022年美国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对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这些国家逐渐失去继续借贷的资本。 加上欧元区国家实行统一发行货币政策,每个成员国无权使用货币政策,通过新发债务弥补赤字。 于是,主权债务危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参考答案】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巨额财政赤字 ③失去借贷资本 ④无权新发债务 4.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五十周年。 1963年,领袖的一声号召,催生了一场历久弥高的学习热潮;而诗人的一首《雷锋之歌》,唱出了亿万民众对榜样的敬仰之情。 请写出《雷锋之歌》作者的姓名,并为纪念雷锋同志拟一副不超过30个字的对联。 (5分) (1)作者姓名:【参考答案】贺敬之(2)对 联: 【参考答案】爱党爱国爱民精神永存,崇真崇善崇美内涵常新 携春风奉献社会点点温暖,播春雨润泽他人滴滴蜜甜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刘古塘墓志铭 [清)方苞 雍正四年五月望后二日,兄子道希书至,告古塘之丧。 昔余咸童,从先兄求友闾巷间,得古塘。 其后之近邑,归故乡,客京师,学同而志相近者,复得数人,而惟古塘为本交。 古塘少以雄豪自处,短衣厉饰,惟恐见者知为儒生,而先兄独义之。 余少好气,数以气盖余,心不能平,久之乃见谓直谅。 古塘早丧母,家贫,母家给田数十亩;少长,觅食自活,以田归庶弟。 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 岁时归家,解装,遇亲友,随手尽,俄而乏绝,饥不得餐,晏如也。 年羹尧巡抚四川,固请与偕。 议加赋,力争而止。 遂以他故行,曰:“其心神外我矣!能守吾言以期月邪”及督川陕,复固请以往,再三见,浃月而归。 古塘貌精悍。 有与同姓名者,大患乡里,督学邵嗣尧闻之而未察也,按试呼名,忽注视冯怒,榜笞数十。 众皆哗,群聚而诟之,嗣尧愧恨,发疾。 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 尝语余曰:“士之大闲二:其一义利也,其一利害也。 君子怀刑,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 及余以《南山集》被逮,冒危险以急余,如所言。 辛卯乡试为举首,以随部檄,挈余妻子北上,失会试期,后遂绝意进取。 年六十有九,终于家。 始余出刑部狱,传客诸公间。 诸公计数余兄弟早岁诸同好,数之奇,彼此如一辙。 时存者惟彝叹、古塘,因谱其行及殁而未见余文者,作《四君子传》。 无何彝叹亦殁,至于今无一存者矣,而余独留其衰疾之躯,其尚足控揣邪然吾闻古之为交者,其有失言过行,则相引以为羞;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者滋惧耳。 古塘子幼,道希与翁君止园纪其丧,余恐不宿,乃豫为志铭。 古塘姓刘氏,名捷,怀宁人,流寓江宁。 其卒以四月廿五日。 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 (选自《方苞姚鼐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饥不得餐,晏如也 晏:安定 B.其心神外我矣 外:疏远 C.众皆哗,群聚而诟之 诟:辱骂 D.数之奇,彼此如一辙 奇:非凡【参考答案】D(凶,不顺,不好)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古塘为人侠义的一组是(3分) ①雄豪自处,短衣厉饰 ②解装,遇亲友,随手尽 ③议加赋,力争而止 ④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 ⑤冒危险以急余 ⑥挈余妻子北上,失会试期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参考答案】B(①从衣着角度表现年轻时总英雄自居,②是讨论“加赋”的与结果,④是刘无端遭到督学打后的态度)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少时的刘古塘,虽为一介书生,但总以英雄豪杰自居,多次在气概上压过当年争强好胜的作 者,不过后来两人却成为挚友。 B.刘古塘在年羹尧担任四川巡抚期间,受邀人其幕府,但因为与年羹尧在加赋问题上意见相左,他只待了一个月时间便离开了。 C.刘古塘早年因与一个祸患乡里的人同名同姓,曾遭到行事鲁莽的督学邵嗣尧的毒打,督学也为此犯了众怒,愧恨、发病而。 D.作者出狱后,为当年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相继离世而悲痛万分,由于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就预先为亡友刘古塘写好了墓志铭。 【参考答案】B(刘古塘“只待了一个月时间便离开了”是年羹尧担任川陕总督之间,时间不对)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 (3分) 【参考答案】(古塘)成为生员后,得到当时人们的赞誉,学使常用重金来招请他。 (通顺1分,时人赞誉与邀请各1分) (2)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4分) 【参考答案】假如您遭遇灾祸而我躲避,并认为很明智,(您认为)可以吗 (通顺1分,遭遇、明智与疑问句各1分) (3)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者滋惧耳。 (3分) 【参考答案】现在各位君子都因为声誉名望得以保全,而不能算是不幸运,只是让后的人更加害怕罢了。 (通顺1分,保全与更加各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 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 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 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 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 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 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 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1)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意思(3分) 【参考答案】怀念沦陷中原;痛心于战争惨烈与百姓苦难;深信失地终将收复;决心戍边抗敌,为国尽忠(答一点给1分,不加分) (2)“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的石,怪我旧盟寒”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拟人(1分)。 借写青梅、流泉责怪自己背约,既委婉表达思家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烘托殷切的报国之意(2分) (3)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 ”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风格豪迈而沉郁,主旨爱国激情,与辛词风格、主题逼近(风格、主旨各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杜牧《阿房宫赋》) (4)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5)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7)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水乡的日子 史良高 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处,头顶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随意地采菱摘莲时,你才有资格说你到了真正的水乡。 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 早起盥洗梳头,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 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 吧嗒 ”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 夏天的许多日子,我都是静静地坐在河边看太阳从水中升起,躺在水边的竹榻上数天上的点点繁星。 我和伙伴们从水边摸来螺蛳,砸碎坚壳,放在竹篮里钓虾,那些贪吃的大虾便一个个成了我们盘中的美味。 