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农民精神面貌的词
1、农民精神面貌的描写:丰收在望的季节,村民个个脸上充满喜悦。
2、就是描写人物外貌表情神色的成语,有:风度翩翩,仪态万方,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垂头丧气,温文尔雅,眉飞色舞,眉开眼笑,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春风得意,意气风发,满面春光,神采熠熠,和蔼可亲等等
求一些宣扬新农村的积极向上的词或者句子。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语 1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弘扬艰苦奋神,建设现代化新农村3、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新农村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5、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6、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7、大家一条心,建设新农村8、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9、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10、鼓励农民创业,扩大农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富裕农民生活11、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12、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环境友好农村1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4、培育企业规模化,推进农业产业化15、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产业经营16、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17、搞好村庄规划,改善农村面貌18、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19、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20、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21、培育文明新风,构筑和谐农村22、爱岗敬业勤劳富,精打细算聚财富,遵纪守法健康富,家庭和睦同心富,邻里相亲互相富23、诚实守信,勤劳致富24、好心总有好报,帮人就是帮己25、扶贫帮困,患难相助26、金乡邻,银亲眷;邻居好,赛金宝27、莫为小事争,莫把闲言讲28、四季有花香,环境更优美29、春耕不好害一春,育儿不严害一生30、勤劳是幸福的右手,节俭是幸福的左手31、反对邪教,远离毒品32、保持党员先进性,建设和谐新农村33、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积极推动新农村活动开展34、为加快实现创建和谐新农村目标而努力奋斗35、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加快新农村创建36、创新农业运行机制,实现资源永续利用37、增强创建意识,明确创建要求,实现创建目标38、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39、发展农村能源,构建和谐社会40、大力发展农村能源,促进农村小康建设41、发展沼气,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42、开发利用沼气,促进可持续发展43、推广沼气农业技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44、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45、沼气建成庭院美,炊烟远去农家乐46、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打造文明卫生庭园47、美好家园大家建设,幸福生活自己创造48、做文明村民,创美好家园49、文明铺设七彩路,小康进入万家门50、暖人心,促发展,展新貌51、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52、推进一体化,建设新农村53、高奏文明曲,共走致富路54、整合农业资源,开掘创新动力,创建和谐扬溪55、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之策56、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树立现代风尚57、科学生产,文明生活58、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59、珍惜生命,关爱女孩60、传播婚育新风,促进社会文明61、落实村庄规划,改善农村面貌62、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6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理顺基层管理体制64、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65、讲整洁,爱卫生,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66、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美好家园67、科学规划,全民发动,人人参与,加快发展68、全心全意谋发展,全民创业兴扬溪69、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现代文明70、倡导文明新风,塑造农村新貌71、调动社会力量,加大农村投入,建设文明村镇7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73、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址74、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75、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76、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77、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78、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79、没有现代农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80、培育新人才,建设新农村81、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8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83、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物质基础84、乡风文明是新农村的精神要求85、村容整洁是新农村的生态状况86、生活宽裕是新农村的核心目标87、管理民主是新农村的根本保障89、打造城镇品牌,优化投资环境90、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社会协调发展91、城乡联动,全民动员,整体推进,促进全镇综合环境上台阶92、改善环境,保护家园,净化环境,打造魅力城镇93、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94、关心环境就是关心自己95、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96、人人是投资环境,人人是招商主体97、招商引资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98、拓宽招商渠道,创新引资方法99、营造环境亲商扶商,优化服务富商安商100、集中精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101、朋友是财富,客商是资源,招引是桥梁102、观念的转变是最大的转变,观念的进步是最大的进步103、计划经济讲级别,市场经济讲实力,招商引资讲服务。
