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么几页《论语别裁》却感觉越读越厚,我认为这是好事。一方面是因为《论语》就是经典,实在是太好了,字字句句珠光玑润,字字句句都是我们一生都受用不完的好东西。《论语别裁》也很好,南老师的解释常常让我茅塞顿开,越读越觉得真是无限风光在其中;另一方面这是读书必须经过的阶段,是读者在读书时加上了自己的思考所致。这几天一边读南老师的书一边背诵《论语》,读着读着不免产生许多想法,也想来说一说。
《论语》把《学而》放在第一,讲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先学习,先把个人修养搞好再说。那么怎样学习呢?
子曰:“学而时习之”,南老师说做学问的宗旨关键在于“时”和“习”。从字面上理解这个“时”就是要不间断的时时学习,时时和处处永远是分不开的,当然也要处处学习了。学什么呢?我们已经知道学的不但是文字知识而是人生的经验和体会。既然是经验和体会,就不得不说到“习”了。如果我们都是健忘的病人对于每天经历的大小事情就有会记忆,就需要时
常反省自己。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会做出许多选择、决定和举动,哪些是对的需要继续照办,哪些是错的需要不断更新------这些就需要通过“习”来完成。这和后面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是相互照应的吧?能够做到“学而时习之”当然是高兴的事情了,因为那样我们会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全新的自我。事情有那么简单吗?绝对不会。因为在做学问的过程中,我们的许多想法和行为无时无刻不靠“人”这个载体来完成。所以我认为“学而时习之”要做到随时随地随人学习,向人学习才是更难办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时每刻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有时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这时要反省,离不开朋友的劝慰和提醒,朋友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突然好运连连高兴得不得了,又会想到与朋友分享。我们不断的向别人,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我们从朋友的身上时时会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是人,富有感情的立体的人,所以我们的身上凝聚着无数朋友的智慧和光芒。可是每当我们向别人学习而与别人意见不同时“知音难觅”这几个字会不会不自觉的蹦出来呢?大千世界谁才是我们的知己呢?你不要怕没有知己,不用寻寻觅觅,这人在远方,跨越时空,你和你的知己会成为一道灿烂的风景。所以我认为“有朋友”是“学而时习之”的手段,有知己是“学而时习之”达到的很高境界。许多人究其一生孤单寂寞,一种是从来不会向别人学习,一种是怎样学习也找不到知己。做学问的苦也就在此吧?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生处处皆学问。别人微不足道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举动等等等等都是我们的学问。但愿我们能真正实践“学而时习之”从中找到无穷的乐趣;但愿我们的人生能期遇知己而乐
!他也许是你的亲人,也许是素没蒙面的陌生人;他也许近在咫尺,也许远在天涯;他也许就在当下,也许亮在未来。其实我们做学问的境界莫不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