有了兴致的时候,祖父就划着小船,穿过一片清悠悠的河面,去不远处的一个河湾。 那时,我便和大人一起兴高采烈地采摘青乎乎的莲蓬和水淋淋的菱角。 有时也打荷叶,然后和大人一起运到岸上晒干打捆。 偶尔一阵狂风吹来,荷叶们便快活地飞到天空中跳起了迪斯科,我们这些伢们便纷纷去追,跑着、跳着、抓着,把笑声抛撒得满满一河。 荷叶们后来都到了镇上的供销社,成为包装红糖与咸盐的“包装纸”。 河里有一种叫“高苗”的东西,其实就是茭白开花后结成的米,细细长长,形状如梭,颜色像红红的玫瑰。 将“高苗”捋回晒干,磨成粉,粉是红的,做成粑,锅里便是一朵朵盛开的玫瑰。 揭开锅盖,那水乡植物特有的清香由不得你不口水四溢。 以至我后来走遍大江南北,再也没有寻到过这种东西。 祖父把船停在河心的那一刻便开始钓鱼。 祖父钓鱼很特别,他将竹篙在水中击打几下,就有鳊鱼、鲫鱼、草鱼黑压压地来了,祖父从茭草上捋下一把“高苗”撒向鱼群,接着将一粒“高苗”迅速地穿到钩上,刚一下钩,就被一尾大鳊鱼咬住。 不上一袋烟工夫,准能钓上三条五条。 水乡的孩子没有不玩水的,也没有不会水的。 白天摸鱼捉蟹,扎猛子,玩狗刨,把黝黑的肚皮漂在水面,一个个没命地疯,回到家里就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 于是在夜幕四合的时候,就有踮着小脚的奶奶手里拿着一件小孩的衣物什么的来到河边喊骇。 喊骇一般叫的是乳名:“伢子耶,莫骇噢,快些回家去吧——”那拖得长长的尾音时常从沉寂的河面一直弥漫到村庄的角落。 也许因了水的滋润,岸边那一丛丛芦苇总是显得特别的茂密鲜活。 我常常与小伙伴们钻进苇丛挖甜甜的芦根,打鲜嫩的芦叶,用自制的芦枪打“游击战”,有时也用芦笛吹起一支支跑调的歌曲。 秋风中的苇花如絮似雪很有诗意,软软的,柔柔的,四处飘荡。 水乡人说那是一位痴情女子的魂。 那时节,村庄的屋顶、树梢、田野和河面上,到处游荡着那痴情女子洁白洁白的魂,不过,没有人感到害怕与讨厌。 不经意间,一年的秋天就这样地过去了。 水乡还是水鸟的天堂,水乡人也离不开水鸟。 河边的水草里、稻田里时常见到水鸟的窝,水鸟的蛋,有时还有刚出壳的雏鸟。 没有人捡它、碰它,谁家不懂事的孩子要是招它惹它,准会遭到大人一顿训斥。 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大自然中的生命。 一窝窝小鸟长大后远远地飞走了,飞到河里,然后亮起悦耳的歌声。 水乡人最能理解百鸟争鸣的含义,那是水鸟们回报大自然的一场场露天音乐会 干活累了,坐在田垄地边抽根烟,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享受;心情快要下雨时,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慰藉。 从水鸟的鸣叫中,水乡人知道什么时候刮风下雨,什么时候插田收割,甚至,还能从鸟语中揣测到年成的丰歉。 水乡的日子已经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水乡的水早已远离了水乡的乡民。 水乡人早已习惯了在稻田里种藕,在池塘里养鱼,飞絮的芦花成了诗人笔下的浪漫,欢快的鸟语悄悄走进往日的梦乡。 提到过去的日子,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 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来源学科网 《广州日报》2022-09-29 11.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4分) 【参考答案】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情趣,从听觉、视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展现水乡生活情趣,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特色2分,分析2分) 12.文章第三段两次写祖父,请结合该段的结构思路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祖父的悠闲自在与孩子、大人们的劳作收获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水乡优美的风情画;对“我们”与祖父穿插描写,角度灵活,行文富于变化。 (内容、结构各2分) 13.“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这句话表现了水乡人什么样的情感(盼) 【参考答案】对水乡快乐而富有情趣生活的眷念;对水乡淳朴风情失落的叹惜;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追思;对与水相依的美好不再的(每点2分) 14.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断,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6分) 人与水的关系:亲近自然,生命有所滋养,心情得以纯洁,生活富有希望;人水鸟的关系,要敬畏生命,学会感恩,并与自然和谐相处;水乡的风情,传统文化令生活富有情趣,应加以保护与传承(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天人合一”与生态学 周国平 九十年代以来,国学好像又咸了显学。 而在国学热中,有一个概念赫然高悬,这便是“天人合一”。 在一些人嘴里,它简直是新福音,用它可以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几乎一切重大难题。 其最旗帜鲜明者甚至断言,惟“天人合一”才能拯救人类,舍此别无出路。 按照他们的解释,西方文化的要害在于天人相分乃至对立,由此导致人性异化和生态危机,殊不知完备的人性理论和生态哲学在中国古已有之,“天人合一”便是,它的威力足以引导人类重建内心的和外部的和谐。 我的印象是,鼓吹者们一方面将儒道佛一锅煮,最后熬剩下了“天人合一”这一点浓汁,另一方面又使这一点浓汁囊括了一切有益成分,于是有了包治百病的神效。 “天人合一”原是一种儒家学说,把道家的“物我两忘”、禅宗的“见性成佛”硬塞入“天人合一”的模子里,未免牛头不对马嘴。 即使儒家学说也不能归结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仅是儒家在人与宇宙之关系问题上的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关于“天人合一”的含义,我认为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的归纳最为准确,即一是滥觞于孟子、流布于宋儒的天人相通思想,二是董仲舒的天人相类思想。 他认为,后者纯属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而前者主张人的心性与宇宙的本质相通,因而人藉内省或良知即可知天道。 这是基本上属于认识论的范畴,颇有些道理,我们自可对之作学理的探讨,却没有理由无限地扩大其涵义和夸大其价值。 事实上,在西方哲学中也不乏类似的思想,例如柏拉图的回忆说,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可是人家并没有从中寻找什么新福音,相反倒是挖掘出了西方文明危机的根源。 把“天人合一”解释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进一步解释成一种生态哲学,这已经成为国学新时髦。 最近看到一本书,是美国科学家和学术活动家普里迈克写的《保护生物学概论》,译咸中文洋洋五十多万字,对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我一面翻看这本书,一面想起某些国人欲靠“天人合一”解救世界生态危机的雄心,不禁感到啼笑皆非。 当然,学有专攻,我们不能要求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精通生态学,但我们也许有权要求一切学者尊重科学,承认环境保护也是科学,而不要在一种望文生义的“天人合一”境界中飘飘然自我陶醉。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参考答案】首先,摆出谬论“天人合人”可以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切概重大难题;接着,揭示谬论错误所在,阐明对“天人合一”的正确理解;最后,提出希望,学者应该尊重科学。 (每点2分16.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什么观点(6分)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鼓吹者一方面杂糅了儒道佛思想,缩小了中国哲学的内涵;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天人合一”的内涵并夸大了它的价值。 (每点3分) 17.文中说“想起某些国人欲靠‘天人合一’解救世界生态危机的雄心,不禁感到啼笑皆非”,结合全文,简述“啼笑皆非”的原因。 (6分) 【参考答案】因为“天人合一”论是杂取拼凑出来的伪科学,鼓吹者却宣称可以解救世界生态危机,实在可笑;把本是认识论的儒家的“天人合人”思想加以拔高,不懂科学也不尊重科学,却自我陶醉,实在可悲。 (每点3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修炼始于点滴,走好第一步才能奠定人生的基石;智能发展重在探索,迈出第一步才能呈现预约的精彩;梦想成真贵在创新,尝试第一步才能做到出发就会到达前行之路沟沟坎坎,走稳自己第一步,才能走好今后每一步。 请以“第一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译文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 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 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 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 山。 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 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 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 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 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 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 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 ”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 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 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 她时隐时现象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风吹落雪。 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 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 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 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 洛神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 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 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 她脚着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 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 我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 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 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 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 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 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 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 她象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 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沈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 于是众神纷至杂沓,呼朋引类,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 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之神,为瓠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 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 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 她动止没有规律,象危急又象安闲;进退难以预知,象离开又象回返。 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 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在这时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涛,冯夷击响了神鼓,女娲发出清泠的歌声。 飞腾的文鱼警卫着洛神的车乘,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 六龙齐头并进,驾着云车从容前行。 鲸鲵腾跃在车驾两旁,水禽绕翔护卫。 车乘走过北面的沙洲,越过南面的山冈,洛神转动白洁的脖颈,回过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启,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的纲要。 只怨恨人神有别,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 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哀念欢乐的相会就此永绝,如今一别身处两地,不曾以细微的柔情来表达爱慕之心,只能赠以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 自己虽然深处太阴,却时时怀念着君王。 洛神说毕忽然不知去处,我为众灵一时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 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 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 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 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 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作品赏鉴浪漫色彩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 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周洪亮主编的选用曹植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段落层次《洛神赋》全篇大致可分为六个段落,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这段类话本的“入话”。 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 第三段写“我”非常爱慕洛神,她实在太好了,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 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 第五段“恨人神之道殊”以下二句,是此赋的寄意之所在。 第六段,写别后“我”对洛神的思念。 突出特点特点一,想象丰富。 想象到:他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 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 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 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 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 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 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愁帐丝丝。 但这想象并不离奇,是有感于宋玉的、两篇赋而作。 