104、人人有职业,个个有技能,家家有物业。
105、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认认真真做事。
106、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引千万外资107、转变观念是前提,抓住机遇是关键,搞好服务是保证,勇攀高峰是动力108、外商投资的富地,商务成本的盆地,政府服务的高地109、抓环境就是抓机遇,优化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10、你投资、我服务,你发展、我保护,你困难、我帮助,你发财、我铺路111、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都关招商引资112、最优的政策,让您开心;最优的环境,让您安心;最优的服务,让您称心113、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农业发展114、招商引资引智,利国利民利己115、人人创造软环境,个个都是招商人116、提供优质服务,争创文明窗口117、共建诚信社会,营造投资福地118、众志成城抓招商,一心一意促发展119、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120、优化环境,优质服务,优良形象
求作文。
以走进农村为主题 写农村新面貌 新发展。
急急急
新农村新变化回家的列车缓缓地、(来源:前出塞作文网)矜持地带领我驶回了久违的家乡。
载着一车的思念,载着一车的期盼……一下车,一阵农村特有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不含一丝杂质。
在和煦的阳光下,我漫步在如今笔直、宽阔的水泥马路上,追随阳光轻盈的脚步,细听清风细絮的歌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儿时,脚下的这条水泥路泥泞不平,处处坑坑洼洼。
特别是一下雨,这条上学的必经之路变成了“汪洋”。
记忆中的我,就是在这条路上,完成了小学五年的求学。
我的家乡曾经是各级政府最头疼的地方:这里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没有特别的风土人情,有的只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和那愁苦的面容。
早些年,有的人家交不起农税、学费,躲进了大山里;有的人家因为超生而背起刚出生的孩子东躲西藏;还有的人家为了生计,甚至去卖血。
想到这些,就好像一把刀在割我的心,泪水也止不住地流淌。
可当我抬起头来,再来看这曾经总是与“贫穷”挂钩的村庄时,心中的悲伤早已烟消云散了。
一排排瓦房整齐地排列,不再是过去不能遮风挡雨的土坯房;一辆辆私家车停满了大街,不再是过去老式的自行车。
刚进村子,就听见村委会的广播站广播着:(来源:前出塞作文网)“今年我村推广农业科技,小麦、玉米、大姜等农作物喜获丰收……”村主任的话音刚落,我就听见旁边的几个大叔大妈鼓起掌来,个个喜笑颜开,见他们又谈论着什么,我便也上去凑凑热闹。
“今年俺家啊是是双喜临门,不但大姜取得了丰收,而且俺儿上城里上学还发补助金呢
”胖婶兴高采烈地说。
“那可不,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啊,咱现在儿子闺女上学也不用交学费,买家电还有下乡补贴呢
”“嗯嗯,现在的农民不再穷了,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我也挤上一句,大家都看着我,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新农村有了新变化,农村也在不断迈进
”回家的路上,我自言自语道。
改革开放以来,党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义务,一切为民,改善民生。
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有志少年,一个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奋斗起来。
“娃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耳畔又想起了姥爷那憨厚的声音。
小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作文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的读书人历来有“文质彬彬,而后君子”的古训。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十分注重。
读书改变命运。
作为中学生,我们正处于努力学习,实现人生目标与理想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仪容仪表,就应该是文质彬彬、整洁大方,符合学生身份。
我们一般说的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服饰和姿态,是人的精神面貌的体现,是一个人外在气质的显著特征。
作为中学生,我们的仪容仪表是本身素质的体现,反映了我们的精神风貌,讲究仪容仪表也是与人交往的礼节要求,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貌。
升入高中,随着我们视野的开阔,交往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思想更加活跃。
在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有同学在仪容仪表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
例如:穿着新潮、怪异、戴耳丁、烫发染发、抹口红等。
虽然这些只是个别现象,但若不加以引导,除了影响本人的同时,还会对辨别力和审美观还不成熟的一些同学有误导作用,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在生活和媒体中见过各种人物的穿着,这些都能提高我们对仪表美的认识。
农民仪表淳朴,战士仪表威武,演员仪表华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有他们独特的美与韵味。
仪表之美,不在于新奇或是时髦,而在于显示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品位,与身份相和谐、相适应。
十七八岁是人生最美的花季,蓬头垢面,邋里邋遢使人不舒服;衣冠不整、
怎么形容普通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
喜大普奔、人艰不拆。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意义?
精神文明建主要包括思想建设和科学教育事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精神文明在物质文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精神支柱和坚强的智力支持的作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因此,农村党支部在日常工作中,为了实现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
总体说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是:第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
第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当前我国农村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分为哪几方面
它包括农村思想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是相对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来讲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发展而发展的。
一方面,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思想观念的解放,开拓了视野,渴求建设新生活。
另一方面,物质文化建设的发展,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不断提出新任务和要求。
二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建设“生产发展活宽裕、乡风文明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一、如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贯致力于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围绕中心、着眼基层、面向群众、与时俱进,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
加大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农民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各地各部门把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宣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传中央关于扶持粮食生产、直补种粮农民、减免农业税、维护农民工权益等支农惠农政策,宣传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重大部署,宣传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等重大举措。
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了加快改革发展的信心。
加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修订完善乡规民约,依托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抓住防治非典和禽流感的契机,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引导农民群众革除各种陋习。
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访贫问苦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多了,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多了,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多了,积极向上、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文明新风在农村逐步兴起。
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力度,农民群众文明素质有新的提高。
把创建文明村镇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结合起来,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广大农民服务结合起来,以户为抓手、以村为基础、以乡镇为龙头,不断深化拓展创建活动。
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形式多样,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吸引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文明村创建活动丰富多彩,文明示范村、小康文明村等新载体不断涌现。
从具体事情抓起,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有效推动了村容镇貌的建设,提升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
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出现了由少到多、由临时申请到列入专项预算、由政府财政投入到社会各方面共同投入的新局面。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农民艺术节、乡村青年文化节,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广大文艺院团转换经营观念,积极开拓农村文化市场。
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逐步高涨,农民投资自办文化在许多地方悄然兴起。
总的看,几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
由于各地物质条件、生态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差异很大,东西南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各异,发展还很不平衡。
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的领导不够重视,有的认识不够全面,有的目标不够明确,有的措施不够有力,有的方法不够科学,制约了一些地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迫切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同样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既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既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在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表现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
统筹城乡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建设,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
现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应当看到,农村经济建设所需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传播,所需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所需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营造。
在新形势下,如何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不断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国农民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职业技能较为缺乏,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迅速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在新形势下,如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快农民知识化进程,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造就具有较高素养、较高技能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服务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
但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农村文化生活的落后面貌尚未根本改变。
农村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乡镇文化站设施陈旧落后,反映农村题材的图书、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等明显不够,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完全改变。
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日益明显。
在马一些农村地区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有所滋长,腐朽落后文化有所抬头,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出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突出问题。
有的农村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
有的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泛滥,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有的农村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损害群众利益情况时有发生。
解决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要靠政策,靠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使农民群众安定有序、和睦相处,促进农村的稳定和谐,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加强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
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凝聚了人民意志,反映了时代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把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干部群众,作为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进展情况,宣传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实际行动。
把科学发展观对“三农”工作的基本要求讲到位,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讲清楚,把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地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努力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
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
要坚持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坚持不懈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农民群众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使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蔚然成风。
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帮助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推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事关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事关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适应国家建设资金更多地投入农村这一重大转变,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进度,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对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严重失衡的状况。
积极发展农村群众文化,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普及性强,参与面广,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要培育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姿多彩、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
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节日和集市,开展花会灯会、文艺演出、体育健身、读书征文等文体活动,发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按照政府支持、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思路,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培养一批文化中心扶持一批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支持他们扎根民间、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传承民间艺术,传播有益文化。
要继续深入开展“三下乡等活动,鼓励专业文艺机构、表演团体等积极组织各种小分队下乡演出,把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农村,把欢乐送给农民群众。
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
要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树”活动,开展创建各种形式的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企业、文明市场、文明城镇活动,开展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活动,巩固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格局。
适应农民群众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新要求,倡导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要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和劳动技能,引导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探索新思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发展新文化。
就工作措施和方法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领导重视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领导。
领导重视不重视,摆没摆上位置,有没有兴趣,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
只有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纳入总体规划,真抓实干,经常研究思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关问题,出思路、想办法、提要求,才能为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
——政策支持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从根本上说,主要得益于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和完善。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需要政策支持。