特点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 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 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 特点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 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 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的清新高洁。 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 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 ”爱情之真挚、纯洁。 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苦闷之情产生苦闷之情的原因有三: 一是人神有别,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二是“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但她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现实中难以找到,失落无限; 三是以此赋托意,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无奈之余又感到悲哀和愤闷。 艺术价值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和宋玉的诸赋相提并论。 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诣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 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 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 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 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 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2、赏析 第一首表达相如对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 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 其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 古人称麟、凤、龟、龙为天地间“四灵”,(《礼记·礼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 《大戴礼·易本名》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 ”长卿自幼慕蔺相如之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绝非等闲女流。 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 “遨游四海”更加强了一层寓意,既紧扣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郭璞注《尔雅》引天老云)的神话传说,又隐喻相如的宦游经历:此前他曾游京师,被景帝任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志不获展,因借病辞官客游天梁。 梁孝王广纳文士,相如在其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 后因梁王卒,这才反“归故乡”。 足见其“良禽择木而栖。 ”其二,古人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 如《左传·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 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 ”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 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 如《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又《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 故李贺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比音乐之美。 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发出芸芸人海,知音难觅之叹。 ; 第二首写得更为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 “孳尾”,指鸟兽雌雄交媾。 《尚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 ”《传》云:“乳化曰孳,交接曰尾。 ”“妃”,配偶。 《说文》:“妃,匹也。 ”“交情通意”,交流沟通情意,即情投意合。 “中夜”,即半夜。 前两句呼唤文君前来幽媾结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连夜私奔,不会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远走高飞,叮咛对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悲伤。 盖相如既已事前买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对文君寡居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复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胆无忌如此。 这两首琴歌之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首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孟子·滕文公下》)什么“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 ”(《仪礼·丧服》)什么“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 ”(班昭《女诫》)什么“男女……无币不相见,”(《礼记·坊记》)“门当户对”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文君的大胆私奔行动崐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 试看榜样的力量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吧:《西厢记》中张生亦隔墙弹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 ”《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玉簪记》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陈妙常私下结合;《琴心记》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见《凤求凰》反封建之影响深远。 其次,在艺术上,这两首琴歌,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 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 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 题外话:传说中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 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一事件。 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淫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 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终使相如回心转意。优美的句子和四字词语
描写埃菲尔铁塔的句子
秦腔贾平凹句子赏析
关于日月潭的资料
美丽的北京的作文不超过50个字
洛神赋和凤求凰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