只有适应农村发展需要,从经费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才能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
——制度建设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就容易产生长官意志,导致工作随意性大,出现“前任政绩、后任包袱”等现象。
只有把制度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必要时辅之以立法手段,用好的制度和机制来管人管事,才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长期性,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围绕中心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
物质文明建设搞不好,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失去前进基础;反之,精神文明建设搞不上去,物质文明建设也会受破坏、走弯路。
只有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才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要坚持把无形变有形,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
只有坚持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相结合,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同时,把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风尚送到农村,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才能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社会参与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仅靠农村农民自身不够,仅靠职能部门也不行,需要城市与农村共同努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这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客观要求。
只有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把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增强服务农民群众的光荣感、使命感,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局面。
——典型示范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好经验好作法,对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虽然各地经济基础有强有弱,自然条件有优有劣,情况千差万别,但都有许多从实际出发、生动鲜活、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
只有善于挖掘发现典型、培养爱护典型,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各地农村都有典型经验可学,都有身边榜样可追,才能以点带面,实现工作整体推进。
——依靠群众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
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他们当中蕴藏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活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之源。
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意识普遍增强之日,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见到成效之时。
只有充分相信农民群众,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造,才能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描写方法除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还有什么
急用
描写的分类编辑描写角度:正(直接)、侧面(间接)描写人物描写分为: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景物描写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描写(抒情)方式:正面(直接),侧面(间接)描写的作用编辑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历历在目、惟妙惟肖。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 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描写的特点编辑细描与白描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鲁迅在《作文秘诀》中写道: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南腔北调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描写就是这样。
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静态与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如《子夜》一开头,描写黄昏时苏州河外白渡桥的景色,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三十年代旧上海的畸形的繁华的。
动态描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如朱自清《绿》中所写的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人物描写简介:刻划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
丁玲说: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
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
人物描写的手法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正面描写: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
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行为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侧面反映了人物的品行。
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爱憎;4、借助他人眼睛;5、相关人物对比;6、一人几幅肖像;7、结合其它技法。
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
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
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
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
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
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
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
《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狠手辣。
心理描写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
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快出太阳;这是人本能的常态的要求。
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
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
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描写。
为什么要进行人物行动描写呢?这是因为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情感的集中表现。
文学作品中,人物行动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
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艺的高强。
书中写他采取先防御、后进攻的策略,又显示出他的谋略与机智。
作者正是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全过程的生动细致描写,表现了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征。
所以,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
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
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
(《关于艺术的技巧》)行动描写应掌握三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
因此描写人物行动的目的就应十分明确;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
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
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注意事项以上讲的正面描写方法,在写作时,不是机械地按照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三种方法进行描写的。
“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
在描写人物时,要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写之后,我们来看什么是侧面描写。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
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志演义》时,认为这部小说经常采用衬托的手法来刻划人物性格。
他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的评语中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
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
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
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矛盾着而存在。
衬托的方法正是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中的一种反映和应用。
《艺概》的作者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
我国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反面敷粉。
对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具体描写人物时,也应根据主题需要,按照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考虑是用正面描写还是用侧面描写,抑或是兼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简介: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社会和自然的描写。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因此,写人记事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
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自然环境描写(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
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
(《契诃夫论文学》)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
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
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 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
”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 ,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非常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
写景不应该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5、采用对比方法写景。
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
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社会环境描写(二)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如我们写一个学生,就不能不写他所求学的社会环境:学校,学校中班级里的教师、学生及与他们的关系,有时,还要写到他的家庭、父母、亲友。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如同是王愿坚写红军的作品,《七根火柴》的社会环境与《普通劳动者》的社会环境就不同;同是写过去与敌人斗争,以表现共产党员品质为主题的《清贫》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社会环境描写也各具特征。
而当代的作品,更是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不少作品进行环境描写时表现出的环保意识,就是过去时代的环境中所不可能有的。
?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画。
高尔基说:不可忘记: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
例如鲁迅《风波》开头所写的江南农村晚饭时的情景,就是一幅颇具特色的风俗画。
物体描写在写作中,我们既要描写人物,又要描写环境,还要描写物体,即描写各种动物、植物和各种无生命的物体--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体和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器物、用具等。
这种物体描写,也称为状物。
状物是对物体的描摹,类似绘画中的写生。
状物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所描摹的物体有一个准确而鲜明的具体印象。
前人对状物提出的要求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也就是说,状物要从摹形和传神两方面下功夫。
什么是摹形呢?就是要逼真地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
为了使被描摹的物体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必须在摹形时注意抓住物体的特征,既抓住物体的整体特征也要抓住物体的局部特征和细节特征。
为此就要认真细心地观察物体、弄清该物体与其它物体的区别,并且区分出该物体各个部分的不同之处。
根据前人的经验?摹形要准确、生动,应注意运用数量词和方位词,进行比较,使用比喻,还可以用动态词语描写静物。
什么是传神呢?就是要描写物体内在的神态,使描摹的物体具有感染力,从而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或联想,或启迪。
传神要与形似结合起来,切忌外加。
最好是在摹形过程中传神,当然也可以在描写的同时兼用议论,只是要适当,不可过多。
描写物体--状物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其顺序与观察顺序有关,与物体本身构造有关,也与主题表达的需要有关。
按观察顺序状物,通常是依据人们的观察习惯,由部分到整体,由表面到内部,或是由形状、色彩到位置、结构。
按物体的构造状物,其顺序可以是由上到下、由前而后,从左至右,或由主要部分到次要部分,或由外部结构到内部结构。
按主题表达需要状物,它的顺序必须与物体的主要内容相呼应,以体现物体内蕴的意义。